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
“表内除法”之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
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5)请小朋友们说说,下列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练习题答案:做一做:让学生自由说,可以一个一个得分;也可以两个两个得分;还可以四个四个得分。第二题:第2个对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练习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一、练习
(1)将已经准备好的18个铅笔、橡皮、尺子等东西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
(2)3人获优胜奖,奖品为9块橡皮,3人获一、二、三名,奖品为9只钢笔。奖品怎么分?
二、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1)3份糖果,每份3颗。
(2)4个圈,每个圈内2个机器猫。
(3)天线宝宝1个、4个、7个
三、分一分
1.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2.16盒花摆在一个四边形的边上,怎样摆同样多?展示3种不同的摆法。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12--14页例
1、例2,练习三的1--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关键词:
同样多平均分
教具学具:
演示教具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
铅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 的“做一做”
A、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3.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学反思-《平均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近“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 下册 教师用书)。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二) 》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二)》教案
平均分
【教学内容】教科书1页例3
做一做
练习三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判断: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
、情境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帮二年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今天,他们出发了!
出示主题图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先同位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
2、合作探索: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
请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预计:
4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
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
请学生自己用这两种方法分一分,想一想,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
小熊请客,请了位客人,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分看。
请学生先和同位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四、练习:
练习三4~6题
五、总结。
第五篇: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8~11页,例
1、例2及练习二1题、4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了解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动手操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糖果若干、小棒若干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都是6,班上刚好每小组3人)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
(4)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5)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有几种分法?(1)讨论分配方案。(2)同桌一起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2、分一分: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 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 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巩固练习,运用“平均分” 完成练习册和口算心法相关练习。
201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