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目标撰写
教学目标撰写模板
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可从字、词、句、文章大意、写作线索、写作背景、文学常识等方面撰写。
①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利用工具书,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小
学)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文章大意。
③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
④能清楚地表述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
⑤体会文章……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揣摩、合作探究、讨论等)过程,掌握(表达技巧、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文章意蕴)等。
①反复朗读,感受……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及文章的丰富意蕴。
②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语言特色。
③揣摩精美语句,体会(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侧面描写……)表现手法。
④品析重点段落,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⑤精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揣摩语言中把握文章主旨。
⑥分析文章刻画的人物形象,学习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从作品体现的亲情、友情、爱国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团队合作的态度;热爱自然、尊重他人、宽容、珍惜、民族精神等价值观撰
写。
①体会作者情感,激发对人生的思考,关注和体验自然,丰富心灵感悟。
②体察作者对自然的感悟,深入理解生命意蕴,提高审美意识。
③能够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取精神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体悟作者的爱国情 感。
④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经典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品位。
⑤唤起对……的感悟和思索,逐步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篇:轻松撰写三维教学目标
轻松撰写三维教学目标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信息技术专业部
汪晴
内容摘要
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改革者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它也成为指导我国新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思想。而在教师实际撰写教学目标时,却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走入一些误区。笔者就如何撰写好三维目标这一老问题进行了重新认真的思考,多方征询专业教师意见,和多位本专业教师进行研讨,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此文,旨在希望能给专业教师提供参照模板,从而使教师先学会模仿撰写,再进行创新撰写,从而达到轻松、灵活撰写教学目标。
关键字 三维
知识与技能
能力
情感态度
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改革者立足于国际的视野及本国教育的特色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它也成为指导我国新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思想。而在教师实际撰写教学目标时,却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走入一些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写不写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不会有太大影响;也有教师知道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也非常想写好,但每每落笔总是词不达意。而当前各主管部门也都提出了不同的三维目标,落脚点和出发点也各式各样,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认识,尤其作为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师又如何正确撰写呢?很多教师都纷纷提出,有没有针对本专业非常可 行的、实用的,能让教师可以直接参照的模板?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多方征询专业教师意见,和多位本专业教师进行研讨,进行归纳总结。而撰写本文的最终目标也仅是希望能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参考,从而让教师先学会模仿撰写,再进行创新撰写,从而达到轻松、灵活撰写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
在定位到底是哪三维目标之前,我们首先一定要从教学实质上,了解到底什么是教学目标。翻看诸多专家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基本上给出的定义是: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加以解释,即教学目标就是教师期望学生通过一节课、通过一个任务或者一个大项目的学习后而产生的变化。我们可以用下表进行举例说明,从而帮助教师理解。
课前学生学习状况
课后学生所发生的变化
是哪方面变了? 学生不会拆字
了解拆字原则
知识 学生了解钢笔工具
熟练应用钢笔工具
技能 学生学习没有耐心
学生能坚持、有耐心
态度 学生不热爱本门课程 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
情感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表中第二列的“课后学生所发生的变化”其实就是一次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二、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一)到底是哪三维? 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我们主要枚举两种在实际操作中比较有代表性为例。
第一种: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维的目标体系,即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强调使学生具有使用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即“学会”。
(2)过程与方法。不仅重视学习行为的结果,还重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即“会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限于空泛的说教,而是真正渗透到各科的具体目标之中,即“爱学”。
第二种:把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技能及情感三个领域,确定了各领域教学目标的水平,提供了一些行为动词。
(1)知识目标: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中的认知技能的目标。
(2)技能目标: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自身的练习习得了按某种规则完成身体协调任务能力要求的目标,属于程序性知识动作技能的范畴。
(3)情感目标: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兴趣、态度、动机、意志、价值观念的目标。
(二)存在什么问题?
如果我们对以上两种教学目标都不存在任何异义的话,那么就不需要再去罗嗦些什么,因为我们完全可以直接上网或者看书刊杂志,去寻找专家的理解。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其实这两种三维教学目标都不是完全符合职业学校专业学科的教学,教师按这些模式去撰写依旧存在一些小的问题,比如:(1)知识与技能有时密不可分!
