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时间:2019-05-12 20:5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体育教学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第一篇: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学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展开,给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但我们也发现,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例如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教学实质却没有变化,过分强调竞技运动技术传授和知识的系统化;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重视不够。这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就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分析。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单靠体育教学也解决不了增强学生的体质问题。但这并不等于体育教学与增强学生体质无关,更不意味着运动教学就是体育教学。遗憾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却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花相当多的时间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区分运动教学与体育教学。运动教学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本质的部分。从本质上将,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身体反复练习、反馈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组成的。把体育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的过程,这会不会太窄?如果对体育知识技能的理解形成了共识,这种强调或许没有实际意义。可是,长期以来把体育知识技能理解为运动技术技能的传统偏见,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具体问题

1、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为什么没有转变?并不是体育教师不想转变,不能转变。而是因为第一,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第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如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第三,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教研部门给教师的教改指示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大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设计的意图,缺乏教学改革的必备技能,而且也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些问题,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在他们走 出校门后,竟与体育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相关;与我们把体育理解为机械被动的教育有关;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所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教,一个动作怎么做,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无所适从,无所收获,这无疑是体育教学的失败!

3、教学内容。长期以来,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和办法规范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使天性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积极主动去锻炼的学生有减无增。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而竞技性运动项目,则是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出发,以实效性为原则,选用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为模式,通过程序化训练过程,达到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这些运动技术,虽然有助于学生已具有的运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但对体育教育来说,显然脱离了其内涵,只能是一种外部的行为要求,未必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最佳活动内容,而且警觉化的强身指向在于片面强调体育对人体的改造作用,过分追求人的身体活动能力的不断超越和自我精神的磨练,因此,竞技化的体育教学必然会偏离正确的健身目的,违背人的自然生长、发育和发展规律,不实际地要求学生片面追求运动能力的超越,崇尚于外在的强筋壮骨、体能达标。

4、教学方法。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学习。与此相适应,在体育教学设计上,也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象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在体育教学手段上,要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转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从而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5、教学评价。那种教学评价的划一化,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既缺乏激励性又失公允性。考试,是对人的某种能力的公平检验。既然是公平检验,那就要有时间上、方式上、内容上、评判标准上的同一规定。平时考核很难做到这一系列的同一规定,因而也就很难成为一种公平检验的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激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然而教学评价的划一化,忽视了学生的进步,显然也就谈不上有何激励性。

6、采取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变传统的知识“遗传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体育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评价的体育教学。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三基”教育的传统目标,突破以传授竞技 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现代教学观,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遗传型”和“灌输型”教学观,因此很容易单纯去追寻没有理念的教学形式的现象。如目前许多学校都尝试了选项教学、小集团教学、体能分班教学、个人特长分班教学等形式和方法,以努力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但是,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思想僵化,使得这些教改尝试大多停在形式的层面,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去。

(2)、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当前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 紧密结合起来。过去,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许多精力放到对某个动作的精雕细刻,考核学生的体育能力也往往用技评或跑表、米尺去丈量,这种做法脱离了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背离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得不偿失。对此,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同时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知识和技能只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中介,不是能力自身,所以,学生健身能力的形成是以身体为基础,知识技能为中介,通过专门的教学、专门的教学内容和专门的方法实现的。

(3)、遴选教学内容。运动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素材,对它的加工就是所谓的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化,这是体育教师准备教材的重点、难点。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的竞技运动进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如小学的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就应简化;球类教材也可以简化,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三人或五人比赛”等内容,简化了规则,简化了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毽球等。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4)、优化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5)、改革考核方法。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 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所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在给予政策导向外,应及时落实解决教师工作的困难,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学校体育专家要深入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难题,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指导,使教师能够真正地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四、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在指导思想上“应试教育”与“锦标主义”占较大的比重,一些老师只注重抓尖子运动手和业余运动竞赛训练,个别领导也把体育赛成绩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指标,而忽对全体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步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误区。尽管《体育教学纲》中早就提出了终身体育的教育主张,但和教育观念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尚未得到根本的转化和贯彻。

2.在教学内容方面,目前中学项目重复严重,竞技类运动项目占统治地位,单调、枯燥的技术动作成为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一些现代体育项目、闲暇娱乐项目等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由于各种原因及条件局限,难以进入课堂,造成中学生所学内容与步入社会的严重脱节。

3.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据调查,大多数体育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停留在“灌填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或者搞“一刀切”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千人一面,一样的要求,一样的负荷。要么就干脆来个“放羊式”。

4.体育教师缺乏。一些学校由于体育教师配置不足,致使教师教学工作繁重,不但影响上课质量,也使教师经历不足而无法开展课外活动,如针对有关专长的学生组建篮球、足球、田径等训练队的活动无力开展,这样就降低了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力。

5、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1).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

学生的需要,便是动机,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兴趣和积极性的基础。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同一年龄的学生其学习动机也不尽相同。有的想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的想获得一技之长,将来当一名优秀运动员,但相当多的学生是为了一时的欢乐。因此,老师需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机并重视对他们的学习动机加以引导,使其改正错误动机,这就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体育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以坚强的意志品质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正面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表扬和鼓励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办法是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不断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积极发现学生闪光的地方和优点,鼓励表扬并举,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承认和肯定,也是对学生心理的一个良性刺激,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 教师要从关心和热爱学生的立场出发,建立融洽的、真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既能分担学生的忧愁,又能分享学生的快乐,此时教师真挚的爱,以情激情,改善师生关系,消除隔阂,学生才能推心置腹,把心理活动展现在教师面前,教师针对性的施教,容易产生教学共振,情感共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目标一致,默契配合,调谐共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条件。

(4).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之一,如果没有趣味性,就不能称之为游戏了,也就不能吸引学生。要想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身体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单凭趣味性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游戏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发挥体育游戏教学的多向育人功能。因此选择体育游戏时,应把趣味性作为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把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积极手段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既自觉地锻炼了身体,又从中受到了品德教育。

(5).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的能力

要改变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首先应从教学思想上突破,突破原来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材的使用上入手,改变重视竞技技术的局面,从学校体育的目的出发,采用注重体育技术而不忽视其他功能的灵活的编排方式,因地制宜,充分使用教材;重视教学过程的实施,使技术教育游戏化,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活而有序,重视密度与运动量,这不失是一种将运动与技术同享受运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6).增加体育师资力量

根据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5

六、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策略

根据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1.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鉴于上述课程理念,教师应采取下列教学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所谓“健康第一”,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谓“身体健康”,指的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我约束下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体育锻炼中发展体能。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具备“自尊”、“自信”和“自我情绪调控”的心理素质,拥有“不畏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所谓“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社会道德,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还要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巧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或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时,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认真的学习体育知识,认真地练习体育技能,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将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强调体育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体育运动的必要性,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地理解和认可体育运动对于个人及社会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真正将体育锻炼付诸实践。比如,体育运动中的长跑,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项运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既单调又辛苦,大部分学生不仅对长跑运动不感兴趣,还“畏而远之”,刻意回避。教师针对这种

情况,如果是单纯地说服教育将不起什么作用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不是通过说服教育就能激发起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首先向学生说明,长跑运动,在提高心肺功能、提升个人意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肺功能提高了,也就提高了自身的健康水平;个人意志提升了,也就是提高了克服困难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坚持长跑锻炼,得以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和坚强的意志,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拥有良好的心态,得以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在日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以良好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足以肩负重任,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予体育运动的强烈 兴趣。

初中学生,年少好争,好胜心较为强烈,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利用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对于跳绳运动,不需要专门的场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学生,情绪的“兴奋保持期”相对比较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中长跑为例,本来学生就不感兴趣,如果教师的备课 内容也了无情趣的话,那么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进行精心备课,将中长跑运动项目,设计成多样的练习方式,比如“计时跑”、“计名跑”、“接力跑”、“追逐跑”等等,以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无趣”的教材内容组织成“有趣”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比如,跳绳本来也是比较无趣的体育运动,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跳绳花样,将单人跳绳和集体跳绳不仅跳出“花样”来,更要跳出“健康”来,进而达到体育运动之“陶冶性情”和“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以教师为学习主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潜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比如,教师可以将体育运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最大限度地

减少教条的说教和示范,而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游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合作学习、如何探究学习、如何主动学习,进一步培

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开发学生的个性潜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新课标要求中,着重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因素、生长环境、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运动体能和身体条件各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与个体,要因材施教,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从而使得每个

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能尽量达到最大化。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材,拓宽了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七、农村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从新课程体育改革的角度入手,逐步完善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充分认识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紧迫性,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办学方向,改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增加教育经费,加强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倡导素质教育,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

(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方法单一

由于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已经习惯了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被动和消极地执行体育课程计划,缺少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意识体育。教学呈现“一只球哨两个球,学生教师都自由”的现象。

2.学生运动能力与知识状况薄弱

受到升学率的影响,体育课流于形式,学生体质及运动能力整体上来说较低,执 行一个程序、一个模式、同一时间、统一要求的“一刀切”、“齐步走”的形式,完全脱离学生兴趣爱好的实际。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对体育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另外,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相当普遍。

3.体育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学学生人均场地应达到 6.8平方米。我国农村中学,学生人均场地面积约 2.5~2.8平方米,绝大部分不超过 4.7平方米,和国家规定的尚有很大差距。

(二)、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1.明确教学目的,设置教学重点,选择教学内容 要明确中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身体为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生理特征,挑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锻炼方式,在课堂中经过教师的指导,有选择地参加体育活动,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增进其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鼓励学生创造新的方法去完成动作,让学生有目的地质疑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思考、发现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音乐引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体育的自信心。2.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教师自身信息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各种运动技能优美准确的示范能力,而且要博学广闻,尤其对卫生保健、人体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都应有深入地研究和广泛地掌握,会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锻炼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同时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课件制作、网络下载知识,运用好多媒体教学,紧跟教学改革的脚步,把体育教学提到一个新高度。体育教师因年龄、身体素质等原因,不可能都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而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学生看到了世界级运动员的跳远雄姿,通过相关课件中的动画效果,使学生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便能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示体育训练的魅力 向学生多方位展示体育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其实体育与健康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使学生接近体育,喜爱体育。投掷项目的教学比较枯燥,教师可适时地选用一些掷准、掷远游戏,进行分组比赛。凡此种种可给学生的练习赋予一定的情节,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健康意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与柔韧性等体能,同时还可以缓解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

4、引导发现感悟,注重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 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人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

在课中,做完一个动作后,多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还有新的想法吗?”让学生阐述内心真切的感受。正因为重视了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才会产生标新立异,具有时代气息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尝试、自悟、自问、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

5、鼓励参与合作,追求探究性。

⑴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研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学生,乐于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术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⑵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出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动作;练习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课堂学习中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⑶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安排练习次序,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报告员”(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练员”(纠正小组同学的错误,正确示范动作)、“形象大使”(观察组内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练习时能否相互提醒、做动作时能否相互帮助)等,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做到组内互助合作,小组间竞争夺标的氛围。

⑷选择专题,分工合作,加强主动探究能力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运用研究性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体验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为了减少学生研究探索学习的梯度,课堂上利用教材特点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更多的在课外搞好人际关系,创设愉悦的合作氛围。为此要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帮助,要热情地帮助他人排忧解难。使自己在学会探究的同时,更学会做人。

6、激活变通思维,培养独创性。

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 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中,通过表达方式的变异,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练习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多形态的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从而促进内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八、结合实际,改革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策略

1.解放思想,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田径内容教学受到竞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是教学方式非常枯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二是体育课程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而教学,而不是培养专业化的运动员。学生并不具备运动员那样的运动能力,对技术细节难以掌握。因此,以竞技技术标准去要求普通学生是不合理的。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那么,到底如何来传授运动技能,应该传授什么样的运动技能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周兵教授提出了运动技能的“分类假说”,即把运动技能分为基础类运动技能、专门类运动技能和专项类运动技能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三个层面贯穿于运动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忽视或取消任何一方,都会导致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减弱,甚至失败。专项类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高度熟练、自动化了的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最为完美的表现形式。专门与专项类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改造与组建都是以基础类运动技能为基础的,因此,基础类运动技能是金字塔结构的核心层次。中学阶段的运动技能教学,主要是处于基础技能和专门技能两个层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技能或专门技能,而不是专项技能。因此,在技能教学中,不可用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和手段来教学生,不必过度苛求技术的细节。技术的细节是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的,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本的技术,发展基本技能。

2.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新课程下的技能教学是要改变过去竞技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排斥竞技运动本身,更不是反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体育活动中最生动、最有活力和最吸引人的部分,它当然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竞技运动项目,来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而不是追求竞技运动的终结目标——更高、更快、更强。由此,我们必须对竞技内容加进行改造。

(1)竞技内容的“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摈弃以往过度注重运动技术的细节,教授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的操作性知识。如在江苏省第三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常州宋美红老师在《快速跑》一课中,一改高抬腿、后蹬跑等传统的技术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跨越、抢收呼啦圈的比赛游戏发展他们的步幅和步频,以提高其快速跑的能力;连云港张旭光老师的《三级跳远》一课,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三级跳的节奏和步幅,采用了跨越不同距离的橡胶轮胎,发展学生跳跃的能力,而并没有去注重踏跳和摆动的技术细节。可见,竞技内容的“简单化”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发展运动技能,但“简单化”是并不是单纯的简化,而是抓住了技术的核心,加以改造成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易于吸收的可操作性知识。

