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

时间:2019-05-12 20:5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

第一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

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龙岗镇

吴兴小学

感谢领导给我校这样一个难得的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借此机会我把我们学校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如何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基础工作来抓的一些做法和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希望领导和同仁给于批评和指导,更希望从兄弟学校学到更好的做法,使我们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开展的更扎实有效。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也说过:“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学校的德育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良好的行为习惯陪伴学生度过幸福的一生,这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一贯的指导思想。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历年来重视养成教育。多年来一直不断的研究养成教育规律,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找养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在学生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上有了一定的做法,但是也感到“一头沉”的问题,即学校重视,家庭忽视;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的习惯培养模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即社会、家庭、学校协调一致,达到了养成教育的最佳效果。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好习惯”的口号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华东交通大学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如果身处孩子周围的父母、老师有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就非常容易。我们强调全员育人,部门间教育环节间的相互衔接,高度协同。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好习惯”的口号。

1、自我充电、促进教师角色的自我转换。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虽然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起大部分家长要稍胜一筹,但就如何能更好的进行家校间有效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还是缺乏更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为教师印发了好习惯材料,带领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美丽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方法总比问题多》、《家校合作论》等书籍,利用每周教师例会前的二十分钟,教师们将学习体会、收获及在工作中教育的经验教训及所感、所悟、所思进行交流,如:“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教师应养成的几个好习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一致”、“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回答问题的习惯培养”、“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和学生一起学会倾听”、“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台前大胆发言的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等。校长、德育干部、教师点评,达到互学互促、提高了教师研究水平。还通过校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板报、校园宣传栏等形式在师生中进行习惯培养的宣传,教师们在学习、交流、研讨中,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

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们认识到教师不但是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更应是一个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的服务者,教师的舞台不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更要走近家长,走进家庭。教师们认识到习惯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也不是程式化的,具有独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要有不同的指导模式。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不是指挥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应在交流、沟通中商量。

2、家长、教师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习惯培养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我们倡导父母要学会利用模仿的心理机制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模仿分为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特别是无意模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比如:父母见人很随和,主动打招呼问好,孩子自然也学会了待人有礼貌,这就是无意模仿的结果。相反,有的父母爱发牢骚,孩子有一点错就又打又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有攻击性,遇到挫折容易发火,好争辩,以打架来解决冲突;父母喜欢说脏话、粗话,孩子潜移默化地也会受到影响。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学生的习惯,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低年级班主任刘老师在案例中写道:许多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老师言传身教、不断树立身边的榜样。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平时我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随手关掉不需要再开的灯,随手关上忘关的门窗——目的只是想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让学生也养成注意细微之处的卫生习惯。同时,我注意观察学生身边的榜样,谁随手捡纸了,谁随手关门了,谁去擦掉同学忘擦的黑板了„„我都会及时表扬,请其他学生向他学习。慢慢的,我的“随时教育”取得了成效。我们的教室地面总是那么干净,没有任何废物、污物,桌椅总是那么整齐,学生抽屉里物品摆放总是那么有序。说起学生讲卫生,还有一个小笑话:有一次刚一下课,我们班学生第一时间冲向讲台去擦黑板,当时把任课老师吓了一大跳,虽然当时场面比较尴尬,但是我还是对那几个积极的学生报以鼓励的微笑。现在想起来,学生这种卫生习惯还令我感动。

二、构建学生习惯养成的目标体系,加强行为训练

1、构建学生十个好习惯养成培养要求

我校学生的养成习惯着重从生活习惯—自理、学习习惯——自学、纪律礼仪习惯——自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为了使目标体系科学,符合我校学生的特点,符合习惯养成的规律,我们深入研究,反复实践,构建了学生习惯养成目标体系,制定了1—3年级,4-—6年级“学生十个好习惯”和培养要求及方法。并每月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将习惯培养目标具体化,每周安排一个具体的训练项目。教师、家长手把手教,耐心指导,给孩子们以信心和勇气,学生的好习惯逐步形成。

2、好习惯的培养与坏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我们认为,在习惯培养中,应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相结合。小学阶段孩子处于成长发育中,行为习惯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往往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往往也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个体与不良习惯做斗争的过程。

习惯的养成主要依赖行为的塑造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强化手段和方式,对个体的良好行为进行巩固,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中我们运用了加减法(正强化和负强化),即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矫正不良习惯用减法。

生理心理学把增强某种刺激与有机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称为强化。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负强化)。在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正确地采用适合的强化(如对行为给以赞扬、肯定、欣赏、奖励等)是能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的。

结合好习惯工作,学校开展评选每周一星活动,两年多中已评出了88名校级好习惯每周明星,在升国旗仪式上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并把明星事迹公布到学校网站上,与此同时班级评选每日一星,每月好习惯明星若干名,事迹发布到学校的宣传橱窗上,让孩子们把好习惯时刻牢记心中,树立典型,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兴趣,教育效果明显。

在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中,我们引导老师和家长如果选择消极强化时,特别要慎重,更要讲究方法,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时机,要有针对性,并注意适度,尤其不能采用“破坏性批评”。我们认为,强化教育的有效性来自教育者使用强化教育的科学性。

三、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好习惯的方式与途径

多渠道、多途径的培养学生的还习惯,我们总结出了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好习惯的七种方式,两种途径。

(一)、培养方式

1、墙报、校报

学校是育人环境,它的布置具有教育意义。我们围绕培养习惯,激发兴趣,训练能力的思路,对校园的墙壁、宣传栏、绿化地带进行了整体规划,分别以习惯、兴趣、能力为主题,把教育内容和学生成长事例相结合,使墙面成为办学思想的诠释,富有教育意义。同时,我们还以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宣传,表扬好习惯先进班集体、先进家庭、先进个人,宏扬好人好事,激励孩子争做好习惯明星。

