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20:3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

【摘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科学、巧妙地设计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各种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常常是设问:即自问自答,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为什么?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提问时没有讲究提问的艺术。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随意性大,一节课多的可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事实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比例较高,粗效提问,实效不高;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优生每节课点起来回答,学生没意见,而有些中等生想答可又怕答错。由此可见,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不是学生的问题,而在于教师的提问技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知,只在每事问。”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师把学习内容传授,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提问还须善问,提问要区别对象,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和提问角度。《学记》中“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呜,叩之以大者,则大呜,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这就是说,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就要敲,轻轻点拨;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要敲大锤,重重提醒;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提问要偏难一点;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容易一点,否则他们会丧失答问的信心。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经过一个学期来对本课题的学习与实践,我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上有了充分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提问的技巧,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愿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学习所得,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的提问方法: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联系课文重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材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当然也不例外。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也能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另一方面,毕竟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需要一个很好的组织者来促进其学习,且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而教师的提问,可以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问题的设计。

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巧妙合理,能引起学生兴趣,启发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问题的设计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所提问题要恰是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理解词句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及它在课文中的作用;问题还要紧扣文脉,紧扣文章的思路,可以是由整体到部分,先提出一两个大问题,再按重点词、句、段设计若干小问题,来说明大问题,也可以由部分到整体,根据重点词、句、段先设计若干小问题,再提出总结性的大问题,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出概括,也可以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构成整体—部分—整体。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能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3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三)因人因文而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人而异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文本产生兴趣,在思考中逐步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教授某些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每人提出二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自己不懂的,或是自己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这样教师便能得到近百个问题,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可以确定一些集中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讨论解答。这些问题解决了,这篇课文的疑难也迎刃而解了,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讲解《祝福》这一课时,有教师为抓住关键问题这样提问:“如果我们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画成十幅图,你能否给十幅图各起一个标题?”我认为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样,一下就把祥林嫂一生整理了一下,为后面分析作了一个充分的准备。

(四)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提出的问题既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又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的。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抓住课文中的“留白”进行提问,要学生补述“我”从昏倒至醒来这段时间内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这个设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而且在补述中可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获得情感熏陶。但是仅仅提出“补述”这个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高。

于是,这位教师便提出了学生可以接受的具体问题: 1.从“炸弹即将爆炸的一瞬间„„”这一句后接下去补述。

2.先说指导员是怎么做的。

3.再把“受伤后的指导员遭受了怎样的痛苦,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说清楚。

4.最后说说指导员又是怎样昏过去的。教师把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分解成具体可行的四个小问题,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频率恰当,节奏和谐。

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高频率和高节奏的提问;低频率和低节奏的提问。高频率和高节奏的提问表现在:教师的提问一个接着一个,密不透缝,搞得学生穷于应付。这种高频率的提问节奏,形成了师生一问一答的情景,教师追求的只是结果而不是思维过程,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的疲劳。时间久了,学生会感到厌倦。与此相反,低频率和低节奏的提问表现在:教师只提一两个问题。问题提出之后,教师便只是站在前面,间或有些评价性的语言或任由学生发言。按说,学生多说是好事,但若给人一种教师游离之外的感觉,便算不上好事了。以上两种节奏的课,都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一种过紧,一种过缓,不仅缺少错落之美、和谐之美,而且都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提问的密度虽无绝对的标准,但有基本的准则。从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年级越高,教师提问的密度应逐步降低,主要应减少低思维度的提问,保留有思维深度的提问。

(六)、提问的方法及提问后的处理。

提问时要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做短暂的停顿,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做一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提出的问题;二可以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拟定一个答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提问而不得不进行思考;三可以使全班学生对于某一同学答案进行评定,因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心中的答案与被指定的同学的答案进行比较。提问时不应依照一定的次序,教师态度要自然,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否则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不能安静地进行思考,也就不能畅所欲言。提问时教师的语言要清楚明确,提问后不要再重复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提问的习惯。当然若学生不明白问题的含义,教师可以用更明白的词句把问题再说一遍。

