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化中期报告
《农村中学小班化课堂教学及学习方式研究》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大班授课由于人数众多,教师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便于因材施教,随着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伴随而来的生源减少,小班化教学将是现代教学的新趋势。
小班课堂更加突出师生、生生的互动交往,教学空间更加灵活多样,课堂布置充满生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小班化教学较之以往,从教学准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到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综合性的变革,体现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就是使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近几年,由于拆迁和民办学校盛行,我校生源急剧减少,教师大量超编,我校己基本实行了小班化教学,但我们通过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
现在的小班教学与以前所谓的大班教学有哪些不同之处,我们怎样做到“能更好的彰显小班的特色,最大化的发挥小班的优势?”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及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
理论价值:通过研究提炼出在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从而为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出一些理性的一认识和思考。
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进入一个高效、和谐、健康的运转模式,进一步彰显小班教学的优势。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小班是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班额数有不同的界说,按当代发达国家小班教育的班级学额配置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5人左右为宜。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化地让每位学生充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整个教学过程关注个性、重视活力、着眼高效、讲究细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控制班级人数,有效利用时空优势,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最少的教学资源,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学达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促进学生个体充分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定义:
第一,“关注个性”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实践个性的“教”,学生个性的“学”,形成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关注14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层面教育的过程细节。
第二,“着眼高效”是希望教学结果是优良的,而这种优良的结果是指从“投入”到“产出”是讲绩效的。要充分运用小班化的时空优势,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论为支撑,采用适合小班化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一与技术。
第三,“重视活力”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不断被激发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四,“讲究细节”指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力求精致。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研究探索出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
(2)充分利用小班化的环境优势,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活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小班环境中享受均等、宽松、和谐的优质教育。
研究内容
(1)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2)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3)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4)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研究。
四、研究方法
课题组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于问卷调查、行为观察、个案分析等多种手段。
(1)行动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一与集中研讨,重视问题预诊一与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制定研究实施计划和具体研究方案,并及时实践一与检验方案,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方案。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教师小组成员的活动与行为表现,不断发现问题,进而适时地进行调整。(2)调查研究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量表,对各学科课题所需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3)个案研究法:运用教育个案研究法,对之进行一长期跟踪记录,并在个案研究产生的原始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探寻一般性的规律、策略。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一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调整研究内容和目标。
五、研究进展
由于拆迁工程、外出择校生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校在校学生数量大量减少,我校开始进行了小班化教学的尝试。2012年5月,我们酝酿成立了“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及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I、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广大教师,是科研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理论底蕴,所以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这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学校教科室、教导处、课题组以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教学理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特别是学习了大量有关“小班化教学”的理论,主要有:《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初中小班化教育实践进阶》等等。通过理论学习,教师们对小班化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培训课题研究成员。
鉴于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时间、意识、经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课题组对全体成员进行了多次培训。2012年10月22日,我校5位课题组长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组长培训。2013年月2日下午,我们邀请县教研室的有关专家作《教师研究的行动一与提炼之课题研究文本的撰写》的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使课题组全体成员了解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尽快胜任课题研究工作,以保证整个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小班化教学现状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使研究更有针对性,也为了客观检测研究的成果,我们就木校小班化教学的现状展开调查,分别在各年级抽取部分班级进行了学生问卷,根据分工,专人对调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完成了调查报告。课题研究一年后,我们对教师进行了第二次小班化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通过这次问卷,我们进一步了解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4、开好研究课,举行教学观摩活动。
每学期各教研组按课题组的要求,制定教研组、课题组工作计划,按计划开设公开课、研究课,并多次承办区级、市级研究课活动。2013年12月24日,县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联合校木教研主题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基于学习策略形成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主要内容是基于课例的研讨,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等12门科目。来自付村、留庄等7个初中兄弟学校的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留下了视频案例、课堂教学观察记录、反思性材料等大量珍贵资料。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新北区教研室工作安排和我校工作计划,2014年3年17日,我校开展了以“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结构下的小组学习方式研究”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五门课程的老师面向四校开设了教学观摩课,观摩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同行的大力支持,来宾们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我校在小班化教学方面进行的探索表示了肯定。
5、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
