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4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

一、考查内容

1、判断说明对象及正确体会说明对象特征;

2、辨析说明顺序;

3、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二、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 事理性说明文 事物性说明文

三、说明文类型举例

1、《故宫博物院》事物性说明文

2、《统筹方法》事理性说明文

3、《死海不死》事理性说明文

4、《人类的语言》事理性说明文

5、《松鼠》事物性说明文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示例: 《故宫博物院》的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介绍了死海不死的原因

四、说明对象的特征:

被说明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 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文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示例:说明文对象特征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看题目)

《中国的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抓关键词句)《苏州园林》一幅完美的图画(在文段中找)

五、理清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时间变化。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

 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部分;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等。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①的说明顺序对②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①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②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示例:

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及作用

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

答:本文使用了空间顺序的说明顺序对大殿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答:本文使用了时间顺序的说明顺序对中国文字的发展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六、辨别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 引用资料 归纳答题方法 体现关键词

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作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 列图表:直观形象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试题示例:指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a、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为海军飞机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09中考.沈阳)答: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航空母舰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b、大海不愧为生命的摇篮.它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把这些大分子有机物保护起来,又像母亲那样哺育它们成长。

答: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大海为生命的摇篮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c、史瓦西还推导出有关黑洞的公式,根据这个公式,例如把太阳压缩成一个,那么它的半径只有3千米左右;假如把地球压缩成一个黑洞,那么它的半径则只有0.89厘米!这时每立方厘米的物质质量高达20万亿吨以上。

答: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黑洞计算公式方法,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七、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说明文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准确 生动、形象、准确

方法运用: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1、“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部分”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可不可以去掉?

答:不能;“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答: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解题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替换;

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整体阅读方法:

1.加强整体意识,通读原文,整体感知材料内容

了解大意,理清说明方法和顺序,各段间联系,找出重要句子和关键词。

2.审清题干,筛选整合信息

确认命题角度、阅读范围和答题方式;归纳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其隐含信息,并对信息一一辨别。

3.结合文本,寻求答案

强化文本意识,提取题干主要信息后,对应到相应语段,进行定位阅读,寻找答案。不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可据文意,利用文中相应的语句或词语作相应回答。

4.拓展思维空间,突出思维创新 现说明文语段体现“大语文”的观点,出一些说看法、提建议、说创意、拟广告语、拟方案等开放性试题,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式,调动生活积累,拓展思维空间,发表自己独到见解。

分析典型试题:

通读全文,说说第⑥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 什么。(05.济南)《2050,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据保守估计,这6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且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

考察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答案应在文章中找。

第二篇:中考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说明文阅读

一、复习目标1、2、梳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检测、熟知。

通过阅读训练,培养筛选整合及规范答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点

通过检测、训练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

三、复习难点

通过检测训练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四、复习时间:一课时

五、复习过程设计:

(一)、导入

活跃气氛,让学生轻松常态。

(二)、说明文知识梳理(采用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1、2、3、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4、说明顺序:空间 时间 逻辑

5、说明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三)、以上表没有涉及的①概括说明要点;

②拓展探究

两个考点为内容做训练。

1、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①、读文章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带着问题再读文章,使阅读具有明确目标。

③、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④、答题时,反复研读相关段落,若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阅读题的五种答题意识 文本意识:以文解文

文体意识:用文体知识来解决问题,答题时使用语言规范 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句、过渡句、中心

句等,准确深入理解

要点意识:要点全,抓关键词,分条理简洁作答 分值意识:先看分值,分析分值后答题

3、方法提示:

①、细读题目找准“题眼”后,带着问题再读文章,用笔把找答案、找依据得到的有效信息作圈点勾画。②、筛选、整合后条理清晰的表达

(四)、范例展示,强调方法、规范。

1.筛选信息 2.解题分析 3.解题步骤

(五)、总结:同学们,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熟视无睹、知难而退的态度。

因此,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复习中,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更能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共同努力,冲刺中考,衷心祝愿同学们在中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三篇: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总复习之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知识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

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解题类型大体有以下几种:

1、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回答说明的顺序及结构方式。

一说明文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不同来分:

抽象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具体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2根据表达方式分

⑴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⑵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语言生动。

考点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①看说明文说明文标题;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如果题目是个比喻等形象化的说法,说明对象须写出它的本体;说明对象应该是陈述语气,不能用设问。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 1 的……(对象加内容)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类型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局部分析,综合概括。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二说明文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1、举例子: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4、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6、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揭示说明对象本质特征。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生动准确,增强说服力。考点

三、说明方法

类型

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类型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方法+关键词+具体说明内 容。

三说明文顺序

说明文有三种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于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1)由概括到具体(2)由主要到次要(3)由原因到结果

(4)由整体到部分(5)由现象到本质(6)由特点到用途 考点

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答题格式,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四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基本特点);生动性(多指文艺性说明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比较”“几乎”“相当” “之一”“最”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经科学家研究”,“资料表明”等 :表明信息的来源,增强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体现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考点