对于职业学校,尤其是对强调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学科而言,很多时候,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无法脱离、无法分割的。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如果一定要分别作为两个维度去撰写,就往往会造成重复、罗嗦、多此一举。我们可看上图进行理解。
(2)过程与方法比较难描述!这个维度的目标出现是非常及时、非常好的,其目的是在提醒我们专业教师不要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应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但我们也发现,教师在撰写这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时,普遍感觉难度较大。我们这样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中除了教会学生“渔”的本领之外,过程强调的还有教师的教法,如何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方法强调的还有学生的学法,即学生如何正确地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既然这样,会不会跟我们平时所提的教法和学法冲突呢?
三、重新调整三维教学目标
既然上面我们所提及的三维目标在我们真正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那我们能不能尝试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调整,以体现教学目标的实用性呢?回答当然是“可以!”
下图所示,我们保留“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部分作为新的一维目标;将原“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关于基本能力的描述以及“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部分合二为一,作为新的二维目标;保留原第三维目标。另抽取原“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教法与学法部分单列开来,不作为教学目标出现。由此看来,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它如同三维坐标的三个不同方向的维度一样,决定了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位臵,就如同人的发展也应有三个维度一样,缺一不可,如右图所示,无论缺少了哪一个维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发展都会不平衡。而这几个维度的目标提出,并不是仅从一节课、一个片断来论英雄,尤其是后两维目标,它更应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四、三维目标的再认识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我们再重新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技能?三维目标中所提及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科知识(包括与知识有关的一些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换个通俗的说法,知识就是学生“知道、了解、懂得、掌握……”的知识,技能就是学生“会、能、可以、熟练……”操作的各种技术。我们同样可以举例说明,如: 通过训练,能熟练进行五笔字根的练习,速度能达每分钟80字以上。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海报的基本构成。通过模仿,学会撰写网站系统规划方案。会简单地评价同学和自己的作品。那么在撰写知识与技能目标时,我们应该需要关注哪几点呢?我们教师在真正撰写时又往往会忽略了哪些呢?我们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行为主体(即主语):学生
行为动词:知道、会、能、了解、掌握、熟练、灵活运用、综合运用… 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达成的标准(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样,我们列举几位老师所撰写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然后一同来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怎样修改会更好?
举例1:讲解网卡的基本用途及基本功能。举例2:熟练进行二级简码录入。举例3:能在Word中插入图片。
从例1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撰写目标时忽视了主语问题,讲解是老师的事,不是学生,学生应该是了解或者掌握等等。所以只有当教师真正意识到,目标其是为学生而定时,他在设计教学时所重点考虑的问题就不会是自己做什么,而是该怎么做才能让“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从例
2、例3中,我们不难发现,问题出在没有标准!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个体对于其认知程度或者掌握程度都是有层次的。同时,学生对某一知识的认知程度也一定是从低到高的,必然是要经历一定过程的。也就是说,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的认识程度肯定是需要通过若干次的“经验”,才能够从知道-熟练-应用-综合应用,因此我们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判断,目前学生的知识水平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通过本次课我希望学生能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在,而这个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本节课最恰当的标准。从对几个例子的分析后,我们再尝试进行修改,显然,修改后的教学目标更有效、更实用,如下图所示!
