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2 20:4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导读:教学目标:,结合平时的教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打好语文基础,第一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编了3篇课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练习1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积累有关“风”的诗句,培养良好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

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①摘抄。②编写提纲。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历奥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

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第二课时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三课时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

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引导尝试。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4

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编了3篇课文。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述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书法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陶校长的演讲 》是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古诗两首 》之《寻隐者不遇》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见这件事。《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虫图。

练习1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积累有关“风”的诗句。;“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诵读古诗,学着了解古诗内容。导读:第一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编了3篇课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练习1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积累有关“风”的诗句,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二、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平时的教学,3、学会本单元2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园丁之歌”的单元主题,三、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要注重理解课文,四、单元教学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编了3篇课文。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述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书法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陶校长的演讲 》是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古诗两首 》之《寻隐者不遇》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见这件事。《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虫图。

练习1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积累有关“风”的诗句。;“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诵读古诗,学着了解古诗内容。

习作1是描写人物的事迹。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通过记观察日记,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单元2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 4个字要求会认读。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会运用关联词“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5、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感受“园丁之歌”的单元主题。

6、观察社会,学会在不同场合的请教方式。

7、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点,能抓住一两件事情来描写人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三、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要注重理解课文,能完成课后思考。《师恩难忘》重点研究感悟“师恩难忘”,表达尊师感情。《陶校长的演讲 》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方式。《古诗两首 》之《寻隐者不遇》寓问与答,平白如话的写作特点。

四、单元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古诗两首 》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4、习作1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五、单元教学准备:

1、教师应有有相关知识的准备,适当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宽学生视野,增长知识。

2、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内容的基础上积累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会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

3、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如进行演讲,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六、课时安排

1、师恩难忘?2课时

2、陶校长的演讲???2课时

3、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1 ?2课时 练习1 ?3课时

1、师恩难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

1、练习画出自己的问题,学做批注笔记。

2、仿照田老师编故事学语文的方法,给古诗编故事,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学习语文。

3、学写摘录笔记。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卡纸、预习课文、搜集材料。老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8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超市 ◆、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板书: 1师恩难忘

师 口才好 文笔好 生 难忘师恩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导读: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搜集陶行知的有关资料(用以扩大预习范围,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经验,(设计2)

一、导入新课,揭示教学内容,1、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2、集体交流:A、指名,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2、将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超市 ◆、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板书: 1师恩难忘

师 口才好 文笔好 生 难忘师恩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搜集陶行知的有关资料(用以扩大预习范围,降低难点、激发兴趣、了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3)填充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讨论书写要点。

2、归类写字: 左右结构: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炼()彼()葡()练()履()

4、完成习字册。

5、抄写词语。(设计2)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

2、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

3、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

4、说说你想从这可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正音:锻炼 堡垒 稳定 激励 鞭策 专心致志 韧性 指导书写:锻炼 堡垒 激励等

3、分段朗读。学生评议。

4、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

5、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5’

1、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2、集体交流: A、指名回答。

B、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C、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D、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 E、朗读体会。

3、总结:

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4、理清层次:

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5、齐读本段。

四、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大意。

相机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 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1)问什么?(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4)板书:

2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

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人根本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难点:

导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在本单元第一课《师恩难忘》中,他教学方法独特,五、板书设计:,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4)板书:

2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

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人根本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寻隐者不遇》中诗人的心情变化以及隐者形象的理解,《所见》中儿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形象以及夏天美好意境的理解。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师生同时准备)课下收集的相关的资料(诗人的、创作背景)。教师准备: 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醒体验,激发情感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读古诗——知作者——解题意——懂诗意——悟感情

2、出示古诗,初读诗歌。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3、释题质疑:

(1)题目是文章的题眼,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是怎么找的?为什么没遇到?

4、介绍作者及写作特点,让作者的形象活起来

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对于贾岛,你搜集了他的那些资料或你知道的情况有哪些?