(2)竞技内容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安全感就越强,他们在学习时就容易产生价值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例如,通过跨栏教学来发展学生跨越障碍的能力,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障碍,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跨栏的基础技术,而不是学习跨栏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又如,在江苏省第四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南京的王萍老师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10人11足跑”改造成“阳光伙伴——合作跑”,发展学生合作和快速跑能力,颇受专家和教师的认可。由此可见,竞技运动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得教学更加丰富多样,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竞技内容的“趣味化”。竞技内容的“趣味化”就是要把竞技内容改造成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内容,这完全符合新课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基本理念。例如,在投掷内容的教学中,把铅球或实心球换成自制的纸球,通过多样化的投掷方法:前抛、后抛、单手和双手抛,或者改造成打“保龄球”。同样,还可以尝试竞技式投掷技术,发展投掷的能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投掷的兴趣;在蹲踞式跳远之三步助跑起跳的教学中,结合篮球三步上篮的技术,利用技术学习的迁移效应,可以同时学会两项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通过降低难度、简化规则、改变器械功能等方法,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3.走竞技与健身相结合之路。要彻底打破田径教学内容的旧格局,就必须对现有的田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突出田径教学对人们生活、健身的意义。因此,把中学田径课程以走、跑、跳、投四大类运动形式进行分类较为合理,然后再根据各类不同的运动特征拓展教学内容。其中涵盖了竞技运动的项目,而竞技项目则是其中典型的运动技术。以跳为例,分成了水平和垂直两种的跳跃的形式。在新课程下的跳跃类项目的教学可以通过更多形式的跳跃练习来发展学生跳跃技能。例如,发展学生垂直方向的跳跃能力,就可以通过学习行进间三步上篮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水平方向的跳跃能力可以从原地、行进间等各种形式进行选择内容,改变了以往单一技术化的教学,突出了健身性,使得田径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且形式多样。

九、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紧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总是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追求、尝试、体验,由此产生求知欲望,所以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

具有可塑性的,同时能随着人的意志和需要而不断转移。同样,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练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生厌倦、索然无味之感,如中长距离跑等。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这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的途径。

(1)、启发学生自觉性,培养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教师要通过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体的道理: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只有获得强健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只有打好身体基础,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从而目标明确,认真上好体育课,形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好奇心强,厌恶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练习方法。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中长跑这类教学内容,可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发展耐久跑的能力。(3)、优美的直观示范

引发学生兴趣,体育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若教师基本功扎实,动作示范正确优美,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

产生练习兴趣,能有效提升练习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动作的激趣作用,提高示范动作的

质量,使其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特殊效果。(4)、合理布置场地器材

诱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练习器材,使场地整洁、线条醒目、器材整齐有序,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美感和安全感,诱发参与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5)、口诀化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记忆兴趣,体育教学内容丰富,许多技术动作要领讲起来繁杂难记。若将复杂的技术要领归纳为几句口诀,便于学生学习记忆、掌握。如将投掷的最后用力动作简化为“蹬、转、送、撑、挺、推、拨”七个字,便于学生理解动作;在篮球教学中将三步上篮技术要领归纳为“一大、二小、三高跳”学生就能明白动作要领,迅速记住。(6)、充分肯定成绩

提升学生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平等、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和对任教者产生好感,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运用身体语言如表情、点头、眼神、微笑等,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加深对体育课的兴趣,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

十、结论

新课标下的田径课程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技术教学为主线的竞技体系,而以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为指导,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走竞技和健身相结合之路。此外,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并不仅在于田径课程的本身,更在于课程的实施者,即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变革和创新,让田径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发挥出新的生命力。

中学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中学体育在实施过程中有着自身特点和其他学中学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相互关系势在必行。

第二篇: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初探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初探

2011031232 桂腾涛

摘要:听力在英语教学中处于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提高学生听力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实际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听力技巧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Abstract: Listening plays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part in English teaching.Aiming at the goal of improving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students’ listening habits and listening skills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eaching.Key words: English listening;teaching strategie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要素中,听处于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是人们进行言语交流的主要手段,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里弗斯(W.U.River)和坦珀利(M.S.Tomperly)的统计,听占人类语言交际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在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听力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目前很多省市的中考试卷和中学生英语竞赛中都增设了听力考项,这就给我们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讲究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使用以下几个策略来培养学生听力习惯和听力技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一、创设听的空间,培养和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一个人一旦对某个对象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并力求去认识和了解。同样,英语听力活动也要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听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听力活动。教学方式要多样,不能采用某一固定不变的方式,根据心理学证明:一种不变的刺激若持续时间太久,就会使抑制过程发生变化,使兴奋程度减弱,人们就会感到疲劳。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听的空间,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录音机、电视机、VCD、DVD等。课堂上经常给学生播放初中英语教材中英美人士的标准录音,课堂听录音、听师生演讲,课外引导学生听学校英语广播,组织学生收看有关英语教学的节目。这样学生就会喜欢听、爱听、甚至听有所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他们的听力习惯也逐步养成了。

二、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我们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缺少语言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应尽量使用英语进 行教学,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听英语、多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培养他们听的习惯,通过语言的“输入”——听,才会有语言的“输出”——说,因为听是说的基础,说有助于听,又是听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坚持在每一节课使用相关的英语课堂教学用语组织教学。例如:“Class begins”、“Good morning, class”、“Who’s on duty today?”、“First, let’s review”、“Listen to the tape ”、“Let’s see the video tape.”“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Read after me ,please”、“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please”、“Very good”、“For today’s homework”“Goodbye”。从开始上课、课堂教学、到下课都用英语组织教学,使爱说、善模仿的学生边学边用听到的指令跟着教师学习,让学生在不断的英语刺激中巩固听到的内容,培养学生听的习惯,锻炼他们的感知能力。

三、掌握语言知识,过好语音关、词汇关和语法关

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必备条件。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要听懂英语是困难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

语音。英语界老前辈许国璋老先生有过一句话:把语音学好了,就会尝到甜头。如果学生自己发音不标准,就会造成近音词之间的混淆。学生辨音能力不强,就不能正确辨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如同化、强弱读、连读、省音、失去爆破等。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因此,要认真教好音标,严格地把好音标关,使初中生从小打好语音基础、掌握朗读技巧,对提高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不能表达任何东西。” 词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到对句子或段落的理解,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单词的音、形、义的各个环节加以把握。有的学生说,他们每个单词的发音都听清了,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其实,这就是因为对词汇掌握不够全面造成的。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是关于词形变化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对我国中学生来说,语法项目应该是个强项。但听力理解与阅读理解不同,听音时,一句话或一个词汇往往在耳边一晃而过,为了听懂后面的内容,不可能在一句话、一个词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即听者必须努力使自己的理解与所听材料的信息传递同步进行。这就需要对语法知识特别熟悉。如果语法知识不牢固,就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

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与良好的听力习惯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掌握听力技巧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强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教师要教会学生:

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个涉及各种心理因素的过程。学生听音时的心理状态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有着直接的关联。实践证明,学生心情放松、有着良好心态、听音欲望强烈,听音接受效果就好,相反,若是有厌烦、畏难情绪,效果就相对较差。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同时,尽量选一些有趣的材料,使学生排除畏难心理,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取舍得当,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对于听力材料,并非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是同样重 要的。只要抓住关键词与主要线索,听懂中心内容,就能理解全文。如果学生不懂取舍,平均分配注意力,什么都想抓,结果就什么都抓不住,造成理解困难。

利用每大题开始前的指令时间,抢读或边听边看选项,确定听音的重点,使听音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例如,在听对话及问题后选择正确答语题型中,当我们看到选项:AHer coat is grey.B Her coat is green..C Her coat is red.时,我们就知道,本题的关键是听有关颜色的内容,这样也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作听力笔记,强化记忆。把听力材料中最能反映和概括事物特征与本质的关键词,特别是人名、地名、年月日、年龄、价格、数字等记录下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用一些自己可以辨认的简单符号、字母或缩写形式来记录。例如:Marry is a Chinese girl.She was born on February the Second, 1994.Now she is fourteen.She studies in Lianhe Middle School.There are sixty-eight students in her class.She is the best student.The teachers love her.当我们听到这样一段文字时,可以记下Marry, Feb.2nd, 1994,14,Lianhe,68 等,这样,就降低了听力的难度。

注意听力训练中提示性的关联词。英语中有一部分词和词组是带有提示性的。像表示先后关系的词,如:before, after, then, next, finally等;表示转折意义的词,如:but, although, yet等;表示对比关系的词,如:asas,more than, less than等;含因果关系的词,如:because, as, since, for, so等。这些词和词组有承上启下、衔接对比的作用,抓住这些词,能帮助预测,即使个别词没有听懂,也可以根据这些词和语气来推断所听材料的内容,判断说话人的观点。因此,要锻炼学生在听到这些词或词组时,能马上反应上下文的关系。

五、具体训练方法

掌握听力技巧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但英语听力技巧训练不能孤立进行,因为,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互相促进的,每种能力的加强都能带动另外几种能力的提高,反之,任何一种能力的缺乏,都会影响其它能力的掌握与发挥。因此,英语教师应学会将听力训练与其它几种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齐头并进。

听说结合。听为了理解,说为了表达,同是交际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说能促进听,听能带动说,因为只有听懂了,才能说得出。口语练习过程同时也是听力练习和熟悉的过程,尤其是口语中的不同语调表达不同的感情,多进行口语练习,可以使学生在听时能较好地分辨不同语调的不同内涵。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利用课上课下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口语表达自己。

听读结合。朗读文字材料有助于增强语感,使句子的音、形、义在头脑中迅速统一起来,从而减少判断误差,提升反应速度。特别是边听边读,还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朗读,朗读的材料可以是课文或课文难度相当的文章,让学生听着录音读。

听写结合。听写结合的最佳形式是听写练习,它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听到的内容同步记录下来,这需要高度集中一个人的注意力与充分调动一个人所有语言知识。在听写过程中,学生只有直接理解、直接记忆,才能把所听到的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这对锻炼听的理解能力与速度大有裨益。听写起步时可以听一些基本词语和简单句型,进而听写课文及其难度相当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听说内容,因为教材是提高语言发展的主要依据,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语言发展的因素,结合课堂教学,进行随机训练,除对教材的听说内容训练外,在选材时尽量选与

英、美的文化生活习惯有关的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人民生活情况及风俗习惯,又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为将来用英语正常交际打好基础。

结论

总之,提高学生听力技能的根本途径在于多听并会听。多听,需要教师帮助提供好的听力材料及保证足够量的训练;会听,需要教师提供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听力习惯及听力技巧,坚持将语音、词汇及语法教学、创设语言环境及坚持听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岑.《中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困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年第1期.[2]黄源深.《英语教学听力策略》,《外语电化教学》,1998年第3期 [3]刘克兰.《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科学出版社,1999年 [4]刘毅.《我谈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小学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2期 [5]倪国梅.《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点滴谈》,《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年第34期

第三篇:临沂市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应对任教班级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状况及身体状况做深入调查了解,特别是要 向学校医务部门了解学生的体检情况,对不适合做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统计,在活动中 对这部分学生要合理安排,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制定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做到:主题鲜明,题意确切。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场地器 材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教学内容,合理搭配,要体现“三维健康”目标,全面关注“五 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注重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目标的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能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合理发展体能;让学生了解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遵守体育公德,能安全的参与活动。还要尽量安排一些可选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多一份选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性格和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 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创 新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能正确看待成功和 失败,体验运动乐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情绪提升,积极热身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到特定 的活动环境中,让学生入景动情,明理知味,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结合科学布置的练习场地,合理设置教学情景,使学 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启发学生带着探究的心理,饱满的学习热情去学习;通过形式多样、适合儿童特点的游戏、韵律、唱游、健身操等方式,积极 引导学生热身,让学生了解生理规律,明确课堂常规的要求,树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积极做好从事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掌握机能,发展体能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纠正不良动作习惯,了解 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高年级还要了解一些简单的生理常识和保健知识〕掌握一些简 单常用的运动术语,〔如:投篮,起跑,缓冲,冲拳等〕。合理发展学生体能,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重视参与和提高为主,让学生积极 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和运动自豪感,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在运动中学会保护自己,保护 他人,提高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不怕困难,能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形成良好的意 志品质。组织教学要放而不疏,场地布置要合理,要便于学生观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 考,放手让学生尝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及时讲评发现的问题。自主选择,主动发展在学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体质、生理等方面的差异,积极引导 学生参与各种练习,尽可能的完成课堂任务,但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制定练习目标。要重视参与和提高,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学练过程中,给学生可选择的空间,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 出建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接受在巡回指导时,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可以 适当提出、提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练习,循序渐进,熟练掌握几种适合自 己的练习项目,能安全的参与活动,形成良好的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有效的促进身 体健康。合作交流,成果分享在学练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不同的练习方法,学会观察、分析动作过程,积极参与练习,追求提高,循序渐进,向同伴展示自己,说 出自己的练习体会,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体育公德,运动兴趣在学练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秩序的参与练习,能于同伴和谐的参与活动,正确处理自尊自信的关系,指导学生能调控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交往能 力及合作精神。了解并遵守练习方法和规则要求,发扬团队精神,增强责任感。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各种表现,结合实际生活及时拓展讲评,鼓励学 生不威困难,不怕挫折,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喜欢运动,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逐步建立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评价,全面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激励鞭 策学生能接受不同意见,接受批评,胜不骄,败不馁,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效的促进学 生身心健康发展,体现健康的三维目标。在学练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不同的练习方法,学会观察、分析动作过程,积极参与练习,追求提高,循序渐进,向同伴展示自己,说 出自己的练习体会,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体育公德,运动兴趣在学练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秩序的参与练习,能于同伴和谐的参与活动,正确处理自尊自信的关系,指导学生能调控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交往能 力及合作精神。了解并遵守练习方法和规则要求,发扬团队精神,增强责任感。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各种表现,结合实际生活及时拓展讲评,鼓励学 生不威困难,不怕挫折,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喜欢运动,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逐步建立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评价,全面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激励鞭 策学生能接受不同意见,接受批评,胜不骄,败不馁,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效的促进学 生身心健康发展,体现健康的三维目标。

