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7:0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1、我的写作梦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把上学期同学们有关理想的文章引入课堂,引发对梦想的谈话。

二、学习《我的写作梦》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我们班级墙报上的《理想》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抒发童年梦想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自学儿童诗,读通、读顺、把体会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记号。回忆学习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义的批注。

(三)同学们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师巡回,参与讨论。

2、重点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一起思考。

3、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讨论小组,也可以代表个人。

(五)老师检测生字词学习情况。

注意区别形近字,重点解释“铅字”的意思。

(六)认真朗读课文。

三、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

(一)、指名上台,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写和解释。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1)“我”为什么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飞的翅膀?(2)“我”为什么决的邮筒像一只大大的储蓄罐,存进去的又是梦想?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梦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三、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选择真实朴素的写作材料。

2、展开想象,用心理活动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3、充满童趣,充满生活气息。

四、你也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我的写作梦

作品——放飞()

邮筒——秘密 大吃一惊

一天天等待

储蓄罐——一个梦

2、太阳路

教材简析:

课文主要讲的是小朋友寻找到去太阳的路,说明了要不畏艰险,尽毕生的努力向光明攀登的道理。课文条理清楚,主次分明,按事情的发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小时候”到“什么都知道了”)讲小朋友提出了寻找太阳路的问题,奶奶让孩子们种园子。第二部分(从“奶奶的话”到“苗儿都长得老高了”)小朋友为了找太阳路而种园子。“第三部分(从“可是”到“越来松接近光明”)讲奶奶的回答为小朋友指出了一条通向太阳的路。这篇课文语句浅显,人物对话较多,孩子的话充满童趣,奶奶的话蕴含深刻道理。教学目标:

1、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

2.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学习难点:

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侯是否梦想过登上月球?那么有没有梦想过登上太阳?为什么?可是有一群孩子却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找到一条能登上太阳的路,而且非常执着,这群孩子里就有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今天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笔触,一起去他的童年探访他的理想。

二、生字、多音字正音。

绳儿系着 痴 一溜眉豆 噌噌 莫名其妙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书,运用学习方法勾画圈点。

2、预设学生质疑

* 文章为什么以“太阳路”为题?孩子们最终找到“太阳路”了吗? * 奶奶说:“正是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皆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你如何理解其中含义? * 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

3、课文梗概: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

四、分小组读书,读通、读顺。

五、看来,“太阳路”并非真的是登上太阳的路途,而是人们追寻自己的梦想的人生历程。这时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转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六、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三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奶奶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分清主次,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缠着施肥葵花猜不透桃核篱笆结籽一辈子悬在空中莫名其妙 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引读相关的自然段。2.“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

3.(出示抽拉投影片,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种子发芽时的样子。

4.看着自己亲手种的种子发芽,心里当然很高兴,奶奶又让我们怎样做的?读11、12自然段,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苗儿与太阳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又去问奶奶。她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更莫名其妙了。理解“莫名其妙”中的“名”的意思。

2.小苗儿与太阳路的关系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奶奶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请大家轻声读15-24自然段,相互讨论奶奶说的话的意思。

3.(全班讨论)奶奶说的话,我们听懂了吗7(板书:听)(出示)(1)苗儿五天长高了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句话中的“走”是什么怎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2)原来草呀树呀,都各自有一条支太阳的路,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这段话中有两个“去太阳的路”,意思一样吗?(第一个“去太阳的路”指植物向上生长、向太阳攀登的过程。第二个“去太阳的路”指的是通向进步、通向光明的路。)

(3)为什么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呢?(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

(4)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条路上攀登,为什么有的走得长,有的走得短。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4.我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呢?(出示奶奶说的最后一段话)。a.奶奶说了几句括?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人生的路又陡又长,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攀登,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c.练习朗读奶奶说的这段话。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奶奶说的太阳路是真的通向太阳的路吗?(板书:明)7.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落实训练重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2.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写了“我们向奶奶打听去太阳的路”,奶奶让我们种园子,奶奶告诉我们苗儿和太阳路的关系。你们觉得哪一个内容作者是具体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中心。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2、太阳路

听——奶奶的话

看——苗儿的走

想——进步、光明的路

3.我的房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3.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助阅读和尝试学习,在各自有独特阅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不仅了解作者的想象,而且明白其想象的由来,并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

1.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的房间是怎样的呢?你对自己的房间有什么思考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个同龄人的房间,也一起去了解他对自己房间的思考。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我的房间”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介绍了自己的房间,自己对房间的想象,最后说了还是最喜欢自己的房间)

2.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填表。

学生小组交流答案,如果有不同意见,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课文内容争辩。有异议的在全班提出。

3.指名交流

三、练习读准读顺课文。

1.自己先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边读边勾画出生词。

2.将读得不够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座互相帮助将难读的地方读好。3.检查并纠正生词的读音和需要注意的生字的字形。4.指导并帮助读好学生认为难读的句子 5.接力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针对课题或者课文内容提问。

二、梳理学生问题,引导带着问题读书

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 2.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

3.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根据学生回答整理)

三、围绕重点问题研读课文

“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 说明现实中他希望什么?”

1.带着这个问题,读读你最感兴趣的他的一个想象,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强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并指导读好该部分。

A.交流自己的感受

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希望吗?为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呢? C.如果你的房间也真的变成了这样,你想象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D.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向往。

3.小结学习方法: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真的变化了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4.针对第二部分其他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2-3小节)读好相应段 5.以读代讲,学生通过读书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小结第二部分的内容和感受,全班整体读读第二部分,允许学生读自己喜爱的小节。

四、学习课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谁能通过读书告诉我们?

