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重点必刷题:说明文阅读(二)(含答案)

2021-11-30 09:0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中考语文总复习重点必刷题:说明文阅读(二)(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语文总复习重点必刷题:说明文阅读(二)(含答案)》。

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重点必刷题:说明文阅读(二)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梯田:地球的美丽曲线

①梯田_______________舒展的曲线,和起伏的山峦、流淌的溪水等自然元素_______________相融,共同构建独特的山与水的艺术。这是人类改变自然、_______________自然的完美作品。

②中国的梯田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诗经·小雅·正月》中有“瞻彼阪田,有菀其特”的诗句,阪田就是原始的梯田,说明早在春秋时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对山坡地进行改造。而“梯田”一词正式出现是在南宋范成大《骖鸾录》中:“出庙,三十里至仰山,缘山腹乔松之磴,甚危,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曰梯田。”

③梯田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由于东部多平原,中国的梯田按地区细分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其中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堪称南北方梯田的代表。众多梯田中又以广西、云南这些多山多雨的地方居多,其中云南哀牢山元阳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最为出名。

④在中国农耕文化中,哈尼梯田文化被认为是“山地农耕文化的最高典范”。它包含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大要素,水从山顶森林流下,经过村寨,提供生活用水,再从村寨流到田里,作为灌溉用水,最后汇集到河谷,蒸发升空,化为云雾阴雨,贮存于高山森林,而梯田产出的水稻则养育了勤劳的当地人。彼此之间相互制约,这是人类对自然的极致利用,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哈尼族喜欢选择在山的向阳坡建造房屋居住,可以方便管理村寨下面的梯田,还可把村寨的肥水顺沟送入梯田,更可节约出可开垦为梯田的耕地,并使村寨不被从山上下来的水流冲毁,这是为适应梯田农耕生产而形成的。

⑤梯田是智慧的结晶,是长期劳动的成果。山顶为森林,山腰建村寨,山脚造梯田。在有水源的地方开山与治水相结合,沿等高线而建设发展了灌溉农业,能截留顺坡而下的水土,同时既减少土方的动用,又能有效缓解耕地不足。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累积。稻田里又养鱼养鸭,栽秧过后投入鱼苗,任其自然生长,游动的鱼鸭能翻土壤,粪便又可直接做肥料,收割稻谷时一箩箩鲜鱼便成了美味佳肴,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

⑥原本山岭环境的不毛之地通过人的劳作变成了时而清秀、时而逶迤、时而壮阔的梯田美景,而舒展的曲线、起伏的山峦、层叠间生命的绿色、流淌在山涧的潺潺溪水,无不描绘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彼此刚柔相济、浑然一体,共同构建了梯田独特的山水艺术和审美情趣。这是地球最美丽的曲线,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与自然相结合的完美产物。这种山与水的线艺术之美从线性、空间、光影、虚实和意境中展示在天地间,渗透到人心里。

(1)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重叠叠

和睦

溶入

B.层层叠叠

和谐

融入

C.重重叠叠

协和

融入

D.层层叠叠

祥和

溶入

(2)概括本文②~④段的内容。

(3)为什么说“梯田是智慧的结晶”?

(4)本文用优美的语言写了梯田的美丽,请从第⑥段中选择一句加以说明。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筷子里的文化

①最近,某国外品牌,发布了一个宣传片:一个亚裔模特,拿着筷子在吃异国美食,夸张的姿态,不当的言论,令人反感。筷子,绝非片中“两根木棍”那样简单!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筷子里的文化,只有中国人才懂。

②据文献记载,筷子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纣时期。许多文明行为随着改朝换代而推陈出新,但筷子却亘古不变,三餐照用。筷子是餐食革命的工具,是饮食文明的标尺。

③“筷”字的由来很有趣。筷子名称很多,如“筴”“提”“挟”“筲”“箸”等。最常用的“箸”字因为发音近于“住”“堵”,而令人有滞留、堵塞之感,为讨吉祥,人们反其意而命名为“快”,再加“竹”头,便有了“筷”字。