第四篇:体育教学策略总结(精选27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27篇《体育教学策略总结》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小学生普遍的感觉失调的情况,可以通过对感觉失调的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通过资料数据显示,人在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回答能力是由不同的感觉所刺激并且在大脑中形成多次的统合训练而联系成的。

在我国小学生感觉失调原因分析,普遍都是由于外界对其刺激量缺失造成的,其表现为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心理、生活障碍等。

而本文立足于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启示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启示方法;分析探究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运动教学”为基本目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也是一直没有改变过,但是随着当今我国的生活环境的全新改变,也严重的出现了很多感觉神经得不到好的发展的学生,统一叫做“感觉统合失调症”。

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现代城市当中学生的得病率已经达到了15%~35%。

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明显的增加了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几率,通过有关的研究数据表明,体育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得病几率。

一、感觉统合的含义概括

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其概念含义也是由英国有名的生理学家谢林顿首次提出的。

并在此的基础之上,经过相关的心理学家反复的研究分析,终于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以及如何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

并指出在孩童的大脑中具有相当高的发展、塑造性,而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不是仅存在大脑中一个区域内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的时间、空间对大脑当中各个区域中的信息进行解释、结合。

而大脑只有达到灵活的转变,才能对事物的分析上产生正确的认知。

通过大脑接受到所有的信息进行全部整合,并逐个对大脑进行感觉上的刺激,经由大脑反复的分析综合,能够使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形式的过程就叫做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青少儿童的大脑在收到外界信息的刺激,以此做出正确的应答,而儿童一旦对感觉统合的缺失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脑、身体的协调性发展[1]。

二、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分析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者产生紊乱现象

中枢神经是整个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基础,意味着要想找到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就要从最主要的中枢系统上分析。

由于学生的感觉统合是由大脑中很多中枢神经相互合作完成的,因此,不同区域中的感觉神经和不同区域中的枢神经之间的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感觉外物的任意一条中枢神经受到损伤或者出现紊乱都会导致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另外,还有很多药物以及问题食物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中枢系统紊乱,致使感觉统合的失调[2]。

2、大量的缺少对小学生感觉上的刺激训练

通过有关的数据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在产生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是从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已经逐渐开始了,但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收到的刺激想对比较小,也就意味着,对感觉统合的刺激是要在出生之后才可以进行的。

而当今这个逐渐现代化的城市已经很严重的“剥夺了”孩子的感觉刺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3]。

三、感觉统合的失调对小学生的影响

1、对小学生的学习上产生了影响

主要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低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更是对学习产生困难,感觉统合失调下的学生在同比于正常学生在对学习的阅读、记忆、理解上都有着发展滞后的情况,缺乏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主动性。

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小学生在行为学习上也有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注意集中、好动、调皮等,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较正常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的行为[4]。

2、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是通过外界事物的信息来获取的,而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来说,由于不能很好的对外界事物信息进行统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产生出不正确的主观思想。

虽然统合失调的学生在智力上都处于平均水平或者高于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受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导致其智力没有能够充分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低。

四、感觉统合的训练队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启示分析

1、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体育课相对于文化课来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以种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学科,体育课的学习与文化课的学习不同之处也在于它并不是需要对知识的积累上,而是表现在身体素质以及体能等方面上。

正是由于体育课的这个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体育课是需要通过各种活动以及运动方法来进行教学的。

而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当中,体育老师应当充分的把教学内容与感觉统合相关的训练想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制还能帮助学生改正感觉统合的失调。

2、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能力

总的来说,很多感觉统合的训练原本就是一种体育技能,但是由于感觉统合设计到理论知识很广,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其理论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体育课中真正的训练感觉统合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3、组织“听海”类似的体育活动

听着海声,感受生命的运动,这种类似于“听海”的体育活动,它能有效的使学生开放自己的五官,并学会运用大脑进行思考问题,产生出试着动手去试一下的想法,让孩子可以在这样比较特殊的体育活动中真正的锻炼自我,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5]。

五、结论

当今,社会环境的改变致使产生出越来越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孩子身体的刺激为主要的手段,结合目前小学生的需要,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的针对于感官刺激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了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观。

参考文献

[1]李淑萍.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理论的基础体育教学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02:105-108.[2]毛雪娜,竺本杰.探析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3,13:52+54.[3]王喜霆.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8:40-43.[4]井丽.刍议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合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241.[5]李梦园,刘磊,米热古丽,李红.体育运动干预对羌族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5,12:1868-1870.

篇二: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在全面践行素质教育要求的过程中,为了促使当代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成长,就要求要在进一步提高对体育学科教学重视程度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而借助“目标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则能够为提高教学的质量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目标式教学法的科学且合理运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式教学法;运用;对策;探讨

从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过于陈旧,在实际教学中以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教授为教学出发点与归宿,在此过程中,学生兴趣缺乏且被动,教学质量与效率偏低。

而基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下,积极将目标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科教学的目的性,为有针对性的落实教学方法并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同时,从学生的需求特点出发,能够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奠定基础,进而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提供保障。

一、将“目标式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学科中,借助目标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当前学科“课时目标”、“单元目标”以及“学段目标”等的设置特点不谋而合,进而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因此,这就意味着将该方法运用于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具备着可行性。

篇三:谈优化体育教学策略

谈优化体育教学策略

崇尚“开放式”体育课的模式,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以便于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重视“开放式”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模式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努力提高女生运动积极性,还要组织体育课教学讲究科学性.

作 者:王涛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唐县第三中学,河北,唐县,07235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10 ""(18)分类号:G633.96 G441 关键词:体育教学   优化   策略   开放式

篇四: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运动教学”为基本目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也是一直没有改变过,但是随着当今我国的生活环境的全新改变,也严重的出现了很多感觉神经得不到好的发展的学生,统一叫做“感觉统合失调症”。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现代城市当中学生的得病率已经达到了15%~35%。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明显的增加了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几率,通过有关的研究数据表明,体育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得病几率。

一、感觉统合的含义概括

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其概念含义也是由英国有名的生理学家谢林顿首次提出的。并在此的基础之上,经过相关的心理学家反复的研究分析,终于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以及如何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并指出在孩童的大脑中具有相当高的发展、塑造性,而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不是仅存在大脑中一个区域内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的时间、空间对大脑当中各个区域中的信息进行解释、结合。而大脑只有达到灵活的转变,才能对事物的分析上产生正确的认知。通过大脑接受到所有的信息进行全部整合,并逐个对大脑进行感觉上的刺激,经由大脑反复的分析综合,能够使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形式的过程就叫做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青少儿童的大脑在收到外界信息的刺激,以此做出正确的应答,而儿童一旦对感觉统合的缺失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脑、身体的协调性发展[1]。

二、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分析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者产生紊乱现象

中枢神经是整个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基础,意味着要想找到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就要从最主要的中枢系统上分析。由于学生的感觉统合是由大脑中很多中枢神经相互合作完成的,因此,不同区域中的感觉神经和不同区域中的枢神经之间的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感觉外物的任意一条中枢神经受到损伤或者出现紊乱都会导致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另外,还有很多药物以及问题食物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中枢系统紊乱,致使感觉统合的失调[2]。

2、大量的缺少对小学生感觉上的刺激训练

通过有关的数据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在产生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是从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已经逐渐开始了,但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收到的刺激想对比较小,也就意味着,对感觉统合的刺激是要在出生之后才可以进行的。而当今这个逐渐现代化的城市已经很严重的“剥夺了”孩子的感觉刺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3]。

三、感觉统合的失调对小学生的影响

1、对小学生的学习上产生了影响

主要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低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更是对学习产生困难,感觉统合失调下的学生在同比于正常学生在对学习的阅读、记忆、理解上都有着发展滞后的情况,缺乏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主动性。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小学生在行为学习上也有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注意集中、好动、调皮等,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较正常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的行为[4]。

2、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是通过外界事物的信息来获取的,而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来说,由于不能很好的.对外界事物信息进行统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产生出不正确的主观思想。虽然统合失调的学生在智力上都处于平均水平或者高于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受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导致其智力没有能够充分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低。

四、感觉统合的训练队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启示分析

1、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体育课相对于文化课来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以种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学科,体育课的学习与文化课的学习不同之处也在于它并不是需要对知识的积累上,而是表现在身体素质以及体能等方面上。正是由于体育课的这个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体育课是需要通过各种活动以及运动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而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当中,体育老师应当充分的把教学内容与感觉统合相关的训练想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制还能帮助学生改正感觉统合的失调。

2、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能力

总的来说,很多感觉统合的训练原本就是一种体育技能,但是由于感觉统合设计到理论知识很广,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其理论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体育课中真正的训练感觉统合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3、组织“听海”类似的体育活动

听着海声,感受生命的运动,这种类似于“听海”的体育活动,它能有效的使学生开放自己的五官,并学会运用大脑进行思考问题,产生出试着动手去试一下的想法,让孩子可以在这样比较特殊的体育活动中真正的锻炼自我,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5]。

五、结论

当今,社会环境的改变致使产生出越来越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孩子身体的刺激为主要的手段,结合目前小学生的需要,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的针对于感官刺激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了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观。

篇五: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体育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科目,优秀的体育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决定学生整个人生轨迹的长短。小学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其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小学体育教学则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在学生的整个人生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外,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还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锻炼其身体素质、磨炼其坚强的意志。学生体育能力的强弱是这个民族未来生命力的充分体现,是社会文明高度进步的标志,同时也体现了国家未来的强势与否。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开展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通过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主动性。

篇六: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策略论文

根据近几年来对学生的体质进行综合性检测,我国学生的体育素质水平已经远低于国际所公布的标准,我国的体育教学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曾有多篇文章报道学生体质不佳,在学校身体上出现严重的不适,从而影响了学习进度。针对于此,教育局在最新公布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应当以学生自身为主要出发点,针对学生的不同,进行相关的教学,开展个性创新的教学,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全力消除传统教学的不良影响

体育是一门有清晰课程目标的、有严谨教学结构、组织分明,计划明确的`一门教学科目,体育教学更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为目标、保证学生身体健康为宗旨的教学课程。但是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并未真正的严密契合体育教学的本质,在教学形式上过于松散,部分教师甚至将这体育教学看做一个“模仿式教学”的过程,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使整个体育课堂变得压抑无比,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教师为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就要全力消除传统教学对学生长时间的不良影响,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最终使每个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得到提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的体育教学当中来。例如,在进行“体育保健课”这一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敢于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讲解保健课,往往因为选择这一项目的学生身体因素不佳,从而完全采用理论形式的授课形式,其实这是严重的教学误区,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过分的注重理论讲解将会严重扼杀学生的运动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在适当的理论讲解后,结合学生的身体特性,开展一系列的微型实践操作,诸如学习保健手法之类的活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为体育素质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时世间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人类,哪怕是双胞胎,也具备不同的性格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体系尚不完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学生的性格已经初步形成,每个人之间已经开始展现出不同的性格,这一不同点已经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针对于此,有部分教师认为,这是学生的学生态度、以及对学习的认知度存在差异,从而产生的学习上的差异,因此对这一情况采取较为应激的反应,用过于激烈的手段,对学生所展现出来的个性,进行了本质上的“抹杀”。由于教师处理形式不当,学生开始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严重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所展现的兴趣爱好进行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应当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一个良性诱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感兴趣的一方面,从而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学,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进行第一节体育课时,我校就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了体育综合性教学方针,将多个班级的体育课整合到一个时间点上,将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身体素质不是太好的学生就可以先选择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大的课程,就比如:体育保健课等等。针对喜欢实践课程的学生,又细分为:篮球基础实践课、足球基础实践课、羽毛球基础实践课等等,支持学生在体育课程上进行课程调换。从而保证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生也会更加清晰自身的兴趣方向,宽松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个性上足够的尊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学校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场所,应当保证对整个社会起到积极向上的引导性作用。因此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更应当注意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打下足够的知识基础,从而保证学生的能力不会“虚浮”。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切记不可盲目地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性。教师应当将夯实体育基础作为整个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工作,这就从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摒弃一成不变的、僵硬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整体环节进行优化,详细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比如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刚开始,我就要求学生进行基础的跑步训练,在进行长时间的体力训练后,发现有的学生适合当前锋,有的队员则适合当守门员,这时才开始针对每个学生所表现的兴趣,进行相关的培训,此外长时间的体力训练,也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个性化教学其本意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式、体育兴趣的培养,促进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学生不会产生对体育课堂的厌倦心理,在循环渐进中,消除传统教学的不良影响,促进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官农钦.基于创新角度开展中小学个性化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10).[2]郭宝春.个性化辅助带来的体育新体验———小学体育《后滚翻》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师,2017,(03).