为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分年级召开了教学工作研讨会,通过研讨,了解了学校各年级教育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另外,我们还开展了“青年教师专题研讨沙龙”、“构建和谐课堂论坛”等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
6、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我校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为打造和谐课堂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了《欢城一中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要求》、《欢城一中中学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制定并严格执行《欢城一中中学推门听课制度》。
7、全面推进小班化教学
学校首先对班容量进行了控制,每班人数25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实施小班化教学,我们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主要有参一与教学、合作教学、分层教学、互动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等。具体措施如下:
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从教师的备课着手。小班化教学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各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统一目标;备学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备过程,备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问题串和学生活动,分别女排不同的学生练习。
小班化教学上课我们主要强调三点: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分层施教,注意个别辅导;重视自主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改变学生的座位排列,缩短师生空间和心理距离,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教学活动;对学生一视同仁,经常在学生身边,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一让每个学生能获得情感满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大致把学生分成A.B.C三类,A类学生多给予自学机会;B类学生自学加教师适当点拨;C类学生则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让他们有较多的练习巩固机会。教师通过分层次提问和练习、小组学习,进行训练与巩固,让A类学生吃得饱,B类学生跳一跳摘得到,C类学生也能消化得了。
对于学生练习我们强调两点:分层练习;教师面批和学生自批与互批。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A, 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一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课堂练习的时候,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一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对学生的练习,我们采用了多种批改方式,山于班容量小了,教师经常可以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批一部分,留一部分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一长检查、教师抽查。
对于学生辅导,主要强调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C类学生,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对他们进行重点关心、重点辅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B类学生,他们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对他们主要是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由B类转A类学生,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对他们的指导重点是横向拓宽,夯实基础,另外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为了巩固分层辅导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分层辅导的的效率,我校按年级对班级和教学资源进行了重组整合,把各班学生按A,B,C三类重新组合,各班的同一类学生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每周安排固定的辅导课时间进行辅导,A类班重点是提优,C类班重点是补差,由同一各课组的老师分工合作完成,辅导课之外的平时上课各类学生则回到自己原来的班级。
小班化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努力做到考核内容多元、考核要求有弹性、考核形式多样。我们重视平时考查,通过作业、提问、练习、测验、实验等方式进行考核。我们提倡在每节课结束前留一点时间进行一些知识或能力的检测,检测后,当
场公布答案,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不记分数,教师则根据检测反馈,及时加以指导和矫正。有一些知识、能力的检测,我们按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弹性要求,有时我们会设计A, B, C三种梯度的试卷,分别对三类学生进行测试,以检测提优补差的效果。
六、研究成果
本课题开展研究一年多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科研对教学活动的辐射和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开展,促使我们教师的目标观、师生观、互动观、情境观、评价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几年前我校大多数班级只有三十几人,似乎早就实行了小班化教学,但大部分教师以为小班化教学只是学生人数上的减少,仅仅是少教几个学生、少批几本作业,教学方式和行为与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没有多大区别,远远没有发挥小班化的优势。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开展后,教师们加深了对小班化教学内涵的了解,教学行为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的着眼点从关注班级整体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教师从备课环节开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实施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
2、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各种小班化学习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带来学习成绩的明显进步。
3、教师关注理论学习,教科研气氛浓厚。课题组有严格的理论学习制度,课题开题以来,全体成员积极开展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仅“小班化教学”的各种论文和著作就有十多篇。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也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教师们写出现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其中23篇论文获奖,18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我校许多教师还记录了自己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设计,把它们写成教学案例,实现资源共享。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学校派专人为每一位教师完成了一堂课的全程录像,并刻成光盘发给教师,便于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微格分析。
教师发表和获奖论文:安冲《小班化教学的尝试和思考》发表于2012.12《新课程》;张兆辉《有限时空自由飞翔一浅议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房保强《小班化教学之我见》等。
4,涌现了一批骨干教师。
本课题组的成员大都成为学校教学中的骨干。2012年有3位教师获镇级先进,2教师获县级先进。由于他们的努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学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
5.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化教学相比,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小班化更多的关注学生个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加上我校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大力推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面大大扩大了,这些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提高。
七、我们的反思
反思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实践,我们感觉到还存在不少问题或困惑。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较多,但不少教师的参与度不够,小班化教学在各个班级开展的状况不平衡。小班化教学虽然不是新课题,但很多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不少教师是在小班化的课堂里从事着大班化的教学,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我们在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课堂管理等方面的探索是初步的,还很不成熟,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深入学习、加强培训。鉴于课题组成员对于小班化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今后还要学习和培训,以提高认识,扎实推进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2、进一步重视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下阶段我们准各设计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观察表,以加强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使课例研究更扎实更具体,也更富有实效。
