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国际救援队教案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通过课前搜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教师引导同学抓住课文写救援队棒的词语、句子。再加上图片、课外维和部队的资料,让同学真切地感到中队外国无私的协助,最后水到渠成地使同学骄傲地喊出:中国真棒!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了解中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从而受到教育。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2、难点:地震、如何救援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建议】课前,同学要搜集和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两篇课文讲的是外国人帮助我们中国人的事情,那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又是怎样帮助外国人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8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同学们搜集和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有关资料。(交流资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一些方面。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第一次赴阿尔及利亚参与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
5、师:你们想知道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是怎样救灾抢险救灾的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难读词语学习情况。(出示词语)
检查字音:⑴全班齐读;⑵开火车认读;⑶小老师帯读。
检查字义:有那个词语意思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让知道的同学帮帮忙。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及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同学们,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带来伤害有多重,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图片。
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阿尔及利亚地震后的悲惨景象,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1、中国国际救援队是如何开展救援工作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同学互相补充。
4、师:救出男孩的这个地方是在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负责范围内吗?(不是)但为了抢救孩子的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是派出部分队员前往救援,在搜索犬“超强”的协助下,他们最终救出了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小男孩。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人道主义精神。三天了,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小男孩怎样了?是啊,时间就是生命,小男孩的生命已经要撑到极限了,而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这危急时刻救出了奄奄一息的小男孩,难怪阿尔及利亚的人民会由衷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师: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幻灯出示课文第一段:(同学齐)“‘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只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同学看图片。(幻灯出示“救援”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请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展示)
4、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同学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六、拓展阅读,感悟升华
师: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社会为应对国际和平与平安所受的威胁而采取的行动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同学们阅读读这两篇文章:
1、《给孩子的一封信》(维和日记)
2、《通讯: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感受“中国情”》
七、板书设计 :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速度快、认真
不怕困难
技术高超
} 人道主义精神 3
第二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后反思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牟海霞本文是由通讯稿改编而成,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上是有难度的。地震距离孩子们较远,孩子们很难有切身的感受,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呢?在备课的时候,我充分利用了音乐的渲染和反复读课文让孩子们去体会当时的情景,进而体会出救援队员的伟大。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整体感知课文首先让孩子们自由交流了解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并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充分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工作,初步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接下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看看课文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了解课文的大意。
二、充分感受阿尔及利亚震后的悲惨景象。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对于灾区的人民的悲惨景象有一个切身体验,感受救援的急迫,由此渲染中国国际救援队工作的重要。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图片和音乐让孩子走进地震后的场景。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环节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确立了探究的问题,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探究。在集体交流后再出示现场录像和图片来加深直观感受。
(一)、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一棒:行动速度快。•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二)、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二棒:不怕困难和危险。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三)、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三棒:救援技术高超。
(四)、不怕苦不怕累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经过14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
三、情感升华通过对救援队员进行救援时场景的反复诵读,体会当时救援队员的艰辛、努力和大爱精神,逐渐升华孩子们对于救援队员的感情
四、感情朗读同学们的这次朗读,投入了真情,融入了情境,尽情释放自己的心情,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体验中感悟文本丰富的主题。在小结时我深情地说:“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学生竟然齐声喊出:中国救援队,真棒!中国解放军,真棒!中国人民,真棒!这节课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料的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补充学生的认知空白,调动学生的情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效果分析
通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学习,我认为本课达到了如下效果:
一、加强了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认识。学习之初,好多孩子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一无所知。课前,我布置了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 任务,好多孩子通过自主学习基本了解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建立时间、人数、搜索犬配置、救援过
哪些国家等,加上课本上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介绍,孩子们基本了解并且有一定的情感体验。
二、字词的朗读和理解。
这一环节,我是放在课下让孩子自主完成的。通过课上的朗读和学习,看得出孩子们对于这 一环节的掌握是不错的。教学主要是交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孩子如果自己能完成的,就不要假
手于教师。
三、通过朗读体验感情
语文课文中的情感体验有许多方法,朗读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通过朗读指导和情景设置,让孩子们不断诵读去体验出阿尔及利亚人民的不幸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棒!读是孩子们自主生
成情感的最好方式,我放弃了对原文的讲解,而用读的方式。
四、合作学习出成效
我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多次采用合作的方式: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上采用了同桌合作的方 式。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则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每个小组都能积极行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迁移写作
孩子们充分的想象,还原出当时小男孩被困的情景,内心的感受以及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感 激之情。这一环节,锻炼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并且升华了情感。这一环节也因为时间 的关系,展示的不够。
六、情感升华
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我们应该明白他们的大爱之心,并且把这种大爱之心种植到我们孩子 的心上。很遗憾的是这一环节因为时间关系,渲染的不够。
牟海霞老师这节课给我一个很深的感受: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充分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工作,初步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补充学生的认知空白,调动学生的情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位教师充分利用图片资料,通过有感染性的过度语言和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读中感悟情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同学们的朗读,投入了真情实感,大家能够融入了情境,尽情释放自己的心情,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朗读中体验中感悟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细心、坚持、技术高、有责任心等品格。”整篇课文教学中,教师有激情,感染力强的语言,教师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多次采用合作的方式: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上采用了同桌合作的方式。例: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则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更好的锻炼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第三篇:中国国际救援队案例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案例
【教材简析】
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本文由通讯改写而成,是一篇略读课文,富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本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来组元,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新闻文体一般要求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本设计以情感为纽带,通过研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体验、读写结合等语文实践,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性、注重语文教学的感性,以求达到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又顺应世界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潮流。本设计还强调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宽容和尊重与帮助。【预设目标】 知识目标:
读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情感目标:
在读悟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真棒”。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一、导入
课件:倒塌 弥漫 腐烂 臭气 搜索 缝隙 废墟(指名读)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四川省发生的两次大地震中,不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抵御灾难,而且各国都派出了救援队。事实上,在国际惯例中,无论世界的哪个角落发生灾难,各国都会派出专业救援队帮助受灾地区,我们中国也有一只这样的专业救援队伍,你们想了解他吗? 请大家翻开课本117页,自读资料袋内容,夸夸中国国际救援队。学生汇报
是啊,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抓住语文教育资源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以本课生词导入新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词语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字音读准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读)检查:
(1)检查词语(出示课件)
阿尔及利亚 布迈尔代斯 闻名遐迩 交口称赞 载誉返回
这些字音你能读准吗?谁能读一读?(指名读)。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想提醒你们,这是一篇叙事文章,概括时要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果这五个要素。试着用上这几个词语。
小结: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帮助救灾,圆满完成任务,载誉返回的事情。
三、再读课文
这句话是中国国际救援队获得的赞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勾画出相关语句。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一)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1.“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啊,争分夺秒是救援的关键)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2.“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说说你勾画这句话的原因。
自己试着练习读一读这段话,怎样能读出救援队员的认真细心? 让我们在读中品味客观、朴实的语言,先自己试着练一练。(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队员的细心)(搜救好艰难!)
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挽救更多垂危的生命,救援队员分秒必争,竭尽全力的工作着,请看——(课件:救援场面)把刚才看到的救援场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子说一说。
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课件:句子)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读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除了气温高,还有什么困难?(余震、疲劳、饥饿„„)顶着34摄氏度的高温,厚厚的防护服被汗水浸透了,但这挡不住队员们搜救的步伐,有的队员——学生接读
一小时,两小时,十小时,时间分分秒秒的过去了,队员们仍然不知疲倦的奋战在救援一线,有的队员——
队员们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休息呢?(板书:不怕困难)是啊,我们的队员不论国家地区,不论肤色语言,此时此刻在他们心里最重要的是生命,生命高于一切。我们不得不说——齐读课题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引导学生自己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体会其他情感做了铺垫。】
(二)感受搜救犬“真棒”
“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救灾明星。它又有怎样不凡的表现呢?
