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时间:2019-05-12 20:1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体会作者对香菱等女性的感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3.品味作品高超的写作技巧与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收集《红楼梦》涉及到香菱的主要内容。

2.课前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放映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片断,要让学生对作品有所了解。

二、情境导入,整理信息

师:课前同学们观看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断,也收集了与课文有关的情节,下面请同学们交流有关《红楼梦》的资料。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整合。

师(追问导入):《红楼梦》一书刻画了许多钟灵毓秀的奇女子,今天我们就学习节选于其中的一段文字——《香菱学诗》。

三、初读课文,感知情节

师:课文写香菱学诗,共写几件事?请大家速读课文,以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明确:

1.黛玉指点学诗门径。

2.香菱谈论读诗体会。

3.香菱苦心学诗。

四、揣摩细节,感知形象

师:小说刻画了香菱这个形象,是怎样刻画的呢?香菱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要求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1.刻画人物的方法有。

(1)传神的语言描写。

如:香菱怔怔答道:“‘闲’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

(2)典型的细节描写。

如: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又如: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3)成功的侧面描写。

如宝钗说:“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这诚心都通仙了”等语,就是侧面的烘托的作用。

2.人物形象的把握。

(1)香菱。

①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 诗写起的。

②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宝钗见她这般苦心,只得随她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 烟„„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2)林黛玉。

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 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 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 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 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五、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黛玉的教学有何特点?

组织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充分讨论并明确: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三:一是有良好资质,入园前虽然家务繁忙,但她总是忙里偷闲读几首诗,在与黛玉谈诗时,就充分体现了她的良好感悟能力。二是 有良好的引路人,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都采用点拨式,而且两人都具有良好的诗歌素养,特别是黛玉,循循善诱。三是大观园中使她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大家处 于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利于她的学习。

2.黛玉指导香菱学诗,其特点是:一针对性强,直接明确读诗的要领;二循序渐进地指导香菱读诗;三是通过讨论促使其素养提高;四是严格要求,指导训练。

六、联系生活,畅谈体会。

师:学习了本文,我们在为香菱的精诚所感动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提供的角度:

1.香菱的学习品质与精神。

2.香菱学诗、黛玉论诗与语文学习。

七、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曹雪芹)

诚拜黛玉为师,品味王维诗

精华灵秀

边读杜甫诗歌,边尝试作诗

性格 悟性极强

经历两次失败,终于写成功

讴歌

同情惋惜

多读悟

刻苦用心 学高手

敢创作

善想象 4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总结香菱学诗给我们的启示。2.列举作者围绕香菱学诗描写的其他人物及这些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3.比较在香菱学诗这一事件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态度有何不同。

(二)能力目标

模仿本文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三)情感目标

1.借鉴香菱求师心切,至纯至诚,好学乐学,善学苦学的品质。

2.体悟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强调的作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辞害意的美学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形象。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自读本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主题。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2.相关背景介绍

香菱被人贩子卖给薛蟠作妾。当时薛蟠外山经商,香菱得以跟宝钗一起住进了大观园。本文开头就是香菱到潇湘馆拜访黛工请求学诗的缘起。

3.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精华灵秀,陪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追求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大俗、合上书一想,倒仅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 2 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2.自读点拨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暴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3)本文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什么样的诗歌创作思想?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做学生,提出作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自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诗,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洗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象。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象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大胆的想象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性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四、课堂总结

1.试分析黛玉在本文中显现出的性格,写成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2.以“香菱学诗的启示”为题,讨论一下:怎样学习语文?

提示:①做有心人,提高兴趣;②转益多师,不耻下问;②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香菱学诗》教案

教材简析: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从明清时期最有代表的白话小说里节选出来的,它们题材、风格各异,却都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本文《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文学修养。

4、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5、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联系实际获得深切的启示。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教学难点:

1、揣摩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在本文中的思想感情。

2、探讨香菱学诗对学习语文有何帮助。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小说五步阅读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

播放《红楼梦》香菱学诗片段视频。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这片段出自那部电视剧? 师:《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师:《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多媒体显示】

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作品简介:《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具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师:《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同学们知道哪些人物?(学生发言)

师:说得好极了!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探讨的是《红楼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她天资聪颖,命运坎坷,却又出淤泥而不染——她就是香菱。我们可以从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的《香菱学诗》感受到她光彩照人的形象。【多媒体展示课题】

师:看到文章标题,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屏幕显示香菱简介】

三、泛读课文,初步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屏幕显示】 ①用圈点法勾画出不懂读的字词。

