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美术公开课教案
2010-2011学年平和一中艺术组公开课教案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平和一中艺术组张春平教学目的:
①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②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难点:主要在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分别有什么重要特征?为什么会出现现实主义?
二、新课:
请一同学说说现实主义出现的社会背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等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得到了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也随之日益显露和激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积极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并未得到实现。这就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用冷静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现实。与此同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开始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浪漫主义一味强调主观情感和主观理想的抒发,忽视以致脱离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表示不满,从而逐渐转向现实主义。
1、“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 A、库尔贝《画室》(油画,361×598厘米,1855年作,巴黎卢浮宫藏)这是库尔贝的一幅重要代表作。它的题目原来是:《现实的寓意,在某个方面决定了我七年艺术生涯的画室的内部》,因这句子太长,人们简称它为《画室》。从画面上看,它确实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画室,库尔贝就坐在画布前正在给他的油画添上最后几笔。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画室中,竟能容纳下如此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而且,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画室,更不用说去欣赏库尔贝正在画的风景画。很显然,这种场面又是非现实的。一直强调“只能画亲眼所见的东西”的库尔贝,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非现实的作品呢?事实上,正如原标题中的“现实的寓意”所提醒我们的,库尔贝在这幅作品里是想表现整个社会。因为“社会”不像风景或静物那样看得清,摸得着,所以他采用寓意的手法来表现。那群面朝着库尔贝、聚集在画面左侧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现状;在画的另一边,则是能理解和支持库尔贝的人。
B、鉴赏《奥南的葬礼》、《打石工》(油画,约213×312厘米,1849年作,原藏于德累斯顿绘画陈列馆,现已毁)
此画是根据库尔贝亲眼所见的真实情景,并请其中的人物到他画室里当模特儿画成的。正当官方艺术极力追求所谓崇高的题材、华丽的场景而内容空虚的艺术创作时,库尔贝却用巨大的画幅描绘像采石工人这样的平民的极其普通的劳动生活,明确地体现了库尔贝的民主思想和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正由于这样,库尔贝以坚实的手法画出了采石工人雕刻般的立体感。画面上的岩石、卵石、铜锅等物体给人以可以触摸的真实感。与真人一般大的人物形象则给人以庄严雄伟的感觉。
2、“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
米勒——法国以画农民题材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生在一个自耕农家庭,自幼参加田间劳动。18岁开始学画。23岁赴巴黎深造,师从学院派画家德拉罗什。因他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学院派的宗旨不相适应,不久便离开德拉罗什的画室。为养家糊口,不得画些当时社会需要的肖像等作品。1846年—1847年他先后认识了专画农村风景的法国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特鲁容、卢梭等人,向往农村生活。1849年起,他带领妻儿到巴比松村定居,从此跟繁华的都市生活绝缘,直到在巴比松村逝世。由于他出身农民,后来又长期生活在农村,并且亲自参加劳动,所以,他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和描绘农民的,而是带着深厚的情感和切身体验真实地反映农民的劳动和生活。就反映农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来讲,美术史上的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他相比。在艺术风格上,米勒的作品也很有特点,那就是形象朴实,寓意深长,发人深思。米勒一生的代表作很多,著名的如《拾穗》、《晚钟》、《小鸟的哺食》等,都是在巴比松村完成的。
《拾穗》让你联想到什么?