2.读了这一段有什么,你对哪些句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呢?例如:为什么他要“嘘——小声点”地告诉我们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宝贝呢?

3.他的想象那么美好,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

4.比较课后习题的词语,体会并读出感情的变化。

五、课堂练习,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个文章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原来我们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通过文字把它们呈现出来,作者新奇的想象并不神秘,因为他想到的我们也都想道,我们也能这样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2.作者怎么能把他的想法写得这么吸引人呢?再读读全文,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前后照应、语言有变化、生活化的语言„„)3.教师总结全文的学习。

十五夜望月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语文乐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2 更深刻的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准确的读出句子所包含的语气。3 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通过读短文感受学生时代读书的快乐,并学习写读后感。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并运用。教学安排: 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再次齐读词语,仿造着再说几个词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3.自由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4 小组评读,读出句子的语气。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四 学习“读一读” 自由读短文。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 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当主持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教学难点

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交际内容

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电视台的主持人,你们现在都可以作为一位主持人来采访一名嘉宾。

二.读交际要求,掌握交际方法 1 这次口语交际有什么要求呢? 2 交流讨论:

(1)大家可以作为主持人邀请一位嘉宾。

(2)主持人可以和嘉宾交流一下你想交流的内容,做好准备。

(3)学生自由组合创设情境。

三.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参照上述方法,小组内进行交流。2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鼓励。3 小组推荐代表向大家交流。

全班评议,评出“最佳主持人”。

习作 一个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是个快乐的人。

能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这是一个快乐的人。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3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全方位了解这个人: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一个快乐的人”

2、同学们生活中你知道的一个快乐的人是谁呢?

3、快乐的人包括很多,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很多人都是的,并且还包括我们自己。

二 知道具体描述

1、这个快乐人的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她很快乐,介绍一件最能表现出她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也一起快乐。

2、指明学生讲一个快乐的人的一件事情。

3、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件事情有何感想?

4、其他人怎么评价这个人呢?

5、小组交流

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写出最能体现人物“快乐”的事例。

2、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

3、学生独立作文。

第2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快乐的事例”。-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整组备课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的三维目标

语文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新课标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一)识字与写字(二)阅读

(三)口语交际(四)习作

四、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各老师做学情分析

五、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25篇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而且教材仍然以专题组织单元。在学习了前七个单元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学以“国际文化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第一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导语统领本单元内容主题以及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亲和力。共有4篇课文,其中1、2、3课为阅读课文,4课为古诗。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例如:1课《我的写作梦》是儿童诗,借队友通的思考来表现对童年写作梦想的热爱;2课《太阳路》3课《我的房间》是叙事性文章,反映了作者对于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的热爱;4课《十五夜望月》是恰逢中秋,体会唐诗中的景物于心情所表现的意境。

《语文乐园》中包括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记一记、口语交际、阅读、习作五方面内容。其中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和单元专题相联系的,因此,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搜集有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好交际准备;习作是自由作文;

二、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的问题:

1、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珍惜童年生活,而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课文与语文园地的知识要互相渗透,在教学中要加强整合意识,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优势。

3、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将本单元的专题作为本组所有课文的中心思想,而要注意挖掘每一篇课文具体丰富的内涵。

三、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单元目标:

1、会认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文,练习复述课文大意,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4、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写一篇作文:把自己的快乐告诉大家。

6、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读课外书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每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三)单元教学难点:

体会每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我的写作梦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把上学期同学们有关理想的文章引入课堂,引发对梦想的谈话。

二、学习《我的写作梦》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我们班级墙报上的《理想》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抒发童年梦想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自学儿童诗,读通、读顺、把体会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记号。回忆学习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义的批注。

(三)同学们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师巡回,参与讨论。

2、重点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一起思考。

3、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讨论小组,也可以代表个人。

(五)老师检测生字词学习情况。

注意区别形近字,重点解释“铅字”的意思。

(六)认真朗读课文。

三、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

(一)、指名上台,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写和解释。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1)“我”为什么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飞的翅膀?(2)“我”为什么决的邮筒像一只大大的储蓄罐,存进去的又是梦想?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梦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三、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选择真实朴素的写作材料。

2、展开想象,用心理活动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3、充满童趣,充满生活气息。

四、你也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我的写作梦

作品——放飞()

邮筒——秘密 大吃一惊

一天天等待

储蓄罐——一个梦

2、太阳路

教材简析:

课文主要讲的是小朋友寻找到去太阳的路,说明了要不畏艰险,尽毕生的努力向光明攀登的道理。课文条理清楚,主次分明,按事情的发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小时候”到“什么都知道了”)讲小朋友提出了寻找太阳路的问题,奶奶让孩子们种园子。第二部分(从“奶奶的话”到“苗儿都长得老高了”)小朋友为了找太阳路而种园子。“第三部分(从“可是”到“越来松接近光明”)讲奶奶的回答为小朋友指出了一条通向太阳的路。这篇课文语句浅显,人物对话较多,孩子的话充满童趣,奶奶的话蕴含深刻道理。教学目标:

1、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

2.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学习难点:

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侯是否梦想过登上月球?那么有没有梦想过登上太阳?为什么?可是有一群孩子却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找到一条能登上太阳的路,而且非常执着,这群孩子里就有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今天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笔触,一起去他的童年探访他的理想。

二、生字、多音字正音。

绳儿系着 痴 一溜眉豆 噌噌 莫名其妙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书,运用学习方法勾画圈点。

2、预设学生质疑

* 文章为什么以“太阳路”为题?孩子们最终找到“太阳路”了吗? * 奶奶说:“正是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皆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你如何理解其中含义? * 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

