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时间:2019-05-12 20:4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第一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21、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2、角色复述,理清情节,品读体味重要语句。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本文篇幅虽长,但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同时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把握课文内容。另外,课文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细节,茨威格在笔端饱含的深情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一、神秘南极,激情引读

1、图片展示:

师:南极是一块美丽而神秘的土地,是地球上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然后课件展示有关南极的图片:冰山、海洋、寒天、雪地。

2、激情引读:

师: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因为那里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而近百年来,无数探索者在南极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11年,两位著名的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踏上了冲击南极点的征程。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想通过引人入胜的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走进文中人物心灵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学习,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理清故事情节

2、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一环节重在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养成圈点勾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适当给学生一些阅读任务,会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

三、角色复述,深入理解 分角色(斯科特、埃文思、奥茨)复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进一步了解课文。复述要注意:

1、要明确文章的写作线索:从本文来看,作者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那么,在复述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时间先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复述。

2、要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最后时刻,三人静候死神来临

3、要描述那些激动难忘的细节。看看文中那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反复地阅读这几段,在复述的过程中作一些较详细的描述。可以使你的复述更加精彩。

4、另外在复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品读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1)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 首先是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证明了他们人格的崇高。

第二、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不舍得扔下宝贵的岩石样品,体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第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他们当中许多人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愿意连累同伴,而同伴们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舍得扔下他们。

第四、无私的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2)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决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而悲剧,往往拥有着巨大的震撼力。按照这个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2、品读赏析:

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教师准备,例:

⑴ ‚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双重否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读者的心潮也随之澎湃,与他们共同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然而随着那黑色旗帜的出现,他们的热情刚刚涌出就被凝成了坚冰,仅管不愿面对但每一个人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这是铁一样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情绪落到了冰点。)

⑵‚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⑶‚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⑷‚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⑸‚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驱使他们带上挨文思的是人性亲情友情,驱使他们抛弃挨文思的是生存,的确,一切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作出残忍的抉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身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⑹‚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和埃文思一样,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虽然身体的负担将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日益加重,惶恐惊惧再加上亲人离取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不同的是,这次面对同伴的离去,他们多了一份镇定,一份钦佩,没有人伸出手,是不愿看到又一个朋友的离去,还是不敢面对那双坦然的眼睛?总之,奥茨走了,虽在死寂无声的南极,但他的离去在每个人的内心留下沉重的回响。)

⑺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显示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一个人清楚地知道生命正在离他远去,死神正一步步地逼近。而且还是在极度的孤独中面对死亡。在最后的日子里,斯科特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将永远不能见到家人,但他的勇气也是惊人的,‚悲伤‛又坚决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斯科特却能勇敢的面对现实,写上我的遗孀这几个触目惊心的字。)

⑼‚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没有人知道他们临死之前真正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是从保留到最后的动作 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死在心灵的沙漠之中,伴随他们到达天国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心,在冷如冰窟的南极,这是他们唯一感受到的温暖,带着这样的情感,相信他们在通往天堂的途中不会寂寞。)

⑽‚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⑾159页最后两行:‚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斯科特尽量掩饰着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愿上帝保佑我们吧……‛

(从这里看出,英雄此时也充满了恐惧,甚至绝望。可令我感动,给我启迪的是,我们的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在恐惧和绝望的边缘依然‚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的继续向前走呀。‛事实上,他们和我们一样,有恐惧和绝望的心理,但英雄告诉我们,即便是绝望,也要咬紧牙关向前走!‛这是英雄留给人类的最大财富,我希望能与同学们共同记住这一幕:‚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的继续向前走呀。‛)

⑿162页第4自然段第1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从来都是别人给国王跪下,而此时此刻,国王却为几个探险队员跪下来,因为面对高尚的灵魂,任何人都会被深深的震撼。这一幕告诉我们,高尚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他们虽然在这次竞赛中失败了,但面对人性的考验,他们是胜利者,在冰雪大陆、在我们心中竖起了高尚的人性丰碑。)

3、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能否得出正确的答案并不很重要,重在培养学生培养质疑的可贵意识。故设置这一环节)

五、体验反思,走近南极

1、体验反思: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1、走近南极:

你觉得南极探险有哪些困难呢,我们又该如何妥善地解决呢?

