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古亚非文明》教案
《上古亚非文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的名称;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割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金字塔的建筑及表现出的神奇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理解文明的能力;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亚非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这一共性特征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历史。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上古亚非文明的历史,认识亚非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对古埃及金字塔精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科学性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历史观;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分析及法典阶级实质的分析,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教学重点 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教学准备 金字塔的图片和音像 教学过程教学备注及反思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七大奇迹是指哪些文化成果吗? 课学习: 第1课时
一、神奇的金字塔
1、埃及
(1)地理位置、地理状况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古埃及统一的时间、国王称号、王朝
尼罗河孕育了埃及灿烂的文明,吉萨就位于尼罗河的上游,吉萨可谓一块风水宝地,为什么呢?
2、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1)位置和数量:尼罗河的上游吉萨一带、80余座 得名由来:
最大的金字塔的名称:胡夫金字塔 古埃及法老为什么要修建金字塔?(2)金字塔建筑之谜
资料一:播放音像资料《金字塔之谜》
资料二:
金字塔高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金字塔本身重量× =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底面积÷塔高的两倍=圆周率。
金字塔底周长×4300=赤道的周长。
金字塔高×43200=北极极点到赤道平面的距离。
金字塔斜面高×600=1个纬度。
请回答: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和高超的技术)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巧合,或是“外星人”建造了金字塔。你怎么看?
如果你是古埃及人,你会用什么方法开凿和运输这些石料呢?(3)对金字塔的评价
第2课时
带着金字塔的神秘,我们又去空中花园的国度——古巴比伦看看。
二、汉谟拉比法典
展示P10地图《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和《伊拉克周边地图》引导学生发现古巴比伦与伊拉克的关系。
1、两河流域孕育的新月沃土(1)地理位置?两河是哪两河?(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
2、汉谟拉比法典
(1)法典形成的时间和国王、构成、主要思想、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
教师介绍《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思考:图中国王手神授的权标是在宣扬什么?(2)案例寻踪
古巴比伦王国有两个自由民发生争执而去求见国王,其中自由民A打伤了自由民B的一只眼睛,根据法典,国王会怎么判?
这是一个奴隶对自己的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于是这个主人一怒下割掉了奴隶的耳朵,根据法典,国王又会怎么判呢?(3)性质:
出示:法典的主要内容,从法典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 从当时历史出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法典的地位(实质)?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是什么地方?(古印度)
1、印度的母亲——印度河和恒河 思考:
(1)古印度包括现在哪些国家》(2)韵语古印度文明的河流是什么?
(3)地图告诉我们古印度有哪两处古城遗址?
(4)谁在什么时候曾统一古印度?
2、种姓制度
(1)什么是种姓制度?(2)阅读课文完成下表: 等级 名称 构成 权利义务 社会地位 1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表格的填写,你能归纳出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3)游戏:请判断下面四个人属于哪个等级的,并由高到低排列? A:“我是保卫国家,保卫笸箩们的武士,不用劳动不用纳税” B:“刚才幸好跑得快,要不就被武士抓走了,但是现在我到哪去安身呀?” C:“今天我得主持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 D:“田里的庄稼熟了,明天我就可以去收了”。(4)评价:
思考:这样的种姓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小结:
理清今天学习的三个古亚非文明的地理位置。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篇:上古亚非文明教案
上古亚非文明教案 川教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金字塔的建造及其表现出的种种“神奇”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理解文明的能力;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进步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和社会制度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印度种姓制度落后性的剖析,并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产生于亚洲大河流域这一共性特征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习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字塔精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科学性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史观;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法典阶级实质的分析,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通过学习上古亚洲文明的历史,认识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世界历史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二、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课件:型新课
指导学生编写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小剧本并排演;教师上网查找教学相关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教学媒体)
剧本和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习了中国历史,知道了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本期开始,我们要面向世界,走出国门,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上节课我们已到达了第一站,了解了世界人类的形成。那么,我们的第二站就去考察上古亚非文明吧!上古即指奴隶社会的历史。
二、学习新课
出示:3张金字塔图片。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图片?(学生回答)
(一)神奇的金字塔
1.尼罗河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这些金字塔在上古奴隶制时期就已经修建,至今已有四
