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3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上册《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及相关练习学习目标:

1、经历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和回顾反思的过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计算下列各题

4.2÷0.28= 5÷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之前我们学过求商的近似数,利用()法?

二、新授

自主学习课本例10

(一)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需要准备几个瓶子?(结果取整数)1、2、3、阅读理解: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分析与解答:分析一下数量关系,并解答。

需要准备6个瓶子还是7个瓶子呢?为什么?可以用四舍五入

法求近似数吗?

4、根据该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取整数。这种教师提醒: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

(二)王阿姨用一根25k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m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结果取整数)1、2、3、阅读理解:说说发现的数学信息; 分析与解答: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包装17个礼盒够吗?为什么?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吗?

4、根据该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取整数。这种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叫“去尾法”

(三)回顾与反思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2、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来解决问题的。

三、拓展练习

1、计算用了哪种取值的方法?这四种结果可能在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25÷1.5=16.666...25÷1.5=16.67 25÷1.5≈16 25÷1.5≈17

2、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kg面粉做蛋糕,她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3、果农们要将680kg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可以盛下15kg,需要多少个纸箱呢?

4、一种瓶装450克的橙子粉,每冲一杯需要16克橙子粉和9克方糖。冲完这瓶橙子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

四、作业布置

例题后面“做一做” 板书设计: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进一法”: 2.5÷0.4≈7(个)“去尾法”: 25÷1.5≈16(个)

张海英 恩格贝中心小学 2014年10月30日

第二篇:《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刘河中心小学张林杰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笔算、初步利用小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小数除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会解决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学情分析

在此节课之前的几节课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笔算,通过作业检测发现我班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现在要用此知识去解决双归一的问题,可能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就是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感受近似值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口算除法

4.5÷9 3.6÷4 0.72÷8 0.32÷2 0.48÷3 3.5÷0.5 2.7÷0.3 5.6÷0.7 6.3÷0.3 2÷0.5

(二)笔算除法 6.3÷14 12.6÷0.28(个别板演——集体订正——纠错)

二、“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一)出示问题:

买12个苹果花了19.4元。一个苹果大约多少钱?

(二)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出现4种答案:

1、=1.61666……

2、≈1.62

3、≈1.6

4、≈2

(三)同桌讨论:答案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需要,取结果的近似值。

(五)说明取商的近似数时用了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

三、“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

“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一)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二)指名板演。学生出现3种答案: 1、6个 2、7个 3、6.25个

(三)针对不同答案集体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6个还是7个?)为什么?同时明确横式上答案的写法。

(要求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子的个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6个瓶子不够用,因此瓶子的个数比计算结果多1个。)

(四)明确6.25中的0.25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师:那到底剩了多少千克香油呢?

——0.1千克(可用验算的方法证明:6×0.4=2.4 2.5—2.4=0.1)

(五)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

四、“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请同学读题

(一)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二)老师巡视。学生出现3种答案: 1、16.666…… 2、16个 3、17个

(三)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

(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16.666…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

(四)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练习六:5、6、7题

学生独立审题——判断对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习:

1、现有煤32吨,如果卡车每次只能运5吨,32吨煤要几次才能运完?

2、现在布料60尺,若做一套衣服需布料16尺,60尺布料可做几套衣服?

六、联系生活,举例巩固

七、课堂小结

总结:一般生活中都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但有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近似值。

第三篇: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相当于将这个单元的学习做一个总结应用。教材P39例10将数学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从两种题型进行分析,一个运用“进一”法、一个运用“去尾”法的思维来解答。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情景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我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他们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这一节课中有两个例题:分别是“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两种取近似数的应用题。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去尾法”时,指明学生上黑板板书,其余学生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取商的近似值,不能机械的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舍”还是“入”。教学中的关键是要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让学生理解这里要“进一”的原因后,老师告诉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教学第二小题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包装17个礼盒够不够时应该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实际需要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

讲完了两种方法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尽可能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这些方法的实际意义,增强学生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要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协作。本节课在设计教学时,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

一、老师引得太多,讲得太多!这一节课中,从解题思路的思考到数量关系式的揭示,基本上都是老师把相关内容讲出来!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只是学生不会归纳数量关系式!

