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英雄人物》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英雄人物》整体教学设计 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刘军
一、教材内容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是写斯科特在挑战南极过程中的悲壮覆灭。《在沙漠中心》(圣艾克絮佩里)写那些勇敢的探险者们身陷困境、面对死亡的威胁时的心灵世界。《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再现了60年代中国登山运动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后一段路程。《真正的英雄》(里根)是美国前任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中牺牲的七位宇航员而发表的演讲。
二、设计背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由传记《伟大的悲剧》、自传散文《在沙漠中心》、通讯《登上地球之巅》、演讲词《真正的英雄》组成,四篇体裁各异的选文均与探险路上的英雄有关。四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却叙述简单,浅显易懂,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基本没有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教科书编者将单元教学重点定为: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所以学习这一单元不宜采用单篇教学,教学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学习跳读方法两条主线并进:熟悉情节发展,认识英雄感知文中人物,品读英雄仿写演说语言,记住英雄为内容主线,跳读词语跳读语句跳读文段为方法主线。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词。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5、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四、教学重点: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六、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预习课文(1课时)
(此模块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交流)
1、查找四篇课文的作者及作品简介,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积累几篇课文的生字词。
3、熟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第二模块:整体感知(2课时)
(学生自由朗读四篇课文,并在文中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做圈点勾画批注,初步把握每篇文章的传达的思想感情。)
(1)梳理每篇课文内容。可采取速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信息,复述课文内容的形式教学。A、《伟大的悲剧》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发现英雄们已冻僵的尸体。)B、《在沙漠中心》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盲目地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作者的飞机因故障坠毁在沙漠中心时,他面临的危险:寒冷、严重的缺水、饱受寒风的鞭打无处藏身,濒临死亡。C、《〈登上地球之巅》1960年和1964年,郭超人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跟随中国登山队先后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曾登抵海拔6600米的高度,历经千难万险,谱写了一曲科学探险的美妙乐章。D、《真正的英雄》1986年1月28日。这是美国航天事业史上第一次发生爆炸事件,更是全世界宇航史上一个悲痛欲绝的日子。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挑战者号”爆炸后,美国举国哀悼,世界震惊。当时美国总统发表了全国性的电视讲话。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文中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模块:诵读赏析(2课时)(此模块师生交流,合作完成)
1、汇报上一模块中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朗读,并且作赏析。如:《真正的英雄》中①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②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进程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③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惬意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2、寻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特别是体会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写法。(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如《在沙漠中心》作者的飞机因故障坠毁在沙漠中心时,他面临的危险:寒冷、严重的缺水、饱受寒风的鞭打无处藏身,濒临死亡。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
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⑤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3、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的作用。
如《登上地球之巅》中“阳关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与艰苦的攀登描写结合,构成一张一弛,让人轻松,有美的享受。)
第四模块:升华情感(1课时)
(在前三个模块教学,教师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感悟文章传达出的情感,已达到学生对于情感态度价值感的教育。以学生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小结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我们应当不断武装自己,去探寻无穷的未知世界!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可能以牺牲她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挑战者”号爆炸了,整个人类太空计划也因此遭受重大挫折,但人类并没有被吓倒。我们看到,此后有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员投入到太空探索的事业中去,一架又一架航天飞机升上了蓝天,去探索那茫茫未知的宇宙世界。让我们随着宇航英雄的魂魄,发扬美国精神,总结教训,积蓄力量,不断前进,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科技奇迹。拓展
什么样的生活是你向往的生活?人生怎样才算成功?