三、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

1.关键内容处提问。

关键内容是指对全篇课文有牵一发动全文,或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疑点、难点等。关键的内容往往是阅读教材中能体现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教中的“题眼”,诗歌中的“诗眼”,教师抓住“文眼”,再分析全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蕴含文句处提问。

在了解课文中,有许多句子的含义是很深的,常常隐有作者的写作意图,有许多句子很含蓄,往往表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及至文章的主题,也有些句子,字面意思一目了然,然而细细品味,即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还有些句子看上不难理解,但联系含文则有“一石二鸟”的作用。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

3.在关键处追踪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切忌随便使用问问答答,因为这样简单的问答式,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抑制。有了矛盾才有思维能力,教师在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后,要顺着思路函层深入地追问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附着这样的提问逐步趋向深化。

追踪提问法,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指引学生对文章曲折回旋的妙处,寻根问底,要创造问题的情境,设置疑难的条件,引导学生去冥想、沉思。

四、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常常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细心选择课堂提问时机。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使教师启而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解决,提问成了马后炮。提问火候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把握提问的契机,体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时捕捉提问的机会,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我在教《惠崇<春江晚景>》时,由学生根据课文注释提出问题:“河豚快要浮上水面,那不成了死鱼吗?”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也与课堂教学无多大的关系。但我灵机一动,向全体学生提出了问题:“这是一首题画诗,它应该紧扣画面内容,那么,画面究竟有没有河豚呢?”一下子如同把盐花撒进了油锅,学生也活跃了起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画面上没有也不必要出现河豚,这一句正是苏轼此首题画诗的匠心所在----它既拓宽了画面的意境,也教给了我们欣赏画面的本领想象。现在想来,我根据学生质疑而提出的问题,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性(避免了在鱼的死活问题上的纠缠),也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有效提问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对于超出你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你会拒之门外,其实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能盲目地否定。说不定学生的回答会给你带来惊喜。

六、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的课堂提问,形成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品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课堂提问是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做出回答的信息双向交流。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总结、评价或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认识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课文去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因此,提问既有助于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智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掌握好有效问题的艺术和技巧,是正确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愿我们在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第二篇: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定稿)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淮安市 真推敲的,问题设计精当,提问方式恰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效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新颖有趣。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够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谓“有趣”,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应该是有趣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提问只能“吹皱一池春水”,而有的提问则如“泥牛入海无消息”,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有效提问的四“点”设计法:

1.抓住兴趣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如果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话题进行设计,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比如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设计下列系列问题:人都应该是有名有姓的,那么孔乙己姓甚名谁?“孔乙己”其名由何而来?在孔乙己的周围,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吗?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四个问题,层层推进,步步为营,这样提问很自然地使学生对“孔乙己”其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深入阅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要求每位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都能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多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对语文中的哪些东西感兴趣,这样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设计问题时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2.突出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学难点是教学中的难于理解部分,教学重难点相当于教学中的“纲”,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突出重难点,做到纲举目张。比如笔者教学《林中小溪》时,确定教学重点为: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教学难点为: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为此,笔者设计了下列提问:①阅读全文,结合具体文句谈谈你对这条小溪的认识。②在小溪流经的途中,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像它一样的积极乐观执著和坚定呢?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的呢?说说你这样认为的理由。③通过小溪这一路的流程,结合上面同学们的解读,请说一说你从这条小溪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④通过小溪这一路的流程,作者内心情感如何呢?我们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这些提问紧紧扣住教学重难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这种方法要求每位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能够深入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阅读教材,结合学生

情况,准确把握重难点。

3.围绕语言点。陈钟梁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该在课文的语言上下功夫,围绕课文中精彩的语言点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揣摩语言特点,欣赏语言之美,品味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课文,这种提问是富有成效的。比如洪镇涛老师在教学《乡愁》时,设计了四个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是直接围绕语言设计的。其一: 堂提问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1.重视教师自身表现。教师自身表现包括正确的态度,愉快、友好、从容、有激情;良好的语言能力,表述问题准确恰当,干净利落,决不拖泥带水;心中有学生,能够平等对待学生,提问应关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2.预留一定时间学生思考。对于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学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才有可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回答,教学中忌讳问题匆匆提出,草率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多大意义。