(二)能力培养目标
这一段文字我想略写,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能力的重要性,也清楚地知道,此能力并不单单是指专业能力,而更多的是指非专业能力,即我们常常提到的关键能力,也就是不仅要“授之与鱼”,更需要的是“授之与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键能力其实是代表一种可转移的(可以运用到不同的情境)、多功能(可以达成不同目标、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即“渔”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贯穿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我们提及的关键能力一般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谓方法能力是指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并执行的能力;所谓社会能力是指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竞争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而这些能力就是我们平日在课堂教学上所传授给学生的基本能力。
我们可以参考2001年欧盟组织提出的八大关键能力: 用母语沟通的能力。用外语沟通的能力。
运用数学与科学的基本能力。数学学习的能力。
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时间管理、解决问题、收集信息、有效运用信息等)人际互动、参与社会的能力。
创业精神(能够拥抱改变、勇于创新、能够自我设定目标、策略,追求成长)
文化表达能力(能够欣赏创意、体验各种美感经验)
而对能力培养目标的具体描述,教师在撰写时没有太多问题,我也不再赘述。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各种三维目标中都提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情感领域的内容与认知领域的内容要统一地加以考虑。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学习中的认知目标即使有欠缺,也是可以补救的;但如果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热情和无法体验到顿悟的愉悦、创新的欢快,终身学习则无从谈起。因此,情感态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是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活动中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能对所学知识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在学习时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相对文化课教师而言,专业教师在撰写情感态度目标时,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写出来的也是千篇一律,究其原因,是很多像我一样的专业教师不太会总结情感目标,不会用正确的语言去描述,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多看、多写。我们同样举例说明,如: 情感态度1:学习兴趣 如:所设情景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爱上本门课程。情感态度2:求知欲 如:优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情感态度3:自信心 如:在项目中设臵适度小难关,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并体验坚持就是胜利的愉悦。
情感态度4: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如:坚持每节课测试,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每天晚上练习打字的学习习惯。五、一定要注意的三点
(一)教学目标一定是课堂教学的导航仪,很多老师都认为教学目标的撰写既简单又繁琐,简单的是因为每天都写,大同小异,可以不假思索地写,闭着眼睛写,繁琐的是因为天天都得写相同的东西,觉得无味。其实,当我们把教学目标真正读懂了才会发现它真的是教学活动的导航仪,没有它,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就会没有方向,安排教学活动就容易导致随意化或过度复杂化,普通课设计中就会容易走传统,公开课设计中则容易不知所措。总结几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如下: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是否达成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引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
(二)不要刻意在每课时都要写出不同的情感态度目标 情感态度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东西,是长期教育的结果,没必要每课时都刻意写出不同的情感目标。比如在汉录课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热爱打字、能吃苦,能坚持的情感态度,而这一情感态度的培养不可能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至少是一个月的课程甚至是一学期的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虽然现代教学强调课堂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不是每次上课都一定要按照这样的模式去套,我们在撰写教学目标时也不要受这些框架的影响,毕竟教学目标是写给自己看,是指导自己的教学过程,千万不要为了应付检查,而去日复一日地复制教学目标!另外,情感态度的传播途径主要还来自老师人格对学生的一种感染和熏陶,来自教师长期在课堂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精神焕发、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有理想、有精神追求、乐观向上,那么这位教师的课堂也必然是积极的、乐观的!
(三)注意目标撰写中多元性与简洁性的统一
对于一个知识或技能点,有时会有几种层面的目标,比如安装网卡,既有技能层面(掌握网卡的安装方法),又有态度层面(会规范地、熟练地完成网卡的安装),如果我们分开来写就显得罗嗦且不完整,现代教学目标也在追求目标撰写的多元性与简洁性的统一,这一点也是我们教师真正在撰写时所需要注意的!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数学教研组学习资料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
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 一是目标的着力点; 二是内容的重难点; 三是资源的开发点; 四是落实的知识点; 五是培养的技能点; 六是情趣的激发点; 七是思维的发散点; 八是合作的讨论点; 九是渗透的育人点; 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二)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
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 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 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
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
一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
二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
三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 四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
五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xx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三是表现为兴趣。
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四是表现为动机。
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五是表现为求知欲。
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第三篇:如何撰写社工活动目标
如何撰写社工活动目标?
题按:社工做活动之前需要写计划书,计划书上不可避免的有“目标”这一项。可能有部分同工会认为目标写成什么并不重要,反正都是一样做嘛。叨叨倒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目标都不清晰,怎么衡量你做过的活动是不是无用功呢?没有意识,怎么可能在活动中执行出来涅?思考目标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你写出来的目标,不是社工能做到么,如果可以,那么这个目标可能就有待修正。下文是香港督导Yipsir分享的,摘取部分,共勉。
如何撰写社工活动目标?
