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通用)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共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下来的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做活动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含义。想想做做安排了四道题,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题,意在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第二部分为第3、4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提高对角的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学会用尺子画角.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三角板、硬纸条、图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师问:平常大家喜不喜欢看动画片?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就先请大家看一个动画片(课件播放几何王国动画片)
2、师:动画片看完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图形分别叫什么?这几个图形中有一个新朋友角,它也是几何图形的一种.那到底什么是角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3、在学习这节课之前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请大家一起来读学法指导。
二、小组探究合作
请大家以学法指导为方向,以你们的提前预习为基础。三人为一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合作完成你们手中的小组探究合作卡。
三、小组交流展示
展1:
探究一:认一认角各部分的名称。
展2:
探究二:画一画角。
展3:
探究三:找一找教室中你看到的各种角。
展4:
探究四:判一判角。
展5:
探究五: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展6:
探究六:比一比角的大小。
展7:
探究七:想一想红角的蓝角相等吗?
四、谈谈收获
1、每一组的展示都很精彩,相信大家的收获也不少,接下来谁来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根据大家的收获,在几何王国中还有这样一首儿歌,请你们看一看。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知识,体验知识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做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做到了内容多但有结构、有层次。
本节课的教学容量相对来说较大。要教会学生指角、认角、找角、比较角、分辩角等许多知识。但我力求做到多而不乱,并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我在课堂中始终贯穿认一认,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培养初步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能力培养纳入课堂中。
3、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首先,练习的设计能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其次,注重了趣味性和探索性。也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增强形象感,直观感。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当然,任何课堂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对学生整体照顾的不够,尤其是在学生展示环节。当学生在个别问题的回答上语言表述还不完整不精确时,老师没有及时指出和纠正。在练习的反馈上也不是很透彻和全面。另外教师的语言也有不恰当之处。教师在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还有所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断积累和探索,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探索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能找出它们上面的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课件红线标示)
师:(出示红领巾图)你在红领巾的什么地方发现角?(学生上前指一指)(课件红线标示)
师:(出示钟面图)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课件红线标示)
师:下面,我们把上面的这些角请出来.(课件显示)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师:仔细观察,说一说角长什么样子?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师:除了顶点以外,还有什么?
师生共同观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2、摸角并感知角.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角的两条边。(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器。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师:为了便于区别很多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四)、练一练(课件)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
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就藏在你们课桌里面,请你拿出来,玩一玩。在玩的过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起来,角就变小。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二)、比一比
1、探索比角的方法
比一比哪一个角大?(展示两组角,第一组可直接判断大小,第二组是无法直接判断大小的角。)
师:第二组无法直接判断大小,要怎么比呢?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上前比,老师指导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
2、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我这儿还有两个角(张口一样大,一个边长,一个边短),你们观察一下,哪个角大?
生:边长的角大。
师:怎样知道哪个大?
生:两个重合。
比两个角。课件演示
师:哪个大?这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总结评价内化延伸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五、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一用)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记作:∠1
读作:角11
教学反思:
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能很快将图形分成两类,一类有角,一类没有角,这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角是尖尖的。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层面,教学让学生在剪刀、红领巾、钟面等实物上找角,并利用课件抽象出角的形象,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积累操作活动经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概念,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教学过程中还有以下不足:
1、让学生画出不同的角,学生的思维受先前老师示范性的影响,有的学生画出的角张口方向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可以将问题的指向性再明确一些,可以是方向不同或是大小不同的角,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探索眼睛无法直接判断大小的角的比较方法时,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方法,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比给其它学生看,学生操作的全员参与面小,可以让同桌合作,用活动角做出一样大的角,使学生不得不思考怎样操作才能做一个一样大的角,从而进一步体验重合比角大小的方法。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3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国标本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的内容。本课是第1课时,主要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感悟角是有大小的,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活动角、多媒体课件、白纸等。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一个图钉、两张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
谈话: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漂亮的三角形娃娃,今天他们要来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大家欢迎吗?(……)瞧!(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一群三角形娃娃边唱边跳走过来的情形。)他们来了。(课件动画:一个三角娃娃得意地跳着舞……甩掉了一条边。)……咦?这个三角形娃娃怎么少了一条边呢……原来调皮的三角形把一条边给弄丢了,出示,它少了叫它---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二、探索新知,认识角
1、抽象角,认识角。
(1)从实物中感知角
三角形帮我们请来了很多“角”娃娃,“角”娃娃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多媒体画面:长方形纸、三角板、钟面、五角星、剪刀)你能找到这些小客人吗?看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并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小结: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中,小朋友真聪明。
师(惊喜状):这会儿,角娃娃藏到教室里来了,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它吗?
