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活动教案

时间:2019-05-12 20:2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活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活动教案》。

第一篇: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活动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活动教案

活动六教案

综合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战争及其危害,或者听祖辈的讲述,或者通过互联网查询,或者查阅书籍等方式,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形成资源共享的氛围。

学生要明白读后感怎么写。写读后感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得具体、真实有感染力,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调查计划 调查目的: 时间安排: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人:

1、访问老爷爷、老奶奶

2、参观历史博物馆或抗日战争遗迹。3、观看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4、翻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读后感

1、我看了自己的采访记录,想到了很多问题。2、写电影或电视剧的观后感。读调查报告或读后感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当准确真实。

教学内容:让学生复习读书笔记的三种写法,练写其中一种。学生要明白读后感怎么写。写读后感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得具体、真实有感染力。教学目标:知道读后感的写法。作文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得内容具体、真实有感染力。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难点:学会读(观)后感的写法。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教学构想: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读后感,来体会读(观)后感的写法,再谈谈自己读书的感想,认真写、认真修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体会读后感的写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与几个熟识的朋友聊天,他们问我,他们家的孩子已经五年级了,读什么课外书好,看哪些影视节目好。我还真的一时回答不出来。不过,我很快想到了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那好,请你把你们看的书或观看的影视节目的感受写下来,供他们选择,好吗? 复习读(观)后感写法: 指名读题。学生讨论。

题目中包含了哪些作文要求?题目要求范围是什么? 读书笔记有哪些写法?一种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3、我们最常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是第二种写法。)

4、“读后感”可以写哪些内容?联系你所喜欢的文章来谈。(可以写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写想到的事情。)

5、读后感的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读《***》有感)

6、你们对本学期学过的哪篇文章或哪个电影、电视剧印象最深?有什么感想?(请同学说说)

7、要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

8、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三、学生练写

作业设计:学生练习写读(观)后感。板书设计: 读后感

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写得内容具体、真实有感染力。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联系自己生活、体会感受的方法、写得真实、有感染力。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师概述这次读后感的情况。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二、写得好的学生朗读自己的读后感。

三、听了他们习染的读后感,你们有什么体会?

1、好处:

(1)能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如: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2)写出自己的正确时光、真情实感,感受越深,表达才能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3)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4)突出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2、存在问题:

(1)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文内容,而只是在结尾 发表几句感想。

(2)脱离原文的内容而凭空感想。(3)想象不合理。(4)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加以改正。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作文。板书设计: 读后感

读懂原文联系实际 边读边记联系社会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突出精神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组 轻叩诗歌的大门

六年级语文

韩路香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学过哪些诗歌?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 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 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评:组织学生在交流诗歌之后在补充搜集,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料的相互补充,既扩大了搜集面,又能够体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评: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搜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搜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开展诗歌欣赏活动,学生的感受会更加丰富、深刻。】

与诗同行

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 “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 11.21 地点 学校多功能室

形式 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

教师布置 1小组

串词准备 2小组

道具准备 3小组

评委安排 4小组

场地清洁 5小组

活动报道 6小组。照相,写报道。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

2.妙用拟人:

风儿 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3.运用夸张: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4.运用假设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评:诗歌朗诵是可以供每个学校、班级操作活动,但建议将活动一与活动二进行调换,学生可以在写完诗歌之后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可以借此朗诵自己的诗歌,以增强其成功感,提高写作诗歌的兴趣。】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第一课时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 长参观和评议。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评:这项活动受一定的场地限制,最好能够有抢答器之类的工具,并布置好场地,同时可邀请家长朋友参与,帮助顺利完成这次活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设计: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评:这是学生第一次写活动总结,可适当放宽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本次综

合性学习活动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轻叩诗歌的大门》

《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10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3.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能力,我打算用三个模块十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诗歌及工作资料。2.预习古诗,扫清障碍。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制定学习计划(预习模块)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进行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记得我们开展过哪些综合性学习吗?综合性学习跟我们平时的学习有没有不同呢?

