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山小学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
【教材阐述】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文包诗”型的课文。课文分“文”和“诗”两个部分,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而特别思念家乡和亲人,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文包诗”这一形式是苏教版语文课文的一大特色,文章和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法】诗文互释,自悟自得。【教学过程】
一、名句导入,营造氛围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古诗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记得的名句有哪些呢?谁来吟诵吟诵?(配乐)
2、陈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句(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来读?(指名读)这不仅是一句千古传颂的名句,还是我们本课的课题,伸出你的金手指,我们一起来写写吧!(指导佳、倍的书写,在指导的过程相机解释“佳节”的意思)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对古诗的学习,尤其需要丰富的背景,诗情画意的氛围。以交流古诗名句的形式导入新课,营造了古诗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情感。而“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课题正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名句,因此也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自主初读,了解故事
1、这句名句出自哪首诗呢?(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诗,你会读吗?读古诗还应读出它的韵律美?
2、王维为什么要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呢?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呢!轻轻打开书,结合课后生字注音,大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长句子和生词多的句子可要多读几遍哦。(出示自读要求)
3、出示生词:
重阳 佳节 一年一度
登高 热闹 扶老携幼
欢聚 茱萸 兴高采烈
异乡 兄弟 天各一方
(1)这些生字词大家认识吗?(指名读)(2)奖励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3)全班齐读。
4、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生词出现在句子中你还会读吗?(1)出示句子: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用“字义连接法”理解“扶老携幼”的意思。)
出示句子所在的段落,指名读。其它同学思考:重阳节这天,只身在外的王维看到了什么?(相机理解:一年一度、欢度节日的“度”是什么意思。)(2)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图文并茂,理解“茱萸”。)
出示句子所在的段落,指名读。其它同学思考:看到如此热闹的景象,王维想到了什么?(画图法,理解“天各一方”。)
5、二三两段的意思大家都理解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快速浏览课文,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在(节日)这天,王维看到
,想到,于是提笔写下了《 》。
【设计意图】朗读是这一环节的主旋律。大声朗读、默读、分自然段读、领读、指名读、齐读是我在初读课文环节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学生刚接触一篇课文时,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使他们快速接近文本,为后面感悟文本扫清阅读障碍,奠定阅读基础。
生词是这一自然段的一根绳子,它贯穿于读词、读句、读段、读等环节。巧妙的设计使原本零散的问题串了起来,显得既有条理,又层层深入。
三、诗文互释,自悟自得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读通读顺还不够,我们还要读懂读好它。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要求:
(1)默读课文,找出诗句和前文的对应段落。
(2)诗文对照,圈画出“异乡”“异客”“佳节”“倍”在文中的意思。(3)在小组内交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出示要求,指名读)交流:
1、“独在异乡为异客”对应第一自然段,“每逢佳节倍思亲”对应第二自然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应第三段。
2、品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和对应段落。(指名读)
通过读这段话你读懂诗句中异乡的意思了吗?这个异乡在文中指经常长安,异乡再广泛一点讲就是指家乡以外的地方。我们顺着异乡的意思想,身在异乡的人就叫做——异客,在文中异客就是指——王维。
王维几岁离家?离家多久?他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孤独)
A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当他学业取得进步时,王维多么想要 ;当他生病时,王维多么渴望。可是,父母兄弟却不在身边,王维只能孤身一人在异乡长安。
B你会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这么孤独的王维呢?(拓展:举目无亲、孤苦伶仃、孤独寂寞、孤身一人、形单影只„„)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读出王维的孤独。(指名读、齐读)(2)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和对应段落。(指名读)
听他的朗读我发现他有一个词读得很重,那就是“更加”,更加在这句诗中就是哪个字的意思?(倍)理解了“倍”,你能说说“倍思亲”的意思吗? 那“每逢佳节倍思亲”呢?(指名说)
王维为什么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倍思亲呢?他看到了什么情景?此时过节的人们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而王维呢?为什么?
