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认识图形》 教材 第11——13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平面图形分类.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教学难点: 认识并能正确拼摆图形。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谈话: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电脑出示)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上标出名称)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物体的表面有不同的形状,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认识图形。二, 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 认识四边形
同学们,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 你们知道吗 猜猜看 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师: 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 指名学生说.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 “四边形”.师:那什么叫四边形?
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吧!
(1)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师示范 摸一条边,并说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请同学们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反馈:你是怎么数的 指名一个学生上台数.(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要肯定有顺序数的一种,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咱们跟着电脑一起有顺序的数一数.(2)那正方形呢 咱们一起来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好吗? 电脑演示.小结: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2, 练一练
(1)问: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出示).(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多媒体呈现)小结: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3, 认识五边形,六边形.(1)认一认
师:工人叔叔在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咱们看看,它们有几条边 是几边形呢(多媒体出示书上的五边形)学生回答后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2)说一说
师: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那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呢 ?(学生猜:六边形)电脑出示两个六边形.全体跟着电脑数。(3)搭一搭
五边形和六边形还有其他样子的吗(有)(„„)
那你想用小棒来搭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先再脑子里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搭
操作: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搭五边形,一人搭六边形,看谁用的小棒最少
学生活动,一人在实物投影上搭.然后再交流。
小结:我们用5根小棒,做五边形的5条边,用6根小棒,做六边形的6条边,搭出了五边形和六边形.师:把小棒收起,推至桌角.三, 实践运用,巩固新知.1,分一分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现在它们在一起聚会了,你还能分得清吗?(能)
多媒体出示第3题。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2, 折一折
师:同学们分得真清楚,老师还会变魔术呢,老师可以在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变出我们今天认识的所有新朋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变魔术吗?(想)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老师一起折。(引导学生边折边说出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师示范,是几边形 再依次折,是几边形 请一人数一数.最后又变回四边形.请大家把纸夹进书里,看电脑老师再来给大家变一遍,边看边想象自己刚才折的过程.再填空.3,画一画
师:刚才我们活动开展的热热闹闹,现在,我们要来安静的读题,做题,能做到吗
拿出你们手中的题,.把下面每个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投影出示学生的画法。再电脑演示。4,剪一剪
师:刚才的折纸有趣吗?
再来看,我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从上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 猜猜看.(多媒体呈现)想好了,就说一说吧。.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哪些图形?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 谁来说一说.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共同认识了图形家族里的新朋友,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图形是个奇妙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有用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很多很多„„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
本节课我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本节课我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我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分图形活动和折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1、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课教学将单调的练习内容设计为学生可操作的游戏或活动的形式,通过课堂延伸,丰富学生见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3、本课教学实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三定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引导者,是研究问题的合作者。师生、生生互动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进步。遗憾之处:
1、同桌合作有些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可能是孩子们年龄小,合作的意识还不够,也是我自己在组织上的欠缺,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有所改进。
2、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不够,在抛出一个问题后急于让学生解答,总怕时间不够用,任务完不成。没有给一部分学困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26——2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平面图形分类。
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谈话: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电脑出示)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上标出名称)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指名学生说。
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反贴出,同时板书“四边形”。A、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叫四边形
那好,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
(1)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师示范摸一条边,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请小朋友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指名2个学生上台数。(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要肯定有顺序数的一种,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跟着电脑一起有顺序的数。
(2)那正方形呢?你也能来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请一人上台指。电脑演示。
小结: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
2、练一练
(1)问: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出示)。
(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
小结: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把这3个图形贴到长、正方形一起,写上“……”)
3、认识五边形、六边形。(1)认一认
问:工人叔叔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看看,它们有几条边?是几边形呢?(出示书上的五边形)
你能来指出它们的五条边吗?指名上台指,第1个由1人指,第2个由1人带领全班一起数。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2)说一说
问:四条边围成的叫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叫五边形,那六条边围成的呢?(学生猜:六边形)看,蜜蜂的蜂巢就是由许多六边形组成的。我们书上也有两个六边形(出示六边形)。
打开书,把P、26的这两个图形,挑选其中一个把它的六条边数给同桌听。指名问:你刚才数的图形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六条边,是六边形。板书:六边形(3)搭一搭
五边形和六边形还有其他样子的吗?(有)(……)
那你想用小棒来搭五边形和六边形吗?先再脑子里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搭? 操作: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搭五边形,一人搭六边形,看谁用的小棒最少? 学生活动,一人在实物投影上搭。问一问用了几根小棒。
小结:我们用5根小棒,做五边形的5条边,用6根小棒,做六边形的6条边,搭出了五边形和六边形。小棒收起,推至桌角。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现在它们在一起聚会了,你还能分得清吗? 出示第3题。一人读要求,解释题意。独立在书上完成。指名回答。
2、小朋友分得真清楚,它们还会在一起变魔术呢。四边形可以变成五边形,五边形可以变成六边形,六边形又能变成四边形,你相信吗?
好,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变。
师示范,是几边形?再依次折,是几边形?请一人数一数。最后又变回四边形。
请大家把纸夹进书里,看电脑老师再来给大家变一遍,边看边想象自己刚才折的过程。再填空。
3、刚才的折纸有趣吗?
再来看,我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从上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猜猜看。指名回答。那怎样剪是四边形,怎样剪是五边形呢? 想好了,就请你拿出剪刀,来试一试吧。学生操作,师挑选好的贴上黑板。
4、刚才我们活动开展的热热闹闹,现在,我们要来安静的读题、做题,能做到吗? 出示第5题。把下面每个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 审题。这句话里要注意什么?
试画第一个,猜猜看,可以怎么画,最少分成几个三角形?指名回答,师画。第二、三个学生独立完成,2人板演,反馈。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图形(揭题、板书课题)。猜猜看,还会有几边形呢?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在比较中逐步清晰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呈现:
1.第一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
要求1: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你能找到它吗?并说一说什么地方不一样。学生找出:
揭示:其他图形都围起来了,这个图形没有围起来。2.第二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的线都是直的,这个图形有一条线是弯的。
第 1 页 揭示:直的线 曲的线 直线图形 曲线图形 3.第三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这个图形只有3条边(3个角)。
揭示:三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4.这些四边形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认识一般四边形。
揭示:四边形家族里除了有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还有其它的四边形。
总结:刚才,找出了与众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揭示:边 角 科学家在研究图形的时候,都要研究图形的边和角,看看他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5.进一步清晰“边”的概念
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边是怎么样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6.画一画:
如果要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要画出几条边呢?在白纸上任意地画一个四边形。
交流。选择任意四边形呈现。
第 2 页 提问:这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旋转一下再问:那现在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7.找四边形。
8.再次分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剩下的图形再次分类: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5条边。6条边)
分别取个名字。
揭示: 五边形,六边形。9.创造多边形
像这样的五边形、六边形你们以前见过吗? 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
二、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里的几个新朋友,它们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后我们看到一个图形,怎样判断它是几边形呢?
三、课本练习
第 3 页
第四篇: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2)小组合作完成(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 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1)小组合作(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一)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一)》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拼一拼、连一连”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制作等操作和实验活动,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特征,让学生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步循序渐进,以更好地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通过几次试讲和修改,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
一、教学层次较清晰:主要通过分类、命名、举例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等活动观察体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最后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事物,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比如:学生说黑板上田字格是正方体时,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这个是正方形,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
三、对学生活动时,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参加听课和听评课,请经验丰富教师听课和评课活动,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反思得失,不断提升自己把握教材、分析教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课题研究,发展科研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