(生:自己定计划,开展活动,成果交流分小组学习等)2.板书课题:轻叩诗歌的大门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轻轻敲开诗歌的大门,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领略诗歌的奥妙,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让我们先读读导读部分,看看这部分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学生:介绍了许多著名诗人。师:李白、杜甫我们都非常熟悉了。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辞》这种诗歌形式的创始人。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女神》是当代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你还指导我国有哪些诗人?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会有多少不朽的经典名作流传至今,让我们静下心来深入地学习吧。

二、明确“诗海拾贝”这一板块的学习内容

1.我们都来读一读这一单元的内容,看看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还真不少呢,这次综合性学习分了哪两个阶段? 3.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像赶海的孩子那样,去捡拾那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贝壳吧。

4.我们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1)搜集诗歌(2)整理诗歌(3)欣赏诗歌

尤其是整理诗歌,怎样给诗歌分类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分类方法?

按内容分按形式分按时间分按国家分还可以按体裁分按诗人分„„

三、进入“与诗同行”板块的预习

1.那么,“与诗同行”这个阶段又要求我们开展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建议。

2.指名学生说说这个板块要开展的活动。(1)自己动手写诗(2)举办诗歌朗诵会(3)合编小诗集(4)进行诗歌知识竞赛

(四)讨论活动计划

小组讨论活动计划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时间人员分工„„)

(五)教师小结

我们要利用语文课阅读课时间按照自己小组制定的计划开展这次活动学习。还要同学们利用课外一些时间去搜集整理。通过报刊、书籍或者访问别人来搜集诗歌。看看哪些是自己最喜欢的,别忘了几天后我们要展示成果呢。

第二模块:展示“诗海拾贝”学习成果

一、导入:我们经历了几天的学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跟老师一起回想一下学习的课本上的诗吧(回顾书上的六首诗)。我们还利用阅读课搜集了很多诗歌,咱们来展示一下吧。

二、小组交流

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搜集的哪类诗歌。听了他们的汇报,谁有话要说?„„

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发现你们这一周收获很大。而且按不同的方式给诗歌进行了分类,这些是各种肯定有你自己最喜欢的,推荐给大家吧!

三、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

四、教师小结

第三模块:展示“与诗同行”学习成果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进行“与诗同行”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汇报。这几天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老师很高兴,为了这次展示,你们一定准备好了。

二、小组汇报 1.诗歌朗诵会

第一步:必诵诗篇目(主要是“诗中的秋”中的几首,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先从近处着手)

第二步:自选诗歌

生生互相点评师生共同点评小组积分。2.知识竞赛:

填一填: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我国第一首诗歌是《 》。普希金是()国的著名诗人? 3.展示诗集

三、学习总结 1.教师指导。

2.小组互相交流活动收获。3.全班总结。

四、教师总结:诗歌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凝练,音韵的优美;诗歌还蕴涵着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今后继续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吧。

五、拓展活动:

认真阅读材料中同龄人的诗,想想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再自己动手写写诗,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

给诗歌分类 按内容分: 按题材分: 按形式分: 按体裁分: 按国家发: 按创作方法分: 按时间分:

第四篇: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雨中情思》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2、诗歌鉴赏方法的初步探究,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3、激发阅读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丰富心灵感悟。

【教学重点】

阅读和搜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朗诵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下搜集写雨的诗歌、文章、图片,并选择其一,准备简要的评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眼泪,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我国的文学宝库里,写雨的诗词文章灿若星河、异彩纷呈,她们承载着中华几千年诗词的深邃神韵,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读诗使人灵秀,多读好诗,既能陶冶情操,又会使头脑变得灵敏。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诗雨,去感悟诗歌的魅力和那绵绵的雨中情思„„

二、活动过程

[第一板块] 小楼一夜听春雨

导入:寂静的雨夜里,孤单单地静坐于书桌前,听着那细雨敲窗的声音,回味一种感情的记忆,铭刻一段刻骨铭心的生活,思考一份对明天的诠释。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那所学过的写雨的诗词也会不约而至„„

(1)拿出自己课下搜集的写雨的诗词文章。

(2)朗诵所搜集的诗词文章,有条件的还可准备好音乐,进行配乐朗诵。1

(3)小组合作,分析雨中所含情思,体验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

如欢乐的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如 苦涩和无奈的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听雨》)

5、“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二板块]丁香空结雨中愁

导入:雨给人们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也正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当人们在观雨时,把自己的感情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

赏析诗歌,既可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近年来中考题型中又加入了诗歌赏析的内容,如何解答此类试题呢?

