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安徽教师考编资料教育学常考题
2018安徽教师考编资料:教育学常考题之“最”字20题
据历年考试流程推算,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公告会在18年4月下旬发布,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时间约为5月底,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聘,合肥明尚教育准备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3.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荀子》 4.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有了最早学校教育的形态是在()。A.夏朝 B.商朝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5.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6.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7.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A.庠 B.序 C.校 D.学
8.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D.《教育论》 9.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的观点。其提出者是()。A.孔子 B 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10.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11.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依曼 D.洛克 12.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A.梅依曼 B.拉伊 C.凯洛夫 D.勒温
13.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子 亚里斯多德 C.孟子 柏拉图 D.朱熹 苏格拉底
1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A.1904 年 B.1922 年 C.1949 年 D.1986 年 15.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6.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A.培根 B.康德 C.赫尔巴特 D.黑格尔 17.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斯宾塞的《教育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8.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9.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学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爱弥儿》
20.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A.卢梭 B.培根 C.拉伯雷 D.洛克 A 2.D 3.A 4.A 5.B 6.A 7.A 8.B 9.A 10.B 11.C 12.D 13.A 14.A 15.B 16.B 17.D 18.C 19.A 20.B
第二篇:安徽教师考编2014
为做好2014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安徽省财政厅关于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实施意见》(皖教师〔2013〕10号),现就2014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
(二)坚持考试考察,择优聘用。
(三)坚持统一规范,分级负责。
二、招聘岗位计划
经省政府批准,2014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岗位计划共7415名,其中普通高中1242名、初中1416名、小学4757名(见附件1)。招聘岗位计划等信息于5月 23日起同时在安徽教育网()、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http://jszp.ahzsks.cn)及相关媒体上统一发布。
从全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计划中统筹安排78名招聘计划,用于定向招聘经我省统一组织、服务期满、考核称职(合格)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以及中央和外省组织选拔、服务期满、考核称职(合格)的安徽籍“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三、招聘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不良行为记录;
(三)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含已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且参加2014年春季教师资格认定在2014年6月底前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
(四)身心健康,能适应岗位要求;
(五)符合招聘岗位所需的其他资格条件(见附件1)。
其中涉及“年龄条件”的,如“25周岁以下”为“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他涉及年龄计算的依此类推);工作(或教学)经历要求,截止时间为2014年7月31日。因工作单位变化而中断时间的可以累计。在校学生在读期间参加勤工俭学、实习等不视为工作(或教学)经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一)不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的人员;
(二)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
(三)现役军人;
(四)经政府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具有考试违纪行为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五)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处于刑事处罚期间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
(六)法律规定不得参加报考或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
四、招聘程序
(一)网上报名
1.报名方式及时间。报名采用网络报名的方式进行。报名网站为“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
(http://jszp.ahzsks.cn,以下简称„考试网‟)”。报名时间为5月29日8:00至6月5日18:00,逾期不再补报。
2.报名需录入的信息。报考人员登录“考试网”进行报名,签署“诚信承诺书”,填写个人基本情况、教育经历等信息,上传本人电子照片(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尺寸为295×413像素,大小20-100kb),并提供有效通讯方式。
3.有关要求
(1)报考人员填写的信息必须与本人实际情况、报考条件和所报考的岗位要求相一致。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考试、聘用等资格。
(2)每位报考人员限报一个岗位,并使用本人同一有效居民身份证进行报名和参加考试。
(二)网上资格审查
1.报考人员进行网上报名的同时,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对照招聘条件逐人进行资格审查,于6月7日12:00前完成。
2.报考人员报名后至6月7日可随时登录“考试网”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不得改报其他岗位;尚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可在6月7日12:00前改报。
(三)报名确认
1.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于6月9日18:00前登陆“考试网”通过银行支付平台缴纳笔试费用(逾期未缴费的视为自行放弃),进行报名确认。
2.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物价局财综〔2013〕2568号文件规定,按每人每科45元标准收取笔试费用,专业测试费用按每人80元收取。
3.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城镇家庭和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可以享受减免统考笔试费用的政策。此类人员报名后,先实行网上确认和网上缴费。2014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期间,由各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部门办理减免笔试考试费用的审核确认手续。办理减免手续时,报考人员应携带以下证明材料: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城镇家庭的报考人员,提供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证明和低保证(原件和复印件);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提供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区)扶贫办(部门)出具的特困证明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原件和复印件)。上述人员均须同时提供能够证明其与家庭所属关系的相关证明材料(如户口簿等)。
4.资格审查并网上缴费结束后,报考同一岗位的应聘人数与招聘岗位计划数之比应不低于3:
1、县(市、区)同一岗位招聘人数超过10人的应不低于2:1,不足规定开考比例的,取消或相应核减该岗位计划数。对达不到规定比例的特殊岗位、紧缺专业,须经设区市级人社、教育部门批准后方可开考。所报岗位因报
名人数不足被取消的,报考人员可在6月12日8:00至6月13日18:00进行一次改报,逾期不再受理。对于改报的报考人员,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应于6月14日18:00前完成资格审查。
(四)统一笔试
2014全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统一笔试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组织实施。
1.笔试科目和内容
笔试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科,所有考生均需参加。
笔试范围以《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考试大纲》(见附件2)为准。
2.笔试时间和地点
笔试时间:2014年6月28日上午 9:00—11:00 《教育综合知识》,下午14:00—16:30 《学科专业知识》。
笔试地点:各设区市(报考广德县、宿松县的考生,分别在宣城市、安庆市考点)
