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

时间:2019-05-12 20:1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 摘要?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因为它指出了教学方向~规定课文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及教学的深广度~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教学目标有效制定尤为重要。何为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的具体化、明确化的过程。但当下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根据具体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没有提供保障目标有效落实的教学策略及评价工具。

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准确确定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有效制定教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作简单的分析。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导航仪、风向标。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就学过程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反之则影响教学的有效目标。通过反观我听到的众多节语文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似乎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近期我校举行的“‘教师业务能力’暨‘教坛新星’”评选活动中~通过对我乡语文教师上交的手写教学设计的查看~发现每一位教师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如这样表述教学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等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15页

3、感受:感悟;××的道理:情感、品质等。

4、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解得知~老师们备教学目标的习惯是照抄教参、依赖教参~是不假思索的~他们觉得教参就是准绳~无可置疑~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就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许多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只注重在内容上斟酌~反复在人文性上思量~而缺乏语言训练、能力提升的意识和行为。不分年级~不分文本特点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泛化或不当~教学效果不明显。仔细阅读新课标~我认为?有效制定新课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度、明确。

:一;不能随意超越课标提出的年段要求。

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阅读”目标的规定是?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显而易见~学段目标是逐层推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 2/15页

性和阶段性~不能随意改变。听一位青年教师教学一年级《月亮的心愿》一课时~把课文中“艳阳天”“郊游”等词语的意思向学生严肃地解释了一下还不甘心~又把词语的意思用非常漂亮的楷体在黑板的右上角认认真真地抄写了一遍~还带着学生读了几遍~让学生背下这些词语的意识。我想这位教师是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适度~制定目标时~我们不能随意超越课标提出的年段要求~必须要符合或体现课标规定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既不能高也不能低~方法适当可行~并且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成。上述那位教师解释、告知学生“艳阳天”等词语的方法是不当的~还要求一年级的学生背下“艳阳天”等词语的意思要求提得更不当。这样的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还有一位参加“教坛新星”评选活动的老师~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春雨的色彩》一课时~让学生去感悟作者用“落、洒、淋、滴”动词的准确性。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既拔高了要求~使得学生觉得难度大~没了学习兴趣~又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可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有多重要。

:二;同一个能力训练点在不同年级要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例如~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默读”目标的规定就是逐步提升的。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从“学 3/15页

习”到“学会”~再到“有一定的速度”~目标要求拾级而上。默读是重要的阅读形式~是最经常、最常态、最自由、最持久的阅读形式~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默读的习惯、能力、品质需要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逐步养成和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应随之作相应的改变和提升。

:三;、目标制订要明确

1、要求体现三位一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是课程的基本功能~也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体现的三个纬度。这一点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予以充分体现~要从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从基本功抓起~将“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使教学目标明确可行。

例如~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16课《小松鼠找花生》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 4/15页 明方法。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的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这样的目标设计从三个维度来体现~思路清晰~具体明确~强有力地引导教师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易于落到实处。虽然就某一节课来说~目标应该有所侧重~但不能偏重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虽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不便于表达~但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有这方面的意识。有的教师在备课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愈力集中在知识目标上~而忽视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等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有关的目标~使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学目标的开口度要小~切忌贪大求全。

2、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明了。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

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知识目标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

3、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满堂灌”~让全体学生接受有层次性的教育。

:四;、要求突出学生实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设计.单是教学目标的编制就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两点是最基本的要素?一是教学内容的特点;二是学生的具体实际。我们的自由发挥与创造都不能通越这两个基础。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郎中、辉煌、风骚、打量气派、精神抖擞、手疾眼快、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通过出示课文相关人物介绍~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引导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6/15页

这样的目标设计~在体现“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根据教材内容及掌握知识的量来决定的。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课文人物并不熟悉~通过出示图片对人物的介绍~教学目标就能顺利地达到。有的教师缺少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过于依赖教参或现成的教案~忽视了学情分析~忽视了学生本身的现实认知起点~就难免要面临课堂上的问题或尴尬的场面~导致教学目标不能顺利落实。此外~我们绝不能囿于教材本身~而要大胆地使用教材~并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选准教材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要求体现文本特点。

1、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解读文本。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把每一文本的三维目标简化为一句话、一个中心问题~把其他目标蕴含其中~做到一箭双雕。

如学习《再见了~亲人》可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抓住环境及人物行为的重点词、句、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友谊~它比天高、比海深~”?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可以把“通过找、读、悟~深入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党的崇高品质”作为教学目标?

