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导学案(大全)
口语交际·习作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过程与方法:
1.请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准备得充分,是开展本次活动的关键所在。让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和身边的现实生活,积累有关自我保护的事件,对自我保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
3.交流过程中,尽量用事实说话,指导学生完整讲述已知的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出示: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
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
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
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资料袋
2004年12月26日,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人们逃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
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
(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
(3)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读《鲁滨孙飘流记》有感
希望,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啊!美国诗人狄金森在《希望》一诗里写道:“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它栖息在灵魂里/ 唱没有歌词的歌曲/ 永远/ 不会停息/ 在暴风中/ 听来/ 最美/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风暴/ 它甚至能窘困/ 那温暖着多少人的小鸟/ „„
我喜欢读《鲁滨孙飘流记》,不是因为他生活的惊险刺激,我是个女孩,我还不能想象如果真的置身于那样的境地里,会不会痛苦地失去活下去的所有希望。而这部著作打动我的,正是那栖息在鲁滨孙灵魂里的希望。
我想,这有羽毛的温暖人的“小鸟”──希望,一定住在鲁滨孙的灵魂里,那样的可怕的荒岛都没有困住它。当身处绝境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活下去。他是不幸的,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紧紧地拥抱着希望。正如他所说: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通过对照,他意识到,虽然自己身处荒岛,与人类隔绝,饱受孤独,但是能够活着,独免一死,身在热带,身边没有野兽,还有吃的,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想到了邻居阿姨,我一直以为她是个不幸的人,因为车祸夺去了她的双腿,不理解她每天如花的笑脸。现在我明白了,她的心中同样住着希望:虽然她行动不便,可那个叔叔很疼爱她,周围的人那么怜惜她,女儿已经上学,能帮妈妈做家务,人见人夸,啊,她不依然是个幸福的人吗?孩子渐渐长大,日子越来越好,这么美好的希望陪伴着她,难怪她要笑着生活了!
小玲叮当姐姐说过:“你四周一片黑暗时,你的心就是自己的明灯。”是啊,鲁滨孙的四周一片黑暗时,他的充满希望的心,不就是他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当邻居阿姨遇到灾难的时候,她的充满希望的心,不也是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我希望读过《鲁滨孙飘流记》的人,都能从他那二十多年孤独苦难的生活中,看到闪着金色翅膀的小鸟──希望,并拥有它!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导学案
《口语交际·习作四》导学案
课型: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主备人:肖锦
审核人:
编号:130545-49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维以及具体生动表达的能力,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学习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人的事。
学习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维以及具体生动表达的能力,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一、谈话激情,营造交际氛围。
1.真情无处不在,感动无处不在。因为感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不舍,因为感动,我们对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心怀崇敬;因为感动,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挥之不去;因为感动,6岁的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其实,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2.同学们也一定被真情感动过,心里装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板书:感动的事)
二、拓展思路,丰富交际素材。
1.感动可能是别人讲的一个故事,也可能是自己看到的一篇文章,或者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动还可能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微小的举动,一次真诚的批评,一回细小的帮助„„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
2.自己好好回忆,找找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想想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三、互动交流,引导具体表达
1.同学们,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小组相互说说。说完后互相评议:哪儿说的好,为什么?提醒说的不清楚,自己没听明白的地方,帮助他说清楚。
4.小组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5.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感动能把我们的心融化,感动能催我们奋进,感动让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人奉献了真情,我们也要奉献真情,让他人感动。
第二课时(习作)
学习目标: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一节课时间,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让我们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板书课题)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有什么要求?
(1)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令人感动)题目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是以写什么为主?(写事)有数量的限制吗?(一件)
(2)从题目上,你认为本次习作的重点是什么?(写具体事情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请读书上的习作要求。
(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
三、强化指导,开阔思路
1.想一想,自己准备写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抽取部分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发展顺序写,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最让你感动的那一瞬间,再顺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因此,在动笔前,我们可以列个提纲:
板书:
一件感人的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3.重点指导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四、学生习作,个别指导。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交流赏析,指导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观察,抽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
评价要点:
(1)叙述清楚有条理。
(2)语句通顺连贯。
(3)重点内容是否具体。
2.学生对比自己的习作,认真修改。
3.小组互评互改。
六、布置作业
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誊抄到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自写作文,培养独立完成习作的好习惯。学习过程:
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
1.导语:上节课同学们用笔大胆记录下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如果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感动、难忘的事,内容更加具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这节课咱们一起评改上次的习作。
2.一起回忆这篇习作的要求。
二、分享语段,体会写法 1.分享精彩语段。
导语:很多同学上节课作文中都出现了波浪线,愿意把你写得精彩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写得好,还要读得好,那才棒!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三、精品赏析,渗透评改
导语:欣赏了全班每位同学感动、难忘的故事,其中有些文章的描写让老师仿佛也亲身经历这件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
(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四、互评互改,不断提高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章节)
导语:每一个人成长的足迹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千秋。请大家再次回忆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把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像在大脑中放电影一样放一遍。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把它写清楚,写具体。
自己动笔进行修改。
2.四人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过程,总结全课
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六、作业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希望与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感人故事
《回顾·拓展四》导学案
课型: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主备人:肖锦
审核人:
编号:130550-51 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课前准备:
我会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以便课堂上交流汇报,大家互相学习。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一、朗读对话,畅谈体会
1.自由朗读、同桌分角色读,思考: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汇报: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2)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多种多样:
① 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
② 直接抒发感情。
③ 借景抒情„„
二、联系课文,深化认识
1.学生从本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直接抒发感情: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再见了,亲人》)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
──借物抒情: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金色的鱼钩》)
„„
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借景抒情、议论抒情、情景交融„„)
三、拓展课外,加深理解
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佳作欣赏。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学习目标:
1、积累16个成语。
2、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一、日积月累
1.自读,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讨论,理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说给别的同学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熟读,记忆。自读、对读、齐读。
4.补充课外类似词语。
5.巧运用:请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练习说话。
二、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思考:“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程门立雪”的主要内容。
3.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故事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非常尊敬老师?