通过资格审查并成功网上缴费的报考人员可于6月23日8:00至6月27日18:00登录“考试网”打印笔试准考证。
3.笔试成绩计算
笔试每科满分为120分,按《教育综合知识》占40%、《学科专业知识》占60%合成笔试成绩。设定合成笔试成绩最低分数线为60分,达不到最低分数线的,或考生有一科无成绩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4.笔试成绩公布
7月15日报考人员可登录“考试网”,凭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查询个人统考笔试成绩。报考非定向招聘岗位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按规定执行加分政策。上述人员于6月27-30日携带相关证书到报考市、县(市、区)教育局人事科申报加分事宜。大学生“村官”应提供由省级组织部门出具的大学生村官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特岗计划”应提供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师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三支一扶”人员应提供由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监制、省级“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机构出具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应提供由共青团中央统一制作的服务证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鉴定表原件和复印件。对经审核符合加分条件的人员,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相关网站向社会公示5天,公示无异议的,按规定程序将笔试合成成绩增加2分。报考定向招聘“服务基层项目”岗位的人员,不再实行加分政策。
(五)现场资格复审
现场资格复审对象为拟入围专业测试人员,该名单于7月21日前由各市、县(市、区)相关网站公布。资格复审工作由各市、县(市、区)教育、人社部门具体负责。资格复审对象为拟参加专业测试人员,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学段、学科从高分到低分按岗位招聘计划数确定进入专业测试人员,其中岗位招聘计划数5人及以下的按3:1比例确定,岗位招聘计划数5人以上的按2:1确定,最后一名如有多位报
考人员成绩相同,则一并进入。参加专业测试人员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接受现场资格复审,同时提供招聘公告中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要求的相关证书(证件)原件等材料进行审验。对资格复审合格的应聘人员,发放专业测试通知书。经资格复审不合格或未按时参加现场资格复审的,取消其参加专业测试资格。由此出现人选缺额的,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递补人员最后一名如有多位报考人员成绩相同,并列进入)。
具体资格复审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等事宜由各市、县(市、区)按照教师管理权限在当地网站提前公告。
资格复审时,报考人员应提供以下证件、材料:
1、属全日制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须提供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学生证原件、教师资格证书原件和所在学校盖章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等材料。
2、属社会人员的,须提供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学历证书原件、教师资格证书原件和招聘岗位规定要求的相关证书(证件)原件等材料。其中,属在编正式工作人员的,需按人事管理权限提供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
3、属报考定向招聘“服务基层项目”岗位的人员,须提供省级组织部门出具的大学生村官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师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监制、省级“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机构出具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共青团中央统一制作的服务证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鉴定表原件和复印件、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学历证书、招聘岗位规定要求的相关证书(证件)原件等材料。
上述人员中,属已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且参加2014年春季教师资格认定在2014年6月底前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可凭市、县(市、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出具的包含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教师资格证书号码的书面证明办理报考资格复审。
(六)专业测试
专业测试满分为100分,采取上课、说课等方式进行,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仪表举止等。设定专业测试最低分数线为60分,达不到最低分数线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专业测试有关具体事项由各市、县(市、区)届时另行公告。
专业测试工作结束后,各市、县(市、区)根据报考人员的总成绩(总成绩=笔试合成成绩÷1.2×60%+专业测试成绩×40%,在统计过程中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按照与公布的岗位招聘计划数1:1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确定拟参加体检、考察人员名单(若出现总成绩并列的情况,则依次以报考人员的笔试成绩、笔试中“学科专业知识”成绩为依据,从高分到低分确定)。
(七)体检与考察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对拟参加体检、考察人员按规定要求组织统一体检及考察。体检须在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新修订的《安徽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执行。体检工作结束后,由医院出具“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性意见,并加盖单位体检专用公章。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应聘者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学业成绩)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对考察、体检出现缺额的,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在同岗位报考人员中,按考试最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体检、考察递补各不超过两次。
(八)公示与聘用
各市、县(市、区)按照规定在教育局、人社局相关网站公示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时间为一周。公示期满,对没有异议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聘用的拟聘人员,按照规定程序将有关材料报人社部门核准,办理报批相关手续。对违反公开招聘规定的报考人员,取消其聘用资格。公示后不再递补。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要按照高分优先择岗的原则,明确聘用人员具体任教学校。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6〕13号)规定,招聘单位须与受聘人员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聘用人员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五、有关事宜
本《公告》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2014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有关政策及笔试、专业测试、体检、考察等后续信息,请考生及时登陆安徽教育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及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站查询。
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全省各级教育、人社部门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政策咨询电话:0551-62822080(省教育厅师资处)、0551-62663827(省人社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
考务咨询电话:0551-63609558(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监督举报电话:0551-62827720(省教育纪工委)
上述咨询服务和监督举报电话于正常办公时间使用。
特此公告
附件:
1.安徽省2014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计划岗位信息
2.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考试大纲
3.各市、县(市、区)网址和联系方式一览表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年5月22日
第三篇:教育学简答题常考28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 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 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 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6、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答:《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以下四条原则:(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7、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
答: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有以下五种:(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8、简述儿童发展的特点。