另外~对于一篇课文~需要掌握的内容肯定很多。如果饥不择食 7/15页 的话~就会造成目标多而泛滥。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合理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

2、紧扣文本。

现在很多教师处理教材、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体现得比较多的还是教师个人的主观愿望~不能完全代替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订~把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投入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乐意从事的学习手段上去。但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不可能独立承担重任。可以事先征集学生意愿~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提出疑难问题~指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段~或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老师就依据学生这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和学习语言的需要~来最后确定学习目标?或课后收集学生意见~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或体会~既是对刚才学习过程的及时总结、反思。阅读教学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想~这些能力是需要在课堂中扎扎实实进行落实的。思想教育的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只有这样紧扣文本~才能使教学目标更明确。

三、目标的制定要具体科学。

再仔细查看老师们的教案目标制定~几乎每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 8/15页

都是整篇课文教学总目标~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并没有制定~还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分开来设计。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怎么能够做到具体有效呢?课程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体到每一课时的教学中去~但不能割裂开来设计。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全面。要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发展性。教学的关键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发展。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首先确定~通过教学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只有在确定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

3、应该重点突出

新课程以来~教学目标表述的改革是比较醒目的。但是在新课程

9/15页改革7年多的今天~老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知放到哪里。一些教师在目标表述中时常出现“使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字眼~目标中的主体在不停地转换~这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课前预设课堂教学目标固然是教师的责任~但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却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目标意识是他们主体意识的具体体现~也是他们承担学习与发展责任的本质的表现。

4、应该便于检测

教学目标表述的指向性要明确、要明晰~明晰到好操作~明晰到能够以此作为依据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生学习结果有明确的界定~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新课程首次把“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阐述的重要领域~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克服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方式。把学习的生动过程交给学生~注重参与、注重过程。

三、目标的制定要凸显语文本色。

1、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上的培养和锻炼~关键是必须讲究学习知识的方式~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应指向—语言学习~能力发展。教材就是一个例子~教师要经常这样想?我通过这个“例子”教给孩

子什么?那就是要教会学生领悟和掌握学习方法。处在信息社会~人类在努力改善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必须善于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怎样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由此可见学法指导很重要。例如对词语的理解~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词典上的解释~而应该针对不同词语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13、《钓鱼的启示》从课文学习中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同时本课学完后~能够学习从课文中找到获得启示的句子及获得的启示。那么在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自然就会通过课文学习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从中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有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能举一反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训练”是落实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构建科学的语言训练新机制。

首先~要确定训练目标。应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时候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每一课的训练目标要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和达成度的检测。目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忌面面俱到。另外~确定课时训练目标时~必须把文本的 11/15页

语言特点与学生的语文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要设置语言载体。我们要经常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这三个“点”是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并不孤立存在~只是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方式因训练目标和语言载体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譬如~从训练对象的多少看~有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全班集体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又有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讨论、回答、对话等形式~书面语言训练主要有默写、连线、填空、写词、练句、仿写片断等形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训练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和语言训练的时效性。

五、立足文本特点~恰当设计教学目标。

1、根据语文教材的单元整体目标来设定文本的教学目标。

一个教学单元的整体目标~是由几个文本分别承担的~单元是整体~文本是部分。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出发~来设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使教学得以有序实施~从而真正发挥单元教学的整体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本单元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因此~“理解课文内容”这个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文本~ 12/15页