指名学生介绍,然后集体补充(唐朝诗人,早年家境贫寒,当过和尚,被称为苦吟诗人。)

二、诗画并赏 理解诗句,1、引导学生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指名说说这些字词的意思: 14

隐者:学问很深,隐居山林的人 寻:访问 不遇:没有遇到。言:回答,说。隐者:隐居在山中的人。只: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本诗中指隐士就在这座山中 云深:山深云雾浓 处:去处)

3、从刚才对诗人的了解中我们知道贾岛写诗时注重字的斟酌。其实他写诗不仅体现在用字的斟酌上,在谋篇的构思上也独具匠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例子。出示: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图文结合读诗句,请想想诗句的意思。

5、边读边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遍。(激励语:“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感悟,感悟人物形象,体悟情感

1、本诗写诗人去寻访一位隐者,没能遇到,却碰到了一个童子,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呢?(“言师采药去”得知,隐者是童子的老师)

2、交流: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平白如话,简洁易懂。但这首诗的特点不止这些,贾岛还有一个巧妙的谋篇构思是: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寻隐者不遇这件事的过程写出来的呢?同学们再读,看看能发现诗中什么奥妙。问答式(一问三答),谁问谁答? 三次回答的问题内容是什么?指名回答。其实是三问三答,作者寓问于答,构思巧妙。

2、平白易懂的语言和寓问于答的构思充分体现了贾岛写技的高超,这首诗最妙的还在于抒情的含蓄。

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3、作者对隐者的感情从哪里可看出来?再读。体会作者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

松下问童子——(心情愉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心情跌落,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萌生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无可奈何,更添了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4、再读诗句,想想作者要寻访怎样的人?

(1)、关于隐者:品德高洁,不肯做官,学问很深,隐居山林的人。这首诗的隐者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采药为生,济世救人,品格高尚)

(2)作者通过什么来表现隐者的高洁呢?(让生回想开始看图找到的景物联想诗人居住的环境从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松下——“岁寒三友”之一,品格高洁,刚毅 采药——济世救人,品格高洁 此山——远离世俗,世外高人 云深——云雾飘渺,神圣高洁

交流:诗的抒情借助艺术形象,挺拔的青松,飘渺的白云,与云山深处的隐者的身份相符,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隐者的崇拜仰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品格和志向。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四、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

1、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领悟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在本单元第一课《师恩难忘》中,田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学方法独特,每讲一首诗都要编一个故事,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既有人,又有物,既有景,又有情,你能把这首诗也编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吗?

2、先同位说说,在动笔写下来。

3、同位交流、补充

4、集体简评,及时激励。

五、板书设计:

寻 隐 者 不 遇

贾 岛

松下问童子,(问 师父呢)言师采药去。(在何处? 不遇)只在此山中,(何处采药? 能遇)云深不知处。(山中的何处? 难遇)

六、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以图激趣,释题。

(1)观察课文插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又猜到了什么呢?谁愿意告诉大家?(指名说)

(2)“所见”是什么意思?(夏季的一天,诗人走出家门,来到树林里。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阵阵凉风迎面吹拂,好不惬意。作者心情高兴,于是将自己看见的情境,即兴创造了一首诗——《所见》)。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2、介绍作者:(指名介绍,教师补充)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

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组词。

出示:骑、振、蝉(A: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B:记忆字形,“骑”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的边感悟诗意。(比赛读 齐读等)

3、学生描红。

4、朗读古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鸣:“叫”的意思。捕:“捉”的意思。导读:

1、品读体悟第一、二句,鼓励说得好的)

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难点:在写事的过程中,教学准备:例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3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2、教学第二部分,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以图激趣,释题。(1)观察课文插图,从这幅图中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以图激趣,释题。

(1)观察课文插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又猜到了什么呢?谁愿意告诉大家?(指名说)

(2)“所见”是什么意思?(夏季的一天,诗人走出家门,来到树林里。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阵阵凉风迎面吹拂,好不惬意。作者心情高兴,于是将自己看见的情境,即兴创造了一首诗——《所见》)。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2、介绍作者:(指名介绍,教师补充)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

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组词。

出示:骑、振、蝉(A: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B:记忆字形,“骑”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的边感悟诗意。(比赛读 齐读等)

3、学生描红。

4、朗读古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鸣:“叫”的意思。捕:“捉”的意思。

5、谁结合插图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品读体悟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牧童骑黄牛——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歌声振林樾——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象: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A)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想像的当时的情景。

过度: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2、品读体悟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牧童的行为、面部表情 理解:欲 捕 闭口 立)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试着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吧?(多种形式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等。)

3、齐读诗句,想象画面。(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1)引导学生根据图文结合背诵。