千年多的历史,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兴建金字塔的地方已成为今天的旅游
胜地。那么金字塔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哪儿呢?(学生回答)
出示:课本第9页《古代埃及》地图。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和认识尼罗河的重要性。)
师:尼罗河流经埃及全境,孕育了古埃及的灿烂文明。吉萨就位于尼罗河的上游,吉萨可谓一块风水宝地呀,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回答)
2.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师: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很多法
老都喜欢选这一带建造自己的陵墓,金字
塔就是他们的陵墓。大家看课文,在吉萨
一带发现了多少座金字塔?(学生回答)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不错吧。那么最大的一 座叫什么金字塔?(学生回答)请问金字塔这一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回答)
3.金字塔的建造之迷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金字塔不但名字好听,而且其建造及内部结构有着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迷,非常神奇。现在我们就从一座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开始
探索金字塔之迷。
出示:胡夫金字塔外观图和剖面图
师:请一位同学根据课本第9页和第10页上的内容给大家介绍这座金字塔。(学生介绍)
师:(称赞学生的回答)听完介绍后你对金字塔有什么认识?(学生发言)还有其他同学通过其他途径和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金字塔的信息吗?(学生回答,教师检查学
生查找资料的情况。)
出示以下两则材料及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到埃及游览金字塔时,他们在塔高1/3的地方发现了一桶垃圾,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还有些水果。使他们感到惊奇的是:尽管桶内的温度相当高,但这些尸体不仅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成了“木乃伊”。后经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发现原来金字塔的结构竟是一种较好的微波谐振腔体。微波能量加热就杀死了细菌,并使尸体脱水而成为“木乃伊”。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金字塔能”效应。令人不解的是,五六千年前的埃及人怎么会知道微波的妙用呢?
(材料二)
金字塔高146.59×1010=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金字塔本身重量×1015=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底面积÷塔高的两倍=圆周率
金字塔底周长×43200=赤道的周长。
金字塔高×43200=北极极点到赤道平面的距离。
金字塔斜面高×600=1个纬度。
请回答: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巧合,或是“外星人”建造了金字塔。你怎么看?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
总结学生发言:在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奴隶制时代,埃及人依靠简单的协作,创造出金字塔这样的奇迹,真是难以令人置信。但是金字塔屹立了四千多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修建金字塔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要说金字塔是天外来客的创造,还有待科学证明。但我们只有承认历史,相信历史才能更有助于人们探索自己的历史,认识自己的能力。
(二)汉谟拉比法典
师:带着金字塔的神秘,我们又去空中花园的国度——古巴比伦看看。
(出示课本第10页《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地图和《伊拉克周边地图》,引导学生发现古巴比伦与伊拉克的关系。)
师:大家发现没有,这里(指着古巴比伦)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提到美国空袭伊拉克后对古巴比伦文化遗产的破坏,以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1.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师:这里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我们把这里称为两河流域。因为这里有两条河流孕育着古巴比伦的文明,“两河”是指哪两条河?
(学生回答)
2.《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师: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学生小品表演)
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 两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
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
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
“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说完A做着向B的眼睛打去的样子)
师:下面请回答几个问题。
①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
②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
③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在学生回答每一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内容和实质。
学生回答问题①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
学生回答问题②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③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由此加深学生对法典阶级性的认识。
师:《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当年汉谟拉比把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的玄武岩石柱上,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出示:《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图及部分条文和思考题:谈谈你对法典古今价值的认识。
学生发言。(在学生发言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法典宣扬的君权神授的思想和法典所使用的文字。)
师:古巴比伦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做到了国家有法可依,实在是不简单。法典对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和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起了很大作用,这也正是法典的先进之处,所以法典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
价值,并成为研究古巴比伦奴隶社会的第一手材料。它不愧为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巴比伦灭亡后的历史走向
师:总而言之,法典的实质是带有阶级性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汉谟拉比死后,两河流域的发展情况如何?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1页第三段。
(学生阅读)接下来我们再去南亚的印度河,寻找古老的印度文明。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印度河和恒河
师:《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求取佛经,这西天指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容易回答是印度,教师及时纠正是古印度。)
出示:课本第12页《古代印度》地图和下列问题。
①古印度包括现在哪些国家?