五、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或绝对化。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

5、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找出后代入原句中,读读看是否合适。五说明文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六其他考点

考点之

六、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

七、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增加文章趣味性,吸引读者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

八、概括某段说明内容 类型

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类型

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议论文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一种文体。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 :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主张。(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1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2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对策: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的,分析论据,加以概括。

二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解决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的定义、公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论据要真实、可靠,有代表性;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关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 与被证明的关系。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3概括论据内容。

力求简洁、准确并切合论点。4补充论据。

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2)、补充论据要注意表述切合论点。

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论证方法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深刻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证概括深入,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深刻有力地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四、议论文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①总分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②递进式。③并列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性、准确性、、逻辑性、生动性。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关于驳论文:

批驳对方的三个突破口:

①直接驳论点。例:《有钱就幸福吗?》《严师未必出高徒》

②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③通过驳倒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例《驳“金钱万能”》

整理于2012年3月

第四篇: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出版社语文古诗词分类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古典诗歌五十余首,在中考复习阶段,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是诗歌复习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对全部五十余首诗词进行了分类整理。

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有——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有——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四 :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五: 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 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有——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有——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 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 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 其它

内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有——

《如梦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朝天子·咏喇叭》《长歌行》《长相思》《约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回乡偶书》、《虞美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第五篇:初中说明文总复习

说明文总复习

一、答题技巧

(一)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不同

(1)事物说明文:说明物体,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要能清楚地介绍事物,就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把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用途等等说明清楚《核舟记》

(2)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其目的是清楚地说明事理,即说明清楚事物的原理、关系、变化等。《树叶为什么是绿的》《敬畏自然》

2、根据语言特色不同:

(1)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

(2)文艺性说明文: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叫文艺性说明文。这类说明文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知识小品(或叫科学小品)属于这一类。

(二)常用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运用这种顺序时,文中多有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 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文中也往往有表示方位的“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形式的词语。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功用,解说事理的本质,多采用逻辑顺序。我们说的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六种顺序。

(三)常用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列数字(3)分类别

(4)作比较(5)画图表

(6)下定义(7)作诠释

(8)打比方(9)摹状貌

(10)作引用/引资料

1、作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法:通过某甲和某乙的比较,突出了某甲的某个特点。

2、列数字:使被说明的内容具体化。

答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的写出了某物的某个特点。

3、举例子:使被说明的内容具体化。答法: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某物的某个特点,使人信服。

4、打比方、摹状貌:使说明的内容形象生动。答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物的某个特点。

5、下定义:准确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答法:准确地揭示了某物的某个特征。

6、分类别: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答法:对某物的某个特点分类说明,使文章严 密细致,条理清晰。

7、做引用: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最常见题型: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模式

①表态:不能删。

②解词或解释句子(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他词语在含义及作用方面的不同)。

③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例题:“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是否能够删去,为什么?

不能。

“几乎”表程度,是“非常接近”的意思。说明石拱桥非常接近到处都有,但不是到处都有。

若删去,就变成到处都有了。与客观事实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说明文的结构

(1)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先说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向沙漠进军》一文,也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4)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二、真题演练

(一)笑,不苦口的良药阅读答案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注释:①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②颧:huán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18.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3分)

19.请概括第②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并指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4分)测试过程: 说明顺序: 19.第③段划线句除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4分)

21.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1)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

……

(2)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2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人体基因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B.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犹如一张一弛的按摩,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C.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D.因为笑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所以微笑就会在脸上绽放。

(二)阅读下面选文《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完成15——19 题。(14 分)

① 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 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 分)

答:、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 分)

答:、选文第③ 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3 分)

答:、选文第④ 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答:、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2 分)

(三))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8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4分)

16、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17、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18、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四)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略有删改)

15.选文说明的对象是。(2分)

16.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2分)

17.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2分)

18.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19.请你对本文的题目作出客观的评价。(3分)

下载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总课时:三课时 复习目标: 1 .理解文章所说的主要内容,明确说明的重点,领会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的。 2 .领会事理说明文是如何抓住说明的对象及......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

    抓住关键 有的放矢 ————谈谈说明文阅读的有效教学近年来,随着中考语文分值的提高,试卷中的主观题目越来越多,对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考......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说明文阅读检测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检测 一、(2017·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所谓转基因,是指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基因中的一个或一组片段,转移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比......

    【语文】中考总复习笔记

    中考总复习笔记(5)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与运用 (五)常用修辞格  《考试说明》要求: 6.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综合性学习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中考总复习——综合性学习二、知识归纳(一)考查要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主要体现为语......

    中考语文总复习——作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作文 1、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和校名。 2、请以“有句话在心头......

    说明文写作中考复习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说明文写作中考复习要点归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生要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1、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

    说明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说明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王明珍 设计思路:说明文是初中语文的三大文体之一,通过本课系统地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