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doc文件)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登封市教育局教研室 作者:易杨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出发选择安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 :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理解天气的重要特点,能够准确判断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
2.大致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初步学会判读简单的卫星云图,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3.知道空气质量高低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判断影响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过程,认真体会天气的特征。2.带领学生参观登封市气象站,让学生实地感受简单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3.选择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大气污染事例,让学生尝试着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天气及其影响,明确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并让学生养成趋利避害的观念。
2.通过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
3.在了解和分析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
1.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
3.天气预报中常用术语和风向风力图标的含义 4.常见大气污染现象的成因分析
四、教学难点:
1.降水概率、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
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的判读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地考察法
六、教学手段:课件、教材中的插图、互联网
七、教学过程:
【导入】天气变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现象了,但是如何正确描述天气现象及其变化,怎样制作天气预报,人类活动与天气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可能知之不多,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一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读图3.1】回答(课件展示):
1.每幅图各描述了什么天气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其它什么词语描述? 2.天气反映的时间长度有什么特点?日常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3.“东边日出西边雨”反映了天气的什么重要特点? 4.下列两种说法,描述天气现象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昆明一年四季如春。
学生在读图、思考、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根据答题情况有选择地讲解和评价。
【探究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分别完成活动中问题1和2,接着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结果,共同提高。教师简单地提示活动1中E需要补充的其它资料,如天气与商业活动、体育活动、工程建设的关系。
【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天气状况及其变化会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十分重要,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途径应该是电视天气预报。
【探究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46~47的图3.5、3.6和3.7三幅图,完成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在电视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上,你能辨别出陆地和海洋吗?晴天、阴天、雨天各是怎样表示的?(学生自己读图回答)
2.你能在五分钟之内识别多少种天气符号?(以同桌两人之间竞赛的形式进行)3.城市旁边相邻两种天气符号表示什么含义? 4.回忆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情景,试着对2001年5月18日北京和郑州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
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实际上包含着繁多的、科技含量极高的制作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44~45图3.3和阅读材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课堂练习】(课件展示以下问题)1.天气预报主要描述大气的哪些状态?
2.仔细阅读图3.4(报纸中的天气预报图),理解降水概率为100%的含义,风向和风力各是怎样表示的?
【承转】据我国最新的城市空气质量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令人欣慰,分居我国的第一、四位。这充分说明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也十分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的高低。
【读图3.9】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展示):
1.空气质量分为几个级别?每级分别对应着怎样的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状况。2.空气质量的高低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郑州的空气质量状况如何。
【探究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分别完成P48活动中的一个问题。组内同学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经验,进行充分讨论、交流,归纳出最佳的结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进度,点拨学生的思路。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肯定活动成绩,同时指出不足或建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外活动】
1.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登封市气象站的天气制作过程。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浏览“中国气象在线” 网站,了解更多的气象知识。
3.留意今晚7:30中央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将预报的内容与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对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篇:多变的天气》 教学案例(doc文件)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作者:张建会
设计理念
本次新课程改革,选择的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较好形式。在网上,有关天气的知识、信息很多,这为利用网络展开本节内容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教师设计主题网页及相关链接,在网络教室中,学生围绕问题,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BBS公告版上相互交流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以此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为最终形成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教材分析
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材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深刻理解天气极其影响,从而认识到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第二步,让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最后从环保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对地理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过程:
导言: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老少皆宜的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那是什么呢?——天气。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天气多变;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有关天气的话题。
(引导学生看课件内容)我们主要讨论三个议题: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什么叫天气?
天气是人们时刻可以感受到的事物,所以上课时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诱导,并结合网页内容,得出天气的概念和特点。具体步骤如下:
①请学生描述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然后点击网页内容“怎样描述天气?”
得出结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老师补充: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②提问:昨天的天气和今天的天气一样吗?
得出: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会不同。
提问:“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术语反映了怎样的天气状况?
得出: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也会有很大差异。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得出结论:天气是多变的。
③点击网页内容“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得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于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引导学生辨别网页中设计的内容哪是描述天气?哪是描述气候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过渡:我们经常谈论天气,是因为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那么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
2、天气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
可通过以下途径:
①
请学生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
②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生活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请学生回忆前往江阴气象台参观的见闻,说出几个要求江阴气象台提供气象服务的单位。
④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天气的影响”、“北京研究奥运气象服务”、“气象条件与体育比赛成绩”,观看视频材料“天气及其影响”、“天气与健康”、“1987、88年雅典热浪”、“天气变化与空气污染”、“天气、气候变化与疟疾发病率”。
⑤在BBS公告版上交流讨论。
过渡:由此可见,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大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天气变化状况,那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那么,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看天气预报
想一想:了解天气预报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可口头回答,也可在BBS公告版上发表)
学生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看电视、看报纸、听电台广播、通过手机、BP机订阅、打电话(121)、上网等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所以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既开阔学生眼界,又活跃思维。)
提问:现在我们在电脑房里如何来了解明天的天气?
