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吐血整理 教育学常考人物
(一)教育学常考人物
1、柏拉图(古希腊):灵魂、理性智慧、《理想国》。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人文主义,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教育学之父”。
3、康德(德国):第一位在(哥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康德论教育》(学生林克整理并发表),尊重自然、道德规范,用“儿童”代替“学生”。
4、洛克(英国):“白板说”,天赋论,绅士教育在家庭中实施,‘轻视国民教育’。
5、卢梭(法国):《爱弥儿》,遵循自然。教育目的: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然发展的人,“个人本位论”或“儿童本位论”。
6、斯宾塞(英国):《教育论》,实证主义: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7、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提出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
8、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教育无目的论。现代教育派,主张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
(二)心理学常考人物
1、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代表作《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纲要》等精神分析学派
2、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3、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支架式教学。
4、埃里克森:现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格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5、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6、班杜拉:提出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理论,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
7、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的学习律,提出联结学习理论,提出共同要素说,他在针对问题解决模式中提出试误说。
第 1 页
共 1 页
8、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提出教学四原则,提出认知表征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学习和教学基本原则。
9、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提倡从“做中学”。
第 2 页
共 2 页
1、孟子学生乐克正的《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3、柏拉图的《理想国》,他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4、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他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5、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
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7、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被誉为“教育学之父”,他曾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提出“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8、卢梭的《爱弥儿》,他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9、康德,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
10、裴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被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11、洛克,提出“白板说”、绅士教育。
1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使教育成为科学,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13、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思想理论核心。
14、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五步教学法、“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在做中学”。在《经验与教育》中提出“连带学习”。
15、克伯屈提出“附属学习”、设计教学法。
16、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17、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第 3 页
共 3 页
18、马卡连柯的《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19、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0、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
21、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
22、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
2、前运算阶段2~
7、具体运算阶段7~
11、形式运算阶段11~16)、道德发展论中的“对偶故事”(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2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两难故事”(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24、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提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25、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6、内发论与外铄论代表人物P28
学习理论代表人物P166
27、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使课程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28、奥苏伯尔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9、柏克赫斯特提出道尔顿制(学生自主学习)。
30、劳伊德·特普朗提出特普朗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相结合,被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3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32、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第 4 页
共 4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第 6 页
共 6 页
第 7 页
共 7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第二篇:教育学常考的十个人物及其主要教育观点
教育学常考的十个人物及其主要教育观点
1.孔子1.《论语》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4.教学过程:学-思-行
2.孟子(孟轲)
1.最早使用“教育”一词(《孟子·尽心上》)2.内发论
3.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
4.思孟学派的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
3.朱熹最早使用“课程”两字: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4.苏格拉底1.助产术2.启发式教学
5柏拉图《理想国》
6.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7.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2.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3.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和“班主任”进行了理论阐述4.直观性教学原则: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
8.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3.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4.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9.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3.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4.教育无目的论5.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10.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篇:教育学简答题常考28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 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 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 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6、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答:《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以下四条原则:(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7、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
答: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有以下五种:(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8、简述儿童发展的特点。
答:概括而言,儿童发展表现出以下五个特点:①顺序性;②不平衡性;③阶段性;④个别差异性;⑤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9、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答: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人;(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10、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答: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1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教育目的具有三大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1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答: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3、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答:德育的主要有三大功能:
(1)德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方面发生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3)德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德育的“教育性”,它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二是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的促进作用。
14、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答:中小学德育有四大主要任务:
(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以上四方面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5、简述中小学体育的任务。答:中小学体育有三大任务: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16、简述中小学美育的任务。答:中小学美育有四大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17、简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答:中小学教学有三大基本任务:(1)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8、简述教学模式的种类。答:教学模式有以下八大种类:(1)传递——接受式;(2)自学——辅导式;(3)引导——发现式;(4)情境——陶冶式;(5)示范——模仿式;(6)目标——导引式;(7)研究——探索式;(8)活动——体验式。
19、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20、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和讨论法;(3)练习法;(4)实验法;(5)演示法;(6)实习作业法;(7)参观法;(8)读书指导法。
21、简述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答: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1)目的要明确;(2)内容要精选;(3)分量要适当;(4)难易要适度;(5)检查要及时;(6)批改要认真。