④筷子的材质也是五花八门:竹质的、彩漆的、牛骨的、象牙的、金属的、塑料的……但彩漆筷涂料可能致癌,塑料筷受热易变形,骨筷价格昂贵,金属筷易烫手。筷子只是供人吃饭的用具,天然竹筷环保实用,是当仁不让的首选,“竹”字头正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⑤筷子作为餐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使用方便又物美价廉。有时,它也被临时请去充当大夫,可点穴、按摩、刮痧。

⑥国人的智慧岂止于此?与只在材质和工艺方面狠下功夫的西洋餐具相比,中国筷子还多了很多文化寓意:通常长为七寸六分,象征人的七情六欲,提醒人们要控制自己内心不好的欲望;一头圆一头方,象征着天圆地方;使用时三指配合,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成双使用,一静一动,也暗含阴阳之道;“双木即成林,相伴到永远”“珠联璧合,早生贵子”是亲朋好友之间最美的祝福。

⑦民以食为天。筷子还是连接情感的纽带:当大家围坐一起,长辈动筷之后再拿筷子,这是尊老明礼;当归家的你用筷子挑起那熟悉的食物时,那是思念之情;当自己有了小家再添第三双筷子时,是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当邻里亲朋敬酒夹菜时,不须寒暄便已其乐融融;就算独自吃饭,筷子也会与你一同品尝酸甜苦辣,依然不孤单。筷子是国人无法割舍的情怀。

⑧筷子既已承载了丰富的内涵,使用时便有诸多忌讳,若不留心就会被视为缺乏教养。禁忌如下:三长两短——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一起;仙人指路——吃饭时用筷子指人;品箸留声——把筷子含在嘴里发出啧啧之声;击盏敲盅——用筷子敲击盘碗;执箸巡城——拿着筷子在菜盘中随意巡菜;泪箸遗珠——夹的菜掉到其他菜盘里;颠倒乾坤——将筷子颠倒使用;定海神针——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当众上香——把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交叉十字——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落地惊神——吃饭时将筷子掉落在地上……

⑨可惜,现在很多人将这些细节置之度外,仿佛它们是与己无关的繁文缛节。商家也出于营销目的,唯利是图,弄出许多另类、异型的筷子博人眼球。筷子虽在,内涵渐逝,可叹!

⑩大道至简,大巧至拙。筷子,它很平凡,但从不该被小看,因为这弥足珍贵的神器凝聚着祖先的智慧,连起了我们的人生百态。好好珍惜我们每天用的筷子吧,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情感!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筷子有时也被临时请去充当大夫,可点穴、按摩、刮痧。

B.筷子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纣时期。许多文明行为随着改朝换代而推陈出新,筷子也随着朝代变更而发生很大变化。

C.筷子使用时有诸多忌讳,若不留心就会被视为缺乏教养,现代人依然能谨慎地对待这些忌讳。

D.中国筷子有很多文化寓意,也暗含阴阳之道,体现亲朋好友之间最美的祝福。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文化糟粕,需要鄙弃。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⑥段中介绍“西洋餐具”,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中国筷子还有很多文化寓意。

B.文章开头由国外的宣传片引入,是为了表明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使用总分总的结构,从筷子的历史意义、得名缘由、制作材质、使用功能等诸多方面介绍了“筷子里的文化”。

D.文章第⑧段开头句承上启下,接着就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使用时便有诸多忌讳”。

(3)请根据上文有关“筷子”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云仙杂记》则提到“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

①请指出古人弃“箸”取“筷”的原因。

②如果你要去同学家里做客,之后会在同学家中吃晚饭,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2.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1

某地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比例统计图

图2

老师我跑不动

材料三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1)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