3、注重总结和提炼。对前期课题研究所获取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完善,在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教师比较成功的个体案例和专题论文进行整理、汇编,以案例集锦和论文汇编的形式加以呈现。对前期研究成功加以总结和提炼,努力在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2013.9
第二篇:小班化教学实施中期总结
小班化教学实施中期总结
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推进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小班化教学改革从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动态化的检测。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本学期,以16-1/16-7 班的《学前教育学》课程为改革试点,中期总结如下:
一、实时进展情况
1.建立师生对话机制,明确小班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与设想,构建师生协商的教学方案。
(1)开学第一课,首先和学生商讨课程学习的具体事宜,介绍“小班化”教学的意图。
(2)介绍《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学习的进度安排、具体要求、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
(3)介绍“云班课”平台,建立班课群。
2.利用“云班课”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资源,课后作业任务等,并及时进行后台监控。
3.课堂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明确“翻转课堂”的实质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一方面需要教师调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创造开放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1(2)尝试“课堂翻转”,形成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通过课下视频观摩、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汇报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容量,解放学生的思维空间。
4.课后延伸实施“课堂+”的模式,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案例,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领悟。
(1)课后作业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为主,结合学生当天学习的内容完成,然后进行学生互评。
(2)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完成课程内容小总结。
二、实施成效
1.学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练习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明显提高。
2.课堂教学的成效显著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回答问题的专业性有所改进。
3.利用平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效逐渐体现,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前课后得学习自觉性,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加学生在课堂的发言机会、讨论机会,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活力与质量。
3.进一步利用好“云班课”平台,引导学生形成线上线下交互学习的能力。
4.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跟进情况,在班课平台给予单独辅导和督促。
第三篇: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学课题组 执笔 刘建国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大班授课由于人数众多,教师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便于因材施教,随着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伴随而来的生源减少,小班化教学将是现代教学的新趋势。
小班课堂更加突出师生、生生的互动交往,教学空间更加灵活多样,课堂布置充满生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小班化教学较之以往,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到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综合性的变革,体现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就是使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近几年,由于拆迁和民办学校盛行,我校生源急剧减少,教师大量超编,我校已基本实行了小班化教学,但我们通过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
现在的小班教学与以前所谓的大班教学有哪些不同之处,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彰显小班的特色,最大化的发挥小班的优势?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理论价值:通过研究提炼出在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从而为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出一些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进入一个高效、和谐、健康的运转模式,进一步彰显小班教学的优势。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小班是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班额数有不同的界说,按当代发达国家小班教育的班级学额配置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30人左右为宜。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化地让每位学生充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整个教学过程关注个性、重视活力、着眼高效、讲究细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控制班级人数,有效利用时空优势,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最少的教学资源,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学达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促进学生个体充分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定义:
第一,“关注个性”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实践个性的“教”,学生个性的“学”,形成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层面教育的过程细节。
第二,“着眼高效”是希望教学结果是优良的,而这种优良的结果是指从“投入”到“产出”是讲绩效的。要充分运用小班化的时空优势,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论为支撑,采用适合小班化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与技术。
第三,“重视活力”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不断被激发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四,“讲究细节”指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力求精致。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研究探索出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
(2)充分利用小班化的环境优势,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活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小班环境中享受均等、宽松、和谐的优质教育。
研究内容
(1)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2)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3)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4)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研究。
四、研究方法
课题组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于问卷调查、行为观察、个案分析等多种手段。
(1)行动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与集中研讨,重视问题预诊与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制定研究实施计划和具体研究方案,并及时实践与检验方案,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方案。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教师小组成员的活动与行为表现,不断发现问题,进而适时地进行调整。
(2)调查研究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量表,对各学科课题所需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3)个案研究法:运用教育个案研究法,对之进行长期跟踪记录,并在个案研究产生的原始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探寻一般性的规律、策略。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调整研究内容和目标。
五、研究进展
若干年前,由于拆迁工程、外出择校生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校在校学生数量大量减少,我校开始进行了小班化教学的尝试。2011年3月,我们酝酿成立了“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广大教师,是科研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理论底蕴,所以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这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学校教科室、教导处、课题组以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教学理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特别是学习了大量有关“小班化教学”的理论,主要有:《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初中小班化教育实践进阶》等等。通过理论学习,教师们对小班化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培训课题研究成员。