发散角度1:我向往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成就一番伟业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古有秦始皇,今有毛泽东,他们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他们是我崇拜的英雄。发散角度2:我喜欢一种平静的生活,平平淡淡做事就是人生的成功。尽管人类有许多杰出人物,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平凡的。这些人是构成人类群体的基础。没有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的默默奉献,英雄也难以成功。
发散角度3:我喜欢一种拥有大量财富的生活,财富的多少是人生成败的标志。因为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基础就是物质财富,没有财富,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拥有了财富,人类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才会得到促进。
发散角度4:我喜欢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精神的富足和心灵的愉悦是我的追求,以微笑面对世界是我幸福的证明。真正的英雄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 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由传记《伟大的悲剧》、小说《荒岛余生》、通讯《登上地球之巅》、演讲词《真正的英雄》组成,四篇体裁各异的选文均与探险路上的英雄有关。四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却叙述简单,浅显易懂,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基本没有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教科书编者将单元教学重点定为: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所以学习这一单元不宜采用单篇教学,可以“英雄”为中心词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这不仅能够避免学生因长时间阅读而产生疲劳,也易于达成该单元的学习目标。
二、切入点这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谁是真正的英雄”的问题,单元整合学习可以第四篇课文《真正的英雄》为主线进行设计:认识英雄→品读英雄→记住英雄。教学切入点可选用《真正的英雄》中的语句:“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曾经有人说这个年代已经没有英雄了,那么你们又是如何理解英雄的呢?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指导学生齐声朗诵:“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五单元描写了一些英雄,他们分别出现在几篇不同的课文中,这几篇课文篇幅相对较长,如果我们仍然用以前的阅读方法,肯定不能在课堂这短短的时间内结识所有英雄,那将是我们的遗憾。所以这节课,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阅读方法———跳读法。同学们有没信心,敢不敢尝试一下这种新方法呢?
(二)教学步骤第一环节:跳读,熟悉情节发展,认识英雄。1.简述跳读法的特点。跳读就是跳过课文中的次要信息,只阅读主要信息。跳读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寻找并抓住重点词句。这些重点词句,可以是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的活动、课文的过渡句、段落里的中心句等。这些关键语句可能出现在课文的开头、结尾,也可能出现在课文的中间。现在我们一起跳读课文,抓住重要的句子,迅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默读《伟大的悲剧》课前提示,说说哪句话表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这一句表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这个重要的句子,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探险归途中悲壮牺牲的故事。4.请同学们速读《伟大的悲剧》第一自然段,看看斯科特这支探险队共有多少人。(板书:五个人)5.“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是这一段的重点句子,它告诉我们这个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有五个。6.刚才我们用跳读的方法知道了斯科特一行五人前去南极探险的事件。请同学们试着用跳读的方法,寻找课文中表明探险队员人数逐渐减少的句子:“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板书:四个人→三个人)7.从五个人到四个人,再到三个人,这三个句子传达出了队员们在归途中一个一个先后离开了他们热恋着的探险队的信息,他们为什么离开了呢?8.探险队剩下的三个人最终是否回到了家中与家人团聚呢?9.学生概括主要情节。10.现在请同学们以“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为中心点,寻找本段中与五个人活动密切相关的词句。11.现在请同学们用跳读法,阅读《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找找有没有表明登山队员人数变化的重要句子,利用这些重要信息,简要概括这个故事。(板书:四个人→三个人)12.四个人中只有三个人登上了地球之巅,那么另一个在哪里呢?(板书:刘连满)13.学生概述情节。第二环节:跳读,感知文中人物,品读英雄。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所敬佩的英雄,那老师也说一说自己所敬佩的英雄,他就是《伟大的悲剧》中的威尔逊,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到的吗?这一英雄出现在第158页第6自然段的第6、7句,第162页第14自然段的第4句,第4句中虽然出现了威尔逊,但是写的不是威尔逊的事情,所以可以忽略不管,我们把关键信息锁定在第158页第6自然段的第6、7两句,我们从中又提取了能体现威尔逊博士特点的两句短语:“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和“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1.教师板书,同时让学生根据板书概括归纳找到的主要信息“威尔逊在死亡之际,仍坚持科学观察”。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以威尔逊博士为例,利用跳读法找到了所敬佩的人的关键信息。谁把刚才用跳读法找信息的步骤再总结一下?3.