(1)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题型是主观题,考察的方面有:

一、咀嚼语言,弄懂诗句含意;

二、找出诗眼,揣摩题旨;

三、分析形象,把握思想感情;

四、重点剖析名言秀句;

五、指出类别,比较区别;

六、分析艺术手法,体会意境美等。

(2)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1、理清一条思路:阅读全诗→找出意象→感悟意境→发掘主题。

意象与意境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称为“意象”,正如刘勰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世界的。

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情由景寓,景中含情,品味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意境美,主要通过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意象)实现。

2、建构一套语言: “分析+迁移”模式

前一句分析命题指定的内容(词语、句子、句式等),后几句则在分析的基础上或延伸、或拓展、或归结或提升到相关的景情理意等要素或层面上。如赏析《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潜”字拟人化,描摹春雨来临时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两句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3、学生挑选一条自己所积累的写雨的诗词,试着鉴赏分析,笔录

4、小组讨论,互相探讨诗词鉴赏的优劣

5、指名,师生共同纠正提高

[第三板块] 凭栏处、潇潇雨歇

导入:雨中登楼远眺,多少楼台烟雨中,情深深雨蒙蒙,思绪如淋漓的秋雨,绵绵不绝,亦如落红片片飘零,欲诉无人倾听,望不见归程,只听见,只听见,雨中绵绵密密的铃声„„

1、春雨温柔夏雨狂,冬雨黯淡秋雨凉。在学习他人文学作品写雨方法的基础上,以某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通过作文片段抒写雨中情怀。

2、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A、可写成以雨为主的写景抒情散文,如朱自清《春》中描写的春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B、也可以雨为人物活动背景写成“情景交融”的文章,如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惶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

C、还可提供片段样本“秋雨,是那么缠绵,充满了金色。秋雨带着凉意来了,下一场秋雨,天气就变凉一次。灰蒙蒙的天空中飘洒着细柔柔的雨,送来了秋天的凉意。于是蝉不叫了,树木流着泪哀哭它的衰老。秋雨以轻轻的柔情抚摸着我们的脸。顿时,一股凉意从脸传到全身。它随风飘洒,在空中展现出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细细的秋雨,密密地斜织着,像轻纱飘在田野里,飘在我们的心中。雨声嘀哒捎来了冬天的信息。”

3、检查交流写作成果,品析优劣得失

三、课堂小结

看着圣诞节张灯结彩,看着情人节浪漫温馨,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麦当劳、肯德鸡,我的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悲凉——我们在欣然的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或许异国文化的魅力的确巨大,但一个中国人不应当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吗?吸取国外文化,却怎能以牺牲本国文化为代价?

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四、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搜集写雨的诗歌文章,体味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

境。

2、多加练习,力求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3、将作文片段整理,誊抄于作文本上。

效果评估:在活动过程中,注意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的互融,注意了知识积累、鉴赏阅读、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是对同一事物的诗文的多向拓展,所以学生学习时觉得几部分衔接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加之师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共同热爱,使本课效果相当好。

第五篇:第六单元战争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预习: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查找有关这两首古诗的资料。解:利用工具书解释文中的有关词语。划: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疑: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悟:初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1、昨天通过预习,我们知道6单元的主题是“战争”,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课文?

2、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齐读诗名)《十五从军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检查朗读诗歌的情况。

3、说说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三、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出示自学指导

(一):

(1)诗歌主要写的是这位80岁老兵的一件什么事呢?(2)它通过写老兵回乡的经历是想告诉我们有关战争的哪一方面呢?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师相机点拨。

六、出示自学指导

(二):

1、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

2、他欣喜地归来,道逢乡里人,便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

3、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 4、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进自家小院,看到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5、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6、面对这一切,他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地哭泣,他在泣什么?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并提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

学生思考讨论后交流汇报,师相机点拨并指导诵读。

七、总结,升华主题:

1、这就是这位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读出老兵从喜到悲再到泣的回乡历程。(生齐读)从他的经历中,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

2、其实,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比如后面要学习的《出塞》,课外也还有很多描写战争的诗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下课后继续搜集阅读,相信会让你对战争有更深刻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喜------悲------泣

八、当堂检测:

1、默写生字词。

2、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尤其是一些反映战争的诗歌,读起来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这样的诗歌,它就是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1、出示自学提示

(一)⑴ 读一读。

⑵ 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⑶ 说一说。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⑷ 学一学。我们刚才总结了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有一首描写征人具体生活的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

⑸ 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

2、学生交流,师指导诵读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五、1、出示自学提示

(二)⑴ 在同一轮明月下的征人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⑵ 思考,完成练习。

① 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脸,相互搀扶着,地来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望,忍不住喊一声————;