答:概括而言,儿童发展表现出以下五个特点:①顺序性;②不平衡性;③阶段性;④个别差异性;⑤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9、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答: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人;(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10、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答: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1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教育目的具有三大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1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答: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3、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答:德育的主要有三大功能:
(1)德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方面发生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3)德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德育的“教育性”,它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二是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的促进作用。
14、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答:中小学德育有四大主要任务:
(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以上四方面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5、简述中小学体育的任务。答:中小学体育有三大任务: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16、简述中小学美育的任务。答:中小学美育有四大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17、简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答:中小学教学有三大基本任务:(1)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8、简述教学模式的种类。答:教学模式有以下八大种类:(1)传递——接受式;(2)自学——辅导式;(3)引导——发现式;(4)情境——陶冶式;(5)示范——模仿式;(6)目标——导引式;(7)研究——探索式;(8)活动——体验式。
19、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20、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和讨论法;(3)练习法;(4)实验法;(5)演示法;(6)实习作业法;(7)参观法;(8)读书指导法。
21、简述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答: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1)目的要明确;(2)内容要精选;(3)分量要适当;(4)难易要适度;(5)检查要及时;(6)批改要认真。
22、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答:中小学德育的原则:(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3、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答: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5)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
24、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答: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
(1)知与不知的矛盾(懂与不懂、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等);(2)愿望与能力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情感与理智等);(3)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等)。
25、简述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答: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的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的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26、简述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答: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1)认识自己;(2)自我激励;(3)自我控制;(4)人际交流;(5)人际合作;(6)学习技能辅导;(7)职业发展辅导
27、简述教育测验的功能。答:教育测验的功能:(1)激励功能;(2)诊断功能;(3)区分和选拔功能;(4)评定功能。
28、简述教育测验的种类。答:教育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目的分:①安置性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诊断性测验④总结性测验。(2)按测验内容分:①成就测验;②学能测验。(3)按规范程度分:①标准化测验;②教师自编测验。
(4)按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①常模参照测验;②标准参照测验。
29、简述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答: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1)实用性;(2)信度;(3)效度;(4)难度;(5)区分度。
第四篇:2014安徽教师考编时间
安徽华图教师网消息:2014安徽教师考编时间预计在4月下旬统一展开,2014安徽教师编制考试公告将在3月中旬左右全省统一公布
2014安徽省公办普通中小学(含普通中学、小学、特殊教育学校)补充新任教师原则上均应参加全省统一招聘笔试,各地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和国家、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2014安徽教师考编应聘人员只能选择一个市、县(市、区)的一个招聘岗位进行报名。报考同一岗位的应聘人数与招聘岗位计划数之比,设区市不低于3∶
1、县(市、区)不低于2∶1,达不到上述比例的,除特殊情况,将取消或核减招聘岗位计划。
2014安徽教师考编实施新方案后,希望逐步建立中小学教师“省考、县管、校用”体制,积极试行教师“无校籍管理”办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县域内教师定期交流。可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重视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以满足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开齐课程的需要。
第五篇: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教师专业知识试题:精选知识点练习
1.中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这里教师所运用的记忆规律是()。A.多感官参与 B.学习程度适当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2.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为“六艺”,“六艺”包括()。A.礼、乐 B.射、御 C.文、算 D.书、数 3.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4.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A.亲知 B.熟知 C.闻知 D.说知 E.见知
5.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 B.兰贝制 C.特朗普制 D.文纳特卡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教材。(判断题)8.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判断题)9.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判断题)10.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判断题)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D。2.【答案】ABD。3.【答案】ABC。
4.【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墨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5.【答案】C。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8.【答案】×。9.【答案】×。10.【答案】√。
2015常州教师招聘《教育学》班级管理单选题练习三
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B
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B
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答案:B
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班主任工作总结B、建立学生档案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答案:D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答案:D
6、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答案:A
7、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答案:D
8、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答案:A
9、教学管理的核心是()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答案:C
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C、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答案:A
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答案:A
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答案:C
13、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答案:A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14、19世纪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答案:B