158页:第三自然段第3行,‚寒冷、冰冻、飞雪、风暴‛概括出了南极的地理特点。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南极大陆,更了解了人类对南极大陆最初的探险过程是多么的艰辛。作者以饱满的激情颂扬了令人尊敬的斯科特一行,他们那种勇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让全世界人民所仰慕,并给我们以精神的鼓舞。

2、拓展延伸:

(1)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有人认为他们并没有创造出什么价值,你认为呢?

(2)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请试着模仿写一段细节来表现人物一定的心理。

(3)课外阅读《最后的跋涉——斯科特上校日记片段》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以致用,深入理解细节描写的重要性。)附

作者简介: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 罗兰》;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教后反思: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案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部编版教材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教学难点:

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屏显南极图片)

师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后,生大声读课题和题目)

二.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概括一下这个“英雄故事”呢?(生交流)

师:(屏显提示内容)概括故事,要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谁还愿意再试一试?(生再交流)

四.重点研读

(一)浏览课文找“日记”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引摘自斯科特日记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二)结合“日记”读文本

1.理情节——读悲剧。

(1)师:下面,老师会将文本中的日记一一展示出来。(屏显第一处日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一处“日记”?(生读,分析)

师:是啊,凝聚着他们数年心血、一生梦想的南极探险,却因角逐失败而成了悲剧。(师板书“悲剧”)

(2)师:1月18日,他们到达南极极点。你从日记中能读出本该有的欢喜吗?(屏显第二处“日记”)(生读)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看到的日记中描写的单调的景色,其实表达的是作者失望、沮丧、痛苦的心情。

(3)师:正因为如此,(屏显第三处“日记”)“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品析句子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请大家浏览4——8自然段,看一看回去的路可怕在哪里,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师生交流:路线必须固定,缺乏来时的动力,天气恶劣,食物不足,燃料太少)2.析人物——品伟大。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下一处“日记”。(屏显第四处“日记”)第四处“日记”之所以表达的感情这么直接这么强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同伴的离去。请同学们精读课文第8——10段,找一找关于奥茨的细节描写,说一说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请大家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细节。(师生品读交流,共四处)

师:这就是奥茨。我们都被这高尚的心灵深深感动了。这就是人格的伟大。(师板书“伟大”)同学们,其他人物身上同样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还有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呢?结合一个人物、一处细节、一种品质说一说。

师:请带着感动、敬佩再读一遍题目,特别要注意重读一下修饰语。(生读题目)

3.读中品——品中悟。师:随着“日记”一页一页地翻过,斯科特一行走向了死亡。这个“伟大的悲剧”也即将落幕。谁来读一读他最后的“日记”?(屏显第五处“日记”)(生读)

师:大家能不能在这则“日记”中找出关键词说说斯科特当时的心情呢?(“悲伤地”“坚决地”)请大家尝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则“日记”。(生读)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些英雄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后悔过吗?仇恨过吗?这是为什么呢?(关键词:坚毅执着,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英雄气概)

五.拓展升华

师:(屏显)“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课文第14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伟大的悲剧”就是上面最好的碑文。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应铭记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的所有英雄,让英雄为我们指路,让英雄伴我们成长。希望大家课后去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从伟人的经历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寻找做人的智慧!

七、专家点评

这是一节简约高效、内涵丰厚的语文课。

一.以点带面,长文短教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四千多字的人物传记,是一篇篇幅很长、内涵较深的文章。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深刻的认识,必须突出重点,大胆取舍,克服面面俱到的毛病,找到一个极佳的切入点。这不仅能长文短教,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本节课的教学,以引摘“斯科特日记”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篇,进而探讨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二.情景教学,充分运用教育资源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要点就在于牢牢地把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因——情感。这是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效果的根源。本篇课文是适宜情景教学的好文章,通过情景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情感熏陶,进而真切地感受、体验、理解,为此,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环节。

1.上课伊始,用南极风光图片,配合一段充满诗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到那片冰雪覆盖下的绝世无双的美丽圣地。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图片,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获得了美的体验。

2.课堂上,通过听读课文、示范朗读和引读等形式设置教学情境,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得精彩,自然能悟得透彻。

3.问题情境的巧妙创设,引导学生在与作者对话过程中,领悟文章的主题。用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思”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表达、展示、创造中享受着语文学习的幸福。三.品味语言,创造出真正有“语文味”的课堂