就是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而且这个内容必须与“树立忧患意识”有密切的关系~这才是文本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其原因是教学的内容落点~在课文中指的是人类为了生产而搞的“四盲”~这是直接原因~是显性的信息~学生易于理解。在教学中如果只是把阅读理解停留在文面上~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罗布泊干涸的深层原因—— 急功近利、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就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也就成为空话。因为人类的“急功近利、缺乏持续发展观念”是全球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面对罗布泊~作者产生“痛苦与无奈”、“沉重”的心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入情”是产生共鸣的条件~也是教学的另一个落点。

2、结合教学文本的体式特征设定教学目标。

“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是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而单元内各篇文章都有各自的体式特征。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分别是《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写的是关于西部的内容~所以学习中不要忘记对西部认识。而本册第七单元则是关于“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所以~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教师必须首先要在理念上分清教学目标的层次~即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课堂目标是下位目标~无须都按三个维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文本在单元整体中所承载的功能~还有文本自身的体式特征来设定课堂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明确具体而有序。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施教时的动态生成~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设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能避免选 13/15页

择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起关键作用。

3、熟知文本特点。

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细读文本~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布卢姆说?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努力告别过去那种粗略的、随意的目标表达方式~应深入对话新课标~从教材出发~以学生为本~认真研究并确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熟悉和理解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要对课标中的年段目标做到胸有成竹~并了解其他年段目标~这样就能上下勾连~融汇贯通。还要结合学情~寻找并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目标才可能有效。

同一教学内容~同样的整合策略~学生的反应迥然不同~整堂课的分解目标显然也大不相同。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自主选择了不同人物进行评价~他们主动参与~在探究中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优化整合并统一。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了知识构建的主人。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及新 14/15页

课程的实教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积极实施有效教学~最终达成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与真正实现。

第二篇:小学语文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策略

小学语文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策略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拟定的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其中,目标占据 着核心地位。因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 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评价和修改教学方案的依据,也表明 了学生通过教学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因此反思目标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非常必 要。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是如何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又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彻底改变思想,准确确定教学目标。那么,课堂教学究竟该如何准确 确定、落实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作简单的分析。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 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 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 学过程中;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 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导测量 ——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 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 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 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 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第一,关注文本特点。文本有什么特点?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细读文 本,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 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总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语文教师共同追求。只要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制定明确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加强朗读训练等,一定会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柳庄小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有着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以此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二、以教学反馈为手段

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教师的目标设计的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

三、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所有学生,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满足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差异可以进行学生分析,也可以进行学生调研,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进行谈话与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知识体系。

总之,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就难以实现高效的英语教学,也难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科学地确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注重个体差异,多进行教学反馈来实现目标。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的教学,以及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可简化为导学、导教和导评(对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指导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策略是指适合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步骤、媒体的运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传授,侧宜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的讲授法。如果教学目标侧重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侧宜选择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教学法(探究式教学)。

2、指导学生的学

清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通过对照目标进行学习,学生知道完成目标或部分目标,对学生起到一个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作用。

3、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借助目标进行互动并用目标来调节自己行为的一个信息反馈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目标制定出发,通过一系列师生活动,最后要回到目标,将学生学习结果与预设的目标相对照,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如果目标达到了,则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如果目标部分未达到则必须进行补救教学。

二、把握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课程目标是指各学科的教育。

三、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设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考虑学科课程目标,如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制定科学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科学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第二,考虑当前的教学任务适合为本学科三类目标中哪些类型的目标服务;第三,因为除了符号和事实性知识可以在短时内掌握之外,系统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都需要经过若干阶段,因此,不仅考虑目标类型,还应考虑每一目标实现所处的学习阶段。第四,还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考虑目标的可行性。

2、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

(1)目标要全面、具体、适宜、具可测性。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三维目标;具体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确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看了之后明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会做什么;适宜是指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考虑学生的发展性等。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结果,应该用学生学习后能说什么或能做什么来陈述,尽量避免用“知道什么”、“理解什么”等含糊的词语来陈述目标。