指导学生点击友情链接:中国气象局——视频点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了解明天的天气状况。
提问: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天气预报》节目通过卫星云图、地图、动画等一系列直观形象方式及播音员生动地、精彩的讲述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了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那么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1、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视频材料“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预报的发布”,文字材料“天气预报是商量出来的吗?”“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的诞生”等,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并请学生在BBS公告版上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同一时间世界各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其次,通过地面卫星站接受气象卫星发送的各种气象数据;第三制作天气图表。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最后,是制作电视节目。(请学生归纳既可以把刚才所看的大量材料提纲挈领的拎一下,突出重点;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能力)
讲述:虽然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一般都浅显易懂,那么,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
2、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
①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报纸天气预报”,理解报纸天气预报项目的含义。
②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卫星云图”,让学生知道有关卫星云图的常识。
③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右边内容“常用天气符号”,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上的常用天气符号。
指导学生再次点击友情链接:中国气象局——视频点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了解明天的天气状况。关闭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上的声音控制开关,根据屏幕上的天气符号,请部分同学学做天气预报员,发布城市天气预报。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的高低,因为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着人类健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内容“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了解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你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
①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内容“何为空气污染指数?”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
②指导学生点击友情链接:中国环境保护网——点击查询空气质量日报,了解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
③指导学生点击课件内容“空气质量报告的用途”,了解发布空气质量报告的意义。
3、怎样保护大气环境?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 “关注沙尘暴” “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结合书本P48、49的活动,在BBS公告版上讨论:如何保护大气环境?
注意: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进一步点击网页上其它内容,如:气象科普等,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教学流程图:
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阶段目标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什么叫天气?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昨天的天气和今天的天气一样吗?“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术语反映了怎样的天气状况?
1、思考并回答老师问题。
2、浏览网页内容“怎样描述天气?” “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明确天气的概念及特点。
2、天气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要求:①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②扮演不同的社会生活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③讲述前往江阴气象台参观的见闻,说出几个要求江阴气象台提供气象服务的单位。浏览网页内容“天气的影响”、“北京研究奥运气象服务”、“气象条件与体育比赛成绩”,观看视频
“天气及其影响”、“天气与健康”、“1987、88年雅典热浪”、“天气变化与空气污染”、“天气、气候变化与疟疾发病率”。在BBS公告版上交流讨论天气的影响。深刻理解天气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提问:①了解天气预报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有哪些?②现在我们在电脑房里如何了解明天的天气?③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观看视频“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预报的发布”;浏览文字材料“天气预报是商量出来的吗?”“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的诞生”,在BBS公告版上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生产”过程。知道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预报;知道
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讲解卫星云图常识、常用天气符号等。学习网页内容“报纸天气预报”“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点击友情链接:中国气象局——视频点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学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学做天气预报员,培养实践能力。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提问:
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学习网页内容“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你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提问:
你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学习网页内容“何为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报告的用途”;点击友情链接:中国环境保护网——空气质量日报。
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3、怎样保护大气环境?提问:
怎样保护大气环境?点击网页内容 “关注沙尘暴”
“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结合书本P48、49的活动在BBS公告版上讨论:怎样保护大气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气象科普气象科普知识引导学有余力的同学了解更多的知识。学有余力的同学点击观看“气象科普”中的内容。拓宽知识面
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有以下成功之处:①通过提出问题——查找网页内容——合作探究解决的方式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教学思路变演绎法为归纳法。事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使学生对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及作用等有一个具体认识;课堂上通过指导学生看视频材料、图片、文字并相互讨论使学生在充分活动后对所学知识有感性认识,然后再由他们归纳总结,这样印象就深刻了;③通过与中国气象局网站的链接,使天气预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更具有即时性与实用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反思的是,学生彼此合作探究不足,个别学生学得被动,不能适应新型的课堂学习方式。
第三篇:《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纸房头乡中学 赵敏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识别卫星云图。
四 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
学法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加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2.学习方法
观察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 综合分析法
六
教学程序设计:
新课导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延伸拓展——课堂小结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猜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好吗? 生齐声答:好。
师:大哥天上叫;二哥把灯照;三哥来喷水;四哥把扇摇.生积极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打雷,闪电,下雨,刮风
出示反映这几种天气现象的图片。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谈谈与天气有关的话题。[板书]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讲授新课】
讨论活动一:区分天气和气候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你是怎么谈论天气的呢?