(2)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齐背)

四、说写结合 扩展思维

借助这首诗的意思,想象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可同位互说,指名说,鼓励说得好的)

五、板书设计:

所 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唱歌,心情愉悦)意欲捕鸣灿,(牧童—机灵、活泼、顽皮)

忽然闭口立。习作1

教学目标:

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回忆一位老师关心自己的一件小事,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在写事的过程中,把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写清楚、写细腻。教学准备:例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自读例文,想一想: 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分小组讨论、交流。

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拟题,完成初稿。组织修改。

第二课时 誊写作文。

练习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模仿续写关于“风”的诗句,背诵带有“风”的古诗,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古诗。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窃读记五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1、认读生字与写字:

如“目的地”的“的”读 dì;“踮起脚尖”中的“踮” 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 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解释划线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4、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 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 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教学反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

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

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自学指导

1、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

2、思考:苗苗与季老先生讨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1、指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三侠五义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滚瓜烂熟 偏科

指名认读。

3、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苗苗 季羡林)

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4、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5、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

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四、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六、当堂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cǎi fǎng shuǐ hǔ zhuàn piün ký wãn lǐ guàn tōng gǔ lì lû lín hǎo hàn cãng j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在带点字正确读音下标上我喜欢的记号。

绿林好汉(lǜ lù)《水浒传》(chuán zhuàn)倒下(dǎo dào)

盛白面(chãng shàng)散文集(sǎn sàn)宝藏(cáng zàng)

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您喜欢看 三国演义 还能将 水浒传 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2).这时 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3).我边走边想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那本书放在哪里 左边第三排 不错

4、阅读冲浪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1).这句话中“闲书”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正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羡林先生认为,课外阅读有什么作用?

(3).你认为课外阅读还有什么好处?

5、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访谈录)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反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想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字,一些重点句子及训练的句式。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并结合课文,交流感悟,教师注意评价多样性的引导。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说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板书:常读常新)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

(板书:思考、品味、小结„„)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这一过程,简单理解,重点读中感悟。)

②关注练笔。

师: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抓住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落。同时,让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对话,交流自己读书经历与方法,让学生展示自我阅读的成功,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表达欲望。读中学写,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扎实的语文实践学习。]

五、当堂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bàn lǚ yú lâ yóu yù----------------------

2、形近字组词。

娱()误()侣()铝()诵()涌()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了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

(板书:以书为侣:原因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选择,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

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爱读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齐读)

二、体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师: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根据学情安排教学,下面为预设顺序,注意体会以比喻的表达方式为主。)

(1)假设。(第一、四、七自然段)

①学生谈体会。(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

②指导朗读。(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选择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以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

(2)比喻。(重点研读。)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c.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

②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妙处。

③拓展练习。

师:根据你自己的读书感受,填一填,读一读,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3)设问(第三自然段)

①理解“毫不犹豫”。

②体会朗读,体会回答果断、爱书之切的情感。

(4)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学生交流体会。(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作者爱书的情感更进一层。)

②体会朗读,体会反问、质问的语气。

(5)列举交流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读书的名言资料。

(6)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可指名接读。)

师:让我们带着对书的热爱,再次体会作者假设、比喻、反问的表达方法!(完善板书:热爱读书)

理由:常读常新

以书为侣热爱读书

方法:思考、品味、小结„„

三、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师:请大家放声朗读《神奇的书》

1、画出书神奇的地方。

2、想一想作者怎么表达的。

3、学习了课文,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书、对读书的感受,诵读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引导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喧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实现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最后的畅谈感受,更是实现学生对阅读兴趣与价值观的新的提升,让学生心中铭记“走遍天下书为侣”。]

四、当堂训练

1.拿出勇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平静心态: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补充能量: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

五、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内容思考

品味欣赏

寻找新知

总结收获

产生共鸣

课后反思: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读书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板书课题)

2、板题:我的“长生果”

二、出示自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过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理解课文。

3、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自学时间8分钟。

4、找出文中的优美词句,同桌讨论其中的含义。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4)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动。

六、当堂训练

1、写出有关读书的词语和描写秋天的词语。

2、抄写文中的优美词句。

七、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阅读:博览群书如情入境写读书笔记

作文:构思别出心裁写真情实感借鉴模仿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交际与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课时目标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并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及体会。