3、课文梗概: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

四、分小组读书,读通、读顺。

五、看来,“太阳路”并非真的是登上太阳的路途,而是人们追寻自己的梦想的人生历程。这时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转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六、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三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奶奶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分清主次,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缠着施肥葵花猜不透桃核篱笆结籽一辈子悬在空中莫名其妙 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引读相关的自然段。2.“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 3.(出示抽拉投影片,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种子发芽时的样子。

4.看着自己亲手种的种子发芽,心里当然很高兴,奶奶又让我们怎样做的?读11、12自然段,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苗儿与太阳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又去问奶奶。她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更莫名其妙了。理解“莫名其妙”中的“名”的意思。2.小苗儿与太阳路的关系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奶奶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请大家轻声读15-24自然段,相互讨论奶奶说的话的意思。3.(全班讨论)奶奶说的话,我们听懂了吗7(板书:听)(出示)(1)苗儿五天长高了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句话中的“走”是什么怎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2)原来草呀树呀,都各自有一条支太阳的路,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这段话中有两个“去太阳的路”,意思一样吗?(第一个“去太阳的路”指植物向上生长、向太阳攀登的过程。第二个“去太阳的路”指的是通向进步、通向光明的路。)

(3)为什么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呢?(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

(4)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条路上攀登,为什么有的走得长,有的走得短。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4.我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呢?(出示奶奶说的最后一段话)。a.奶奶说了几句括?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人生的路又陡又长,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攀登,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c.练习朗读奶奶说的这段话。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奶奶说的太阳路是真的通向太阳的路吗?(板书:明)

7.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落实训练重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2.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写了“我们向奶奶打听去太阳的路”,奶奶让我们种园子,奶奶告诉我们苗儿和太阳路的关系。你们觉得哪一个内容作者是具体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中心。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2、太阳路

听——奶奶的话

看——苗儿的走

想——进步、光明的路

3.我的房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3.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助阅读和尝试学习,在各自有独特阅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不仅了解作者的想象,而且明白其想象的由来,并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

1.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的房间是怎样的呢?你对自己的房间有什么思考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个同龄人的房间,也一起去了解他对自己房间的思考。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我的房间”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介绍了自己的房间,自己对房间的想象,最后说了还是最喜欢自己的房间)

2.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填表。

学生小组交流答案,如果有不同意见,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课文内容争辩。有异议的在全班提出。3.指名交流

三、练习读准读顺课文。

1.自己先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边读边勾画出生词。

2.将读得不够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座互相帮助将难读的地方读好。3.检查并纠正生词的读音和需要注意的生字的字形。4.指导并帮助读好学生认为难读的句子 5.接力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针对课题或者课文内容提问。

二、梳理学生问题,引导带着问题读书 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

2.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

3.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根据学生回答整理)

三、围绕重点问题研读课文

“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 说明现实中他希望什么?”

1.带着这个问题,读读你最感兴趣的他的一个想象,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强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并指导读好该部分。

A.交流自己的感受

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希望吗?为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呢? C.如果你的房间也真的变成了这样,你想象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D.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向往。

3.小结学习方法: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真的变化了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4.针对第二部分其他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2-3小节)读好相应段 5.以读代讲,学生通过读书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6.小结第二部分的内容和感受,全班整体读读第二部分,允许学生读自己喜爱的小节。

四、学习课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谁能通过读书告诉我们?

2.读了这一段有什么,你对哪些句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呢?例如:为什么他要“嘘——小声点”地告诉我们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宝贝呢? 3.他的想象那么美好,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 4.比较课后习题的词语,体会并读出感情的变化。

五、课堂练习,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个文章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原来我们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通过文字把它们呈现出来,作者新奇的想象并不神秘,因为他想到的我们也都想道,我们也能这样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2.作者怎么能把他的想法写得这么吸引人呢?再读读全文,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前后照应、语言有变化、生活化的语言„„)3.教师总结全文的学习。

十五夜望月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语文乐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2 更深刻的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准确的读出句子所包含的语气。3 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通过读短文感受学生时代读书的快乐,并学习写读后感。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并运用。教学安排: 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再次齐读词语,仿造着再说几个词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3.自由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4 小组评读,读出句子的语气。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 学习“读一读” 1 自由读短文。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 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当主持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教学难点

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交际内容

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电视台的主持人,你们现在都可以作为一位主持人来采访一名嘉宾。

二.读交际要求,掌握交际方法 1 这次口语交际有什么要求呢? 2 交流讨论:

(1)大家可以作为主持人邀请一位嘉宾。

(2)主持人可以和嘉宾交流一下你想交流的内容,做好准备。

(3)学生自由组合创设情境。

三.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参照上述方法,小组内进行交流。2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鼓励。3 小组推荐代表向大家交流。

全班评议,评出“最佳主持人”。

习作 一个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是个快乐的人。

能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这是一个快乐的人。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3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全方位了解这个人: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一个快乐的人”

2、同学们生活中你知道的一个快乐的人是谁呢?

3、快乐的人包括很多,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很多人都是的,并且还包括我们自己。

二 知道具体描述

1、这个快乐人的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她很快乐,介绍一件最能表现出她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也一起快乐。

2、指明学生讲一个快乐的人的一件事情。

3、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件事情有何感想?

4、其他人怎么评价这个人呢?