篇七: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摘 要】面对当前初中生体育活动匮乏、体育兴趣低下的问题,本文拟从篮球培养模式及竞赛体系出发,探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策略,进而初中生篮球运动兴趣的培养应该如何进行。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中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初中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兴趣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而篮球作为一项社会普及度很高的运动,作为体育课教学的切入口很有探讨的意义。笔者拟从自身经验出发,与同仁分享初中篮球教学的方式和策略。

一、从学生篮球培养谈起

学生篮球培养模式就是指小学一中学一大学整个培养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要培养出与更高赛事接轨的优秀篮球学生,直至为篮球专业队及国家输送篮球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引用体校一体工队一专业队三级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国竞技体育在特定时期的特有产物。它的人才培养系统曾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川,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往的篮球人才培养模式和竞赛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它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宜性。目前教育部举办的学生篮球竞赛有初中、高中和大学三部分,小学生篮球联赛也在酝酿中。学生篮球竞赛的开展和形成,改变了篮球人才的培养格局。虽时间短但已收获了良好的效果,篮球后备力量已经呈现出回流学校的喜人局面。

从学生到学生和从学生到学生,看起来只是次序的颠倒,实际上内涵和外延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对篮球文化的理解和享受篮球带来的激情程度都大不一样。从学校选拔篮球人才的模式已被美国的实践证明是非常科学的,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把篮球学生回归学校,健全学生初、高中,CUBA和CUBS大学生篮球联赛)篮球竞赛体制,提高学生篮球联赛质量,把学生篮球竞赛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与我国篮球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值得研究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初中联赛07―08赛季增加了很多时尚和新鲜元素,联赛提出了新的口号:信仰篮球。希望通过初中联赛的锻炼和磨砺,鼓励初中生坚持信仰,保持篮球纯粹精神,摒弃一切外来因素,这样才能全情投入,心无旁骛的打好篮球,最终成就英雄的个人和英雄的团队。不同层次的学生篮球联赛都有不同的企业和策划公司运作,他们把篮球运动的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开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师生的参与欲望和互动效应。

二、根据初中生感知觉发展特点,设计街头篮球

在初中时期,学生的感知觉已得到充分发展,他们的听觉、视觉十分敏锐,味觉、嗅觉和触觉也比较发达,这一时期的初中生,喜欢自由,不愿意在篮球场里进行条条框框的'训练。因此,此时培养初中生的篮球运动感知觉,即“球感”或“球性”的培养对初中生篮球运动兴趣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街头篮球是指在小场地上进行的以控球为主的、自发的、随意的能满足学生表现的篮球训练方法。街头篮球的活动形式多样,可以个人练习,也可以多人一起练习。个人练习时多以原地熟悉“球性”为主,可以提高他们的篮球运动感知觉能力。街头篮球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督促,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尝试新动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和创造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满足他们的求新、求异和求奇的心理。比如说,在篮球课上,在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在各自的场地范围内,学生间进行运球、传球、抢断球的练习。[2]教师不参与其中,不去指导和监督,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只是在旁观察,总结出学生所做的经典动作或是自创的动作,练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还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动脑的习惯,养成从多角度全方位思维的习惯,提出有创意的见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初中生对篮球运动的爱好。

三、练习方法要简便易行和讲究实效

要考虑中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爱好程度、体质条件等,还要考虑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中学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来拟定篮球课的教学计划。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兴趣十分广泛,而且有较大的选择性,尤其容易接受新鲜东西,模仿能力强。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同时它又是体育大纲所规定的主要内容,也具有田径项目中的跑、跳、投。上好篮球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因此中学开展篮球教?W是十分重要的。

简便易行就是要便于组织,不能因为介绍练习方法占用过多的时间。练习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情绪,适当变换形式,更重要的是应当注意锻炼身体的实效,掌握动作要领的实效。练习的总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因为从动作的形式来看,都要经过以下教学过程:以传球为例,那就是从无球模仿到结合球的练习,体会动作要领到在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在移运中或跑动中进一步掌握,提高动作质量。在练习中学生会不断出现错误动作,教师要针对问题施教,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要求,简化练习条件,再加上练习给予纠正,最后使学生打下一个较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初步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进行综合练习,这样学生练习情绪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掌握技术…总之,根据篮球基本技术的规律和技术内容的实际来安排教学,要保证重点技术,又要考虑教学节奏,难易相问,节奏鲜明,并和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相适应,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兴奋,促进各种技能的掌握和形成。

四、小结

另外还可以通过观赏比赛,充分利用篮球明星效应来激发中小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使他们得到情感上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力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篮球教学活动中,设法借助各种审美活动来刺激学生的想象,活跃中小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练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与训练。指导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训练与比赛的成绩; 教练应注意对学生都给予适度的指导;教练应注意自己的领导行为,特别是应当民主与专制行为并重。教练应当把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与严格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助于其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篇八: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很多人不得不承认,人在智力上上算是趋于平衡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个性上,不同的人则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因此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面对差异巨大的人类群体,要想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就必须要尊重他们的客观差异,依据客观差异的规律,而寻找培养的方法,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就是依据小学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爱上体育的目标和要求。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1统一化的教学方式

统一化的教学方式不单是在盐城市有这样的体现,在中国的各大地区应该有这样的体检,原因则是中国地区人口众多,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个体训练和指导。然而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训练,没有依据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的搭配协调方面考虑,因此鸵鸟化的教学方式和统一化的训练内容,会使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没有办法接受现行的训练,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达到锻炼学生体质的作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到学生的个体生命。

1.2传统式的体育教学课堂

一些地区的小学体育老师,为了在课堂当中不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就采用了传统式的体育教学方式。还有一些地区的小学体育老师,则是没有现行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因此也采取传统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课堂当中传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是非常大的,但是不同的学生的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效果就会引起一些资质比较差的学生没有办法跟住课堂的进度,越落越多,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体育课堂厌恶,因此也缺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造成身体素质下降。1.3统一化的评分标准现在的体育课堂为了能够达到公平性,大多体育的考核方式是采用标准化的评分方式,这样的评分方式只能够从表面的都肢体分解动作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样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当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保证分层教学,能够在小学体育课堂当中有充分的应用,必须要写小学的体育老师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2.1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

因为小学体育课程当中是很多学生的集体活动,但是在集体活动当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关注他们的身体特质,和身体潜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体特质和发展潜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发展方式和战略。

2.2注重分层教学的过程

对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各地的应用,有些地方在最后的成绩上表现不是非常突出,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是值得大家去肯定的。所以要在小学地区推广分层教学模式,就要使各个体育老师不要关注分层教学,最后的结果。最为重要的要关注分层教学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分层教学的过程,都能够合理顺利的进行,例如我们在课堂当中所涉及到的立定跳远,我们就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行去领悟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和动作方式,这样不同的学生会领悟出不同的跳跃动作,然后再通过课堂表现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领悟的动作要领和方式,与其他同学进行比对,然后再由老师来讲述科学的立定跳远内容。这样的过程就会使学生明白,自己在某些方面总在一定的差异,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运动潜能和激情。

2.3改革评分标准

改革评分标准是我们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评分时,我们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是学生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那么我们就要对学生的努力给予一定的肯定,这样的评分标准,也会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2.4注重个体指导

一些学生在运动上能够表现出非常大的潜能,一些学生则在运动上表现的毫无热情,那么体育老师应该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这样才能够保证个别学生的发展。

三、总结

分层教学的方法要想在小学体育课程当中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应用,体育老师就必须要关注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只有牢牢记住这一个目的。在应用分层教学时,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这样才能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作者:陈顺林 单位:大丰区南阳小学

篇九: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1激励的概念

通俗地说就是激发鼓励,充分利用手段与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个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体育行为,以及思想上的变化,经过自己的处理与加工,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实施的一种带有激励性信息的举措。

2激励相关的几种理论

2.1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就是指这种理论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即:人们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而最大程度地激起人们的动机。主要内容有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阿尔得夫的生存、关系、成长论、以及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等等。“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主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七个层次。”一个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阿尔德弗尔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三个层次。“阿尔德弗尔认为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越少,则这种需要越为人们渴望与追求;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获得满足,对高层次的渴望与追求越大;较高层需要越是不能满足或者缺乏则对低层次需要的追求越多。”

2.2过程型激励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研究由需要引起的动机,然后是动机引起的行为,并且最终由行为导向目标的理论过程。主要代表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2.3行为改造型理论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的行为是怎样调节和改造,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与行为使人的消极心理与行为变得积极乐观起来。主要内容有自我效能理论、归因理论、以及主观能力理论等。

3当前体育教学与激励理论运用的现状与问题

3.1基本没有运用激励理论

由于受到地域或其他原因的限制,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资源短缺,在中国很多小学,缺乏大量的体育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教师缺乏,导致一师多职,很常见的就是体育课由其他老师代理,这表面上没有多大影响,实则不然,因为体育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他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接触过运动心理学等体育专业课程,对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出现了所谓的“一个老师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课堂的现象。

3.2体育差生缺乏激励的现象

体育差生是体育课上比较特殊的一类人群,他们恰恰与体育特长生相反,因为体育差生对自己往往不自信,缺乏常人应有的自信乐观的心态。而这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体育老师如果对此类现象不够重视,任其自由发展,必定会影响学生的人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日常的体育课上,此类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体育差生得不到老师的鼓励与赞扬,最终导致不喜欢体育课的结果。

3.3教师运用激励手段单一

激励手段单一,会导致学生将老师的激励语言或是其他行为视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失去了激励的本意。对于体育课堂来说,不同的体育项目或不同的体育课堂应有不同的激励手段和方法,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这些都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改正的现象。

4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全面了解学生,全面把握学生的需要,根据其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可以得知,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有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满足学生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继续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参与体育运动,不仅仅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能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对于小学生来说,只需要让他明白,体育运动能让他跑的更快,或是跳的更远等。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例如,排球运动,以及田径中的接力赛跑等。课堂上运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制定相应的体育目标,将激励理论在体育课堂上的作用,发挥到极限。第二,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同学,因为不同原因的限制,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失败对于相对的弱者是不可避免的。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不能只注意那些体育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相反,老师在关心体育技能较好的同学时,更应该关心那些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为这类学生制定相对容易完成的目标,并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既定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重新树立信心,这不仅仅是对体育的信心,甚至是对人生观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第三,从体育心理学上讲,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对自己的运动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归因理论认为:先前结果的归因部分地决定着个体对未来的期望、情绪反应和成就行为。把成功归于能力和努力会产生自豪,增强将来的信心;把失败归于没有能力或不努力,则会感到缺乏信心或惭愧与内疚,成绩优良的学生常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对这类学生来说,失败不会降低自信心和对成功的期待,反而能促使他们加倍努力,争取好成绩。在学习中经常失败的学生,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能力低。这类学生由于看不到自己的潜力,常对学习丧失信心,放弃努力。甚至造成“习得性无助”。”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表明,正确的归因方法的运用是体育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运动的重要因素。

5激励理论在体育课堂上的作用

5.1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学校体育课堂上,学生是激励的主要对象,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平等,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变得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与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老师则是给出认可或赞同,良好的关系下,课堂气氛很容易就融洽了,在和谐的环境中,体育课的开展变得更加有意义,体育课堂变为体育运动的享受课堂,学生会爱上体育课,而不会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现象。

5.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简单地讲,动机就是驱动一个人采取某种行为的动力。激励理论可以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在激励理论的驱动下,会引起学生潜能的爆发。人的潜能是取得运动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同学间相互的对比,会引起巨大的赶超现象,这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说是良性循环,对体育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6体育课堂上激励理论的实施措施

6.1对体育弱势群体要优先重点激励

体育差生往往表现出,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慢,反应慢等现象。对于这类体育方面的弱势群体,体育教师应该重点且优先激励,为他们制定相对容易的目标,要求降低,一旦达到既定的目标,要给予鼓励,使他们逐步增强自信心。

6.2激励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激励手段的运用,体育老师要把握好时机,既不能运用太多,也不能运用太少,这样一来,可以把握住学生的期盼心理,使其对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自我监督,努力朝着自己期待的结果努力。老师运用激励的时机要把握好,过少会导致学生失去耐心,运用次数太多会使学生失去期盼,失去了运用激励理论的理想效果。

6.3激励理论要因人而定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组成课堂的主要对象,因为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老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个体差异性是体育老师绝对不能忽略的关键点。如果教师所运用的激励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或是不能让学生感兴趣,那就不会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所以,激励理论的运用不能一概而论,把握好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运用激励理论,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想要上好体育课,对激励理论的了解是必须的,激励理论作为一个理论,同时又是在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能否运用好这门艺术,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细心的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把握课堂的动态,清楚地掌握学生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谷进朝 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篇十: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游戏是启迪心智,发展兴趣的有效途径,有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价值,是小学阶段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法宝。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我投学生所好,以游戏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训练,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认识篮球,爱上篮球。儿童天生爱嬉戏,游戏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好玩伴。在教学过程中,游戏则摇身一变,成了我们开展各项教学的好帮手,它不仅能启迪学生心智,发展学生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它还能为我们的教学加分,成为助力课堂的发动机。篮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道靓景,对学生而言,它比起跑步、跳远、跳高、体操等运动项目,可有趣多了。在实际篮球教学中,我尝试投学生所好,将“趣”放大,以游戏设计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多彩的训练活动,让学生边玩边学,在玩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尽情欢乐,在戏的过程中,认识篮球,爱上篮球。