②孕育古印度文明的河流是什么河?
③地图告诉我们古印度有哪两处古城
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后出示有关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座城市的图片。
师:这两座城市存在的年限约为公元前三千年至二千年,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的。从公元前15世纪开始,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并过上了定居的农业生活。起初,雅利安人与达罗毗荼人是可以通婚的,但如果这样下去,他们将会被达罗毗荼人所同化,因为达罗毗荼人远远多于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有着白皮肤、蓝眼睛和高鼻梁,而达罗毗荼人身材矮小,皮肤黝黑。于是,雅利安人开始禁止与达罗毗荼人通婚,这就是印度种姓制度的根源。
2.种姓制度
师: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的贫富分化,在古印度社会中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就是种姓制度。(多媒体展示种姓制度简表)
学生活动:游戏(在四小组中各选一位同学以A、B、C、D为编号,每人代表一个种姓,每人说一句话后,让学生猜猜他们分别代表哪一种姓并按种姓的高低顺序排列。)
A:”我是保卫国家,保卫婆罗门的武士,不用劳动不用纳税。“
B:”刚才幸好跑得快,要不就被武士抓走了,但是现在我到哪去安身呀?“
C:”今天我得主持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
D:“田里的庄稼熟了,明天我就可以去收了。”
教师点评、深化:种姓制度下职业是世袭的,一种种姓只能从事已限定的职业,世代如此;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不同种姓的男女生下的子女,只能排除在种姓以外,被称为贱民,他们的生活非常糟糕。请阅读课文第13页小字,感受他们的生活。(学生阅读)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制度,是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在阶级社会里对社会的稳定和维护正常统治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种姓制度的存在,是造成社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的印度仍保留着种姓残余,这种残余造成了印度社会的不和谐。
多媒体出示以下材料,加深学生对种姓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种姓制度的观念也无处不在。记者常遇见这样的情况:给看门的再多钱,他也不会帮你扫地,因为这是贱民干的活;做清洁工的高种姓成员,清扫卫生时决不会帮你打扫卫生间;许多来自他乡且没有一技之长的高种姓成员,宁可在大街上乞讨也不会找工作,因为他们不能从事“下贱”的工作;即便主人在欧美受过现代教育,他也决不会雇一个来自贱民家庭的厨师,哪怕厨师的厨艺再好、薪水再低。当地曾有人仔细研究过媒体上刊登的征婚广告,尽管对对方的文化程度、外在条件、经济状况等要求各不相同,但是否属于“同一种姓”始终是一个最主要的先决条件。记者曾问过一个来自高种姓家庭的印度大学生,他说尽管他反对种姓制度,但未来结婚时,绝对不会找出身低种姓家庭的姑娘,因为他认为,来自低种姓家庭的人在思想上不会与他合拍,婚后肯定要闹别扭。
三、新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古亚非文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非洲——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埃及金字塔
2.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3.南亚——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四种姓制度
我们发现不管是非洲还是亚洲,其文明的发源都在大河流域。老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古代文明大都发生在大河流域?”
