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 梁肖
题目:《新时代的劳动者》
单位: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
作者姓名:梁肖
联系电话:***
学段: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
第五课第二框题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在第二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框题学习了有关企业的知识,这一框分析了劳动者如何就业、创业,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帮助学生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劳动的含义及就业的作用与意义、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2)理解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的内涵、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对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
2(2)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3)增强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就业是民生之本;
2、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3、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三、教学难点: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四、教学方法:
1、本框教学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引用鲜活的数据证明教学内容。
2、引入课堂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复习旧课——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场所,而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是劳动者,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我们还是高中生,但几年以后你们必然会走向社会,成为劳动者,那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你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劳动者的素质了吗?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新时代的劳动者 探究活动一:老李进城
(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李是一位朴实的农民。同众多年轻人一样进城当了一名农民工。大家说,他为什么进城务工,除了“赚钱”,还有什么?)小结:(板书)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的含义:劳动是指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如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小到副食百货,大到高楼大厦这是物质财富,以及我们看的电视节目,听的广播节目这是精神财富,所有这些都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无论我们从事哪一行业,无论是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无论是杂交水稻之父还是在田间地头辛勤劳动的农民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虽说具体劳动形式不同,但地位是相等的,都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认可。劳动是光荣的,光荣属于劳动者。
过渡:
同学们说了劳动光荣,人人都应该参加劳动,老李进城打工不仅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就业就是参加劳动的一种方式。(板书)2.就业的意义
(1)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2)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劳动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要素)(3)从人类社会角度来说,劳动创造文明,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进步
过渡:
既然就业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都要积极地实现就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但在我国真的能轻而易举的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吗?
探究活动二:老李的烦恼
(本以为城里有很多好工作,可来到一看,找工作的人真多啊!不仅农民工多,就连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老李很烦恼,这城里不能白来啊?怎么找个工作就这么难呢?)问:为什么老李的工作如此难找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劳动者个人及整个社会就业的形势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小结:
(板书)3.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材料分析,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象?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与讨论,积极作答。多媒体展示:
1、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和焦急等待的大学生。
(可以得出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就业压力相当大,就业形势很严峻。)
2、我国技术工人的构成:初中及以下占68%,高中及技校占29.4%,大专及以上占2.6%。
(可以得出劳动力素质低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适应。)列举数据说明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以及社会上的一些缺工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3、招聘会现场有的拥挤不堪有的十分冷清。
(可以得出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板书)(1)我国的就业现状:
(2)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探究活动三:老李的明天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老李该怎么办呢?)
学生活动:辩论——正方观点:靠政府解决;反方观点:靠劳动者自己解决。
针对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从国家和政府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解决方案。
1、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根本途径)探究活动四:老李的想法
(党和国家真是为人民着想啊,为我们想了这么多办法。这下可好了,我的工作说什么也得等国家安排了。再说,进次城不容易,说什么也得找一份体面、又赚钱的工作,脏活、累活我可不干。)学生讨论老李的想法,得出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小结:(板书)
2、劳动者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用教材 46 页的漫画,让学生分析几种就业误区,让学生在讨论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a.树立自主就业观
b.树立竞争就业观
c.树立职业平等观
通过教材 47 页的漫画说明在当今社会上存在一种“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并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多媒体展示老李的打工之路的心得:老李明白了,找工作还得靠自己,不但要有文化,还应该懂技术,不怕苦、不怕累。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在建筑工地上班了。
这部分内容是重点内容,主要由学生来讨论讲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案例来讲解劳动者有哪些权利,应该怎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探究活动四:老李的挫折:
(挫折一:)唉!工作没多久,我妈就病了,我向老板请假,可老板说工期紧,不批探亲假。
(挫折二:)工地上既有刺耳的噪音,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我们向老板要求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但遭到老板拒绝。
(挫折三:)老板只给资格老的员工办了社会保险,说我工作不满三年,不能办理。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得出(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学生集体讨论得出(2)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履行劳动义务----基础 依法签定劳动合同----重要依据
当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途径
教师总结:针对上述案例,我们应该看到,劳动者要享有权利,首先要以履行义务为前提。其次,要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利受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总结本课思路:劳动光荣—就业重要—正确择业—依法维权
课堂练习: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指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之一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6%以内。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要求政府
①坚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
③转变就业观念,增强权利意识
④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后探究:意义为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写一份求职报告。课后反思:
这堂课以农民工老李求职之路为线索,由四个小组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主体,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诱导”、“疏导”、“引导”、“指导”上。当然,对这种模式教学正在实践,这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教材的整合能力,及在时间调控、课堂引导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新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乏的,因此,我们新教师要想上好新课改后的政治课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多接触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解、多积累生活中的可用于教学的生活事例。另一方面要敢于放,相信学生集体的智慧的迸发是可以胜过一个老师的孜孜不倦的讲解的,但课堂放得过多就相当于在走形式,上课的目的不能很好的实现,因此力求在教学活动中寻找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度,处理好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要做领头羊,不做牧羊人。
第二篇:推荐一部动画片教学设计肖
《推荐一部动画片》教学设计
渝水四小 肖莲青
【教材分析】
《推荐一部动画片》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看过的动画片中选取一部印象最深的推荐给同学。在推荐的过程中,要讲清楚这部动画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还可以讲一讲最吸引你的人物或者故事片段。在讲的时候要做到语速适中,让别人听清楚;在听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内容。【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应该会很喜欢看动画片,乐意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在观看动画片时更多的是关注美丽的画面、人物的语言,独特的人物造型、动态的场景,还不太会和同伴分享里面的情节和内容,这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关,所以要想成功推荐一部动画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印象深的内容说清楚。
2、能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3、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重点:向他人推荐自己印象深刻的动画片,引起别人的关注。
难点:推荐动画片时做到语速适中,让别人听清楚;听别人推荐时,要认真倾听,了解别人讲的内容。【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收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2分钟
1.班级口号:九班九班,很不一般,勤奋学习,努力拼搏。上课公约: 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分钟古文展示(增广贤文)
一、谈话引入课题,闯关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的举举手。调查喜欢的动画片
1、你看过哪些动画片?(可以多说几部)
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喜欢片中的谁?
(试着用“……有……有……还有……其中……”句式说一说)
动画片名猜一猜 第一关 过渡:既然你们喜欢看动画片,那么我来考考你们,先来闯第一关吧,我出示动画片的图片,你们举手回答出动画片名,说对了大家鼓鼓掌,好吗?
第二关:我播放动画片主题曲,听出是哪部动画片的也请举手回答。第三关:根据一段文字的描述,猜一猜,这段文字讲的是哪个动画片中的人物。
① 一块灵石是他娘,花果山上当猴王,东海借来金箍棒,大闹天宫斗玉皇。
② 手拿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别看年纪小,敢抽龙的筋。
(师:你们都很厉害,看来动画片是你们放学后的宝贝,是小学生活的美好享受,我很羡慕你们,我小时候只有连环画看,也就是小人书,不过也挺不错的。)
三、谈话交流,理解“推荐”
1、刚才通过你们的谈话,知道你们看了很多动画片,那现在呀我要给你们一个任务,你得推荐一部最喜欢的动画片,如果你说的让大家动心了,也想去看,那大家一定会热烈鼓掌的,老师还有奖品哦!引出“推荐”一词
师:推荐呀,就是你要想方设法把喜欢看的说出来,让别人也想去看;你想吃的,也想让别人去吃;你想读的,也想让别人去读┅┅这就是“推荐”。
四、学习并运用推荐方法
过渡:刚才通过调查,知道了同学们看过很多动画片,并且有自己喜欢的,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推荐给别人?让别人也想去看。
1、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推荐给别人?(读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2、学习推荐方法
说动画片名、说人物、说故事片段、说感受,注意语速。(板书)
3、师示范推荐《猫和老鼠》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你们推荐一部精彩的动画片,那就是《猫和老鼠》,平时,老鼠最怕猫吧,不要说看到猫,听到猫叫一声都会吓得发抖,在这部动画片里,老鼠杰瑞可一点儿也不怕一只叫汤姆的猫,杰瑞总是捉弄汤姆,千方百计吓唬折磨它,我记得有一次杰瑞把鞭炮放到它嘴里,炸的汤姆哇哇大叫,全身的毛都要焦了,特别搞笑。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觉得你们也肯定喜欢看的。
观看动画片《 》,并试着推荐——展示、交流、评价。出示有创意的推荐句子,不看你会很遗憾的,你看了肯定还想看,不看太可惜了等等
4、迁移推荐方法——推荐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5、同桌交流,相互推荐。教师巡视,指导。
6、讨论:听别人推荐动画片,该注意什么?(板书:听清楚)
认真听,听清别人讲的内容。
7、个别展示,关注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举“心动卡”)
六、拓展延伸
1、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推荐,发现很多同学都比较喜欢正面人物,比如善良、正义、勇敢┅┅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做这样的人,这就是我们看动画片的收获。
2、我们能从动画片中学到很多东西,但看动画片时也要有选择的观看。一个孩子从早到晚看电视,连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不愿离开电视。看到这种情景,你想对他说什么?