3.适时适度进行启发诱导。好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问题时,应适时适度地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找准方向,理清思路,正确作答,做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需要教师蹲下身来,认真倾听,及时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问题,并适时适度进行启发诱导,最后使学生正确作答,这对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切忌学生回答问题一卡壳,教师立刻就放弃,这样的提问永远没有效果。

4.及时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评价,学生的回答如果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当及时肯定;在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时,可作适当提示,学生的回答若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同,应鼓励学生说出其理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结语:课堂提问,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何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保障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想,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一定是卓有成效的。

注 释:

①引自洪镇涛《〈乡愁〉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2007.1 ②引自黄厚江《〈黔之驴〉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2005.7–8

参考文献:

1.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版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为题,分析其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分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紧随教师的教学思维进行针对性思考和探究,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促使学生逐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知识提取运用能力等,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作用

小学语文启发提问式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观的集中体现,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提高也大有裨益,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激励作用――小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小组讨论和分析,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其二,强化作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械、重复地“灌输”知识点,学生“空着脑袋”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点本身缺乏必要的思考和领悟,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内化不够充分,提问式教学模式则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强化学生的记忆;其三,反馈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以学生的基本学习诉求为出发点,有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切实的学习感受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针对性调整和完善教学形式、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宿新市徐公店》等较有难度的古诗词时,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重点掌握实词和虚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从而掌握古诗词的学习规律和技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恰当把握课堂提问的“度”,避免提问互动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提问应恰当地把握“度”,从而使教学提问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避免课堂教学提问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提问的广度――语文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注重学生语文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形成,鼓励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完善语文知识体系,教师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和想法,尽量避免“标准答案”“唯一答案”,设置一些开放性、灵活性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限制和束缚;提问的难易度――教师应在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时,在一些教学环节预设一些问题和悬念,依据课文内容,避免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如“好不好?”“是不是?”“应不应该?”等等,不仅无法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学生失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应遵循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提问原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避免急于求成。

例如,在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如下较为简单、具体的问题,如:“面对萨沙的疑问,妈妈做出怎样的回答?面对妈妈的回答萨沙又说了什么?”,但教师如果直接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如“中心思想”“文章主旨”等,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导致对课文学习产生倦怠、排斥的消极心理体验,教师应尽量避免直接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如:“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都有了深刻地理解,那么我们能从文中得到怎样的启迪?”等。

(二)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针对性进行课堂教学提问

语文教材是具有科学性、基础性、实用性、阶段性的纲要性学习文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提问时,应注意避免问题过于“空泛”,没有针对性,表述不明确,导致学生不明白如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使课堂学习效率下降,如:“文章写的是什么?”“文章特色是什么?”“泛读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等提问方式。教师应基于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化、具体化的教学提问,不可过分偏离教材文本,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有效、有序地提问。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重点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这一课文细节,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如:“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在遇到鲤鱼妈妈、乌龟时,小蝌蚪为什么会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她们分别对小蝌蚪说了什么?小蝌蚪是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呢?”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思考,着重阅读相关的课文段落,了解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具体过程,从而逐步探究课文的中心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要求语文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究、实践、创新和反思。语文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巧妙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更应是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引导者和培养者。语文教师应立足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确保提问的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和基础性,使?W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不断提高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赞钦.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福建教育,2015,(48).[2]简碧艺.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1).[3]李作芳.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7,(03).(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羊山镇明德小学)

第四篇: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淮安市第六中学 袁德艳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 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课堂提问是否有 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本文提出教学中必须重视有效提问的论 断。并从四个方面对有效提问进行了具体阐释, 即有效提问的概念 界定,基本特征,设计方法,注意事项。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传授学生基本知识, 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教学 中,我们的提问有时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目标,这是为什么 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提问属于无效提问,无效提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问题本身设计不当,比如问题与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无关,问题偏难偏浅 脱离学生实际等;二是提问方式不当,比如提问时机选择不当,提问匆忙草率 不给学生思考时间等。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无效提问充斥课堂会导致教学效率 低下,教学质量下降,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教学中必须重视有效提问。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