2、家长开放日

通过每年召开一次的“好习惯培养”专题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进来,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的进程,学生习惯培养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需要家长给予哪些帮助与合作,促进家校合作。我们先后召开了“好习惯伴我成长”、“同品书香韵味共享心灵阳光”两次专题家长开放日,通过教师及家长典型发言、“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主题班会、(书香校园、书香家庭)读书日、亲子趣味奥运会等活动,表彰好习惯明星学生、家长、家庭,使家校合作促学生幸福成长。活动中家长之间交流互动,交流和切磋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和培养家长强烈的教子兴趣,提高家长关注孩子教育的热情,增强家长教子的自觉性。

3、发放行为习惯记录卡

学校制定一个行为规范表,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校、在家的表现,为自己打分,家长和老师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这样既能客观准确的反应问题,也能给学生真实的评价与认可。有个家长在家校联系薄里这样写到:经过二三周的实践,我就发现孩子在一天天发生着改变:以前早上起床可费劲了,现在起床比我还早;以前睡觉前都是家长提醒她别忘带这个那个的,现在一问,早就收拾好了;见到楼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都主动问好,而且更有礼貌了,经常受到长辈的夸奖,就连“吃饭”这个老大难问题,也有明显的改进。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条长河,家庭教育便是河的源头,学校教育是通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桥梁。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扩大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提高工作实效性,推动学校课题工作的深入开展。

4、联系簿

联系簿是一种教师与家长书面联系很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和学校这两个不同环境中习惯养成的表现是否一致,从而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

如:高年级班主任赵老师,从接班起就在本班推行了家长联系簿,起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能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的反映给家长,但是随着课题的推进,她发现这个联系簿还是一个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班内的联系簿是这样设计的:每周五老师先在每个孩子的本上写出他一周的表现,然后由孩子带回家先写出自评,再由家长写出最后的评语。赵老师随时把学生在学校的好习惯成绩、表现,优点、缺点以及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写在小小的联系簿上反馈给家长,其他同学发现的该生的优点也可以写上去,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我们推广了赵老师的经验,很多家长把学生在家里的情况通过联系簿反馈给教师,实现家校沟通合作培养好习惯。

5、公开信

我们以“致全班学生家长书”这种公开信的形式与家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书信内容和回复率,可以看出教师的沟通水平和家校的融洽度明显提高。在家长的一封封回信中,洋溢着对教师的肯定与支持,也有中肯的希望与建议,学校和教师分别进行了归纳整理,把家长、学生的合理的需求与要求,及时转化为工作实施内容,受到家长们的充分肯定与欢迎,教育效果明显。

如:六年级老师用肯定的话语和中肯的希望这样写到: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孩子就将走出小学校门,进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孩子们无论在身体还是思想上都到了一个转折时期,因此,更需要我们家校密切配合,现在,语、数、英三科已经接近复习阶段,让我们携起手来做好以下工作:(1)注意子女的思想行为变化,做好引导工作。(2)学习上要督促子女做好功课,并多安排时间复习。特别是英语,一定每天花时间帮他们听写单词,听他们朗读课文。子女的健康成长与家长的配合是分不开的,而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对积极配合我们教育工作的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6、成长档案

我们为每个孩子建立“幸福童年”成长档案,每学年一册,每月与家长沟通一次,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创造、表现、欣赏成功的机会,同时为家校提供一个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系列平台,便于老师和家长两方面都能及时做学生工作,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优点能及时表扬,问题和不足能及时纠正,教育效果明显。

我校学生的“幸福童年”成长档案内容共分六部分。即自我介绍(主要有个人的基本情况、特长爱好等内容)、学习园地(按学科分类,如:我最优秀的作业,最满意的一次测试卷,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读物的体会,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小奖品、竞赛活动的证书等)、快乐大本营(包括“我的作业真整洁”、“我的试卷真优秀”、“我画的画真好看”等栏目,体现学生个性特色成果)、成长果实(记载了学生一学期所获得的荣誉、成绩)、家校连线(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教师填写好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家长看后填好“家长寄语”栏目,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各类评价(同学的悄悄话、家长的话、日常评价、学生素质报告)等内容。经过实践证明,“幸福童年”成长档案,能够客观、公正、及时、全面地记录学生好习惯成长的轨迹。同时,学生也能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因而很受家长欢迎。许多家长反映,自从采用成长档案后,使家长不仅能了解自己子女的成长状况,孩子在家的许多坏习惯得到了纠正,密切了家校联系,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六年级毕业典礼上,当学生和家长接过沉甸甸的成长档案,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语,很多家长感谢学校用“成长档案”记录下学生的成长足迹,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培养途径

主题活动是儿童最喜爱的教育形式,为此我校开展了“ 三个一”主题教育,家校共同开展,努力为学生营造培养习惯的平台,提供训练的载体。

1、每位学生每天掌握一个励志名言警句 要求:

A、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读书活动、课外作业、班级板报等,发动学生收集整理有积极意义和思想内容的格言警句,准备格言警句记录本,鼓励学生每天背诵一个格言、警句,并且记录在记录本上,以此鞭策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B、每班按学号由一号学生开始每天将选好的励志警句工整的写在黑板的右上角,在第一节课前一分钟将含义讲解给全班的同学,班级的其他学生利用一天的闲暇时间记忆,晚间离校的时候,还是由该负责同学在门口验收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

C、学生处组织值周教师或值周学生按前两条要求每天对不同班级进行抽查,将抽查结果记录在每周的评比之中,还要在下周一的午读时间进行讲评。

D、每周一安排一个班级的一个同学在早会上介绍上一周本班级记忆学习的名言励志警句和感受。

2、每周讲述一个感恩故事 要求:

A、以感恩教育为主体,在开展为父母做家务,帮老师和同学做事情,为社会作奉献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班级、在学校、或是社会上家庭里寻找感恩故事,同样要求每位学生将每周收集的感恩故事记录在记录本上。

B、班级感恩时段:每周一早会结束后,各班级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轮流将本组成员收集的最动人的感恩故事在班级讲给同学们听,使大家都受到教育。同时其他的同学讲这个感恩故事写在自己的记录本上。

C、学校感恩论坛:学校将周二的校园广播设为“感恩时空” 节目,将上周汇集上来的最感人的感恩故事在全校的范围做宣讲,互通有无,达到感动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D、学校感恩时段:每周一安排一个班级的一个同学在早会上要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广为讲述收集到学校的最感人的故事,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同学)关爱之恩。每月的第一次主题班会要以感恩为话题,每学期学校适时组织一次感恩故事演讲比赛。

对上边两项工作的落实检查我们本着坚持全员参加为目的,加大检查力度和与评比结合的原则,由学生处组织学生会的成员在周五第八节课对励志警句、感恩故事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每班抽查一名学生:复述一周五个励志警句、简介本周班级一个感恩故事,每个学生要带好自己的励志警句、和感恩故事本到会议室进行验收,同时将结果记录在千分评比中,周一班级上交前一周的班级的励志警句、感恩故事的落实情况记录,由学生处装订备案)。

3、每周训练一个好习惯

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为此我们每月的养成好习惯活动落实的关键是通过树立榜样示范、通过训练强化、通过检查督促、通过表奖使好习惯延续持之以恒。,以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做事习惯等,从训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制订学习计划、学会预习、善于记忆等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我们设计了每个月的德育和智育的好习惯计划。

我校构建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习惯培养模式,经过两年的养成教育的实践,受到了家庭、社会的广泛欢迎,学校养成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初步养成了自学、自理、自律的好习惯,我们还会扎扎实实的把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完善发展,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实更有成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第二篇:家校合作 有效培养好习惯

家校合作,有效培养良好习惯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借助家长的力量,发挥家长的作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优化家长教育行为,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我校在“十二五”家庭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中,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载体,以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初步搭建起了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平台。近一年多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校的做法和体会。

一、调查分析家庭教育现状,确定研究思路和重点。为了摸索出构建学习型家庭、促进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教育途径,增强引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家访了解、来校咨询、学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对每个学生家庭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家庭中许多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子女方式大多停留在简单责备和粗暴打骂上,家庭教育问题严重,我们分析家长有以下几个误区:(1)望子成龙心切,凭家长意愿定目标。(2)重视智力开发,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3)方法简单粗暴,缺乏细致的说服教育。(4)过分宠爱袒护子女,缺少从严管教的家风。(5)家长不能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子女。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基本把握了我校家庭教育现状,了解到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和主要问题,掌握了影响孩子好习惯养成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家庭教育找准了切入点,确定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二、建立健全家教机制,深化家校合作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多数家长不懂得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经常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了孩子,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家教资源,构建学习型家庭目标体系,指导科学家庭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沟通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管道与桥梁,是家长充分发挥正向作用的展现平台。我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议事会议,在会上家长明白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对家 校合作中的意见和建议,改进研究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2)切实办好家长学校。我校的家长学校创办于2002年,于2010年被评为冷水江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在今年5月被评为“娄底市示范性家长学校”。为了办好家长学校,首先我们做到了“三个落实”。一是组织机构落实。由学校校长王长明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由教导主任组织实施家长学校的全部工作,要求班主任老师不但要接待好每一位家长,而且还要求和家长学员一道参加听课,课后还要求做好课后的信息反馈工作,写出走访记录。每逢家长学校开课时,班主任都在各自班级教室等候家长的到来,清点家长来校学习人数,交换家校教育管理信息,上课时陪同家长一道听课,课后又叮嘱家长写好学习体会,交孩子带回学校,这种井然有序的组织工作,确保了家长学员的稳定心态和愉悦的学习心情。二是授课时间落实,三是经费及时落实。其次是指导家长订阅《家庭教育周报》、《科学教子的艺术》等书报,开展问卷调查,请优秀家长传授教子经验,剖析身边的个案,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教育责任感和自觉性。

(3)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信息沟通。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家校通平台”等形式,加强了信息沟通。学校、教师利用这些信息平台,向家长介绍学生近期思想、品德、学习、纪律等各方面情况,以便家长掌握子女多方面情况,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孩子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家庭教育。家长也通过网络或电话,向学校和老师反映自己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孩子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表现。这样,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沟通更加灵活,教育方式也更容易协同一致,从而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合力。

(4)交流先进经验,树立家教榜样。每期期中召开一次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交流会,让孩子在成功中,在父母的肯定中形成良好习惯。近一年多来,我们通过架设家校教育立交桥,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评选表彰了一大批优秀学习型家庭、优秀家长、优秀学员,达到了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社会新风的效果。

三、创建学习型家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学习型家庭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是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教育模式,它既能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又能营造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更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开展亲子读书活动。指导每个家庭订阅一至两份关于家庭教育的书报,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我们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好习惯助你成功》,要求家长每天选择一个小故事和孩子交流,每天十分钟的亲子阅读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了父母的陪伴和参与,阅读成了家庭生活的内容,孩子的学习兴趣会更浓。(2)让每个孩子在“家庭乐园”中展示自己。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活动,成为“小管家”。通过家庭开支计算、蔬菜种植、家务劳动等途径,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3)开展了“好习惯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家庭手抄报比赛。课题组制订了详细“假期读书计划”分发给实验班家长,并积极动员每一个家庭创办一份“好习惯伴我行”的手抄报,许多家长和孩子精心策划,共同设计,创办了一份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注重言传身教,发挥父母、老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父母的“示范性”和孩子的“向师性”,使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父母热情随和的,孩子也会礼貌待人;母爱发牢骚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容易发火,好争辩,好起冲突。所以父母一定要在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楷模的作用。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教讲座,提醒家长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我们的学生。因此,我们也要求老师注重自身言谈、举止的修养,在教育教学、生活细节方面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事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学生,做到按时到校,提前侯课;认真准备教案,作业批改规范;上课专心授课,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样,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打造校园文化,创设教育的良好氛围

