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活动和组件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2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主题活动和组件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主题活动和组件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篇:基于主题活动和组件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主题活动和组件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摘 要:设计出基于匹配高中地理课堂的主题活动,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相关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活动;组件;教学设计;《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二、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合作式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落实到每一幅图上,充分利用教材里已有的图,同时结合多媒体进行演示。通过马航失联,各方合作“寻找马航M370遗迹”的主题合作活动进行教学。

三、图文编码策略

采用分类(Classfy)、选择(Select)、策略(Tactics)、线索(Clue)的CSTC法,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学习内容进行编码。

四、学习策略

采用图像(Image)概括(Summarise)比较(Compare)例证(Illustration)预测(Foresee)的ISCIF法,引导学生进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原理规则学习。

五、主题活动

寻找马航M370遗迹

情境导入:2014年,马航公司的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且已确认坠毁,各国合作寻找该飞机遗迹。

组件1:联合国气象、海洋专家组

教师:马航事件后,联合国成立专门的海洋、气象专家组进行分析研究各大海区的海洋水文。

讲述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即为洋流。

教师:请各专家代表汇报:寒、暖流的定义?

学生: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

组件2:各大区域的专家组:中低纬度海区附近国家、中高纬度海区附近国家、北印度洋海区附近国家

各大区域国家分成3组,都为协助寻找马航客机残骸的专家组,且得到联合国气象、海洋专家组送来的《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试图探索马航M370残骸在每个大洋的漂流情况。

分别探讨:中、低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冬、夏季)。

教师:显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同纬度不同海区和不同纬度同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学生:联合国气象、海洋、各区域国家达成共识,研究得出飞机残骸的运动方向。

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对于本区域洋流状况情况,汇报飞机残骸可能在本区域的运动方向。

全球海域的洋流运动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2)中、高纬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组件3:专家代表座谈会――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分析

各区域国家代表说明了某些飞机残骸可能在本区域的运动方向,但究其原因,需要进一步探讨。

教师:展示气压带、风带图,指引联合国气象专家组与各大区域国家专家组探讨成因。

学生:(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2)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过渡:既然盛行风是洋流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要掌握洋流的运动,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风的分布。

显示:动态演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

(复习前面学习的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

学生:联合国气象专家组和海洋专家组联手,回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教师:马航遗迹在中高纬度的太平洋海区并未发现。根据前面联合国海洋专家组总结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比较实际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图的区别,进而精确的推测马航遗迹,印度洋海区的国家代表,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国家代表需要特别留意,此处是重要的残骸疑点。

学生:A、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并没有形成环流,而是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原因:此区域几乎都是海洋,无陆地的阻挡。

B、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原因:北印度洋海区海域面积小,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吹东北风,海水作逆时针方向流动。

教师:专家组在留尼汪岛出现神秘飞机残骸,专家正在仔细研究残骸来源。

学生:如果最终证明确属MH370航班客机,将和此前调查人员认为MH370航班客机在南印度洋终结的分析、模型构建结论一致。根据印度洋洋流的走向,在客机失踪后,漂浮的残骸可能最终抵达非洲东海岸,这也是留尼汪岛所在的区域。

组件4:世界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教师:专家座谈会结束后,马来西亚政府外交发言人表示,对于飞机残骸各种遗迹地址的方向的推测表示满意,基于大众对专家报道表示深奥,需要通俗的了解洋流规律,专家们便绘制如下简图:

学生:(1)理想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的构建:

说明:横线代表赤道,“8”、“0”分别代表洋流的分布情况,笔画顺序代表洋流的流向。

学生:每个学生动手绘制草图,并熟记洋流的流向。

参考文献:

[1]周慧.基于地理概念学习的组件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5,13:7-11+14.(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第二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学校和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该怎么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篇一 最近在参加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过程中,听到了两节同课异构观摩课,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新课程实施多年的广东,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刻研读和准确领会,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应该是各位高中地理教师必需的基本功,但在听了这两节课后,我觉得有必要继续强调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地理三”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由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地理环境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各版 / 11 精品文档

