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物理教案电场-两种电荷 库仑定律
两种电荷
库仑定律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掌握两种电荷;
(2)定性了解两种电荷间的作用规律;(3)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两种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模型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点电荷,研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互相作用力问题——库仑定律。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真空中点电荷间作用力大小的计算及方向的判定——库仑定律。
2.真空中点电荷间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从牛顿第三定律,是难点。
三、教具
1.演示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
有机玻璃棒、丝绸、碎纸片、毛皮、橡胶棒(2支)2.定性演示相关物理量间关系
铝箔包好的草球、表面光滑洁净的绝缘导体、绝缘性好的丝线、绝缘性好的支架、铁架台。
四、主要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例如我国在战国末期就发现了磁铁矿有吸引铁的现象。在东汉初年就有带电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文字记载,但是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到十九世纪才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电磁学及其应用对人类的影响十分巨大,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能生产和利用,是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飞跃,打开了电气化时代的大门。
工农业生产、交通、通讯、国防、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在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中,起带头作用的是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技术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正确地利用电,就必须懂得电的知识。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现在再进一步较深入地学习。
2.教学过程设计
(1)研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一: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提问一:为什么橡胶棒会吸引碎纸片?
答:橡胶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提问二:注意观察带电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会发现被橡胶棒吸起的纸片中,较大的纸片先落下来,这是为什么?
答:带电体在空气中不断放电,使它带电量不断减少,因而吸引轻小物体的力也相应减小,所以较大纸片先落下来。
教师总结: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物体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它们电量的绝对值相等,一个电子电量e=1.6×10-19C。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量要么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要么是它们的整数倍,因此,把1.6×10-19C称为基元电荷。
提问三:若将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碎纸片,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毛皮带上正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实验二:用云台支起一根橡胶棒,如图1所示,再将它与另一根橡胶棒并在一起,用毛皮摩擦它们的一端,使之带上同种电荷,再观察两端相互作用的情况,发现它们相斥,而且它们的距离越小斥力越大,过一会儿,它们间的作用力会明显减弱。提问四: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的两端为什么会相斥?斥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因为它们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电荷间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斥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斥力越大,反之,距离越大,斥力越小;斥力的大小还与电量有关,电量越大,斥力越大。由于放电的原因,棒上的电量不断减小,而斥力也随时间的增大而明显减小。
提问五:若将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与支起的橡胶棒带电的一端靠近.或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支起的橡胶棒带电的一端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会吸引,异种电荷相吸。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提问六:若将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与支起的橡胶棒带电的一端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会相斥,同种电荷相斥。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实验三:如图2,先把表面光滑洁净的绝缘导体放在A处,然后把铝箔包好的草球系在丝线下,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给导体和草球带上正电,把草球先后挂在P1、P2、P3的位置,带电小球受到A 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对竖直方向的偏角大小显示出来。观察实验发现带电小球在P1、P2、P3 各点受到的A的作用力依次减小;再增大丝线下端带电小球的电量,观察实验发现,在同一位置小球受到的A的作用力增大了。
提问七:电荷间作用力大小跟什么有关?
答:与电荷间距离及电量多少有关,电荷的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量的增大而增大。
教师总结: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电量的大小、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电量越大,距离越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电量越小,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小。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确定。
(2)库仑定律
我国东汉时期就发现了电荷,并已定性掌握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而进一步将电荷间作用的规律具体化、数量化的工作,则是两千年之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他用精确实验研究了静止的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于1785年发现了后来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库仑定律。
正像牛顿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引入质点一样,库仑在研究电荷间的作用时引入了点电荷,无疑这是人类思维方法的一大进步。
什么是点电荷?简而言之,带电的质点就是点电荷。点电荷的电量、位置可以准确地确定下来。正像质点是理想的模型一样,点电荷也是理想化模型。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均匀带电球体或均匀带电球壳也可看成一个处于该球球心,带电量与该球相同的点电荷。
库仑实验的结果是:在真空中两个电荷间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
是库仑定律。若两个点电荷q1,q2静止于真空中,距离为r,如图3所示,则q1受到q2的作用力F12为
式中F12、q1、q2、r诸量单位都已确定,分别为牛(N)、库(C)、9×10 N·m/C
q2受到q1 的作用力F21与F12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统称静电力,又叫库仑力。
若点电荷不是静止的,而是存在相对运动,那么它们之间的作用力除了仍存在静电力之外,还存在相互作用的磁场力。关于磁场力的知识,今后将会学到。
(3)库仑定律的应用
【例1】
两个点电荷q1=1C、q2=1C相距r=1m,且静止于真空中,求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时F在数值上与k相等,这就是k的物理意义:k在数值上等于两个1C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
【例2】
真空中有A、B两个点电荷,相距10cm,B的带电量是A的5倍。如果A电荷受到的静电力是10-4N,那么B电荷受到的静电力应是下列答案中的哪一个?
