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时间:2019-05-12 20:4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自然的文字》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第一篇:《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二、初步感知

1、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为什么他们会称为大自然的文字的)

2、非常好,学贵有疑!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地读课文,这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

(1)学生快速朗读

(2)贴出画有书的纸。(或者多媒体出示)

(3)交流:大自然的文字指书中的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此时的我们知道这大自然就是一本书。

3、而且这本书可以分为上下两册。那么,你能根据课文给上下两册分别取个书名吗?

(对呀,我们可以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4、那么神奇的天书上的目录就有哪些内容呢?(有星、云、)

有趣的地书的目录上有(石灰石,花岗石)

三、精读感悟

1、好了,孩子们让我们赶紧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吧。呆会老师可要让你来与我们分享一下你读书的收获哦,当然你在读书中有什么疑惑也是可以提出来。

(1)学生自由读一个自然段。

(2)你选择的是哪一本书呢?(多媒体显示天书和地书)

你选择书中目录中的什么呢?(分别显示书目)

恩,先请你把这个自然段读一下,再来交流你读书的感受好吗?

①先让学生自由说,在出示填空。

你能简单的概括一下吗?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②这“砧”读什么呢?什么叫铁砧?

(砧: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称为“砧”,那么铁砧就是砸钢铁材料时用的铁制成的叫铁砧)(我们平时切菜用的砧板)

这里说的是砧状云,老师这儿有一幅图,大家可以看一下。(多媒体出示)

同样出示填空:

③原来,这石头还是碎贝壳呢!你能直接填出来吗?

④恩,这段文字比较长,我们有必要都来看一看。

你看这儿一共有几个问号?这也是我们的疑问呀,读出好奇奇怪的语气。

恩,你有什么收获呢?

(1)从这些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大自然真的很神奇)

(2)那么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神气吗?

(恩,听了你的朗读我也想仔细读一读这神奇的书了)

(3)不仅神奇,我还感觉到很有趣呢?你看冰块还会“爬”呢?这是用的拟人手法。

谁能再用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它神奇有趣。

小结:看来,同学们把这两本书读得很认真。刚刚啊,同学们读的是有字书,现在啊我要请同学们读一读无字书了,你们敢不敢读?

三、拓展练习

1、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几幅图,请你仿照这几句,选择一幅图写写好吗?当然你可以谢谢你平时所观察到的大自然的文字。把我们这两册书的内容补充的更完整。

2、看来大家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看懂大自然的大自然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那么我们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还要注意什么呢?

3、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这个自然就是告诉我们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要(注意观察、认真读书、学会请教)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大自然神奇有趣,这节课我们只是学会了读其中的几个字而已,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积极探索我们的自然!

第二篇:《大自然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二、理请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三、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两遍,以小组为单位复述1—3段,体会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和结构,探讨说明方法及作用。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弄清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四)师生总结《大自然的语言》摘要: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三篇:《大自然之歌》教案

《大自然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人与大自然的表现,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色彩三原色和彩色融合。

教学难点:色彩的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的掌握和使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法。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播放大自然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图片,(播放)图片中的大自然美不美啊!美!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色彩感受,小小的鱼虫都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色彩,在你身边还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色彩感受,请列举出来?生:日出、晚霞

2、色彩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假如有一天世界上没有色彩,同学们想象一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等等),那色彩是怎么来的呢,出示课件有光才有色,不同的光线下,同一事物呈现不同颜色,如:同样的景物早、中、晚的不同光线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原来生活中看到的这些美丽的色彩是由光而产生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非常庆幸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丰富灿烂的一个色彩世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感受色彩的魅力出示课题《大自然之歌》。

讲授新课:

一、认识色相环

1、师: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演绎了色彩的丰富变化,那么,组成色彩的三原色是什么呢?