文/Yipsir 个人层面目标
个人层面的目标,是要指出工作员期望参加者在知识、感受、技巧、行为、态度等各方面所作的改变。例如:活动完成后参加者掌握照顾精神病康复者的技巧。而不同的改变种类牵涉不同的学习原理和介入方法。目标既然是要以「表现为基础」,故制定目标时应是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上,说明对象,而非工作员所要做的事。若然目标只是工作员要去完成某些事情(例如在家长小组中:提供机会,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管教子女的经验,分享感受),那么当活动完成后,无论参加者有否获益,只要工作员确曾提供机会,活动便算成功。这当然并非工作员筹办活动的意图。故此目标应该述说参加者在活动后的转变。小组目标的写法, 可统一运用以下的较专业的格式撰写: 小组完成后, 组员能够:
1.说出....老人痴呆症患者的四项主要症状(这属于知识上改变)
2.以正面字句....取代负面字句....去描述或形容...眼前面对困难或负面事件(这属于思想上改变)
3.掌握....照顾老人痴呆症患者的两个....技巧(这属于技巧上改变)
4.对....患上老人痴呆症家人...的厌恶程度减少两分(1-10计)/ 接受程度增加两分(1-10分计(这属于态度上改变)
5.于未来两周内, 每周平均会做三次...腹式呼吸松弛练习/ 优质亲子活动 / 主动称赞同事 /感因默想...(每次20分钟)。(这属于行为上改变)
6.于未来三周内, 部份或全部组员自发性开展社交活动(一起温习、烧烤、聊天、购物、旅行等)(这属于关系上改变)
订立小组目标原则
1.活动目标可分基本目标及主题目标
2.基本目标包括参加者对导师、内容、形式、日期、时间、地间、收费等满意程度, 以及下次会否再参加或推荐朋友参加。这些问题都会在每份活动问卷出现, 不要以这些问题内容为活动目标之一。3.主题目标多指向參加者在認知、感受、态度、技巧或行為上的改变。
订立一次过活动的目标范本
1.认知目标:参加者答对了七成问题、亲子双方增加了对对方的了解
2.工作目标:派出了100份单章给目标对象(老人、父母、青少年、在职人士...)4名社工共接触过50为居民
3.成果目标:
-活动后的三个月内,每月的新增个案、小组、活动、义工的人数有?人?%,-活动被宣传后,能招募到多少参加者 社区层面目标
社区层面的目标指出在活动完成后,工作员期望社区的情况会有甚么改变。这些改变通常以一些统计数字表达,例如:区内的虐儿个案数目减低20%。一般来说,小区层面的目标可分为「长期成果目标」、「短期成果目标」和「工作目标」三个层次:
1.长期成果目标(impact objective):指出在活动完成后的指定时间内,期望指定的小区问题情况有多少改善(可以用百分比、宗数等统计数字表达)。例如:
活动完成后十二个月内,第1至4座内因家居意外而受伤入院或死亡的独居老人人数下降20%。
活动完成后十个月内, 学校的欺凌个案宗数下降20% 2.短期成果目标(outcome objective):指出在活动完成后,期望达致的实时改变。由于态度和认知的改变通常较难量度,故此计划者应避免以此等改变作为成果目标。较可取的做法,是在目标陈述中指出期望在活动后有「多少人作出某些具体行为」。例如在一个为期六个月的关注独居老人的活动中,可以订立以下的短期成果目标:
在六个月内,为区内1至4座中五十位独居老人建立互助网络(當中包括2个文娛康体小組、每月一次外外活动)。在六个月肉,发动区内一百名义工,为1至4座的独居老人每月提供一次服务。
3.工作目标(activityobjective):指出在一定时限内机构或工作员计划须完成的事工,以达到短期或长期的目标(通常这些工作会放在计划书的筹备工作内, 而不会放在活动目标中)。例如: 在六个月内,与1至4座的楼内独区老人举办20次分层会议。
在三个月内,完成一项关于区内独居老人情况的调查,并向传媒发表。
第四篇:如何撰写教学文章
如何撰写教学文章
如何撰写教学文章
张利波
目前教师普遍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教学文章的撰写,我也曾听说周围不少老师苦于写文章,把写文章看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撰写教学文章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已经成为教师职业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怎样撰写教学文章?首先可以了解什么是教学文章,通过名称——教学文章,顾名思义,在“文章”之前加上“教学”的定义,可见撰写文章应该基于教学,即教师先有教学方面的感触、反思、体悟,后才有相应文章的撰写。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撰写经验,根据文章撰写流
程,以四颗”心”作为小标题谈谈自己的撰写心得,希望可以给同行们些许启迪。专心:阅读核心刊物对话优秀作者
我觉得写成一篇文章是灵感不断累积并达到爆发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输入与积累,有时我们写起来会比较痛苦并难见成效。怎样积累呢?我最初的做法是阅读核心教学刊物,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基本信息:目前发表的内容都关注了什么?什么样的文章够发表档次?他们的文章结构如何安排?
