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景交融作文格式教案
“写好情景交融的记叙文”教案
一、明确学习要求
1、了解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2、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3、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4、运用情景交融格式写记叙文。
二、自主学习
1、什么是情景交融?
写作中,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含蓄委婉的把情感表达出来,这种手法叫情景交融。
2、阅读下面片段,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羚羊木雕》)
(烘托了“我”当时哀伤的心情。)②„„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风筝》)
(衬托“我”对故乡温和春日的怀念和向往,衬托孩子们快乐心情。)
③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心声》)
(渲染了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
3、景物描写的作用:
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等。
三、方法引领
1、下面这两个语段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通过那些景物抒发出来的?请快速从文段中找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2、你能找出每段中所选景物的共同特点吗?(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3、情景交融如何做到融情与景? 选景方法指导: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绘景方法指导: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
4、情景交融手法在记叙文中如何运用?
记叙文中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孤立的,人、事、景与情总是相伴而生的,是一个整体,以人带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开篇写景:开头运用景物描写,写景的文字不能过多,“景”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和剪裁;有实景也有虚景,有动景也有静景等,必须与记述的人或事的个性特点相统一,能起到烘托作用,以景物描写开篇,为全文定下情感基调,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文中写景:文章中间写景,能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展示人物性格,还可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结尾写景:文章结尾写景,即以景结尾,这种写法也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
我们描写景物时,也不能纯自然式地给景物“录像”,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景物着上自己的感情色彩,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写画面更加灵动,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增加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打动读者。
5、例文分析:阅读下面文章,找到文中运用情景交融手法的内容,看看作者是如何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当运用的?
握一把温暖
整个世界都白了。地上的雪,厚得出奇,只要踩上一脚,就会陷进去。一片无垠的白,溢满了视野。整整一个下午,这场突如其来的鹅毛大雪似乎没有停息的意思,到了傍晚,凛冽的寒风也参与进来,肆虐着漫天狂舞的雪花,更加猖狂。
“这该死的鬼天气!”我抱怨着,拖着冻僵的双脚一步步艰难地往家赶。冰冷的雪花一片片舞弄着,落在冻得通红的脸上,“到了家,就有暖气吹了。”一边鼓劢着自己努力前行,一边咒骂着天气,挪动着快要走不动的麻木的双脚。
也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快到了家门口,才知钥匙没了。父母都出差了,我倚在楼梯口,有点崩溃了。天渐渐黑了,一片片雪花肆无忌惮地涌进楼道里。我欲哭无泪,谁叫自己这么大意呢?借着一丝路灯的光芒,在楼道的广告栏里隐约看到“开锁:’两个大字。我立即拿起手机,打通了电话,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等待救星的到来。
等了好长时间,也没见个人影。“是不是不来了,这么冷的天,谁在乎这10元钱呀?”我有些绝望了。在这阴风怒号的楼道中,我冻得更加哆嗦。又过了一会儿,远处出现了一个身影:驼着背,穿着褪色的棉大衣。枯瘦的手上拎着一只陈旧的木箱。满是雪花的木箱上隐约映着“开锁”两个字。
我一下子迎了上去,像看到亲人一样。我道明了父母出差的情况,请他开锁。谁知他听后,眉头一皱,突然提着木箱掉头就走了。我不由得一愣,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冲着他远去的身影大喊:“什么职业道德呀?难道怕我不给钱?我就是坐在楼道里冻一夜也不求你!”除了喊声,我六神无主。呆呆地站在那里,我脑海中一片空白。
“姑娘,你家里人都出差了,我回去拿来了工具,给你配把钥匙吧。”抬头一看,原来是开锁的大爷!漫天的飞雪中,我再次打量了他:头发上满是雪花,有的已经融化为雪水,水珠顺着脸颊慢慢滴落,脸上一道道皱纹映着岁月的沧桑,慈祥的面容,佝偻的脊背,却曼凸显了他的可亲„„
蓦地,一把崭新的钥匙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也拉回了我的思绪。当老大爷把温暖的钥匙放到我通红的手中时,他和蔼地笑着,关切地问:“小姑娘,冷吧‘”
我微笑着回答:“不冷,很温暖!”