一、注入喜剧色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快乐、欢喜是学生们在做游戏中最真实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趣”是我们设计教学游戏的精髓,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游戏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我在设计篮球游戏时,总把“趣味性”与“知识性”摆在首位,并尝试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插入一些喜剧色彩,如在五年级小学体育“篮球—运球”教学中,我在导入环节中,尝试将原本一本正经的动作示范,转变成有着滑稽色彩的花样展示,并以互动游戏的形式,通过传球邀请学生上台一同参与游戏,模范运球,由此点燃课堂,让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走进课堂,了解本课的教学主题。或者,设计篮球操,如以运球为主的运球操,并将其以时下流行的《小苹果》等动感十足的音乐相结合,设计以互动为主的运球游戏。当充满喜感“你是我的小苹果呀小苹果”响起时,学生们在笑声中一呼百应,充满了能量,原本有些懒散的运球练习,一下子整齐有力。通过这些“搞笑”的互动小游戏,篮球闪亮登场,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有效地提高了篮球教学效率,为接下来的篮球活动开了一个“响炮”。

二、淡化竞技意识,注重游戏的过程性

小学生天真烂漫,你争我抢是他们在游戏中的常态。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不少教师片面地强调游戏的竞争性,以游戏引发学生们之间的PK,忽略了“在玩中学”的游戏过程,导致学生的游戏参与带有浓重的功利味道。我认为,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应突出游戏的参与性,让更多学生们有机会体验到篮球的乐趣,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接触篮球,学习技能。在游戏中,我们应放慢速度,讲明游戏规则,做好游戏示范。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淡化“第一、第二名”这样的竞争概念,把鼓励的重心放在小组协作或者后进学生的进步上,突出过程,让“玩游戏”不再压力重重。如在五年级“障碍运球游戏”中,这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个小组需通过接力的方式,通过各个障碍物,将篮球顺利运送到指定地,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为胜。在课前预设中,我对这个游戏稍加改良,首先,我创设游戏情境,以“篮球宝贝快回家!”的故事情境,鼓励学生们把手中的“篮球宝贝”安全运送回“家”(精心装饰的竹筐)。同时,在游戏中,对爱护“篮球宝贝”(即遵守游戏规则、没有使球落地)、互帮互助、组织秩序良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做出表扬,以评价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尊重游戏,淡化竞争,享受过程。通过改良游戏的方式,赋予我们传统篮球游戏新的活力,同时,以评价的平衡木,削弱游戏尖锐的竞争性,在适当的激励竞争中,培养学生们正确的游戏观。

三、鼓励角色互换,发挥团队的协作性

当游戏与教学合二为一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撇开教学只谈游戏,关注学生是否玩得开心,却忽略了游戏的教学价值了。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游戏的探究性,尝试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学生们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达到先学后教,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开展探究游戏时,应给予学生们一些指导,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角色互换,如“一带一”“组长轮流制”“小组自查”等形式,让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当“小老师”,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玩游戏,学技能,同欢乐。教学五年级的“小篮球活动课”中,我在传球技能的教学中,设计了“传传乐”的小组探究游戏。这个游戏以儿歌《大家打球真愉快》为背景,各个小组成员围成一团,边唱儿歌边传球,当音乐停下来的时候,球在哪个学生手中,哪个学生就得上台表演。在游戏开始前,小组成员不仅要学传球,还要学唱歌,任务可不少。我给学生们指定时间,要求他们开展“传帮带”探究活动,唱歌在行的学生负责教唱歌,传球高超的学生则负责当“小老师”。在这样的游戏准备中,各个小组全员参与,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互帮互助,忙得不亦乐乎。总之,游戏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之一,在以活动为主的篮球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游戏在激趣、导学、促创中的积极作用,潜心思考,敢于实践,为学生们创设更加富有趣味性、挑战性与实践性的篮球游戏。同时,营造“在玩中学”的篮球学习氛围,掀起“少年篮球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阚建芳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观音山小学

篇十一:大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论文

1前言

教师的语调要灵活多变,教学中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不用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就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始终处于兴致勃勃地求知识学动作的积极状态,而且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有深刻的理解,进而扎实的掌握住所学的体育技能。以传授体育知识为中心的体育课早已离开体育教育的舞台,当前,素质教育是第一要义,大学体育教育的具体要求是,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强调运动技能及知识的系统化,重视学生的情感立体化,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中多融入体育游戏,编出各种形式多样的形体动作,使体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竞争性、教育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篇十二:大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论文

2.1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主要研究教学进程的整体以及合理程度,对其作出更进一步的探讨,以终生体育教学为指导目的.的多种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模式,大学体育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要想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所改变,最重要的就要逐步转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依据每个大中院校特点与其实际情况,构建一种互动化、多维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本身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且彼此影响的互动性过程。例如:当下,选课制是多数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体育课上每个学生都来自于本学校的不同院系,彼此间并不熟悉,体育教师应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同学们进行各种形式的自我介绍,让每个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这样,不仅给每个同学在众人面前展示的机会,也让教师对每个学生有更深入人了解和认识,便于今后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和加强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想尽办法塑造大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理念,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从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主题的发展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现状,全面深入改革大学体育的教学体系,建立与中国当前国情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2.2灵活运用体育教学语言

体育教学的语言包括介绍性语言、指令性语言、讲解性语言、教育性语言、指导性语言等,在体育教学中要正确合理运用以上语言,才能事半功倍,让学生充分理解吸收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中,讲解性语言尤为重要,只有讲解正确,动作才能到位。讲解的目的要明确和有意义,讲解的内容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课堂讲解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根据课的各部分的授课任务有的放矢的选讲内容,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较好的了解动作要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通常以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比喻动作要领,比喻的恰当、语言的生动形象、通俗形象,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讲解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简明、准确。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各身体练习的要领,编成简明的口诀,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2.3合理使用体育游戏

创编和选用体育游戏,要本着有趣味性、目的性、简易性和有针对性的原则。创编的体育游戏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让学生有新鲜感。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其目的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决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玩得高兴。在身体锻炼方面,体育游戏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因此创编时应适当融进一些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身体锻炼。在思想品德方面,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陶冶情操、乐观向上等精神风貌,因此,在运用体育游戏时,体育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创编的体育游戏在方法上要简单易学,在规则上要便于操作和裁判,创编时一定要合理设计,并进行必要的实践考证,严格把握好操作环节和裁判标准。有些体育游戏虽然形式新颖、内容富有吸引力,但由于游戏组织的方法比较复杂,不方便在体育课上进行,这样的游戏最好不要选用。

3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是以一项系统而具体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认真研究和积极参与。只要我们所有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认真负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坚持创新,就一定能取得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突破。

篇十三: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实践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实践论文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初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育情况开展教学。为此,本文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对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教学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采用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高效、立体、多维化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个性需求

兴趣属于人的个性化范畴,它是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关键影响的因素。学习兴趣浓厚,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更加主动学习,才能充分发展个性。传统的体育教学,竞技化内容比重过高,教学方法太过刻板,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对体育活动很感兴趣,但却不愿上体育课,对于终身体育的目标更是无从谈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把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所了解,要公平、民主地对待所有学生,照顾大部分学生的爱好与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特征,使趣味性项目多于竞技化项目;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常规教学内容外,还可以根据训练器材和场地条件设计几个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练习项目,以便学生在完成首要学习任务后可从教师设计的练习项目中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练习。这种方法对学生锻炼积极性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都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保证小组分配的科学合理,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和谐相处,互相促进,共同进步。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相处情况,尽量让好友分到一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而且配合也比较默契;其次,教师要将后进生尽量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让后进生在小组骨干的带领下积极融入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再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内容一定要具体,最好能做到责任到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干。例如,在教学“体操”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动作,之后再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安全管理员、技术指导员、记录员、观察员等。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的`分工都非常明确。在小组合作练习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发挥自身的职能与职责,帮助小组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其中,技术指导员和观察员应该有一定的体育基础,所以应该由体育骨干担任,为此,教师在每个小组中应尽量安排1—2名体育骨干。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教学有序开展

安全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风险成为体育教师随时都应加以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真正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人应该掌握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危险的警惕性,让学生远离安全隐患,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不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注意保护他人。例如,在篮球、足球等竞赛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身体接触,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掌握碰撞的力度,这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严格遵守比赛规则,避免因不规范的运动行为给自己或同学带来不良后果,以此来保持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引起学生对安全行为的高度重视。

四、拓展体育锻炼空间,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体育教师应努力拓展课堂活动,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通过课外活动获得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布置相应的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拓展课堂教学,使体育运动面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例如,某生身体素质较差,为了提高身心素质,学生可以制定如下计划:每天做“4×50米”的加速跑、10个蛙跳。这一计划不但符合这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可以使他在久而久之的锻炼中提高自身的心肺呼吸功能,切实达到提高身心素质的目的。因此,拓展体育锻炼空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教学评价多元化,让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参加训练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训练800米长跑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正式考核之前进行一次测试,将学生的跑步成绩记录下来,然后等到正式考核时将这次的成绩和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根据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合理评价,对取得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和赞赏。再如,在教学铅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投球的姿势、动作、距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允许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点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翟永明.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10(4).[2]刘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1(10).

篇十四: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论文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高峰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快速成长,高质量的体育学习能促进学生骨骼发育、增强体质,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发泄渠道,有效舒缓学生的不良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巨大的辅助作用。而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各类田径运动学习为主,学习过程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将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能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环境下进行体育学习,既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体育游戏的类型

常见的体育游戏有很多种,根据其特征大致划分为四类。一是趣味型,这类游戏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游戏形式开放,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感。二是情节型,将某一主题或故事内容贯穿整个游戏过程,如“龟兔赛跑”“老鹰抓小鸡”等,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有着严格的规则要求,主要训练学生的策略思维。三是教育型,将某一教学目标,尤其是思想品德内容放置在体育游戏当中,通过游戏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品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四是益智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这类游戏一般较为开放,只有游戏目标而不限定游戏过程,任由学生自我发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般来说,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游戏都具有高度综合性,具有上述四类游戏的两种或多种特征。体育游戏一直在不断丰富,不断发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发展游戏内容,使其更符合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游戏的选取

体育游戏是教学行为,教师选取体育游戏要经过多方面思量,既要保证体育游戏生动、新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增强学生体质,达到相关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教学目标。体育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为特定教学目标所服务,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其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大致可分为两类,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竞技性较强的游戏;而对于偏安静的学生,教师可以选取具有艺术性、益智型游戏,教师既要做到大范围统一,方便教学,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游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提升。最后,体育游戏要具有一定内涵,包括思想性、趣味性,学生能通过游戏过程得到感悟或体会,实现拓展提高。例如在学习羽毛球双打时,教学活动涉及分组、配合、对抗等多方面教学内容,学生搭档之间的磨合往往是教学难点,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两人三足跑”,既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又训练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耐力。体育游戏的选取是体育游戏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全方面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个体潜力。

三、体育游戏的运用

1.在课堂导入阶段应用传统体育课上“万年不变”的慢跑或热身操缺乏新意,严重降低学生的上课热情,尤其是热身操部分,学生存在动作不到位、偷懒等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热身的目的。教师可以将雄鸡斗架、象形追赶等游戏运用到课前热身当中,转变以往单调、枯燥的课前热身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2.在技能学习阶段应用技能学习往往要靠反复训练,在长期学习中,小学生需要忍耐枯燥的动作练习,不断纠正、不断提升。而运用体育游戏,能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投入度。例如在学习乒乓球发球时,初学者很难将动作做到位,更不用说将球发到指定位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发球比赛,从发球姿势、运动路线等多种方式评判学生,对得分较低的学生采取一个小的'惩罚措施,如唱一首歌、慢跑一千米等。通过抓住学生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四、恰当的评价

合适的评价机制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体育游戏同样要有健全的评价机制。首先是教师评价学生,在评价中既要指出学生的优点及展现的发展潜力,又要揭示学生的短处,给予相关发展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是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要不定期听取学生对相关教学活动的评价,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予以补救,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通过不断评价与反思,总结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优势,使得教学效率最大化。结语体育游戏的引入改变了传统体育课堂方法落后的教学状态,让体育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更感兴趣。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上四点关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开展建议,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打造高效、趣味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侯宜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小学版,2012(12).[2]何仕媛.素质教育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方法探析[J].速读旬刊,2015(6).