再者我们可以选择一篇颇有感触的文章,细细推敲其中的谋篇布局,最好还能架构起该文与自己的联系:文章有哪些特色和亮点?文中什么内容最吸引我?文章哪些内容曾是我所想到的?文章描述的案例不就是我的课堂吗?有些内容正是我教学中经历或困惑的,但文中给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对于这个办法之前我不曾想到。
通过以上的阅读与对话,可以引发
我们更多的思考,用相似、相对的内容来比较、模拟、猜测、接近、深化甚至可能是推翻,这个过程会生成更多灵感,为写作做准备。
我的感触:一开始我对撰写教学文章的兴趣源于阅读了山东王爱胜老师的许多文章。2008年的寒假,我把王老师的所有文章和案例,全部搜罗了一遍,整理成书,打印成册,那个假期我是浸润在王老师的文字里,一遍遍地阅读,看到王老师前瞻的学科眼光、深邃的教学思想、深刻的课程解读、生动的课堂实例,所以那个假期,我写成了比较满意的一篇教学文章——《素材承载:探索信息技术学科新意义》,当时编辑开玩笑地说,我撰写的文章风格有点像王老师的“苍派”风格。我深知王老师的高度是到达不了的,但至少说明了专家教师的文章对我的潜在影响。留心:抓住瞬间灵感积累长期素材
很多时候我们有过这种经历,在观摩、评课、阅读时,经常有不少灵感划
过,感觉很值得一写,但是当我们提笔时往往又没有很好的思路了,过了几天,灵感转眼就没了,原来的思路早已枯竭,再也挤不出文字。我们知道,灵感对于写文章非常重要,但是灵感犹如一现昙花,稍纵即逝。怎样让灵感保鲜?我的方法是备一个本子,把灵感记录下来,包括标题、提纲、实例,想到多少记多少,逐渐累加充实。
如果说灵感是瞬间产生的,那么素材则需要长期积累了。这里的素材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来自教学、来自学生,最好是别人所没有的,或者没想到的,即使想到了还没有成文发表的。积累的方法也类似,好的教学片段、练习设计、学生作业,我也会简要记在灵感簿上。等到写的时候,把本子打开,灵感和素材一一呈现,为写作准备。
我的感触:灵感需要不断积累、补充、完善,有时后面的灵感会颠覆前面的想法,灵感也会伴随撰写过程。灵感积累的过程也是文章框架趋于成熟的过
程。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任务设计文章,从开始有写得念头到最后定稿,大概经历了一年多。原来的设想是写任务设计的效度,并且初步列了几个设计实例:快速交换、快速删除;?拼图游戏;?根据特性描述猜事物。后来在具体写的时候,发现内容太单薄了,再调整最初的想法,经过多次考虑,扩充任务设计的“度”——效度、梯度、深度、广度、温度,并且每个“度”用一个具体实例说明。当这样框架的初稿完成后,说明
实例涉及到Windows操作、Word、Excel,再次修改时总觉得实例有点不统一,后来再经过考虑,决定把Windows和Word的实例改成Excel例子,这样五个实例都属于Excel内容,读来比较整齐。因此最后我满意地将文章标题确定为《信息技术学科有效任务设计——以Excel教学内容为例》。
细心:融入实例撰写注重写作技巧
首先,观察撰写动向,指引撰写内容。
就我了解的信息学科,文章撰写动向有以下趋势:第一,写的题材精细化,着眼点较小;第二,注重实效,用实例说明问题;第三,注重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批判某种做法,可以依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展开撰写,需要强调的是,问题的解决不能缺少。写作之前不妨收集本学科的撰写动态信息,据此来拟订合适的撰写题目,准备合适的内容。其次,坚持原创观点,突出具体实例。
对于原创观点,我认为并非处处标新立异,但必须是根据自己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可能没有专家总结得深刻,但对一线教师更具有启发效果。这类观点贵在原创,贵在实践。我在写的时候,坚持按照我的观点、思路来写,一般不参阅网络上的同类文章,有时这种“闭门造车”式的撰写,还能发掘自己独特的想法、新颖的观点、深度的剖析,从而促成文章的个性与亮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写得细致
化,一篇文章瞄准一个着眼点,把这个点写实、写细、写精、写透,具体得靠实例来说话,因此文章中的实例是不可缺少的,最好写到别人拿来就可以用的程度。
我的感触:关于实例撰写,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榜样,每次读李老师的文章,文字的亲和、实例的具体,原来非常高深的理论便轻而易举地阐释清楚,更重要的是这为我们一线教师起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借鉴作用,告诉我们具体的实施方法,比如《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创新的沃土》等文章,里面的很多实例我们都可以借鉴,部分或全部地移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耐心:积累撰写经验等待文章花开