15、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是()A、学习小组B、班集体C、成为班长D、成为学校组织成员答案:B
16、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答案:D
17、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的领导方式。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答案:D 2015常州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学》综合试题及答案(2)、单项选择题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 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4.疏导原则就是()原则。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
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习D.组织学生活动 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
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
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 9.()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 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B.感染性C.性D.针对性 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
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 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
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
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
1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统一的过程。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8.小学班主任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学生B.班会活动C.建立学生档案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课外活动不包括()。A.社会活动B.科技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选修课
20.属于主题班会形式的是()。A.主题报告会B.学科小组C.科技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
二、填空题
21.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__________教育。22.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可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__________。23.主题班会应以_________为主,教师不能包办。
24.教学大纲即_________,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25.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________。
26.小学毕业考试在县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一般由__________命题,农村也可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命题。27.课程设计要强调_________、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获得各种直接经验。28.教育技术的_________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9.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_________”;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
30.__________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判断题
31.阶段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3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3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34.课程设计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35.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学习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36.学校教师要贯彻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下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学生参加各类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等。()37.教学计划规定了各学科的基本要求、各种活动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等,还设置了“地方安排课程”。()38.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39.运用知识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40.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41.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42.什么叫“义务教育”?它与“普及教育”有什么不同? 4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44.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什么? 45.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46.下面是三个小学生的对话:学生甲:“我觉得我爸爸最伟大,爸爸对我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学生乙:“当然老师的作用最大了,没老师的教育,你能识字吗?”学生丙:“我觉得社会最伟大,警察叔叔很辛苦,能抓坏人。” 请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角度,结合案例谈谈你的看法。1.A 2.D 3.A 4.C 5.A 6.A 7.B 8.C 9.A 10.B11.D 12.A 13.C 14.C 15.B 16.B 17.D 18.D 19.D 20.A 21.劳动技术22.核心课程23.学生24.学科课程标准25.总结26.学校27.自主性28.现代化29.六三学制30.全面发展 31.×32.√33.×34.×35.√36.√37.×38.√39.×40.√ 41.【答案要点】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是:
第一,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既要体现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保证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平衡。
第二,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要充分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科学把握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现实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三,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多样性。这些基本关系包括:基础课与提高课,分科课与综合课,理论知识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
第四,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要精简课程,加强课程的基础性并且要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要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
42.【答案要点】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有不少国家或地区又称这种教育为“强迫教育”。
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但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称为普及义务教育。也有的国家把义务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43.【答案要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44.【答案要点】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宪法》中有关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以及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原则的规定是制定《义务教育法》的法律依据。其次,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现阶段发展教育的现实条件是制定《义务教育法》的现实依据。从根本上说,经济的振兴、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合格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因此,国家需要制定《义务教育法》,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发展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正是在总结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普及教育过程中的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45.【答案要点】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1)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2)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3)有利于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以改进工作。46.【答案要点】(1)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儿童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整个社会都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案例中学生甲、乙、丙三人通过各自的观点分别说明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各自的影响,其实只有三方面形成合力、达到对学生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学校能否发挥其积极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只有保持同社会、家庭的联系,依靠各方面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影响,才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案例中学生乙认为老师的作用最大,其实正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表现。