鉴于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时间、意识、经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课题组对全体成员进行了多次培训。2011年10月22日,我校5位课题组长参加了新北区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组长培训。2012年3月2日下午,我们邀请常州市教研室理论组龚国胜老师来校作《教师研究的行动与提炼之课题研究文本的撰写》的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使课题组全体成员了解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尽快胜任课题研究工作,以保证整个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小班化教学现状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使研究更有针对性,也为了客观检测研究的成果,我们就本校小班化教学的现状展开调查,分别在各年级抽取部分班级进行了学生问卷,根据分工,由专人对调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完成了调查报告。课题研究一年后,我们对教师进行了第二次小班化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通过这次问卷,我们进一步了解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4、开好研究课,举行教学观摩活动。
每学期各教研组按课题组的要求,制定教研组、课题组工作计划,按计划开设公开课、研究课,并多次承办区级、市级研究课活动。2011年12月24日,常州市部分(公办)初中联合校本教研主题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基于学习策略形成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主要内容是基于课例的研讨,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等12门科目,由24位教师开设研究课。来自常州市区、武进、金坛、溧阳的7个初中兄弟学校的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留下了视频案例、课堂教学观察记录、反思性材料等大量珍贵资料。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新北区教研室工作安排和我校工作计划,2012年10月17日,我校开展了以“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结构下的小组学习方式研究”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九门课程的老师面向全区开设了教学观摩课,观摩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同行的大力支持,来宾们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我校在小班化教学方面进行的探索表示了肯定。
5、邀请专家指导。
2011年3月24日,武进区教研室主任徐惠仁应邀来我校作《学科教学优质高效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2011年10月28日,新北区教研室主任万荣庆应邀来我校作《板块三串备课的试验》的讲座。2011年12月24日,常州市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光临我校指导,另外,新北区教研室薛国民老师、赵国琴老师、周文雅老师多次来我校指导工作。专家的指导,使我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本校的教育教学状况有了更全面、更客观、更清醒的认识,对我校课题研究的开展、课堂改革的推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6、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
为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分年级召开了教学工作研讨会,通过研讨,了解了学校各年级教育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另外,我们还开展了“青年教师专题研讨沙龙”、“构建和谐课堂论坛”等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
7、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我校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为打造和谐课堂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了《魏村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要求》、《魏村中学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制定并严格执行《魏村中学推门听课制度》。
8、全面推进小班化教学
学校首先对班容量进行了控制,每班人数3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40人。实施小班化教学,我们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主要有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分层教学、互动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等。具体措施如下: 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从教师的备课着手。小班化教学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备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统一目标;备学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备过程,备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问题串和学生活动,分别安排不同的学生练习。
小班化教学上课我们主要强调三点: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分层施教,注意个别辅导;重视自主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改变学生的座位排列,缩短师生空间和心理距离,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教学活动;对学生一视同仁,经常在学生身边,积极鼓励学生学习,让每个学生能获得情感满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大致把学生分成A、B、C三类,A类学生多给予自学机会;B类学生自学加教师适当点拨;C类学生则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让他们有较多的练习巩固机会。教师通过分层次提问和练习、小组学习,进行训练与巩固,让A类学生吃得饱,B类学生跳一跳摘得到,C类学生也能消化得了。
对于学生练习我们强调两点:分层练习;教师面批和学生自批与互批。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课堂练习的时候,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对学生的练习,我们采用了多种批改方式,由于班容量小了,教师经常可以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教师抽查。
对于学生辅导,主要强调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C类学生,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对他们进行重点关心、重点辅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B类学生,他们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对他们主要是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由B转A。A类学生,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对他们的指导重点是横向拓宽,夯实基础,另外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为了巩固分层辅导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分层辅导的的效率,我校按年级对班级和教学资源进行了重组整合,把各班学生按A、B、C三类重新组合,各班的同一类学生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每周安排固定的辅导课时间进行辅导,A类班重点是提优,C类班重点是补差,由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分工合作完成,辅导课之外的平时上课各类学生则回到自己原来的班级。
小班化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努力做到考核内容多元、考核要求有弹性、考核形式多样。我们重视平时考查,通过作业、提问、练习、测验、实验等方式进行考核。我们提倡在每节课结束前留一点时间进行一些知识或能力的检测,检测后,当场公布答案,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不记分数,教师则根据检测反馈,及时加以指导和矫正。有一些知识、能力的检测,我们按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弹性要求,有时我们会设计A、B、C三种梯度的试卷,分别对三类学生进行测试,以检测提优补差的效果。
六、研究成果
本课题开展研究一年多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科研对教学活动的辐射和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开展,促使我们教师的目标观、师生观、互动观、情境观、评价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几年前我校大多数班级只有三十几人,似乎早就实行了小班化教学,但大部分教师以为小班化教学只是学生人数上的减少,仅仅是少教几个学生、少批几本作业,教学方式和行为与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没有多大区别,远远没有发挥小班化的优势。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开展后,教师们加深了对小班化教学内涵的了解,教学行为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的着眼点从关注班级整体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教师从备课环节开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实施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
2、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各种小班化学习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带来学习成绩的明显进步。