有效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提问应该是有效的,具体而言就是问题设计紧扣教 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在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中,不断优化课堂提问方式、过程、角度、内容,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使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基本特征

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算“有效提问”呢?就是提问要收到预期的效果, 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要“有效果” ,而要达到这种效果,笔者认 为必须符合四个基本特征: 1.目标明确。任何一节好的语文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 设计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因此,课堂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明 确的目的性,必须明确提出的问题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2.针对性强。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针对绝大多数学生 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难易程度应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时,教师还应针对 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异设计问题,此为“因材施教”。

3.启迪性强。课堂提问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起点,有效提问应是经过认 真推敲的,问题设计精当,提问方式恰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有效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新颖有趣。所谓“新颖” ,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 意料,能够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变,能够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所谓“有趣” ,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应该是有趣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重浪” ,有 的提问只能“吹皱一池春水” ,而有的提问则如“泥牛入海无消息” ,那么如何 使课堂提问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有效提问的四 “点”设计法: 1.抓住兴趣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 如果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话题进行设计,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比如教学《孔乙己》时, 可以设计下列系列问题:人都应该是有名有姓的,那么孔乙己姓甚名谁?“孔 乙己”其名由何而来?在孔乙己的周围,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吗?这些情况 说明了什么问题?四个问题,层层推进,步步为营,这样提问很自然地使学生 对“孔乙己”其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深入阅读课文,寻求问 题的答案。这种方法要求每位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都能本着以“生”为本 的原则,多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对 语文中的哪些东西感兴趣,这样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设计问题时就能做到 游刃有余。

2.突出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学难点是教学中的难于 理解部分,教学重难点相当于教学中的“纲”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设计 问题的时候必须突出重难点,做到纲举目张。比如笔者教学《林中小溪》时, 确定教学重点为: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在情景交融中感悟 作者的人生信念;教学难点为: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为此,笔者 设计了下列提问:①阅读全文,结合具体文句谈谈你对这条小溪的认识。②在 小溪流经的途中,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像它一样的积极乐观执著和坚定呢?那 么它们又是怎样的呢?说说你这样认为的理由。③通过小溪这一路的流程,结 合上面同学们的解读,请说一说你从这条小溪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④通过 小溪这一路的流程,作者内心情感如何呢?我们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这 些提问紧紧扣住教学重难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这种方法要求每位教师 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能够深入阅读《语文课程标准》 ,深入阅读教材,结合学生

情况,准确把握重难点。

3.围绕语言点。陈钟梁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 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 处的美。”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该在课文的语言上下功夫,围绕课文中精 彩的语言点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揣摩语言特点,欣赏语言之美,品味语言所蕴 含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课文,这种提问是富有成效的。比如洪镇 涛老师在教学《乡愁》时,设计了四个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是直接围绕语言 设计的。其一:第四节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觉得“浅浅的”用得不 好,我想改为“深深的” ,好吗?其二:每一段第二句都有一个“是” ,把所有 的“是”都改为“像” , “乡愁像一张小小的邮票” “乡愁像一张窄窄的的船票” “乡愁像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像一湾浅浅的海峡”行不行?为什么? ① 这些 问题紧紧围绕语言展开,在品味,欣赏语言的同时完成了思维训练,审美教育, 情感熏陶。这种方法要求每位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知道如何围绕“语言” 提问,分三种情况:一是从语言精彩处(遣词造句特别精彩的部分提问,二 是从语言疑难处(学生不易理解的语言部分提问,三是从语言特别处(比如 能揭示课文主旨的句子提问。