生:……
(2)折角,体会角的特征。
出示一张白纸。
师:角跑到老师这张纸上了,你能帮老师找出来吗?
这张纸还能变出很多角呢,谁会变出一个角来?请小朋友拿出一张纸折一折。
请学生将纸对折,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师:小朋友,用你折出来的角对着自己的手心或脸,戳一戳,试一试有什么感觉。”(师边说边示范)
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对,因为它尖尖的,再摸摸它的两边还戳人吗?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3)抽象出角,感知角的样子。
小朋友,角的本领可大了,它不仅能藏在物体的身上,还能从物体身上走下来呢。(学生睁大了眼睛,感到不可信)不信?你瞧!(课件动态演示角从剪刀、三角尺、钟表上移下来的情景)学生发出惊叹声。
2、演示画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小朋友找到了许多角,老师也找到了一个,并把它画在电脑上了。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课件动画演示“手握铅笔”画角的过程。)
谁来说说你看到老师刚才是怎么画角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你能自己画一个角吗?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有意识让学生画开口方向不一样的角。)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第64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学生交流后,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练一练,巩固角。
a.数学王国的图形娃娃听说我们在学习角,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说得对呢?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b.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想想做做”第2题。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
1.图形王国里两个角在争吵,都说自己大。到底谁大呢?请看屏幕。
学生争议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两个角重叠。(顶点对齐,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小结:看来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角娃娃看我们学得这么认真,给我们送来了一件礼物,看!(动画演示鸟衔“活动角”的一边不断活动的情景。)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老师也有一个这样的角,因为它的两边可以活动,所以我们叫它——活动角。
拿出你们的活动角(老师和学生的活动角两边同样长),谁能上来拉一个和老师同样大的角。
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和老师比的,是哪和哪重合了?
哪个同学再过来拉出一个比老师拉的角大一点的角?你能拉出比老师小的角吗?小结:角有大有小。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师生比活动角的大小:边一样长的活动角相比,边不一样长的相比。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拉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提问:如果老师把你的活动角的两边给剪掉一段,你还敢和老师的角比大小吗?
讨论: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活动角的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过像这种大小会变化的角吗?说给同学听听。
你知道剪刀、扇子设计成活动角有什么作用吗?
四、巩固拓展,应用角
1、拿出两支铅笔摆角
⑴摆出1个角⑵摆出2个角⑶摆出4个角
学生摆,师指导。
2、数一数有多少个角?
3.最后“角娃娃”送给我们一把金剪子,让我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看还剩几个角?我们动手做一做吧。
五、总结评价,延深角。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快乐吗?你能用角说一句话吗?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l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块、白纸一张。
教师准备:
直尺、各种形状的继母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课件展示实物(红领巾、钟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划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现场收集生活中的角。
①老师交待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的时间(2分钟)。
②学生收集、交流信息。
③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划出角。)
2.揭示课题。
师:通过发现,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咱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
板书:认识角
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
1.画一画,剪一剪。
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积木)。
(1)老师交待操作的要求:学生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纸上画出角,再把它剪下来。
(2)学生自行选择工具,实施活动。
(3)集体交流:把剪下图形中的一个角比划出来。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
(1)摸一摸刚刚比划的角,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①尖尖的。
A.示范摸到角的哪个地方是尖尖的,引导全班学生再次感知。
B.取名称。
师:其实这个尖尖的是一个点。(板书)知道了这个点叫什么吗?想给它叫什么?(把学生取的名称写下来。)
C.得出名称。(板书:顶点)
②平平的、直直的。
A.引导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学生发言,得出名称。(板书:边)
③、④……
3.小结:像这样的图形我们说它是一个角。
4.闭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划比划。
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
1.活动(一):找一找。
(1)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袋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
(2)反馈摸出的图形有:
(3)分组交流:①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②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4)用手势反馈。学生可能对第三个图形有异议。老师抓住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此环节中引导学生作评价。)
2.做一做。
(1)交待活动要求:在组内选择有用的材料(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卡纸、长条、图钉)制作一个你喜欢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两边。
(2)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
(3)组织学生参观作品。
(4)学生质疑、评价、提问。
如:能告诉我这个制做的角在哪儿吗?