3、教师关注理论学习,教科研气氛浓厚。
课题组有严格的理论学习制度,课题开题以来,全体成员积极开展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仅“小班化教学”的各种论文和著作就有十多篇。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也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教师们写出现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其中23篇论文获奖,18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我校许多教师还记录了自己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设计,把它们写成教学案例,实现资源共享。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学校派专人为每一位教师完成了一堂课的全程录像,并刻成光盘发给教师,便于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微格分析。
教师发表和获奖论文:刘建国《小班化教学的尝试和思考》发表于2011.12《新课程》;祝美《有限时空自由飞翔---浅议小班化教学的优势》2011.12发表于《新课程学习》;陈亚东《小班化教学之我见》获新北区2011年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祁玉英《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发表于2011.10《考试周刊》;高如星《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发表于《学习方法报》272期。
4、涌现了一批骨干教师。
本课题组的成员大都成为学校教学中的骨干。2011年有3位教师获市级先进,2位教师获区级先进,2位教师获市骨干教师称号,1位教师获区骨干教师称号,1位教师获区学科带头人称号。由于他们的努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学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
5、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化教学相比,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小班化更多的关注学生个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加上我校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大力推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面大大扩大了,这些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提高。
七、我们的反思
反思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实践,我们感觉到还存在不少问题或困惑。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较多,但不少教师的参与度不够,小班化教学在各个班级开展的状况不平衡。小班化教学虽然不是新课题,但很多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不少教师是在小班化的课堂里从事着大班化的教学,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我们在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课堂管理等方面的探索是初步的,还很不成熟,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深入学习、加强培训。鉴于课题组成员对于小班化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今后还要学习和培训,以提高认识,扎实推进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2、进一步重视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下阶段我们准备设计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观察表,以加强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使课例研究更扎实更具体,也更富有实效。
3、注重总结和提炼。对前期课题研究所获取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完善,在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教师比较成 功的个体案例和专题论文进行整理、汇编,以案例集锦和论文汇编的形式加以呈现。对前期研究成功加以总结和提炼,努力在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2012.12
第四篇:小班化教育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中期报告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专项课题
“小班环境下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中期报告
綦江区文龙小学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我区和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申报了《小班化教育中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课题主持人由綦江区文龙小学校长刘德锐同志担任。各级领导对我校开展小班化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设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成为我们开展这项研究的动力。本课题于2013年12月12日由綦江区教科所批准,已于2013年xx月xx日在綦江区文龙小学进行开题论证,接受专家指导,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积极参与课题活动,大胆创新研究,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可借鉴的阶段性成果。现将中期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请专家组审议。
一、课题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课题立项后不久,我们组织了开题论证会,会后根据专家的意见及时校正了研究方向、整合了研究内容、完善了研究方案、优化了研究方法。以目前为止,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在课题实施的初期,我们就成立了课题实施研究小组,负责对课题的协调、研究和管理,同时制定和完善了课题管理的制度,如:责任制度、学习制度、研究制度、报告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和奖励制度等。课题研究分工清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真抓实干,定期活动,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过程管理,提升研究品味。我们努力走实、走稳、走好研究过程,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例会制度,汇报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布置各自的任务,及时总结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保证课题研究有序开展。
(二)深入调研,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学生教师问卷调查、深入课堂听课、进行专题调研,我们发现不少课堂上存在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被动听死板记、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师课堂上喜欢提问学习好、愿意发言的学生,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做观众和听众,甚至神游于课堂之外。
4、虽然在课堂上有小组讨论活动,但无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过程的组织都显得比较随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效果不佳。
3、教师课堂上鼓励性评价不足,评价方式单一化,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学生合作氛围的创设;
5、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三)强化学习,更新理念
没有理论作支撑,研究只能在低水平上的徘徊和重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时刻关注课改的热点,以新课程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学习新理论,学习新经验,学习新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品位,促进专业发展。我们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问题教学的基本理论,边学习边积累边实践,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课题研究提出背景、理论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们多次召开课题成员会议,组织课题培训活动。在内容上,努力实现两个“零距离”。一是努力实现与新课程改革最前沿的“零距离”;二是实现与教学现状的“零距离”。在方式上,实现三个结合,即“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计划性与即时性相结合,研讨式与点拨式相结合。努力使每次课题培训带给教师“经验上的分享”、“理智上的挑战”和“价值上的建构”,逐步使教师成为实践者、思想者,丰厚他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底气。构建课题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共
赢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内涵,积极主动、坦诚无私地公开自己的教学与思想,在教导处的支持下,课题组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总结反思,撰写论文
在注重课堂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对平时的教学行为的深入反思,多积累,多反思。广泛发动教师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针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评课讨论中的收获,课题组教师能及时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在反思中成长,在写作中提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课题前期研究成效