篇十五: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文/王 瀛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普通高中相较而言,职业高中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实用人才。因而,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其教学特点,结合教学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分析了新课程标准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篇十六: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体育老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卫生保健知识等,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同时,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相较而言,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定要予以重视,保证有效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新课程标准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体育教学观念逐渐落后,并且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相符。要想有效提高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一定要加强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技能教学内容影响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内容主要就是体操、田径、三大球,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对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年龄、技能基础等方面进行区分,实行统一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其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方法影响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般均采取灌输式、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只是重视教什么,没有注意怎么教,导致课堂气氛非常枯燥、沉闷,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并且,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对一些出错的学生进行批评与惩罚,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也要求老师进行积极的转变,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与差异,展开不同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老师角色理念影响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老师一直都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处在高位。在现代教学中,老师一定要转变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帮助者,(www.xiexiebang.com)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1.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与健康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要太过局限在某一个运动项目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落实。比如,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喜欢健美操,一些学生喜欢田径项目,一些学生喜欢球类项目,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个性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展开学习,进而实现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技能的目的,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实施的过程中,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改革,老师一定要加强现代体育课程优越性的体现,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情况下,与时俱进,创新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如,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首先,越来越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其次,加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引进,特别是一些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项目,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增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体育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教学方式角度而言,老师一定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动作示范,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并且在此过程中,积极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通过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加强对学生发展的重视

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加学生的健康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努力营造更加平等、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体,在尊重学生情感需求的同时,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自主性,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同时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策略的运用,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并且在体育教学中,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莫锦田。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师,2010(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篇十七:小班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小班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摘要:“多维”是指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师生、生生、群体等)局面的出现;“互动”是指通过教学主体互动、教学主客体间互动、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活动互动等,促进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它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境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多维互动”就是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为出发点而构建的课堂教与学的新方式。

关键词:多维互动;小班化;角色体验

“多维”是指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师生、生生、群体等)局面的出现;“互动”是指通过教学主体互动、教学主客体间互动、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活动互动等,促进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它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境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多维互动”就是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为出发点而构建的课堂教与学的新方式。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发展,作者从“备课思路、授课形式、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研究,围绕“角色体验”这个主题,通过故事角色体验、模仿动物角色体验、榜样角色体验、优秀班干部角色体验等一系列的角色体验策略,让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角色学习的场所,促进孩子主动学习,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以提高。

1体育课堂中的角色体验

多年的小班化课堂实践笔者发现每节课、每一个班、每个孩子体育能力的强处各有不同,关注到每个孩子,让他们将不同的优点展现出来,让更多的孩子去欣赏和学习能掌握到的动作技能,增强展示者的自信心,从而使全体学生学到更多的运动技能。不管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对于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很在意,笔者会根据不同水平段年龄特点给学生拟定“角色体验”,例如:低年段的.故事、动物角色体验、中高年段的榜样角色体验,还有小老师、小助教、小评委、小裁判等等,通过不同角色体验让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主体得到体现,将被动参与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

1.1童话故事、动物角色体验

水平低的学生年龄小,精神不易集中,常常被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在小班化体育课堂中为学生创编许多童话故事角色,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童话生活与学生实际生活,身心的需要是相同的,学生对于童话生活的喜爱甚至有可能要超过对现实生活的喜爱,学生更喜欢去体验故事中的各类角色,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慢跑时,会创设“灰太狼和喜羊羊”的童话角色,笔者做灰太狼,学生做喜羊羊,当笔者喊出“灰太狼”时,同学们都两人紧紧抱在一起,当笔者喊出“红太狼”时,同学就3人紧紧抱在一起,抱对的同学才可以躲过灰太狼的追击,游戏开始后,同学的思想高度集中,兴趣高涨,这样的角色体验练习效果很好!

1.2小干部、带头人角色体验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争当体育老师的小助手,因此,让学生们尽可能都来体验一下小干部的角色,更有助于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教学管理,笔者会改变过去的一人承包制,定期改选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让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去担任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小角色,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去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认真负责、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平时调皮不守纪律的学生通过小角色的锻炼,也改变过去消极、散漫为主动积极。除了班干部的角色体验,笔者在课中,也会渗透带头人角色,例如:笔者的一节三年级的“助跑跳远”的教学,设立“金牌小教练”角色,上课伊始,学生们就被黑板上鲜艳的金牌图案吸引了,他们止不住好奇的问:“夏老师,这些奖牌是做什么用的?”乘着新奇笔者保持神秘,先让同学们活动起来,单脚跳、双脚跳跃、助跑跳远的动作越过等等,学生们一丝不苟地练习着,其中有一小部分学生动作完成度较高,甚至可以独立完整做出时,笔者记下他们的名字,之后集中教学,交流动作要点,推荐4~5位学生进行展示,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后,将黑板上的金牌图案贴在他们身上,正式推荐他们担任“金牌小教练”,协助老师去辅导其他同伴,贴上金牌的“小教练们”个个昂首挺胸、自信满满,像模像样地把同伴带到安全区域把所学的知识不厌其烦地教起来,同伴们生生互动的促动下,交流商讨,认真地做出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来回指导,不断鼓励学生们要和“小教练”学习,勇敢地跳过障碍、不怕困难、团结一心,把动作完成。小学生都喜欢争当体育老师的小助手,让学生们体验“金牌小教练”的角色,有助于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教学管理,“小教练”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同伴也在帮助下巩固了动作,体验到快乐和自信,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动作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榜样人物角色体验

榜样的力量是无可限量的,能影响人的一生,让孩子们终生受益,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目中有许多的崇拜人物和体育明星,针对这些人物的心理特征,在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一些榜样人物的角色,例如:在跨栏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刘翔的奥运梦,通过体育明星的模仿行为来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可望不可及,可模仿又可学习”,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2家庭活动中的角色体验

除了课堂上的角色体验之外,笔者也将这样的策略延伸发展到校外,设置“体育家庭作业本”,把体育锻炼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每人一本体育锻炼练习本,每天布置运动内容,比如说慢跑、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舞蹈小苹果……让家长参与进来,强调陪伴孩子在家运动,家长在本子上对孩子的锻炼内容有所要求和反馈,一段时间下来笔者发现,家长陪孩子一起练,孩子提升得特别快。比如跳绳,有的妈妈陪孩子一起跳,孩子进步就很大。而家长也发现,陪孩子运动,让自己由被动运动变成主动运动,陪孩子完成体育作业成为每天最快乐的亲子时光。有些家长主动将运动过程进行拍照,于是笔者联合大队部,开展“亲子运动在我家”将五花八门的亲子运动照片进行评比,布置黑板报,让校外的运动落到实处,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与孩子共同参与,运动中加深了父子、母女之间的感情,看着他们胜利后拥抱在一起的镜头,老师心里也会很温暖。通过一系列的校外互动,形成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师生之间一种交流互动,使之关系更加融洽,推动家庭角色体验的小尝试,让孩子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3体育竞赛中的角色体验

体验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向课外延伸,在学校笔者会定期开展主题式体育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扮演体育游戏中的角色,唤起相关生活经验,并帮助学生与当前情景积极联系,实现角色置换和情感认同,从而获得新的自我体验,例如:在组织跑步竞赛中,给学生创设“我是绿色小卫士”角色体验活动,活动中创设了“垃圾球”的景象,垃圾桶作为传接的道具,学生跑动中将地上的垃圾球捡到桶内,在游戏中通过大家的智慧,快速地捡完垃圾球,学生比赛中学会了合作,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既增强奔跑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活动中加深体验,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健康成长。总之,在多维互动的小班化体育课堂中进行角色体验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先了解、再体验,再认识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玩乐,在体验中练习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本领,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真正进入角色成为活动中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章康龙,杨建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7):107-108.[2]李真.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15-116.

篇十八: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趣味田径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田径教学水平。本文将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介绍趣味田径概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趣味田径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田径教学水平。

关键词:趣味田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教新课改

田径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田径兴趣和技能,进而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趣味田径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田径教学水平。本文将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介绍趣味田径概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为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趣味田径教学概念及主要特点

趣味田径是指在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的基础之上,将体育游戏和传统田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以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基本田径技能,使他们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培育终身体育意识。趣味田径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第一,趣味性。趣味田径教学的主要基础在于其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只有将趣味性融入到田径教学中,才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运动,激发学习热情,享受运动乐趣。第二,适应性。趣味田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田径活动的难度和形式,更好地适应小学体育教学实际需求,以确保学生在田径运动时可以乐在其中。第三,安全性。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趣味田径活动时,应分析活动中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制作安全器材、设计教学和组织活动,进而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第四,目的性。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应以教育为主要目的,通过开展趣味田径教学提升小学生的田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从而真正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2趣味田径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2.1丰富的运动项目,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趣味田径具有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其针对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开发出具有吸引力、参与性与教育性的各种运动项目。这些趣味田径项目都是基于最基础的走、跑、跳、投的田径运动项目创编发展而成的,运用这些项目可以补充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而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对其身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2.2独特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格

趣味田径项目具有不同于传统田径动项目的形式,其主要以团体比赛形式开展,并且以团体总分为最终成绩。这种相对新颖独特的运动组织形式,一方面有助于防止一些能力差距较大的小学生因为最终的体育成绩较差而引发自身自信心的下降,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趣味田径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了在比赛中获得集体荣誉,学生必须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与其他队伍协作配合,从而在共同合作和奋进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集体协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2.3新颖的运动器材,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运动器材作为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趣味田径所使用器械形状奇特、颜色鲜艳、视觉强烈,合理考虑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从而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体育乐趣和运动潜能。与此同时,趣味田径运动器材均为环保软式材质为主,可以使小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趣味田径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3.1选择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应该说,传统田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很容易使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效益不高。小学生只有真正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才可以真正地爱学、乐学。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并选择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常见的趣味田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变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田径运动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变通法对学生在田径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使其更具趣味性。例如:我们可以将原本的直线路线代之为蛇形、波浪形、螺旋形,还可以将常规跑步细分为接力跑、短跑、花样跑等。第二,模拟法。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传统田径运动的基础之上,通过模拟各种动物或者动画人物来重组训练方式,例如:蛙跳、鸭子学步、兔跳等,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动作训练因为模仿而变得形象化,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第三,故事背景法。教师可以将一些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引入到趣味田径教学中,如“智过火焰山”“越过封锁线”等,进而使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3.2弱化田径竞技教学,合理安排练习强度

在《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根据目的在于通过小学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小学生本身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这就使得一些难度较大的田径技能他们一时难以掌握,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弱化田径的竞技性,不断增强教学兴趣性,从学生的喜好入手,合理安排田径练习强度以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获得预期教学效果。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田径水平制定合理的趣味田径训练方法,并且根据趣味田径教学内容规划好训练强度,将其控制在小学生身心承受范围之内,以确保趣味田径训练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进行趣味田径训练时应注重鼓励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可以逐步形成自我坚持的意识,进而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田径锻炼,提高趣味田径练习效果。

3.3运用分层锻炼模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兴趣爱好开展分层锻炼,更好地适应小学体育教学实际需求,从而防止一些能力差距较大的小学生因为最终的体育成绩较差而引发自身自信心的下降,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趣味田径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每个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和体育水平,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小组,然后为其设计不同层次的田径训练任务,并且给予相应的建议,从而帮助每一个小学生通过趣味田径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中还应重点关注那些体育水平较差的学生,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3.4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让田径课充满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使传统的“一言堂”演变成为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学生独立训练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而在合作中促进田径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岐俊.小学趣味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与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190.[2]李会明.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61.[3]吴善君.如何把国际少儿趣味田径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27

篇十九: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策略的论文

关于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策略的论文

一、创设体育教学情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直接地灌给学生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使得教学单调乏味。情境教学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活动内容用情节串联起来,通过优化环境和优化活动对之进行改善,将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仍然可以运用情境教学。通过教师进行有创造性的语言情境,使学生能够及时明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快速做出反应,迅速进入情境。如在队列队形练习时,可以以启发引导学生在大阅兵的形式,把自己置身在特定的环境中,把最精彩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在“快乐体育”中,运用具体的教育内容,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达到教学目标。如30米跑和游戏绕物赛跑可设想成“小鹿赛跑”;由素质练习拉绳角力可设想成“小山羊角力”。在耐力练习课中,教师将枯燥单调的耐力训练设计成一堂情景课“秋游登山”,按照“预备→过小溪→穿过草地→山路弯弯→钻山洞→登上山顶欢庆(稍作休息)→下山→盘山公路→放松”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在练习中似乎入境入情,有效避免了耐力跑的单调。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形式,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之中。好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动中思、玩中学,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就学习到了新知识、新技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各种体育能力,寓教于乐,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当然,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变换各种方式、样式,玩出花样,玩出新意、力求避免游戏单一而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丧失活动兴趣。如在课的开始时,安排“快快看齐”“快快集合”“看谁反应快”“听号找位”“跟我变”等游戏,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要通过一切办法,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音乐进入体育课,能使体育教学更为形象生动。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配以雄壮激情高昂的《运动员进行曲》进课堂,也可以配以活泼欢快的曲调,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学生模拟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我们可根据儿童关于模仿的特点,组织学生模仿鸽子飞翔(上肢运动)、企鹅走路(下肢运动)、大雁巡逻(头部运动)、小猴摘玉米(体转运动)、大象走路(腹背运动)、小青蛙跳(跳跃运动),这一情境的设置可以使学生乐在其中。

三、掌握评价方式

教师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评价语言如:“很好”“有进步”“你真棒”“真不错”“继续努力”“加油”。另外,教师还可用体态语言来评价学生,如微笑、点头、竖大拇指、鼓掌等,加深对体育课的感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鼓励学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我在教学中还设立了几个奖项,如拼搏奖、文明奖、团结奖、优秀小运动员奖等。

四、创建场地器材

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离不开场地和器材。我们在教学中,依据现有教学条件,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要学会因地制宜,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建造各种适合学生运动的体育园地。可以以体育校本课程为依托,让学生自制体育器材,如农村学校完全可以自制接力棒、五尺棍、沙包、跳绳、毽子等,城市学生可以自行购买篮球、足球、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器材,充实学校体育器材,缓解课堂教学中体育器材的严重缺乏。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安排场地时可采用多方位,圆形的、半圆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

篇二十:小学体育自主学练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自主性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而且有利于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本文从以学生为本,在快乐中学习;自主学练,在玩耍中启迪;自主探究,在行动中感悟;质疑解难,在实践中升华等4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自主学练”,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学练;快乐;玩耍;行动;实践