通过刻画三个贫困的农妇到农场主的麦田里拾收割后剩落下来的麦穗这一情节,歌颂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崇高。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我国唐诗中的名句:“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他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无怪乎这幅作品一展出,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3、“以罗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
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917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如《青铜时代》、《思》、《地狱之门》、《思想者》、《美丽的欧米哀尔》(旧译“老妓女”)、《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等。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常高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二是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能力;三是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因此,他和古希腊的著名雕刻家菲地亚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被誉为世界雕塑史上三位雕塑大师。他们的作品标志着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峰。
雕塑《加莱义民》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什么? 这是1884年罗丹应法国加莱市政府的委托,为纪念在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被英军围困,为了避免被英军屠城,六位加莱市民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以拯救全城人的生命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纪念碑雕刻。罗丹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真实而又崇高的历史事件,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纪念碑雕刻常用的象征手法,选择了一个如实地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场面,即六位加莱市民根据当时英军提出的苛刻条件,光头、赤脚,以绳子锁颈,并带上加莱城门的钥匙,走出城去任凭英军处死。罗丹在创作中,紧紧抓住这六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牺牲前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作了深入的刻画。
4、现实主义风景画:
康斯太布尔《干草车》1821年在法国巴黎沙龙展出时,许多法国画家为之倾倒。这是一幅地地道道的英国农村风景画。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大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射着的树丛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林带和广阔的田野。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的云朵。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时,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似乎也能听到。画中对空气的表现和绿树上的光泽感,则尤其使人感到钦佩。柯罗《茂特芳丹的回忆》(油画,65×89厘米,1864年作,巴黎卢浮宫藏)他的风景画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就是:真实亲切而又富有诗意,微妙而又含蓄,色彩比较柔和,善于运用透明的银灰色调子,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茂特芳丹的回忆》一画,是柯罗风景画的代表作之一。茂特芳丹是巴黎以北桑利斯镇附近一个风景优美的花园,柯罗曾经在那里写生。那里的风景之美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种回忆促使他创作了这一风景画。它描写茂特芳丹花园晨雾初散、清风和煦的早晨的优美景色。整个画面意境清幽,生意盎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是柯罗最精致的田园画之一。这种来自画家对大自然的切身感受,既真实,又比实际的更美。它是一幅理想的风景画,也是画家终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的写照。
卢梭《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卢梭(1812年—1867年)是19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一画派的画家因聚集在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森林边缘的巴比松村,专门从事农村风景画创作而得名。他们的风景画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地描写客观景物。卢梭是最早在巴比松村定居的画家,他坚持室外写生,几乎以毕生的精力描绘枫丹白露森林的景色。这幅《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具有很深的空间感,通过参天巨树的空隙,人们可以想象出森林背后深远的世界。中间一片广大的平原,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之中,使人感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从而感到明天将会更美好。只有对大自然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才会对枫丹白露的黄昏,唱出如此美好的赞歌。
5、“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重要的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6、组织学生讨论,作一个探究性学习专栏,介绍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三、总结:现实主义画派特征:歌颂淳朴的劳动者,揭示社会的本质与矛盾。
四、拓展:请同学在课后搜寻有关现实主义画派的其他代表及其作品,进一步了解现实主义绘画的思想及艺术风格。
第二篇:高中美术公开课教案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
美术鉴赏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业类型 鉴赏与绘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①.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②.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③.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④.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教学策略
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读解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请同学们欣赏画家的作品:《月华图》和《星空》并对这两件作品进行比较。(播放课件)
1.讨论
2.画面的形式分析
两幅作品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
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不同点:材质 :水墨; 油画
构图 :空虚; 饱满
笔触 :轻松; 急促、运动感
色彩 :单纯; 丰富
意境 :孤寂、冷漠; 狂躁不安 ……
3.师总结 4.从音乐中感受 5.从文学中感受
(二)、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阿诺芬尼夫妇像》和《高士图》;(播放课件)1.提问:这两幅以婚姻家庭生活为话题的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文化中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的呢?他们的视线在哪里呢?
这组作品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从构图上看,阿诺芬尼夫妇是画面的绝对主体,而梁鸿、孟光只是山水环境的一部分;后者在表现婚姻和谐的同时,也反映了一种隐逸山林的理想。
在卫贤的眼里,看到的是和谐,而在扬·凡·爱克眼里,看到的则是神圣。这种差别,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正是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差别。
2.分组讨论 3.师总结
三、鉴赏
四、朗诵
五、作业
第三篇:高中美术 艺体教研组美术公开课教案
艺体教研组美术公开课教案绘画艺术的特点
教学类型:新课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2.教学难点: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有切实的感受、体验。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教材,备课本,范画,幻灯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你能说出你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吗?请举例回答,并说明为什么最喜欢这些形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尽可能多说几种形式。)
(二)讲授新课(主要内容提要)
板书课题:绘画艺术的特点
1.什么是绘画?