从课题立项开始实践研究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小班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经在我校低年级各学科落地、生根、开花并取得一定成果,彻底转变了禁锢思想的传统教学观、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树立了本真教育理念下的现代人才观。学生的变化更是喜人,在道德品质方面,学生学会了自觉自律自理自强,有了慎独精神;还学会了同学间互帮互补互谅互让,有了互助精神;独生子女间学会了相互配合、集思广益、团队合作,有了合作精神。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具有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思想性格上,学生变成了善于表达思想的演讲者、敢于思考的雄辩者、性格开朗的合作者和乐于助人的善良者。
随着“小班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我校低年级各学科的大面积推广和深入研究,教师与学生角色都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过去照本宣科的传授者转变为匠心独具的设计者;二是由知识的单一讲授者,转变为课堂学习激情睿智的引导者;三是由自我陶醉的讲授者,转变为课堂学习有条不紊的组织者;四是由应试教育的钻营者,转变为学生素养的培养者。同时,学生的角色转变也有四方面:一是由过去少数“尖子生”独占学科高地,转变为全班学生按自己个性特长人人参与、组织学习;二是由过去思维在少数同学之间,转变为现在的思考在每一名学生身上的人人思考;三是由过去少数学生的学会进步,转变为全体学生的人人发展;四是由少数学生的鹤立鸡群,转变为全体学生的人人成功。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实施“小班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近两年来,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增强,学习方式开始转变,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但是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反思、改进。
1、课堂气氛良好与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的矛盾。我们对课堂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学生违纪次数和提升教师水平等为目的。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实践。但是,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观察,依然有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他们只看别人参与活动,自己好象局外人;合作学习中出现“弱势群体”的不“合作”现象,使合作学习有时流于形式。
2、教师个性化发展与教学合作的矛盾。我们有些教师的知识分子狭隘观念比较强,只相信自我奋斗,对教学合作存在着认识偏差,强调教学的个人独特性,不愿与其他教师合作,出现费时、费力、重复劳动,成效不明显,不利于对学生的整体监控、指导;个别学科目标虽然明确,但分工落实不足导致学科的“不合作”现象时有发生,使学科合作有时流于形式,教师合作名存实亡。
3、对教学改革认识不足与教学快速发展的矛盾。部分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既要照顾进度,又要改革教学形式,疲于应付;加上学生的能力差、见效慢,一些老师一遇到困难就犹豫观望,怕付出更大的辛苦不说,还害怕承担更大的风险。甚至个别教师觉得老的教学模式使用起来轻松、实在,私下里又在使用老办法。
4、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与学生的能力差的矛盾。部分学生基础差、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学习意识不足、懒惰思想根深蒂固。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气氛不突出、放不开,学生上课时离不开教师的首肯、引导;加上他们的讲题才能、组织才能非一日之功,讲题的流畅性、精彩性还明显不足。
5、由于学生年龄特点,低段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少,在合作中出现讲话,无所事事,不做分内事的现象,给老师掌控课堂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课题后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途径、措施等
(一)研究视角
(1)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接触面的相对集中与全面深入,使教师能够更加关注于学生的个体情况,更加关注于教育细节的设计和教育环境的布置。对因材施教和学生个体受关注程度的强调使教师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自身。它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改进教育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除了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功能之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选择适合于各人的教学方式,更多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本课题的确立与实施,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恰好可以改变其陈旧的观念和落后的教学行为,(2)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小班化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竞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其它方法如: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三)基本途径、策略、措施
1.教师的激励
(1)以课程为核心。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以赏识的目光去发现,把课备好;以真诚的感情去表扬,把课上好;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励,把学生教好。”课上,师生们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感受对方,把握好每一次对学生的鼓励表扬教育的机会,对每个学生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赏识激励性评价语言,通过激励改善师生
之间的关系,也是让孩子们交流亮点,相互间发现亮点的最佳时间。
(2)以课堂为阵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热爱、尊重、相信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课堂是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课题组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特点及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各种赏识、激励的方法,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激发同学们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欲望。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乐园,真正展现“乐课堂”。为了让每个孩子在课堂教学中体会获取成功的快乐,我们还将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开展教师自主学习成果沙龙活动,还要进行课堂教学展示。(3)以优点卡为载体。为了不断激励孩子进步,我们准备固定下来形成一个产生长久激励效应的对应物。就是,老师们根据平时观察、记载,将孩子们不管哪方面的进步或好的表现,写成一张张短文卡片(或写在卷子上),这就是优点卡。鞭策学生进步的有效手段。我们初步设想把优点卡的书写由单一的教师写给学生,发展成家长写给孩子,学生之间相互书写的局面,把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化看得见的实物,达到激励学生进步的目的。
(4)以争星为动力。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作为实践成功教育的主渠道,深入开展争星活动。把学生的各项活动、及学生常规表现都融到争星活动中来,十个优戳,换得一个小奖状,十个小奖状换得一个大奖状,并且星星上光荣榜。这种激励措施对班级的学生各项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打报喜电话。因为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增进了家校之间的合作,打报喜电话,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感情,用良好的沟通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得到赏识,家长看到希望,久而久之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6)家访。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时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2.学生方面
(1)会表现自己: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抓住每一
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
(2)会评价自己:通过在学校各项活动,在社会交往中恰当评价自己,既要看到成功的方面,也要看到有待改进的地方,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会发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能看到自己的力量,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不断获取成功。
五、课题重要变更说明
暂无变更说明。
六、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说明
(一)收入:预算经费3万元。
(二)支出:
1.设备:文柜,文件夹,档案袋1000元 2.会议、教研活动经费和培训经费:
会议:3000元 教研活动:1000元/次,共6次,合计6000元 培训费:外出培训两次共2000元,校本培训4次共2000元。
3、奖励经费:
(1)论文、案例、心得每篇获国家级一等奖500二等到300三等200,市级300,200,100,区级200。100,50,学区级100,80。50,校级50。320,20。在公开刊物上发表200元每篇。
(2)课件单件奖励同上。
(3)教学展示研讨课每节奖100元。
预计余额:8000元。
以上是课题的中期研究工作汇报,将近两年来,虽然我们的研究还在不成熟阶段,但是,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都把每次的研究体会及时加以反思,不断进行改进,并把阶段性的经验进行交流。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们知道,为做好课题研究我们还须加倍努力,不断提出新思路、总结新方法。在此,我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衷心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对本课题研究给予的关心与帮助!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就课题研究多提宝贵意见,多多指导,便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研究!