A.5×10-4N B.0.2×10-4N C.10-4N D.0.1×10-4N
【例3】
两个完全相同的均匀带电小球,分别带电量q1=2C正电荷,q2=4C负电荷,在真空中相距为r且静止,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为F。
(1)今将q1、q2、r都加倍,相互作用力如何变?(2)只改变两电荷电性,相互作用力如何变?(3)只将r 增大4倍,相互作用力如何变?
(4)将两个小球接触一下后,仍放回原处,相互作用力如何变?(5)接上题,为使接触后,静电力大小不变应如何放置两球? 答
(1)作用力不变。(2)作用力不变。
(3)作用力变为 F/25,方向不变。
(4)作用力大小变为 F/8,方向由原来的吸引变为推斥(接触后电量
922先中和,后多余电量等分)。
【例4】
两个正电荷q1与q2电量都是3C,静止于真空中,相距r=2m。
(1)在它们的连线AB的中点O放入正电荷Q,求Q受的静电力。(2)在O点放入负电荷 Q,求Q受的静电力。
(3)在连线上A点的左侧 C点放上负点电荷q3,q3=1C且AC=1m,求q3所受静电力。
解
当一个点电荷受到几个点电荷的静电力作用时,可用力的独立性原理求解,即用库仑定律计算每一个电荷的作用力,就像其他电荷不存在一样,再求各力的矢量和。
(1)(2)题电荷Q受力为零。
(3)q3受引力F31与引力F32,方向均向右,合力为:
3.课堂小结
(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大小用库仑定
(2)电荷间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库仑定律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匀带电球体间、均匀带电球壳间也可)。
五、说明
本节中实验较多,做好静电实验关键是绝缘性能要好。
第二篇: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教案
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第一次课)2学时
主要内容为电荷的基本概念、静电场的基本规律——库仑定律以及电场的描述。静电学是整个电磁学的基础,而本次课的内容涉及点电荷的基本模型和定量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思想方法,是整个静电学的基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库仑定律是静电学两大基本定理—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理论基础。
授课对象在高中已经学习了点电荷的理想模型、真空中的库仑定律以及电场的描述。但是,学生对库仑定律的基础性地位可能不太清楚,对平方反比律的实验验证也没有什么了解。
1、掌握点电荷、电荷的量子化、电荷守恒定律、以及电场强度的概念;
2、掌握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库仑定律;
3、通过介绍利用任意带电体间的静电力,使学生深入理解叠加原理的思想;
4、通过简述验证平方反比关系的相关实验,向学生展示物理学之美。
1、库仑定律及其应用;
2、利用电场强度来描述电场。任意形状带电体间的静电力;
以问题讨论方法为主。以引导、分析、归纳、互动等方法辅助教学。多媒体、讲授
一、绪论(约5分钟)
通过简述19~20世纪人类在电磁学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思想。
二、课程导入(约6分钟)
知识回顾(电场中的电荷会受到力的作用)设问:如何定量描述电场力的性质?