寒风愈加凛冽,雪花纷飞,我却感觉分外的温暖,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所给予的温暖。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酷暑严寒,如果大家都能传递着温暖的接力棒,那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充满温情,这世上也将会是夭堂!
点评:
文章一波三折,很有波澜,并采取欲扬先抑的手法,赞颂了老大爷的美好品质。文章细节描写也比比皆是,运用得也很成功,几乎段段都能见到细节。作者很善于营造氛围,开篇写景,渲染“雪”这一特殊的环境,将老大爷与我联系起来,结尾再次写景,升华文章主旨。
四、实战演练
情景再现:期末考又很糟糕,我又难过又无奈,不知道怎样向妈妈交代,挣扎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依据: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烘托作用)
(教师评讲,展示例子:这次的月考失败了,得到成绩后,我独自一人走在荒凉的小街上,两旁树上的鸟儿唧唧咋咋的叫声使我感到十分的烦躁,但是仔细的听,这些鸟儿像我的知己一般,似乎听懂了我的悲伤,陪着我一起哭。书包的肩带在肩上勒出两道细细的痕迹,很痛,很沉重。看着那垂坠的夕阳橘艳地近在咫尺,像是要融化了般要滴下泪来。你是在为我哭泣吗?)
五、巩固运用
作文题目:那一次,我要求:写一篇运用了“情景交融手法”的记叙文,用红笔把景物描写部分勾画出来,不少于550字。
第二篇:《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情景交融这种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手法。
2、通过范例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运用情景交融这种手法。
教学重点: 通过范例式教学让学生掌握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熟练运用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范例式教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通常会把景色描写和情感的抒发看成是两个不同的部分,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把景物和情感融合在一起,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写作效果,并教会学生几种行之有效的情景融合技巧。
设计依据:通常人的情不直接表露,而深藏于所描绘的景象之中。读者也要通过联想去体会领悟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所包含的情感,这种手法是中国古诗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其优点是含蓄耐读,而且情意也想得格外深长、浓郁。我们在日常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为我们的文章添色增辉。
一、导入新课:近代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很明白,所有写景的文字都在写情。
二、学习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几种关系:
(一)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烘托作用。
景物描写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课本实例: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羚羊木雕》 反映出我因被逼对朋友反悔,心灵上承受巨大的痛苦,担心因此失去友谊的悲凉心境。
例2:山上的雪被风吹着,像要埋蔽这傍山的小房似的。大树号叫,风雪向小房遮蒙下来。一株山边斜歪着的大树,倒折下来。寒月怕被一切声音扑碎似的,退缩到天边去了!烘托出人物失望和恐惧的心情。
(二)景物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形象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我们要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课本实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表明陋室主人清高,品质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例2:人也需要一场白雪来洗涤心灵上的污垢,让污垢随着雪的融化也随之而去,从而开始一个全新的人生。而这场雪正是人们想要的白雪,既洗去了污垢,又带来了新年美好的祝福!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性格。
(三)景物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课本实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散步》 这段景物描写为下文一家人的悠闲散步做了铺垫,提供了环境,也推动了文章的**部分。
三、教授情景交融的技法:
(1)借不同的景色展示不同的心情
描绘同样季节的景色,但字面表达不一样,内含的情也不一样了。
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青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曲中描绘的虽然是夕照下的秋色,加上有“老树寒鸦”略有悲凉意味,但后几句“飞鸿”落下,一个动态,加上青、绿、白、红、黄的艳丽色彩,秋色可人,表达的是诗人欢愉的心情和旷达高远的志向。而马致远同样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的都是长期飘落在外的羁旅之人孤苦、哀愁的心情。
(2)巧用修辞展现景物
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3)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的 自然界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比如《火烧云》一课,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4)抓住景物特点有序描写
树 我们在描写景物中,要运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写景文章,要有先后顺序,有远景,有近景,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先总写再分写。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或动静结合;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声音,气味„„总之,观察要仔细,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角度。
例如课文《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四、借鉴范例:注意划线的句子,细心的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范例一 春山早行
高远洁净的天空里,片片白云轻轻飘着像湛蓝的大海里浮动的白帆。我们这群队伍骑着踏车向山前进发。
“呼~终于到了!”我在心里默默乐开了花,骑了怎么久,可到了。眼前是一座不高的山,山腰上的松树,像威武的战士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小路随着山势,迂回曲折。向前望去,好像一条有生命的巨蟒。而“巨蟒”两边,荒草从生,有枯草,也有才长出不久的青草,多多少少显露出了一些生的气息。(运用修辞)
因为来得太早的缘故,所以山上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这一行人。虽说已是春天了,春的气息也只能从风中感觉到。遍地都是枯草,横七竖八地倒着,我猜想,这些草如果立起来,也足足有一米高吧!