校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取向等都有着及其重要的熏陶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努力建设文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对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围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这个主题,对校园、走廊文化进行了整体规划: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综合教学楼上彰显学校特色的校训:“诚信、爱校、勤奋、健康”八个大字;根据办学理念提炼归纳的校风、教风、学风都彰显在校园醒目位置;宣传橱窗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宣传专栏。班级教室设计个性化,既有统一安排的名言和图饰,又有体现班级特点的布置。

我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墙报、黑板报、宣传窗的内容定期更换,公示表彰学生名单、张贴学生优秀书法、美术作品;教室的走廊、楼梯间设置安全、文明警示短语,花坛草坪上“我也有生命,请爱护我!”“别碰我,我会痛的!”、“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文明用语在时时唤醒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校园内到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处处能听到“老师您好”、“同学你早”等清脆悦耳的问候声;每天中午的红领巾广播站播送的校内外新闻、励志故事、学生佳作、经典美文欣赏等栏目在不经意间让孩子们得到了熏陶„„我校这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六、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习惯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它是在人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近几年来,我校组织开展了生动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传承好习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圣贤教育,是维系社会安定的强大力量。我校把经典诵读定为“打造书香校园”的传统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经典诵读大赛。我们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孩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们走向成功人生的基础。通过经典诵读的引领,让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好习惯,已逐渐成为全校师生和广大家长的共识。

2)组织各种演讲比赛和手抄报比赛。这一年来,我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好习惯好人生”、“祖国在我心中”等演讲比赛及“学雷锋精神,做文明孩子”手抄报比赛,激励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开展各种评比活动。“文明班级”、“我是环保小卫士”、“学雷锋积极分子”等活动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每个学生,告别不文明现象,好习惯正在一天天滋养。

4)组织参观教育活动。近两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和家长参观了韶山、长沙等红色教育基地,今年“六一”,我校又组织了去雷锋故乡“访雷锋足迹,学雷锋精神”的亲子观摩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受到教育和影响。

一份耕耘,必有一份收获。前一段的课题研究,给我校的家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师、家长、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1、家长学校的开办,使广大家长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对孩子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科学教子的水平。很多家长对孩子由不管到管,由不会教到会教,对学校布置的工作由消极回避到积极参与,认识和行动有了一个飞跃。同时,融洽了学校和家庭关系,沟通了老师和家长的育人情感,创造了学校的育人教育在学生家庭中延伸的教育新格局,促进了孩子的和谐发展。

2、通过深化家校合作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家校合作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要给学生和家长一杯水,老师必须有长流水。这样的压力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升。教师在研究中阅读更多的书籍,学习传统教育文献,阅读教育专著,与同行交流探讨,在班级开展实验,思考更多的问题,应对了学生和家长不断提升的期望,反思总结再实践。家校合作的过程,使教师实现了自我提升。特别是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科研能力与工作效率有了一个飞跃,赢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

3、开展家校合作教育以来,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地扼制。实验中,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在参与研究的实验班的孩子中:想成为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占100%;有了良好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占93%;过去67%学生处于说得到,做不到的状态,变为可喜的90%的学生有很强的自控力,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通过实践,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善于读书、善于思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书写等好习惯。还有,孩子们的语言文明、互助互爱、关心集体、爱护环境等良好习惯随处可见,精神面貌有了很多的改观。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家庭与教师紧密合作,持之以恒,反复训练,习惯定能成自然。在后段的研究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搭建好家校合作平台,让孩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我校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2012、6

第三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研究报告

开圣会

(芜湖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kaishenghui@126.com)

摘要:本文是省级立项课题《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从改革德育工作模式入手,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此项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以及家庭教育有机合作起来,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学生养成了正确认识自己,赏识自己,对待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对待周围的人充满关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有效促进了我校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了实验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心理素质

作为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JG07338)负责人,在全体实验团队老师们的通力合作下,三年多来,我们认真学习,制定方案;依据方案,积极探索;在实验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本文节选了结题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表述,以期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存在于其身上的心理问题也是越来越多。一方面优裕的生活使他们娇生惯养,有的缺乏志向,害怕吃苦,没有劳动观点,贪图享乐;有的理想和现实出现矛盾时,心理承受能力差,心态出现偏差,行为极端;有的不懂得关心他人,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心胸狭窄,容不得他人,自私自利,妄自尊大,畸形的好胜心理,缺少必备的做人准则;有的甚至发展到道德败坏,践踏法律,成为家长及社会头疼的“混儿”;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贫民、下岗工人、离异单亲家庭、进城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扩大,子女心态复杂,心理同样脆弱,还有,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传媒的现代化,学生不分好坏的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知识,他们沉溺于电视、电脑、卡通、崇拜歌星,不愿接受必备的基础知识,厌恶学习,甚至出现心理不健康等等,这些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了难题。所以,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调查表明: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直接因父母教养态度和方法不当所至,家长一味溺爱、粗暴干涉等不良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以至心理障碍。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心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理素质必须走出校园走进家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家校携手,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自然、和谐、身心愉悦的环境中成长。

二、目标任务:

(一)该课题实验的总体目标任务是:

本课题将以《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以社会学、教育学、现代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家庭教育理论为依据,借鉴前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寻求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两年的实验,切实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优化家庭育人环境,使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形成合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自然、和谐、身心愉悦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全校乃至全市(或全社会)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的更大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二)实验的具体目标任务:

1.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感恩之心,增强学生的耐挫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理论,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提高教育科学意识和教育理论水平,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具体操作方法,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3.建立家校互动联系通道,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优化家庭环境,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实验内容:

本课题的实验内容(自变量),主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及家长的素质,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感恩之心。2.小学生能力的提高。重点训练学生的耐挫力、人际交往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3.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重点训练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4.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重点是更新教师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5.家长能力的提高。重点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优化家庭环境,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教育子女的能力。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四、实验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成因分析

调查研究是课题实验开展的起点。2007年10月至12月,课题组在芜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家的帮助下,拟订了小学家庭教育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抽样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是学校二至五年级学龄儿童及其家长。

以下就是我们的一份调查数据统计:

父母的行为不满意满意

对我管得太多46.34% 说话不算数35.98% 总是训斥我30.48% 不平等的对待我29.87% 逼我读书29.26% 自己看电视却不让我看28.56% 不与我交流24.39% 不关心我在学校的表现23.78% 拿我出气22.56% 限制我交朋友21.95% 他们不和睦18.90% 在家玩牌打麻将15.85% 给我辅导功课 74.37% 信任我 70.12% 带我出去游玩 69.51% 表扬我 67.61% 说话算数 63.41% 和我一起锻炼 56.09% 与我一起玩 54.87% 与我一起讨论人生大事 42.68% 对我管得较松 32.92% 备注:通过问卷方式从二至五年级分别抽样调查,共发出180份问卷,有效回收164份,占总数的91.1%。

针对以上数据,课题组组织成员进行问卷汇总工作,分析归纳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家庭教育上具有的共性问题:

1.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状态的意识比较淡漠。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2.家庭的整体教养素质不足。3.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

4.家长自身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再教育。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学校要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引导家长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二)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方式——“一二三”工程

1、培养一支优质的心理辅导师资队伍。

课题组成员牵头,带动全校教师进一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众多研究资料表明,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多与教师教育失当有关。教师的非理性情绪和行为源于教师的非理性观念,它往往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首先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开设专家讲座、不定期编印辅导材料等形式对教师加以引导,帮助教师自觉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保持健康的心态。

(2)提升教师的心育水平。首先抓好心育骨干队伍的培养,采用“走出去”策略,挑选具有一定教育底蕴,热爱学生工作的老师参加心理学培训,如师大的心理函授大学进修,市教科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等,使这些骨干老师尽快掌握专业知识,成为学校心育兼职教师;其次,要搞好对全体教师的心育知识传授。采用“请进来”策略,按照“专家讲座+校本培训”的模式,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觉科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班主任培训,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组织他们深入学习心理教育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训练的技术和方法,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开展提供一批兼职骨干教师。

2、构建两个立体广角实验研究网络

(1)构建校本实验研究网络。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影响,互助互动的环型结构,从而形成学校心理健康实验的研究网络。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实验研究网络。分别举办学校教师、家长、社区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交流会、见面会,在形成共识基础上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心理教育立体研究体系,观察触角指向学生活动的一切空间。

3、通过三条渠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使每个同学的人格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关键之一就在于要为他们创设平等自主、充满关爱,尊重个性的心理教育环境。

渠道之一:优化开发隐性资源。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1)和谐师生关系。(2)丰富校园文化。

渠道之二:学科教学中发挥心育功能(1)作为一种课程,将心育普及化(2)学科有机渗透心育。渠道之三:强化德育阵地优势。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德育教育也是学校传统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在德育中强化心育的功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内容,可以提高德育、心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探索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几种形式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学校与家庭的一致,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一致,是这一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种合作互动不仅可以“很好地培育年轻一代,而且还能使家庭和父母的精神面貌完美”。

1、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程度的层次分析及基本原则

第一层次:低层次的合作主要形式有:家长会和节日活动,参观学生作业展览、观看文艺演出,即时性的信息传递、沟通等。这是一种最表面化的互动,是实现高层次互动的基础,其特点是具有随机性和单向性。

第二层次:高层次的合作。合作的方式有:组办家长学校,组织教学开放日和亲子活动,经常性地家访等。这是一种双向交流式的人际参与活动,其特点是活动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互动性。

第三层次: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这是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以及班级家长委员会等组织,让家长参与学校、班级决策为目的的合作,是一种管理式的参与。

2、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基本形式

依据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互动的基本原则,我们按照家校合作互动的目的确立了几种基本形式如下:

(1)以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和行为为主要目的合作形式。包括:①定期印发《心理健康教育报》,以书面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小报内容来源于《家庭教育导报》《现代家庭教育》和家教网站等。②组办家长学校。一是面向全体家长的大型课,讲授普遍性、理论性的问题。二是中型课,即分年级组织学生家长听课。三是小型课,即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课。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授课的内容避免讲理论,多是采用提出某个教育观点,用实例证明的案例分析法,可操作性强,深受家长欢迎。

(2)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了解、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的合作形式。主要有: 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①组织家长开放月活动。学校把每年十一月定为“家长开放月”,这是学校主动推倒“围墙”,把家长请进来,让家长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学校、认识孩子的有效途径。家长,甚至是社会各界人士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到学校进行听课,听哪个班级,哪一堂课都可以。实践证明,这种活动可以为家校协同教育奠定良好的情感和认知基础,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够消除家校之间的误解和隔阂。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

②召开互动式家长会。变革家长会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到会场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家长到讲台上讲述自己育人的成功经验或者面临的困惑,都能让家长会更有吸引力,让家长更有收获。