(3)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在目标的陈述中,学生一词应省略。不能出现“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会做什么 ”这类句式,因为这类句式中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制定好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维目标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块、三种类型。不是要在原来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就像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

因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最总指向人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标准

(1)明确。要把目标描述清楚,不能模棱两可。

(2)恰当。课时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做到起点要准,落点要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3)具体。课时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情境、标准的表述要明确,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尽量具有可测量性、可操作性。

(4)完整。课时教学目标能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出发,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领域的要求进行科学整合与选择,利于学生和谐、主动发展。

台湾学者郭玉生认为,教学目标应包括:

行为主体

行为方式和情境

行为结果等因素。

行为主体——指谁来完成教师所预期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的行为。通常情况下是指学生(一般可省略),必要时也可以借助教学活动的其他参与者(如教师、其他同学)的辅助来完成。

行为方式和情境——指为达成“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的教学预期,师生双方需要作出的行为或必须具备的教学情景或教学条件。通常以行为动词叙写,如“感受、体验、探索、预测、猜想、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如上述目标中的“折、剪、拼等实践操作活动,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学习活动”即是。

行为结果——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所要获取的效果。即“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如上述目标中的“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图形的变换;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表述方式范例。

【案例4】《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1)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图形想象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和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方式和情境——如 “折、剪、拼等实践操作活动,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学习活动”即是。

行为结果——如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图形的变换;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交往、合作的意识。”

【案例5】《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三年级上册)

1、通过摸一摸,围一围、涂一涂等活动,使学生知道(或者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2、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随时监控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使其紧紧围绕目标,能及时、清醒地判断每一项目标的达成度。切忌“写归写,做归做”。

(2)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情感目标应当经常考虑: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如何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 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如何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并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如何帮助学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的词语

乐于合作、积极参与、锐意进取

喜欢、喜悦、自信心

尊重、敢于质疑

责任心

坚强意志

良好习惯

„„

日常备课时,一般情况老师们会从教参上把目标原封不动抄写下来或者很随意地设定。有一位语文在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是这样写的。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严监生吝啬鬼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第一个目标用语模糊不清,“把握”指的是什么具体要求,不甚明了,“体会”是内化的过程,没有外显的表现,两者显得“很假”;第二个目标“培养„„能力”如同在写课程标准,显得“很大”;第三个目标很不明确,读者误以为要通过一节课学习对所有的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显得“很虚”。如何让教学目标的制定语言规范、准确呢?

一、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述,指示要明确。

“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变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尽量少用“指导”、“培养”、“教育”等词来陈述。这些词语都表示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行为。陈述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是不同的。前者是检查教师做和没做,后者是检查学生会不会做,能不能做。用“指导”、“培养”、“教育”等教师行为的词语陈述教学目标的话,即便教师做了,学生方面“会不会”、“能不能”还是一个未知数。教学目标强调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能算是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如《临死前的严监生》这样修改: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描述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写一段话,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

(3)猜一猜严监生日常看似矛盾的行为,有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每一个目标的主语都是学生,学生能“结合文中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学生能“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说写一段话”等等。这样的修订,用语明确,易于把握,更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学实效,避免给课堂教学带来随意性。

二、从可检测的角度去表述,操作性要强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理解”、“领会”这一类含混不清的词语。如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是直截了当点明学会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背诵哪段话、围绕某个意思写几句话或一段话等等。如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可以为:

(1)识记7个生字 “蚱、嗡、啃、樱、蚌、嘟、倭、瓢”,了解方言“倭瓜”所指植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快乐的语段。

(3)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之美,产生阅读她的其它作品的愿望。

这样的表述目标可操作性强:“识记7个生字”指向性明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清晰明了,利于操作和检测。

再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有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操作性很强。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部分词语能说出意思。②读通课文,能根据提示的词语,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①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村庄美丽及消失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③发挥想象,围绕“我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写几句话,说明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表述主语是学生,应该多采用确定的可以测量的语词表述,少用“揣摩”、“掌握”、“体验”等不便操作和教师观察测量的语词,即使必须使用时,也尽量与可操作的语词结合起来。