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课程标准对必修三核心内容的描述是“以„„为例,分析„„”,课标解读中讲到“必修三是范例教学,然而再典型的实例也很难涵盖研究这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因而我们要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材料,不但使学生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案例的基本内容,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分析相同或相似类型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学习的过程。通过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这就是必修三教学的核心所在。

从现在全国使用的四个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类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每一个专题内容往往是既有一个主导案例,同时也可能有若干个小案例。必修三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主旋律,每年高考必考。但现在仍然有许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原理教学是必修三教学的主要侧重点,而最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教学过多的徘徊在教材知识的总结、归纳上,而缺乏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过程。由于必修三涉及的案例繁多,而高考的选材又不来源于课本,所以必修三的教学是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案例因教材、因教师、因学生而异,教师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灵活选用、组织案例。相同的 / 11 精品文档

案例,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不同,其结果迥然而异。因此“如何在必修三教学中用好案例”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必修三是典型的案例教学,我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思考教材案例的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使用时间,使案例用得好、用得巧,从而达到教学最有效的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跳出案例教案例,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对课本中一些具体区域事实的教学上,而没有对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没有对学生进行地理信息获取、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那就不可能达成课标目标,最多只能算是初中层次的区域地理教学了。如果上述两位老师能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那么这两节课就能成为典型优秀示范课了。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篇二 时间很快,在京翰教育工作已经有两个月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开始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需要花很大的时间来弥补。对于自己这段时间的教学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7)—(12)班6个普通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不算太重也不轻松,虽然本学期节假日多事情多,课时不多,各班进度稍有不同,但最后能在期中考试前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不负学校期望。现将两个月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3 / 11 精品文档

一、积极认真参与教育教研活动

我每周都会积极认真参与一周一次的教研和备课活动,与优秀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效果,反思学生情况,交流各自的教学进度,我更多的是向他们学习,每经一次活动就成长一次。另外,协助师父黄金其老师开展高一级地理兴趣小组班培训活动,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二、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

根据统一安排,我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在北京市第一中学参加了《高中地理学科教材培训及课堂教学培训》新教师培训,虽然只有6学时,但在老师的精辟解读新人教版教材改革,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等,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三、热爱地理教育教学事业 备课认真,刻苦钻研教材、课标,尽量发挥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学中我较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备课过程中,我虚心请师父,并在上每节新课前先做一回学生,认真地听师父的课,听曹老师的课,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方式,另外积极寻找各种素材,包括各种图片和动画,视频,力求做到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结果反映不错,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课内的知识 / 11 精品文档

外,适时地插入相关课外知识,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引发了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并适时适地进行德育教育。批改作业认真。改作业时会有选择地给学生写小字条,指出他们作业上的优缺点,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地鼓励他们。

四、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作为新教师,对教学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不断的做好教学反思。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还要请听课的师父评课,积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教学效果,接受学生反映情况,做得好的坚持,做不好的改进。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不断加强,反之,则不断减弱,最后可能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学反思必不可少。

同时,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包括:一是,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对教材分析不透。书上有些东西写的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很多东西都要自己补充进去,让内容充实完善起来,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再讲一个知识点前应该先做好哪些铺垫„„,这些就需要事前的备课功夫要做细,做到位,多听听师父和其他老师的课,然后及时做好调整。二是,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经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没有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总是怕遗漏什 / 11 精品文档

么东西没有讲,上新课的时候就把方方面面都讲到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会感到一节课东西很多,容量很大,但是又分不清重点是哪。而对比有些老教师上课,新授课时把这节课必须要讲的讲到,让学生理解,东西不是很多很全,但学生学起来容易,而且会用,那么他们学习的信心就会增大,有些东西可以放到题目碰到时再进行讲解。

三是,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弱,课堂气氛较沉闷。问题比较大的还是怎么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来听来学,做到真正的师生互动。我师父对课堂把握很到位,他语言幽默风趣,常运用生活实例讲知识点如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他则用炒菜来讲,简单易懂,学生又感兴趣。这些我都需要向师父学习的。

