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新版)苏科版
一、二力平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内容: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1节二力平衡,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组成。首先通过学生观察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最后通过练习掌握如何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思路编排符合初中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其中通过实验,在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力学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浮力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2.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存空间探索的欲望。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策略: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策略:通过实际应用,举例说明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掌握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最终由学生总结结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在实验中,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的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回忆学过的几个力,指出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会不同,引出本节课继续学习力和运动的知识。通过走钢丝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过渡到对几幅图片(如静止在桌上的花瓶、匀速上升的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分析。进而引出平衡状态分为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两种情况,并给出平衡力的概念: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下面就过渡到准备研究最简单的平衡---二力平衡。
2、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满足的条件,首先由学生展开猜想,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再由学生汇报猜想条件,此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力的三要素来考虑。猜想是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仍然让学生思考讨论,可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介绍。由于实验器材比较特殊,用到初三才接触的定滑轮,教师在实验前可以适当介绍器材。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二力平衡条件,以突出重点。实验探究与验证:
(活动1)两个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研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步骤:进行仪器组装,选择适当数量的钩码,来改变细线对硬纸板两个对角拉力的大小。(活动2)作用在硬纸板对角上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研究两个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步骤:卡片一侧不挂钩码,另一侧挂两个,使卡片受两个力沿同一方向。
(活动3)作用在硬纸板对角上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步骤:把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最后一个条件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老师可以直接用剪刀剪开静止的纸片,让学生认真观察,看剪开后的现象。学生思考后归纳:
1)使小卡片所受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时,卡片_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2)使小卡片所受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卡片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3)使小卡片所受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判读作用于物体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学生及时总结: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平衡有两种方法(1)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
(2)由所受力的关系来判断,即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 试一试:
(1)测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出示视频)让新旧知识进行整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2)试一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静止和匀速运动时物体的重力。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继续了解二力平衡原理的应用
3、当堂训练,运用典型练习及时进行训练,突破难点。
(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2)重8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是12牛,要使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水平拉力是()A.12N B.68N C.80N D.2N(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几对力中,那对是平衡力()A.书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子的压力 C.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
(4)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也可能不是平衡力
(5)吊车以2m/s的速度将1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_____1000N,若吊车改以4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的大小____1000N.(填“>”“<”“=”)。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二力平衡 教案
武进区三河口中学
徐琴
朱岳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3、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团队精神。
二、教学用具:
小卡片、细线、滑轮两个、铁架台、钩码一盒、铅笔、橡皮泥、水杯两只、水、盐水、弹簧测力计、密度计.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2、演示实验:铅笔、小刀、和手指(三力平衡)。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新课教学
看图分析:停泊在海面上的航天测量船、匀速上升的潜水艇、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缓缓降落的神州飞船回收舱。师:a、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
b、他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
师: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作平衡力。师:以上这些物体的受力情况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师: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提出问题]:二力平衡需要什么条件呢?请大家大胆的猜想。[学生猜想]:
师:哪位同学猜想的正确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验证。[实验探究一]:
学生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提示: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学生选择器材,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最后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
1)、使用在小卡片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时,卡片_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2)、使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卡片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3)、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结论]:(学生归纳出)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即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满足条件的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实验探究二]:(学生实验)
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挂100g砝码,让弹簧测力计按下列要求运动,观察可能出现的现象,分析受力情况。
1)、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2)、在竖直方向匀速运动; 3)、从静止开始突然向上运动;
根据1)、2)两种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
结论: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根据实验3)的现象,可看出什么?(为下一节作铺垫)[应用]:学生举例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回答:[书本(重力、支持力);电扇(重力、拉力);老师手中的粉笔(重力、静摩擦力)等等] [生活、物理、社会]:老师介绍重心与稳度(让学生了解杂技表演和不倒翁的现象)。[实验探究三]:
如何用一支铅笔和橡皮泥,区分两杯没有标签的水和盐水?动手试一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学生讨论、设计、动手制作并进行实验)教师引人密度计。
介绍密度计:
构造:玻璃管,一端装有小铅丸(使密度计可竖直在液体中)
原理:物体漂浮时
F浮=G物
(三)学生巩固练习:(四)学生总结:
(五)布置作业:小制作:制作潜水艇模型。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篇:初二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平衡态以及平衡力;(2)知道二力平衡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3)进一步区分平衡力以及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3)通过习题巩固加强学生对二力平衡的灵活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
(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应用。教学难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硬卡片、棉线、铁架台、钩码、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
观察思考:静卧在水中的桥梁,静置在桌面的水杯,被匀速吊起的货物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它们受到力的作用了吗?若受到,它又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进而引导出二力平衡的概念。2.师叙述:在上节课学习中已进一步了解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吗?(引出二力平衡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引导解读,进行新课 1.平衡态、平衡力的概念
[思一思]学生对三个场景进行受力分析。
[点拨]场景分别为“匀速”和“静止”,我们把这两者都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小结归纳]平衡态:物体处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就叫平衡态。教师提示:“平衡”概念应包括静平衡(静止)和动平衡(匀速直线运动)两方面。
[小结归纳]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巩固]分析物体状态及受力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课本演示实验
[猜想]两个力平衡,它的条件是什么?应该怎样?