学生回答并明确用跳读法找主要信息的步骤:(1)找到人物出现的语句;(2)从人物出现语句的前后寻找信息,锁定有关人物的关键段或关键句;(3)从关键段中找到体现人物特点的关键句;(4)从关键句中找到体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学生用跳读法寻找文中自己所敬佩人的关键信息,并依据提取的信息概括阅读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第三环节:跳读,仿写演说辞,记住英雄。师:刚才我们已经阅读了《真正的英雄》的课前提示,你觉得哪句话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这篇电视讲话。”这是一篇里根总统面对美国公众发表的电视讲话。在这篇讲演稿中,他抒发了对逝去宇航员的哀悼之情,号召人民从悲痛中振奋起来,继续去探索茫茫未知的宇宙。所以我们在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要读出怀念之情和哀悼之意,语气不能太欢快。1.学生自主阅读第6~12段。2.提问:刚才我们阅读了第6~12段,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明确:每段都运用了“我们记得„„”句式。(板书)3.里根总统希望美国人民记住什么?我们以第8段为例,看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写法。明确:写的是宇航员生前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读到这些留在大家记忆中的细节,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浮现在我们面前。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小结:里根总统用叙述性语言追忆了七位英雄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他用七个结构相同的段落构成了排比。今天,我们从《伟大的悲剧》和《登上地球之巅》两篇课文中结识了一批英雄,黑板上列出了英雄们的事迹,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记住的。现在让我们拿起笔,描写一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英雄来表达我们的敬意,段落首句要使用“我们记得„„”这个句式。4.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展示。5.写作范例(略)。6.布置作业:(1)用今天教过的跳读法梳理《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2)把我们今天结识的所有英雄都写出来,组成一个排比段。
四、设计反思跳读法是写入语文课程标准的一种略读文本的方法。指导学生用跳读法迅速从文章中获取所需的关键信息是本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整个教学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通过跳读获取情节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第二个板块通过跳读获取与人物有关的信息,概括人物的言行或者命运结局;第三个板块通过跳读提取演说辞的语言特点,并指导学生模仿写作。这三个板块将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整合为一体,完整严密,并针对四篇文章所呈现出来的文本特点,使其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及不同的教学重点。整堂课以跳跃性阅读为主,教给学生迅速捕捉信息的方法,并教给学生依据提取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能力。四篇文章包含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教学的要点很多。因此,在进行单元整合时,首先要建立起一条整合的主线,以这条主线为中心进行取舍,最重要的是敢于舍弃,如果什么都讲,只会模糊学习重点,学生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整个设计从《真正的英雄》中的一句话切入,目的是凸显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立足文本,但又不拘泥于文本。仿写《真正的英雄》中的排比段,有三方面作用:一是让学生知道这种语句在演说中能起到振奋精神、激发情感、鼓舞人心的作用;二是以前面三篇课文的阅读体验为写作内容,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问题;三是立足前三篇课文的内容进行仿写,帮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概括课文要点及积累优美语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一、背景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由传记《伟大的悲 剧》、小说《荒岛余生》、通讯《登上地球之巅》、演讲词 《真正的英雄》组成,四篇体裁各异的选文均与探险路 上的英雄有关。四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却叙述简单,浅显易懂,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基本没有语言文 字方面的障碍。教科书编者将单元教学重点定为: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所 以学习这一单元不宜采用单篇教学,可以“英雄”为中 心词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这不仅能够避免学生因长时 间阅读而产生疲劳,也易于达成该单元的学习目标。
二、切入点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谁是真正的英
雄”的问题,单元整合学习可以第四篇课文《真正的英 雄》为主线进行设计:认识英雄→品读英雄→记住英 雄。教学切入点可选用《真正的英雄》中的语句:“英雄 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 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 活以至献出生命。”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曾经有人说这个年代已经没有英雄了,那么你 们又是如何理解英雄的呢?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指导学生齐声 朗诵:“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去实践真正的生活 以至献出生命。”
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五单元描写了一些英雄,他们
分别出现在几篇不同的课文中,这几篇课文篇幅相对 较长,如果我们仍然用以前的阅读方法,肯定不能在课 堂这短短的时间内结识所有英雄,那将是我们的遗憾。所以这节课,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阅读方法——— 跳读法。同学们有没信心,敢不敢尝试一下这种新方法 呢?