四是,教学语言不连贯,会出现“短路”和“开路”现象。另外包括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前后衔接,内容的合理过渡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五是,容易出现紧张,当有老师或领导来听课就会紧张,不能把课上好。六是,对课堂、课后练习较少,没有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篇三 当前,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 / 11 精品文档 究者、反思者。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完善在深层次地呼唤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步骤的反思

教学设计时每位老师都会根据教材对整节课的步骤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常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等,出现“预设未实现”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的生成”。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提到提升。

例如,在对“城市区位因素”这一内容教学实际时,我原先就按照书本的顺序:把理论知识先“填”给学生,再枯燥的一个个城市的讲解,学生学得被动,前后的知识点也不会灵活衔接起来,出现“预设未实现”的尴尬局面。/ 11 精品文档

通过反思,我把书中的教学顺序作了改动,先打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关一系列图片打出,并设计一系列相应的思考题,从图中读出什么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得出形成城市所需要的条件?有关长江三角洲的练习题?世界著名城市和中国大城市的教学?整体的练习。这样的实践觉得预设是比较顺利地“生成”了,但教学步骤凌乱。于是我再次重新设计步骤:长江三角洲城市?中国其它三个城市?世界其它城市?引导学生讲出城市形成的条件?长江三角洲和世界其它城市区位的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步骤条理清楚,城市条件学生很自然的自己推出,学得主动而且影响深刻,在练习时效果很好。

所以,教学设计的步骤要做到条理清晰,对于知识点应该设计好怎样让学生主动获得,而不是“被动接受”。

二、对教学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的反思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对“季风”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时,我这样设计问题引出季风的概念:我们这里冬天和夏天分别吹什么风?我认为这是简单的问题学生都知道,其实学生对怎么判断风都不知道,无法正确标出西北风和东南风。这样的教学问题设计上显得突兀,学生一开始学习就兴趣全无。

通过反思,我改进了设计:“季风”这节内容跟我们的 8 / 11 精品文档

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存在,这节内容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涉及到有关判断风向、其他洲的景观等,怎样把要学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并很好的调动起来?我设计跟我们本土有关的问题导入,先示西亚、非洲和上海的景观图,再问:和上海同纬度的西亚、非洲是沙漠景观,可上海怎么是河湖密布,耕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这样与众不同之处,学生一下子兴趣大增,议论纷纷,想马上知道个究竟。我公布答案:这是归功于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带着找谜底的心情去探究、主动学习的成效显而易见。

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本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把知识进行本土化处理,拉近理论与实际知识的距离。

三、对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否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的反思 在对“城市功能分区”教学内容设计时,我原来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各功能分区布局的要求通俗易懂,我照本宣读,划划看看就过去了。结果在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时,学生虽大致能合理布局各个分区,但对于具体的理由,怎样才算合理布局答不上点,很显然对这个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而不是主动的探究。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 / 11 精品文档

维方式。于是我对这部分内容设计时,让学生探究学习,适当拓展。我首先要求学生扮演城市规划设计师,合理布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等,并讲出布局的理由。再把我们生活所在地的城镇平面图给学生看,一起圈出各个功能分区的集中地,看分布是否合理?有学生回答:老师,我们认为工业区布局得不好,它下风向的居民区,会受到污染。我问:那你认为怎么布局合理?学生回答:工业区的位置移到北边点。我说:很好,那么工业区污染厉害的企业有多少?学生答:不清楚。我说:回去我们再探究。那堂课结束了但其实没结束,师生意犹未尽。

四、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制定出目标、重点与难点等。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设计的目标与学生的掌握有较的差距。在进行“地球的运动”章节的教学设计时,原先我是这样的:课时定6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步子走,循规蹈矩,知识点全部讲好后再上一节练习课。结果,做到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的知识点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解题,把课堂上学的都“忘记”了,其实是当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根据的实际,我首先把基础打好,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知识点传授。10 / 11 精品文档