“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反复咀嚼,深入品味,从而感悟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咀嚼出“语文的味儿”来。比如,最后一则“日记”,不仅有直接摘自斯科特日记的内容,而且还有作者茨威格对斯科特日记的描述和想象。此环节的教学重视向语言深处挖掘,朗读指导更是形式多变,梯度分明。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朗读指导中,在“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赏析揣摩中,学生抓住语言学习不放手,文本深处的各种情感通过朗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本文的教学以“悲剧”为起点,以“伟大”为归宿,以五则“日记”的教学贯穿始终,看似只讲了五则“日记”,却将探讨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包罗其中,达到了以少胜多、长文短教的目的。同时,陈老师尝试着在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的同时,将本文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都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将情感因素与理智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上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位。

第三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巩固练习(附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癫()狂

怏怏()不乐

吞噬()

步履()

zūn()循

疲惫不kān()

凛liè()

战lì()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对应的成语。

(1)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2)形容不满意或者不高兴的神情。()

(3)形容十分恐惧。()

(4)形容来得很晚。()

3.茨威格(1881—1942),(国别)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和小说创作方面。

运用能力提升

4.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3)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

5.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手法。

(1)他们疲倦极了,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配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

(2)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C.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

D.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7.写一段话,把下面词语运用进去。

狂吼怒号

怏怏不乐

小心翼翼

茫茫无际

白雪皑皑

忧心忡忡

哆哆嗦嗦

8.请调动自己的积累,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古今中外,探险英雄宛若群星灿烂。阿蒙森将胜利的挪威国旗插上了白雪皑皑的南极;尧茂书将飞扬的青春挥洒在激流汹涌的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探险精神会永远令人景仰。

9.用简洁的语言为斯科特及其队友写一句墓志铭。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7题。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

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竞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0.当斯科特一行发现阿蒙森已捷足先登时,他们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选文画线句“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____________;“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既然斯科特他们在与阿蒙森的角逐中输了,他们为什么还要“继续走着那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

13.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

14.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15.“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16.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17.怎样看待斯科特受阿蒙森的请求带信给挪威国王的行为?如果你在一场你特别渴望获胜的竞争中输给对手,你会怎样善待对手呢?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8—22题。

路,在没路的地方

有个喜爱摄影的朋友,他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视角总是那么的令人击节称奇。面对他的一叠叠获奖证书和一尊尊艺术摄影大赛的奖杯,作为他的朋友,我们讨论过好多次,有人说,是他的相机好。有人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深。也有人说,是他的运气好,那么十几个风景名胜区,还不整天都是游人如蚁

?但有的人运气不好,要么去晚了,或者是去早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就像登泰山看日出,有的人去了,但偏偏赶上了阴雨天,有的人去了,却恰恰遇上了大雾天。但我们这位朋友总是运气好,他要拍摄蓝天,就有片片白云;他要拍摄秋色,就有树树红叶……

我们羡慕地说:“拍摄照片,你相机好,运气也好,所以你的摄影作品好。”他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拍摄作品,跟运气有什么关系呢?好吧”,他神秘一笑,“下次外出拍摄,我带你们一块去。”

不久,我们果然就有了一次共同外出游历的机会。在那里,我们一群人生怕错过了一个风景点,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但那位搞摄影的朋友却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根本不怎么理睬那些导游小姐们,只是和一群坐在景区山脚下的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当我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景区的导游就要登山时,他笑着跑过来了,高兴地举着一张画满点点线线的纸说:“想拍摄最美照片的可以跟我走!”

我们都诧异地说:“怎么能跟你走?那些最美的地方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景点吗?不去风景点,哪里才能拍摄到最美的风光照片呢?”

他笑了说:“大家都去的地方,哪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呢?最好的风景,就在那些人迹罕至处啊!”有人低声嘀咕着问他:“你要去的地方有路吗?

“路?”他朗声大笑说,“有路的地方我从来不去!”

“你要去的地方危险吗?”又有人嘀咕着问他说。他笑了说:“当然危险了,不危险怎么能有出人意料的风景呢?”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他仿佛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来,迈步走到我的面前,然后把挂在他脖子上的数码相机取下来挂到我的脖子上,把我那台老掉牙的相机挂到他的胸前挥了挥手说:“朋友们,看我们谁能拍摄到最美的作品!”然后就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离开我们和导游走了。

两天后,在景区山脚下的宾馆里,当我们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时,我们都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连这个景区的所有导游和经理都难以置信:自己的景区难道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

在大家的一片惊奇和啧啧称赞里,朋友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我听了,心里豁然一亮,是啊,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在人生的旅游图上,有多少人是敢于跳出人生的固定路线,而给自己的人生另辟蹊径的?我们都是循着前人的脚印走,看前人欣赏过的一个个人生景色,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与众不同的况味呢?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人生常常是这样:!

