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下《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下《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读通课文。)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请打开课本翻到第2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按要求自由阅读课文。(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用‚▲‛标出。(3)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
(4)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小黑板或课件)(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边上面左边不封口。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2)检查对新词的学习及理解情况。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漓:注意右边的写法。瑕:玉石上的斑点,无暇,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危峰兀立:兀:高耸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汇报学习情况。
(1)课文是怎样评价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2)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出示课件)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
(5)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了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写了桂林的山。第三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4、小组讨论
(1)题目和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桂林的‚山‛和‚水‛来写。(板书:山水)(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怎样的结构形式
顺序:‚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结构:‚总——分——总‛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1)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2)汇报学习情况。
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相机板书:静清绿
B、(出示课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四、精读课文,感悟‚山‛的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 导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1)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这段写了桂林的什么,它的特点怎样,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2)结合插图边读边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和句。
2、汇报学习情况(出示课件)。
(1)作者主要写了桂林山的几个特点,用简单的几个词说说。板书:奇秀险
(2)所表达的方式是怎样的?(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写。)
3、探究学习。
(1)体会作者再写桂林山的特点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出示课件。)A、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用了比喻把句子写具体)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譬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B、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用比喻来突出)
C、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采用形象的词语来表现)
4、练习朗读。
A、读描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特点的句子。指导读好‚真奇啊(yá)‛‚真秀啊‛(ā)‚真险啊(ā)‛。
B、读描写山和水特点的句子,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5、想象说一说桂林美得怎样,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淋漓尽致。
6、体会理解句子的方法。(出示课件:
1、读句子,2、想用什么方法写具体,如果用比喻句说出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3、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五、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1)字面意思,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段: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段。‚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从图片和资料介绍中知道:‚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用‚单引号‛是因为它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3、再读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山和水联系在一起,再加上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伐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找出课文中的对偶句。在句子下面画上‚_‛
六、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在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写法和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把句子描写得具体形象,还有先赞叹再具体描述的描写方法,以及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形式。)
2、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七、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
2、(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对桂林的赞誉,以及我国其他一些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念。
八、总结全文
是啊!地球上是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地区,我国也不少,这些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舒服的感觉,我们应该感谢它们,保护它们,热爱它们。
九、布置作业
1、抄写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抄写第4自然段中的对偶句。
3、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
第二篇:四下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背诵课文。
2、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 河山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竞猜游戏、激趣导学
1、出示几组名胜风景的录像、做竞猜地名游戏,激趣引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看录像猜地名的游戏,比一比看看谁的知识最丰富
2、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因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思考每小节写的什么?
4、检查朗读情况。a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b 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a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
b
哪位小朋友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
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 .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a 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出示句子和画面 b 这样比较着写漓江的水有什么好处呢?
c 漓江的水美,它的美体现在那些方面呢?找出相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板书:静、清、绿)
(1)、欣赏漓江图片,理解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
(2)、教师重点指导朗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师:作者写出漓江的水从感觉和视觉上给人的感受,并进行丰富的想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巧妙点缀,给人以秀美灵动之感。我们也来仿照作者的写法,说几个优美的句子:(4)、说话练习: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真---啊,---得-----------------------师小结:作者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时,用了三个结构特点相似的分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排比句。它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一样,也是一种修辞手法。这个句子写得多美啊,让我们再边读边美美地体会一下吧。
(5)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
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6)、齐读第二自然段。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游过了漓江的水,再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桂林的山吧!(欣赏图片)桂林的山如此之美,让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那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赶快找到描写桂林的山的第三自然段。
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1)、师出示自学要求:
①、作者把桂林的山与什么作了比较?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桂林的山写好的?
③、思考: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3)、各小组代表汇报:
(4)、再次欣赏图片,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5)、师重点检查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师: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6)、齐读整个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如此美的水,如此美的山,难怪作者发出了如此感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请大家读读第4自然段,也找找这种感觉。
(1)读读第四自然段,欣赏桂林山水视频。
师: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师:再进一步启发: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2)、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四、品读欣赏、指导背诵、通过看录像边欣赏边背诵。
师引导学生背诵时注意第二、第三自然段中结构相似的句子
五、“小导游”游戏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领略了那里独特的美景,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个小导游带我们的家人到桂林来旅游,好不好呀
1、学生争先上台当导游,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当游客,随时和小导游交流。
2、学生评价,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六、总结全文
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觉如何? 仿照作者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1)、学生习作展示(2)、生谈收获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第三篇:人教四下《尊严》 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尊严》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哲理性极强的文章。课文写在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的施舍的事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美国的石油大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能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就可能拥有财富甚至一切。
在教学时,应营造相应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感受哈默鲜明的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年轻人在困难时刻维护自己的品质。
2、运用“边读,边想,边画”的方法学习课文。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及表现中体会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画面,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无情的损害、灾难。人们背井离乡、携儿带女沿街乞讨,这样可悲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灾难,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谈话:
假如你是逃难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样做?