2.绘画的种类?(注意分类的依据,注意条理性。)
刚才大家谈的有一定自己的见解,非常好。
3.绘画与美术其他门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作品的平面性。从欣赏的角度,绘画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重点)
(1)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样性。
(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举例说明。以巩固听讲内容,讲练结合。)
(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
请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归纳一下绘画构图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A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
B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C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D构图要符合形式美法则,给人一形式美感。
4.西方绘画自成体系,有明显的区别:
(1)主要造型手段的区别。
(2)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
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中西方近现代绘画均以发生了明显变化,互相吸收,这在中外现代绘画作品中都有反映。
九.问题讨论
1.请你说出课本中你最难理解的一幅绘画作品,试说出原因。
2.请你用对比的方法,例举中西方同类题材的绘画各一幅,谈谈它们的艺术特色。
十.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观点及优缺点,给予肯定
第四篇:美术公开课教案
面
具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也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小孩子们就戴着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的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教材中学生作品的多种表现手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夸张地表现,开阔学生创作思路,引发多样的设计制作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充分调动学 生的创新思维,在想象与创作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2.在欣赏、探究、创作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面具的特点。
教学准备:勾线笔、油画棒、墨汁、小水桶、资料薄、剪刀等。教学时间: 1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舞蹈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节目,请同学们观看。(戴上面具,跟随鼓点声,跳上一段藏戏舞蹈。)
你们觉得老师跳的舞蹈有趣吗?想不想来试一试?现在老师就正式地邀请大家来参加一场假面舞会。引出课题(面具)。
二、解疑答惑
小朋友看了老师的表演有什么问题想问的?抽生回答。
老师将预设的问题总结出示在课件上(1.老师跳的是什么舞蹈?2.为什么要戴着面具跳舞呢?)。
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使用上了三件法宝,很快就将它们解决了,并把答案藏在了这两个泡泡当中(出示课件)。
请生逐个打开泡泡中的答案——一段视频、文字。加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三、自学探讨
引出三件法宝——看、想、论。出示课件上的自学问题。让生打开资料薄,带上法宝,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自学探讨中。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师示范
师:到此为止,我们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面具的知识,接下来,就是要将它制作出来了。但是,在制作之前呢,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油水分离法。
教师示范。
和生一起总结出油水分离法的四个步骤:勾、涂、刷、洗。
但是,由于我们今天是要将制作的面具戴上来参加舞会,因此,我们可以将后面两个步骤更改为剪和穿。师边说边示范方法。
五、合作创作
按要求合作创作,老师会为做得好友快的小组点赞。
老师指导。
六、动态展示
邀请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戴上面具上台来参加假面舞会,玩一玩,跳一跳。
七、课后拓展
出示不同材质的面具让大家欣赏。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索。
第五篇:公开课美术教案
美术——美丽的公鸡(装饰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线条装饰图画,感受线条与色彩相结合的艺术效果,体验作画的乐趣。
2.在装饰图画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萌发爱美的情趣。3.感受线条与色彩相结合的艺术效果,进一步体验作画的乐趣。活动准备
1.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公鸡图片。
2.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油画棒、勾线笔、彩色笔。
3、事先将需要的材料投放好。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1.以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我们来玩个手指游戏,手指操:小手握一握,小手搓一搓,小手转一转,小手举一举,小手握好啦!2.以猜谜语的形式,引人课题。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个客人,要和我们做朋友,我们来猜猜他是谁? “头上顶着大红冠,身穿五彩花花衣,每天早晨要唱歌,人人听了忙穿衣。”是谁啊? ⑴请个别幼儿回答。⑵集体回答。(公鸡)小朋友都猜出来了,真棒!二.引导 幼儿学习作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出示范图。
现在我们把公鸡请出来?(教师出示第一张图画)它是一只公鸡,它有穿上漂亮的衣服吗?(没有)是的,它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当设计师,为公鸡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
“我们学了很多的线条,有横线,竖线,曲线,螺旋形,波浪线,斜线等等,我们还学哪些形状呢?有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环形、爱心形等等。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线条和形状来帮公鸡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吧!”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你们要设计出跟老师不一样的衣服哦。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教师出示一张完整的画,请幼儿欣赏。
2.教师示范讲解,交代画画和涂色的要求。
3、装饰要求:“我们在画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画到黑线的外面,拿勾线笔的时候,不能太重,在涂色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油画棒是像老师这样拿的,颜色不能涂到线的外面,要竖竖的、一笔一笔的图色,这样公鸡的衣服才会好看哦。
4、作画的要求:提醒幼儿我们在作画的时候,小嘴巴要闭闭紧哦,椅子轻轻的搬过去,每个人拿一张公鸡图片,用黑色的笔画出我们的线条和形状,再用油画棒和彩色笔涂色,喜欢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涂。画好后,收拾好彩色笔和油画棒,并将它们送回去放好,最后将公鸡送到动物园里,用夹子夹好。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分给幼儿公鸡图片,开始作画。
2.重点提醒幼儿在装饰的时候要大胆,不要跑到线外,方法到位。3.强调在用油画棒的时候,要注意颜色的搭配。涂色要均匀。四.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老师说:“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动物园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哪只公鸡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