(选自《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作者:李雪峰)

18.阅读全文后,围绕“我们”和朋友对摄影的不同表现,在方格中补全故事内容的概括。

时间

我们

朋友

刚到景点时

(1)

与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

游览景点时

前呼后拥地跟着导游登山

(2)

游览归来时

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

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19.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红词的含义。

(1)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2)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20.文章结尾句加红的“这样”指什么?请你在横线上补上内容,说说你的人生感言。

21.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与下列课文哪一篇相似?并说明其相似之处。

A.《吆喝》

B.《春酒》

C.《走一步,再走一步》

D.《济南的冬天》

(1)相似的课文(填字母):

(2)相似之处:

22.学贵质疑。读完了文章之后,有同学提出疑问:标题“路,在没路的地方”是否自相矛盾,假如你是李雪峰,你将如何解答?

附加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3—26题。

美哉,嵇康之死

①翻开《晋书》,跌入一个玄乎晕乎的时代。那时的太阳,日落比日出更美;那时的生命,死比生更亮。

②公元二百六十二年一个夏日的傍晚,落日的余晖将洛阳东市刑场染成橙色。风儿轻轻,琴声悠扬,围观的人群屏气慑息,旁听着神秘的旋律生命的绝响。抚琴人是被司马昭画了红圈的魏晋名士嵇康。

③《魏氏春秋》记载“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晋书》说他“顾视日影,索琴弹之”。两个记载差不多,《晋书》又多了一个细节,嵇康回过头从容地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太阳。就在这一刻,嵇康忽然想起一件事,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曾得《广陵散》于一个隐者,并允诺不再他传,后来袁孝尼等人想学都被回绝。嵇康活得坦荡,走得潇洒,他没有过多的牵挂,只是想到《广陵散》将要失传感到有点遗憾。嵇康这极富诗意极具美感的临终一叹,将生命的旗帜插上了人类美学的高山之巅。

④嵇康生得很美。嵇康无论是身材仪表还是气质风度都美妙绝伦,是一个不用打扮就能倾倒天下的美男子。嵇康的美不只在外表,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挺如松,劲如竹,坚如石,傲如山,洁如玉,清如水。

⑤嵇康活得很美。他的诗文书法琴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是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学者。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他崇尚自然,怡悦山林,追求恬静闲适超然自在。嵇康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大师,他的诗气峻辞清,立意高远;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深刻犀利。嵇康精通音律,是当时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演奏家,他写的《琴赋》,特别是洋洋七千言的《声无哀乐论》,鼓吹自然和谐,呼唤心灵回归,在当时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情感关系的大论辩中独树一帜。

⑥嵇康“志趣非常”,一身雅好,最怪的是他喜欢俗活儿打铁。《晋书》说“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嵇康在锻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的纯青的灵魂铮铮的铁骨!炉火通红,力智交辉,锤声铿锵,汗香四溢,嵇康打铁美得如画如诗。就在嵇康打铁打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司马昭的宠臣钟会突然来访。嵇康懒得理他,连头都没抬,钟会尴尬了一会儿动身要走,嵇康问话了,很幽默:“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得也很机巧:“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件事让钟会耿耿于怀了一辈子。鲁迅说“这也是嵇康X身的一条祸根”,祸就祸在嵇康得罪的不是一个君子而是一个小人。

⑦嵇康死得很美,他的死因美得让人羡慕让鬼嫉妒。

⑧嵇康因思想而死。嵇康玄学思想的核心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他的芒刺直指以周公自居的司马昭和被统治者当做幌子的虚伪礼教。嵇康的社会理想是“不以天下私亲,宁济四海蒸民”。他向往唐虞社会及其之前的公天下,这就把唐虞之后“宰割天下以奉其私”的罪恶统治都否定了,从而使自己处在了社会批判者的立场上,嵇康的仙山琼阁因有百姓安乐而美丽动人,他的乌托邦理想因超越历史而虚无缥缈。浪漫在于此,悲剧也在于此。