5、小组交流

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写出最能体现人物“快乐”的事例。

2、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

3、学生独立作文。

第2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快乐的事例”。-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备课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的三维目标

语文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新课标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一)识字与写字(二)阅读

(三)口语交际(四)习作

四、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各老师做学情分析

五、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25篇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而且教材仍然以专题组织单元。在学习了前七个单元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学以“国际文化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第一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导语统领本单元内容主题以及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亲和力。共有4篇课文,其中1、2、3课为阅读课文,4课为古诗。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例如:1课《我的写作梦》是儿童诗,借对邮筒的思考来表现对童年写作梦想的热爱;2课《太阳路》3课《我的房间》是叙事性文章,反映了作者对于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的热爱;4课《十五夜望月》是恰逢中秋,体会唐诗中的景物于心情所表现的意境。

《语文乐园》中包括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记一记、口语交际、阅读、习作五方面内容。其中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和单元专题相联系的,因此,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搜集有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做好交际准备;习作是自由作文。

二、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的问题

1、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珍惜童年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课文与语文园地的知识要互相渗透,在教学中要加强整合意识,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优势。

3、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将本单元的专题作为本组所有课文的中心思想,而要注意挖掘每一篇课文具体丰富的内涵。

三、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单元目标:

1、会认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文,练习复述课文大意,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4、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写一篇作文:把自己的快乐告诉大家。

6、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读课外书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每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三)单元教学难点:

体会每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我的写作梦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把上学期同学们有关理想的文章引入课堂,引发对梦想的谈话。

二、学习《我的写作梦》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我们班级墙报上的《理想》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抒发童年梦想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自学儿童诗,读通、读顺、把体会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记号。

回忆学习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义的批注。

(三)同学们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师巡回,参与讨论。

2、重点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一起思考。

3、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讨论小组,也可以代表个人。

(五)老师检测生字词学习情况。

注意区别形近字,重点解释“铅字”的意思。

(六)认真朗读课文。

三、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

(一)、指名上台,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写和解释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1)“我”为什么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飞的翅膀?(2)“我”为什么觉得邮筒像一只大大的储蓄罐,存进去的又是梦想?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梦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三、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选择真实朴素的写作材料。

2、展开想象,用心理活动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3、充满童趣,充满生活气息。

四、你也写一首儿童诗?

五、板书设计

1、我的写作梦

作品——放飞()

邮筒——秘密 大吃一惊

一天天等待

储蓄罐——一个梦

六、教学反思

2、太阳路

教学目标:

1、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

2、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教学难点:

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侯是否梦想过登上月球?那么有没有梦想过登上太阳?为什么?可是有一群孩子却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找到一条能登上太阳的路,而且非常执着,这群孩子里就有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今天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笔触,一起去他的童年探访他的理想。

二、生字、多音字正音

绳儿系着 痴 一溜眉豆 噌噌 莫名其妙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书,运用学习方法勾画圈点。

2、预设学生质疑

* 文章为什么以“太阳路”为题?孩子们最终找到“太阳路”了吗? * 奶奶说:“正是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皆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你如何理解其中含义? * 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

3、课文梗概: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

四、分小组读课文,读通、读顺

五、看来,“太阳路”并非真的是登上太阳的路途,而是人们追寻自己的梦想的人生历程。这时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转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六、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三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奶奶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分清主次,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缠着施肥葵花猜不透桃核篱笆结籽一辈子悬在空中莫名其妙

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引读相关的自然段。

2、“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

3、(出示抽拉投影片,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种子发芽时的样子。

4、看着自己亲手种的种子发芽,心里当然很高兴,奶奶又让我们怎样做的?读11、12自然段,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苗儿与太阳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又去问奶奶。她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更莫名其妙了。理解“莫名其妙”中的“名”的意思。

2、小苗儿与太阳路的关系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奶奶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请大家轻声读15-24自然段,相互讨论奶奶说的话的意思。

3、(全班讨论)奶奶说的话,“我们”听懂了吗?(板书:听)(出示)(1)苗儿五天长高了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句话中的“走”是什么怎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2)原来草呀树呀,都各自有一条支太阳的路,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这段话中有两个“去太阳的路”,意思一样吗?(第一个“去太阳的路”指植物向上生长、向太阳攀登的过程。第二个“去太阳的路”指的是通向进步、通向光明的路。)

(3)为什么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呢?(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

(4)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条路上攀登,为什么有的走得长,有的走得短。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4、我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呢?(出示奶奶说的最后一段话)。a.奶奶说了几句括?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人生的路又陡又长,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攀登,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c.练习朗读奶奶说的这段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奶奶说的太阳路是真的通向太阳的路吗?(板书:明)

7、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落实训练重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2、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写了“我们向奶奶打听去太阳的路”,奶奶让我们种园子,奶奶告诉我们苗儿和太阳路的关系。你们觉得哪一个内容作者是具体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中心。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2、太阳路

听——奶奶的话

看——苗儿的走

想——进步、光明的路

七、教学反思

3.我的房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 课生字新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3.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助阅读和尝试学习,在各自有独特阅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不仅了解作者的想象,而且明白其想象的由来,并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

1.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的房间是怎样的呢?你对自己的房间有什么思考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个同龄人的房间,也一起去了解他对自己房间的思考。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我的房间”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介绍了自己的房间,自己对房间的想象,最后说了还是最喜欢自己的房间)

2.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填表。

学生小组交流答案,如果有不同意见,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课文内容争辩。有异议的在全班提出。3.指名交流

三、练习读准读顺课文

1.自己先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边读边勾画出生词。

2.将读得不够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座互相帮助将难读的地方读好。3.检查并纠正生词的读音和需要注意的生字的字形。4.指导并帮助读好学生认为难读的句子 5.接力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针对课题或者课文内容提问。

二、梳理学生问题,引导带着问题读书 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

2.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

3.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根据学生回答整理)

三、围绕重点问题研读课文

“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 说明现实中他希望什么?”