② 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替别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拭去————

③ 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爸爸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稚嫩的心灵从此————

2、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① 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② 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③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写话。

六、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出示自学提示

(三)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

2、学生汇报,教师引读。(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集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七、结课升华

(1)引入汉匈战争的一些资料。

资料二: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2)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你能否试着谈一下对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汉民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的看法?学生自由谈,教师不做定论。

(教学意图:炙热的情感可能燃烧学生的理智,今天读这首诗,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的悲剧有全面、公正的看法。)

八、以一带多,拓展延伸,学习古诗。

1、教师印发课堂上出现的古诗,有兴趣的课后自学。2、王昌龄没有找到制止战争的有效办法,你对“阻止战争”又有何高见?

九、作业: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3、背诵诗意。

4、对诗中的重点句子进行重点记忆和理解。【板书】

出 塞

(唐)王昌龄 明月 关

(平息战争)

人未还 飞将在 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①生字、多音字、新词卡片。②《小英雄雨来》课件(或挂图、幻灯片等)。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

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课文讲了雨来的那些事?

2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四、1、出示自学指导

(一)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部分: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四、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教师归纳板书:

4.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① 自愿读或者表演。②大家评议。(5)总结。

五、当堂检测: 默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二、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部分。

三、1.出示自学提示

(一)(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①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句子未加任何雕琢,意思却含蓄深刻。这句话既写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和爱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④有志不在年高。

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3.指导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特别提示:对加小标题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不必强求一致。以下标题供参考:

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宁死不屈

⑥机智逃生

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引用原句要加引号。如: ①“望着妈妈笑”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把缸挪回到原地”

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 四.出示自学提示

(二)①课文为什么描写还乡河景色美?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

②课文为什么描述雨来上夜校读书?

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③课文描写鬼子阴险狡诈和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有什么好处? 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

④结尾描写雨来脱险没有死,有什么作用?

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五.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①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②文章第五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六 总结: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以一带多拓展延伸:《鸡毛信》

八、总结。

七、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3.缩写:把课文改变成300字左右的小文章。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望着妈妈笑 【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 【读书】

掩护李大叔 【掩护】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与鬼子斗争 【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 【枪声】 雨来没有死 【脱险】 教后反思:

夜莺之歌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教学难点:

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

《夜莺的歌声》音乐,了解二次世界大战。阅读战争中小英雄题材的文学作品。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识字学词,扫清文字障碍。

2、课下查找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3、了解课文内容,揣摩课文不同的描写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3说说课文内容。

三、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四、读课文,交流探究。出示自学提示:

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五、小组讨论。

六、交流汇报。

七、总结。

八、当堂检测:

默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1)预习过关。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检查复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三、出示自学提示:

1、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

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

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明确: 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出示自学提示

(二)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

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

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

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

四、讨论:

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五、总结。

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

六、以一带多、拓展延伸:

《阅读与表达》164面《聂荣臻救助日本遗孤的故事》。1出示学习目标:

(1)、聂荣臻为什么要救帝国的遗孤?(2)、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3)、你觉得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2学生讨论。3交流、汇报。4老师总结。

七、作业设计:

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对熟悉的人写一个小片段。板书设计:

给敌人带路

夜莺之歌 ┫引入森林、巧送情报、消灭敌人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执行新任务

教学反思:

下载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活动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活动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赤壁之战教案

    年级六学科语文章(组)六《名著之旅》学习内容《赤壁之战》学习内容分析《赤壁之战》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老人与海教案

    年级六学科语文章(组)六《名著之旅》学习内容《老人与海》学习内容分析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桑地亚哥形象的成功塑造,歌颂了人类在神秘莫测的自然是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将相和教案

    年级六学科语文章(组)五《名著之旅》学习内容《将相和》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属精读课文,它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本文通过“完璧归赵”......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78、79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立方块组合成的)的形状,并能画出平面图; 2、能把从......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复习题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这是真诚关怀和亲切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2、巴金......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

    六单元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生字 潇xiāo洒 徜cháng徉yáng 依偎wēi 澎péng湃pài 鼾hān声 出轨guǐ 逸yì闻趣事 略胜一筹chóu 纤xiān弱 姗shān姗来 亲呢nì......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模板

    年级六学科语文章(组)六学习内容《名著之旅》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五篇课文中,《将相和》《赤壁之战》《老人与海》是精读课文,《奴隶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