向前走一段路后,这里才呈现出春色来,草坪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一些蓝色和紫色的小花,漂亮极了!前面,野生山楂树的树枝伸在路上,各种树木掩映成荫,又有花儿映射,把这里打扮得是分外俊俏。(借景抒情)
从山上往下看,山下的李花像落在树上的雪花,纯洁得一尘不染,不受世俗的打扰,在幽静的山里显得分外神圣美丽。
都说“阳春三月”,却没有多少春的气息。草,枯黄枯黄的,也许土地里正在努力地要探出头来呢!也许明天早晨再来,春就在树芳草茵茵地地上,在绿意流淌地枝头向我们微笑了吧!
范例二 桃花泪无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的,桃花片片飘落,就融入清香的泥土里,一代代地滋润着。菜花像一块块黄金镶在山脚,桃花象绚丽的彩霞,染红了条条小沟。(巧用修辞展景物)
细看那桃枝,有的虬曲多姿,有的修长细柔,有的粗短茁壮。桃花的形状也各具风韵,有的羞涩地打着骨朵儿,有的正迎风怒放;桃花的香味更是各显千秋。或浓,或淡;清谈的使人如沐春风,浓郁的沁人肺腑。花丛中,蜜蜂吟唱,彩蝶起舞,是在赞扬桃花的色彩呢?(抓住景物特点,颜色,形态)还是陶醉于它的香味呢?
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笑非笑更有情。”看着那一片粉红,看着那一片蓝,闻着那清新的土香,我仿佛置身于地层之间,洗着滚烫的岩浆澡,融化于美的核心。
范例三 外婆的帆布鞋
微风拂过床前,轻柔地去了,只留下窗外的纸风铃,悠悠地回响,如外婆绵长的细语,虽不悦耳,但也语重心长。(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灶前的炉火,升腾起氤氲的热气,暮霭一样散开。火光映射在我的手臂上,像溅开的麦芒。炉内的水气顶起炉盖,发出“扑扑”的声响。我闭上双眼,细细地谛听,那是外婆的帆布鞋摩挲地面时柔柔的足音。(推动情节发展)
外婆,我已忆不起我咿呀学语时您教我的歌谣,我也无法遥想我酣然入梦时您喃喃的细语。我只能倾听,您编织的纸风铃摇摆时的回响,您烧水的锅炉中水起的余音。
拨弄纸风铃,抚平每一处皱褶,仿佛触摸您多茧的双手。每一只铃铎都留下您指间的纹路,每一次翻折都留下您掌心的裂痕。我仿佛看到,您安详地坐在床头,双手折叠着纸风铃,老花眼镜后,是慈爱的目光。我仿佛听到,一根根针正缓缓穿过铃身,摩擦出吱呀的声响,又串起一只只风铃,在微风中摇摆、歌唱。
朦胧的晨曦中,我耳旁似在萦绕,灶前锅碗盆勺所演奏出的奇异的交响。睁开迷蒙的睡眼,侧耳倾听,那是您早起后,为我做饭的声音。我于是披衣起床,只看到炉火前的你,正向灶里添柴,身前的炉子里,蒸腾出扑扑的水气。您的帆布鞋伴随着身体,微微颤动,单薄的身影下,又传来鞋底细切的声响。火光中,我的泪与灶中的柴,一起消融。
如今,您已离我而去,但每当我闭眼倾听时,那窗外的纸风铃和炉内的水气却告诉我,您的帆布鞋又出现在床头和灶旁。
五、学以致用:
练一练:期末考又很糟糕,我又难过又无奈,不知道怎样向妈妈交代,挣扎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依据: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烘托作用)
教师评讲,展示例子:
这次的月考失败了,得到成绩后,我独自一人走在荒凉的小街上,两旁树上的鸟儿唧唧咋咋的叫声使我感到十分的烦躁,但是仔细的听,这些鸟儿像我的知己一般,似乎听懂了我的悲伤,陪着我一起哭。书包的肩带在肩上勒出两道细细的痕迹,很痛,很沉重。看着那垂坠的夕阳橘艳地近在咫尺,像是要融化了般要滴下泪来。你是在为我哭泣吗?