1.带着这个问题,读读你最感兴趣的他的一个想象,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强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并指导读好该部分。

A.交流自己的感受

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希望吗?为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呢? C.如果你的房间也真的变成了这样,你想象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D.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向往。

3.小结学习方法: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真的变化了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4.针对第二部分其他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2-3小节)读好相应段 5.以读代讲,学生通过读书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6.小结第二部分的内容和感受,全班整体读读第二部分,允许学生读自己喜爱的小节。

四、学习课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谁能通过读书告诉我们?

2.读了这一段有什么,你对哪些句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呢?例如:为什么他要“嘘——小声点”地告诉我们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宝贝呢? 3.他的想象那么美好,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 4.比较课后习题的词语,体会并读出感情的变化。

五、课堂练习,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个文章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原来我们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通过文字把它们呈现出来,作者新奇的想象并不神秘,因为他想到的我们也都想道,我们也能这样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2.作者怎么能把他的想法写得这么吸引人呢?再读读全文,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前后照应、语言有变化、生活化的语言„„)3.教师总结全文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月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语文乐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2 更深刻的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准确的读出句子所包含的语气。3 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通过读短文感受学生时代读书的快乐,并学习写读后感。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并运用。教学安排: 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再次齐读词语,仿造着再说几个词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3.自由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4 小组评读,读出句子的语气。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 学习“读一读” 1 自由读短文。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 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当主持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教学难点

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交际内容

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电视台的主持人,你们现在都可以作为一位主持人来采访一名嘉宾。

二.读交际要求,掌握交际方法 1 这次口语交际有什么要求呢? 2 交流讨论:

(1)大家可以作为主持人邀请一位嘉宾。

(2)主持人可以和嘉宾交流一下你想交流的内容,做好准备。

(3)学生自由组合创设情境。

三.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参照上述方法,小组内进行交流。2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鼓励。3 小组推荐代表向大家交流。

全班评议,评出“最佳主持人”。

习作

一个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是个快乐的人。

能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这是一个快乐的人。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3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全方位了解这个人: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一个快乐的人” 同学们生活中你知道的一个快乐的人是谁呢? 3 快乐的人包括很多,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很多人都是的,并且还包括我们自己。

二 知道具体描述 这个快乐人的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她很快乐,介绍一件最能表现出她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也一起快乐。指明学生讲一个快乐的人的一件事情。3 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件事情有何感想? 4 其他人怎么评价这个人呢? 5 小组交流

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写出最能体现人物“快乐”的事例。

2、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3 学生独立作文。

第2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快乐的事例”。-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单元整组备课:

第四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导语统领本单元内容主题以及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亲和力。共有3篇课文,《黄河源》是按游览的顺序,以精练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寻找黄河源头过程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对黄河源头景色的神往与迷恋。《藏北草原》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藏北草原的“温柔恬静的自然景色”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动态之美”。《索溪峪的“野”》以一个“野”字贯穿全文,然后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野趣盎然”自然风光图。

《语文乐园》中包括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记一记意在让学生积累经典诗文,感受诗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习作以“美丽的校园”为题,让学生寻找、观察、感受身边熟悉的环境,从中寻找美、发现美。在习作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合理用本单元三篇写景的文章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描述。

知识与技能:

1、会认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诗文,练习复述课文大意,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5、在朗读、背诵、抄写课文中精彩片断、好词好句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怀。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读课外书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每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怀 单元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怀。

单元课时安排:11《黄河源》 2课时 12课《藏北草原》 2课时 13课《索溪峪的“野”》 2课时 古诗诵读《观书有感》 1课时 语文乐园一 4 课时

11、黄河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 师板书课题:黄河

师: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师:现在,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源头。(补充板书课题“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重要内容。

1、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课文重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抓住在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来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向往的程度之深,要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

第二自然段要抓住“飘舞、游荡、裹”来引导学生去想象,根据文字来相信黄河源头的美丽,并与朗读结合起来。

四、练习本课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二、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抓住重点句子“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朗读品味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让读者从中受到感染。

另一个重点句子“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请联系上下文,“啊!”包含了哪些情感?看看那一股股涓涓细流,那如棋子般的小石头,我不禁赞叹:“啊!……”指名补充完整。欣赏课文插图:这就是黄河的源头,作者是怎样去亲身感受的呢?学生自由读本段,谈文字体会。师:是啊,值得纪念的太多了,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黄河源的奇景会成为真实的永恒。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吧。

三、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难怪作者对黄河源如此的向往,它不仅美丽,而且它是我们炎黄子孙母亲河的发源地,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象征,可是今天母亲河却在哭泣。

2、播放关于黄河的录象,同学们,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想法?

3、发起保护母亲河的倡议

4、积累背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

12、藏北草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写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藏北草原。

2、你们对“藏北草原”了解多少?

3、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

4、再让同学们谈体会。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3、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整体感知,师相机板书。

5、请你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6、指名回答:

7、师小结:第1自然段、2——6自然段、7——8自然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2、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采取多样的读书方式要读,读中进行体会。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四、练习本课生字,进行书写。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通过朗读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我深深爱着藏北草原”,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只有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划下来。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指名读2——6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集中写了藏北草原的什么特点?