⑨嵇康因拒绝做官而死。……

⑩嵇康因替朋友鸣不平讲真话而死。……

⑾嵇康死得很美,从大牢到刑场直到死后百余年间,在历史的时空留下了迷人的魅力。

⑿嵇康入狱后,人们奔走呼号竞相营救。《世说新语》说“豪俊皆随康入狱”。司马昭有点犯傻,他想不通,已是死囚的嵇康怎么还有心思在狱中写诗,更想不通还有那么多人无意于他的官场却很乐意陪嵇康蹲牢房。司马昭有点心慌有点犹豫,还有点酸溜溜的嫉妒。就在这时钟会开口了:“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宜除之,以淳风俗。”钟会对司马昭的心思摸得很透,短短几句话就结果了曾怠慢过他的打铁佬——嵇康。

⒀据《晋书》记载:“康将临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三千学子聚集刑场为嵇康请愿,在中国X戮史上还是破天荒。

⒁司马昭双手沾满了鲜血,最令人切齿的莫过于X害嵇康。《晋书》说“海内之士,莫不痛之”,从朝野之士到闺阁中人都在怀念嵇康。其中,说得最深刻的是袁宏的妻子李氏《吊嵇中散文》中的一句话:“理极滞其必宣!”写得最美的是向秀的《思旧赋》,就连还在司马昭身边做官,嵇康与之绝了交的山涛也写文章盛赞嵇康。人们对嵇康的怀念心祭成为两晋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⒂据考,神秘的《广陵散》并未失传,悠扬的琴声依然在天地间回荡。绝响永恒为不朽,死亡升华为美丽:这是对人生的叩问、对生命的超越!

(本文有删改)

23.结合全文概括嵇康的美。

24.品析下列加红词语的表达效果。

就在嵇康打铁打得兴高采烈的时候……

25.面对三千太学生的请愿以及“从朝野之士到闺阁中人”对嵇康的怀念,司马昭会有怎样的内心活动呢?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简要描摹。

26.请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diān

yàng

shì

2.(1)语无伦次(2)怏怏不乐(3)毛骨悚然(4)姗姗来迟

3.奥地利

传记文学

运用能力提升

4.(1)议论(2)描写(3)记叙

5.(1)动作描写(2)心理描写

6.C

解析: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一行五人历尽艰辛到达南极点,却发现阿蒙森已经早一个多月到达,只好踏上归程,在途中与暴风雪搏斗2个多月后,全部壮烈牺牲。文中运用了较多的细节描写。

7.略。符合文意,语句连贯即可。

8.示例:余纯顺以不屈的步伐踏遍神州大地。

9.这里安息着五个高尚的灵魂。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胜利与失败已失去了原有意义。

课内同步阅读

10.由兴奋、喜悦转变为极度失落、痛苦、绝望。

11.“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

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12.尽管斯科特他们失去了第一,但他们还是要在南极极点留下英国人的足迹,这对于他们和自己的祖国也是一种荣誉。

13.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抢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14.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解析:解答此题,要从斯科特一行的付出和最终的结果去理解。

15.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这是斯科特当时最为强烈的感受。

16.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17.这一行为表现了斯科特诚实守信、尊重对手、正视失败的高尚品质。第二问略。

课外拓展阅读

18.(1)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

(2)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

19.(1)供人观赏的自然景象。(2)比喻人生的美好境界(生活)

20.示例:只有不甘于寂寞的生活,才有非同凡响的人生!

21.(1)C(2)示例一:两文作者都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示例二:两文都采取“以事寓理”的写法。示例三:两文均采取先叙后议、卒章显志的写法。示例四:两文均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

22.这个标题并不矛盾。我采取这个标题一语双关,既指朋友总是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在没路的地方寻找最美的风景,拍摄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又喻指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附加题

23.①死时很美(美在从容面对死亡或美在“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

②生得很美(美在外表和人格魅力)

③活得很美(美在多才多艺)

④志趣非常(美在喜欢打铁)

⑤死因很美(美在玄学思想和社会理想,美在不与统治者同流,美在敢为朋友讲真话)

⑥死得很美(美在死前人们竞相营救、三千学子“请以为师”)

⑦死后很美(美在人们的怀念心祭)