3.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教学重点: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句;一两张阅读记录卡;一张借书卡。

学具准备:收集的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句;几张卡纸;制定的借阅规则;一个名言摘抄本。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感受到乐趣了吗?哪些乐趣?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读书的乐趣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乐趣和体会的?把你读书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或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他人的读书例子来谈体会。

2.请学生把搜集的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3.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句,当作座佑铭。

4.请学生在名言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三、展示台

1、组织学生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讨论活动。

说说自己在假期读了哪些书?介绍其中一本书的梗概,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出示阅读记录卡,请学生观察,说怎样做阅读记录卡。

3.鼓励学生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并制定借阅规则。

(1)你家里有哪些书?它属于哪一类?教师随机板书。鼓励学生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

(2)为了让班里的图书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图书快速有效的流通,你有什么好方法?(制定借阅规则)

(3)引导学生制定借阅规则。

(4)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以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读书笔记、自己的藏书目录等,充分展示学习的成果。

注意: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可利用自习或课余时间进行,由小组长组织同学自由参观、阅读、评比。并对自己欣赏的作品进行投票或写出评语。对组成的兴趣小组,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帮助制定活动计划,确保读书小组能够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班里建立的图书角,可由同学推选图书管理员,按借阅制度使图书角被充分利用起来。

通过展示使读书活动真正开展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形成人人爱读书的风气,逐步培养每个学生的读书习惯。

板书设计:

书籍的分类:散文 科普 小说 诗歌 童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奥秘》 《散落人间的精灵》 《泰戈尔诗集》 《格林童话》

相关链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关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汉刘向的名句。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这是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中的名句。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第三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一、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主题是“园丁之歌”,由《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组成。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全文先叙事后抒情,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

《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古诗两首》都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简易。《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继续了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诗歌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搭配,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习作1》写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由《师恩难忘》引开去,范文引路,写一两件事。

《练习1》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本单元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语言形式——记叙文、演讲稿、古诗,以此来感受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体验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感知演讲稿的语言形式。同时积累古诗,感受古诗独特的语言魅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本单元生字23个,会认读二类字4个,读准多音字“正”。2.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课文大意。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认识古诗语言表达的特点。会背诵两首古诗《寻隐者不遇》《所见》。积累有关风的诗句。

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3.能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能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读中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仿写相关诗句。

6.能通过诵读和欣赏《题秋江独钓图》,进一步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7.能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学会请教别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情意:

1.《师恩难忘》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2.陶校长的演讲》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会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3.《古诗两首》引导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对乡村田园风格的热爱。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学会请教》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师恩难忘》作者选取的事例平常普通,却很典型具体,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紧扣重点词句,细细研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

2.《陶校长的演讲》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语言特点,侧重词句的训练和朗读训练,进行学法渗透。

3.《寻隐者不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所见》要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习作1》重点要引导学生由课文激活学生的素材库,并作好习作点的指导,让学生写具体细腻。

5.《诵读与欣赏》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口语交际》要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会交流,学会如何请教,达成交际目的。

【单元教学建议】

(一)以读为主

读中感悟

课堂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让学生读中思,读中悟。《陶校长的演讲》第二段“四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形式呈现的。不要作过多的内容分析,而应侧重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古诗两首》在初步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师恩难忘》要在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初步认识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读书体会作者的情感,抓关键词,品读文字,与文字对话。

(二)倡导自主

引导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它应该体现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师恩难忘》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小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田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呢?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促使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充分地阅读、思考,交流,并讨论、交流。《陶校长的演讲》可预设陶校长为什么要大家每天问这四个问题呢?这四个问题对我们学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寻隐者不遇》可让学生分角色合作问答,活动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三)创设情景 平等对话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情需要,积极创设理想的教学情景,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组织和激发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实现与文本世界的融合。《师恩难忘》小诗与故事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从中感悟田老师的教学有方。《陶校长的演讲》让学生熟读课文,尝试演讲,体会演讲的语言特点。《寻隐者不遇》创设情景,分角色扮演,一问一答,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口语交际》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分角色扮演,在实践中学会请教。这样教学使得语文实践落实到实处,做中学,学后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

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①摘抄。②编写提纲。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历奥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索引法。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2.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

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教后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2.训练使用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引导尝试。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⑶要求不必太高。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

教后感:

1.师恩难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教后感: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炊()歇()诲()

娓()吹()息()海()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2.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教后感: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10个生字,会认4个,理解有关新词。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4.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介绍生平,了解演讲常识,初读知大意。教学难点:

音:稳韧 形:堡垒陶炼彼

义:堡垒、源泉、造福、坚忍不拔、彼岸、鞭策、长足

教学设计: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问正音(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读,点评后四人组分别读,并解疑。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3)填充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认生字、抢答:

比喻难以攻破的事物严格督促使进步 来源比喻向往的境界 给人带来幸福进展迅速 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2.归类写

左右:演锻稳 3.比较组词

履 4.抄词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精读感悟,从收到放,朗读倾吐。教学设计:

一、复习大意,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4)

教后感: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3.简介作者。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3)指导朗读。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解题。“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所见》。2.填空。

《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画。

教后感:

小作一:

题目:于九月一日下午带领全体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然后以日记形式记事或写观后感,不少于三百五十字。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更专注地观看,以使学生对“幸福”这一主题能有更深切的理解与感悟。

复习日记的格式,练习提高学生的记事能力或写观后感的能力。

指导要点:

做好观看的物质准备,以使学生观看及时、清晰、安静。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适当”是指导在尽量不影响完整收看的基础上恰当记录。要指导学生回家之后回看、再记录。

此次“第一课”是以“幸福”为主题,自然地,习作当以此为主话题,但也可让学生写其它更感动、更有兴趣的话题。

习作具体指导要点: 写观后感:

要“先观”“后感”,简要述观。

可完整述“观”,亦可有所侧重,或二者兼顾。(参考资料: 《第一课》 作词:王平久 作曲:常石磊

你醒来时候,问候你好 升起的阳光,哼着歌谣 心情像彩虹,缤纷舞蹈 你我的脸上,写满微笑 相同的呼吸,相同心跳 敞开心去看,幸福环绕 放飞你的梦,不怕山高 勇敢做自己,就是最好 成长的路上,总有烦恼 与伙伴一起,爱的拥抱 校园的花草,一同长高 开学第一课,用心起跑

由当红小生李炜和童星豆豆一起演绎。歌曲曲调温暖动人,充满活力,琅琅上口。另外此次将有成龙、杨利伟、邓亚萍、于丹、朗朗、纪連海、李娜、西单女孩等众多明星倾情参与。)

文章已得方为贵。在写观后感中,应紧密联系实际从活生生的现实出发,阐述人们所思想和关心的问题。这样的感想才能带有普遍意义,才能对人们的心灵有所触动。联系实际,一是联系社会现实;二是联系个人的实际。

(二)如学生选择记事要求在“清楚、完整、重点突出具体”上下功夫。

(三)复习日记的格式。

五、抽阅,点评,指导再修改。

六、誊写。

七、批改,评讲重在激励引导。

教后感:

习作1

教学要求:

1.认真阅读例文《我的班主任》,领会作者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

2.能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自拟题目。3.学会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课前准备:

1.放大抄录《我的班主任》全文。

2.布置同学们回忆老师关心帮助过你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2)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1.自读例文,想一想: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人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再写下来。

2.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具体生动? 4.拟题,完成初稿。

5.组织修改。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教后感: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教后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教后感: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教后感:

第四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

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教学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①摘抄。②编写提纲。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历奥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

教学

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第二课时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教学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三课时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

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引导尝试。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教学

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编了3篇课文。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述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书法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陶校长的演讲 》是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古诗两首 》之《寻隐者不遇》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见这件事。《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虫图。

练习1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积累有关“风”的诗句。;“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诵读古诗,学着了解古诗内容。

教学习作1是描写人物的事迹。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通过记观察日记,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单元2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 4个字要求会认读。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会运用关联词“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5、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感受“园丁之歌”的单元主题。

6、观察社会,学会在不同场合的请教方式。

7、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点,能抓住一两件事情来描写人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三、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要注重理解课文,能完成课后思考。《师恩难忘》重点研究感悟“师恩难忘”,表达尊师感情。《陶校长的演讲 》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方式。《古诗两首 》之《寻隐者不遇》寓问与答,平白如话的写作特点。

四、单元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古诗两首 》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4、习作1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五、单元教学准备:

1、教师应有有相关知识的准备,适当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宽学生视野,增长知识。

