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认识感叹句、问号》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0:3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认识感叹句、问号》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认识感叹句、问号》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认识感叹句、问号》教学设计

1.课题名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认识感叹句、问号》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让学生对感叹句和问号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使用感叹句和问号。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复习认识逗号,句号。

课件出示其他标点符号,引出今天学习内容——感叹号,句号。

二、探究新知

谜语出示:喜怒哀乐喊口号;有时哭来,有时笑;有时闹来,有时叫。出示谜底——感叹号

谜语出示:形状像个大耳朵,喜欢向人提问。出示谜底——问号

1.介绍感叹号的书写方法以及使用方法。感叹号的写法:一竖一点。

感叹号的用法:常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表示强烈的感情。无论是喜怒哀乐,只要是带有感情的,都需要用感叹号。举例:

高兴:今天是儿童节,妈妈给我买了好多礼物,我真开心呀!生气:你上课不认真听讲,字都写错了!悲伤:外婆的病太重了,也许再也醒不过来了!希望:我真希望去公园玩呀!学生自己练习,读出感情。

介绍感叹号还可以表示命令,祈求,警告,加强语气。《标点家族——!?》教学设计 举例:

命令:你赶紧把作业做完!

祈求:妈妈,求求你!让我再玩一会儿吧!警告:小明,不许在走廊里跑跳!2.介绍问号的书写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问号的形状像个大耳朵,问句的末尾都需要用到问号。举例: 有疑问:

请问到市政府广场怎么走? 现在是几点钟了? 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反问:

你这么做对吗?

不洗手就吃饭,这样讲卫生吗? 怀疑:

这道题是你自己做出了的吗? 你真的是外星人吗? 学生自己试读。

三、标点符号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符号还有很多种,以后慢慢再碰到!

第二篇: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修 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课本第67-68页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操作活动,让孩子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学生实际体验所形成的知识他们会记得更牢固。进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展示一副三角板,问题学生这物体叫什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设计意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片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找一找自己的周围,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让学生 找找

(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师:哦,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角呢。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二)认识角 1、找角。

课件展示剪刀、钟面及红领巾,让学生去找角。2折角。

学生用正方形纸折一角。并与学生交流。3、摸角并感知角。

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先摸尖的地方,说感受,接摸一边,也说一下感受。

4、画角。

个别学生到黑板前作画。之后与全班交流。

5、教师示范画角。和学生的角相对比。说一说画的先后顺序,接下来让学生再次画角。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这两个角中,你更喜欢谁呢?(指名回答)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并把角的符号和大于号相对比。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练一练(课件)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我是小小裁判员。(课件显示)(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教师出示淘气的作业,集体讲评)。你们和淘气找得一样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展示活动角

1、同学我们刚才通过红角蓝角的故事知道角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2、师:大家看,老师这边有一个角,他可以变大变小,注意看老师(老师改变角的大小)。

3、刚才老师是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的?(让学生回答)

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

(二)由红角和蓝角的故事引入角的大小比较:一个是红角和一个蓝角在比较大小,都说自己比对方大,你知道它们谁大谁小吗?(课件显示,知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无关)2

3、教师用剪刀把活动角的边剪掉一些学生角的大小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能力。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能够就地取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

1、数一数(出示课件)

2、数数下面图形有多少角?(出示课件)

3、思考: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去掉一个角,看看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折折看。(出示课件)

4、如果我是角。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

学生同桌交流,互相介绍(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五、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一用)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板书设计: 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1

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张口有关

和边的长短无关

第三篇: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图形纸片等。学生准备 : 图形纸片、三角板、纸板条、图钉等。【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兔妈妈新建了一座漂亮的新房子,我们在漂亮的新房子中找一找,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教师出示课件)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四个不一样,它是谁呢? 生:圆。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 生:圆没有直直的边,没有角。

师:(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课件展示)

师: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师:红领巾的角呢?(课件展示)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闹钟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观察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摸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摸摸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说说有什么感觉?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出一个角吗?(教师先示范,并标出各部分名称。)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学生再画角。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师:现在请你们告诉我第二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大声叫出它的名字。我们一起来标出各部分名称。板书:顶点、边、边。

(四)练一练(课件)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出示课件)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2页下面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教师出示某生的作业,集体讲评)。你们和他找得一样吗?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做个角吧!请拿出两根纸板条和一个图钉。

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个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你玩一玩。在玩的过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生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角是有大小的。

师: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小。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师:一起来把角慢慢变大,再把角慢慢变小。师:变一个角比老师的大,变一个角比老师的小。师: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变得角大。

师:通过玩角,我们知道了角的大小与()有关? 板书: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张开度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二)、比一比(出示课件)

比较两个三角板的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三)、魔幻角

师:角不仅可以玩,还可以变魔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边变长,提问:()变了,()没有变?