24.①兴高采烈的意思是兴致高、情绪热烈,这里是写嵇康打铁打得专心致志、兴致高昂、神采飞扬的精神状态;②前文重在描“形”,此处重在绘“神”,这样绘声绘色的描写,嵇康便形神兼备鲜活起来;③嵇康打铁的兴高采烈与下文懒得理钟会形成对比;④表现了嵇康的生活之美、志趣之美。

25.(答案略)关键信息提示:

恼怒:本想在光天化日之下处死嵇康吓唬不听话的读书人,却引得太学生请愿、人们怀念,司马昭非常恼怒。

坚决:为了维护统治、礼教、尊严,司马昭X意坚定,不为所动。

尴尬:面对太学生的请愿,司马昭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不接受民意则逆民心,如果接受无疑是自打耳光。

后悔(悔恨):后悔明目张胆X嵇康,后悔X了嵇康落得个坏名声,后悔“以周公自居”却X害了嵇康这个大名士。

(能结合相关内容合理描摹一种心理且语句通畅可得2分,能从两个方面表现司马昭复杂心理方可得满分;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均可)

26.含义:《广陵散》当然已经失传了,“并未失传”“依然在天地间回荡”的是嵇康的精神气质。因为他崇尚自然的那份超然自在,他不与统治者同流的名士风度,他“公天下”的社会理想,这些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被传承了下来并深深影响着后人。

作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嵇康的精神之美,表达了对嵇康的高度评价和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1伟大的悲剧

21.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 研读课文 1. 教师导学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2. 合作探究(1)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2)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3. 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 积累字词句 写一篇读书笔记.伟大的悲剧(学案)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

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成语和字词。本文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角逐 遗孀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二、在掌握了文中的字词后,第二次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做到能复述这篇文章。复述文章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文章的写作线索,从本文来看,作者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那么,在复述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时间先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复述,而不至于造成语无伦次的局面。

2、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线索后,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3、描述激动难忘的细节。看看文中那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反复地阅读这几段,在复述的过程中作一些较详细的描述。可以使你的复述更加精彩。

三、第三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作一些品评。

文章一开始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很好地体现了探险队员们的心情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开头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体现出队员们胜利在望的心情,宿愿就要成为现实,多年的梦想即将成真,他们将迎来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此时他们简直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欢乐的潮水即将涌出,“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双重否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读者的心潮也随之澎湃,与他们共同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然而随着那黑色旗帜的出现,他们的热情刚刚涌出就被凝成了坚冰,仅管不愿面对但每一个人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这是铁一样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情绪落到了冰点。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作者在这里用了泥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驱使他们带上挨文思的是人性亲情友情,驱使他们抛弃挨文思的是生存,的确,一切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作出残忍的抉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身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和埃文思一样,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虽然身体的负担将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日益加重,惶恐惊惧再加上亲人离取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不同的是,这次面对同伴的离去,他们多了一份镇定,一份钦佩,没有人伸出手,是不愿看到又一个朋友的离去,还是不敢面对那双坦然的眼睛?总之,奥茨走了,虽在死寂无声的南极,但他的离去在每个人的内心留下沉重的回响。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显示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一个人清楚地知道生命正在离他远去,死神正一步步地逼近。而且还是在极度的孤独中面对死亡。在最后的日子里,斯科特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将永远不能见到家人,但他的勇气也是惊人的,“悲伤”又坚决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斯科特却能勇敢的面对现实,写上我的遗孀这几个触目惊心的字。

“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没有人知道他们临死之前真正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是从保留到最后的动作 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死在心灵的沙漠之中,伴随他们到达天国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心,在冷如冰窟的南极,这是他们唯一感受到的温暖,带着这样的情感,相信他们在通往天堂的途中不会寂寞。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着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决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而悲剧,往往拥有着巨大的震撼力。按照这个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首先是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至于一个人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在删节部分对斯科特的这一性格特点有充分的交代:

从照片上看,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脸部没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实际的思想。

他出征到过印度,政府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他随同殖民者到过非洲,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但不论到哪里,他都是一副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21.伟大的悲剧

教与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故事情节,有感情的复述课文。

3.理解体味关键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4.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与学重点

体会作者颂扬的精神,通过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教与学难点

理解体味关键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展示有关南极风光、动物、探险等图片,使学生进入情境。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斯科特领导的英国探险队虽然成功地到达南极点,却没能够平安归来,最后全军覆没,但他们的勇敢顽强精神和悲壮业绩,在南极探险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历经艰辛,艰苦跋涉,却没有将所采集的17千克重的植物化石和矿物标本丢弃,为后来的南极地质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探险的日记、照片,也都是南极科学研究的宝贵史料,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为了让人们永远地纪念他们,美国把1957年建在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悲剧》。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他们的影响。成为著名的和平者。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作品有《三位大师》、《最初的经历》等。

2、读准字音,解释下列词语。

毛骨悚然 毋宁 吞噬

3、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二)读出自我:

1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共几人?分别是谁?