二、语言还是比较啰嗦!本来设计好的环节与问题的提问是一环扣一环的,但通过自己口头表达出来后,就啰嗦了很多!教学思路显得有点混乱!

三、有些细节没处理好,小组讨论完毕后应该让学生上台说一说,这节课要重点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的培养。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下一节课建议作以下修改:

1、仔细研读教材,做好预设。

2、严格按照教学设计上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尽量做到简洁!

3、熟悉每一个教学环节,那个环节只需要学生说一说,那个环节需要学生讨论汇报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设想一到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以后要慢慢改进!

第四篇:《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辽河一小

任美娜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笔算、解决单归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小数除法去解决双归一问题,主要让学生会解决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学情分析

在此节课之前的几节课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笔算,通过作业检测发现我班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现在要用此知识去解决双归一的问题,可能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就是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感受近似值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口算除法

4.5÷9 3.6÷4 0.72÷8 0.32÷2 0.48÷3 3.5÷0.5 2.7÷0.3 5.6÷0.7 6.3÷0.3 2÷0.5

(二)笔算除法 6.3÷14 12.6÷0.28(个别板演——集体订正——纠错)

二、“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一)出示问题:

买12个苹果花了19.4元。一个苹果大约多少钱?

(二)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出现4种答案:

1、=1.61666……

2、≈1.62

3、≈1.6

4、≈2

(三)同桌讨论:答案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需要,取结果的近似值。

(五)说明取商的近似数时用了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

三、“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

“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一)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二)指名板演。学生出现3种答案: 1、6个 2、7个 3、6.25个

(三)针对不同答案集体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6个还是7个?)为什么?同时明确横式上答案的写法。

(要求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子的个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6个瓶子不够用,因此瓶子的个数比计算结果多1个。)

(四)明确6.25中的0.25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师:那到底剩了多少千克香油呢?

——0.1千克(可用验算的方法证明:6×0.4=2.4 2.5—2.4=0.1)

(五)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

四、“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请同学读题

(一)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二)老师巡视。学生出现3种答案: 1、16.666…… 2、16个 3、17个

(三)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

(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16.666…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 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

(四)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练习六:5、6、7题

学生独立审题——判断对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习:

1、现有煤32吨,如果卡车每次只能运5吨,32吨煤要几次才能运完?

2、现在布料60尺,若做一套衣服需布料16尺,60尺布料可做几套衣服?

六、联系生活,举例巩固

七、课堂小结

总结:一般生活中都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但有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近似值。《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辽河一小

张绍鹏

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由两道简单的应用题导入到例题来学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由浅入深地,渗透转化思想,采用独立 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张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张燕家3头奶牛一周产奶220.5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2)提出问题:张燕家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例题11提示。

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学生发言)(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第一种:可以先算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220.5÷7=31.5(千克)

再算平均1头奶牛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31.5÷3=10.5(千克)

答:每奶牛每天产奶10.5千克。

第二种:可以先算1头奶牛1周产奶多少千克

22.5÷3=73.5(千克)再算平均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73.5÷7=10.5(千克)答:每奶牛每天产奶10.5千克。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8辆汽车14天共节约汽油360.64千克,平均每辆汽车一天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疑问。(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 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布置课外作业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辽河一小张绍鹏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数学计算方面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使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使学生主动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采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引入时,让学生练习两题:36.18÷18 4.5÷15将例题改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用我们学过的本领解决今天的除法是小数的除法?小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想出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有的组联想到利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也有的组联想到化成较低单位的数。通过讨论,实践得出结论。这些结论都来自学生,是学生主动获得的。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让学生通过联想,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

在练习中错误较多,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题让学生找错改正,效果大于让学生做书上改错题。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即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通过学生自己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后面练习发现效果很好。

第五篇:《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辽河一小

任美娜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笔算、解决单归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小数除法去解决双归一问题,主要让学生会解决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学情分析

在此节课之前的几节课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笔算,通过作业检测发现我班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现在要用此知识去解决双归一的问题,可能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就是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感受近似值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一)口算除法

4.5÷9 3.6÷4 0.72÷8 0.32÷2 0.48÷3 3.5÷0.5 2.7÷0.3 5.6÷0.7 6.3÷0.3 2÷0.5

(二)笔算除法 6.3÷14 12.6÷0.28(个别板演——集体订正——纠错)

二、“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一)出示问题:

买12个苹果花了19.4元。一个苹果大约多少钱?