在后的实际教学中我用经纬仪演示把学生初中学过的地球、地图知识点重新热一下,这样的实物演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大有帮助而且充满好奇。知识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纬度变化?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边画边讲结合经纬仪实物演示,并且讲练组合,每一个难懂的知识点讲好就练习。讲练组合一来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讲解。二是就某些练习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三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我适当点拔能顺利的攻克难题,自信大增,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好的掌握比较难懂的知识。

所以,对于那些抽象理解性强的知识,教师应该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而不是一个教学设计使用终身。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高一新教材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2.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3.高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4.高中地理课后教学反思 5.高一下学期地理教学反思 11 / 11

第三篇: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地理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特点,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合适的教育;学习兴趣;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的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提高45分钟教学的有效性。当前,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还有很大的差距,针对这种差距,结合近几年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从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

一、针对性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备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只有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三维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将三维目标校本化,让你的课适合学生。同时,教师独立备课的过程也是一个换位思考的过程,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师应该明确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我这节课要让学生达到怎样的能力,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要精选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新课程教改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管用有效”。学校课改要着眼于学生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当前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堂问题讨论、社会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式教学、模拟实践、实地考查、老师讲授等等。老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现有教学条件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更多的考虑学法的指导,正面诱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学生的参与进行保护和鼓励。其中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让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所以教学环节要特别是课堂提问要向全体学生,要有层次性、启发性,通过解疑、提问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教育。

再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探讨者。新课程标准向各学科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地理有效教学活动的情境和途径,为学生的积极探究指明方向的作用。

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稳定持久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更加丰富,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思考,深入探究。一堂生动有趣的地理课,能让学生心潮迭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快乐。那如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人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关注热点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考、高考试题考查学生的角度也发生的重大变化,已经从原来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考查转变为对热点问题的材料分析,让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埋?^死读书,而是要关注社会,了解实事。比如,当今人类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高考也十分关注这部分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媒体资源,上课的时候将新闻中和身边有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实事有选择的纳入到地理教学中去。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得用好当地的有利资源,使教学生动化、生活化。比如,我校坐落在市区边缘的湿地腹地,湿地环境面临破坏的问题。我们在讲《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时可以通过实地考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湿地的功能、面临的问题,让学生探讨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将课本知识本地化,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比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高中地理的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这一节的教学中,老师除了要做好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查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学生通过对当地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实地考查,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增强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际性,这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的环境出发,提高了学生认识身边事物的能力。

(二)要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将地理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比如,我们在讲南北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时候,可以从南北方主食差异入手,从中了解南北方农作物与气候的关系,再延伸到其它地理环境的差异。再比如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交通信号灯规定“红灯停,绿灯行”,为什么机动车尾灯都是红色的。讲到天气系统时,可以结合天气预报,让学生学习有关冷锋、暖锋和台风等相关知识,结合天气预报报导的天气变化,让学生对这些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就不会空洞了,学生也更容易理解。通过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既形象又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其它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亦文亦理的综合学科,涉猎知识面相当广。再加上新课改后地理考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其多文理综合的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培养学生将各学科知识梳理整合,综合运用,形成学生内在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用其它学科知识,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更形象、更生动学习有关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地理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其它科目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形象化。比如,一些古诗词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事物、现象、成因,内容丰富,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真实有趣的背景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记述和描写,暗含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再比如,老师在讲锋面雨时可以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让学生理解锋面雨的特征。通过利用古诗词来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提高了课堂情趣。

老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导入历史故事,把地理和历史知识联系起来,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课堂知识。比如,我们在讲洋流的时候可以引用哥伦布两次美洲航行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洋流在般海中的作用。老师通过引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只有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才能保证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通过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丰富起来。

参考文献:

[1]胡春波.怎样巧妙结合历史知识讲好地理课.地理教育,2011.[2]串国芹.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小学电教(下),2011.[3]练红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考试周刊,2013.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1.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是什么