师口述:在人们扶老携幼,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走在大街上时,王维却„„,在人们兴高采烈地结伴登高游玩时,王维却„„别人家团团圆圆,兴高采烈,王维却„„此时的热闹更加衬托出王维的寂寞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简单的“倍”字,凝聚了他对家乡亲人多少的思念呀!(板书:思念)
男女生分读第二自然段。第1——3句女生,第4句男生。
3、孤独和思念充斥着王维的内心,也弥漫于王维的诗句。让我们带着王维孤身一人、思念亲人的情怀读一读这两句诗。
4、“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已经成为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这句诗是王维的,可这种思乡的情怀是属于每一个思乡的人们的。(出示:中秋节到了,远在他乡打工的人们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到了,蜀守边疆的解放军们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有一天当我们长大了,离开家乡,每逢过节时,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设计意图】古诗理解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诗中深刻的诗句,而“文包诗”型课文中的文正是为学生理解诗句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帮助,因此我重点指导学生采用诗文互释,自悟自得的方法学习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出示的自主学习要求的第一条我就要求同学们诗文对照,读文悟诗,理解诗意,让学生自然地发现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分别就是第一二句诗句的诠释,并从文中描写的重阳节热闹的景象中悟出王维只身他乡、孤寂思亲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要求的第二条我要求学生先自读自悟,然后选择一句在小组内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也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总之,诗文互
释,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的使用,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学生主任角色的确立,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的培养。
四、课后作业
1、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搜集思念家乡的诗句。
第二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体验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前准备:
创设情境,师生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最喜欢什么节?怎么过的?心情怎样?选择一个说一说。(了解节日,回顾过节的欢乐氛围。)
五、教学流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同学们,课前我们交流了过节的情景。我们常把这些让人开心的美好的节日叫作佳节。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词好吗?(板书:“佳节”),你知道佳节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佳节指的是什么?(重阳节)指导重。在这里读chong后鼻音,那它除了读chong还可以读zhong,你能给它组个词么?
2、每当佳节来临,我们总会和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度过难忘的快乐时光。但是,唐代有位诗人在某一个佳节来临时,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媒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我们知道了是美好的节日,那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看。
3、其实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你了解王维么?你来说说看,谁还愿意来补充一下?出示王维资料
这么有名的大诗人,你想读读他的诗吗?(媒体出示古诗)
谁愿意来做一做小诗人,读读看?你来,你再来。能读懂吗?(还不能),那怎么办?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里就藏着关于这首古诗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那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词语掌握得怎么样了? A出示词语: 单独 异乡 回忆 思念 兄弟
挽着 指读(2-3)独指导书写
异乡这个词,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解释一下思念么,也给它找个近义词吧!挽着谁能做个动作
看来这些词大家都理解了,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过度)读得真响亮,刚刚那组词难不倒大家,下面一组词可就要增加难度喽。B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登高远眺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谁愿意来挑战高难度,读一读。(指读2-3人)
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么?指导(这里读。。还可以读。。你能给。。组个词么?)词语会读了,那你理解这些四字词语了么?谁来说说看,你理解了哪个?(对于生字词的理解,主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如:兴高采烈: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兴致勃勃 头插茱萸“偏旁、插图”;眺:从高处往远处看,然后拓展举出表示看的词语:“俯视、注视、仰望、紧盯、瞧”)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1这么难的四字词语我们都解决了,那接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里,相信你们也能把它读好,谁愿意来试试读一读第一小节
2出示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哪句诗就是写的这一小节的内容,是呀,王维15岁就独自异乡为异客,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心情如何?
3是啊!与亲人分离,哪怕是几天都会很思念,王维那么小就离家两年了,怎能不感到孤独呢?所以诗中说:“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让我们齐读第1小节,读出诗人的孤独寂寞。
(二)1谁愿意来读读第二小节,出示第二自然段,那这一小节又是写的哪句诗的内容呢?
2、你看,重阳节到了,人们都在干嘛呀?他们玩得怎么样?(开心、热闹)而王维呢,他怎么样?(孤单寂寞)那你能读出大街的热闹情景以及王维心中的寂寞、孤独的情感么?指读(2)齐读
(三)1王维又是怎么思念亲人的呢?他想到了什么?谁来读读第三小节。出示第三自然段 2那这一小节对应的又是哪句诗呢?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兄弟们啊都在登高聚会,头插茱萸,这时候却少了一个人,少的是谁呢?
4是呀,看着别人欢欢喜喜地过重阳,此时此刻,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呢?