三、新课展开(60分钟)概念:电荷
设问:带电体的电荷量和物体的质量一样可以连续变化吗? 概念:电荷的量子化
设问:系统内的电荷迁移时总电荷量应遵循什么规律? 定律:电荷守恒定律
设问:如何定量描述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讨论库仑定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实验验证。重点讨论如何利用叠加原理求任意带电体间的静电力。设问:电荷周围存在电场,该电场只与场源有关,如何描述这样的电场? 概念:电场强度EF/q0
四、课堂讨论(10分钟)例题
五、小结(约3分钟)
六、拓展(约5分钟)
讨论题:最简单的带电体—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如何描述?任意带电体周围的电场呢?(为下次课打基础)
七、作业:(约1分钟)自编习题集(下册),练习一。
1、马文蔚主编.物理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薛壮生.异性电荷间库仑平方反比律的验证.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9(2),85,1992年
1、本次课的基本内容在高中都已经讲授,大学阶段讲授时主要强调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解决一般性、而非特殊性问题;另外,叠加原理也是需要着力强调的重要物理思想。
2、点电荷间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律体现了物理学的数学之美,在教学中应注意将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类比。
3、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是:真空、静止的点电荷。在教学中应强调处理运动电荷间的静电力时应考虑相对论效应,不过在处理低速问题时相对论效应可以忽略。
第三篇:高二物理教案电场-电场和电场强度
电场和电场强度
【教学结构】
一.一.电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1.电荷周围存在电场.分析库仑力:QA对QB的作用力,是在其周围产生电场,通过电场作用给B.2.电场力,QB在QA产生的电场中受到的力.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称为电场力.同一电荷在不同电场中或在同一电场不同位置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可能不同.二.电场强度.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1.1.电场的强弱,电荷q放在电场A处所受电场力为FA,放置B处受电场力为FB,若FA>FB到A处电场比B处强.2.2.电场强度: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FEq.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电量的比值,叫这点 的电场强度,简称为场强.其物理意义为:单位电量的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这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于单位时间物体的位移表示物体运动快慢.3.3.场强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质的物理量,只由电场决定,与检验电荷无关.例
FAEAq,EA与q的大小无关,与q是否存在无关.不能理解如在A点场强为EA与FA成正比,与q成反比.EFq4.4.场强是矢量.其大小按定义式计算即可,其方向为正电荷的受力方向为该点场强方向.其单位为NC.5.5.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就像速度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最
根本不同的是:场强是表示电场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力是电荷在电场中受的电场的作用力.还应在大小、方向、单位等诸方面加以比较,它们的关系是FEq或FEq.6.6.点电荷在真空中电场的场强.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距Q为r处放入点电荷q,如
图1所示,q受的电场力即库仑力
义或该处场强为
EFKQqr2,根据场强定
FQK2qr,r可取任意值,因此EKQr2即为点电荷在真空中场强公式,Q为场源电量,r为某点到场源的距离.k为静电常数.其方向,若Q为正;+q受力方向如图所示,即为该点场强方向,若Q为负,场强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若把+q换成-q,所受电场力方向正与场强方向相反.注意:
EEKQr2是适用于点电荷在真空中的电场.而
Fq适用各种电场.7.场强可以合成分解,并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示2所示.QA与QB在C处的场强分别为EA、EB,E 即是E与E的合成场强.若在C处放一个-q点电荷,AB所受电场力方向应与E反方向.三.三.电场线
1.电场线是描述电场强度分布的一族曲线.描述方法:用曲线的疏密描述电场的强弱,用曲线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场强方向.2.2.电场的特点:(1)(1).在静电场中,电场线从正电荷起,终于负电荷,不闭合曲线.(2)(2).电场线不能相交,否则一点将有两个场强方向.(3)(3).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是为使电场形象化的假想线.3.3.点电荷的电场线.图
3、图4为正、负点电荷电场线的分布,应熟悉.从图5可看出,E1为+Q在A处的场强,E2为-Q在A处的场强,E为E1与E2的合场强,正好为电场线在A的切线。两个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每条电场线上每个点符合上述的关系。
4.匀强电场
(1)(1).定义:在电场的某一区域里,如果各点场强
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个区域的电场叫匀强
电场.(2)(2).电场线如图6所示.电场线互相平行的直线,线间距离相等.(3)(3).两块靠近、正对且等大平行的金属板,分别带等量 正负电荷时,它们之间的电场是匀强电场.边缘附近除外.四.四.电场中的导体.1.1.导体的特征:导体内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体可自由移动是自由电子.2.2.静电感应:导体内的自由电荷是电场的作用而重新分布的现象.认真分析如图所示的物理过程:把金属导体置于匀强电场
中.金
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向左运动,达到左外表面,而右外表面带正电.金属导体外表面带的等量正负电荷称为感应电荷,感应电荷形成电场E的方向与电场E方向相反向左,E随着感应电荷增加而变大,当E=E时,导体内场强为零, 自由电子不受电场力作用,停止定向运动.达到静电平衡.静电平衡: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走向移动的状态叫静电平衡.3.3.在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有(1)(1).在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2)(2).导体表面任何一点场强方向与该点表面垂直.(3)(3).电荷只能分布在外表面上.4.4.利用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的特点,利用金属网罩(金属包皮)把外
电场遮住,使内部不受电场影响即静电屏数.【解题点要】
例一.例一.在电场中A处放点电荷q,其受电场力为F,方向向左,则A处场强大小为, 方向为
.若将A处放点电荷为-2q,则该处电场强度将,方向将
.解析:根据电场强度定义式
EAFq.场度方向向左,在A处放-2q点电荷.该处场强大小,方向都不变.注意:场强是表示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是由电场决定,与点电荷电量无关,与点电荷电性无关.例二.例二.如图8所示,一个质量为30g带电量
17.108C的半径极小的小球,用丝线悬挂在某匀
强电场中,电力线与水平面平行.当小球静止时,测得悬线与竖直夹角为30°,由此可知匀强电场方向
为
,电场强度大小为
NC.(g取s2)
解析:分析小球受力,重力mg竖直向下,丝线拉力T沿丝
线方向向上,因为小球处于平衡状态,还应受水平向左的电场力F.小球带负电,所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向反,所以场强方向水平向右.小球在三个力作用之下处于平衡状态.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所以