四、课堂练习
1.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被称为()。
2.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3.印度的种姓制度也称()。
教学后记
本课地域跨度广,历史内容涉及非洲、西亚和南亚广大地区,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采取层层推进的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在古埃及文明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金字塔有所耳闻,因此我抓住这一关键,展开教学活动。如先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金字塔,再从理性角度认识它的神奇。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多想、多思、多说,较好地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出金子塔的奇迹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的。
在古巴比伦文明的教学中,对重点内容《汉谟拉比法典》,设计了学生表演活动,并在此环节上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法典,认识法典的实质。这个活动注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古印度文明是最后一个教学内容,为了防止学生学习的疲劳,在此环节组织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这一内容,一来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来可以检查学生对四种姓的辨别。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篇:古代亚非文明概述
古代亚非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什么
古代亚非文明表
古国名称 位置(大河流域)文明代表 古老文字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国王陵墓,权力象征 胡夫最大,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 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制度; 三部分构成;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互不通婚
古代亚非文明的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贡献 古代亚非文明的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贡献
①埃及象形文字:为以后字母文字形成奠定了基础;②西亚楔形文字:被西亚各民族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重大贡献;③腓尼基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形成奠定了基础;④中国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亚非古代的四个文明的特点
幅员辽阔,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因此造就了农业文明,为小农意识下的农业文化的奠定了基础。
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欧等国也因其自然环境的特点取向海洋文化为主的异型农业文化,这也是整个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以中国为例的“农耕文化”,使得人们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并且做到人与自然相适应,从而产生人、社会、自然一体化的观念。这样的观念使得小农生产和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导致了农业文明。
海洋文化自由、规律性不强,人们对于自然表现出主观积极的能动态度,人们不过分地依赖自然条件,也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航海导致商业贸易的发达,生活新奇富有刺激,对自然的依赖性在海洋民族心理上不断减弱,使得强调人的主动性,突出人对自然的征服。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要求崇尚经验,培养了人们爱好和平,礼仪为重,互帮互助的性格。这和欧洲人“好斗”性格以及“战争是万物之父”的观念极然不同。一个是寻求和平、安宁;一个是征服和扩张;这种民族性格、心理和观念的不同会带来文化的差异,导致各走各的道。古代亚非文化成就
1.象形文字:
为什么叫象形文字呢?就是因为它用图形来表示事物。请同学们看课本15页《象形文字》。在这里可以看到,埃及人画了两条腿,表示“走”,画了一只眼睛,眼睛下面用三条竖杠表示眼泪,以此表示“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一共有700多个。后来,这些符号除了表示意思外,也表示一定的音节,在此基础上,音节字中的一部分简化为字母符号,共24个。因此,这种文字为以后的字母文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说明了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是有影响的。(找学生读15页彩框内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只有少数祭司和书吏掌握,因而在埃及有专门以抄写、记录为职的书吏。请同学看课本15页插图。(读古埃及灭亡后……)这块石碑是在罗塞塔发现的,所以又称罗塞塔石碑。请同学们看16页插图,这块石碑是用黑玄武岩做成的。长114cm,宽72cm,上面有三种文字:上面是世俗体,即象形文字的草写体,中间是象形文字,下面是希腊文。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根据十多年的刻苦钻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822年成功地释读出托勒密的名字,终于使象形文字的释读获得了决定性突破。图中引出的方框中的文字就是托勒密的名字,上面是象形文字的草体,下面是希腊文字。在古埃及人创造象形文字的同时,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又创造了楔形文字。2.楔形文字: 那么,什么是楔形文字呢?(找学生读P16彩一句)请同学们看16页《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为了书写简便,人们逐渐对一个事物不全画出来。而是只画出其中最能表现出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来的图画逐步转变为直线图形。19世纪中叶,英国人罗林生在波斯发现了刻有古波斯文、埃兰文、巴比伦文三种楔形文字的贝希斯敦铭文。他借鉴前人成果,对照比较三种文字,终于释读了楔形文字。当时,这种文字在西亚地区广泛传播。西亚各民族对它略加修改后,作为自己的文字长期使用。