七.说说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八、总结
同学们,今天大家在推荐动画片的时候,通过说名字、说人物、说故事片段、说感受,并且注意了说话的语速,能把说的内容讲得非常清楚;听的同学也很认真,能够听明白别人讲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交际中也能够做到“说清楚、听明白”,从而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九、作业
回家后,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推荐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板书设计
推荐一部动画片 说印象
说人物
语速——说清楚 说片段
听明白
第三篇:教学设计——肖云芳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
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情分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在书上第60页“做一做”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反馈交流:17÷2=8(组)„„1(个)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7÷2=3(盘)„„1(个)
第四篇:哺乳动物教学设计肖鹏
哺乳动物
旬阳县吕河初中
肖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对教材信息的阅读分析,发展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养成爱护动物,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达成爱护动物,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
意识和习惯的情感目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学习方法: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积极观察和思考。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教师以课件展示之前所学动物图片,学生识图、回忆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二)、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图片野马、象、蝙蝠和鲸的图片,提问1:这些动物属于哪一个动物类群? 学生思考回答:哺乳动物
提问2:他们的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异也很大,为什么都属于哺乳动物呢?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这些哺乳动物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征。
(三)、自主学习:学生各自阅读教材P36—37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思考: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它们的体毛有什么作用?
3、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哺育后代的方式有何不同?
4、为什么说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胎生比卵生提高了后代的出生存活率,哺乳则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幼崽的温饱和营养问题。因此,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
5、完成教材P37的观察与思考。
6、哺乳动物的哪些特征使得它们能很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
(四)、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针对自己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收集学生讨论的情况。
(五)、学生展示自学和讨论的成果,教师作点评和补充讲解:
(六)、教师展示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2、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是人类得力的助手;
4、危害人类生活,比如传播疾病。
(七)、知识小结:
1、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技能训练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八)、巩固练习
课内:教材P39练习题1、2、3 课外:练习册
第五篇:肖龙学春教学设计初稿 -
春教学设计
东新中学肖龙学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
五、学生品读、揣摩语言
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性学习。1、春草图:(第3自然段)
这一段用词准确。“偷偷”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绿绿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口语化的词语写出小草生长茂盛。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实际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2、春花图:(第4自然段)
在词语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其中,没有写太阳,但太阳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3、春风图:(第5自然段)
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4、春雨图:(第6自然段)
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一个“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春风”。“树叶却绿得发亮”是因为被雨洗去了灰尘,“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安静而和平的夜”,写出了温馨的感觉。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5、迎春图:(第7自然段)
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多了,实际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极富节奏感。引用俗语“一年之际在于春”,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写景的层次上由风筝到孩子,写出了春到人欢,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而激发人们奋发有为,不负春光。
(在这个环节中品读是第一要义,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品读,细细揣摩,反复品味,进行体验与感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美的氛围中。)
六、朗读回味,总结拓展
1、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
作者以赞美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顺序。在朗读时应该节奏明快,由弱到强。2、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
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4、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选取几个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竞赛。
七、作业
根据学到的写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校园里的秋天》(或《校园里的冬天》),300字左右。准备开一个学生作品朗读会,在全班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