2、再读,把能表现草原“温柔之美”的语句和词语圈出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3、同座位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4、指名反馈。

5、指导朗读“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吃着嫩草。”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在草地上飞舞。” 再引导读重点语句。

6、小结:是啊,这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飘香的酥油茶构成了这藏北草原独有的美景。难怪作者不禁心中赞叹“美啊!实在令人兴奋”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

7、师:“我欢呼、我兴奋、为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藏北草原不但自然风光美,草原上的人们更美。他们勤劳好客、勇敢善良,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师和同学们齐读7——8自然段。

13、索溪峪的“野” 知识与技能:

1、认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孕育了许多迷人的天地,有胜似 仙境的西湖风光,有妩媚秀丽的桂林山水,无不让人称道,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录象,(播放九寨沟的录象画面)看完后,简单的谈谈你的感受(学生自由的谈)是啊云雾缭绕,森林茂密,溪流清澈,真是举世罕见,如此美丽的景色,让人留恋忘返,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领略大自然所赋予的动态之美和形象之美21《索溪峪的野》板书课题

3、看完这些景点,你有什么感受呢?

4、是啊云雾缭绕,森林茂密,溪流清澈,真是举世罕见。真有想走近它的感觉,那我们就随作者曹敬庄一起去索溪峪看一看。

5、读课题《索溪峪的“野”》,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认为这里的“野”指的是什么?

二、自由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文字写出这种野性的美的?把你觉得美的地方多读几遍。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名读易错的字,区别多音字

2、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3、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些什么?

4、谁能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把文章讲了几个方面概括起来。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三、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山的野性之美:这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 师知道朗读,从中体会。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通过看图片来感受索溪峪的山之野。教师相机范读,学生有个性体会的去读。

四、作业: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索溪峪的山“野”,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请一名同学读这一部分。

二、继续学习品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师:“这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那索溪峪还有哪些地方是野的呢?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2、指导理解重点句子:

“水的野性之美:像是一个野孩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

引导学生去想象“野孩子”是怎样的?山怎么像野孩子? 从中体会出索溪峪的水的乐趣。

指名学生读,像可爱调皮的孩子。同位相互读一读。

野物的野性之美:猴子难以言状的亲热,恶作剧后的得意。

游客的野性之美:返朴归真,嘻嘻哈哈,亲亲热热“戴眼镜的姑娘,年过花甲的老叟……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这种野性的美)

五、自选段落,深入品味。

1、索溪峪真的很美,你们喜欢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们的喜爱之情呢?

2、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先自由练一练,再进行赛读。

六、总结延伸,练习表达。

1、索溪峪的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令人留恋往返的美丽山川。(多媒体演示)

2、你现在看到的山还只是山吗?你看到的水还只是水吗?它们是充满灵气的孩子,是充满朝气的青年,它们率真而自然,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使人感到快慰,感到清爽。怪不得远在明代中叶,就有人在岩壁上题诗赞曰:“高峡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

3、你是否也想来赞美一下索溪峪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赞美之情。

喜欢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

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

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张家界设计旅游广告词

古诗诵读 观书有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导入: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观书有感》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

(三)朗读训练

1、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自由大声朗读这首诗。

2、指明学生读,大家评议。

3、齐读。试着背一背。

(四)学生小结

教学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

语文乐园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积累词语,丰富学生的语感,提升其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了解比喻句、拟人句,感受比喻句、拟人句的优点。3 积累语言,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故事内容。从故事中感受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并运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名词短语。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短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短语意思。

5、再次齐读词语,仿造着再说几个短语。

二.学习“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形象、生动”: 1.学生自由读句子,自读自悟。

2.说说下列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3.自由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小组评读,体会比喻句、拟人句的生动和形象。5 自己也试着说几句这样的句子。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四 学习“成语故事”。1 自由读短文。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 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作文

习作的主题:校园的风景习作的目的: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注意观察的习惯。

2、练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学会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法写景。

第一节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每天,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校园已经和你的童年生活融为一体,一提起校园,你一定会感到格外的熟悉和亲切。你可以把校园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

二、出示要求,讨论理解 1.出示要求

 大家读题,想想习作有哪些要求? 2.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我最喜欢校园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

下课了,同学们都想小鸟一样飞出教室。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3.大组交流 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写作要有顺序,注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

三、导航,打开思路 

1、你可以按照方位顺序。先逐一简略介绍校园的景物及其特点作用,再祥写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最后由景及人,略写一下校园里同学们的活动。

2、你还可以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写出它的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或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我爱校园》《校园一角》《校园的四季》)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快乐的事例”。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教学板书设计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亲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迟到》记叙的是林海音小时候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改掉坏习惯的故事;《秋天的怀念》一文写的是史铁生在秋天想起母亲抱病照顾他,并鼓励他重树追求生活信心的感人片段;《背袋里装的是什么》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家信联接家人和前方作战父亲的动人故事。

张籍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语文乐园”让学生在区别中识字,读准字音,说好普通话;认识、感受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积累名句,领悟道理;学习成语,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口语交际——欢迎你,朋友”,让学生学习接待客人的礼仪,学会正确、有条理地向朋友介绍学校和班级的情况,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聆听,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交流。习作以《家庭趣事》为主题,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发现生活的乐趣,体会其间蕴藏着的细细密密的爱。

教学本单元时,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加强阅读与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课前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课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品得更深,悟得更透,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注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语文活动,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4、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

2、课堂上,在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课后,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单元课时安排: 迟到 2课时 9 秋天的怀念 2课时 10 背袋里装的是什么 2课时 古诗诵读 1课时 语文乐园

(三)4课时

6、迟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很严

深沉的爱

9、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2.课堂上,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3.再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4.回顾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投影片、录音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3.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4. 学习1-2自然段,初步体会母亲细致入微、深沉无私的爱。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3.在体验中读,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初步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难点:

在体验中读,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初步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并出示《合欢树》中的片段,请同学们默读,然后交流:你读到了什么?