练一练:通过景物描写来刻画出一个悲伤,抑郁和绝望的人物形象。(依据:景物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形象)
教师评讲,展示例子:
他看到天空是一片黑暗,预示着大风暴的来临,风在驱赶着疾驰的云雾,时而露出一颗闪烁的星星,在他的前面,是一片无边无际,阴沉可怕的海面,浪头吐着白沫,吼叫着,象是预示一次风暴的到来。在他的后面,耸立着一座比海更黑,比天更黑,象一个巨魔似的花岗岩上,它那凸出的飞岩象是伸出来捕人的手臂。
六、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绿色的翅膀,托举着绿色的梦想。
夏,生命在炽热的火焰中燃烧,大地也曾在这热情中战栗。
秋,一切仿佛都已成熟,在林中,在草地,在山岗,在一切有生命呼吸的地方。
冬,无情的冰雪沉重地压在身上的时候,难道听到的只是他痛苦的呻吟;当最后一片枯叶离开枝头,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甜美的笑容。
一年四节各有不同,各有特色。同时也带给你各自不同的感受。
要求:请你以“,我的最爱”为题写一篇文章。(一年四季任选其一)
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
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这活脱脱是烈日下祥子们慢腾腾、昏沉沉在街上拉车的形象。“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地动了两下。„„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散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这活脱脱是烈日下祥子们慢腾腾、昏沉沉在街上拉车的形象。“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地动了两下。„„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散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第三篇:从简单叙事到情景交融
从简单叙事到情景交融
【真题】
题目: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60分)
【解析及写作要点】
要知道,遇到一个标题,你首先想到的这内容,别人一定也会想到。考场上,要让自己的内容新颖夺目,就得深入地想一想。如当别的考生人云亦云之时,你可以通过自己失败的经历,写追求的美好,写挫折的收获。这样一来,你可以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表达出“青春需要追求”“人生离不开挫折”之类的主题。从表达的角度看,很多同学可能会满足于平铺直叙,以为只要将故事讲完整了,将心里话说出来了,文章也就成功了。其实不能,我们还得考虑,能不能巧妙地加入一些技巧。如在诉说心里话的时候,能不能引入一些景物描写;在讲述自我遭遇时,能不能从风雨交加的环境中引入;在讲述自己成功的兴奋时,能不能来一段花团锦簇的画面。当然,在讲心里话的时候,若能引入对往事的回忆,内容也就会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若是对其中的细节加以深入的雕琢,情感的光彩也会格外夺人。总之一点,在字里行间,得学会巧展自己的智慧与才情。
【失误原文】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天色逐渐转沉,大风把乌云吹得到处都是,我不由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时间虽然过去一年多了,但我的心底还深深地记着那件事。每次想起这件事,有些心里话便会涌上心头。今天,在这个考场上,我真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开篇是文章的关键处,可考生只是草草带出,毫无亮色)
还记得那天你来了,提着一个布袋子,穿着一件单薄的外套,衣服是敞开的,里面贴身的保暖内衣显露在视野里,毫无遮拦。“天气还比较冷,就穿单衣,小心别着凉了”。我本想提醒一下你,在这么多人面前,敞着衣服,这不太好。可你嘿嘿地笑笑,什么也没说。我知道这是你的习惯。关键是到了学校,这种习惯就显得那么不和谐了。(描写人物,就得抓住人物的特点。这一情节其实是可以出彩的,遗憾的是……)
一路到寝室,你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跟汇报一样跟我说起,我一路应着,也没听进多少。到寝室的时候,你我对坐着,两个人,两双眼。你终于开口问起我的学习情况。我支吾了几句便埋头吃饭。你点了根烟,深吸两口说:“累了就多休息,别坏了身体,多吃点水果。这不,你妈妈叮嘱我买了新鲜苹果,我给你拿去……”
这时,你说你要去上厕所,扯了些纸便往外走,我说你呆在寝室就行,没人在,走的时候锁下门好了。你回头说:“不呢,到公厕就行。”声音低沉,还有那步伐。对你的执拗,我难以理解。锁好门,下楼时,瞥见一个袋子静静地躺在一角,心头猛然一震,一股股酸意涌上心头。视线逐渐模糊,爸爸的话浮现在身边:“不呢,我到公厕去就行。”(这是文章的关键处,还可以对自己看到这一画面之后的心理作细腻描写)