4.结合矛盾点。语文中有许多从表面上看互相矛盾的问题,教师应当深入 研究教材,发现矛盾点并结合矛盾点设计问题,这种问题能够使学生内心产生 一种“冲动” ,怎样解决矛盾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 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孔乙己》时,不少教师都有经 典一问: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乙已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 又是“的确” ,这好像是矛盾的。该怎么理解呢?再比如黄厚江老师在教学《黔 之驴》时,当时黄老师问学生读完之后有没有发现问题,学生提问后黄老师说:“很好,同学们提了三个问题,都是关于词句理解的,当然学文言文能够理解 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我们又不能仅仅满足于句义的理解。比如:你们有没有注 意到写老虎多呢还是写驴多呢?为什么 ‘黔之驴’ 要写老虎多呢?” ②。很明显, 矛盾性的问题其讨论的目的性明确,能迅速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完成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效果明显。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能够深入 阅读教材,准确发现“矛盾点” ,矛盾点一般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方面,即课 文语言词或句方面存在矛盾,如前面所提到的“大约”与“的确”;二是内容方 面,如前面提到的《黔之驴》为什么写老虎多呢。

四、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

设计提问有方法,提问方式有技巧,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在课 堂提问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1.重视教师自身表现。教师自身表现包括正确的态度,愉快、友好、从容、有激情;良好的语言能力,表述问题准确恰当,干净利落,决不拖泥带水;心 中有学生,能够平等对待学生,提问应关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2.预留一定时间学生思考。对于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给与学生 一定的时间思考,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学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才有可能 做出较为准确的回答,教学中忌讳问题匆匆提出,草率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 多大意义。

3.适时适度进行启发诱导。好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问题时,应适时 适度地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找准方向,理清思路,正确作 答,做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需要教师蹲下身来,认真倾听, 及时发现学生回答问题

时出现的问题,并适时适度进行启发诱导,最后使学生 正确作答,这对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切忌学生回答问题一卡壳,教师立刻就放弃,这样的提问永远没有效果。4.及时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评价,学生的回答如果言之 有理,言之有据,就应当及时肯定;在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时,可作适当提示, 学生的回答若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同,应鼓励学生说出其理由。只有这样,学 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结语:课堂提问,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何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保障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想,如果每 一位教师都能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那么我们 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一定是卓有成效的。

注 释: ①引自洪镇涛《 〈乡愁〉教学实录》 , 《中学语文教学》 2007.1 ②引自黄厚江《 〈黔之驴〉教学实录》 , 《语文教学通讯》 2005.7– 8 参考文献: 1.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 5月版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之我见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之我见

桂林市龙胜县瓢里镇思陇小学

粟美光

赖日玲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从问题设计目标、提问表述、学生以有认知、心理水平和思维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多种提问方式,从而进行有效提问。

关键词:课堂提问 存在问题 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为此,作为语文老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具有个人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在部分边远的农村地区,语文教学仍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一些死知识,死答案,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试题稍有变化,稍为灵活,机器即无法运作。这与素质教育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深感于此,我觉得处理好课堂提问,对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尤其对于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具有积极而实际的意义。.那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笔者认为目前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误区:

一、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

笔者就此调查发现,一堂40分钟的课,平均每分钟就问一个问题,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进行思考!往往是在一个接着一个个问题“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

二、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学生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的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种习惯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重复问题和老师的回答。

三、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而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必须注意两个方面:肯定的态度和听的技巧。作为教师,你可以自己观察你

自己或请别人观察,你是否集中你的注意力,对学生感兴趣?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因为“听”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涉及到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各个层次,而且需要心与心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学生身上,给予对方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明显表示出你对学生的尊重于兴趣。学生可从教师的这些行为中得到积极的情感反馈----老师对我说的很在乎,我说的一切很重要。

四、总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走进学校,经常听见学生的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点几个(通常是能力强和学业成绩突出)学生的教师给了大多数班级成员一个消极的强化----反正我的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尽管玩吧。

五、控制问题的答案。

你见过这样的课堂没有,就是教师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结果,整个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些都是极端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当学生知道教师不让他们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怎样学会去思考、去形成逻辑思维?教师的这些行为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学生难以形成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使学生消极地对待教学。如果确实是问题太难,教师应该充分地启发学生或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六、给予学生消极的反馈。