2.互动交流。

3.史铁生还有许多作品都是涉及对母爱的赞美与怀念的,如《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秋天的怀念》也是其中影响深远的一篇。

4.(板书:秋天的怀念)读题,再将语序调过来读一读,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怀念的秋天是景色;秋天的怀念是感情)

5.那么,《秋天的怀念》到底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赶快读书学文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

2.默读,思考:课文几次写了秋天里看菊花的故事?这些故事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指名说)

3.是一般情况下,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吗?浏览课文后,概括地说一说。(不是)原因如下:

①第1自然段中描绘的我的情况: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生命绝望。②第2自然段中介绍的母亲的情况:母亲肝病严重,生命将息。

4.所以,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这样的母爱更——(艰辛、深沉、无私、伟大)

5.那么,在这么一个笼罩着哀伤、凄婉氛围的背景下,母亲又是怎样关爱我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学文,细细品味。

三、精读,理解感悟。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第一次看菊花为什么没去成?(结合课后练习4)2.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她的哪些言行让人感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读、品读)

①悄悄地、偷偷地、悄悄地,母爱为何是这般状态? ②扑,扑下去什么?

③抓,抓住的仅仅是手吗? ④忍,忍住的究竟是什么?

⑤好好活儿,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

3.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第1-2自然段。

过渡:第一次看菊花在我的断然拒绝下,没去成。第二次的结果又如何呢?母亲还会有哪些言行感动我们呢?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课堂练习。1.反复朗读课文。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继续学文,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1.第一次看菊花在我的断然拒绝下,没去成。第二次的结果又如何呢?母亲还会有哪些言行感动我们呢?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2.(出示句子: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我······)展开想象,我会怎么样呢?

3.接着想象:如果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弟弟,面对他这幅样子,你会怎么做?他能听进去吗?

4.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她又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读书吧!

二、学习第3-6自然段

1.精读第3自然段,思考: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她又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

①挡,挡住的仅仅是窗外萧瑟的景色吗?

②央求、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赶紧准备、忽然、悄悄地,从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心情?她的心情为何如此跌宕起伏?你感受到了什么?

2.带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指名分角色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然而,第二次看菊花,却因为母亲的病逝,也没有去成。母亲虽然走了,但她却留给了我一句未说完的话。省略的话是什么?读第6自然段,联系前文,想一想再说一说。

三、学习第7段。

1.我究竟懂得了要好好活儿没有?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说)

2.假如清明节到了,我面对着被开得烂漫的各式菊花簇拥的母亲遗像,我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谈对生命的感悟)

四、总结课文,熏陶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1.回顾全文,看菊花始终贯穿于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尝试用叙事线索的方法,说一件让你怀念的事。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9、秋天的怀念

母亲

劝我看菊花

(动作)扑、抓、忍、挡(语言)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神态)悄悄地、偷偷地、央求、喜出望外、赶紧

母爱

我看了菊花

10.背袋里装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

2.课堂上,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3.再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字和图影资料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4.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的顽皮、天真的天性。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2.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东西前后的心理变化,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东西前后的心理变化,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

1.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争场面,简介时代背景。说说你看后听后的感受。

2.揭示课题,读题,再说说:在那个年代,你希望父亲背袋里装些什么呢? 3.设置悬念:那父亲的背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2.指名概括地说。

三、精读,感悟理解。1.浏览全文,思考:当得知背袋里装的都是家信的时候,我和妹妹的心情如何?(惊呆了、失望、委屈、害怕)

2.联系前文体会,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惊呆了、失望、委屈? ① 背袋里的东西和我们想象的实在是差太远了。

② 文,找出文中表现我们心里想法的句子,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大块大块美味的腌肉、最好的奢望、每晚睡觉前、盼着、又香又酥;终于、又大又满、口水就禁不止往下流、假装、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③带着我们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3.根据前文的学习,不难理解此时,我和妹妹惊呆了、失望、委屈的心情。那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感到害怕呢?自读第11自然段思考。(指名读文回答)

过渡:坚强的妈妈面对一背袋的家信,为何反应如此剧烈,她的“哭”里包含着哪些情感?下节课,我们继续读书,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2.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教学重点:

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背袋里装的全是——(家信),面对这一背袋的家信,妈妈的反应较之我和妹妹更为剧烈。

2.回顾上节课内容,填写:我们是()、()、()、(),而()的妈妈却是由(),再到(),最终()。

3.坚强的妈妈面对一背袋的家信,为何反应如此剧烈,她的“哭”里包含着哪些情感?这节课,我们继续读书,细细品味。

二、精读,感悟理解。

1.自由读第1-4自然段,说说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坚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词:独自、总是、终于、向来、从未等体会)2.联系时代背景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坚强的妈妈会在信里写些什么呢?(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期间会发生什么事?会有哪些困难?以帮助学生适时想象)

3.互动交流。4.这么说,每封家信实质上就是妈妈对家及家人爱的表现。所以,爸爸回来,带的全是家信,则正是爸爸对妈妈()肯定和重视,并表达了和妈妈一样的情感——()。

5.爸爸爱家及家人还在其它方面有体现吗?读文,找一找,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一······就、没完没了、啥都忘了等词句体会)6.由此可见,每封带回来的家信实质上也是爸爸——(对家及家人爱的表现)。对于妈妈来说,没有什么礼物比这更珍贵了。难怪,她看到背袋里的家信,会()地小声抽泣,会()地掩面哭泣,会()地放声大哭。7.让我们带着妈妈这复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吧!