(二)教学步骤
第一环节:跳读,熟悉情节发展,认识英雄。1.简述跳读法的特点。
跳读就是跳过课文中的次要信息,只阅读主要信
息。跳读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寻找并抓住重点词 句。这些重点词句,可以是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 物的活动、课文的过渡句、段落里的中心句等。这些关 键语句可能出现在课文的开头、结尾,也可能出现在课 文的中间。现在我们一起跳读课文,抓住重要的句子,迅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伟大的悲剧》课前提示,说说哪句话表明 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这一句表明了课文的主要 内容。
3.通过这个重要的句子,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 的是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探险归途中悲壮牺牲 的故事。
4.请同学们速读《伟大的悲剧》第一自然段,看看 斯科特这支探险队共有多少人。(板书: 五个人)5“.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是这一段 的重点句子,它告诉我们这个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有五 个。
6.刚才我们用跳读的方法知道了斯科特一行五人
前去南极探险的事件。请同学们试着用跳读的方法,寻 找课文中表明探险队员人数逐渐减少的句子:“现在只 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 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板书: 四个人→三个人)7.从五个人到四个人,再到三个人,这三个句子传 达出了队员们在归途中一个一个先后离开了他们热恋 着的探险队的信息,他们为什么离开了呢? 8.探险队剩下的三个人最终是否回到了家中与家 人团聚呢?
9.学生概括主要情节。
10.现在请同学们以“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
14公里”为中心点,寻找本段中与五个人活动密切相关 的词句。
11.现在请同学们用跳读法,阅读《登上地球之巅》 这篇课文,找找有没有表明登山队员人数变化的重要 句子,利用这些重要信息,简要概括这个故事。(板书: 四个人→三个人)12.四个人中只有三个人登上了地球之巅,那么另 一个在哪里呢?(板书: 刘连满)13.学生概述情节。
第二环节:跳读,感知文中人物,品读英雄。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所敬佩的英雄,那老师也说
一说自己所敬佩的英雄,他就是《伟大的悲剧》中的威 尔逊,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到的吗?
这一英雄出现在第158页第6自然段的第6、7句,第 162页第14自然段的第4句,第4句中虽然出现了威尔 逊,但是写的不是威尔逊的事情,所以可以忽略不管,我们把关键信息锁定在第158页第6自然段的第6、7两 句,我们从中又提取了能体现威尔逊博士特点的两句 短语:“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和“还拖着16公斤 的珍贵岩石样品”。
1.教师板书,同时让学生根据板书概括归纳找到 的主要信息“威尔逊在死亡之际,仍坚持科学观察”。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以威尔逊博士为例,利用 跳读法找到了所敬佩的人的关键信息。谁把刚才用跳 读法找信息的步骤再总结一下?
3.学生回答并明确用跳读法找主要信息的步骤:(1)找到人物出现的语句;
(2)从人物出现语句的前后寻找信息,锁定有关人 物的关键段或关键句;
(3)从关键段中找到体现人物特点的关键句;(4)从关键句中找到体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学生用跳读法寻找文中自己所敬佩人的关键信
息,并依据提取的信息概括阅读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
第三环节:跳读,仿写演说辞,记住英雄。师:刚才我们已经阅读了《真正的英雄》的课前提示,你觉得哪句话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这篇 电视讲话。”这是一篇里根总统面对美国公众发表的电视讲 话。在这篇讲演稿中,他抒发了对逝去宇航员的哀悼之 情,号召人民从悲痛中振奋起来,继续去探索茫茫未知 的宇宙。所以我们在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要读出怀念 之情和哀悼之意,语气不能太欢快。1.学生自主阅读第6~12段。
2.提问:刚才我们阅读了第6~12段,现在请同学们 说说这些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明确:每段都运用了“我们记得⋯.”句式。(板书)3.里根总统希望美国人民记住什么?我们以第8段 为例,看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写法。
明确:写的是宇航员生前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读到 这些留在大家记忆中的细节,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
浮现在我们面前。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小结:里根总统用叙述性语言追忆了七位英雄点
点滴滴的平凡小事,他用七个结构相同的段落构成了
排比。今天,我们从《伟大的悲剧》和《登上地球之巅》两 篇课文中结识了一批英雄,黑板上列出了英雄们的事 迹,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记住的。现在让我们拿起笔,描 写一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英雄来表达我们的敬 意,段落首句要使用“我们记得⋯.”这个句式。4.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展示。5.写作范例(略)。6.布置作业:
(1)用今天教过的跳读法梳理《荒岛余生》的故事 情节。
(2)把我们今天结识的所有英雄都写出来,组成一 个排比段。
四、设计反思
跳读法是写入语文课程标准的一种略读文本的方
法。指导学生用跳读法迅速从文章中获取所需的关键 信息是本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整个教学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通过跳读
获取情节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第二个板块通过 跳读获取与人物有关的信息,概括人物的言行或者命 运结局;第三个板块通过跳读提取演说辞的语言特点,并指导学生模仿写作。这三个板块将第五单元的四篇 课文整合为一体,完整严密,并针对四篇文章所呈现出 来的文本特点,使其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及不同的教 学重点。整堂课以跳跃性阅读为主,教给学生迅速捕捉 信息的方法,并教给学生依据提取的信息用自己的语 言来表述的能力。
四篇文章包含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教学的要点 很多。因此,在进行单元整合时,首先要建立起一条整 合的主线,以这条主线为中心进行取舍,最重要的是敢 于舍弃,如果什么都讲,只会模糊学习重点,学生最后 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整个设计从《真正的英雄》中的一句话切入,目的 是凸显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立足文本,但又不拘泥于文 本。仿写《真正的英雄》中的排比段,有三方面作用:一 是让学生知道这种语句在演说中能起到振奋精神、激 发情感、鼓舞人心的作用;二是以前面三篇课文的阅读 体验为写作内容,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问题; 三是立足前三篇课文的内容进行仿写,帮助学生再次 回顾课文,概括课文要点及积累优美语句,提升语言表
第二篇: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信息传播)2004.4 单元整体构思 具体内容:
1、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2、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3、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4、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单元学习步骤:
一、走近消息、通讯
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走进教材
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三、走进社会
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
(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 等等。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表达,既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又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献身的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但文学味非常浓,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主要是写鲁滨孙初上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它证明中国人也是有强烈的探险精神的。
《真正的英雄》是关于航天探险的悲剧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位置、处于一个多梦多思的美好岁月。他们好奇心强,特别对自然未探知领域有着一种出于本能的探求欲望,他们渴望征服、崇拜强者。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和口头表达能力了。基于此,在教学中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做情感态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上的一次次“探险之旅”。
教学目标:
情感和态度目标: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爱的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它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 文章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重难点:
1、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探险精神的同时,加深对人类精神、成功与失败的理解。
2、品味一些充满深情或富有深意的关键语句。
教学设想:
1、本单元作品有传记、小说、通讯、演讲辞,要引导学生了解这几类体裁的特点,掌握对这几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提高快速默读、整体感知的阅读能力。
2、本单元前三篇作品全是节选,最好能结合原文,或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资料,全面了解作家作品,以拓宽学生阅读面。
3、文言文以读读背背为主,弄懂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第四篇: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教学教案
(信息传播)
常州市勤业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2004.4
单元整体构思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不仅读到报道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去南极考察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亲自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一些热点的话题组织学生采访,写新闻稿,最后进行学生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具体内容:
1、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2、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3、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4、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单元学习步骤:
一、走近消息、通讯
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2、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走进教材
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2、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
三、走进社会
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
(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 等等。
(2)根据确定的话题,设计采访的问题(3)分组采访
3、就采访的结果进行交流(2课时)
4、体验劳动(走上街头卖报)让学生体验到每份报纸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
四、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编一张小报(1课时)
2、进入聊天室,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8、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3、学习阮恒珍惜友情、舍己为人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学习阮恒珍惜友情、舍己为人的精神。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指点“恒”的读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预习课文我们还知道课题“她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原因。
3、示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A、请一个同学来读读。B、从这篇课文的预习要求看,共讲了三方面。[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出了预习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这篇课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想看:A、播音员阿姨是怎样的读的?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吗?B、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C、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3、交流:A、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B、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D、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 输血 迫在眉睫 阮恒 草垫 擦拭 抽泣 捂住 呜咽 竭力 E、分小组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B、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A、“迫”的部首是{ },再查{ }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B、用“如果.......就.........说话。C、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D、指导朗读。
4、小结:A、结标。B、提示下节课的内容。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 1 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A、出示生字词。B、昨天我们又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什么?