当学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确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仅仅只是简单地说:“你离题了”,“不对”,“不正确”。在有些时候,教师故意出些刁钻古怪的题目让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回答,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加以冷嘲热讽,以示惩罚。实际上,着都是消极的反馈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策略。如用“你再仔细想想,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不,并不全对。”或“你能告诉我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吗?”这些不带任何消极感情色彩的中性词语。

七、忽视学生的提问。

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堂上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仅占13.3%。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多。教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是导致学生不爱提问的罪魁祸首。

以上这些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我在讲授《凡卡》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一封信,然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从这篇课文里找到哪些段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吗?这个问题是学生意想不到的。于是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通过认真的阅读,学生一方面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培养了自己逆向思维的能力。再比如讲授《穷人》一课时,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桑娜拉开了帐子”,讲到这里,一般老师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结果怎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问题没有深度,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我这样假想问,“桑娜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在二十年后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样一问,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他们兄弟俩长大了都很孝顺,出海打鱼养家,孝敬渔夫夫妇”。有的说,“在夫妇两人的教导下,兄弟俩诚实、善良,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并把父母接进城安度晚年,彻底摆脱了贫困”。在学生纯真的想象里,桑娜夫妇好人有好报,不再是可怜的穷人。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如讲授《凡卡》一文第9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段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段话主要写凡卡在鞋匠店的生活太苦,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如果老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凡卡经常挨打,每天吃不饱、睡不好,他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你们看是书上写得好,还是老师改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有的学生说,“书上写得比较具体,谁打凡卡、用什么打,每天吃几顿饭,每顿吃什么都写得很清楚,让我们了解到凡卡挨打挨饿的详细情形”;有的学生说,“原文中动词的运用准确、精妙,如‘操’、‘捞’、‘戳’等,说明老板根本不把凡卡当人,凡卡过着非人的生活”:有的学生说,“书上写得那么细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越发使人感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三、课堂提问要有包容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地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设计一些有容量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必要的。还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为例,如教最后一段时,我没有问“小女孩死了,为什么脸上带着微笑,她的梦实现了吗”等问题,而是问,作者为什么用小女孩的死这个悲惨的结局作结尾?这个问题内涵比较丰富,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小女孩的家一贫如洗,没有温暖没有爱,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可是没有一个人买她的一根火柴,在这样寒冷的大年夜里,她的死是必然的”;有的学生说,“唯一疼小女孩的奶奶去世了,小女孩在大年夜里梦见了疼她爱她的奶奶,她渴望和奶奶一起到飞到那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也有的学生说,“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四、课堂提问要有条理性

要解决文章中的一个难点或一个重点问题,往往靠直接提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需要设计一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题?(2)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而爸爸却说“糟糕透了”?(3)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4)从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批评两种不同的爱中,我们得到什么启发?这一组问题遵循了学生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

理性到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五、课堂提问要有选择性

有的老师喜欢不分主次,不管难易,处处设问,殊不知这满堂问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荔枝》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来唤醒我们关爱父母的心。那么在分析课文和文中重点句子时,应抓住这个中心设计问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对这句话,有的老师可能会这样提问:句中写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她在干什么?用手摸着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种既简单又繁琐的提问,浪费了许多时间,还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针对文章的重点,我提出了以下问题:句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不停”和“小心翼翼”以及“爱怜”在句中出现,体现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分析了母亲连贯的三个表示动词的词和三个形容词,明白了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把大的让给儿子。

此外,教师的提问还要做到明确具体,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分析、解决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必须在备课时多下功夫,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使课堂提问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下载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的思考(共五则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的思考 内容摘要:提问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技巧是一个语文老师文化功底的体现。有效的提问应该是以启发性为主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在课......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大全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很多语文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很多语文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望奎县敏三小学 于 建 孔子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亦有言,学习好比饮食,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河南商水三中 王庆银 提问是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进行的一种教学技能。提问早在《学记》中就已被提及:“善问者如攻坚木,......

    语文名师课堂教学提问方法艺术

    语文名师课堂教学提问方法艺术 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提问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修炼的一......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作者:王会云 单位:下石节中小学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下石节中小学 王会云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提问,是......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羊泉中学 马方方 [内容摘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