(2)“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一句中“尽”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3)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语,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吭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赞美这嘹亮的歌声。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很多时候,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个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我们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并不相识。伯牙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下列说法和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成语“声情并茂”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要用声情并茂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就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B.韩国一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她的歌声哀婉悦耳,过了三天,人们还能听到歌声的余音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于是便有了成语“余音绕梁”。

C.从“移宫换羽”中,我们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韵宽广,演唱中还改变调性的音响。

D.音乐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歌声能达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的目的。“四面楚歌”就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第②段“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一句中“相传”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3)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成语中的歌声与我国古代文明有着怎样的关系。

【链接材料】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达到有益身心的效果。传说殷纣王听倦了平常的乐曲,便命令乐师师延谱写新的曲子,师延不肯,纣王就要杀了他,师延无奈而谱曲。纣王得到曲子后,朝歌暮舞,通宵达旦,于是丢掉了天下。不久,师延便抱着乐器投水而死。古人为了表达对这种音乐的不满,并告诫人们要远离这类乐曲,便把使人颓废忧伤、萎靡不振的音乐称作“靡靡之音”。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材料一:系统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材料二:研发历程

第一步,1994年至2003年,建设北斗一号系统,后更名为“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实现卫星导航从无到有,定位精度20米。4颗前期探测卫星,已退役。

第二步,2004年至2012年,中国开始建设“北斗二号系统”,服务区域为中国与亚太,定位精度10米。包括25颗导航卫星。

第三步,2009年至2020年,建设北斗三号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定位精度2.5米—5米。包括30颗导航卫星。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7月29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工作;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材料三:强大功能

①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120个汉字的信息。一般的卫星导航用户会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让别人知道你在哪里,你也可以知道别人的位置,这是不同于其他卫星定位系统的重要特征。

②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授时精度10纳秒(一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

③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

④个人位置服务、抗震救灾、气象服务、海空航运、交通管理……

材料四:社会评价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已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被全世界接受,可媲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2014年11月17日至21日的会议上,联合国负责制定国际海运标准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正式将中国的北斗系统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这意味着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后,中国的导航系统已成为第三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专门研究中国太空项目和信息战争的加州大学专家凯文·波尔彼得表示,这是“承认北斗系统能在其覆盖范围内提供足够精确的定位信息”。

(1)下列说法与以上材料不一致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B.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目标实现。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短报文服务功能是北斗系统区别于其他卫星定位系统的重要特征。

D.目前被联合国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只有美国的GPS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现在的智能设备时间显示非常准确,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原因。

(3)“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授时精度10纳秒(一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北斗系统能在其覆盖范围内提供足够精确的定位信息”句中画线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6.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近视人口在世界大多数地区都呈上升趋势,但在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近视人数的比例近年来迅速上升,远远超出了正常水平。一项针对亚洲16个国家和地区共20多万人的研究显示,韩国19岁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最高,中国北京初中新生的近视率超过六成,新加坡小学生近视率接近40%。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其他洲的国家,亚洲地区人口密度大,因而竞争也更激烈。

许多青少年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种坏习惯。躺着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书本上的照度不均匀,都会使眼的调节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可加重眼睛负担2~3倍,日久就会形成近视。

电子产品不一定是孩子近视或近视加深的根本原因,但在孩子近视发展的过程中,电子产品的作用绝对不容小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近视都出现在青春发育阶段,除部分遗传因素外,大部分孩子患上远视是由于过早地过度用眼,相当一部分就是沉迷电子产品等。

材料二:

近视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常见疾病,但它的发病机理和遗传密码,科学家们到现在还没找到。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近视具有遗传性,尤其是高度近视。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表明,近视的易感程度受DNA的强力影响。目前,科学家们发现了大约40个与近视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眼睛的结构、发育,或者大脑与眼睛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存在近视,子女近视的概率也会相对偏高。但基因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错误的用眼方式更是近视的催化剂。