2m10F=mgtg30°又FEq
Eq=mgtg30° 30103103310.107NC817.10E=mgtg30°=
例三.例三.关于电场线,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
B.B.电场线与电荷运动的轨迹是一致的.C.C.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与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可以不同.D.D.沿电场线方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大.解析: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的假想线,A选项是错的.B选项也是错的,静止开始运动的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应是该点切线方向,下一时刻位置应沿切线方向上,可能在电场线上,也可能不在电场线上,轨迹可能与电场线不一致.何况电荷可以有初速度,运动轨迹与初速度大小方向有关,可能轨迹很多,而电场线是一定的.正电荷在电场中受的电场力方向与该点切线方向相同,而负电荷所受电场力与该点切线方向相反,选项C是正确的.场强大小与场强的方向无关,与电场线方向无关 ,D选项是错的.本题答案应是:C.例四.在x轴上A、B两处分别放有两个点电荷,A处为-Q,B处为+2Q,在x轴上某处,两个电荷各自产生电场强度数值为EA和EB,则()A.EA=EB之点,只有一处,该处合场强为0;B.B.EA=EB之点有两处,一处合场强为0,另一处合场强为2EA C.C.EA=EB之点共有三处,其中两处合场强为0;另一处合场强为2EA D.D.EA=EB之点共有三处,其中一处合场强为0,另二处合场强为2EA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9,在AB之间某点x1,-Q在x1处产生的场强EAKQrA2.+2Q产生的场强
22EBKQ122rrB2,当A2rB时,EA=EB,EA方向向左,EB的方向向左,合场强
E=2EA.在A点左侧x2处,Ax2=rA,Bx2=rB,rA2rB存在, EA=EB,EA的方向向右,EB的方向向左,合场强E=0.122rArB2不可能, EA=EB不存在.所以EA=EB之点有在B点右侧x3处, Ax2>Bx2, 两处,且合场强一处为0,另一处为2EA,答案应选,B.例五.例五.如图10所示,正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由p向Q做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越来越大, 那么可以断定,它所在的电场是图中哪能一个?()
解析:带电体在电场中做加速运动,其电场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越来越大电荷所受电场力应越来越大,电量不变,电场力FEq,应是E越来越大.电
场线描述电场强度分布的方法是,电场线密度越大,表示场强越大,沿PQ方向.电场线密度增大的情况才符合题的条件.应选D.例六.例六.如图11所示,在匀强电场中的O点放
置点电荷Q,其带电量为2.0108C,此时距
O点10cm处的P点,场强恰好为零.求原匀
强电场的场强大小是多少?若以O点为圆心,以OP长为半径作一圆,在O点正上方圆周上S点的场强的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解析:P点场强EP=0,应为原场E与点电荷Q在P产生场强EQ的合场强。E与EQ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大小关系为
8Q2.010EEQK29.010918.103NC2op(01.).Q在S点产生场强大小等于EQ,方向向上,与原场强E垂直,S处场强ES是E与EQ的合场强,如图12所示。ES2E2.5103NC.方向:与E成45°角向上.【课余思考】
1.什么是电场强度?其方向是如何规定的,写出场强定义式和点电荷在真空中各点场强的计算式? 2.2.区分电场强度,电场力两个概念.【同步练习】 1.1.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A.电场中某点的场强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该点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成正比
C.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方向就是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 D.D.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该点有无检验电荷无关
2.真空中两个带电量分别为Q和4Q的正点电荷,位于相距为30cm的A、B两点,将另一个正电荷q置于AB连线上的C点,q受的合力恰好为零,C点距A
点
cm处.若将电荷q取走,C点场强为
NC.3.3.如图13所示,AB为体积可以忽略的带
电小
88球,QA2.010C,QB2.010C,AB相距3cm,在水平外电场作用下AB保持静止,悬线都沿竖直方向,则外电场的
场强
,方向
,AB中点处总场强大小为
,方向为
.4.在场强为E,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2q和-q.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相连,另用绝缘细线系住带正电的小球悬挂于O处,处于平衡状态,如图14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细线对O点的作用力等于
.52.010NC水平向左、【参改答案】1.AD 2.10、O 3.16.106NC、水平向右4.2mg+Eq
第四篇:高二物理教案:电荷及电荷守恒
高二物理教案:电荷及电荷守恒
【摘要】步入高中,相比初中更为紧张的学习随之而来。在此高二物理栏目的小编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二物理教案:电荷及电荷守恒希望能给您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帮助。
本文题目:高二物理教案:电荷及电荷守恒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
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
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五、教学方法
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
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六、课前准备
毛皮橡胶,玻璃验电器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的电
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
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学生自学P2后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为电荷守恒定律做铺垫。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分析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过渡
到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仔细观察从靠近到接触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靠近未接触时箔片张开
张开意味着箔片带电?看来还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其带电本质是什么?──
设置悬念。
自学P3第二段后,回答自由电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各自的运动特点。解释观察到 的现象。
再演示,靠近(不接触)后再远离,箔片又闭合,即不带电,有没有办法远离后
箔片仍带电?
提供器材,鼓励学生到时讲台演示。得出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通过对三种起电方式本质的分析,让学生思考满足共同的规律是什么?得出电
荷守恒定律。
学生自学教材,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的概念。
【板书】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板书】