(学生讨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描述现在的天气。例如: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昨天的天气呢?)
师小结: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它是短时间内的,可以时刻变化的。做一做:找出下列描述属于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 明天大风降温(天气)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明白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讨论活动二:天气的影响
(承转)有人说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那我们为什么还经常谈论天气呢?那是因为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会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教师:结合教材P43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影响。(由浅及深,比如可以结合“春游计划因天气原因改变”到“天气原因影响了航班物流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这样讲解。)请学生谈谈自己能感受到的生活受到天气影响的事例。
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言。
师归纳:天气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还影响到了农业、交通、军事等。由此可见,天气的变化能引起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所以,我们才很关心天气情况。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作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的危害。讨论活动三:天气预报
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通常的方法是什么?(电视、网络、电话、广播、农谚、报纸、看云识天气。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收看天气预报)。
那你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吗?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展示图片,教师讲解制作过程。
师生归纳:首先,同一时间世界各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其次,通过地面卫星站接受气象卫星发送的各种气象数据。第三,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归纳总结。第四,气象工作者对收集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制作成电视节目。
(承转)虽然天气预报的制作室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一般都浅显易懂。你会看电视台、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吗? 展示:报纸常见的天气预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重点解释划线部分。
重点讲阴天和晴天的区分、风向标。另外一种形式就是电视上天气预报,这种是最明白易懂的。播放视频:天气预报。
(承转)如果没有这位预报员,电视上出现卫星云图和符号,你能看明白吗?
教师讲解: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意思不同,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课件展示常用的天气符号图 【学生活动】
1、找不同:将上述常用的天气符号分成四组,找出每组内各个天气符号之间的不同点,以便于学生识记天气符号的含义。
2、课堂活动一:挑战一下自己的记忆力吧。
3、课堂活动二:尝试做一名天气预报员。
4、课堂练习:不同天气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
(承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每天关心天气状况外,对空气质量状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要求重点城市必须播报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大家看看以前的蓝天白云,在看看还适用于现在的天空吗? 图片展示。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自主探究式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51页以及图3.7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图 回答多媒体上的三个问题。
教师:为什么我们的大气环境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也可以利用最近比较热门的极端天气现象的产生和影响来说,人类活动应该如何进行,是无所顾忌的开发和污染还是寻求绿色发展的道路,减少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二者该如何选择?说说自己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生:打开思路,回答各种环保做法,说说比较实际可操作的节能减排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也是地理学科所要探讨的一部分,学习和了解地理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和谐相处。
小结: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知识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
2、学会阅读天气预报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板书: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
二、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凡事发生,必有利我!因为凡事都是我赋予它意义,它才对我有意义。而我的思维模式已经调整成“赋予所有事情对我有利的意义”了。
什么叫做说话的高手?说的人家舒服、感动,同时愿意按你说的做。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你对爱的定义是什么?通过你说话我就知道。
哭泣女:“给他做了20年饭,从来没听他夸我一句。”——她的爱是“肯定、赞许”
委屈男:“不管她做的好吃不好吃,我不全都吃掉了嘛”——他的爱是“行动”
“纪念日、生日,买个包包就完了,从没见他在家过!”——她的爱是“陪伴”,他的爱是“礼物”。
精细;挑选;
精品文档
三、精细;挑选;
第四篇: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点】:①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②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教学难点】:①分析天气的特征;②学会看天气预报。【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猜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好吗? 生齐声答:好。
【师】:大哥天上叫;二哥把灯照;三哥来喷水;四哥把扇摇。【教师总结】:打雷、闪电、下雨、刮风
出示反映这几种天气现象的图片。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谈谈与天气有关的话题。【板书】: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讲授新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你是怎么谈论天气的呢?什么是天气?
【教师】很多同学通过预习已经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天气反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它是短时间内的,可以时刻变化的。
【教师】什么是气候?