2先期到达极点的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

3斯科特探险队返回基地的途中他们遇到的主要危险是什么?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1.无情的暴风雪就这样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当我们合起书来,他们面对失败、面对厄运、面对死神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请说出文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说说它感动你的原因。你从中得出探险家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2.同样是南极探险,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的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谈你的看法。

3.课文的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悲剧就是以悲剧的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剧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4.学习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难或困惑?说出来,同学们能帮助你

三、课堂练习:

分组合作,情感体验

1、假如你是挪威探险队员阿蒙森,当你通过卫星电视看到斯科特一行在南极艰难的情景,你会怎么办呢?

2、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最想做的事又是什么呢?

3、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会为谁作书立传呢?

四、迁移延伸:

1.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斯科特和胜利的阿蒙森呢?

2.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3.同学们是否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了“英雄”一词的含义了呢?能说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吗?

五、教师总结

最后以三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1)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2)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撕心裂肺的痛苦,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一定会有收获的

(3)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六、教后记:

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与学目标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一、情境导入

“伟大的悲剧”,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二者以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对全文的情节和意义起了什么作用呢?(展示题目)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二、研读赏析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然后按“ 这句令我感动,因为它写出了 ”的形式,对这些语句作一些品评。师生共同品评

1.“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提示: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提示: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接受这项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提示: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二)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哪几个方面?(学法指导:先圈划这些语句,再用一句话概括)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提出来。)

教师准备

1.因为他们后到达南极。(失败之悲),2.不得不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作证。(作证之悲)3.他们在归途中全都牺牲了(死亡之悲)

(三)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三、问题探究: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四、思维拓展

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五、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无垠()遗孀()夜不成眠()毛骨悚()然 凛冽()zhu.....ài()出来 diān()狂 步lǚ()鲁mǎng()

忧心chōng chōng()()

二、找出并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跚跚来迟()秧秧不乐()母宁()赢弱()

三、结合语境解释加横线词语。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2.刻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

四、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2.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

3.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5.啊,让,我们将永远怀念你的萨克管,我们将要建成你所梦想的空间站。()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南极大陆,更了解了人类对南极大陆最初的探险过程是多么的艰辛。作者以饱满的激情颂扬了令人尊敬的斯科特一行,他们那种勇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让全世界人民所仰慕,并给我们以精神的鼓舞。

七、板书设计

伟大的悲剧

失败之悲 勇于探索

绅士风度

作证之悲 值得信赖

集体主义

无私爱心

死亡之悲

世人之悲

八、教后记

学后记: 课堂练习答案

一、yín shuāng mián sǒng lǐn liâ 拽 癫 履 莽 忡忡

二、跚-姗 秧—怏 母-毋 嬴-赢

三、1、以拟人化手法写出挪威国旗似乎在炫耀威力,显示威风。

2、①吞食 ②极度疲劳

3、话讲的很乱,没有条理。

4、比喻虚幻的事物。

四、1、议论

2、叙述

3、描写

4、议论

5、抒情

下载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题。2、抓住文章中描写探险队员的几个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透过这个悲剧,增强学生......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共五篇)

    喜怒哀乐是人生四大情绪,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梳理㈠作者资料。1.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2.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

    辽宁省丹东市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 新人教版

    辽宁省丹东市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脉络。 过程方法:品味文中有着......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

    《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学法导引] 本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传记的节选,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历尽艰辛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发现对手——挪威的阿蒙森队已捷足先登,只好从南......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衢江区高家镇初中 李胜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过程方法:......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1《 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doc

    21 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练基础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癫狂(diān) 毋宁(wú) ..B.厄运(è) .C.吞噬(shī) .D.遗孀(shuānɡ) .贮藏(zhù) .拖拽(zhuài) .羸......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 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 2.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 3.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