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教学设计
《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亻”2个偏旁。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和特点。
3、通过朗读诗歌,引导学生语言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亻”2个偏旁。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和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诗歌,引导学生语言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呈现旅游爬山的照片,猜一猜这是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教师引学:你爬过山么?感觉怎么样?请跟我们分享一下。
3、教师引问:同学们知道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很有趣的儿童诗歌,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老师带你们去发现大山高起来的奥秘:板书: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
4、教师范读诗歌,请学生回答: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诗歌中是怎么说的?
5、学生自由读。
6、教师引学:在这首诗歌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诗歌,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歌,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的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同桌多
/ 4
读几遍。
3、引导学生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怎、你、远、推、边”5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的学生。(4)全班齐读。
5、导学: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读诗歌,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6、学生自由练习读诗歌,教师巡回纠正字音。
7、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次朗读比赛,比一比读诗歌的时候,谁的声音最好听,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两两赛读,最后选出一名优胜者,然后每组派一名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入:同学们朗读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背,表扬背诵得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背得不错!你在背诵的时候想到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了么?
5、教师出示诗歌第一小节,看一看诗歌中是怎么描写的?大胆的说出来。
6、教师引问:诗歌中说“山背山,山扛山”,怎么背,怎么扛?你能模仿出来么?
7、山不仅是高,山还很长、很远,像一幅长长的画卷。让我们看一看诗歌第二小节,是怎么描写山的连绵起伏呢?读一读,说一说,模仿一下。
8、教师总结引导:从诗歌中我们通过童趣的对话,知道了山的高、山的远,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山有多高,山有多远吧!
/ 4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诗歌。
2、多种形式背诵诗歌。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识字方法。(1)边、远:半包围结构。边里面是“力”,远里面是“元,”外面都是“走之旁”。组词:天边、一边、旁边、很远、远处等。
起: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己”,外面是“走字旁”。组词:起来,起开,起飞等。
(2)怎:上下结构。上面是作业的作去掉单人旁,下面是心字底。组词:怎么、怎会等。
背:上下结构。上面是“北”,下面是“肉月旁”,组词:背起、背包等。
(3)你:左右结构。可以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尔”左边加个单人字旁;也可以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左边是“亻”,右边是“尔”,合起来就是“你”。组词:你们、你的等。
到:左右结构。左边“至”,右边“利刀旁”。组词:到来,到了等
推:左右结构。左边“提手旁”,右边“住”多一横。组词:推开、推走、推到等。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亻”叫“单人旁”。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
三、指导书写。
1、呈现“边、来、你、高”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边”走之旁的第二笔“横折
/ 4
折撇”,第三笔“平捺”,捺首先要沿着横折弯的出锋处的笔势向上提,至与其重合,到达横折弯的尾部,向斜下方平推(具体角度依照具体字形来定)。至适当处(依照具体字形来定)开始收笔出锋。“你”的第四笔横钩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地)这首诗歌可真有趣呀,用童趣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山的高,山的远。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描写山的诗歌吗?(引导学生扩展知识,激发其喜爱朗读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说一说山有多高,山有多远,创编出来一首新的儿童诗歌。
3、搜集更多赞美山的句子、词语,张贴在教室的“读书角”,学生之间共同学习。
/ 4
第二篇:《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教学设计
《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亻”2个偏旁。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和特点。
3.通过朗读诗歌,引导学生语言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亻”2个偏旁。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和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诗歌,引导学生语言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呈现旅游爬山的照片,猜一猜这是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教师引学:你爬过山么?感觉怎么样?请跟我们分享一下。
3.教师引问:同学们知道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很有趣的儿童诗歌,我们一起去发现大山高起来的奥秘,跟着老师一起板书: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
二、初读儿歌,认识生字
1.听教师范读诗歌,思考: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用文中的句子告诉老师。
2.学生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同桌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怎、你、远、推、边”5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的学生。
(4)全班齐读。
5.导学: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读诗歌,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诗歌,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6.学生自由练习读诗歌,教师巡回纠正字音。
7.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次朗读比赛,比一比读诗歌的时候,谁的声音最好听,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8.学生先在小组内两两赛读,最后选出一名优胜者,然后每组派一名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入:同学们朗读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背,表扬背诵得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背得不错!你在背诵的时候想到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了么?
5.教师出示诗歌第一小节,看一看诗歌中是怎么描写的?大胆的说出来。
6.教师引问:诗歌中说“山背山,山扛山”,怎么背,怎么扛?你能模仿出来么?