2、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内容的基础上积累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会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

3、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如进行演讲,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六、课时安排

教学

1、师恩难忘……………………………………………2课时

2、陶校长的演讲………………………………………2课时

3、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1 ……………………………………………2课时 练习1 ……………………………………………3课时

1、师恩难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

1、练习画出自己的问题,学做批注笔记。

2、仿照田老师编故事学语文的方法,给古诗编故事,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学习语文。

3、学写摘录笔记。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卡纸、预习课文、搜集材料。老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①自由读。

教学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教学

1、速读第3至7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超市 ◆、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板书: 1师恩难忘

师 口才好 文笔好 生 难忘师恩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搜集陶行知的有关资料(用以扩大预习范围,降低难点、激发兴趣、了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3)填充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教学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讨论书写要点。

2、归类写字: 左右结构: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炼()彼()葡()练()履()

4、完成习字册。

5、抄写词语。(设计2)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

2、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

3、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

4、说说你想从这可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正音:锻炼 堡垒 稳定 激励 鞭策 专心致志 韧性 指导书写:锻炼 堡垒 激励等

3、分段朗读。学生评议。

4、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

5、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5’

1、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2、集体交流: A、指名回答。

B、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C、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教学

D、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 E、朗读体会。

3、总结:

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4、理清层次:

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5、齐读本段。

四、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大意。

相机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 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教学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4)板书:

2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

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人根本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难点:

教学

难点在于《寻隐者不遇》中诗人的心情变化以及隐者形象的理解,《所见》中儿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形象以及夏天美好意境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师生同时准备)课下收集的相关的资料(诗人的、创作背景)。教师准备: 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醒体验,激发情感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读古诗——知作者——解题意——懂诗意——悟感情

2、出示古诗,初读诗歌。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3、释题质疑:

(1)题目是文章的题眼,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是怎么找的?为什么没遇到?

4、介绍作者及写作特点,让作者的形象活起来

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对于贾岛,你搜集了他的那些资料或你知道的情况有哪些?

指名学生介绍,然后集体补充(唐朝诗人,早年家境贫寒,当过和尚,被称为苦吟诗人。)

二、诗画并赏

理解诗句,1、引导学生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指名说说这些字词的意思:

教学

隐者:学问很深,隐居山林的人

寻:访问

不遇:没有遇到。

言:回答,说。

隐者:隐居在山中的人。

只: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本诗中指隐士就在这座山中

云深:山深云雾浓

处:去处)

3、从刚才对诗人的了解中我们知道贾岛写诗时注重字的斟酌。其实他写诗不仅体现在用字的斟酌上,在谋篇的构思上也独具匠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例子。出示: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图文结合读诗句,请想想诗句的意思。

5、边读边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遍。(激励语:“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感悟,感悟人物形象,体悟情感

1、本诗写诗人去寻访一位隐者,没能遇到,却碰到了一个童子,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呢?(“言师采药去”得知,隐者是童子的老师)

2、交流: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平白如话,简洁易懂。但这首诗的特点不止这些,贾岛还有一个巧妙的谋篇构思是: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寻隐者不遇这件事的过程写出来的呢?同学们再读,看看能发现诗中什么奥妙。

问答式(一问三答),谁问谁答? 三次回答的问题内容是什么?指名回答。其实是三问三答,作者寓问于答,构思巧妙。

2、平白易懂的语言和寓问于答的构思充分体现了贾岛写技的高超,这首诗最妙的还在于抒情的含蓄。

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3、作者对隐者的感情从哪里可看出来?再读。体会作者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

松下问童子——(心情愉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心情跌落,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萌生了希望)

教学

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无可奈何,更添了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4、再读诗句,想想作者要寻访怎样的人?

(1)、关于隐者:品德高洁,不肯做官,学问很深,隐居山林的人。这首诗的隐者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采药为生,济世救人,品格高尚)

(2)作者通过什么来表现隐者的高洁呢?(让生回想开始看图找到的景物联想诗人居住的环境从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松下——“岁寒三友”之一,品格高洁,刚毅 采药——济世救人,品格高洁 此山——远离世俗,世外高人 云深——云雾飘渺,神圣高洁

交流:诗的抒情借助艺术形象,挺拔的青松,飘渺的白云,与云山深处的隐者的身份相符,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隐者的崇拜仰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品格和志向。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四、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

1、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领悟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在本单元第一课《师恩难忘》中,田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学方法独特,每讲一首诗都要编一个故事,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既有人,又有物,既有景,又有情,你能把这首诗也编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吗?