③组织家长沙龙。根据谈论专题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A、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讨论会。B、部分有共性问题学生的家长交流会。C、有专家参与的家教经验交流会。

④组织亲子活动。以学生家庭为单位,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一些寓有教育含义的精心设计的游戏、竞赛等娱乐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相应的认识。这也可以作为学校对家长或者学生的一种奖励形式予以组织。

⑤设立家校联系卡。把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要求、意见等信息通过联系卡及时传送到对方。

⑥家庭访问。这是教师主动登门对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访问的手段。不但可以面对面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实地察看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在家奉现。

⑦开设家教邮箱(信箱)。在开设家教信箱的基础上,学校再安排心理健康骨干教师,设立一个公开邮箱,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接受家长的意见、建议或者咨询,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交流、沟通和咨询形式。实践证明,在现在的信息化时代,这种方式以其速度快、传送便捷和可匿名性的特点已经得到了部分有上网条件的家长的欢迎。

⑧校讯通。这是一种由学校或者班级主办的面向家长的通讯方式,主要目的是向家长通报学校和班级情况,内容包括:学校(班级)新闻,学校(班级)、学生获奖情况,作行事历等等。

⑨举行感恩活动。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敬老节”及父母的生日时,举办感恩活动。每个学生向家长制作一张贺卡、一封小信、一束花、一个小手工制品,或为父母做一件事,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3)以吸收家长参与学校、班级教育决策或教育活动为目的的合作形式。主要有: ①组织具有家校合作功能的教育组织机构。包括社区教育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②聘请家长担任班级校外辅导员、课外活动指导员,做家长学校的老师。③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合课外活动。

3、实现高层次合作的保障策略

多样性的活动往往能够取得高效益,但要让这种互动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联结,根据前面所提到的互动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我们提出了实现高层次互动的基本保障策略。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1)把家长看作一种资源加以开发。(2)尊重每一位家长,平等交往。(3)强调活动形式的多样性。(4)关注指导对象的差异性。

在对家长进行指导时,我们特别关注两个群体。第一,单亲、离异家庭,第二、隔代教育或者三代共同生活的家庭。在把握共性问题的前提下,有个别针对性的指导。

(5)重视反馈、评估。

每年开展评选“为国教子好家长”活动,由各班推荐候选名单,学校表彰,让家长在成功与肯定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信心,从而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互动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心理辅导环境,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力。

(四)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得以培养

家校合作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在全校范围内运用并推广,并向家庭拓展延伸,取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及社会效应。

通过学校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的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好转,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学生会主动找同学、老师谈心,能同情、关爱、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各类学生能做到遵纪守法,自尊自爱,能正视困难和挫折,逐步养成了健全的人格,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校开设了舞蹈、绘画、声乐、田径、篮球、足球、书法、电脑等二十多个兴趣小组,为各类学生提供了表现和发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近三年,我校学生就在全国性的书法、绘画、作文等各项比赛中获奖100多人次,100多名学生被评为市级、区级三好学生。全校800多名学生普遍有礼仪,讲文明,具有健康的心理;学校每年学期都评选众多“校园之星”,“十佳少先队员”,形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心理辅导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有效方法之一。

(五)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课题组组织的心理培训辅导,具备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了科学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方法。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

校课题组长开圣会同志被评为2007~2010年芜湖市镜湖区“优秀课题组长”。课题组指导的年轻教师李玲玲获得国家级心理辅导师资格,“心海杨帆”心理辅导室获得芜湖市镜湖区十佳优秀心理辅导室的荣誉。2014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五、实验研究的几点思考:

1、学生健康心理的检验评定应体现综合、全面的连续性,如何使测定更加规范、科学,有等进一步完善。

2、如何更有效化解学生心理障碍,对个别“老大难”学生用科学手段帮其解除“包袱”,引导走出心理“暗区”,有待进一步研究。

3、如何使家校心理教育合作更科学更紧密,使本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将成为本校今后课题继续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时进著《心理学概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社会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马文驹主编《大众心理学》。

3、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409-423。

4、王耘筹主编:《小学生心理学》。

5、《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人民教育出版社。

6、《家庭教育》2010/9~10

7、郑日昌、陈永胜著:《儿童心理辅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

第四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

——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内容摘要:中南路小学自2009年以来,确立了“植养习惯,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结合书法艺术特色,开展“书法艺术教育与学生良好品质培养的实验与研究”,学校在学生习惯养成的培养上形成了一些有益的做法。但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在学校教师做出努力的同时,必须有家长的配合,2010年我们选择“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本课题以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为目标,以研究家校合作的方式促进好习惯培养效果为研究重点,以“好习惯争星卡”为起点,探索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与方法。从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成立家长义工队,推行家校联系本,发放喜报、进步喜报,开设家长讲堂,搭起家校合作的新桥梁,研究制定了各个阶段的习惯培养目标并积极推行、合作落实,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一、课题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好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它是促进人走向成功的阶梯,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就是素质。培养良好习惯,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见,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是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幸福教育的根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校总人数一半以上,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大多家长生活于社会的最底层,对孩子关注不够,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律习惯都比较差。由此,学校自2009年以来,以“植养习惯,奠基幸福人生”作为办学理念,结合书法艺术特色,开展“书法艺术教育与学生良好品质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在学生习惯培养上形成了一些有益的做法。但是我们发现,学生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和教师,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对孩子教育、关注不够,致使学校教育单薄无力;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受多方面影响,“一致化”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整体培养,齐抓共管,才能固化学生的好习惯。

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校确立了“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作为2010年的学校创新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多途径、多种方法搭建家长、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目标

以研究家校合作的方式促进好习惯培养效果为研究重点,建立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目标体系,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多元途径和方法,搭建家长、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达至“植养习惯,奠基幸福人生”理想目标。

三、课题创新点:

本课题将“家校合作”和“培养良好习惯”相结合,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多元途径和方法,通过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开办家长讲堂,建立家长义工制,推行家校联系本,搭起家校合作的新桥梁。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关心、支持学校教育,成为学生言传身教的“好老师”,搭建家长、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促进家校教育力量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贡献社会的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也由此走向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尝试开放的办学新路。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实施为一年。(2010年2月----2010年12月)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3月)

1、组织申报教育工作创新奖课题申报。进行资料的查阅和搜集,写出资料综述。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家校合作的相关理论和学生习惯培养的有关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和研究的意识。

2、制定各年级段学生在校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和量化、评价体系。

3.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教讲座,发放家长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家庭教育资料。成立家长合作委员会,建立家长义工团。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1月)

学校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全面铺开,家长全方位了解学校研究内容和阶段安排。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完善各项评价目标。

1.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制定本校《“六会四美”学生习惯培养目标》,出台中南路小学低、中、高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校评价目标及评价方案”,修订《中南路小学“星光灿烂”争星方案》,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宣传,利用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贯彻执行。

2.按年级段制定出“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评价目标(家长评)”,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随时修改、完善。通过致家长的信等形式在全体家长中推行各学段习惯培养目标体系。并通过喜报、进步喜报、家校联系本及时沟通,不断强化。3.家校合作,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0年12月)

部署结题工作,各种资料归纳整理,撰写研究报告。申请专家鉴定、结题。

五、主要研究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开展了家校互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初步探讨,修订学生习惯培养目标体系,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家校间联合、生生间合作、亲子间交流、师生间激励等多方立体互动,学生逐渐养成良好习惯,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构建立体德育网络,植养习惯。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构建德育网络,凸显德育特色,以“好习惯在这里养成,好人生在这里奠基”为德育活动主题,以“六会四美”为好习惯培养总目标,以争创“明星班级和明星队员”为主线,以主题教育月活动为平台,以体验教育为载体,将目标细化融入到日常班级、学生管理中,建立班级、学生管理新机制,通过植养习惯奠基学生幸福人生。

1、设置三个目标:

学校以“静心学习,静心做事”为总体目标,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细化目标,梳理出“六会四美”好习惯培养总目标及高、中、低年段目标。六会即“会倾听 会思考 会写字 会读书 会合作 会说话”为学生学习习惯目标,以儿歌形式呈现;四美即“环境美仪表美语言美 活动美”,为学生行为习惯目标,以三字经形式呈现,这样的习惯培养目标内容具体明确,琅琅上口,易诵好记。一二年级通过系列好习惯(8会)的养成重点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行成; 三四年级通过系列好习惯(8个主动)的养成重点促进学生责任意识、自主意识的养成;五六年级通过系列好习惯(8个积极)的养成重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各班在此基础上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将将目标细化,形成班级公约并上墙。班级所有任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学生,使其达到目标,养成良好习惯。

2、实施三个强化:

一是学科渗透“外在强化”。每天通过20分钟的写字训练课,强化学生的双姿,培养学生的静心与专注。二是活动渗透“潜移强化”。我们力图让每一个活动都成为一种教育方式,让活动成为学生感动自己、培养人格的教育资源。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站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日子,在这两天,他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好习惯故事,可以听到上一周评选出来的好习惯之星的名字,当选者激动自豪,同学者羡慕效仿,良好行为在心底强化生根;阳光体育的早间晨练,课间汇操,无不是展示班级队列,班级风貌的绝佳时机,政教处与体育组联手进行体育星评比,各班听到自己的加分无不欢欣雀跃,规范锻炼的种子也同时在他们心中埋下。三是抓住重点“反复强化”。我们的习惯培养,每周都有一个明确的行为训练重点。每一个行为训练重点的落实,无不通过反复强化而取得成效。我们成立了领导值日岗、教师护导岗、红领巾监督岗,对各班实施习惯培养的情况日日查、周周评、月月结,每周颁发循环流动红旗。少先队大队部还组织队员在课间轮值,设立了安全文明岗和卫生岗,他们发现问题,随时矫正,随时记录,并纳入对班级的考评。

3、开展“好习惯文化系列周”活动,促进内化。主题活动是儿童最喜爱的教育形式,学校制定好习惯文化系列日活动方案,开展“好习惯文化系列周”主题教育,家校共同开展,努力为学生营造培养习惯的平台,提供训练的载体。活动中孩子们主动思考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和理解,使他们的情感和意志行为得到发展,寓教于乐、寓教于行。

4、构建学生好习惯评价体系。学校在实践中建立规范了《中南路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考评细则》、《中南路小学星级班级管理考评细则》、《中南路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施方案》,《“星光灿烂”争星活动方案》,把班级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班主任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班级、年级、班主任的同期发展,初步形成了中南德育评估体系。对学生是否养成了好习惯,评价是瓶颈。“怎样知道一个习惯是否养成了?”对习惯进行准确的测量,使其量化更是困难。我们将努力寻求科学、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法。在《“星光灿烂”争星活动方案》中,学校尝试建立“幸福成长档案”、“好习惯争星卡”,每周发放喜报、进步喜报。对每月习惯进行达标考核,坚持每天放学前学生们进行小评,每周一大评,周五向家长发放喜报、进步喜报,请家长评价并反馈本周学生在家表现,并写出建议和希望。教师通过行为评价,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家长通过及时跟进、反馈,教师、家长、学生三者进行交流,沟通了情感,建立了友谊。

(二)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好习惯的方式与途径。

1、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多元教育功能,多渠道优化育人环境,强化并完善德育管理。对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全体家长认识。分年级召开家长会、毕业生家长会,启动“家长讲堂活动”,请优秀学生、优秀家长介绍自己的教子经验,给更多的家长示范,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利用家长带动家长,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对积极参加家校合作的家长,让全体师生、家长了解、支持他们,为他们颁发聘书,邀请他们参加家长特别关注的学校各项重要活动。在全体家长、学生中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吸引更多家长的参与。