②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2、屏幕显示生字词,让学生齐读一遍。

李纨wán

怔怔zhèng

穿凿záo

胡诌zhōu

揣摩chuǎi 三昧mèi

墟里xū

仄声zè

嘟哝nóng

请柬jiǎn

王摩诘jié

蘅芜苑héng

笑吟吟yín

两眼鳏鳏guā 抠土kōu

阮ruǎn

庾yǔ

3、知识积累。【多媒体显示】 需积累的词语:

起承转合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诲人不倦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需积累的文学常识: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四、精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黛玉如何指点香菱学诗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3、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

1、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分法,老师用四分法:香菱拜黛玉为师,品读王维诗;品读杜甫诗,初次作诗;再次作诗,宝黛评点;苦心学诗,终于成功。

2、黛玉在指点香菱学诗时谈到以下问题:注重内容;注重领悟,多读名家的作品;注重研究讨论。相关句子(略)

3、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刻苦认真的女子。

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他的领悟力极高。

4、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香菱“苦心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环境造就人,大观园的优雅、美好的环境激起香菱学诗的愿望。

五、拓展延伸

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这是一道开放题,可从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赏读课文,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师: 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问题:

1、用圈点勾画法,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①、“香菱拿了诗,回到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②、“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③、“香菱听了,默默地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又自己含笑一回。”

④、“搜心挖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⑤、“只听见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作者准确描写香菱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体会侧面描写

划出文中有关宝玉、宝钗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多,听你说了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杰人灵’,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反映,侧面烘托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

三、思读课文,质疑问难

塑造香菱这一艺术形象,作者倾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探究后归纳:

作者讴歌这个钟灵毓秀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女子,竟和极端粗陋鄙俗的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香菱的境遇着实让人同情。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本质由此可见一斑,也体会了作者的美学观。

四、延读课文,探究思考

通过黛玉指导香菱学诗这一情节,《红楼梦》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

学生探究后教师归纳:香菱学诗给我的启示有五点:

1、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自信心。

2、做学习的有心人,提高学习的兴趣,让自己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有收获。

3、要重诵读、感悟、多积累。

4、要不耻下问,多向老师提问。

5、勤于实践,不怕失败。香菱三易其稿,终成精品。我们平时写作文也要多改、精改,方可成就佳作。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香菱学诗》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 香菱学诗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古典文学修养。过程与方法

1.讨论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1.反复品读法:先通读全文,思考香菱是如何学诗的;初步感知香菱的人物形象;再精读课文“苦心写诗”等段落,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感受黛玉的人物形象,并从中获取阅读或写作上的启示。

2.迁移拓展法:补充香菱的遭遇和脂砚斋对香菱的精辟评点,把握作者对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红楼梦》主题的理解。

阅读《红楼梦》中相关内容,教师制作课件。

2课时

《红楼梦》的作者曾经为他笔下的人物之一——香菱写过四句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是个命运多舛的女性,她出身在官宦之家,却迭遭不幸;幼年被拐、被迫给人作妾、经常挨打受凌辱……可她却能出淤泥而不染,仍能葆有那份纯真和那种好学之心。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她吧。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才华横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画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他呕心沥血之作,“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由于早逝,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据说是高鹗续写的。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

3.在学诗的过程中,香菱的哪些表现给你印象最深?

灯下读诗;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入迷研诗;因“闲”被称“诗魔”;梦中得诗。4.香菱灯下读诗,读了多少?读谁的?有什么收获?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凡红圈选的都读了。读的是王维的五律。“领略了些滋味”,可以和黛玉讲诗。表现了她勤奋、持之以恒的性格。

5.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6.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

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7.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她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2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情景。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8.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人才济济、洋溢着诗风墨香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蹿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村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3.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 3 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象。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象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大胆的想象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把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联系在一起,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

故事开头写香菱一见黛玉就说明求教之意,黛玉慨然允诺。以下写香菱在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写黛玉指导 4 读诗体现在两次谈话中。第一次黛玉略说律诗的章法,使香菱深受启发;第二次是检查香菱对王维诗理解的程度。香菱练习写诗也是在黛玉的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三个步骤。“苦吟”二字则是全篇主旨。

(1)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作者准确描写了香菱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如“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两眼鳏鳏”等,从正面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现香菱对学诗的痴迷。

为了表现香菱学诗的用功,作者又分别描写了宝钗、宝玉等人的语言,如“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等,从侧面来表现香菱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2)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

如在黛玉的循循善诱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的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

讲授要领教讲究讨论 指点门径乐学学善学 苦学

教学本课时我紧扣“学”字,披文入里,寻本逐源,意在突出学习的重点,即探究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同时注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因为文中有不少专业名词及术语比较难懂,我补充了相关注释,就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但还要注意补充介绍香菱的悲剧命运,渲染好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对香菱的同情和阅读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强烈的对比反差中,更深切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香菱学诗》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香菱学诗》导学案

(教师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2、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

二、课前准备

1、背景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

2、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学生案没有: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本文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 梦阮,号 雪芹,清 代小说家。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 高鹗 续写的。

三、学习过程

1、香菱学诗分几个阶段?