2、先同位说说,在动笔写下来。

3、同位交流、补充

4、集体简评,及时激励。

五、板书设计:

寻 隐 者 不 遇

松下问童子,(问

师父呢)

言师采药去。

(在何处?

不遇)

只在此山中,(何处采药?

能遇)

云深不知处。

(山中的何处? 难遇)

六、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以图激趣,释题。

(1)观察课文插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又猜到了什么呢?谁愿意告诉大家?(指名说)(2)“所见”是什么意思?(夏季的一天,诗人走出家门,来到树林里。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阵阵凉风迎面吹拂,好不惬意。作者心情高兴,于是将自己看见的情境,即兴创造了一首诗——《所见》)。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2、介绍作者:(指名介绍,教师补充)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

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组词。

出示:骑、振、蝉(A: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B:记忆字形,“骑”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的边感悟诗意。(比赛读

齐读等)

3、学生描红。

4、朗读古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鸣:“叫”的意思。捕:“捉”的意思。

教学

5、谁结合插图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品读体悟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牧童骑黄牛——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歌声振林樾——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象: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A)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想像的当时的情景。

过度: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2、品读体悟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牧童的行为、面部表情

理解:欲

闭口

立)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试着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吧?(多种形式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等。)

3、齐读诗句,想象画面。(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1)引导学生根据图文结合背诵。

教学

(2)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齐背)

四、说写结合扩展思维

借助这首诗的意思,想象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可同位互说,指名说,鼓励说得好的)

五、板书设计: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唱歌,心情愉悦)

意欲捕鸣灿,(牧童—机灵、活泼、顽皮)

忽然闭口立。

习作1 教学目标:

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回忆一位老师关心自己的一件小事,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在写事的过程中,把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写清楚、写细腻。教学准备:例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教学

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自读例文,想一想:

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分小组讨论、交流。

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拟题,完成初稿。组织修改。

第二课时 誊写作文。

练习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教学

模仿续写关于“风”的诗句,背诵带有“风”的古诗,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古诗。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教学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教学。

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由两篇精读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两篇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习作一》及《回顾·拓展一》组成,选编内容都紧紧围绕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写出一个小女孩在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生动、细致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季老的访谈录,是一老一少对阅读的交流,使读者得到了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以新鲜的比喻——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然后说明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教学准备:

⒈教师准备:窃读记(节选)印发给学生 ⒉学生准备:搜集读书故事。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窃”中明了文意 师:记得第七册时,我们学了一个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英国剧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师:同学们在假期都读过哪些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师: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师:看到“窃”字,我们马上想到“偷窃”。课题《窃读记》的“窃”字是什么意思?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第二种)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生说说课文的内容)师: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是一件光彩的事,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要窃读?怎么窃读?对作者有什么影响或改变?)

二、从初读中体会好读之心

1、师: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师: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吗?

三、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

师:同学们,读书有千百般滋味,请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窃读”的滋味?请用“~~~”划出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窃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感受。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划一划,读一读。选择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生自由读,划。

第二课时

一、交流:

(一)苦: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a.默读边读圈出表示动作的词。b.并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揣摩揣摩小海音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c、师:品析了动作,揣摩了心理,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音?

2、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师:同学们,从“一”和“几”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读:

师:请同学们捧起你的书,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的辛苦。

师:放学后,我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 师: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师:我又急匆匆地赶到另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

师: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可这时候,我该回家了。

师: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

师: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贪婪地读着。”

师:这就是“窃读”的滋味。

(二)酸:

句子:“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这一读就是两个多钟头,120多分钟,7200多秒!现在,让我们一起体验体验开头最轻松的120秒,默读《走进书里去》的第2篇《背书》,并想一想是作者是怎样背书的。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李晴是怎样背书的?

师:同学们,这种的酸只是身体上酸。比这种酸还要酸还要辣的在哪里?