看到这情景,我不由心里很不好受。是啊,爸爸身体本就不好,还要这么辛苦地来关照我。爸爸年前就查出有病,听说还比较严重。记得有次他说:“要是能看见你有出息就好了,怕是……”当时他的话还没说出口,被一旁的妈妈急忙打住。爸爸腼腆一笑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有人说:“我们不应该为他人而活。”我想说:“我们也不能仅仅为自己而活。”铭记他人,懂得感恩,唯有如此,在漫漫长路中才不会感到孤独和彷徨。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真诚的感谢你,感谢你们给我带来的光与热。”(由事及理,自然引出主题。考生在对比的感悟中,懂得了感恩的重要,并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失误解析】
在美好情感面前,再巧妙的构思,再华美的语言,都会黯然失色。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时代在进步,但一些美好的情感却在消失。正如文章所言,看到父亲的形象,心里都有几分不悦,似乎怕丢了自己的面子。可喜的是,考生通过父亲上厕所这一细节,找回了内心的美好情怀。这是本文立意与取材的成功之处。遗憾的本文只知寻常叙述,不懂细节描写,导致文章出现了人物刻画不到位,表达方法单一等问题。具体来说问题存在于两方面:
一是不懂景物描写的技巧。写人的文章,若能巧妙地引入景物描写,能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考生显然没有用好这种技巧,虽然开篇提到了“天色逐渐转沉,大风把乌云吹得到处都是”,后面却没有照应。因此,景物的光彩也就无法得到展示了。二是细节缺少深入的雕琢。一篇记叙文,没有一两个精彩的细节,自然是难以成功的。就本文而言,“上厕所”这一情节,对于展示爸爸的个性、引出自己的愧疚之情是很有作用的,可考生只作了简单地描写,没有泼墨如云的刻画。所以这一重点情节的意义也就淡化了。综合以上情况,本文评为三类中等文,仅得36分。
【升格佳作】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天色逐渐转沉,大风把乌云吹得到处都是,我不安地盯着头顶的乌云。(在景物中引出人物“不安”的心理,从语言上看有亮点,从情节上看有悬念)
这时,你来了,提着一个红色布袋,穿着一件单薄的外套,衣服是敞开的,里面贴身的保暖内衣显露在视野里,毫无遮拦。“天气还比较冷,就穿单衣,小心别着凉了”。我本想提醒一下你,在这么多人面前,敞着衣服,这不太好。没想到你笑了笑说:“刚赶来给你送饭,碰巧打铃,怕你忘了,一路小跑上来的,比较热。”这时我才注意到那脖子周围已经蒙上了一层汗渍,浸在内衣上,一块块的黑色显得那么刺眼。(显露“保暖内衣”,一方面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另一方面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尤其是对“内衣显露”原因的交代,就很有意思了)
一路到寝室,你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跟汇报一样跟我说起,我一路应着,也没听进多少。到寝室的时候,你我对坐着,两个人,两双眼。你终于开口问起我的学习情况。我支吾了几句便埋头吃饭。你点了根烟,深吸两口说:“累了就多休息,别坏了身体,多吃点水果。这不,你妈妈叮嘱我买了新鲜苹果,我给你拿去……”
我抬头看了看窗外,浓云翻滚。(虽然只是添了一处景物描写,却能与上下形成一种对应)你说你要去上厕所,扯了些纸便往外走,我说你呆在寝室就行,没人在,走的时候锁下门好了。你回头说:“不呢,到公厕就行。”(上厕所,是一件小事,可在爸爸眼里,却成了一个必须到公厕去解决的问题。看似好笑,却是值得我们沉思)声音低沉,还有那步伐。对你的执拗,我难以理解。锁好门,下楼时,瞥见一个红袋子静静地躺在一角,心头猛然一震,一股股酸意涌上心头。视线逐渐模糊,爸爸的话浮现在身边:“不呢,我到公厕去就行。”“我到公厕去就行……”像针一样的刺痛我的心,我终于明白父亲的心,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我,而我却……(心理描写逼真,“针一样的刺痛”的内心,为下文情感的勃发作了铺垫)
窗外下起了倾盆大雨,像是要将什么冲洗干净似的,雨滴在地上轻轻地拍着,像是在轻抚一颗轻狂的心。风中雨滴一点一线连成了丝,此刻把我们连在一起。(巧妙引入景物描写,一方面让语言有了亮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自己沉重的心情。尤其是忆起的往事,更让“我”的心里平添伤痛)爸爸年前就查出有病,听说还比较严重。记得有次他说:“要是能看见你有出息就好了,怕是……”当时他的话还没说出口,被一旁的妈妈急忙打住。爸爸腼腆一笑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有人说:“我们不应该为他人而活。”我想说:“我们也不能仅仅为自己而活。”铭记他人,懂得感恩,唯有如此,在漫漫长路中才不会感到孤独和彷徨。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真诚的感谢你,感谢你们给我带来的光与热。”
【亮点解读】
相比之下,上述的问题在升格文中便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其亮点表现在:全文用景物贯穿,情感美好。开篇时,一句“天色逐渐转沉,大风把乌云吹得到处都是,我不安地盯着头顶的乌云”,引出了“我”的愧疚之情;展开时,用“我抬头看了看窗外,浓云翻滚”,引出了自己的担心;收束时,“窗外下起了倾盆大雨,像是要将什么冲洗干净似的,雨滴在地上轻轻地拍着”,则折射出了内心的变化。以景为线,文章可谓平添亮点。升格文之所以能够触动我们的心弦,还得益于几个细节的成功刻画。两个细节,可谓各有特色。写父亲送饭,对人物神态及衣作的刻画,极为到位,一“蒙”一“浸”,将父爱之深沉表现得淋漓尽致。写父亲上厕所,无论是执着的言语,还是毫不犹豫的动作,读来更是令人心酸与感慨。有两个成功的细节,评分也就不同一般了。