第五篇:中期报告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
中 期 报 告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中心小学校
自2010年3月申报《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课题至今,从开展到实施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实施以来,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学校的大力关心和帮助,得到了课题组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努力。我们在实际研究中,进行了具体的分工,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前阶段对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的研究,落实重庆市创建“五个校园”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了师生人文精神的展现;为提升教师、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师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提升了学校精气神;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和全校教师一起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一、前期研究进展情况
(一)课题的宣传和规划
自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我们课题组拟定了课题方案,学习了课题方案及相关理论;宣传发动,让师生明确了人文校园建设的目的意义。着手规划了校园蓝图,拟定了人文校园建设的实施方案。
(二)课题顺利立项和开题
我们的重庆市级规划课题《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于 年 月 日立项。2011年3月18日下午,我校隆重举行了开题会,该课题经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于2010年10月被列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基础教育规划课题。参加开题会的有区教委邓茂才主任、区教委基础教育科科长赖丽华同志、区教科所所长许元芳同志、副所长武德瑞同志、南平片区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张虹同志以及全体主研、参研教师。张校长对课题研究工作做了表态发言,表示会带领课题组成员把这项工作做扎实,做出成效。学校将以本课题研究为载体,开辟一条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之路,提升学校品位,提高办学效益,推进“五个校园”建设深入开展。
(三)进行了扎实有效的研究
自2011年3月到现在接近两年的时间,我校以本课题研究为载体,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不断修改、完善了以前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案,建立了人文校园新的制度和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师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系列主题活动,探索了活动的有效性,总结了经验,形成了案例;人文校园环境得到了美好的规划,正在逐步实施和完善;正在收集资料,准备组织编写校本人文教材。
二、研究工作阶段成效
(一)环境文化建设显成效 ⒈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前阶段,我校课题组非常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绿化、美化、优化了各教学室,让墙壁成为学生个性的展示台,图书角成为学生知识的殿堂,黑板报成为学生知识的沃土。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受到了熏陶,每班的班级精神深入人心,让每个学生都刻骨铭心,从中受到了教育,受到了启迪,让他们的人生观受到了积极的影响。
⒉功能室的打造
各功能室的布置适合其功能。如:音乐舞蹈室、科技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书法室等让人耳目一新,都有各自的特色,突出体现了该功能室的功能,让学生在该室内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展示了自己的技能,得到了全面发展。
⒊办公室文化建设
本阶段学校统一新制了办公桌、安装了新的窗帘,各办公室的建设,做到了整洁大方,绿化、标语、杂志等布置规范,有文化气息,给人以美感,每间办公室都有各自的特色(即有办公室精神),让教师们办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温馨。
⒋校园的美化
人文校园的建设,首先是校园环境要有人文气息,能让师生在一个幽雅温馨的大环境中乐学乐教。本阶段我校进一步绿化了校园,打造了学校的空白墙体,美化了每层楼,创建了走廊文化,建了学校赋和“在历史长河中前行”的屏风等。
通过对校园内建筑、绿化,墙报、口号、标语、文化长廊、班级布置等学校环境的人文教育因素分析,探索了学校环境建设中有利于开展人文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营造了有利于开展人文教育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二)活动文化的打造气氛浓厚
1.学生的唱、读、讲、传、书活动
我校深入推进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练书法活动,着眼于建设高品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将“唱、读、讲、传、书”融入第二课堂并作为艺术节、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活动、班队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家校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利用课前、每周一国旗下的表演、每周二或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的阅读活动等坚持开展“唱、读、讲、传、书”活动,实现“唱、读、讲、传、书”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精品化,着力培养师生求真、扬善、尚美、务实、高效、创新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提升校园人文精神的张力、活力、魅力,激荡师生顽强拼搏的志气、开拓创新的勇气、团结奋进的豪气、干净干事的正气,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
2.每天的课外活动
从2010年春期起,下午第三节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坚持了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有体育课的班级组织了学生参加阅读或书法活动;深入实施体育、艺术和科技创新“2+2”项目计划,严格课程标准、改善设备设施、强化常规管理、抓好“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落实考核评估,确保每个学生具备一项艺术爱好特长;学校、年级、教师都有计划,并且认真备了课,上好了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师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也展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3.师生人文素养活动