(三)甜: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2)师:“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好不好?能不能说“我像一只小兔子,悠闲地读着。”(3)这样的读书,就是如饥似渴地读书。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2、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1)闭眼想像作者的滋味。

(四)甜中有苦,苦中有辣

句子:“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师:“装”这个词说的好!一起看看“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每人一句,读读这一段。

师:哦,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可不一样啊!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

师:哦,这么说来,这是一个心口不

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坏学生了? 师:作者做一套想一套只是为了什么?

师: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还要忍受哪些不好受的滋味啊?

(五)总结滋味

师:忍受了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经历了担忧恐慌、惧怕痛苦,最终体验了惊喜快乐、满足幸福。在酸甜苦辣的交织中,作者却仍旧说“我很快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对书的挚爱)诗人徐志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似乎每一个字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说一说。(生交流)

师:(出示句子)“你是吃饭长大的,是读书长大的。”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生感情朗读)

(预设:“吃饭长大的”指的是身体成长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食粮,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身体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二、从“窃”中感悟人之尊严

师: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作者是那么好读书,在读书中品尝了酸甜苦辣。我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把书买回家读?

师:贫穷不是耻辱,放弃尊严才是耻辱。小女孩没有钱,只能在“窃读”中满足对书籍的渴求,作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请大家抓住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重点词句,一边咀嚼一边提出问题,加深理解。

预设问题:“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为什么小女孩用眼睛寻找而不用手去翻找?)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为什么小女孩要装着皱起眉?她装给谁看?)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为什么“贴”在大人身边?“站”不行吗?)

师:文中写到了书店老板,你赞成老板的做法吗?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1.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店员在心中默默对小女孩说:“ ”。

2.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表示对他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我想对他说:“ ”。

出示句子,“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谈谈见解。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他为了读书可以不吃美味佳肴,他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他为了读书可以象一匹“饿狼”,至此,我们一定明白“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齐读莎士比亚的名言

三、作业

1、收集名人的读书故事,制作一期走廊文化展板。

2、制定 “我和好书交朋友”的阅读打算方案。板书设计:

1、窃读记 复 杂

快乐 惧怕(心理描写 独特感受)急 切(动作描写 跨、踮、钻、挤、找)教学反思: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的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和不可偏科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重难点:

利用阅读课外书的种种益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析利弊引导学生阅读健康的书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说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总结学法

1、识生字,读懂词、句意思。

2、分角色读课文,知内容

3、总结学习收获。

三、反馈交流

1、识生字,读懂词、句意思。

2、文中的小苗和大树指的是谁?

3、这篇课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你发现了吗。访谈录:时间、地点、访谈内容

4、他们的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 •各自交流了自己爱看闲书的一次经历。•文章要想写好,就要多看课外书。

•21世纪的青年,要树立三贯通的人才观念。给你印象深刻的是?

5、从对话中我们知道季羡林爷爷是个作家翻译家、学者,课题怎么说是大树呢。

6、总结学习收获。

四、拓展

1、根据自己的作文现状,看课外书情况,谈谈自己以后该朝哪方面努力。

2、怎样对自己的学科进行调整,才能适应21世纪的三贯通的人才要求

五、板书设计:

访谈录:时间 地点 访谈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2.抄写生字词。3.完成课后“小练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齐读课题,“长生果”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我的“长生果”呢?请你从书中寻找答案。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相考读。反馈: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2、知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主要写了童年读书、作文两大方面的经历)

3、找出描写两次作文经历的段落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为什么她的作文被表扬?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的原因?

反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爱读书——广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爱思考——勤总结)

4、同桌接读课文,重点抓住第二自然段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反馈:阅读跟他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提高了写作的能力,当这些乐趣和收获镶嵌进了少年时代,生活便像蝴蝶飞过花丛,像„„像一枚让你的生活永远年轻的“长生果”。(体会比喻的表达方法)

三、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结合自己的作文情况,你认为读书和作文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吧!

二、组内讨论: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2.学生在组内交流,要求人人发言,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表达差的学生也能参与,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小组讨论,互听互评,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小组推荐代表参加班交流汇报,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师生共同评议。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如: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四人小组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并说说听后感受。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自己读书的故事并交流读书中的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抒自见.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写作,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好的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方面,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教师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学生试写初稿,要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小组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全班评析。

每小组推荐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析。

五、布置作业: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重点难点: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课前准备: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二、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下载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并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学设计课 题1窃读记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备课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整组备课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

    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1、我的写作梦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都在阅读,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其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