关于什么是教学设计,当代教学设计大师加涅在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说道“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全面系统的分析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得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更好的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实现教学目标。作为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学设计一直是落实课程中高中地理教学理念最为基本的条件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学媒体、地理学、传播学、以及现代学等相关技术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来对地理教学中的需要和问题进行分析,对解决方法进行设计,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对解决办法进行试行以后,对试行结果进行评价,并且在进行评价这一重要的基础上对课程中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进行改进的一个系统过程。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地理教师课堂设计难以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改以来,虽然高中地理教师都尽自己所能的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大多数教师都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中难免会有传统教学方式占绝大多数的现象,从而使其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实践难以适应的问题。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规律一节时,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可能仅仅是解读一下课本内容,或利用PPT模糊的解读一下课本内容;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以及赤道的运动轨迹图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迹图,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能会使其教学任务得以完成,但是却没有充分利用“三维教学”的教学方式、没有完全的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以至于使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中没能在脑海中形成清晰地地球运动轨迹,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就是高中地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下的理论知识不充分,运用新课改教学资源的手段不健全。

2.2地理教师课堂设计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参与

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喜欢把老师讲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而不愿意去参与到老师教学活动中。和老师一起去寻找地理事物形成、发展、分布的规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产生这样三种学生:努力记笔记的“学习派”、得过且过的“中间派”以及从不学习的“捣乱派”,他们大多数都有一个特点:不太愿意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以至于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进度。

3.如何解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3.1如何使地理教师课堂设计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改以来,学校为了使教师更好的按照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方案,就需要重视对地理教师进行关于新课程改革后地理教学知识理论的有效培训,进行知识更新,以使其形成完善的地理学科内容体系,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努力改变地理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设计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师理论知识的培训更新时,还要注重对地理教师运用新的教学资源的培训,使地理老师能够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力求使教学内容图像化,例如:利用“地球公转演示仪”或自制活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将黄赤交角的变化用共面直线来表示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地地理图像,明确地球运动规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地理教师课堂设计如何引起学生的参与

高中地理涵盖了自然、人文、区域等的大量的专业知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可能会产生恐惧意识,更有甚者会丧失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更不要说对地理教师课堂设计的响应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抽取了几个学生,很慎重地告诉老师,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八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而且他们比其他学生具有“更显得幸福”、“求知欲更强”等倾向。所以,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去夸奖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且试图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伙伴,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或者用地理实验来论证这些观点的正确性,宽容学生的错误并且委婉的给与正确的指导或纠正,这样就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处在被动的地位,而是一个和老师相互平等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增加和老师的交流和互动,积极思考、回应老师的提问。

4.结论

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什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三个方面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设计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笔者认为,只要高中地理教师具备了比较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就能够设计出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认识和情况调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认识和情况调查

教学问题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问题设计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下面浅谈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一些认识。

一、进行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意义

(1)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加速教师专业发展(3)提升教师课程引导能力

(4)转变教学观念及行为(5)提升教师课程意识

二、地理教学设计的地位与功能

(1)地理教学设计有利于地理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地理教学设计是对“地理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做出整体计划”,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设计和解决地理教学过程问题的科学过程。在这个科学过程中既强调问题解决方法、又非常注意强调人的因素。

地理教学设计将现代教学理论与地理教学实践的结合,追求地理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促进地理教学过程的“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地理教师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现有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地理教学设计有利于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指导教育活动,特别是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如:地理教学规律;地理学习理论;地理课程观念、地理教材观念等

(3)地理教学设计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性,提出的一套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或者创设适用性非常强的问题情景,建立卓有成效的目标和过程模式,不仅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注重学生参与过程的质量。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4)地理教学设计有利于多媒体的开展,提高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效率。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之一,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学习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教育所带来的不仅仅手段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时代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引发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

(5)地理教学设计对于促进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理念是开放的,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并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

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多向互动的教学环境。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特点

(1)在设计理念上——从设计教师的教转向设计学生的学的设计理念;(2)在设计价值取向上——从追求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科素养的设计价值取向;