7.山不仅是高,山还很长、很远,像一幅长长的画卷。让我们看一看诗歌第二小节,是怎么描写山的连绵起伏呢?读一读,说一说,模仿一下。
8.教师总结引导:从诗歌中我们通过童趣的对话,知道了山的高、山的远,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山有多高,山有多远吧!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诗歌。
2.多种形式背诵诗歌。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识字方法。
(1)边、远:半包围结构。边里面是“力”,远里面是“元”,外面都是“走之旁”。组词:天边、一边、旁边、很远、远处等。
起: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己”,外面是“走字旁”。组词:起来,起开,起飞。
(2)怎:上下结构。上面是作业的作去掉单人旁,下面是心字底。组词:怎么、怎会等。
背:上下结构。上面是“北”,下面是“肉月旁”,组词:背起、背包等。
(3)你:左右结构。可以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尔”左边加个单人字旁;也可以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左边是“亻”,右边是“尔”,合起来就是“你”。组词:你们、你的等。
到:左右结构。左边“至”,右边“利刀旁”。组词:到来,到了等。
推:左右结构。左边“提手旁”,右边“住”多一横。组词:推开、推走、推到等。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亻”叫“单人旁”。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
三、指导书写
1.呈现“边、来、你、高”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边”走之旁的第二笔“横折折撇”,第三笔“平捺”,捺首先要沿着横折弯的出锋处的笔势向上提,至与其重合,到达横折弯的尾部,向斜下方平推(具体角度依照具体字形来定)。至适当处(依照具体字形来定)开始收笔出锋。“你”的第四笔横钩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地)这首诗歌可真有趣呀,用童趣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山的高,山的远。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描写山的诗歌吗?(引导学生扩展知识,激发其喜爱朗读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说一说山有多高,山有多远,创编出来一首新的儿童诗歌。
3.搜集更多赞美山的句子、词语,张贴在教室的“读书角”,学生之间共同学习。
第三篇:阅读训练-《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
阅读训练-《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
一、选择题。
1.按课文内容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A.大山是怎样高起来的?大山是这样高起来的——
B.山背山,山扛山,你扛我背摸到天!
C.山推山,山追山,你追我赶到天边!
答案:C
2.《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这篇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
A.2
B.3
C.4
答案:A
3.《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第二小节讲的是大山是怎么()起来的?
A.高
B.远
C.又高又远
答案:B
4.诗歌中写到“山背山,山扛山,你背我扛摸到天”,用背或扛说一句话,正确的是()。
①我每天上学都背着我的小书包。
②爸爸喜欢把我扛在他的肩膀上。
③这篇课文要求背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答案:B
5.按照诗歌内容,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
②大山是这么高起来的——
③山背山,④山扛山,⑤你背我扛摸到天!
A.①②④③⑤
B.①⑤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答案:C
第四篇:《热闹的大山》教学设计
《热闹的大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
2、认识“眉、恼、醒、颗”这四个字,会写“眉、醒”这两个字。
3、了解劳动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要做个勤劳的孩子。教学过程
一、激情创境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大家说说这里边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大家自由说)多热闹的大山啊,可是,之前这里却不是这样,光秃秃的大山,没有树也没有花,更没有小动物。那怎么会变得如此热闹呢,难道是魔法师对它施了魔法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热闹的大山
2、板书课题(认真看老师写课题,看谁看的最认真,坐的最好)
3、谁能来读(2个)再齐读
二、合作探究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端书做好,注意听清字音)
2、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听的可真认真,一定是跃跃欲试了,下面就把时间留给你们,大家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读不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
3、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多热闹的一座大山啊,下面小朋友们再读课文,注意,这次老师有新的要求了,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然后再圈出书后的生字宝宝,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记一记。开始!(有的同学已经完成任务了)
提问: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回答(教师公布6个)
4、指名段读,随文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都放下书,老师把课文搬上了大屏幕,你们还能读吗,谁想第一个来读?(2名)
好,下面我们来看这段里的生字,大家看“眉”,指名拼读,老师把这个字放大一下,我们一起来看,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随机指导——眉毛下面一眼睛)扩词,这个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大家一起看大屏幕是怎么写这个字的,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播放flash),看完了,你们会写了么?一起伸出你的小手,随着大屏幕一起写一下(书空)。
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来看下一个生字“恼”,一起来拼一下,还有一个字,也念nao,(出示脑)你能区分他们吗?(学生自由说,教师总结)
回读课文(2名)(大山多像一位苦恼的老人啊,谁能再来读读...)(2)、有一天啊,这座光秃秃的大山里,来了一位老爷爷...谁能来读第二个自然段?(指名一男一女,最后男生齐读,女生认真听,看男生读的好不好)
(3)勤劳的老爷爷感动了周围的小动物们,小动物们都过来帮忙了,看看谁来帮助他们了?(读第三个自然段)指名二人。
学习生字,开火车认读“醒”字,怎么记忆?最后教师补充(西里有一横,就念酉)扩词,在你的小手心儿里写一个醒字,一边写一边说笔画。
另一个字“颗”,用一个口诀来说出这个字“果页-颗”。大家来看这两个字都读ke,也都是量词,出示幻灯片试题,让学生回答。
一()大树;一()星星;一()珍珠;一()小草。
这一段中,谁来帮助老爷爷了?(小鸟)有一句小鸟和老爷爷的对话,谁能读读?看谁读得像。(两对),最后,女生当小鸟,男生当老爷爷。
(4)、除了小鸟,小松鼠也来帮助老爷爷来了,他带来了什么呢,快来读一读吧。(2名,后男女分读)
5、律动;同学们学的可真开心啊!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三、实践体验
1、同桌间互读课文(把我们刚刚学的前四个自然段读给你的同桌听,然后老师要检验大家了)
(有的同学已经准备好接受检验了)
2、检验词语:眉头、苦恼、清醒、恼火、醒来、眼眉
下面,检验大家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上的词语,看谁声音洪亮,读的又准确,小老师领读,再男女生交替读。
3、指导书写
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写字我们也决不能落后,今天我们要学写两个生字,看看都是谁(出示“眉”和“醒”)先看第一个“眉”,学生观察,说说要注意些什么,教师范写(眉字里一小竖用黄色粉笔写,强调提醒),学生练写两个;第二个字“醒”(同上)
四、结束语
这座光秃秃的大山,经过老爷爷和小动物们的辛勤劳动,它变成什么样了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下课!