第三章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技能的训练 第一节

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达到目标。可以说,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好。也就是说,准确、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有效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统一、整合地实现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实现学生全面、终身的发展;倡导给个性充分、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给学生主体生动、活泼的发展空间。新课程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上,全面依靠学生。

新课程的这种价值取向决定新课程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的课程目标。

在这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构建的三个侧面。

以数学学科为例。

数学课程标准在叙述数学课程目标时将这三个侧面十分恰当的渗透、融合在一起,并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的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以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数学课程目标的叙述。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学科课程的目标分别设计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独立的三个部分来操作。事实上,任何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必须让学生亲历一系列学习活动,去感受和理解这种知识产生与发展并从中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学会学习,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智能。这些活动使学生领会知识与技能的意义,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成功的喜悦,习得正确的态度,受到价值观的教育和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又寓于知识的学习,寓于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在具体教学的设计和操作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课程实施中那种过多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时要同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数学教师特别要注意进一步认识数学的教育价值,将共同价值观向学科价值观转换渗透,拓展学科育人价值。许多教育专家在讨论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实现的问题时,强调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关注人的终生发展。应该自觉强化数学课程教学的教育意识,强化数学课程教学的教育性,牢固确立数学课程具有育人功能的观念,消除目前在我国教育中一定程度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

学科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应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刻把握之上。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是在以真理的力量征服人的过程中、基础上对人的价值引导,离开真理的力量,学科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就失去了可依托的载体,这是学科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特点所在。在学科课程发挥育人功能方面,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和方法,要因教学内容而异,结合学科课程自身的特点予以精心设计。曾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校长和美国联邦教育署长的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L·Boyer)在谈到教师教育时曾经指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主修专业将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本学科所要考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本学科所包含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是什么?本学科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是什么?„„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会从历史、社会和伦理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专业。”[1]博耶的观点,对我们深入探索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实现的途径和艺术,应当也是有所启迪的。

2.知识、技能目标仍是课程基本的、基础性的目标

在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中,三维目标统一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素质形成、提升。新课程并不忽视知识的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基础,这是因为知识与能力、素质不是简单的对立或包含关系,知识是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的基础,智力、能力与素质是在知识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过程中获得的。能力、素质均不是某种可以独立出来加以单独训练的实体,素质随着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增强潜移默化地提高。

知识目标为课程基本的、基础性的目标。但“基本”、“基础”并不等于“核心”,更不是“唯一”,知识要转化为智慧素质、道德素质、情感素养更多地还要在实践中去形成,在活动中造就。三维目标均围绕学生的发展与素质的生成而展开,服务于和服从于人的全面、充分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离开了具体而生动、鲜活的教学活动与过程,无论是知识目标,还是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都无法实现,活动与过程是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与机制。

3.灵活的、又有侧重的提出目标的要求

对于具体的教学,具体的数学学习内容,我们不可能同时,花同样的气力落实数学课程目标中的四个方面。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有的教学内容易于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我们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点。例如在第一学段统计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有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具有强烈的情感态度倾向,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应当着重进行“情感与态度”的教育。当然对于一些“中性”的学习材料也不用硬性附加思想标签。

总之,应当在全面达成目标的策略思想的指导下,有侧重,有计划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落实数学的课程目标。当然,多维目标落实时不可能是共时的。一般说,“知识与技能”目标往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 “数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目标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习得;而“情感与态度”更需要长时间的熏染、积淀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达到。

4.注重内隐和生成性目标在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传统课程认为,课程是知识的载体,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学科知识,课程就是教材;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教学变得机械、单调、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外在信息,而是依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的直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调整的过程。因此知识可以看作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教师也应当把自己独特的理解、独特的感悟、个人的人生阅历和体验融汇到我们的课程中去。由此,新课程认为课程也是师生主体建构的产物。它应当依据师生所在地区的社会生活实际、自然资源实际、学生生活经验实际而决定,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