(3)在设计思路上——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的设计思路;(4)在设计策略上——以教材知识为线索的线性设计转向以三维目标整合的学习情境的设计策略;

(5)在设计主体上——从教师作为既定教学设计的被动执行者转向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设计课堂;(2)为赋予学习以学习的意义而设计课堂;(3)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设计课堂;(4)为建立学习共同体而设计课堂;(5)为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而设计课堂。

五、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基本要素

(1)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向要素;(2)教学内容与结构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要素;(3)学习活动设计——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设计要素;(4)学习活动的评价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反馈引领要素。

六、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

好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好的教学理念、好的教学策略的呈现,更深层次的内涵是深厚学科底蕴的再现——教学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地理课堂教学只有把握住了地理学科本质,才能抓住体现地理学科独特学科价值的核心知识。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只有从地理学科的本质特性出发,才不会偏离学科的轨道。

地理学科从空间、区域、系统、综合、宏观、全球的角度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具有独特的洞察力和综合力,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学科思想和本质特性。

(二)问题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1)让学生有话可说

(2)让学生思考后说(3)让学生有话想说

(4)让学生主动来说(5)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6)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问题设计应做到:(1)导入 引人入胜

(2)提问 启迪思维(3)举例 恰如其分(4)语言 言简意赅

(5)教态 亲切自然,板书 一目了然(6)结尾 画龙点睛(7)媒体 恰到好处(8)活动 积极参与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前,我们想了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状况究竟如何?教师是否在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而开展教学?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对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状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表1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总体认识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元素 调查问题

选项 不一样

地理教学设计

总体认识 与地理备课的关系

地理教学设计包括

25.3

地理备课 地理备课包括地理

教学设计

80.5 百分比/% 9.2

自身理论水平低

影响课改的障

应试教育的压力

不需要改变

6.9 93.1 0

从表1看出,有9.2%的教师认为地理教学设计与地理备课是不一样的,教师认为地理备课包括地理教学设计的竟达80.5%,而回答教学设计包括备课的仅是25.3%。显然,教师把教学设计与备课混淆,认识是有局限的。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矛盾与无奈,如表1所示,93.1%的教师认为影响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的压力,这样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得不在教学改革与应试压力之间艰难地调和。

表2: 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统计(可多选)调查元素 调查问题

选项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过程与方法

百分比/% 80.5 79.3 43.7 主要设计对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

绝大多数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设计时都很重视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只有43.7%的教师考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3教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查与统计(可多选)

调查元素 调查问题

选项 学生的特征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分析对象

教材

组织教学内容

课本

74.7 79.3

学习方法

69.0

学生学习的需要

百分比/% 57.5 66.7 素材来源 教学参考书 网上信息 学生

63.2 81.6 33.3

对教学内容设计时的考虑调查发现(见表3),教学设计中赞同对学生特征分析只有57.5%、学习方法分析的只有69.0%、学习需要分析只有66.7%,教材分析的占74.7%。这说明教师应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内容,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要加强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克服只凭借过去的经验和直觉进行教学设计。

依据表3,有79.3%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来于课本,来自网上信息有81.6%,来于学生的只有33.3%,这说明地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用教参教课本,大多数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发掘教学素材,但是研究对象不够,缺少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研究,难以达成较好的效果。表4 教师对教学策略设计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元素 调查问题

选项

教师讲,学生听

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设主要

教学方式

先教师讲,再让学

生练

提出问题,组织引

44.8

导学生讨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地理教师对教学设计主体性的认识与教学中的实际行动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只有44.8%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提出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的教学方式,有61%(5.8+55.2)地理教师认为地理知识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也就是接受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其弊端是灌输—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地理知识,结论讲清楚,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要求完完全全地记下来,学习的有效性差,没有真

百分比/% 5.8 55.2 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更谈不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表5教师对教学媒体利用设计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元素 调查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

