第一篇:二十四节气国学公开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
2、探索节气习俗等文化内涵,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树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习俗等文化内涵。难点:激发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又出现了第五大发明。下面我们来看一短片,请仔细看视频回答相关问题。(视频播放)请问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二十四节气)
2、新课
①从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交流
②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③从短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是什么? 交流
④二十四节气制定方法
祖先们没有时钟计时,便在地上插一根竿子,依「竿影」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再根据太阳从黄经(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依次划分出二十四节气。⑤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具体有哪些节气?
人们为了便于记诵节气名称,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⑥二十四节气含义 重点字词解释 立:开始;分:(昼夜)平分;处:停止;暑:炎热;至:极致 ⑦辨一辨:节气知识知多少?
1、赏景色,辨节气
2、话习俗,辨节气
3、知农活,辨节气
4、品意境,辨节气 ⑧议一议
有人说:“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社会的时间认知体系,在城镇化的今天已经没有意义了。”对此你怎么看?
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全球温室效应
4、气节如节气 „„
五、小结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是我们老祖宗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少年,希望我们勇于肩负这项使命。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希望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不仅仅只有端午清明。
六、作业
收集相关二十四节气其他知识。
七、推荐阅读
《二十四节气知识》许彦来 《二十四节气民俗》高倩艺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沈善书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修订版)》张红星、左祖俊
《光阴(中国人的节气)》申赋渔
八、板书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二篇:国学公开课教案(精选)
国学教案《三字经》原文十八
教师:刘丹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勤奋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2、让幼儿体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音乐《高山流水》 故事《改过自新》的人物图片 活动过程:
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向她们问好,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国学课堂时间又到了!
师:在活动开始前,首先我们要像先师孔子行拜师礼。请小朋友们轻轻的站起来。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大拇指轻轻的藏起来。
感恩词:感谢祖国培养护佑
拜
兴
感谢老师辛勤教导
拜
兴
感谢同伴关心帮助
拜
兴
师:请小朋友们轻轻的坐。跟丹丹老师一起走进国学课堂,看看今天它又告诉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一、活动导入。
我们之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做《登幽州台歌》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呢?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诗的诗人是谁?陈子昂。今天丹丹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关于陈子昂的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呀?
1.教师 讲述故事《改过自新》,引导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指导语:陈子昂为什么决定开始发奋读书了?
二、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三字经原文(十八)也是关于学习的,让一起来看看吧。
1.出示国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请小朋友眼睛看着字和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仔细的观察画面。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师:你朋友们都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猜猜图片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和道理?(。。)那我们一起来听听三字经原文十八是不是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小耳朵仔细听
2.教师诵读原文,讲解原文大意
3.教师诵读,幼儿跟读(大小声读、分组读)
师:今天我们中二班来了一只小兔子,和我们一起学习。(齐读)
小兔子陪我们读了这么久有点饿了,我们一起在帮它找点它最爱吃的东西吧。
4.出示字卡“功”“力”
游戏一:改编炸弹游戏:小兔子找萝卜(集体识字)
出发---幼儿沿路线读字宝宝---找到萝卜后,一起说哇!
游戏二:自创游戏:小兔子吃萝卜
小兔子跳跳跳,跳到地里吃萝卜。啊呜啊呜啊呜(单人识字)
第三篇:二十四节气教案
五月立夏见小满,果树疏花紧相连 ——从立夏、小满走近二十四节气
刘婷
教学目标:
1、借助《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个节气名称。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由来,古人制订和划分的依据。
3、重点学习5月份的两个节气“立夏”“小满”,了解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
4、了解二十四节气对现在的指导意义。教学重点:
学习5月份的两个节气“立夏”“小满”,了解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由来,古人制订和划分的依据。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朗读《二十四节气歌》,读过或者想读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朗读。揭示歌名。就是《二十四节气歌》,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老祖宗们就已经依据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二十四节气。
二、了解名称由来,制订、划分依据。
1、什么是二十四节气?老师今天邀请小问号来给我们解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2、二十四节气如何制订和划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多年前,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3、二十四节气具体是哪些节气呢?我们根据《二十四节气歌》来了解一下,知道的同学可以和我们分享。
4、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四季来划分。
5、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节气,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简单介绍“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些特殊的节气。)
三、重点学习5月的“立夏”“小满”
1、观看日历牌,知道5月的两个节气(立夏和小满)
2、重点了解立夏和小满的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
四、二十四节气现在的意义。
虽然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二十四节气是不是对现在的我们就没有用了呢?答案是否定,在现在它依然在我们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五、小结、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二十四节气,还重点了解了立夏和小满的对农事的指导。对二十四节气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课外查找资料,了解即将到来的6月份和下半年的二十四节气。
第四篇:二十四节气教案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视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5日或6日。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二十四节气教案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 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三)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四)二十四节气的命名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五)二十四节气的概括
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开始降雨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响,冬眠的昆虫(蛰(zhl)虫)开始活动了。春分春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气晴朗明洁,草木复生的意思。谷雨雨生五谷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降雨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表示冬小麦籽粒逐渐饱满,快要成熟了。芒种表示带芒的农作物进入夏收夏种时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小暑进入暑热的时期。大暑夏季最炎热的时期。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暑天将终止。自露表示露色发白,天气渐凉了。秋分秋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气温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变寒。霜降开始降霜的时候。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降小雪的时候。大雪降大雪的时候。冬至冬季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小寒进入冬季寒冷的时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时期。
(六)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七)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就是每个节气的气候不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农民服务。因为农民种地节气很重要,这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如何,收获的优良。因为农作物生长温度等因素比较重要,而每个节气的这些因素不同。于是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所以二十四节气主要对农民的种植起重要作用。
(八)评比
欣赏二十四节气歌(歌曲),显示第27张幻灯片,点击音乐钮。读背节气歌
1、学生自由读、背。
2、指名背诵。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九)课时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五篇:1.二十四节气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 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三)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四)二十四节气的命名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五)二十四节气的概括
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开始降雨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响,冬眠的昆虫(蛰(zhl)虫)开始活动了。春分春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气晴朗明洁,草木复生的意思。谷雨雨生五谷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降雨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表示冬小麦籽粒逐渐饱满,快要成熟了。芒种表示带芒的农作物进入夏收夏种时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小暑进入暑热的时期。大暑夏季最炎热的时期。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暑天将终止。自露表示露色发白,天气渐凉了。秋分秋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气温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变寒。霜降开始降霜的时候。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降小雪的时候。大雪降大雪的时候。冬至冬季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小寒进入冬季寒冷的时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时期。
(六)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七)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就是每个节气的气候不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农民服务。因为农民种地节气很重要,这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如何,收获的优良。因为农作物生长温度等因素比较重要,而每个节气的这些因素不同。于是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所以二十四节气主要对农民的种植起重要作用。
(八)评比
欣赏二十四节气歌(歌曲),显示第27张幻灯片,点击音乐钮。读背节气歌
1、学生自由读、背。
2、指名背诵。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九)课时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