书本曾被视为近视眼的“凶手”。这个观念根深蒂固,早在19世纪前,一些有名的眼科医生会推荐小学生们使用头靠以防止他们离书本太近。从生物学层次看,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能改变眼球的结构。人们在看东西时,眼球会不断调节射入的光线,使近处的图像聚焦在视网膜附近。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即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即所谓的真性近视。

材料三:

2008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凯瑟琳·罗斯为了研究儿童近视,将澳大利亚悉尼的6~7岁华裔孩子和新加坡的6~7岁华裔孩子放在一起比较。结果她的团队发现,悉尼的华裔孩子近视率只有3.3%,但是新加坡的华裔孩子近视率却高达29.1%。更惊人的是,两地孩子的父母近视率都差不多,而且悉尼的华裔孩子每周要读更多的书,更经常近距离看物体。

明明都是中国人的后代,为什么两地孩子视力会天差地别?罗斯团队找到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户外活动的时长;悉尼的华裔孩子每周会花13.75小时的时间做户外活动,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华裔孩子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只有可怜巴巴的3.05个小时。

科学研究表明,每天在日光下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室外光照能够帮助视网膜释放一种化学物质来放缓眼轴长度的增长。

(1)请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下列选项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北京初中新生的近视率接近六成,新加坡小学生近视率超过40%。

B.沉迷电子产品是大部分孩子患上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C.近视具有遗传性,尤其是高度近视。如果父母存在近视,子女近视的概率也会相对偏高。

D.每周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

(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目前,科学家们发现了大约40个与近视相关的基因。

(4)请结合文本内容给青少年预防近视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答案】

(1)B

(2)介绍了梯田的历史、分布及典范。

(3)人们选择在山脚造梯田,发展了灌溉农业,能截留顺坡而下的水土,同时既减少土方的动用,又能有效缓解耕地不足;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累积。

(4)示例:“原本山岭环境的不毛之地通过人的劳作变成了时而清秀、时而逶迤、时而壮阔的梯田美景”,三个“时而”连用,既展现梯田不断变换的美,又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

【解答】

(1)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层层叠叠:形容层次繁多、错综复杂。此处形容梯田的曲线,应选“层层叠叠”。

和睦:相处得融洽友爱。和谐:配合得适当。协和:使协调融洽。祥和:吉祥平和;慈祥,和蔼。此处指“梯田的曲线”与“山峦”“溪水”配合适当,应选“和谐”。

溶入:一般指液体的汇容。融入:融合;混入、混合。此处指人类与自然相互融合,应选“融入”。

故选B。

(2)解答本题可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与字词来概括作答。根据第②段“中国的梯田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可知,介绍了梯田的历史;根据第③段“梯田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可知,介绍了梯田的分布;根据第④段“在中国农耕文化中,哈尼梯田文化被认为是‘山地农耕文化的最高典范’”可知,介绍了哈尼梯田文化这一典范。

(3)根据题干“梯田是智慧的结晶”可确定答案围绕第⑤段进行概括。第⑤段系统地介绍了“梯田”是怎样实现人与自然高度融合,成为“智慧的结晶”的。作答时根据“在有水源的地方开山与治水相结合,沿等高线而建设发展了灌溉农业,能截留顺坡而下的水土,同时既减少土方的动用,又能有效缓解耕地不足”“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累积”概括即可。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第⑥段的内容,找出一句写梯田美丽的优美语句,并加以说明即可。

2.【答案】

(1)A

(2)C

(3)①“箸”字因为发音近于“住”“堵”,而令人有滞留、封堵之感;为讨吉祥,人们反其意而命名为“快”,再加“竹”头,便有了“筷”字。

②不能拿着筷子在菜盘中随意巡菜;不能把筷子插在饭中;不能把筷子随意交叉放在桌上;不能把筷子含在嘴里发出啧啧之声等等。

【解答】

(1)B项,“筷子也随着朝代变更而发生很大变化”表述有误。原文第②段相关表述为:据文献记载,筷子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纣时期。许多文明行为随着改朝换代而推陈出新,但筷子却亘古不变,三餐照用。由此可知,筷子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C项,“现代人依然能谨慎地对待这些忌讳”表述有误。原文第⑨段相关表述为:可惜,现在很多人将这些细节置之度外,仿佛它们是与己无关的繁文缛节。

D项,“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文化糟粕,需要鄙弃”表述有误。原文第⑩段相关表述为:筷子,它很平凡,但从不该被小看,因为这弥足珍贵的神器凝聚着祖先的智慧,连起了我们的人生百态。好好珍惜我们每天用的筷子吧,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情感!