一年来,我校利用三八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节和每周升旗仪式等,开展了主题鲜明的人文教育活动。如凭吊先烈、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队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小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师生在活动中都受到了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弘扬了师生民主、自主、创新的主体精神,培养了师生人文精神、人文意识,并且收集了活动方案,研究提炼了相关的策略、方法。
(三)师生行为文化得到了提升
⒈学生礼仪
我们通过班级礼仪文化的建设,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做人的修养,提升学生的品位及人格力量,使礼仪教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学校专门制定“小学生在校礼仪规范”,如:在每条走廊上都有标语“漫步轻声”、“上下楼梯靠右行”、“静”、“净”„„在不知不觉中提醒小朋友注意礼仪规范,巩固礼仪教育的成果。学生做到了言行文明,举止得体,讲普通话,展现出朝气蓬勃,体现了时代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师同时做好学生文明习惯现状分析调查,有转化记录和转化个案。
⒉教师礼仪
作为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意各方面要成为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老师要注意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教师以身作则,做到了言行文明,举止大方,说话做事有涵养,为人师表,宣起了戒掉一个不良嗜好的好风气。
(四)管理制度更具人文性
学校管理必须把师生看成活生生的个体,要彼此尊重、理解。因此,自研究以来课题组从人文校园建设的角度整体构思学校管理机制改革,探索、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初步建立了体现人文关怀的、激励的、发展的管理和评价制度,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学校在执行制度的同时,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与欣赏,体现对教师的关怀,把尊重教职工、信任教职工、理解教职工、关心教职工、支持教职工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合情合理地解决困难,拓展了为教师服务的空间,使管理工作浸润着平等、宽容、理解和激励。关心教师的工作,鼓励他们上研讨课、示范课,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落实“学科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引领一般教师”的梯级培养策略,实现差异发展。做好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管理工作,使其积极热情主动地反辅其他教师。同时建立客观评价制度,人人都会找到自己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人人都有用武之地,让教师的聪明才智在宽松、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张扬。解决教师工作困难,让教师有信心把工作干好。下力气解决好老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真正做到不让一个老师带着闹心事工作,带着烦心事上课,不让一个讲台充满火药味,切实让老师们专心工作,安心授课,保证师生关系和谐,保证课堂气氛温馨。
(五)学校精神文化得到了充实
自研究以来,课题组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目标、校风、学风、校训、校徽、校歌等重新定位或编制。尤其是办学理念,它将指导学校的一切,我们面向学校全体教师征集,同时请专家指导,最终确定为“为学生播下爱的种子”。我校坚持“为学生播下爱的种子”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爱的教育;坚持“培养爱心加信心,合格加特长”为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坚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宗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课改理念,强力推进课堂改革;坚持以“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三把尺子为检验工作标准,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学校。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限于课题组成员的水平,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理论学习的时间可能得不到保证,实践操作过程可能不够规范而显得比较随意。物质条件的限制,可能也会带来不便。另外,作为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体现“乡镇”这个特点时还不够突出,将怎样体现出“乡镇”这个特点还需加大探究力度。
四、后期研究工作思路
我们的课题研究已经进入了总结提炼阶段,在后期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内容,不断充实理论,让我们的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后期我们研究的具体内容有:
1.收集资料,组织编写校本人文教材。
2.通过人文校园建设的总结、提炼人文校园建设的经验,撰写论文和案例。3.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总结,能在全区、全市有推广价值。4.完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接受上级领导专家的评审鉴定
总之,我们课题组有决心,有信心在后期的研究工作中一如继往求真务实地深入研究,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五、重要变更说明
六、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说明
人文校园建设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人文校园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让社会、家庭、学校在教育中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方法是有效的,成果是显著的,在后面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优化研究过程,提高研究效率,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为创设优美的校园文化而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