(二)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出现4种答案:

1、=1.61666……

2、≈1.62

3、≈1.6

4、≈2

(三)同桌讨论:答案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需要,取结果的近似值。

(五)说明取商的近似数时用了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

三、“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

“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一)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二)指名板演。学生出现3种答案: 1、6个 2、7个 3、6.25个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三)针对不同答案集体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6个还是7个?)为什么?同时明确横式上答案的写法。

(要求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子的个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6个瓶子不够用,因此瓶子的个数比计算结果多1个。)

(四)明确6.25中的0.25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师:那到底剩了多少千克香油呢?

——0.1千克(可用验算的方法证明:6×0.4=2.4 2.5—2.4=0.1)

(五)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

四、“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请同学读题

(一)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二)老师巡视。学生出现3种答案: 1、16.666…… 2、16个 3、17个

(三)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

(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16.666…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

(四)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练习六:5、6、7题

学生独立审题——判断对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习:

1、现有煤32吨,如果卡车每次只能运5吨,32吨煤要几次才能运完?

2、现在布料60尺,若做一套衣服需布料16尺,60尺布料可做几套衣服?

六、联系生活,举例巩固

七、课堂小结

总结:一般生活中都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但有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近似值。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辽河一小

张绍鹏

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由两道简单的应用题导入到例题来学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由浅入深地,渗透转化思想,采用独立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张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张燕家3头奶牛一周产奶220.5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2)提出问题:张燕家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例题11提示。

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学生发言)(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第一种:可以先算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220.5÷7=31.5(千克)

再算平均1头奶牛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31.5÷3=10.5(千克)

答:每奶牛每天产奶10.5千克。

第二种:可以先算1头奶牛1周产奶多少千克

22.5÷3=73.5(千克)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再算平均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73.5÷7=10.5(千克)答:每奶牛每天产奶10.5千克。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8辆汽车14天共节约汽油360.64千克,平均每辆汽车一天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疑问。(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布置课外作业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辽河一小张绍鹏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数学计算方面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使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使学生主动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采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引入时,让学生练习两题:36.18÷18 4.5÷15将例题改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用我们学过的本领解决今天的除法是小数的除法?小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想出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有的组联想到利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也有的组联想到化成较低单位的数。通过讨论,实践得出结论。这些结论都来自学生,是学生主动获得的。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让学生通过联想,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

在练习中错误较多,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题让学生找错改正,效果大于让学生做书上改错题。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即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通过学生自己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后面练习发现效果很好。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凡事发生,必有利我!因为凡事都是我赋予它意义,它才对我有意义。而我的思维模式已经调整成“赋予所有事情对我有利的意义”了。

什么叫做说话的高手?说的人家舒服、感动,同时愿意按你说的做。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你对爱的定义是什么?通过你说话我就知道。

哭泣女:“给他做了20年饭,从来没听他夸我一句。”——她的爱是“肯定、赞许”

委屈男:“不管她做的好吃不好吃,我不全都吃掉了嘛”——他的爱是“行动”

“纪念日、生日,买个包包就完了,从没见他在家过!”——她的爱是“陪伴”,他的爱是“礼物”。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精细;挑选;

下载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语言表达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大全5篇)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求商......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教师:姚淑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掌握......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纵观全课,体现以下两点:1、凸显自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培......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共五篇)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七一小学 王贤梅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会正确解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

    五年级上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第三章小数除法第6节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杨燕)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练习全课) 五年级一班主讲人:李清兰 2014年11月17日星期一 第三节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比较熟悉地计算小数除法,提高计算......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最终版)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体会近似数的生活意义,并能根据实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