故选A。

(2)A项,“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法有误。文章第⑥段中介绍“西洋餐具”,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中国筷子还有很多文化寓意。

B项,“是为了表明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说法有误。文章开头由国外的宣传片引入,是为了表明中国筷子文化博大精深。

D项,“接着就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法有误。文章第⑧段开头句承上启下,接着就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选C。

(3)①通读文本,根据“古人弃‘箸’取‘筷’的原因”明确答题区间为原文第③段。由“最常用的‘箸’字因为发音近于‘住’‘堵’,而令人有滞留、堵塞之感,为讨吉祥,人们反其意而命名为‘快’,再加‘竹’头,便有了‘筷’字”即可概括得出本题答案。

②明确题目要求,结合原文第⑧段“禁忌如下:三长两短——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一起;仙人指路——吃饭时用筷子指人;品箸留声——把筷子含在嘴里发出啧啧之声;击盏敲盅——用筷子敲击盘碗;执箸巡城——拿着筷子在菜盘中随意巡菜;泪箸遗珠——夹的菜掉到其他菜盘里;颠倒乾坤——将筷子颠倒使用;定海神针——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当众上香——把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交叉十字——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落地惊神——吃饭时将筷子掉落在地上……”即可作答本题。

3.【答案】

(1)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2)不能删去。“不尽”是指不完全如此,去掉“尽”,使原句意思改变了。这里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同意。因为肥胖说明个人营养不均衡,并且运动不足,所以说肥胖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

【解答】

(1)作答时需要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在联系,这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共性问题是: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逐年上升和学生体质不断下降。通过对两则材料的比较分析,我们自然能够找到材料一中的关键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进而得出本题的答案。

(2)首先要解释词的含义,并指明其作用,最后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尽”是“全”的意思,“不尽”是指“不完全如此”,如果去掉“尽”,原句意思就变了,“尽”字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3)根据材料三“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来看,本题宜答“同意”,理由可围绕营养不均衡和运动不足来回答。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4.【答案】

(1)C

(2)不能。“相传”表猜测,说明古人唱歌,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这一特点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①成语中的歌声展现了历史,展现了我们祖国民族音乐的风采;

②从与歌唱有关的成语中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③从与歌唱有关的成语中我们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④成语里的歌声还能传达古人喜恶,体现古人是非价值判断的标准。

【解答】

(1)A项,“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第③段表述为“很多时候,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

B项,“听到歌声的余音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有误。根据原文第④段“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可知,应是“感觉到歌声的余音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

D项,“决定性的作用”有误。原文第⑦段表述为“‘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故选C。

(2)为了说明得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作答此类题目时,应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词语的意思,对比说明删去此词前后句子的意思的变化,最后强调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相传”意为“长期以来互相传说(不是确实有据,只是辗转传说的)”,表猜测,告诉读者“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这一特点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删去此词后,“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就成了既定的事实,与原文语意不相符。使用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作答此题,应在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结合文中第①段“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语,……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独特的迷人的风采”可知,成语中的歌声展现了历史,展现了我们祖国民族音乐的风采;根据文中介绍的“引吭高歌”“余音绕梁”“阳春白雪”“高山流水”“四面楚歌”等成语,以及⑧段内容可以概括出,从与歌唱有关的成语中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结合【链接材料】中“古人为了表达对这种音乐的不满,并告诫人们要远离这类乐曲,便把使人颓废忧伤、萎靡不振的音乐称作‘靡靡之音’”可知,成语里的歌声还能传达古人喜恶,体现古人是非价值判断的标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答案】