人们通常用某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做一做:找出下列描述属于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
明天大风降温(天气)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气候)
【教师归纳】:天气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还影响到了农业、交通、军事等。由此可见,天气的变化能引起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所以,我们才很关心天气情况。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作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的危害。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过渡】:在众多的途径中,使用和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是最常见的,我们如何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呢?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常可以看到卫星云图,(投影“卫星云图”)
1、卫星云图(板书)
【提问】:“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总结】: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提问】: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回答】:晴阴、风力的大小等
2、风力大小
【讲述】:风:是指风的来向,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为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分别指出风标、风尾和风向,变换不同的方向,来演示风向和风力不同,强调风力级别大小不同,风尾不同。同时要进行练习:准备几种不同的风向、风力符号,学生来判断。风力由弱至强分为0~12级(共13级)。
风向风力符号解释:电视天气预报图中一般用带尾羽的箭矢来表示风向风力,箭矢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尾羽的数目和形状表示风力,如3根尾羽表示6级风,4根尾羽表示7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
3、常用的天气符号
沙尘暴符号:是一个大写S,表示沙子的意思(英语:sand)。中间有个箭头表示沙尘暴的去向。
沙尘暴:大写S,中间有个箭头表示沙尘暴的去向。
晴:大太阳,射出八条光柱。
多云:两个云彩叠加,前面浅灰,后面深灰。
阴:两个云彩叠加,后面浅灰,前面深灰。
中雨:在阴的基础上,下面画两条雨点,每排两个。大雨:在阴的基础上,下面画三条雨点,每排两个。雷震雨:在阴的基础上,下面画一个雷电符号。
雨夹雪:在阴的基础上,在下面画两个雨点在左和一个雪花在右。
大雪:在阴的基础上,在下面画三个雪花。
冰雹:一个实心等边三角形。
霜冻:一个实心凹字。
雾:三条等长的线互相平行。【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经常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从而更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和对我们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生存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与气候
(1)定义:
(2)特点: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2、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风力大小
3、常见的天气符号
教学反思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前安排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作好记录,多渠道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趣闻、谚语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活动和交流中,升化对天气及其影响的学习和理解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采用形象记忆法、联系比较法、动手绘图等方法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借助多媒体读懂卫星云图,学会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活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用的地理。
在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足之处:
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有些知识点上处理过于仓促,没有及时给学生指导,部分学生在判断上不够灵活和准确。
授课中我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没有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这方面还需我今后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足够的能力灵活地驾驭课堂。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想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应善于抓住活动的本质,在活动之余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和反思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作用,有利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使我的地理教学得到提高。
第五篇: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出发选择安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 :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本节分为两课时,我选择前两个问题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
四、教学难点:
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你感觉到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述天气的问题?我们来学习“多变的天气”。板书: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
1、天气及其特点
提出问题:
1、描述一天当中的天气转变,这说明天气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状况是不一样的。
2、再描述春节期间深圳、哈尔滨的城市天气状况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状况也是不一样的。板书:天气是多变的。(在此点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二、天气对人类的的影响
学生讨论,谈论天气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方面的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天气对人类的生活、农业生产、军事、工业生产、工程建设、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
我们对于天气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天气预报获得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天气预报大的知识。
三、天气预报
1、制作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天气预报制作的五个阶段,并将每个阶段用两个字概括。(观测→接收→加工→会诊→录制)
2、文字天气预报
文字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其中要知道降水概率、风向、风级和气温情况。
3、卫星云图
明白卫星云图上各个颜色所代表的事物,特别是白色所代表的云雨区。
4、常见的天气符号
平常大家看天气预报所看到的大都是一个城市,旁边注有天气符号和气温变化,那我们来看看平常大家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状况。
活动: 识别了天气符号之后,大家就能认识城市天气预报图,下面大家模拟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城市天气预报来预报天气情况。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日报
过渡:我们每天都同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相接触,那么你们觉得现在的空气质量怎么样呢?(学生回答)
空气质量好不好已有了衡量的标准,指导学生读课本48页图3.9回答用什么衡量空气质量的好坏?
(用污染指数衡量,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级别越低。)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提出问题:
1、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2、哪些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呢?(汽车尾气、烟囱冒烟等)讨论:结合课本48页大的活动题,每个小组集中讨论一个问题。
七、课堂小结:
以本课的主体思路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这节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八、板书设计: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三、天气预报
1、制作过程
2、文字天气预报
3、卫星云图
4、常见的天气符号
四、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日报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九、作业布置
完成基础训练第三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