2、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完善家长义工制。积极探索家长义工活动的多元途径和方法,深入挖掘“家长义工”活动育人内涵,搭建家长、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义工不仅为学校做贡献,带动其他家长,同时还是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好老师”,在“义工精神”引领下,学生建立积极向上、贡献社会的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义工由家长委员会直接管理,班主任老师与之密切联系,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后勤等各个部门都与本部门相关的家校合作委员会建立密切联系,保障了合作的长效性。

3、家长开放日。通过每年召开一次的“好习惯培养”专题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进来,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的进程,学生习惯培养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了解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促进家校合作。我们先后召开了“好习惯伴我成长”、“同品书画韵味,共享心灵阳光”两次专题家长开放日,通过教师及家长典型发言、“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主题班会、展示课题阶段成果,表彰好习惯明星学生、家长、家庭,使家校合作促学生幸福成长。活动中家长之间交流互动,交流和切磋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和培养家长强烈的教子兴趣,提高家长关注孩子教育的热情,增强家长教子的自觉性。

4、用好家校联系簿。联系簿是一种教师与家长书面联系很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和学校这两个不同环境中习惯养成的表现是否一致,从而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尝试在低年级设立《爸爸妈妈助我成长》每周家庭反馈表,这张表就将习惯的培养延伸到了孩子的家庭中,让孩子和家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孩子知道了自己回家后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家长知道了要对孩子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和督促;表中的留言板为孩子、家长、教师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5、每周向学生发放喜报或进步喜报。602班首先班级学生习惯考核,一周内,每天遵守一日常规的同学经班委会考核后,周五向家长发放喜报或进步喜报,喜报粘贴在家校联系本上,由家长了解签字后反馈给老师,每月获得4份喜报的同学颁发“好习惯之星”上墙表彰。学校还以家访、公开信、手机短信、qq、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流,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教师强化了习惯培养意识、科研意识、家校合作意识;家长完善了教育理念,提高了对孩子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丰富了,也更加科学,家长的综合素质借助课题研究也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孩子们在家长和学校的默契配合、联合教育下,好的习惯得到了稳固,坏的习惯得到了有效地扼制,孩子们以令人信服的表现,让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看到文明向上的良好行为,校园内和谐向上的氛围逐步形成;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六、存在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校在研究中也发现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了习惯培养整体框架,具体各个年段培养目标层次不够清晰,学生习惯达标考核操作层面还需进一步突破。

2、评价的功能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应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3、部分家长参与还主要停留在态度上,落实不够。

4、受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家校沟通最快捷、方便的网络方式还未建立起来。2010年我校已申报国家“十二五”重点研究课题“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滚动研究,我们相信通过下一阶段课题的深化研究,一定能探究出一套更完善的家校合作教育操作方法,使好习惯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第五篇:家校合育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家校合育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张越华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听到老师布置作业就烦,能做到认真完成作业的孩子并不多,能坚持认真到底的孩子是少之又少。在我的班级中,有几个同学写作业时,多一横少一撇的很多,“+”号写成“—”号的很多,写作业马马虎虎成了普遍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还有一种就是边学边玩的孩子,即使在做作业的时候,也玩得乐此不疲,什么东西到了他们的手上都能变成玩具,到头来他们总是最后完成作业。不少的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晚上在家总要到半夜才能完成作业,其实总共不到半小时的作业量,为什么有的孩子需要成倍的时间完成?家长们总是埋怨:"气死了,总是边做边玩。"像这些类型的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那怎样培养孩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哪?

一、教师端正学生做作业的态度。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责任上的要求-——你自己的事情,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二、给孩子制定好写作业的时间和检查的标准。如果达到要求有奖励(加分或加红花),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进行处罚。如果只是超过了时间,只减分或扣红花,如果书写不过关,要加大处罚的力度,除了重写,还要多扣分。积累到一定的分数,有相应的奖励。

三、家校结合,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针对孩子不爱写作业的现象,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周做作业情况,制定一个表格,根据每天的表现,标出相应的奖惩记号,然后把一周的表格和老师结合,针对好的方面加大表扬的力度,针对不好的现象,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孩子想出改正的措施。

四、给孩子制定的内容,要坚持执行,直到孩子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为止。

下载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校合作

    (一)平时作业 1、 你对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的看法是? 答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

    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路在何方? ——关于路桥区家校合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3年4月底至5月初,路桥区关工委主任朱瑞良、路桥区教育局关工委主任徐跃明一行4人相继到蓬街镇中学、峰江中......

    家校合作材料

    4.2家校工作总结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做了如下的工作: 1、在开学初,举行了学期初家长会,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

    培养学生好习惯

    培养学生好习惯之十三 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一千万人死亡只是一个统计数字;一个人的死亡却是悲剧。 ——(前苏联)斯大林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汽车......

    如何培养学生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好习惯 有人说: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种行动,把一种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种性格,把一种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种命......

    特殊学生家校合作协议书

    特殊学生家校合作协议书 甲方当事人:新民乡马坪地小学,法人代表:刘武俊,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当事人:罗仕佐(罗涛的二祖父),罗涛的祖母,住:新民乡扒嘎村,系本校六年级 (2)罗涛的监护人。以......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引子 今年1月12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记者王友文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寻找家校教育合力之桥》,它详细报道了我校在开展家庭教......

    小学家长会发言稿:家校共携手,培养好习惯

    小学家长会发言稿:家校共携手,培养好习惯 小学家长会发言稿:家校共携手,培养好习惯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参加这次的家长会。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