生:红、黄、蓝、小结:红黄蓝是三原色,这三色是其他任何颜色都无法调配出来的,而三原色却可以调配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2、认识三间色

师: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如: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

3、认识复色。

师:一种间色与一种原色或另一种间色相混合产生的颜色。

小结:间色、原色、复色按不同纯度的红、橙、黄、绿、蓝、紫等秩序,将其等差环列起来组成了十二色相环,色相环是研究色彩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

二、色彩对比

那色彩里边还隐藏了哪些秘密呢,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

师:这有两张图片,我只让同学们看2秒钟。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荷花周围是绿色的荷叶,一张是绿色的蚂蚱和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颜色对比强烈的原因。

看:色彩对比定义。

师:根据定义我们来学习色彩对比中的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贴上做的板书四个对比)

1、色相对比(出示图片):处理再简单明了

出示风景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 生:红、黄、蓝、橙、绿、紫等

小结:这张图里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名称,也就是色彩的相貌,我们称之为色相。色相推移就是从一种颜色转换到另一种颜色的过程。

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优秀的画家们是怎样运用色相的呢?(1)、《湖》生:主要运用绿色,师:像这样色相相同,只是色 度有深浅之分,我们称为同类色。是对比最弱的色相对比。

(2)、《异国风景》生:主要运用黄、黄绿、深绿。师:色相环上相邻近的颜色我们成为邻近色。是对比较弱的色相对比。

(3)、《靠近突尼斯的圣热门》 生:主要运用的是红—蓝绿、黄—绿。

师:像红—黄—蓝,橙—绿—紫互为对比。是对比强的色相对比。(4)、《红色的和谐》生:红—绿、黄—紫、蓝—橙

师:色相环中直线相对对比最强烈的颜色称为互补色。(这三个对比既是对比色又是互补色)是对比最强烈的色相对比。

小结: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根据对比的强弱分为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互补色对比。

2、明度对比(出示图片)师: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的颜色深比较亮,哪些地方的颜色浅比较暗? 生:

师: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孩子,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我们称之为明度。接近白色的地方比较亮明度比较高,接近黑色的明度低比较暗。明度推移也就是明度渐变(明度由浅到深的逐渐变化过程。)主要通过加白明度越来越高,加黑明度越来越低。

师:明度对比顾名思义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3、纯度对比(出示图片)师:这幅图哪些地方的色彩鲜艳夺目,哪些地方的色彩沉着黑暗? 生:

师: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饱和度我们称为纯度,纯度高的色彩鲜艳夺目,纯度低的色彩沉着灰暗。纯度推移:即纯度渐变,由鲜到灰或由灰到鲜的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形式。

师:纯度对比因色彩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鲜浊对比称之为纯度对比。

4、冷暖对比

师:同学们欣赏两组图片(冷、暖两种色调)

从这两幅图片中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 生:第一幅:暖和。第二幅:清冷、严肃等 生:暖色:红,黄、橙;冷色:蓝、绿、紫。

师:如红橙黄容易使人联想到火,有热烈、温暖、前进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而绿蓝紫等为给人寒冷的感觉冷色。

师: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三、色彩的调和

色彩的对比,让我们了解了色彩之间比较、变化的多样性,而色彩的调和才让我们学习了驾驭色彩的真正技艺。

请同学们看课本什么是色彩调和?色彩调和得方式有哪些?

四、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它们分别运用了哪些色彩知识?

1、法国莫奈的《打伞的女人》(冷色调、同类色、明度对比、纯度对比)

2、霍尔克《尼科尔斯峡谷》(对比色(互补色)冷暖对比)

五、教师示范,学生实践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色彩的基础知识,那我们一起来描绘我们的大自然吧!老师以冷暖对比为例选想用粘贴的形式描绘一下我心中美丽的自然之美:

1、构思

2、构图

3、具体塑造

4、细节刻画

六、展示交流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讲述创作构思,互评以及老师的点评形式进行。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的作品让老师似乎到了那个有花、有树、有着动听的鸟鸣、水声、风声的大自然。自然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朋友,我们不仅要学会用优美的图画去赞美歌颂它,还应该树立保护大自然等一切优美环境的意识。

第四篇:您好!大自然教案

第4课 您好!大自然 教 学 目 标

1.感受乐曲《溪边景色》所表现的自然景色,能听辨出表现潺潺的流水声的弦乐器音色。

2.能用欢快、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并能用声势为歌曲伴奏。选择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其中一段,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3.能用轻快、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在歌唱和视唱练习中认识和掌握弱起小节知识。能独立完成编创两小节旋律的练习。