3、学生谈话。
4、引入课题:
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自然接受别人的帮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尊严》(板书)也有这样的描述,但这些人中却只有一人例外,它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快快子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⑴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或同桌交流。
⑵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⑶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讨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并指导。
3、对照学习要求,逐项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后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受逃难人处境
1、感受逃难人群的处境:
⑴ 学生自读自画,全班汇报交流:
理解三个词语:面呈菜色、必备不堪、狼吞虎咽
⑵ 想像处境,切身体会:
师:由于长距离的奔波流亡,加上缺乏食物,又天寒地冻,真是饥寒交迫。在这样的艰难境况下,请想想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名回答)
2、感受哈默的处境:
师:就在这群逃难的人狼吞虎咽地享受着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提供的食物的时候,他们中却有一位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拒绝了镇长杰克逊大叔送到他面前的食物。他难道不需要食物吗?认真读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有关的词句,然后汇报。
⑴ 自读自画。
⑵ 汇报交流。
⑶ 分角色朗读、表演、抓词句体会。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格
1、自读2~5自然段:
哈默一共几次拒绝了眼前的食物,每次分别是什么理由?
2、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句子,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体会。
3、体会哈默的人格:
从哈默不同寻常的言行中,可以体会出哈默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感知到哈默是一个自尊、自爱、自主、自强的人。
教师板书:自尊、自爱、自主、自强
五、研读课文,体会尊严的价值
1、师出示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它有尊严。”指名说句子的意思,教师接着提问:什么事尊严?(教师板书)
全班交流:尊严就是自尊;尊严就是自爱;尊严就是自主;尊严就是自强!
2、体会尊严的价值:
师:“什么都没有”和“富翁”是恰恰相反的,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畅所欲言。
师归纳:一个人拥有尊严,也就是拥有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而一个自尊、自爱、自主、自强的人一定会凭着自己的人格与勤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拥有尊严的哈默通过在多年的奋斗最后终于成为石油大王,这就是一个典范。
六、扩展延伸,体会作者写作的目的1、采访你父母或你身边的人,请他们谈谈自己成功的体验或对尊严的理解。
2、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写一个读后感。
3、收集有关体现人物气节和尊严的古诗、名言警句。
第四篇:人教四下《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28*父亲的菜园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③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前准备
①文字幻类片。
②补充阅读材料。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①(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②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②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③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研读,体会人物精神
①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②小组内交流。
③全班交流:
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④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1
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⑤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探究写法
①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②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
●○附录
两根指头的声音
包利民
黎枫是一个高中生,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正打着响指,声音清脆悦耳,我看到他只有一只右手,左臂空空荡荡,更让我吃惊的是,他的右手仅有两根指头,他竟用仅有的拇指和食指打出响指!
当我们成为朋友后,我渐渐地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9岁那年,他因顽皮触碰到高压线,从此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3根手指。开始的时候,他万念俱灰,年少的他心中充满了绝望。后来在父母及老师的开导下,他才渐渐平复下来。有一次,一个伤残人报告团来作报告,父母打算带他去听,好让他知道别的伤残人是怎样奋斗的,以此鼓舞他的斗志。他很高兴。可第二天他又不快乐了,父亲问他原因,他说:“他们做报告时,我怎样为他们鼓掌呢?”
父亲看着他的眼睛说:“两根指头也可以鼓掌呀!”那几天,他学会了打响指,听报告的时候,他以打响指代替了鼓掌。
有一次他和同学们讨论理想,大家异常激动,有个同学站起来,两手握紧拳头大声说:“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拼搏,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黎枫的眼睛黯淡了,他的理想也是成为一个企业家,可他却不能像那个同学那样用双手去拼搏。回到家中,他一直闷闷不乐,在母亲的关切下,他讲了白天发生的事。母亲没说什么,默默注视了他一会便转身向门外走。忽然,一枚硬币从母亲手中落到
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忙跑过去,把那枚硬币拾起来还给母亲。母亲握着那枚硬币说:“孩子,你看,拾起钱两根手指就足够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心中的震撼是无法形容的。
他对我说:“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拼搏不只用两只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健全的心!”
再一次看见黎枫的时候,他正用两根手指熟练地操作电脑。我们谈了好久,临别的时候,他打了一个响指和我再见。是啊,即使上天只给你两根手指,你也可以用它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五篇:人教四下《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
一、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
2、能较好地归纳每个小节的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习写小标题。
3、学习交流资料,了解众多少年英雄的光荣事迹,学习他们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并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写小标题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我们学习了苏联儿童的机智勇敢,真正感到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中国也有许多这样的少年英雄,你能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交流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一位优秀少年——雨来。
二、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了解了什么?
2、课文讲了几件事?
文章很自然地以事件分节,一件事一个小节,一共5件事,5小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3、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每个小节的主要意思吗?
广泛交流。
4、学到这里,你认为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句子练习:雨来是个()的孩子。
5、这几个小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雨来。那我们试着归纳一下每个小故事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用()的雨来给每个故事写一个小标题。相机引导:顽皮的雨来
好学的雨来
负责的雨来
勇敢的雨来
雨来被杀害
机智的雨来
在归纳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写小标题的基本要求:字数相同;结构最好能相同。小标题就是一个题目,它要能反映主要内容,因此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6、刚才我们是以反映主人公品质的方法来归纳的,还可以用事件为题目进行概括,我们来试一试。要求字数相同,结构最好也能相同。
概括小标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会在以后进一步学习。
7、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三、作业:
1、收集本课中的好词佳句。
板 书 设 计
顽皮的雨来
好学的雨来
小英雄雨来负责的雨来
勇敢的雨来
雨来被杀害
机智的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