(1)D

(2)因为现在的智能设备由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非常精准。

(3)列数字;通过具体数据,准确说明了北斗系统授时精准。

(4)删去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不管在不在其覆盖范围,北斗系统都能提供足够精确的定位信息”。这与实际情况不符。用上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解答】

(1)D项,根据材料三中“这意味着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后,中国的导航系统已成为第三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可知,目前被联合国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还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

(2)根据材料三“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授时精度10纳秒(一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可知,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非常精准,而现在的智能设备由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所以现在的智能设备时间显示非常准确。

(3)由句子中的“10纳秒”“一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授时精度的具体数据,准确说明了北斗系统授时精准。

(4)说明画线词不能删去的原因应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在其覆盖范围内”在句子中起限制作用,说明了北斗系统只在其覆盖范围内提供足够精确的定位信息。删去后,变成了不管在不在其覆盖范围,北斗系统都能提供足够精确的定位信息,与文中的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6.【答案】

(1)①亚洲国家青少年近视人数越来越多;②遗传和书本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③新观点认为户外运动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

(2)A

(3)不能删去。“大约”,表估计,如果删去,说法就显得太绝对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4)①不要躺在床上看书;②不要沉迷电子产品;③合理进行户外运动。

【解答】

(1)从材料一中“近视人口在世界大多数地区都呈上升趋势,但在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近视人数的比例近年来迅速上升”可以总结出“亚洲国家青少年近视人数越来越多”;从材料二“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近视具有遗传性,尤其是高度近视”“书本曾被视为近视眼的‘凶手’。这个观念根深蒂固”可以总结出“遗传和书本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从材料三“科学研究表明,每天在日光下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可以总结出“新观点认为户外运动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

(2)A项,与原文不符,应是“中国北京初中新生的近视率超过六成,新加坡小学生近视率接近40%”。

(3)为了说明得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大约”表示估计,表明这是一个大体上的数字。科学家发现与近视相关的基因并不是正好40个,可能少于40个,也可能多于40个,如果删去“大约”,则过于绝对,表示科学家发现与近视有关的基因正好就是40个,与事实不相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所以不能删去。

(4)从材料一“许多青少年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种坏习惯”“大部分孩子患上远视是由于过早地过度用眼,相当一部分就是沉迷电子产品”,材料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能改变眼球的结构”,材料三“科学研究表明,每天在日光下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等内容可以找到近视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据此可以提出改变阅读坏习惯,不要在床上看书;避免过度用眼,不要沉迷于电子产品;保护眼睛,进行适当合理的户外运动等合理化建议。

下载中考语文总复习重点必刷题:说明文阅读(二)(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语文总复习重点必刷题:说明文阅读(二)(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物理中考考前必刷题光现象(含答案)

    光现象1.(2020·湖州)下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2.(2020·邵阳)2020......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 一、考查内容 1、判断说明对象及正确体会说明对象特征; 2、辨析说明顺序; 3、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总复习之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知识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出版社语文古诗词分类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古典诗歌五十余首,在中考复习阶段,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是诗歌复习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对全部五十余首诗词进行了......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总课时:三课时 复习目标: 1 .理解文章所说的主要内容,明确说明的重点,领会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的。 2 .领会事理说明文是如何抓住说明的对象及......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

    抓住关键 有的放矢 ————谈谈说明文阅读的有效教学近年来,随着中考语文分值的提高,试卷中的主观题目越来越多,对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考......

    2018年中考说明文真题(Word版,含答案)

    2018中考说明文汇编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说明文汇编只收录了有图片版试卷及答案的文章,这样保证了答案的准确。) (2018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 (19分) 冰雪精......

    中考语文总复习——作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作文 1、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和校名。 2、请以“有句话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