假如你就是那个被救的小男孩,当你苏醒后,得知被救的经过,想对搜救队员说什么,写几句话。
指名汇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这不仅仅是小男孩的心声,这更是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心声——
【通过划、读、说、想让学生多感官、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兴趣得以维持,效果比机械练读要好。】
四、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件)为什么当我们遇到灾难时,各国救援队能派出救援队帮助我们?国与国之间交往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互助友爱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五、体会文章语言特色
这篇通讯将故事的结果放在文章开头,(课件)比较一下两种写法哪种更好?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六、布置作业(课件)
1.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身上发生的更多感人故事,讲给大家听。
2.把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的话写下来。
【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到图书馆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的更多知识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 课后反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通讯报道,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认真、忘我的救援经过。通过以下几点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课堂读书氛围。
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厚。《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3-4年级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其训练的主要方式应是以读书为主,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文章内容,教学中,学生先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又默读思考,细致领悟,品读升情。
二、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针对通讯报道的文体,结合略读课文的课型,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习得通讯的阅读方法,如默读使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事;再次默读,体会课文中描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语句,品读感悟。整个课堂,始终遵循“习得方法”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三、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理念,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层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即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此,“以读为本,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设计中追求的目标。在真情的激荡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朗读、品悟、表达等训练,并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
以上设计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的略读课文基本教学理念。
第四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原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tā),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mí)漫着尸体腐(fǔ)烂后散发的臭(chîu)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chéng)“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sōu)索着每一条缝隙(xì),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zîng)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fèi)墟(xū)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在这次救援中,有一个特殊队员——搜索犬(quǎn)“超强”,成了人们交口称赞的“救灾明星”。5月24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得到信息:有个儿童下落不明,可能仍被埋在废墟里,希望能够协(xié)助救援。虽然这个地方不属(shǔ)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负责范(fàn)围,但为了抢救孩子的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是派出部分队员前往救援。他们带着搜索犬“超强”在废墟中来回搜索。突然,“超强”冲着一条水泥板夹缝狂吠(fèi)不止,大家兴奋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救援队员在“超强”的引导下,看到了废墟中有一只隐隐活动的胳膊。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zhēng)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来。当地群众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不尽,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遐迩(ěr)。
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wù),载(zài)誉(yù)返回祖国。
第五篇:中国国际救援队教学反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后反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队员们在阿尔及利亚是如何进行救灾工作的,本文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会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自主探究、交流收获。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文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初读、精读、默读、赏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在本堂课中行之有效。具体感觉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片新天地,上课伊始,在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的流利、准确,在此环节中,结合读文情况,让学生当“小老师”解决文中新字、新词的认读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精读扫除了障碍。
2、在精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默读中重点解决救援队棒在哪时,通过读、画、议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自学、自动的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这样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快、乐地探究的氛围中了解了队员的棒,最后形成共识。
3、在赏读过程中,再次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尤其注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也将变得水到渠成。
4、拓展思维,加深理解,情感体验。
“在38支国际救援队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出一名幸存着,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称赞,此时此刻你不想说些什么吗?”这个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学生畅所欲言,并与文本产生共鸣。最后,师生最后齐说:“中国万岁!”“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使文本情感得到升华。
5、根据课文特点安排积累学习。
“请同学们课下在多搜集一些关于中国救援队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这个教学环节虽然很简短,但是不仅教给了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积累信息的学习方法,还能增强获取信息的其能力。
以上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出了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的略读课文基本教学理念。
当然,没有缺陷的课也不是完美的,针对课上情况,反思如下: 1、没有大胆尝试,适时巧妙灵活的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阅读、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学。
2、没有注重单元整体性,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以总结与提升。教学中不能孤立教授,应该瞻前顾后,与单元主题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就更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