由于楔形文字往往一符多义,难以掌握,逐步被字母文字所取代。3.字母文字:
腓尼基人在象形文字和古西亚文字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拼音字母。说起腓尼基字母的发明,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有一个叫卡德穆斯的腓尼基木匠,是个远近皆知的聪明人。有一次,他在别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记带来了,他随手拿起一块木片,用刀在上面刻了点什么,然后让一个奴隶送给在家中的妻子。卡德穆斯的妻子看了木片,什么都没说,递给奴隶一件工具。奴隶惊呆了,认为他的主人是在用一种神秘的方式,通过木片上的符号表示他需要的东西。据说卡德穆斯在木片上划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现的字母文字。许多人知道这件事以后,来向卡德穆斯请教。卡德穆斯就将他发明的字母文字教给了其他人,这样腓尼基字母就逐渐传播开来。请同学们看课本16页《字母文字演进表》和17页《西方字母渊源》,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了创造了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古代亚非的人民又制定了天文、历法。
二、天文和历法: 1.太阳历:
埃及的太阳历早在6000多年前就问世了。马克思曾经说过:“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充分肯定了天文、历法与生产的关系。埃及人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尼罗河泛滥的规律。他们发现两次泛滥之间大约为365天。同时,还发现,每年6月17或18日早晨,尼罗河开始变绿,这是尼罗河泛滥的预兆。当尼罗河水的潮头来到(孟斐斯)今天的开罗附近时,天狼星和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埃及人把它作为一年的开始,两次泛滥期间为一年。以此为依据,把一年分为泛滥期、播种期、收获期,生动地反映了天文历法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埃及人又把一年定为365天,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节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虽然每隔4年就误差一天,但它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后来传入欧洲,经过罗马凯撒和教皇格利哥里不断改进,成为今天通用的公历。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规律的观察,制定了太阴历。2.太阴历与星期制度
它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以刚刚露出月牙来的这一天为开端,以月亮最圆的一天为月中,以月亮又变成月牙的那天为一月的终结。那么太阴历对每月天数又是怎么规定的呢?
当时,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能够区分五大行星和恒星,对五大行星的运行轨道观察得相当准确,他们将星宿和诸神联系起来,星就是神,因此星的符号也就用来表示神的概念。每天有一个星神值勤。七天一轮回,所以把七天作为一周,请同学们看17页表格,它分别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球的名称来命名。所谓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去掉了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现在通行的七天一星期制度的来历。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印度的天文历法,我找一位同学读一下17—18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它与埃及的太阳历有何异同?
三、雄伟的古代建筑
在古代埃及,除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还修造了大量的神庙,其中最壮观的要算卡尔纳克神庙了。1.卡尔纳克神庙
卡尔纳克神庙,就是阿蒙神庙,因为它位于埃及的卡尔纳克村而得名。阿蒙是底比斯的庇护神,后来被尊为太阳神,成为国家的最高神。埃及国王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儿子,每次对外战争的胜利,都认为是阿蒙神保祜的结果。战争结束后,就把大量的战利品献给阿蒙神庙。经过几百年埃及国王的不断添造,阿蒙神庙终于形成了一组庞大的寺庙建筑群,那么,何以能体现出它的雄伟壮观呢?请同学读课本18页彩框内第一段和《卡尔纳克神庙贵遗址》。2.空中花园
请同学们看课本18页《巴比伦空中花园》这幅想象画,空中花园是新巴比伦时期建造的,当时新巴比伦的国王为讨好王后,下令在首都巴比伦建造空中花园,它实际上是一座假山花园。它采用立体造园的方法,将花园置于高高的平台之上,远远看去,花园就像在天空中一样。请同学看18页彩框内的部分。空中花园建成以后,成为巴比伦城建设的最主要部份,与金字塔一样,成为古代世界的八大奇迹之一。
后来,波斯占领新巴比伦后,空中花园随之被毁。
第四篇:《上古神话》教案
《上古神话》授课提纲
○自然界处处有神:日有日神,月有月神,风有风神,水有水神,火有火神;雨有雨师,旱有旱神,雷有雷公,电有电母。日神叫羲和,月神叫嫦娥,风神叫飞廉,水神叫共工,火神叫祝融;雨师叫屏翳,旱神叫女魃。(黄帝之女)
○动物界个个似神:【祥瑞四灵】 麒麟、凤凰、龟和龙
麒麟:身体像鹿,遍体披着鳞甲,头上长独角,脚像马蹄,尾像牛尾。历代帝王都把它看作有德性的仁兽,是太平盛世的象征。“麒麟送子”:象征有出息的子孙,祈望早生贵子、家道繁荣。
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综合了许多鸟兽特点想象出来的形象。雄的叫凤,雌地叫凰。标志着吉祥、太平和政治的清明。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后来在民间代表着吉祥和喜庆。龟:在四灵中是惟—存在的动物,也是动物中寿命最长的,认为具有预知未来的灵性。象征健康长寿、国运久远。在古代,每当举行重大活动之前,巫师都要烧龟甲,然后根据龟甲上爆裂的纹路来占卜吉凶。