三、几个基本概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 =1.6010-19C。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
续变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比荷──电荷的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q/m,符号:C/㎏。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
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
号电荷,远离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
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电荷1.两种电荷: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高二物理教案:电荷及电荷守恒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认识电荷,知道电荷守恒定律,了解点电荷、元电荷
二、预习内容
【问题1】自然界存在几种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
【问题2】摩擦可以产生静电,你能找出一两件通过摩擦带上电的物体吗?说说它们分别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问题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 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 表示。
元电荷e=
【问题4】甲、乙两同学各拿一带电小球做实验,不小心两小球接触了一下,结果两小球都没电了!电荷哪里去了呢?消失了?你能帮他们解释一下原因吗?
【问题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呢?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电荷,了解点电荷、元电荷、感应起电。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3.探究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库仑定律
二、学习过程
【问题1】①请你自制一个简易验电器。器材准备:一小段金属丝,两条长约2cm、宽约4mm的金属箔,一个带有塑料瓶盖的透明玻璃瓶。
[来源:高考%资源网 KS%
②摩擦过的物体一定会带电吗?摩擦身边的物体,并用做好的验电器判定它们在摩擦后是否都带上了电。【问题2】①如图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导体A和B不带电,现将带正电的导体C靠近A端放置,三者均有绝缘支架。请
判断A、B带电情况如何?
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C,则A,B;
若先将C移走再把A、B分开,则A,B。
②讨论交流: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什么?总的电荷量满足什么样的规律?
③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2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
都带电的是()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
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
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
4.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
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课后练习与提高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判断()
A.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
B.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
C.验电器一定带正电
D.验电器一定带负电
2.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3.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 B.-6.410-19C C.-1.610-18C D.4.010-17C
4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多少?
高二物理教案:电荷及电荷守恒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1.BCD 2AC 3AD 4.A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 2D 3.A
4.qa=510-6C qb= 7.510-6C qc=7.510-6C
【总结】2013年查字典物理网为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章高二物理教案:电荷及电荷守恒,今后还会发布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您在查字典物理网学习愉快!
第五篇:两种电荷 库仑定律的教案示例x范文
两种电荷 库仑定律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掌握两种电荷;
(2)定性了解两种电荷间的作用规律;(3)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两种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模型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点电荷,研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互相作用力问题——库仑定律。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真空中点电荷间作用力大小的计算及方向的判定——库仑定律。
2.真空中点电荷间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从牛顿第三定律,是难点。
三、教具
1.演示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
有机玻璃棒、丝绸、碎纸片、毛皮、橡胶棒(2支)2.定性演示相关物理量间关系 铝箔包好的草球、表面光滑洁净的绝缘导体、绝缘性好的丝线、绝缘性好的支架、铁架台。
四、主要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例如我国在战国末期就发现了磁铁矿有吸引铁的现象。在东汉初年就有带电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文字记载,但是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到十九世纪才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电磁学及其应用对人类的影响十分巨大,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能生产和利用,是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飞跃,打开了电气化时代的大门。
工农业生产、交通、通讯、国防、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在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中,起带头作用的是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技术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正确地利用电,就必须懂得电的知识。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现在再进一步较深入地学习。2.教学过程设计
(1)研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一: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提问一:为什么橡胶棒会吸引碎纸片?