5.继续学吹竖笛,掌握正确吹奏长音的方法。

第一课时:表演《田野在召唤》,聆听《溪边景色》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反复聆听)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低声部不用la,用其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3)评价与表扬。

二、聆听《溪边景色》

1.简介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的代表。交响曲是一种大型乐曲体裁,是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队套曲,由管弦乐队演奏。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乐章,各乐章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先后排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思想。本乐章是以农村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具有田园风味的作品。

2.欣赏《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溪边景色》,想象乐曲表现的情景。请学生边欣赏边思考:

当你听到这首乐曲时,你好像看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色? 对音乐中表现的自然景色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3.再听乐曲,听出潺潺流水声,知道它的表现方法。师:你能感受到乐曲中描绘的潺潺流水声吗?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4.复听乐曲,想象颤音出现时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景色。5.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第二课时:表演《铃儿响叮当》

一、表演《铃儿响叮当》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聆听歌曲范唱。

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

(4)学习主歌部分。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4.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 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4)完整地表演歌曲。

第三课时

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吹竖笛《红蜻蜓》

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2.初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设问:

(1)你怎么理解“变迁”这个词?“铃儿响叮当”的曲调是怎么变的?变了多少次?

(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3.再听合唱曲。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6.再次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

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

学吹竖笛《红蜻蜓》

1.复习歌曲《红蜻蜓》,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引导学生为歌曲标上换气记号,按要求换气,唱出歌曲的意境。2.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吹长音,学会吹奏长音的正确方法。(送气时舌头要很快的向回收,像读“吐”字的感觉。)3.竖笛吹奏歌曲《红蜻蜓》,要求用演唱的感觉来吹奏。

4.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特点进行力度的变化处理,有感情的吹奏歌曲。

第五篇:《走进大自然》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走进大自然》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 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走进大自然;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沙雕作品

二、讲授新课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 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奇葩。

三、讨论: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

(1)、请同学讨论你想让这些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冰天雪地的、异国风情的、神秘的、亮丽的……?)

(2)、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造型。(3)、自由分组,回家准备,讨论设计方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讲评

五、小结

教学随感: 对大地艺术、沙雕、冰雕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导入:其实我们小朋友就是一个天生的大地艺术家,因为我们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玩泥巴,没有一个不喜欢堆雪人。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废旧物品和颜料。看来一场比武较量的争夺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二、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老师举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那青青的草儿就像大地的头发,我想邀请几个同学与我一起把田埂两边的青草编成小辫子。扎上彩纸做的蝴蝶结,远远望去,那田埂定会像

一个盛装的小姑娘。

1、学生交流创作思路,同学和老师可以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2、学生可以单独或小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3、也可以公开招组员,如:我想用沙(泥)做一个童话里的城堡,:谁想与我合作?

三、分组进行制作制定比赛要求:(1)保持课堂纪律,注意安全。(2)立意新颖,构思巧妙。(3)能与同学团结合作。(4)制作完之后能及时清扫场地。

四、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

五、讲评:学生互相进行评论,老师点评

六、小结

七、课后拓展:可以装饰其他墙面、树杆、山石等

教后随感:由于是户外活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随意的排列组合成有趣的形状,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载《大自然的文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自然的文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您好!大自然教案

    第五课 您好!大自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

    《走进大自然》教案

    《走进大自然》教案 一、授课班级:初一级 二、课题:走进大自然 三、课时:第二课时 四、课型:综合课 五、教学目标 : 1、会唱《小鸟、小鸟》,能够运用正确,轻巧而活泼的声音表达热爱......

    考察大自然教案

    第二单元第2课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科学探究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

    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课题 第六课 大自然的色彩 课 型 设计.应用 课 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 过程与方法 引导、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上传[本站推荐]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谁来告诉老师,大自然有语言么? 有没有!大声地说!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美丽的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你看,那芬芳的泥土,辽阔的天空,已经让我们爱上......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2: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3: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体......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设计】:崔文华(主备人)时间:2011年4月18日 宋娟(授课人)时间:2011年4月27日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案背景: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大胆的推行了三四五高效课堂模式,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完善这种高效课堂模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