8.对此,我们都能够理解,作者又怎会不明白妈妈这“哭”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呢?让我们将10-11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再读一读吧!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1.一背袋的家信将一家人的浓浓深情展露无遗,这是一个多么温馨、感人的故事啊!让我们在感情朗读中再重温一遍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这篇文章如此吸引人,不仅是因为它的内容感人,还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题目设悬,扣人心弦;采用倒叙,层层深入;人物描写,深入人心等。我们不妨也学着作者表达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一件至今让自己难以忘怀的童年经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10.背袋里装的是什么——家信——爱

我和妹妹 :盼 ;惊呆了、失望、委屈、害怕 ;明白 爸爸:全是;一······就、没完没了、啥都忘了 妈妈:坚强;小声抽泣、掩面哭泣、放声大哭

古诗诵读·秋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齐读。

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

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语文乐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区别中识字,了解前、后鼻韵母以及平、翘舌的不同读法,说好普通话。2 读内容丰富的句子,认识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感受其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的表达效果。3 读《孝经》、《论语》中的语句,积累语言,并了解、领悟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

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故事内容,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积累成语。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区别中识字,读准字音。通过反复地朗读,感受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联系生活实际和插图,在体验中读、品、悟,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2 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读准字音,说好普通话。2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理解词句;语言训练,积累运用词句。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地反复读词,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默读思考: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4、全班交流小结:每小组内的两个词语都是音近词;第一组带点字前后鼻音不同;第二组带点字平翘舌音不同。

5、以各种形式巩固读音:①分男女生读②游戏:听音辨词③齐读。

6、列举其他类似的词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2.指名读、说:都使用了排比句式。

3.再自由读,边读边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

5.教师辅导归纳小结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能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第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形态各异的菊花在秋风中热烈绽放的情态;第二句使用排比之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气势充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指导感情朗读。7.尝试说说排比句。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自由读句子,指名读,要求:读通顺、流利。

2.再默读思考: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后,师小结。3.指导感情朗读。

4.回想句子的意思,反复朗读,尝试背一背。5.交流其他《三字经》、《论语》中的语句。

四 学习“成语故事” 自由读文,说说成语《邯郸学步》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文中的那位燕国少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读,说说文中的那位燕国少年可笑在哪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同桌之间再讲讲这个故事。

口语交际:欢迎你,朋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接待客人的礼仪;正确、有条理的表达。2 学会聆听、思考、质疑、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师生谈话交流中,明确交际内容、了解交际方法。

2.在创设真实的情境中,分角色互动交流,初步掌握交际方法。3.再现交际情境,演、评结合,加强巩固交际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待人接物,文明热情、讲求礼仪。2.注重交流互动,增进情感,相互学习、促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讲求礼仪、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交际内容、了解交际方法。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近期学校又有哪些新变化吗?

2.学校的这些新变化可真不少,一定会吸引邻校的许多师生来参观的。为了到时候,更好的展现学校风貌,让他们来了有所收获。今天就让我们提前做个准备吧!假如今天邻校的师生代表就来到了咱们的学校参观,作为小主人的我们应该怎样接待这些客人呢?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学校和班级的情况呢?

3.互动交流:①待客时,热情文明,讲礼仪②介绍表述时,正确、有条理③客人质疑时,认真倾听、仔细作答。

4.待客之道,在于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想客人所需。为了更好地接待这些邻校朋友,现在,我们也来换位思考:假如我们到别校去参观,我们希望受到怎样的待遇呢?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

5.互动交流:①态度谦逊、举止文明②仔细观察、认真聆听③善思会问,互动交流。

二.真实交际,初步掌握交际方法。

1.同学们,咱们可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上啊!行动起来吧!2.按要求分小组、分角色。3.到校园中进行真实交际。(师巡视辅导)

三.再现情境,演评结合,加强巩固交际方法.1.再次回到课堂,以竞赛的形式,分小组汇报真实交际的情况。2.再现情境,演评结合,加强巩固交际方法.3.评出并颁发最佳礼仪奖、最佳表述奖、最佳互动奖,将此次交际的影响引向深远。

习作 ·家庭趣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练习写事过程中,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从细微中发现生活的乐趣,体会期间蕴藏着的细细密密的爱。2.叙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能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

4.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5.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回忆、搜集家里发生的趣事。

2. 互动交流,明确习作要求,梳理、选择搜集的素材。3. 鉴赏范文,学习写作方法。4. 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5. 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注重家庭情感交流。教学重点:

1.在练习写事过程中,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从细微中发现生活的乐趣,体会期间蕴藏着的细细密密的爱。

2.叙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能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教学难点:

1.叙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2.能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开启思维。家是幸福的港湾,你爱你的家吗?举例说说。你家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最令你难忘的是哪一件? 3 组织交流,开阔思路。教师小结:发生在家中的事情很多很多,要更好地展现家庭趣事,就应选取最令你难忘的趣事来写。

二、互动交流,梳理、选择搜集的素材。静静地思考一会儿,从搜集的素材中选取典型的事例与同桌谈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最能突出“趣”的事例去谈,指导想说几件事的学生,注意理清顺序,确定详略,有重点的讲)2 全班交流。

三、鉴赏范文,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

1、听教师朗读优秀习作,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记叙趣事表达对家的爱的?

2、互动交流。

3、教师小结:①有详有略地叙述,突出“趣”。②通过家庭成员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③写真事,突出“趣”;抒真情,表达爱。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第2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自评自改习作。

2、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3、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4、针对某些典型情况,教师有目的讲评。

5、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按要求,再次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下载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五年级鄂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