当前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体育教学管得过严、过多的现象;但是还有部分课堂一切行动都在教师的口令下进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与目前实施的新课标教育理念不符。新课标体育教学倡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练习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从而启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延伸的学习内容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篇二十一:小学体育自主学练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1.1以生为本,在快乐中学习

体育新课改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实际需求十分的重视,在教学中要求要以生为本,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多年来的教学改革都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所以,不管是教学改革还是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基础,而学生运动中的兴趣和习惯是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前提。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贯彻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也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学的以生为本,就需要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适度的开发与拓展,将教材用好、用活、用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根据学生现有的运动基础和技能水平,对竞技性的技能教学进行适当的精选和整合,使之教学化。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开发和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如轮滑、街舞等新兴的体育项目,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例如,在投掷纸飞机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自造飞机,并提出相关要求,让学生积极动脑,发挥创造性思维,根据提示制作多种形状的飞机,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折纸飞机,看谁折得又快又好。同样,在跳绳和呼拉圈等教材的教学中,可通过教材的合理化设计,打造出精彩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以此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自主学练,在玩耍中启迪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他们在运动中兴趣广泛,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寓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玩耍来获得运动技能和运动乐趣,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投掷垒球的教学中,在准备活动后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垒球投得更远”,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练习中,并通过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结论;然后进行汇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寻垒球投掷较远的方法(肩上投出,注意出手角度),让学生在玩耍中掌握垒球投掷的方法。学习“前滚翻”动作时,教师在示范与提示后,让学生带着“怎样才能滚得正”“怎样才能团身紧”的问题,自主进行练习找答案。可能学生会说出“双手握踝前滚翻”“胯下夹手巾”“下巴夹手帕”等的方法。这样可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同时心理和身体也得到一定满足。在教授“跳远腾空步”这个教材时,教师可以打破“讲解—示范—练习”的常规方法,不直接告诉学生学习“腾空步”,而是采用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发2根跳绳,2绳相距一定的距离摆在操场上,“相距”假设为河沟,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跨过去“玩”,一边跨,一边提示学生用一只脚起跳,另一只脚落地的跨法等。并且根据能力逐渐移动2根绳子,使“河沟”渐渐地变宽,而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宽度的“河沟”的组,学生跨来跨去,无拘无束,越跨越起劲。在学生形成“跳远腾空步”的动作雏形时,教师就点明动作要领,并告诉学生在刚才的“玩”中每位学生都基本做出了跳远腾空步技术。

1.3自主探究,在行动中感悟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的课程,其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激励,让学生在学习中依据学习目标,自我组织、自我练习、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调控进行自主探究学练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练情况及时进行指导纠错,对学练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点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会纠正错误的方法,自己创造出纠正错误的方法。这样不但能加快学生动作定型的形成,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意识。例如,在投掷纸飞机的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提示简要的教学要求和一些练习方法,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练习,同时在各组还选出1名动作规范的学生协助组长帮助学生进行动作练习。在投掷练习过程中采用尝试、启发、点拨、设问等方法,以引导学生想出各种投掷动作来进行练习。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法采用让学生自己选择各种投掷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组织采用分组同时练习法,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结果,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的组在组长的统一口令下小组集体练习,协助学生在旁逐个纠正;有的组2人1组互相帮助纠正;有的组请动作做得较好的学生示范,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有的组跟随动作规范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们有了充分的自主性,学得认真,动作逐渐规范,并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立定跳远教学中,让学生主动练习并观察其他学生的姿势正确与否,练习后分组进行讨论立定跳远中的重点、难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有学生生提出“在脚落地时,可否成外八字形来增加跳远的距离”的问题。这个问题就连笔者也无法确定和没有想到,但是通过实践证明确实有所提高。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有时学生的自主探究会走入误区,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寻找多种方法和途径,积极投身到体育练习中。

1.4质疑解难,在实践中升华

在体育自主学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练,及时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进行质疑解难,使学生既能达到认识的目的,又能通过观察、思维、讨论等形式,强化其学练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在学练中对自己的学练进行评价,提出在学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求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在对问题的讲解、示范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升华。例如,在游戏“踏石过河”的教学中,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板讲解规则,并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讨论最快的过河方法。经过学生激烈地讨论,游戏开始后4个小组的学生方法各异,有双脚站在纸板上依次向前移动的,有左右脚各踩1块纸板依次前进的。几轮下来,学生们发觉左右脚各踩1块纸板的方法最快。最后,4组都采用了同一种方法进行比赛。结果,出乎教师课前所设计的双脚站在纸板上依次向前移动的方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思考、讨论,在沟通、合作、竞争中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2结语

体育教学“自主学练”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动作经验和自主性不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较容易实施“自主学练”教学。体育教学“自主学练”要关注学生参与的“面”和“度”,要关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参与,让学生自己练、组合练、启发练,自主地体验、探究和交流合作,为自主学练创设空间。

参考文献:

[1]顾渊彦.体育课程中的身体练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6(11).[2]陶荣海.自主学练中的六种指导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7(1).[3]倪胜勇.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特征及其学练[J].中国学校体育,2003(5).[4]宋学克.让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J].体育教学,2003(2).[5]周宏达.小学体育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1(9).[6]王超.小学体育课“自主学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阅读,2013(8).

篇二十二: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实效教学策略论文

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实效教学策略论文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仍然不高。

造成该问题的因素,主要是学校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偏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较为枯燥,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因此,必须切实提升中小学校长对体育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以游戏为切入点提高中小学体育课趣味性,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真正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增强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1.应对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一直致力于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重点在提高中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小学教育普遍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虽然中小学教育正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推进,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依旧残留在学校中,其他课程占用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中小学体育课程不适应素质教育对其的要求,课程过于单一、枯燥。

2.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小学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育,缺乏体育课程,中小学课程设置便不完整。国家要求中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处于核心地位。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教育则是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获得健康的体魄,还能够让他们领会体育精神,帮助其培养坚持、吃苦耐劳等优良品德。

二、制约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1.学校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偏低。为了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小学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仅与中小学体育相关的政策就有70多项。然而,中小学校对于体育教学依然不够重视,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指导,文化课程经常占据体育课堂,体育课堂内容不适应中小学的要求。

中小学校长对国家的`体育教育相关政策和法规领会不够深刻,不能够将其与本校具体实际相结合,看不到体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明确体育教育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清晰体育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中小学校缺乏体育教育科研小组和专门负责人。

2.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较为枯燥。受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都比较单一和死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简单传授给学生技术动作,不考虑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中小学生身体发展需要。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无法学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自身的才能难以得到发展。自新课程改革开始后,中小学体育教学亦开始改革,但是,一些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标准理解出现偏差,把尊重学生情感理解成学生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这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3.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体育教师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人物,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成败。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对体育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切实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必须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

多数中小学校对体育教学都不够重视,尤其是城乡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甚至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担当,他们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不了解体育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亦无暇考虑体育教学内容是否适应中小学生的需求。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必须切实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切实提升中小学校长对体育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从“一把手”抓起,只有让中小学的校长不断增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一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将体育教学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作为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从而可以彻底消除“口号响亮,行动缓慢,没有效果”的体育教学现状,真正让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有所发展,让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二是合理利用各种赛事,引导中小学校长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鼓励中小学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并将每次的比赛成绩记录在案,对于体育成绩比较突出的学校,不仅要对校长进行奖励,也要对学校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当然,如果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其主管部门也要采取措施,比如取消评先表优资格、减少经费支持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不断加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长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推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发展。

2.以游戏为切入点提高中小学体育课趣味性。学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性,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对于学生不易掌握、容易出错的教学动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简单、生动、可爱的游戏视频课件,配上一些学生喜欢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练习。

二是针对教学内容,适当穿插游戏节目或者体育比赛。比如,为了掌握投掷球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手持纸飞机、降落伞、小沙包等轻物进行各种游戏练习,掌握用力方法之后,让学生手持小垒球练习,重点感受一些基本动作的用力,最后指导学生使用实心球,利用单、双臂学习前后抛的方法。这样,课堂上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从而也能发现学生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

3.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是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中小学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扭转“体育课就是玩”的观念,摒弃“上不上课无所谓,怎么上课都可以”的现象,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积极对待每一次课堂教学工作。

二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体育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体育实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注重仅仅是“户外活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体育教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定期参加教学技能大赛,通过一定范围的比赛,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做法,补己之短。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定期参加培训和进修,做好每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不仅要学习专业的体育教学理论,还要通过系统的培训,掌握扎实的体育技能。

三是及时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随着教学主体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地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实现增强学生体魄目标的同时,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为学生选择一个适合的体育项目,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体育特长。

篇二十三:大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及实践论文

大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及实践论文

摘要:当前,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注焦点。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将保证教学有效性贯穿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各个环节中,本文从教学实践角度探讨大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学体育;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依据教学规律,尽可能多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尽可能少地投入物力、精力和时间。它包括教师对教学策略的使用、对学生兴趣和思维的激发、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内容。以一线大学体育教师应该不断追求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技能、综合素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获得收益。下面从教学实践角度探讨大学体育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元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充分的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准备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尤其重要。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表述不清、过大或过小的目标都会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提高。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体能、技能、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目标上,体育教学应该比其他学科更加多元,如:同时注意学生的体质状况是否得到改善以及心健康状况是否好转;又如:遵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必须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达成。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有时候甚至超过内容,成为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方面。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导,设计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重点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学方法要随着教学条件、内容、对象的变化而有所差别。例如,同样是耐久跑教学,场地、方法上的变换,象征性长跑,梅花跑、蛇形跑、分组对抗比赛、重复接力跑等方式的变换都能有效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适合学生并难度得当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并不是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说不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但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体能、性别、年龄、心理状态甚至地域特征等。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难度,即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容易程度。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和发展速度的教学内容是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即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定程度的能力能够成功完成任务。一堂有效的体育课堂中,一般应该保证有一定比例的新任务。如果是复习课,则应该对提高技术上的要求或提高身体素质的.合格标准。

三、科学的课堂管理和清楚明了的教学

有效的教学组织是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体育课堂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策略、秩序等方面的合理安排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加具有挑战性。有效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对课堂具有强大的把握和调控能力。有效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始终清楚并围绕自己应该学习的内容和重点。这就要求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在讲解和下达指令时条理清楚,关键点突出,对技术技能及动作方法的阐述简明准确,讲解清楚,示范清晰。保证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技术要领、明确任务要求。

四、积极的情绪环境和情感体验

体育课堂因其多元的育人目标、实操性远大于理论性等特点,教师营造的课堂情绪环境显得更为重要。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大的情感表现空间,应该充分表现出专业素养和对专业的热爱,以自身的饱满的激情和充沛的精力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健康熏陶和锻炼。大学体育课堂不能片面地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枯燥的教学内容和令人疲倦的教学方式只会使本来就疏于锻炼的大学生逃避体育课堂。体育教师应该善于挖掘贴近生活的题材,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将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课余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在课堂之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能够产生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中来,并通过自身运动和学习获得属于自己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五、高效的时间利用

体育课堂的特殊性决定抑郁教师要更加注意掌控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这里的有效时间包括实际的教学时间量和学生的专注时间量。教师对时间的准确掌控,以及对干扰因素的迅速排除是保证有效学习时间的前提。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在单位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所有教学时间最大程度指向教学内容;减少维持纪律、偏题谈话、过多讲解和说教的时间;合理安排练习站点和路线,减少学生练习的等待时间;减少维持秩序、规则讲解和队伍调动等时间,增加学生比赛时间等。以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综合的持续的郭晨个,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试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麦军.提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下:189.

[2]陈欣,陆红春.关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3):89-90.[3]郑博.谈提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及其实践[J].才智,2013(34):12-13.