[提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可以试着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做一做]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如上图。
(1)步骤1:在线端上挂上钩码,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卡片处于平衡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卡片不能平衡?(如下图)
(2)步骤2: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能保持平衡吗?
(3)卡片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卡片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卡片会向两侧掉下
说明两个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教师提出问题: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归纳]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八字口决”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点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不是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
[巩 固]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二力平衡的应用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5.[拓展]:生活·物理·社会
让学生分析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三)学生收获,总结概括,[小结] •
1、平衡态 •
2、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 •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
5、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课件随堂巩固
(五)板书设计
一、平衡态、平衡力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态,所受的力为(平衡力)二、二力平衡条件 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 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属规律教学,但教师不应把重点放在传授知识点,而是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学生直接参与了二力平衡条件的提炼过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构建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角色要全方面更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促进者,只有这样,才能以更高的素质去主动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第四篇: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二力平衡教案(1)
9.1
二力平衡(初二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教时
教学日期:
****年**月**日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分析,理解什么是二力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二力平衡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什么是二力平衡。
2、理解二力平衡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方法和手段:演示实验、总结归纳、讨论、讲解
实验或教具准备:小卡片、细线、滑轮两个、铁架台、钩码一盒、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
引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邀请一个同学和我做一个小小的比赛,将一根长长的木棍顶在手指头上,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师:为什么老师坚持的时间比较长,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么,生:想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的,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几幅图。
1静止的花瓶
2匀速行驶的汽车
3静止的黄山飞石
4匀速吊起的货物
加速下落的乒乓球
6在地面上越滚越慢的足球
7做圆周运动的卫星
师:物理学中将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称为物体的平衡状态。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知识点。P62概念画下来。(板书:一、什么是平衡状态)
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几幅图片,利用平衡状态的定义,看看那些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学生单独回答:1234)
师:他回答的很好。今天我们主要围绕物体的平衡状态以及相关知识进行一些探究活动。
首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62页,对图9-1的四幅图进行受力分析。
学生操作
受力分析4张图
老师巡视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
第二张,学生一般不会考虑发动机的牵引力
第四张,学生一般不会分析向上的有4个力
师:请学生分析,这四张图中,第一和第三图中,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
学生回答1和3都是收到2个力作用
师:该同学分析的很好,我们物理上把物体处于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称为二力平衡。
(板书:二、什么是二力平衡)
刚才那个花瓶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处于平衡状态。
请同学们在观察体验活动一的图,如果我将花瓶放在一个光滑的斜面上,请同学们画出花瓶的受力情况。
版图:
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的画
师:提出问题,物体能保持平衡么?
师:请看实验(实验操作)
发现,不能平衡,花瓶滑下来
教师:指着版图说,同样一个花瓶,都收到2个力的作用,但并不都是保持平衡,可见二力平衡是有条件的。
第二部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二力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平衡?请同学们考虑下我们在研究两个力之间的关系时,通常从那几个方面研究这两个力?