龙:牛头、鹿角、兔眼、鹰爪、蛇身、狮尾,通身还长满了鳞甲,是由多种动物复合而成的。龙能在地上行走,能在水中游弋,能在云中飞翔,充满了无穷的神力,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螯龙,无角曰离龙。
○始祖人人为神 【三皇五帝】
公元前29世纪至前22世纪,这些领袖被后世认为是圣明和道德的典范。1.三皇
伏羲氏教人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为禽兽命名,兴交易之道。
神农氏-又称炎帝。五谷帝仙,发明了农耕技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2.五帝
①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髯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
②颛顼:黄帝之孙,号高阳氏,九黎族的首领。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
③帝喾:颛顼之侄,号高辛。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元妃姜嫄生一子,名弃,又名后稷;次妃简狄生一子,名契,契为商族(商朝)的祖先;次妃庆都生一子,名尧,即帝尧,也称唐尧;次妃常仪生一子,名挚(也作“鸷”),即帝挚。
④尧:帝喾次子,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在位百年,有德政,常征求四岳的意见,而且设立谤木,让平民可以发表意见,设立多项政权组织,要求荐举贤人,加以任用,后让位于舜。
⑤舜:名重华,又称虞舜,建国号有虞,故称有虞氏帝舜,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唐尧女儿的女英和姐姐娥皇同时嫁给了虞舜(姚重华)。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
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
一、上古神话的起源和流传
古代神话是远古人类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古代神话产生的背景:
① 人类在其童年时期的天真幼稚 ②对自然现象的不解和恐惧 ③“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中国小说史略》
【神话和传说】
共同点:在现实基础上产生,以幻想和想象为主,为集体的口头创作。
不同处:神话:①虚幻 ②神 ③时间早 ④人与自然的争斗 传说:①有历史的影子 ②人 ③时间晚 ④人与人的争斗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神话极为丰富,但不少都失传了。今天只散存于《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等文献中的零星片段。
二、上古神话的类型 ㈠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百里。(《太平御览》卷二引徐整《三五历记》)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女娲的传说】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1.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2.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㈡洪水神话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违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让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鲧。鲧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
天帝知道了,就将“息壤”收回,并处死了鲧。三年后鲧的肚子突然裂开了,生出天神禹。禹决定像他的父亲鲧一样去治水,杀死了引起水灾的魔神共工的部下无支祈,禹主要的办法是疏通河道,许多神知道后,都愿意出一份力。
禹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启,治水期间,禹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经过了十三年,禹终于将大水治理好。(堙塞的具体方法应该是加高河道的堤防,类似于筑土围子一样的方法。所以,在历史传说中,鲧还是城郭的创作者)
㈢战争神话 【阪泉之战】
黄帝与炎帝是中原的两个大部落的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水,他们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战于阪泉之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涿鹿之战】
大约5000多年前,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发生了一场雷霆万钧的战争,交战的一方是中原地方的部落首领黄帝,另一方是东南地区的九黎族酋长蚩尤。
蚩尤有81个兄弟,长相颇为奇特,他们率领九黎族一路进攻,直到涿鹿。黄帝联合炎帝,指挥一支以虎、豹、熊、罴为先锋的部队迎战。蚩尤兄弟都生得铜头铁额,不怕击打,而且所用武器也很先进。黄帝截断江流,准备水淹这些抗打击的金属怪物,为此,他特命部将应龙准备施雨。但蚩尤先下手为强,请来了风伯、雨师,刮起大风,下起大雨,阻止了黄帝的行动。黄帝初战不利,不禁仰天长叹。
天帝派来九天玄女、旱魃帮助黄帝作战。旱魃大喝一声:“魃!”立刻阳光普照、大雨停止。玄女敲响用独角牛的皮做成的鼓,敲一下,声震500里,蚩尤被震得魂飞魄散。
蚩尤也会作法,他布起了大雾,霎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黄帝的部队迷失方向,不辩敌我,自相攻打,蚩尤乘机逃走。
双方再战,蚩尤又布起大雾,哪知黄帝早已叫大将风后按照北斗星杓指示方向的原理造出了指南车,黄帝部队在指南车引导下,直捣敌方大本营,出其不意捉住并处死蚩尤。蚩尤的长相极为奇特,是个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只眼睛,八个脚趾,头上有角,耳鬢有戟,身上还有翅膀,能飞空走险,能吞砂咽石,能说人言的怪物.这样看來,他的骨胳外壳都应该是金属制造的.头上長角,是不是天线呢?四只眼睛,是不是光学测管?八只脚趾应该是运行裝置,可进退自如.吞砂咽石,大概是在采集矿物,就地化验,熔煉?有翅膀,当然是可以起飞和降落.这么看来蚩尤岂不是超级智能机器人?