边变短,提问:()变了,()没有变?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师:所以在比角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张开度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齐读一遍)

四、总结评价

师: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马上要下课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收获。

师:有关角的更多知识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这节课希望小朋友能记住这位新朋友。一首儿歌送给小朋友们:《角》

小角小角真好玩,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张开角就大,两边合拢角就小。

五、拓展练习,创新提高、一张正方形纸有4个角,如果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2、课外开展“寻找角”的活动。

第四篇: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执教:陈永林

一、教学内容:认识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吗?知道的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出示课件)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四个不一样,它是谁呢?、生:圆。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 生:圆没有角。

师:(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副标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1、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闹钟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2、观察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2条直直的线。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摸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摸摸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说说有什么感觉?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出一个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1,读作:角1。(教师板书)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我你想标出哪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大声叫出它的名字。我们一起来标出各部分名称。板书:顶点、边、边。

(四)练一练(课件)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教师出示淘气的作业,集体讲评)。你们和淘气找得一样吗?为什么?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就藏在你们课桌里面,请你拿出来,玩一玩。在玩的过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生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角是有大小的。

师: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小。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师:一起来把角慢慢变大,再把角慢慢变小。师:变一个角比老师的大,变一个角比老师的小。师: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变得角大。

师:通过玩角,我们知道了角的大小与()有关? 板书: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开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二)、比一比

请你来比一比这4个角中,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三)再比

师:看好了魔幻角,我们再来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

角2最大,角3最小,角1边长长,角4边长小,张开差不多大该怎么比较这2个角的大小呢? 生:移动,比一比。

师:我们一起来移一移,看电脑怎么说怎么比的。课件演示。

(四)魔幻角

师:角不仅可以玩,还可以变魔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边变长,提问:()变了,()没有变? 边变短,提问:()变了,()没有变? 讨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自由说收获。)

五、教学后反思:整节课下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通过让学生感知角——画角——找角——做角——演示角——欣赏角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感知角之后,学生基本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体会到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再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书空画角之后,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在过程中我也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辩一辩、找一找、做一做、想一想、比一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学生能在玩中学,学

中悟,不仅主动获取新知,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角的大小比较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二是个别同学比较活动角时学生思考、交流组织不够高效,以后需加强;三是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以后多学习加强锻炼。

第五篇:北师大版纳二年级下册语文三节芭蕉扇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 32* 三借芭蕉扇(一)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从我国著名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选编来的。课文讲的是孙悟空为保护师徒四人越过火焰山去西天取经,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勇敢机智的精神。

“三借芭蕉扇(一)”讲述了一借芭蕉扇的情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先讲借芭蕉扇的原因。课文的第三至八自然段是讲孙悟空一借芭蕉扇的经过。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孙悟空借到的那把芭蕉扇不管用。

“三借芭蕉扇(一)”中的一幅插图对应了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的内容。

【设计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阅读兴趣,向学生打开一扇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窗户,感受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提高识字、理解、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在合作中探究、发展生成。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孙悟空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

3培养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感悟真善美,抨击假丑恶。

【重点难点】

重点:落实识字任务和朗读课文。

难点:启发学生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视听感知入手,引入新课

1听一听,感受氛围。

课件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激活学生生活储备。

2看一看,回忆情节。

课件演示动画片《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片断,让学生谈发现。

3导入课题。

二课题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1齐读课题,巧记“芭蕉”字形。

2“芭蕉扇”是一把什么样的扇子?谁三借芭蕉扇课题上没有说,你们知道并能补充一下吗?

3想一想:从书上读故事内容和通过电视看故事情节,会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了解阅读与看电视的不同之处,激发读书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批注字词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再画出来。

2在自己不理解的词旁边做出标记,把不容易读好的句子画出来。

3与同桌之间交流批注的内容,相互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了解学情,检查学习效果

1认读生字。

2交流读词。

3解决疑问。

五朗读感悟

1朗读品味,理解内容。

(1)说一说:孙悟空是怎样从铁扇公主那里借到芭蕉扇的?(了解一借芭蕉扇的经过)

(2)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长句子。

(3)想一想,并在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描写的内容在电视里不可能看得到?

(4)指导朗读,读出正确的语气,读出恰当的感情。如课文里对话时的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真实体验。

(1)说一说,孙悟空借来的那把芭蕉扇有用吗?为什么?

(2)引导抓住“兴冲冲”“火苗熊熊腾起”“烈火竟窜起几丈高”等有关语句并体会。

(3)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

3精读复述,合作交流。

(1)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很有趣?

(2)读一读你认为有趣的内容,再讲给同学听。

(3)展示复述,总结指导。

六复习认读生字

1引导学生读生字卡。

2让学生说说怎样记忆这些字。

3组织学生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卡片,巩固认记生字。

七推荐课外作业

预习《三借芭蕉扇(二)》。

下载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认识感叹句、问号》教学设计(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认识感叹句、问号》教学设计(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_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琴城镇中心小学 杨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体验个性化朗读。 2.懂得应该怎样爱护树木,明白“勿以恶......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3、培养爱惜时间的良好......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深圳市天骄小学冯俊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 【单元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执教人 赵英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

    感叹句教学设计

    感叹句教学设计众优教育用爱和赞美激发孩子的潜能,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铸就孩子的未来。 一、 教材分析: 本科节选自仁爱版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第三单元)Topic2 1、重要性......

    感叹句教学设计

    感叹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感叹句的六种句式 2.熟练运用感叹句的知识答题 3.重难点:How与What引导感叹句的不同4.情感目标:学会用感叹句来描述美的事物 教学方法:小组......

    感叹句教学设计

    感叹句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科节选自新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1、 重要性: ①感叹句是英语中较常见的固定句型之一,会经常用。 ②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③感叹句涉及了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