长期以来,追求学习目标应具有外显性、可测度性的“行为目标取向”曾成为一种时尚。“行为目标”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与明确性等优点,但他并不完全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当我们更加注意受教育者个性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时,将教学目标仅仅定格在一些外显的行为上时,就会发现忽视了那些更为重要的关系到学生人格层面,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德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思维方式与想象活动,感悟与自我意识发展,领略到难以言传的“缄默知识”,是不能归结为一种完全可以看到的、可测定的“行为”。而这一切是我们价值目标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把课程和教学目标分为两类陈述:一类主要是“知识与技能”领域的终结性目标,一类是“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领域的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应当看到,课程与教学目标虽然有“规范”和“统一”的一面,但他同时具有“生成”和“灵动”的一面。由于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学生凭借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对所学课程的解读而产生多义性,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对话碰撞产生出“意义”的新意性。在新课程的课堂里,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获得“解放”而更加自由,随着他们生命活力和创造潜能的激发,一些新的目标就会引发和生成出来。而这种非预期目标的产生,应当说更有意义。

第二节

叙写教学目标

在教学准备中,叙写教学目标是使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结果的体现,是选择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整合课程资源,设计教学程序的基础。

1.课程目标是分层次陈述的 课程目标是分三个层次陈述的:

第一层。由国家制定教育方针。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专家参与)制定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目标。

第二层。由专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目标制定学科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段课程目标,再根据学段目标制定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

第三层。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段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落实。

2.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

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用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

3.陈述教学目标四要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认为,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目前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由于课程目标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又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又没有完成一项工作,因此,课程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是教师。这与以往教学大纲不同,不能使用“使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等方式不符合课程目标的陈述要求。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

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在叙写课程目标时,有时运用了一些笼统的、模糊的术语,如“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能力、技巧)”、“了解”、“掌握”等,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可测性和可比性很差,无法测量。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它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

由于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语言要明确,行为动词要准确。尽量用上“知道、学会、理解、掌握”这些表述清楚的行为动词,可以量化的目标还要尽可能量化。像上例“学习本课7个生字”“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条目标,就显得过于含糊。学生只要把“本课7个生字”感知一下,不会读,不会写,也叫“学习本课7个生字”,但这样的“学习”有什么意义呢?“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究竟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得而知。这样的教学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去甚远。像“学习本课7个生字”,可以改为: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达到什么程度,从而起到教学目标应有的作用。

(3)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的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特定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依据。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一是使用辅助工具或手段,如“可以使用计算器”、“允许查字典”;二是以供信息或提示,如“依据地图指出北京”;三是限制时间,如“10分钟内计算出„„”;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

例如“学生应受到观察的训练”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目标表述。虽然,这一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但它没有表达教学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时,应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显然“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表达了具体观察的教学结果。

(4)要有具体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所产生行为变化可以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如“通过给出的某一例题,至少给出3种答案”,“80%的学生能给出5种解题方案”。

(5)每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当是整合的

虽然,我们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分类,例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当是整合的,这样才有利于达成。例如语文课程目标在第二学段阅读的具体目标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这里“联系上下文”是过程,“理解词句的意思”是知识。而“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就既是“过程与方法”,又是“知识与技能”了。

5.行为动词

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1)知识

一是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背诵、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二是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三是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2)技能

一是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惊醒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二是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三是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应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

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一是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知识等。行为动词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二是反应(认同)水平。包括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三是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对象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目前,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教学目标叙写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以下是一部教师培训教材中的一个案例节选。

【案例】

《七颗钻石》的教学目标

(一)概述

· 课名是《七颗钻石》,是小学人教版语文新课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 《七颗钻石》是一篇„„。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水罐发生一次次变化的原因,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并进行符合主题的写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

· 读懂课文,来理解文中“喜出望外、涌出”等词语;能完成课件中提供的“填空”练习,会口头练说“她想------但又一想------”的句式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

· 能围绕“学完了课文,我想说------”进行主题答写。过程方法:

· 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

· 通过俩俩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 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写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 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 自主、合作、探究水罐的一次次变化原因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 从品读大量有关爱的故事中,体会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策略(略)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略)

(五)教学资源(略)

(六)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略)„„

在这个案例中,应当说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叙写是很好的,满足了“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的行为条件”,“有具体表现程度”,但是仍然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案例叙写的教学目标中“通过俩俩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一条,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发生了行为主体的混乱;

二是,具体教学目标不是整合的,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独立地部分叙写,既不利于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统一、整合地实现教学目标,又使叙写的教学目标显得条目太多,不利于评估。例如我们可以将“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与“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两条整合为“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将“通过俩俩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与“自主、合作、探究水罐的一次次变化原因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两条整合为“通过俩俩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自主、合作、探究水罐的一次次变化原因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拓展与训练】

1.总结一下在确定教学目标是要注意些什么?

2.你在叙写教学目标时主体正确吗?教学目标四要素都具备吗? 3.请你为自己的课例设计教学目标。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目标是三个目标吗?

以小学语文课为例子,如“认识生字”的环节,这是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哪一个目标呢?很明显,“认识生字”这个环节,既有“知识与能力”,也有“过程与方法”,同时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但是“认识生字”环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同时朝向“三个目标”(实质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

这样的教学目标表述方式实际上等于放弃了目标应有的定位与“责任”。采用这种“三维目标”来表述,等于什么也没表述,即使表述了,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策略安排也没什么影响和作用。

这种目标表述方式最大弊端是这“三个目标”(其实是同一个“知识”的目标的不同角度的表述)不在一个层面上,在教学中无法清晰的达成。

按教学内容或知识点依次罗列教学目标行不行?

弊端也是明显的。首先教学目标不能按教学内容或知识点罗列。因为教学目标不是教学内容,它是教学内容的量化标准,具有可测性。其次,即使表述了几个知识点的目标,每个知识点要在哪个板块得到实施,知识点之间哪个是重要的,需要多用时间;哪个是次要的,需要少用时间,这些都无法让教师明确。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目标分A、B、C三个层面来表述,既从知识呈现角度考虑,也从教学效率角度考量。

首先,这样的表述方式可以让老师清楚的知道“教什么”。分A、B、C三个层面来表述,不像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而是三类目标。这三类目标,每类目标都是三个维度合一的。只不过,这三类目标有基础目标,有核心目标,有附属目标。基础目标基本上是每节课都会遇到,需要日复一日累进学习的,这是学生需要的“基本口粮”。核心目标是一节课最核心的教学价值所在,是“这节课”的意义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是学生需要的“最佳口粮”。至于C类这种附属目标,一般情况下,会有两种可能,一是A、B两类目标达成度越高,C类目标达成度就越高,因为它多数情况下是附属性质的。另一种可能是,在一定情况下,它也会成为拔高性目标。作为拔高性目标,它没有先在的达成的标准的极点,它的极点在于这一班孩子的最高发展水平。

其次,这样的表述方式可以让老师明确的知道“教到什么程度”。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每个学生要达到的质量标准,不能混淆于教学过程,即教过什么操练过什么不能成为教学目标,应该理解为“每个学生达到了获得了什么”。教师在备课时确定了核心目标,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才会更好地围绕达成核心目标来选择,才会保证把最多的时间花在核心目标的达成上。

如果把教学目标视作登山,A类目标是登山的第一阶段,这是要求学生全部到达的位置。B目标是登到山上最有游览价值的位置,这也是要求全班学生都达到的位置。而C类教学目标则不然,有一部分同学在B类位置不再攀登了,但在从A到B的位置他(她)的心灵、态度、情感等都发生了变化,当然,每个人的变化是不一样的。这个“变化”就是这部分同学的C类目标。还有一部分同学在B位置继续向上或向其他方向攀登,则看到的风景、心情、态度等跟自己到达B位置之时又会不同。从A到B,再到B后面所发生的“变化”则是这部分同学的C类目标。

A类:1.自学课文后的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类:2.利用鱼骨图,结合关键词分析,梳理课文结构。3.通过文本细读,理解信赖建立的过程,和“信赖不能就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

C类:4.利用《小狮子爱尔莎》和《画眉鸟》,与课文构成互文,讨论两个问题:如何对待他人和野生动物?希望自己是一只怎样的“鸟”?