5、文中的“„„”,更让我们知道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第四自然段有个词语就是这个意思,是哪个词?(思绪万千)
(四)引读第四自然段,以读代讲。
1、王维也想与亲人们团聚呀,所以王维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悟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片情。千言万语汇成这样一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让我们用我们的真情再次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会背的同学可以大声地背出来(机动:背诵)。
3、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思乡情,下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王维的古诗,体验他的内心,去感受他对家乡、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
必做题:
1、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练写课后生字词语。
选做题:
1、收集1-2首反映思念之情的古诗,理解诗意,试着背一背。
2、现在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请你调查一下现在的人们怎样过这个节的,与同学交流交流。
第三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很开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不是很开心,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2、“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一句诗,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吧。
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己先读一读:
佳节重阳节思念兄弟回忆异乡
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
3、指名读,齐读。
4、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
1、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
你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农历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
2、了解王维。(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
4、指导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节奏。
5、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6、齐读古诗。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学习书写“佳”“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四篇: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一课时
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吗?(九月九日)
2.师:对,两九相重我们叫重九,就是我们现在的重阳节。这里有个生字,怎么记?
生教生字,师板书,提醒笔顺(最后是竖、横、横),主笔是第二个横。你还有什么发现?(重是多音字)出示:重 chóng 重复,重叠
zhòng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
带着你的理解读——(齐读重阳节)3.重阳节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4.是呀,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十分吉利的日子,所以这样美好的节日又被称作—
(板书:佳节)口头教“佳”
5.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这样的日子里,也不禁挥笔写下了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
要注意哦,这里的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简笔画)西 △ 东 齐读
6.你读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孤独、思念)
7.有些奇怪,重阳佳节大家都十分高兴,可诗人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补充课题),你有疑惑吗?
生质疑:为什么思?读课题
思念谁? 读课题
8.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读二类字、生字,再放到课文里,大声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读完后用你的微笑告诉我你已经完成。
1.检查你预习得怎么样。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一起标小节,4个自然段)
冒号后面的诗句不自成一段。
2.第二项检查老师是有任务的,任务已经传达在你们小组长那里了,请小组长拿出来,组员领取任务,看哪一组完成的出色。3.小组完成任务:
(1)到文中找找你抽到的诗句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2)组内交流,并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4.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就按着诗句的顺序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教生字“独”)(1)出示第一自然段(2)指名朗读
(3)词语是有温度的,你读出了什么? 感受王维小小年纪,离家两年,思乡情切。(4)只身一人,就是——“独”。(5)指导记字形
你有什么方法记住独?(部首法)(6)要是你的话,你会怎样?(7)齐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2)一年一度就是指一年只有一次,这样的重阳佳节来到了,一大早大街上就热闹了。我来看看哪些人上街了? 指名,采访,你是?准备干什么呀? 指名演“扶老携幼”(教“扶”“幼”)(3)看你们真高兴啊!书上说是——“兴高采烈”,换个词(兴致勃勃、手舞足蹈、载歌载舞、喜上眉梢)
(4)这样的佳节怎能不高兴呢!(齐读人们的句子)
(5)王维呀,正逢重阳,别人家家户户兴高采烈去登高,你呢?(采访)
王维,你看,那边的小孩笑得多开心呀,你在想什么?(6)是呀,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倍思亲。(齐读王维的句子)(7)指读“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2)王维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手去登高远眺)(3)出示茱萸图片。这就是茱萸,古时候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4)那时候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指名读前面的句子,体会高兴)
(5)可如今——指名读,体会思念、孤独的心情(6)这就是——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情
1.王维思绪万千,王维,你想到了——(采访),是呀许多许多的想法都藏在了这个省略号里(点红),这就是(点红)思绪万千。在这一刻,这所有的思念都奔向了他的笔端,化作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课件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配乐。)
2.王维,你来吟诵这首诗。(指两名学生配乐朗读古诗。)齐诵
3.看,这篇文章前面是故事,后面是诗歌,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做——文包诗。(板书:文包诗)
4.现在谁能说说看:因为,所以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将古诗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五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海河中心校 荣琴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兴高采烈”“扶老携幼”“思绪万千”“天各一方”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课件1)生读课题。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了解了重阳节,了解了王维,还认识了一些生字词,下面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出示:(课件2)
重阳 佳节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异乡 异客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指名读。每一个文字都有它的感情,有的读来让人高兴、兴奋,心里暖暖的,有的让人很伤感、忧愁,心里凉凉的。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这两组词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感情,指名说。读一读这两组词语,你感觉怎样?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读好它.2.你能用这些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你说的既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正是王维写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3:古诗),生齐读 3.这堂课就让我们借助《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美文,共同走进遥远的唐代,走进少年王维的心灵,去感受他的诗情诗意。二.品读课文,感悟诗意,体验诗情 1.揭示品读之中心问题
(1)从古诗中知道,这里的“佳节”是指什么节日?(九月九日重阳节)(2)简要回顾重阳节习俗。(课件5—8)
(3)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王维为何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
2.品“思乡思亲”之孤独伤感
师过渡:重阳节这天,王维人在哪里?(1)(课件9语段):“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件点红:15岁 就 两年)*紧扣“15岁”,“就”体会年纪之小;*抓住“两年”感受离家时间漫长。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 长安)
师作简介:王维的家乡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而京城长安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两地直线距离是1300里,中间还隔着高高的华山,(版画书华山)王维在华山的西面,亲人在华山的东面,真是:(板书)天各一方。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结合简笔画,体会路途遥远,理解“山东”含义(华山的东面);初步理解“天各一方”。
(3)体验说话,感情朗读:小小年纪的少年王维孤身一人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学,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哪。他不能够聆听到父亲的教诲,他不能„„他不能„„他也不能„„他想念父母兄弟却无法相见,他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家,王维和亲人真是“天各一方,孤独寂寞——指板书”。感情齐读语段。(5)齐读语段,结合理解诗句:难以排解的孤独和寂寞使诗人情不自禁吟诵出了这样的诗句——(课件9):“独在异乡为异客”!指导诵读:诗歌的诵读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节奏的把握,二是读出诗歌的情感。这里的节奏应该怎样读?