学生回答:力的三要素(教师可以通过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来引导)
师:很好!我们就从这三个因素来考虑
师:接下来我们根据已给的实验器材来探究这两个力在大小、方向、作用点上的关系。
同学们,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和几个因素关系的时候,显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为了方便同学们进行操作,老师把实验器材给大家介绍下。
实验仪器介绍:
1、铁架台:固定滑轮(初三要学的)
2、演示操作,将带有细线的纸片挂在滑轮上,并且两边各挂一个钩码。
3、由于绳和滑轮的摩擦小,忽略不计,那么,纸片收到绳的拉力大小和钩码的重力相同。
4、轻质小纸片,这是我们研究的对象,看63页的信息快递。忽略了小纸片的重力,那么,物体只收2个力的作用。
5、今天我们研究,当力的方向、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或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这些条件发生改变时候,纸片还能否平衡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表做一做(5分钟时间)
师:在巡视的过程我发现同学们做的方法多种多样,我这给大家汇总下。
1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做的,提问:(1)他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片能平衡么?
(3)这说明了什么?
2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做的,提问:(1)他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片能平衡么?
(3)要想纸片重新平衡,应该怎么做?
(4)这说明了什么?
3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做的,提问:(1)他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片能平衡么?
(3)这说明了什么?
4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做的,提问:(1)他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片能平衡么?
(3)这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发现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用8个字来概括,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为了检验同学们有没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我们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图中的哪个物体能保持静止状态?
为什么?
学生选出正确答案的基础上,讨论其他4张图中不满足条件的地方。
师:这题有图,那么,下面这题没图了,同学们选出下面那对力是平衡力。
2、对于一个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来说,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相互平衡的是()
A.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B.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重力
请同学回答,你选的什么?“B”那么B正确么,我们对B中的两个力进行受力分析。
但老师发现好多同学都选的是C,那么我们对C中的两个力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图发现,这两个力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很多同学选C,说明,我们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容易混淆,那么我们就来将这两对力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分析老师刚才让杆子停留在手上时间长一些的原因。
第一张图:杆子静止在手上时候,收到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二章图:当杆子发生稍微的倾斜时,受力分析,发现重力偏离,和支持力不在同一个直线了,那么两个力不是平衡力,物体不能处于平衡状态
第三张图:手怎么样移动,使两个力重新在一条直线上。
活动1: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一把均匀的刻度尺稳稳的禁止在自己的手指头上,看谁能一次性完成?
看看那些同学一次性完成,并且选出其中两位同学进行活动2
活动2:邀请2位同学进行个小小的比赛,(走平衡木)
活动结束后,提几个问题:
刚才两位同学谁对今天所学得二力平衡知识应用的好。
。。。。
大家把书本打开到64页
观察阿迪力高空走钢丝
高空王子在行走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调节他的重心,他是怎么样调节自己的重心的呢?
教师利用长长的木棍,演示调节。
活动3:观察实验,继续将花瓶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分析受力情况,观察运动情况。
发现,三个力也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书上图9—1中,第二张图,4个力能使物体平衡,第四张图,5个力也能使物体平衡,那么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下节课来研究,这堂课我们学到了那些知识呢?
总结:
布置课堂作业(练习2)时间不够,当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后练习:
1、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两个力相互平衡的是()
2、如图所示,用6N的力握住总重为1.5N的水杯静止不动,若将手的握力增大到8N,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水杯总重增加到2N,水杯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3、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小汽车保持静止,由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A.小孩对汽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B.小孩对汽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
C.小孩对汽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
D.小孩对汽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张宁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选用了一个木块,两个滑轮,一些砝码,细线及普通桌面。张宁已经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于是他选择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来探究F1与F2的关系。他的实验结果是:当左盘中砝码为100g,右盘中加150g的砝码时,木块恰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他认为二力平衡时,其大小不必相等。
①张宁同学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他的探究方法不科学,你认为他的探究方法不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②请你对他的实验做一些改进,写出你认为比较科学的探究方法。
5、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小车,其支架的杆子上固定一铁球,关于杆子给铁球的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杆子
B.垂直于杆子
C.竖直向上
D.沿杆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方向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见解
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使学生建立平衡力的概念,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教学中要尽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不要完全从概念出发处理。
本节课讲解时我尽量让学生体会力和运动的第一种关系;平衡力---平衡状态;非平衡力---非平衡状态。怎样知道两个力是平衡力,然后学习习近平衡力的条件;最后平衡力的应用。我觉得我最好之处在于让学生体会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现实意义,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相当于不受力的情况。不足之处,从其他教师的反思中,我体会到,让学生体会平衡力的条件生活经验不足。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物体体会,两力平衡时大小相等,从不在同一直线拉一个物体,体会平衡力需要同一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