《热闹的大山》教学设计
凌海市实验小学 刘晓旭
第五篇: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10道高栏、110米的距离、潇洒的动作,炮弹般的速度、不仅改变了一个民族关于速度的记忆,弥补了一段想象中的记录空白,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刘翔——它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名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刘翔的自传体作品——齐读课题。
2、上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几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出示:“远方的大山”指什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你能找到答案吗?)
二、学习1-7小节
过渡:为什么在刘翔眼里,约翰逊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请你细细地读一读文章的1-7小节,找一找相关词句,画出来体会体会。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1)你体会到了什么?(差距大、实力强)
(2)从哪看出来差距很大? “奢望”:读.什么叫奢望?什么对于他来说是奢望?(亲眼看到其人)
“远方的大山”:远、大、高不可攀/望尘莫及
“遥不可及”:什么叫遥不可及?什么对于他来说“遥不可及”?
连到达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山了,所以对刘翔来说,这是一座矗立于“远方的大山”,要想翻越它,只能是一个过高的难以实现的希望,是——梦想!
(3)这座山又远又大,想要翻越它真难啊!谁来一读这段话。(指名读第2小节)
差距很大,刘翔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齐读)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1)、什么叫“风驰电掣”?(形容象刮风和闪电一样迅速)
(2)、约翰逊实力强劲,而我只能——作为观众……,连进入决赛的资格都没有。
(3)、读一读,体会一下两者的悬殊。
▲“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1)、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约翰逊是座“大山”?
(理解“近10次”、“没有一次”、“屡屡拿第二”、“总是”。)
(2)、在这么多次的比赛中,约翰逊能稳稳地占据冠军宝座,可见其实力的强悍。
▲“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成名时间很早,早就声名远播,是大家的偶像)
小结:事实上,阿兰约翰逊从1989年出道至今,已经在110米栏界奋斗了20年。4枚世锦赛金牌、1枚奥运会金牌、3枚室内世锦赛金牌,是110米栏界的霸主,无法超越的对象。所以这样一个强劲的的对手在刘翔看来是一座“远方的大山”,翻越它便成为了他的一个很难实现的希望,一个——梦想。
刘翔就此放弃了吗?他选择了什么?(坚持)选择了——翻越远方的大山(点题)
那他又是(出示)怎样一步一步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3-7小节,找一找关键性的词句,体会体会。
学习3-7小节
1、同学们,大山遥不可及,面对这座大山,刘翔是怎么想的?
出示:“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1)刘翔是很多同学的偶像,你能读出他此时的心声吗?
(2)这句话虽然是一个问句,但是刘翔心中有答案吗?
(有,希望能,有了目标,成为了梦想,也有了超越的决心。)
(3)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
过渡: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这样的目标,所以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2002年,他就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了同一个赛场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进步吧!
2、齐读第5小节
(1)虽然他向着他的目标又更进了一步,但是那一次还是留给了他无限的遗憾。遥望着约翰逊胜利的背影,他会想写什么呢?
(2)交流
(3)虽然这次比赛给刘翔留下了遗憾,但更激起了刘翔不懈奋斗的动力。引读:他进入决赛的机会——,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数也——,整个2003年——
3、出示:“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1)、在这么多次的比赛中,你看到他的努力了吗?
(2)、当他屡屡拿第二的时候,他还会想什么?
交流。
4、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只要拼搏就一定能超越,即便——引读第7小节。总结:同学们,约翰逊是一座“远方的大山”,而刘翔就是凭借着树立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敢于超越的精神这样一步一步地接近了目标,最终成功翻越“远方的大山”,超越了梦想。瞧,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三、齐读8-11小节
1、你读出他的心情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激动)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你走进了刘翔的内心,读好它!(指名读)
3、他成功翻越了大山,超越了约翰逊,他的高兴不言而喻。(齐读)
四、总结
1、同学们,超越约翰逊是刘翔的梦想,它看似遥不可及,难以实现,但刘翔凭借着自己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敢于超越的精神,成功地——齐读,文章学到这,你有什么感想?
2、练笔,交流
(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
3、刘翔不是作家,可《翻越远方的大山》一文,却深深吸引了我们,因为他用真心、真情记录了自己内心最真的感受。同学们,用笔真切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4、“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我会再次飞翔,这就是真我的刘翔!”
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