指导学生读好节奏: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地在他乡生活,你觉得他一定会感到——生:孤独,寂寞,忧伤„„
诗人以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乡孤独冷寂的心情,下缀两个“异”更加深了那种孤独感。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课件点红:独 异)指导读出这样的情感。
2、品“重阳佳节”之“热闹快乐”
过渡:是啊!王维一个人在外是多么孤独啊!恰逢,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看
(1)、播放音乐与画面(课件10)。学生观赏,用学过的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情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车水马龙。读屏幕词语)
(2)、课文中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
(课件11):“一年一度„„登高游玩”,指名读,齐读。
(3)点红:“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点红: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喜上眉梢、兴致勃勃
欣喜若狂
欢天喜地
喜笑颜开)
(4)除了课文中写的以外,你能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呢?(课件12):句式练习:节日的长安街头可真热闹呀!人们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
(5)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课件13)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课件14):“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结合生活实际,读出情感。(7)、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出示诗句:(课件14)“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8)王维是不是就今年的重阳节倍思亲?他还会在什么时候倍思亲?
端午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户户插艾草,吃粽子,会吟诵—— 中秋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团圆,吃月饼赏月,会吟诵——
春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放鞭炮,贴春联,喜迎新年,又会吟诵——
这些节日就是诗中的“佳节”(9)、理解诗句意思:王维看到这些,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现在你们知道“倍思亲”的“倍”是什么意思了吗?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10)、引导学生读出诗句的情感。
3、品王维之“思绪万千”
过渡:“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到佳节之时,越是激发起王维思念家乡的心情。可独在异乡的他,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之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课件15)出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1)“手挽着手”(和兄弟们感情很好)
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的时候,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们开心啊!齐读
3、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不能相会,这就是——天各一方。(课件16)出示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补白省略号。这省略号好似一声长叹,叹今日重阳佳节不能和兄弟们相会,不能„„不能„„也不能„„(想象说话)从省略号里你读出了什么?(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再读课题(课件17:“每逢佳节倍思亲”)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课件18)出示句子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3)看,(课件19:兄弟图)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却发现身边少了一个人。是谁呀?——王维。(点击课件)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觉得王维的兄弟们遥望长安,心情会怎样?他们也有千言万语要对王维诉说——他们会对王维说些什么呢?(点课件:想象说话)“王维,-----------------------。”
*是呀,他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是——(课件20:再读课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4)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课件21:出示整节文字)配乐齐读。
四、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课件22: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
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课件23;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齐读。
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一个“忆”字(课件点红:题目中的“忆”),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配乐齐诵古诗。)
4、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站在庭院里,沐浴着轻柔的晨风,你情不自禁地吟诵着。(女生)
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站在山坡上,眺望着遥远的家乡,你无限深情地吟诵着。(男生)
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站在窗户前,仰望着皎洁的圆月,你心潮澎湃地吟诵着。(全体)
5、多么深切地思念,多么美好地情感,千言万语汇成了这句诗,指题(课件24),齐读。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再次指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外出工作的亲人,思念家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像这种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交流。
2、老师出示: ▲李白的《静夜思》(生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总结语:(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无论亲人离得有多远,思念的情丝就会有多长。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六、课后作业:
1.搜集一些思念家乡的古诗。
2.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七、板书:
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
重阳节
思念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