答:橡胶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提问二:注意观察带电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会发现被橡胶棒吸起的纸片中,较大的纸片先落下来,这是为什么?
答:带电体在空气中不断放电,使它带电量不断减少,因而吸引轻小物体的力也相应减小,所以较大纸片先落下来。
教师总结: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物体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它们电量的绝对值相等,一个电子电量e=1.6×10-19C。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量要么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要么是它们的整数倍,因此,把1.6×10-19C称为基元电荷。
提问三:若将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碎纸片,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毛皮带上正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实验二:用云台支起一根橡胶棒,如图1所示,再将它与另一根橡胶棒并在一起,用毛皮摩擦它们的一端,使之带上同种电荷,再观察两端相互作用的情况,发现它们相斥,而且它们的距离越小斥力越大,过一会儿,它们间的作用力会明显减弱。提问四: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的两端为什么会相斥?斥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因为它们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电荷间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斥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斥力越大,反之,距离越大,斥力越小;斥力的大小还与电量有关,电量越大,斥力越大。由于放电的原因,棒上的电量不断减小,而斥力也随时间的增大而明显减小。
提问五:若将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与支起的橡胶棒带电的一端靠近.或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支起的橡胶棒带电的一端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会吸引,异种电荷相吸。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提问六:若将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与支起的橡胶棒带电的一端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会相斥,同种电荷相斥。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实验三:如图2,先把表面光滑洁净的绝缘导体放在A处,然后把铝箔包好的草球系在丝线下,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给导体和草球带上正电,把草球先后挂在P1、P2、P3的位置,带电小球受到A 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对竖直方向的偏角大小显示出来。观察实验发现带电小球在P1、P2、P3 各点受到的A的作用力依次减小;再增大丝线下端带电小球的电量,观察实验发现,在同一位置小球受到的A的作用力增大了。
提问七:电荷间作用力大小跟什么有关?
答:与电荷间距离及电量多少有关,电荷的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量的增大而增大。
教师总结: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电量的大小、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电量越大,距离越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电量越小,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小。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确定。(2)库仑定律
我国东汉时期就发现了电荷,并已定性掌握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而进一步将电荷间作用的规律具体化、数量化的工作,则是两千年之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他用精确实验研究了静止的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于1785年发现了后来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库仑定律。
正像牛顿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引入质点一样,库仑在研究电荷间的作用时引入了点电荷,无疑这是人类思维方法的一大进步。
什么是点电荷?简而言之,带电的质点就是点电荷。点电荷的电量、位置可以准确地确定下来。正像质点是理想的模型一样,点电荷也是理想化模型。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均匀带电球体或均匀带电球壳也可看成一个处于该球球心,带电量与该球相同的点电荷。
库仑实验的结果是:在真空中两个电荷间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若两个点电荷q1,q2静止于真空中,距离为r,如图3所示,则q1受到q2的作用力F12为
式中F12、q1、q2、r诸量单位都已确定,分别为牛(N)、库(C)、9×109 N·m2/C2 q2受到q1 的作用力F21与F12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统称静电力,又叫库仑力。
若点电荷不是静止的,而是存在相对运动,那么它们之间的作用力除了仍存在静电力之外,还存在相互作用的磁场力。关于磁场力的知识,今后将会学到。(3)库仑定律的应用
【例1】 两个点电荷q1=1C、q2=1C相距r=1m,且静止于真空中,求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时F在数值上与k相等,这就是k的物理意义:k在数值上等于两个1C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
【例2】 真空中有A、B两个点电荷,相距10cm,B的带电量是A的5倍。如果A电荷受到的静电力是10-4N,那么B电荷受到的静电力应是下列答案中的哪一个?
A.5×10-4N
B.0.2×10-4N C.10-4N
D.0.1×10-4N 3.课堂小结
(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大小用库仑定
(2)电荷间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库仑定律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匀带电球体间、均匀带电球壳间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