(3)家庭是影响儿童发展最初的因素。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案例中学生甲认为爸爸对他的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是不对的。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固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是学校仍起到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因此不能认为学校教育可有可无。
(4)在社会因素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社区等。学校和家庭应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案例中学生丙认为社会对他影响最大,实际上他只是从个人角度认为警察叔叔能抓坏人给自己深刻的影响,因此忽视学校的主导作用。
(5)总之,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致和连贯的合力才能真正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15常州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学》综合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哲学家是()。A.康德B.苏格拉底C.赫尔巴特D.柏拉图 2.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A.有感染力B.准确C.富有个性D.富有感情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A.内法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
4.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
5.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 6.教学过程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A.任务B.结构C.作用D.性质
7.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A.认识基础B.关键C.核心D.行动指南 8.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两种。A.启发谈话B.讨论C.讲述D.讲演 9.()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A.习题B.课文C.目录D.附录
10.()原则是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之一。A.主动性B.直观性C.引导性D.教师主导性
11.教师的()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A.学科知识素养B.文化素养C.语言表达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 12.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A.普及教育B.普及义务教育C.普及基础教育D.普及国民教育
1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研究B.示范C.敬业D.管理 15.组织学校活动的重要依据是()。A.兴趣B.图表C.课程计划D.书
16.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A.直接经验B.科学实验C.社会经验D.间接经验 17.《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与其在思想上一致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 20.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二、填空题
21.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2年的_________。22.美国教育家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
23.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__ ______。24.自编测验包括客观题和 _______题两种类型。25.以__________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26.________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往往与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
27.__________与学周安排是指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期和节日的规定等。28.小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______、儿童自身身心发展要求与儿童身心现有发展水平,以及符合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备完善程度、儿童家庭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
29._________是指将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表现和发展动态收集起来作为个体教育依据的档案。30.课程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__________和学周的安排。
三、名词解释31.因材施教原则32.班会33.指导教学34.智力
四、简答题
35.在学校教育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哪些?36.群众性活动包括哪些形式?37.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什么? 38.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是什么?39.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40.联系实际,请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C 5.D 6.B 7.A 8.A 9.B 10.B11.A 12.B 13.D 14.C 15.C 16.D 17.C 18.B 19.C 20.D
二、填空题
21.《钦定学堂章程》或《壬寅学制》22.《民本主义与教育》23.生理适宜原则24.主观25.间接经验26.学习动机 27.学年编制28.社会发展要求29.个体档案30.学年编制
三、名词解释
3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32.班会是学校集体活动中最主要的组织活动之一。班会是在班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组织的对全班同学开展教育的活动。
33.指导教学常称指导学习,是指在教育者仔细指导下,按照规定程序来进行的学习。所谓规定程序,既可以是程序化的教材,也可以是能逐步作出明确指导的“程序化”教师。
34.智力是指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抽象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四、简答题
35.【答案要点】在学校教育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和实习作业等。
36.【答案要点】群众性活动包括:(1)报告和讲座;(2)各种集会;(3)各种比赛;(4)参观、访问、调查;(5)社会公益活动。37.【答案要点】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项认真的工作,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如何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都是十分敏感的。一般分数都会带有教师的评价,而小学生也很快就认识到了分数的作用,所以取得高分就会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兴趣与习惯方面。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他们常常把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对成绩的满足感联系在一起。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
38.【答案要点】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是:
(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让他们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老师应培养小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注意锻炼儿童的小肌肉,逐步锻炼手部的动作,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
(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并逐步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学习品质。
(4)培养小学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39.【答案要点】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这种特点区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也是学生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学生的主要职能是学习,就是赋予了他们认真接受教育的社会义务。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教师的指导不仅使学习更具成效,也是在一定情况下使学习活动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性,这种天然的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能否珍惜和巧妙地运用其性,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教师只有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不珍惜甚至是滥用,将阻碍学生的发展。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是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