4.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三、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课外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四》导学案
口语交际·习作四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教师寄语:人类无法移居,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的感悟。
2.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谈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怎样珍惜资源,写一份建议书。4.看图写漫画。
5.养成独立修改作文的习惯。
【重难点】
1.感受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知道应投身环保,关爱家园。2.写建议书,看图写漫画。
预习案
【学法指导】
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
1.自读口语交际各版块的学习提示,了解本次交际的内容。2.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3.自己确定一个主题。
【资料链接】
本次口语交际与习作是有关资源与环保的主题探究,这方面的内容在四、五年级的《语文》教材以及《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材中涉及广泛,请同学们查阅这两个年级的相关文本内容,明白人类生存所需的基本资源和这些资源现存的状况,并弄清环保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这类自测以基础为主,含有思维含量,请同学们细心思考完成。
1.通读口语交际·习作四,填空: 这次交际习作的主题是()、(),为此,我们可以有()、()、()等行动。2.复习积累填空:
A、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
B、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是水,也是。C、人类生活所需的资源有:、、、等。其中,能再生的有、,不能再生的有。D、我能写出一句与资源与环保相关的广告语:。
【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题是:()。【知识延伸】全球生态环境亮起红灯,表现在:
23%的耕地面积严重退化。
50%的江河水流量减少或严重污染。25%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80个国家严重缺水。
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讨论:“为什么要珍惜资源”。2.讨论:“怎样珍惜资源”。3.讨论:“建议书有哪些内容要求”。4.讨论:“建议书的书写格式”。5.讨论:“漫画中有哪些人和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6.讨论:“图中虫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填空:因为,所以要珍惜资源,珍惜资源的方法有、、、等。2.简答:建议书的书写格式是什么?
训练案
1.根据准备情况,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2.其余同学补充、提问,开展对话,说说听话的感受。
3.确定习作内容:写一份建议书;看图写漫画。独立完成并修改后,抄正习作。
【学习收获】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二.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并从中想开去,加深对文章理解。
2.读读背背,感悟并积累有关环保的宣传口号和标语。3.读懂故事,讨论问题,谈启示。
预习案
【学法指导】
本次“交流平台”要求紧密结合本组课文展开交流;“日积月累”要求熟读,并能背诵下来,同时在课外收集相关句子,课堂上进行交流;“成语故事”要求读懂内容,明白道理,并与本组课文联系,提升成语故事的人文价值。
【相关链接】
1.环保宣传标语:
A、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B、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2.地球村绿色生活方式: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3.成语故事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的《首时篇》,文中成语指的是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预习自测】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2.学生展示出收集的环保警句或宣传标语。
【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题是。
探究案
【基础探究】自主性学习
1.回顾本组课文,说说本组课文有哪些特点?
2.回顾本次综合性学习,谈谈这次学习活动的感受是什么? 3.反复吟诵“日积月累”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①那一句让你有切身感受。
②你明白环保对人类生存有什么意义? ③展出一两条自已收集的环保警句或标语。
【综合探究】合作完成
1.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鱼”?
2.讨论“竭源而鱼”对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故事中雍季说的话蕴含的深意是什么?
4.回顾本组课文,想想:还有什么关系到长久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盘点收获】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训练案
学习建议:盘点本组所有学习内容后,定时独立完成此训练。
【达标检测】
一、填空: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2.有限的资源,无限的。3.,留与子孙耕。
二、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1.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2.没有水的世界将是没有生命的世界。()
三、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填表示“看”的词语)()遗容()病人()蓝天()远方()敌情()风景()地球()大地
【能力提升】编写两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标语。
【小结拓展】如果你是记者,请你对身边几个人的“生活习惯”、“感人事迹”作一次采访,看看人们是否做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并制成一份采访记录。
第四篇: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出示: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
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
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
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
(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
(3)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讲评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二》导学案
课 题: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2.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重难点:
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课前准备
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交流提示如下:
(1)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2)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用了那些具体材料?(磨难:圆明园,邓世昌;坚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C.注意事项:称呼顶格写;正文空两格;结束语空两格,如,谢谢大家!练习:任选一个观点,找具体材料来证明。观点:(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
举例:祖国风光秀丽;祖国文化灿烂;祖国历史悠久;祖国人才辈出;祖国科技发达; 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祖国还很落后;祖国建设需要更多人才; 祖国一定会腾飞;祖国的汉字有魅力;祖国的古诗是瑰宝;祖国人民崇尚自由; „„
具体材料:课外搜集相关资料。
四、习作指导二 写读后感
第一步:审题。读后感 第二步:选材。《XXXXX》读后感 第三步:问题导引。(1)哪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文章的哪些内容让我记忆犹新?(3)这篇文章使我受到了什么启示? 第四步:思路导引。
开头 总写这篇儿童小说给我的感受。读后感{ 中间 详细叙述表现主人公的精神。
结尾 总结受到的启示。
五、学生习作。
课 题: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学习重难点:
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课 题: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学习重难点:
写演讲稿和读后感。学习过程:
一、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
二、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三、习作指导一
A、我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
B、演讲稿第二部分,写演讲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范文引路。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作者是怎么写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
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讨论: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3)表达是否流畅;
(4)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五、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的心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