大致可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

2、黛玉指导读诗体现在两次谈话中,谈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

第二次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

3、香菱的诗一共写了几稿?在什么状态下写的?分别得到怎样的评价?

香菱的诗一共写了三稿。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宝钗先看,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则认为“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香菱“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这样写出来的第二稿依旧不行,黛玉说“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则认为它离了题,不是写“月”,而是写“月色”了。

香菱毫不气馁,便独自走到阶前竹下去构思她的第三稿。她“挖心搜胆”,绝无旁骛。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她的第三稿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这个故事在小说原来的回目中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这“苦吟”二字正是全篇主旨,梦中成诗是“苦吟”的最鲜明的体现。

4、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此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终于显露了出来。

5、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黛玉讲诗的针对性很强,一开讲就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则可以不管格律,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这不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接着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近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位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

黛玉指导香菱写诗也颇有特色,例如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又如对香菱的前两稿,她的批评很严厉,却又鼓励香菱“另作”,而如何“另作”,她一句也不说。这种指导方式可谓严而不苛,引而不发,对“苦志学诗”的香菱来说是很适合的。

黛玉的正确指导也是香菱进步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6.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侧面描写?

香菱苦志学诗,宝钗因和她同住芜苑,所见最多,感受也最深切,她说的“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等语,都有从侧面烘托的作用。此外,宝玉说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也有从侧面烘托的作用。

(课后题 学生案没有)

1、体会下面句子描写的传神之处。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这些描写表现了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刘勰语),说明她此刻已是浮想联翩。“抠土”,有费尽心力之意,写她在立意时的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香菱学诗异常专注,而且不怕失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可谓如痴如醉。这表现了她执着的性格。

2、下面是香菱试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诗的主旨是写离别之情。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体;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念亲友之情,表达了作者的孤单感觉;尾联归结全诗主旨。

第一稿只是说月儿美丽而又明亮,可供观赏,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

第二稿语言近乎诗,虽用了铺陈手法,但说来说去,无非是月色很美的意思,黛玉批评它“过于穿凿”,可谓一语破的。这两首诗都没有把自己放到诗中去,其实是为写诗而写诗,第三稿则不然,它句句写月,又句句写离别,最后更在嫦娥的“自问”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单无依的感情──这是她自三岁离开了父母到现在十多年间一直蕴积在心头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诗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最──“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的确是耐人寻味。

四、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人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士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1.本文作者希望青年喜欢读诗的原因是(不超过9个字)

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纯正的”换成“高雅的”亦可)

2.“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中,“诗的特质”的内涵是指(不超过26个字)

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地观照和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或说“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精深、完美之处”)

3.本文中所谓的“趣味”指的是(不超过25个字)

对故事后面的情趣及表现它的艺术本领(或说“对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和观照和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的了解和喜好。

4.“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之中寻不出来的东西”,其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是指(不超过50个字)

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B D)

A.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的原因是他在欣赏时仅停留在满足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这一层面。

B.第一流小说家是不大会讲故事,但所讲故事中又有诗的人。

C.“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其中的诗即指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精深、完美之处。

D.《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远不如他们所依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

E.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

五、教后反思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20《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20《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很有情趣并蕴含深意的一个片段。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讴歌了这位精......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香菱学诗》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最终版]

    《香菱学诗》同步训练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腻烦( )(2)颦儿( )(3)缚住( ) (4)抠土( )(5)画缯( )(6)沁芳亭(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起承转合:_______......

    香菱学诗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 主备人:龙固中学任 伟 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2011年11月)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了解《红楼梦》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香菱学诗

    语文学习资料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大全

    20 .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香菱学诗》教学案范文

    20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 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微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微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微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对于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赏析能力也有了......

    人教版九年级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文是写了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学诗,香菱吟月一共写了三稿,最终在梦中苦吟终于成功。在初中三年的课本中,这是唯一一篇针对同一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