篇二十四:体育教学中健康知识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通过分析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四个学习领域中蕴含的体育健康知识内容,认为体育与健康实践教学中要合理渗透体育健康知识进行教学,室内教学要创新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策略,通过合理学习评价来强化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篇二十五:体育教学中健康知识教学策略论文

体育健康知识是体育新课程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新课程强调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知识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对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目标和内容在理解或认识上存在偏差,造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基层老师还认为体育健康知识,就是在过去的体育理论知识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内容,而且这些理论知识属于室内课教学内容,进而造成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教学目标内容不全、方法简单、形式单一等,影响了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新课程顺利实施。

一、明确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目标和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学习方面都包含着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目标和内容。结合课程标准,运动参与学习方面包含的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目标和内容见表1。

二、室外实践课合理渗透体育健康知识

过去,针对室外体育实践课中如何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研究明显薄弱。特别是现行的各种《体育与健康》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指导用书中,大多把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内容列为室内课教学内容,导致许多基层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单纯地把体育健康知识安排在室内课进行教学。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学生主要通过身体的练习来认知体育技术、锻炼体能、培养心智、促进健康,室外体育实践课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因此,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也应该主要在室外体育实践课中进行合理渗透。同时,由于涉及体育健康知识基本都是和体育实践紧密联系的知识,只有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相结合,做到知与情、知与行、情与行统一,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运用体育健康知识。

如何在室外体育实践课中合理渗透进行健康知识教学呢?首先,要明确各个水平的学生应该学习健康知识的不同目标。目标是行动指南,明确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结合教学内容、学习情况和课堂上出现的其他情况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渗透。体育实践课教学内容很多,主要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民族传统体育、各种新兴的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的学习中,都蕴含许多体育健康知识。同时,由于体育实践课主要是在运动场馆进行,活动的空间大,对教学组织要求高,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教师要擅于利用教学内容、学习情况和其他情况进行体育健康知识渗透学习,让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锻炼活动的同时,掌握相关体育健康知识,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了解、掌握并运用体育健康知识。例如体育实践课渗透健康知识情况(表2)。

三、室内课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随着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符合时代的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得到有效利用。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也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借鉴在其他学科中已经成功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结合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特点,选择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有效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首先,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体育健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努力把体育健康知识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并运用指导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比如,学习“睡眠、膳食平衡与健康”内容前,发放教师事先制定的记录表,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一周的睡眠时间、睡眠情况,以及一周三餐的饮食内容进行记录,教学时先让部分学生陈述自己的记录情况,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对自己的睡眠和膳食有初步评价,了解合理睡眠和科学膳食营养的要求,最后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知识,制定自己合理的作息时间和一周食谱。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通过课内外结合教会学生进行学习,更好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进一步形成健康意识,更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健康生活行为。

其次,组织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健康知识主观能动性。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教室中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例如,学习“吸烟、饮酒与健康关系”时,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查询吸烟、饮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作戒烟和控制饮酒的手抄报。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吸烟、饮酒与健康关系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相关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而引起自己的重视。

四、科学评价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

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中体育健康知识评价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健康的知识,如某一运动项目或技术含义、特点、练习方法,以及学生掌握运用的情况、运动保健知识、运动安全知识、健康生活知识等。二是体育健康行为,比如是否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是否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反复练习、能否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学习、能否战胜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学习,能否在体育学习中遵守规则、尊重同伴、合作友好地学习,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注意个人卫生等。

总之,只有明确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健康知识学习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科学评价,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理解并运用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体育健康行为,保证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健康知识学习目标达成。

篇二十六:阳光体育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策略论文

阳光体育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策略论文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投入不足问题,投入包含硬件投入及软件投入。软件投入是指师资力量,在高校中,体育教师的数量比较少,因此每名体育教师就会承担很多工作量,这使得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而且,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比较重,因此,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方面积极性比较低;硬件投入是指体育设施,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实行了扩招的政策,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体育设施总量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导致二者之间出现不平衡,最终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阳光体育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拓展训练

在阳光体育文化中,倡导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不提倡竞争,而在拓展训练中,为了完成项目,所有的项目参与人员要集中到一起,集思广益,想出完成项目的最佳办法。从广泛参与的角度来看,阳光体育运动与拓展训练是存在相同之处的.,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拓展训练教学。在开展拓展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拓展项目,有意识的达到教学效果。对于体育教学来说,选择教学内容实际就是选择项目,在选择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的在保证合理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以便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啦啦操、轮滑、网球等都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素质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实际上,现在的学生都非常注重自身的身体素质,都希望通过体育教学增强自身的体质,因此,教师所面临的任务就变得更加艰巨。在阳光体育文化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能够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的能力,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就要切实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素质水平,以提高实际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还要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事实证明,人格魅力比较高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而且更能调动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高校的体育运动氛围

高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就会走向工作岗位,他们接触体育运动的机会和时间将会少之又少,因此,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思想。学校的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利用校园广播、海报等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初步形成锻炼意识。另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组建体育性质的社团,比如足球社、篮球社、健身社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社团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锻炼意识。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但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得到了培养,而且在高校中形成了浓郁的体育运动氛围,促进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但是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十分落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及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因此,为了达成这两大目标,制定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将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促进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篇二十七:学生主动参与初中体育教学策略论文

学生主动参与初中体育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体育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优化学生的发展目标。在这个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目标,采取全新的教学理念,对课程设计进行优化,完善体育教学的策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初中体育的长远发展。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不利的影响。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且分析学生学习主动低的原因,探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主动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体育教学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发展,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应该促进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培养学生学会锻炼自己,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将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从当前的教学质量来看,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主动参与还没有高度的重视,这种理念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阻碍作用。鉴于此,笔者将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认知活动,有利于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构建主体活动,完善知识体系,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体育上有所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不单单是采取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而是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激发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健康教育,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非智力因素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主要承担着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责任,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帮助学生发展身心,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较低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主动参与低

初中体育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缺少学习的兴趣,在体育学习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如果没有办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需要具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好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育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以学生的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教育教学的应试性,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单一的教学内容束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提升。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模式来讲,在教学中应该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学活动,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将课堂教学的控制、动作的示范以及知识的讲解,进而导致学生不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采取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

制约学生主动参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程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当前对体育教学评价,关注的是体育学习的结果与教师的评价,评价过于注重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给与应有的鼓励,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交较差的学生,一直得不到教师的关注,感受到自己是体育学习的失败者,主动参与的意识逐渐下降。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需要优化

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面临着重重地困难,教师将体育考试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对那些与考试不相关的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关注程度不足,很多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开展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积极性,学生学习缺乏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极大削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分析

(一)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构建趣味性的学习模式。在新课程知识的传授的实施,应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游戏、自学、比赛、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吸收新的知识。在体育训练中,例如前滚翻的训练,教师可以组织自练、互练、小组组合训练等方式,在学习中互相评价、共同进步,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

(二)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内容陈旧单一的特点,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与体育教学而进行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用游戏教学法进行调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例如追逐跑的方式进行练习学生的奔跑能力,练习学生在跑步中的反应速度,提升其总体速度。教师也可以通过橡皮筋的游戏,练习学生的障碍跑的能力与跳高能力,通过轻松自由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教学是双向的活动,而不是教师自己的单独活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充分发挥教材的重要价值。教师教学中,在上课之前,应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帮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表象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与学生身体素质,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自由的讨论,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身体上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若想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师需要从现有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例如在对学生进行800米的测验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的训练,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细致的记录。然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再次对学生进行训练,将两次的测验结果进行比较,综合进行评价。例如在韵律操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增加学生的主动参与,互相找出对方的优点与缺点,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构建平台,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活动,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首先,教师要构建轻松的、自由的、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改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排斥心理,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进行语言、行为上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当学生动作不规范的时候,给与行为上的与语言上的鼓励,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指导,感化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教学内容的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再菊.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2]钮文胜.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1,(58).[3]宋永会.体育教学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4]孟凡钧.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8).[5]孙小龙.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

第五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

体育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

钱 钧1,熊正英2, 史 兵2

1.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014 2.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研究意义、建构体育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使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这三种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学习方式,作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解释,建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策略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策略

体育教学策略

学习方式

建构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策略是人的心理活动,是人对特定环境的一种整体概括性思考,是建构在对特定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既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同时又具有一种类似艺术的、在其具体情景中显示直觉性特征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对教学的理解有广义的教学观和狭义的教学观,这就有相应的两种教学策略观:

一、视教学策略为教和学的策略;

二、视教学策略为教的策略。本文是从教的角度探讨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属于策略的范畴,是教学实施中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的一个动态过程,是通过概括性思考对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的预先谋划,作为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完成教学目标而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并随情境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

国内学者对体育教学策略的内涵有多种见解,从整体性角度出发,体育教学策略可以定义为:在体育教学实施中进行系统决策活动的动态过程,是通过概括地思考对体育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的整体性预先谋划,是根据体育教育规律,作为体育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需要和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而对多种体育教学方法的整合,并随体育教学情境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2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意义

2.1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必然趋势

随着对体育教学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和科学化,和多种新的教育理论的渗透。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趋势,在于系统探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与体育教育目标、教学策略、课程设计、教材之间的交互影响,建构合理的体育教学体系。体育教学中如何同时运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以形成更佳教学策略,必将成为体育教学理论最重要的课题之一。2.2促进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理论上看,体育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体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从实践上看,体育教学策略既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综合了教学过程诸多要素后建立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抽象化,具备系统完整性和简明可操作的统一,便于人们理解、掌握和运用。因此,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是联系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与纽带,有助于改变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状况。2.3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研究的发展,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内容、方向、目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体育教学领域内关注的范围已从运动技术特点、技术练习方法、人体生理特点,延伸到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的范围,因而以系统决策活动和动态过程为指导思想的容纳多学科理论的体育教学策略研究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学家对不同教师教学效果差别的研究,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

2.4是贯彻新课标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课标与旧大纲在很多方面存在区别。在贯彻和落实新课标时,教师具有了相当大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这必然要求体育教师转变观念,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体育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新课标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实践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关系和作用。3 建构体育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3.1主体性教育:体育教学策略的教育学基础

体育主体性教育思想是从对人的哲学分析入手研究教育对人良好素质的全面建构,提出了关于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思想;关于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其实质就是充分尊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当代教育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性人才的时代要求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表现,可分为四个层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交往的主体;学生是自我生活的主体;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但是,受到学生自身的局限,主体地位、性质和形态,尚处于初级的软弱的阶段。

3.2学习方式:体育教学策略的学习论基础

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以创新精神为核心教育理念下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各自包含着不同的意义:第一,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相对性的特点。第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第三,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学习,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这三种学习方式虽然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关系。

3.3新课程观:体育教学策略的课程观基础

本次体育课程改革最根本的实质是体育课程内涵发展变化,教师的课程观必然需要发生相应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强调体育学科内容到强调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把学生健康置于课程的核心位置,避免把课程与竞技运动等同起来,以保证学生的发展。第二,从强调体育教学目标、计划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把教学目标、计划整合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情景中,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第三,从强调单一教材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要求把体育课程就变为一种由四因素组成的具有整合性、动态性、成长性特征的完整文化系统。第四,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与隐性课程并重,谋求在宽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情景中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以学习方式为取向建构体育教学策略

对于教学来说,教的实质就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使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这三种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学习方式,作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解释,并作为建构体育教学策略的三种取向。

4.1实施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策略体系 4.1.1内涵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立处理和运用体育信息、体育资源的能力,建构完整人格。4.1.2原则与方法

以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形式上的选择,赋予学生相应的权利,并使学生行使自己的权利为原则。给予自学的机会,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异步指导,做到“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4.2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体育教学策略体系 4.2.1内涵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教材中或生活中的未知因素,通过“问、思、学、练”等方式,获得体育知识,增长体育能力,同时发展选择信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4.2.2原则与方法

采用以具体问题为依托,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通过探究和发现的方式,习得知识和技能的原则。从体育运动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情景,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搜集处理信息、身体实践练习、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发展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4.3实施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策略体系 4.3.1内涵

在体育教学中借助体育活动团队的形式,以小组为形式,通过学生分工、合作、配合共同学习,发展个体的体育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4.3.2原则与方法

以小组或团队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配合,重点培养协作、分享精神,为其在社会性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为原则。采取学生自愿组合为主,小组成员间合作性体育学习、活动,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来克服差异、共同进步。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体育教学策略是通过概括地思考对体育教学全过程的整体性预先谋划,是可进行适时调整的系统决策活动的动态过程。

研究体育教学策略符合体育教学理论发展需要;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贯彻新课标的需要。

建构体育教学策略是以主体性教育思想;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理论;以及新体育课程观为理论基础。

体育教学策略的建构必须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是建构体育教学策略的三种取向。5.2建议

目前对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强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需要广大教育研究者高度重视和各级领导大力支持。

就体育教学策略理论体系而言,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下,着眼于整体性功能,在最优化建构其基础理论框架的同时,逐步拓展到发展性理论与应用性理论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出发,不断对教学经验予以总结、概括,通过部分与整体的有机联系,从教学实践中抽象出理论,丰富体育教学策略的内容。

对体育教学策略研究中应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策略研究成果,吸取经验、开拓思路,应关注、学习、了解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学的发展,使之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

[1] 胡捷利.关于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阐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 李康.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2,75-78.[4] 时俊卿.教学策略—当今教学改革的新热点[J].教育·管理·社会,1995.1,34-39.[5] 高慎英.论教学策略的实质、生成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7, 40-43.[6] 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 王文生.体育教学论·方法学·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8] 骆秉全.论体育教学的策略[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9,31-35.3 [9] 单炯.试论体育学科的教学策略[J].体育科研,2000.2,39-41.[10] 邵伟德.论体育教学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6-9.[11]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2] 张天包.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3] 钟启泉.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 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8]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 王升.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分层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1.1,40-44.[20] 张大均.试论教学策略的基本含义及其制定的依据[J].课程·教材·教法,1996.9,6-8.[21] 蔡淑兰.论教学策略的结构[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2,81-84.[22] 陈理宣.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205-208.[23] 焦宇锋.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两种教学策略的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11,34-36.[24] 顾书明.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几种适应性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9,40-42.[25] 曹成刚.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研究比较及运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版,2002.5,56-59.

下载中学体育教学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体育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制定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如何制定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途径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现在的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教学工作,要......

    中学《差异教学策略》教案

    学校《差异教学》 培 训 教 案 培训人:××× 中学差异教学策略的培训讲稿 第一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一章 差异教学概述 第一节 差异教学的内涵及基......

    中学体育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中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

    中学体育

    体育游戏论文 摘 要:通过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运动表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中学体育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体育终极压密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新局面的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是在。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2.下列有关学校......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针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我总结出游戏活动、班班通、分层教学、互动教学、小组合......

    浅论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策略

    浅论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策略 摘 要: 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学习质量与学习方式对其有非常大的影响。小学教育是多面教育,虽然在教学过......

    浅谈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全文5篇)

    浅谈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阶段来讲,由于面临着体育中考,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已不言而喻。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如何真正的系统地从如何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