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捷,这时阮恒举起了颤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样献血的呢?他为什么要主动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这就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借机点出教学目标〕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A、一阵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样举起小手的?请划出有关的动词。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B、课文从哪一小节开始真正写阮恒献血的?他开时表现怎样?划出有关的语句。C、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请找出这样的句子,用三角划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
2、以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A、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B、出示: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C、出示: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抓住情感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紧张、痛苦的复杂内心。〕
4、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层次。
5、对照插图,复述内容。
6、小结。这一段真切地写了阮恒输血时的动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1、阮恒为什么哭得很伤心?他为什么要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2、、交流。
3、你从这里能看出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四、结标、质疑:
五、对照插图,想象说话。要求:认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上各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他们的心情怎样。〔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重点说。〕
六、作业:
1、摘抄表示“哭”的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试图{ } 竭力{ } 安慰{ } 持续不断{ }
3、填空。
他眼睛{ }着,用牙{ }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 }抽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阮恒的心情[ ]。
19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重难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认字。
1、读准字音。“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咽”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
4、组词竞赛。
5、开火车认字组词。
四、写字。
1、重点指导:(1)“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2)渴—竭、哀—享联系记忆。(3)“累”下边不是“系”,“舔” 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4)“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3、听写。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1)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3)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2)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3)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4)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5)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1、理解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伸:课后选做题。
20妈妈的帐单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引导学生回顾《可贵的沉默》的主要内容,相机提问激趣。《可贵的沉默》中孩子门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着篇课文中的小彼得又懂得了什么呢?
2、结合连结语的提示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渎课文理解。
1、提出默读要求。
2、学生默读思考。
3、学生汇报。
三、再读课文理解。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帮助理解课文。
2、重点问题交流:
(1)你怎样看小彼得的妈妈把60芬尼放在餐盘旁的作法?(2)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
四、课堂延伸。
1、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助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语文园地五(共3课时)第一课时:口 语 交 际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3、具体生动的讲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课前准备:
整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收集的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资料。收集关于爱父母的名人名言。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启发谈话,提示学习活动:
1、师动情讲述故事《妈妈的礼物》。
2、师述:同学们,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小故事呢? 生先小组里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小故事,再举手交流。
例:《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血乳》等
3、小结:听了这么多感人的故事,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二、引导交流,进一步体会父母之爱。
1、师述: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向你倾注了无限的爱意,今天你可以给大家谈一谈,可以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也可以结合你的一些感受来谈;还可以一边说事情,一边加入你的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
3、请代表上台交流。
三、引导交流,激发爱父母的感情。
1、师述: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如此的爱我们,可是我知道,有的同学在家里稍有不如意的地方,便经常和爸爸妈妈大吵大闹,随意乱发脾气。但我也知道,有的同学在家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通过综合性学习,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爱我们的父母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师述:你以前是怎么做的呢?
4、师述: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做了哪些关爱父母的事情?你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又有什么感受呢?
四、创设情境,激发交流欲望。
1、师述:有一个小朋友以前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他不知道父母究竟有多么的爱他,可是有一天他终于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好,可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去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你能帮助他,给他想个好办法吗?
2、生讨论交流,推举出小组的优秀建议。
五、活动小结
六、布置作业:
通过这一节课的活动交流,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习作
一、提出任务。
在综合性学习中,你已经了解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你已经深深地体会到 6 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次习作,就请你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一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
二、选材构思
1、哪一件事让你感触最深?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事情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在整个这一件事情中,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同学之间交流交流,注意把事情交代清楚。
三、动笔起草。
1、师述:下面就请同学们动笔起草,注意写一写自己在整个这件事情中的心情。
2、学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回家将这个作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读读认认、读读背背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字多义的现象,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2、归类认识“槐”、“梧”等八个字。
3、积累名诗句。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学生小声读课文中的两组句子。
2、实物投影显示,学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3、师总结: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他的意思是不同的。这就是汉字的一字多义现象,我们要知道汉字的准确意思,就要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二、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自学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4、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抽查认读情况。
5、自读韵文,了解树木的常识。
三、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古诗。
2、自由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3、师谈谈古诗大意。
4、学生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