一般

教学媒体利用设计

辅助教师传递信息

计算机的作用

可作为学习工具

33.3

从表5可以看出,有23%的教师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部分教师(60.9%)对此只是一般了解。这些数据表明,教师在思想上还是基本认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只有33.3%的教师认为计算机可作为学习的学习工具而不单单是用来辅助教师传递信息的工具。对教师访谈反映大多数学校不能在非信息技术课时提供计算机供学生使用。表6 教师对教学评价认识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元素 调查问题

选项 诊断性评价

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

对完善教学设计最有价值的反馈来自

自我学习与反思 学生的反馈 听课教师的反馈

27.6 73.6 13.8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百分比/% 55.2 39.1 41.3 73.6 程整合

不了解

16.1 60.9

选项 了解

百分比/% 23.0 从表6看,55.2%的教师了解诊断性评价,41.3%的教师了解终结性评价,只有39.1%的教师了解形成性评价。教师教学开始前,常常需要对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确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的储备总结;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以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等进行摸底,设计出可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重视诊断性评价会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形成性评价本身不会改善学生的学习,但当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信息被建构性地用于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并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时,学生作为学习者得以成长,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从表6看,大部分教师认为完善教学设计最有价值的反馈来自学生的反馈,达73.6%,来自教师自我的学习与反思的只有27.6%,来自听课教师的反馈的也只有13.8%。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优化教学设计是毋庸置疑的,但仅停留在收集一些学生的反馈信息是不够的。

通过本次调查与分析,结合对部分地理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地理教师对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给予了普遍关注,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如对主体性的认识、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但对教学设计作用的认识局限,尤其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大量问题,表现为对教学目标认识的不深入及目标陈述不规范,学习者分析的不全面,教学评价较片面等,还有不同年龄段教师在各问题的认识上所展现的显著性差异等等,这些都表明目前急需提高地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师行为后,所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直接为学生服务,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强调教学情境的策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如要考虑学生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学习反馈和学习纠正等,整个教学设计是以下诸多方面的优化组合,注重教学设计的教师,想的是把“教”放在如何引领学生去“学”,去设计学习材料、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去合作探究,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掌握知识,从而获得能力上的发展。课改浪潮中的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

(一)教学目标由“一元”向“多元”完善。正确解读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内容与要求以及教育价值,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既“三维一体”又难易适度。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设计要具体化,要能和教学实施相呼应。

(二)教学内容设计由“教本”向“生本”转变,充分挖掘内隐教学资源。既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等隐蔽因素,又要重视分析学生存量知识和学习能力等学情,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地理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反馈设计从“单向”向“多向”过渡,认真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多向互动,总结经验教训,把握教学规律,完善教学设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由“预设”走向“智慧”迈进。要机智处理预设与生成,反对按部就班巧妙搁置精彩的生成和放任无中所有的生成偏离教学目标,对可能的生成层面作出精心的预设,立足预设方能巧于生成。预设与生成兼容兼顾、互动共生,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精彩。也并非所有的预设设问题都能够一一生成,教师要根据实际学习情况(教学时间、学生实际因素等),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问题设计,选择性地生成或放弃一些教学问题。有智慧的课堂是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永远追求的目标。

下载基于主题活动和组件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主题活动和组件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地理地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地理地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地理地图教学模式是紧密地联系着教学基础理论、教学具体实践及实施地理课程的主要途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笔者用建模的方式构建了两种高中......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厦门同安第一中学 夏成志 摘要:课堂教学是传播和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

    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研讨

    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研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和新课标的普及,对于高中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催生出了一定的要求。主体式的情景教学就是顺应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将......

    课堂教学活动及其设计

    刘兆义老师在线 教育部全国英语骨干教师秋季远程研修第一阶段活动于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全面展开,共有5000多名英语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并分享......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市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转变,课程实施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课堂教学中仍然没有完全改......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

    微课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微课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微课是以录制好的视频为载体,视频内容记录了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实践证明,微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教......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成果更加注重有效性,如何灵活有效地开展教学任务是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