22、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答:中小学德育的原则:(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3、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答: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5)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
24、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答: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
(1)知与不知的矛盾(懂与不懂、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等);(2)愿望与能力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情感与理智等);(3)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等)。
25、简述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答: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的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的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26、简述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答: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1)认识自己;(2)自我激励;(3)自我控制;(4)人际交流;(5)人际合作;(6)学习技能辅导;(7)职业发展辅导
27、简述教育测验的功能。答:教育测验的功能:(1)激励功能;(2)诊断功能;(3)区分和选拔功能;(4)评定功能。
28、简述教育测验的种类。答:教育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目的分:①安置性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诊断性测验④总结性测验。(2)按测验内容分:①成就测验;②学能测验。(3)按规范程度分:①标准化测验;②教师自编测验。
(4)按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①常模参照测验;②标准参照测验。
29、简述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答: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1)实用性;(2)信度;(3)效度;(4)难度;(5)区分度。
第四篇:教育学常考简答题
教育学常考29 道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2、简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道德规范要求。答:“八荣八耻”荣辱的主要内容:(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 个层次和横向6 个部门构成。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 》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 法》; 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 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 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 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6、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
第五篇: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2.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而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教育学著作。外铄论
1.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性恶论);美国的华生(行为心理学家);英国的洛克(白板说)。
2.强调外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一般都强调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心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学习。内发论
1.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性善论);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的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的格赛尔(成熟机制)
3.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各教育家、心理学家代表作及其思想
1.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率)2.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
4.柏拉图:《理想国》一书涵着欧洲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分类雏形:知、情、意三分法。
5.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主张“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6.苏格拉底:助产术
7.维多里诺:儿童的身心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愉快的气氛中会得到和谐的发展,创办快乐之家。
8.舒尔茨:人力资本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9.布鲁纳:“任何科目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提出“掌握学习教育法”;
10.杜威: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11.洛克:代表作《教育漫画》;“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造成的。”主张外铄论。
12.泰勒:课程评价中目标评价的提出者,别成为“教育评价之父”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最早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
13.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14.加里宁:“教师一方面要贡献自己,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15.皮亚杰:道德认知模式
16.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1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教师、学生、班级、课堂
1.评价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是:热爱学生,严谨治学。2.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3.属于教师团结协作基本原则的是:同行相尊,取长补短,主动交往。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
4.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继续教育。5.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6.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备课。
7.衡量一个班级是否是班集体,关键是要看:是否有良好的班风。8.研究教育学的目的是:揭示教育的规律。
9.组织教学:为了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通常在上课开始时,教师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10.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统一体。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的四种基本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11.直观教具分为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12.教学史上出现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
1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班级。
14.班级管理分为:民主管理(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平行管理(集体和个人相互影响)和目标管理(小组目标,个人目标与班级总体目标相一致)。1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三种: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教育评价的类型
1.从评价的功能来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从评价的严格程度: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3.从解释评价结果的标准上考虑: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课程
1.课程从广义上来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目标及 其进程的总和。
2.课程标准:是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3.课程改革:2001年的课程改革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编织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操作性。
5.从课程任务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6.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7.课程设计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它的三个层次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我国的课程计划应当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
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操作性和灵活性。2.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内容型策略:学习内容为中心的策略。
形式型策略: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或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方法型策略:以教学方法和技术媒体为中以的策略。
综合型策略: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3.实质教育论:重视课程和教材,代表人物为:赫尔巴特,洛克
形式教育论:重视实践,代表人物:杜威
德育
1.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教育:有关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教育、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
道德教育:道德知识教育,审美情操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信念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
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国家的政策法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
心理健康教育: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德育原则包括疏导原则、疏导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德模式包括认知模式、体谅模式、价值体谅模式和社会模仿模式。
体谅模式 :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这一理论反映的德育模式是体谅模式。4.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教育方针
1.教育方针是指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2.“十三大” 第一次在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3.《国际标准职业分类》首次将教师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教学大纲
1.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指郭家玮教育确定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成的目标。
2.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3.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4.教育目标:教师所预期的学生的变化的“指标体系”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可操作性及灵活性。个人身心发展的特征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关键期或最佳期 4.个体差异性: 5.互补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身体状态的巨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青少年表现的阶段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