四、延伸
1.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了多少?(鼓励看书)
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了解有关角的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活动的角。
【学具准备】
活动角、球、圆柱、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
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棵树图片(树干由一些竹竿支撑着),提出疑问:你知道为什
么这两棵树要用竹竿支撑着吗?有什么作用?
2、课件演示竹竿与树干、地面之间形成了夹角,引出“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觉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3、出示剪刀、扇子、钟面图,引导学生知道身边的物体就有角,引出课题。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摸角:
让学生分别摸一摸,仔细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图形上有角?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角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图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从而感受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3、出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再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小结角的特点。
4、学生用小棒摆角,再展示。
5、找角:学生与同桌讨论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动态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标画角
1、质疑,引出标画角。
2、示范标画角。
3、学生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标画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科学地掌握标画角的方法,深化对角的认识。)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引导学生玩一玩活动的角,感受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
2、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让学生把刚才在两个三角形中所标画出的两个不同的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4、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找一个角,再和课桌上的一个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缺乏感性的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特设计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三、巩固知识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2、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3、拓展练习:找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得到升华,检测学生的认知效果。)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自觉地将知识系统化,并在自我评价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欣赏角
给学生欣赏一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角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再一次体会角无处不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王荣山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实物钟。
学具准备:硬纸条、图钉、小棒、蜡光纸、三角板。
一、巧设情境,直观感知“角”
师用电脑出示5个平面图形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现在老师这儿有个布袋子,里面就放有这5个图形。如果不用眼睛看,你能很快地将圆片从布袋子里摸出来吗?
教师拿布袋,找几个学生去摸。
师:你们这么快就摸出圆片啦?是不是有什么小窍门啊? 生:(很得意)圆片上没有角,其他图形上都有角,一摸就摸出来了。师:(故作疑惑)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一看。(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屏幕上的5个图形)师:没有角的图形和有角的图形在摸的时候,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生:没有角的图形摸上去,感觉边是弯弯的;有角的图形边摸上去是平平的,角上还尖尖的、有点戳人。
师: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征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研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五角星、纸工袋)师(出示实物剪刀):打开剪刀,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师指出,并用课件闪烁角)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师(拿出一张纸工袋,指着其中的直角):纸工袋的这里也是一个角。(课件闪烁)师:剪刀、纸工袋上都能找到角,那么五角星上哪儿能找到角呢?(课件闪角)。(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 师(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有的开口朝左,有的朝右,有的朝下。
生2:有的大有的小。
生3: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其中第三个图形,一男生填写零个,学生做完后,教师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对第三个图形的正确答案,教师没有作任何的评价)
师:这位同学说第三个图形有两个,有没有不同意见?
(那位男生马上举手)
师:你有不同意见?你认为这个图形有几个角?
生1:我认为这个图形没有角,因为,他们说的这个角虽然下面是直的,可是到了上面就变弯了,所以这个图形根本没有角。(多么认真观察的孩子!)
师(惊喜的):你真是个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其余同学自发地鼓起掌来)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2(举手):我不同意,如果我们把图形上面的半圆遮掉,下面的边就是直的,所以它是一个角。
师:你们听明白这位同学说的意思吗?
生3:老师,我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一个半圆和一个长方形来看,那么下面的边就是直的了。
师:你们不但善于听别人的发言而且还善于思考,谢谢你们的精彩发言让同学们懂得了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其他同学露出了佩服的神情)(四)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观察。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看看角还有什么特点?
(师演示钟面上的指针,将时针和分针拨成一个小角)
师:现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怎样?(很小)
(师慢慢转动钟面上的指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越来越大)
师:角有什么特点?
生:角有大小。(师板书:角有大小)
师:你们的这个发现非常重要!老师这里有三个钟面图,每个钟面上都有一个角,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生判断)
2.操作。
师:如果给你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你能做出一个角吗?(生做角,师巡视)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大吗?怎么变?(指名一边演示一边说)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小吗?怎么变?
师小结:我们通过张开两条硬纸条,可以使角变——合拢硬纸条可以使角变——
3.比较(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说,夏天常用的纸扇,(出示纸扇图)打开时,纸扇上的角在哪里?顶点呢?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慢慢打开,扇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出示剪刀图):合拢剪刀时,剪刀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小结: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大,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小?