综上所述,如果把前面

(一)列举的两种目标表述方式看作“迷宫型表述”,新教育有效课堂框架的目标表述方式则可视作“登山型表述”。迷宫型表述往往使人晕头转向,不知方向在哪里,走了多少路也无法准确清晰检测。而登山型表述,A、B、C三类目标中,A、B两类目标是存在先后关系的,C类目标则始终伴随前两类目标,甚至在前两类目标停步的地方,C类目标视学生情况还有施展空间。这是一条清晰的上升型目标,走了多少路,收获了怎样的心情(态度、情感等)也一清二楚。

教学目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

行为目标是马杰于1962年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的。行为目标有时也称作业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马杰提出,设计好的行为目标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例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就太模糊,应改为“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百分之八十五的句子正确。

A表示教学对象b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c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应达到的程度与标准”

第四篇: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柳庄小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有着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以此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二、以教学反馈为手段

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教师的目标设计的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

三、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所有学生,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满足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差异可以进行学生分析,也可以进行学生调研,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进行谈话与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知识体系。

总之,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就难以实现高效的英语教学,也难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科学地确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注重个体差异,多进行教学反馈来实现目标。

第五篇:科学制定目标 有效提高效率

科学制定目标 有效提高效率

许多老师上完一堂课后就抱怨:我已经讲了几遍了,为什么学生还是掌握不好?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序、有方向的进行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心中有了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生就能有序、有方向的进行学习。因此,在“六环节”教学模式下,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科学制定学习目标才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在科学制定学习目标之前,首先必须分清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学习目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归宿。而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从两者的出发点不难看出,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而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最终达到的目的。同时教学目标中包含着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下面是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联系实际问题,对比日常生活中有关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反思人类应该怎么做。

2.能力目标:

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地球的可耻,从而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珍爱地球。

以上学习目标的制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由于对学习目标的主体认识不清,从而将学习目标的设计错误地等同于教师的教学过程。

第二,对学习目标的表述上,行为动词使用不准确,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第三,学习目标的设计上简单比较凌乱,教学目标可以涵盖“三维目标”,而学习目标注重知识和技能达成,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目标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出示。

因此,以上目标可以修改为: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2、品读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

3、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由此可见,制定学习目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简洁、清晰,体现一节课的重难点。

每一节课我们要简洁、清晰地设计学习目标。目标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力求给学生一种一目了然的感官效果。学习目标过多,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心理,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指向作用。

2.学习目标表述要规范。

用规范性的语言表述学习目标,避免出现 “领会”、“感受”、“了解”、“认识”、“激发”等动词,这样容易和教学目标混淆,同时也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

3.学习目标的主体一定是学生。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习目标的设计上要真正关注学生要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要获得怎样的学习方法,而不要把此目标说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六年级B段 钱岗 2015/11/15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制定

    小学美术教学目标设定 本学期我担任一、二、三、六年级的美术课的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一、学习习惯培养 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尤其是一年级......

    如何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共5篇)

    如何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1 模块三——如何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第二讲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张丹:那么下面呢我们开始第二个话题的交流,在上个话题中呢,我们讨论了教学目标 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的目标的内涵,那大......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范文]

    我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的,是一个整体。但是,在教育的进程中,在具体的数学教育过程中,我......

    再论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合集五篇]

    再论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观摩同课异构课例《西欧和日本的发展》有感 今天我学习观摩了崇媛和杜毅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例《西欧和日本的发展》,感触颇多。 两位老师......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共5则)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

    如何制定体育课教学目标[推荐]

    一、制定目标类型 新课标下制定目标的方式有两种:1、按照水平来制定。要制定课程目标,先要选定学生的学习领域,体育课共分成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