㈣英雄神话 【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ya貐yu,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xi于桑林。——《淮南子·本经训》
后羿是一个神射手,也是弓箭的发明者。臂力惊人,箭法超群。后羿凭借弓箭和神技,为民除害,造福人类。
原先天空中有10个太阳,强烈的阳光烤焦了大地,庄稼枯死了,甚至连石头都快要熔化了,凶狠的毒蛇野兽乘机出来残害人类。羿十分同情处于痛苦煎熬的民众,决心冒着生命危险,为民除害。张弓搭箭,对准天空一箭射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个太阳被射中了。后羿一连射了9箭,9个太阳一个个地掉落下来。当他还想再射时,突然想到,如果没有太阳,大地将一片黑暗,人类难以生存,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
【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海外北经》)
“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的名称,他们个个都是身材高大、力大无比。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成都载天的上空。于是推选“夸父”去追赶太阳。路途中他口渴难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顷刻间就喝干了,还是没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但他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北山经》)
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一粒小石子投向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想把大海填平。
第五篇: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3.教学用具
PPT 4.标签
古代埃及,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与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设问: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设问: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教学预设:便于航行。
片段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3.教学环节二:几何学和太阳历
活动:分组采访官员和农民,自己设计采访的问题,小组成员分角色表演。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在采访和回答的过程中理解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对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几何学的产生的重要意义。
出示:几何图形和太阳历中的三个季节。设问:太阳历发明的意义 片段小结:正是因为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人们才需要每年丈量土地,几何学得以产生发展;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长规律,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古代埃及的几何学和天文学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4.教学环节三:象形文字
出示:几个象形文字,要求学生猜测其含义。设问: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教学预设:与事物形状相似。
补充:象形文字一般书写在纸草上,而纸草是生长于尼罗河河边的一种植物。片段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5.教学环节四:医学技术
出示:木乃伊制作过程的图片以及希罗多德关于木乃伊制作的一般方法的介绍。设问1: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哪些医学方面的知识? 教学预设:解剖、心脏、消毒、防腐、缝合技术等等。设问2: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 教学预设:“灵魂不死”……
片段小结:古埃及人民深信“灵魂不死”,热衷于制作木乃伊,因此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埃及的医学也在不断的进步。
6.教学环节五:法老与君主专制制度 出示:见闻和法老的图片。
设问:法老为何会拥有如此权威? 说说法老是个怎样的人物? 出示:太阳神的图片,希罗多德《历史》中的记载。
片段小结:古埃及统一后,逐步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法老拥有无上权威。7.教学环节六:金字塔 出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设问1: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教学预设:胡夫金字塔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1和教材P3资料1、2,想象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教学预设:利用滚木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2、3 设问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 教学预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片段小结: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8.教学环节七:做文明游客
出示:材料2013年5月24日,某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列举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提示:从文字、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学、政治等方面)
(2)举例说说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3)从古埃及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课后习题
拓展运用:
制作古埃及兴衰的年代尺 作业布置:自编作业本
板书
古代埃及
定期泛滥 农业 几何学 定期泛滥 农业 太阳历 尼罗河 唯一水源 生存 统一 君主专制制度(法老)
水流平缓 航行 水流平缓 航行
金字塔 木乃伊技术 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