第三篇: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修 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课本第67-68页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操作活动,让孩子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学生实际体验所形成的知识他们会记得更牢固。进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展示一副三角板,问题学生这物体叫什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设计意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片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找一找自己的周围,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让学生 找找
(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师:哦,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角呢。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二)认识角 1、找角。
课件展示剪刀、钟面及红领巾,让学生去找角。2折角。
学生用正方形纸折一角。并与学生交流。3、摸角并感知角。
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先摸尖的地方,说感受,接摸一边,也说一下感受。
4、画角。
个别学生到黑板前作画。之后与全班交流。
5、教师示范画角。和学生的角相对比。说一说画的先后顺序,接下来让学生再次画角。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这两个角中,你更喜欢谁呢?(指名回答)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并把角的符号和大于号相对比。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练一练(课件)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我是小小裁判员。(课件显示)(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教师出示淘气的作业,集体讲评)。你们和淘气找得一样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展示活动角
1、同学我们刚才通过红角蓝角的故事知道角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2、师:大家看,老师这边有一个角,他可以变大变小,注意看老师(老师改变角的大小)。
3、刚才老师是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的?(让学生回答)
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
(二)由红角和蓝角的故事引入角的大小比较:一个是红角和一个蓝角在比较大小,都说自己比对方大,你知道它们谁大谁小吗?(课件显示,知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无关)2
3、教师用剪刀把活动角的边剪掉一些学生角的大小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能力。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能够就地取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
1、数一数(出示课件)
2、数数下面图形有多少角?(出示课件)
3、思考: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去掉一个角,看看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折折看。(出示课件)
4、如果我是角。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
学生同桌交流,互相介绍(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五、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一用)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板书设计: 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1
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张口有关
和边的长短无关
第四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2014—2015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认识角
主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交流共享
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要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
2014—2015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学生齐答: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板书:边是直直的)
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将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出:这两个角一样大。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边一定是直直的。
五、板书设计
认识角
边
顶点
边
边是直直的
第五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图片,想看吗?
课件依次展示英国圣保罗教堂、金字塔、艾菲尔铁塔
师:美吗?这些屋顶长什么样?(尖尖的)电脑闪角
屋顶两边呢(屋顶两边直直的)
师:这些屋顶中藏着的这些朋友其实都是角,今天这节课就一起走进角的图形世界,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师: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
师:(电脑说)这些图形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拿出你的三角板,咱们感觉感觉,咱们用小手心摸摸这儿(尖尖的顶点有什么感觉),咱们顺着点往这儿摸,再顺着点往这儿摸,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角描下来好吗?
师:下面我们听听角怎么介绍自己?电脑说
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为了说明这个角两条也张开的大小,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
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
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边
顶点
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
(二)找角
师: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说给同桌听。
师:你找到角了吗?
师: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三)辨角
师:听说我们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
(四)数角
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
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题)
思考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学生做完后,教师收集。再评价。
(五)画角
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样子,还要把它绘画出来。画角,应该画什么(顶点边),对,有什么要画什么?现在老师有个小小请求,请大家指导老师先画一个角。
师:你们说,我来画,先画什么?(顶点)接着画什么?边,老师把尺子摆好,问:从哪儿开始画?(顶点)对,从顶点开始沿着尺子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画好了吗?请你上来帮老师放好尺子好吗?可以了吗?
师:老师画的角漂亮吗?怎么不给老师一点掌声?
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画出一个你心目中最漂亮的角吗?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评价生作品)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一)制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注意安全。
(生独立做角,有困难的,师引导同桌之间互相帮忙)
师: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师:现在看看你们的本领大不大?听要求:能把你的角变得大一点吗?再变大一点,再大一点。(生操作)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生:我把角打开,角就变大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师:说得真好,(师演示)确实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能把角变得小一点吗?再小一点。(生操作)这次又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两条边合回来,角就变小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演示)非常正确。
师:看,我现在拨了一个这么大的角(直角),你能不能拨一个比我大的角。拨好的同学举起来,同学们互相看一看。(生操作,都正确)能不能拨一个比它小的角?同学们再互相看一看。(生操作,也都正确)
师:哦,(师边演示边说)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根据你们刚才的体验,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第65页的钟面图)一起说吧。
生齐声说:第一个角最大,第三个角最小。
(二)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师: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3)学生思考——动手折——展示。
(三)剪角
师:现在我们接着玩第三个活动“我会剪”。
师:瞧,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现在老师想在这三角形上剪一刀,你猜一猜,会剩下几个角?是两个角吗?(生猜)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猜想,还要学会验证,大家动手试一试吧(学生活动)。
四、课堂总结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认识角
边
顶点
边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画角
边
顶点
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