经过以上的专心、留心、细心,我们已经完成了一篇文章,接下来,还需要什么呢? 我想凡事都是从无到有,文章撰写、文章发表也是从无到有,所以
需要大家的耐心。在我工作的前五年论文几乎为零产出,其实那时我也一直暗暗在写,没有刻意的感觉,纯属兴趣使然,从没想过能发表。现在回头看这个过程应该算积累吧。总之,有积累一定会有收获,有沉淀一定能产生结晶,我用五年的时间等待了文章的花开,相信每一位老师,只要您勇敢地拿起手中的笔,一定能写出满意的文章。
第五篇:浅谈如何撰写教学研究报告
浅谈如何撰写教学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从方法角度来看,经验总结、调查报告都是“从果到因”的研究,即从大量的事实数据中寻找规律,而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则是“从因到果”的研究,即先有研究的假设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总结规律得出研究的结论。因此,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除了在认识实验的意义,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教改实验全过程这几点与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一致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事实确认教育现象中的必然因果关系。
我体会,要写好教育研究报告,必须做到三点:
一、确保研究真实进行
这一点好像不应该说,但这确实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只有首先确保研究是真实的,才能提到如何科学表述的问题。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只在电脑等资料堆里“想办法”、“搞研究”的情况,即尽可能的杜绝抄袭。
二、站在“巨人”肩膀之上
搞研究必须自己认真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但搞研究关起门来也不行。必须结合自己选择的课题对相关研究的信息进行科学的了解和借鉴。这种了解和借鉴标志着研究者对问题把握的程度。具体的在研究报告中应表现在:第一,对研究背景介绍中,应适度提及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我的研究有什么特点。第二,与我的研究相关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当然,这两点在研究报告中所占的比重不用太大。但有了这两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研究者研究与思考问题的深度。
三、表述讲究内在逻辑
研究报告的撰写一定要遵循研究报告表述上应有的逻辑性。具体的说,这种逻辑性要求我们说清楚这样几层东西: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重要的概念我是如何确定和理解的;我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我选择的科研方法是哪种;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我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措施是什么和如何使用这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形成了什么结果和认识;今后还应该再进一步完善和探讨些什么相关的问题,如果运用和借鉴我的研究成果,应该注意些什么。我认为,这些应该就是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
四、别将报告写成论文
研究报告是对一个研究实践过程的理性总结与思考。论文是就一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用一个不一定准确的表述:一线教师课题的研究报告必须是“做”而论道,而普通的论文则不排除可以是“坐”而论道。所以,研究报告要问题准(有价值)、起点高(有依据)、目标清、内容新、过程实、方法好、效果真、结论对,思考细。如果一个研究报告空洞无物,通篇全是道理,或者全是简单的常规做法,那就不能认定是一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