五、论述题
40.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措施有:(1)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影响以及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同时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具有独立性、创造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江苏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知识点整理五
1.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
2.个性具有如下特征:先天性与后天性、共同性与差异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独立性与统一性、客观性与能动性。3.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来进行划分的。4.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学校教育系统。5.义务教育的实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6.我国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是以学生为本。7.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在教学中“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8.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10.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教学组织形式。11.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12.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遗传。
13.我们在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因为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和组织班集体。15.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即《雄辩术原理》。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知识点整理四
1.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2.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3.观察性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三种。
4.评价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5.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6.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斯金纳。
7.用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所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一为一般教学目标,二为具体教学目标。8.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领域原则安排课堂空间,二是按功能原则安排课堂空间。9.阿尔波特的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阻碍作用。10.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11.一般说来,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群体内的合作。1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13.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
14.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总结性评价。15.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江苏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知识点整理三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3.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可信度。
4.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5.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教学。6.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8.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学记》。9.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10.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11.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12.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14.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5.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江苏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知识点整理二
1.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奥苏伯尔。2.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平衡、灵活。3.顿悟说的奠基人是苛勒。4.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杜威。5.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强化。
6.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7.一份教案的核心是设计教学进程。
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1.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2.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1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夸美纽斯。15.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江苏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知识点整理一
1.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2.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3.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4.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5.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7.学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度。
8.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共有八章六十三条。9.依照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11.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1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1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共有七章七十二条。
15.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出现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2.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C项与启发项原则无关。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4.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来进行划分的。A.课程功能的角度 B.教育阶段的作用 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课程的类型没有严格的意义。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学习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8.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A.先行组织者 B.最近发展区 C.教育与教学 D.解决问题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9.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0.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 B.课外活动 C.生产劳动 D.社会活动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二、多项选择题
11.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经典的观点有()。A.神话起源说 B.教育生物起源说 C.教育心理起源说 D.教育劳动起源说 答案:ABCD
12.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包括()。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E.观察阶段
答案:ABCD。中公专家解析: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