第四篇: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学设计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执信中学:付文祥
一:教材分析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17册第二单元 《情与意的交融》 的第一课。本课是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题材之一,内容主要是欣赏和学习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和基本方法,是第15册第二单元“奇妙的水墨世界”(中国花鸟画)的延续。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山水画,让学生在山水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情与景的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学生分析
中学生普遍对自然景色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也同样喜欢山水画。他们对中国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但还不够深入。本课通过欣赏优秀的山水画,同时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技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笔墨纸砚的工具材料学习、体会、感受山水画。深入了解、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另外要让学生感受到“情”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艺术可以传情达意,可以抒情,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情感。本节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徒手作画示范,让学生学习山水画的画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逐步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正确理解重要的名词术语。初 步学习通过画面表现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提问等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培
养学生探究式、发现式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优秀山水画范例作品的赏析的同时,进行艺术形式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山水画作品赏析。对意境的理解。
难点:山水画的画法。
五:教学方法: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课本、备课本、电脑课件、水墨工具材料、学生:课本,毛笔、墨汁、瓷碟(或调色盘)、清水、宣纸、报纸。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分钟)
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出示图片:风景照片。
提问学生:这些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在欣赏的的时候你都想到了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肯定鼓励。
教师提问:除了刚才看到的摄影作品、文学作品,还有什么形式能够表达山河大地的美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板书《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自然导出课题,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二:展开讲解:
1.提问学生:中国画的三大画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人物、山水、花鸟。
教师:山水画是指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隋唐时期已经独立成科,五代、北宋益趋成熟,从此成为中国画中一大画科。西方风景油画和中国山水画在表现技法和材料的使用方面不一样。
2.对比中西绘画的区别。
PPT展示西方风景油画和中国山水画。
提问: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油画的区别?从工具材料、表现技法、创作思路三个方面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教师总结:(结合PPT讲解)
a.工具材料的区别:
西方风景油画:油画颜料、画布(木板)、油画笔。
中国山水画:毛笔、墨、宣纸、砚台、国画颜料。
b表现技法上的区别:
西方风景油画:焦点透视。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高远、深远、平远(移动视点)。
C 创作思路区别:
西方人重视理性的再现自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中国人重视感性的抒发情感、表现“意境”。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索、发现中国山水画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要及时的补充和梳理。通过对比的方式和直观、概括、清晰的讲解,让学生有深入的认识。)
三、发展阶段,感受“情与景的交融”
1.教师:刚刚我们讲到“意境”。这里我们先来朗读一首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
2.出示《江山如此多娇》,让学生观察,教师作介绍。
3出示《寒江独钓图》,让学生联想有相似意境的古诗词。
4出示张大千的《山高秀色图》对比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设计意图:学生读名词赏名画、读名画品古诗,初步感受诗情画意。)
三、教师示范、学生作画。
1.教师:我们初步了解什么是山水画,欣赏感受了山水画的意境美,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画一画。在画的之前我们先来补充一些知识。山水画的画面内容包括:山石、树木、云水。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山石的画法。
画山石的技法(皴法)主要有:披麻皴、斧披皴、解索皴、荷叶皴、雨林皴、折带皴、米点皴等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披麻皴和斧披皴。
现在就让我们学习如何画山水画,一幅山水画,不论有怎样的风格范式,一般都离不开一种最基本的作画步骤,既勾、皴、檫、点、染,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用墨的干湿浓淡变化。一块石头也一样。画石头要根据石头的基本结构规律“石分三面”来画。(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提供的临画步骤图和老师的示范进行山水画技法的练习。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3、作业展评,加深交流
学生完成作业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作总结补充性评价三种方式来进行。
4、欣赏古代优秀山水作品,让学生理解学到的知识。
四、总结
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1、情景交融的意境。
2、独特的表现形式。山石的画法:
1、画山石的基本步骤:勾、皴、檫、点、染
2、石头的组合:疏密,聚散。
五、课堂延伸
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幅山水画作品,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赏析文章,谈谈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
第五篇:诗词教学体会:情景交融 感悟顿生
诗词教学体会:情景交融 感悟顿生
——谈《如梦令》的教学
今天教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邀请了实习生来听课。课后,实习生主动找我谈听后感,总结了很多优点,说学到了很多。最后他提出了一个疑惑,问我:“诗词教学,如何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情景交融是理解诗词的重要教学手段,而且,在我看来,情景,不能只局限于诗词本身的情与景,还应包括课堂教学的情与景,师生互动的情与景,如此交融,学生感悟更深。本课情景交融在各环节处理如下:
一、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由连环问“诗仙、诗圣、诗鬼、诗魔分别是谁?”迅速调动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入词圣李煜,进入词的世界。
对于词,学生已经接触过,因此,对于词与诗最明显的区别——上下句字数不对等,学生能马上说出。
对于新引出的“词国女皇李清照”,有两大任务,一是根据预习进行简介,二是根据她所处年代南宋进行拓展思维,能想起什么信息。
在这一环节,完成了检查预习和了解历史背景两个任务,特别是针对李清照设计的“南宋联想”任务,让学生知道李清照与岳飞、陆游同朝,都经历了金兵进犯、国破家亡的历史,并结合简介,让学生简单了解了李清照的人生历程及诗词成就,还复习了练习二中李清照的五绝《夏日绝句》,猜想是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这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个经历丰富、造诣高超的女诗人形象已经初步形成,为进一步的学习做了情感铺垫,完成了第一个情景交融。
此中,“南宋联想”是我满意的小细节。
二、初读感知
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数量不少,但是能读出诗词的韵味,还是真需要情与景双管齐下之后方可达成感情朗读的目标。
初读,要求是读准字音,根据初步理解读出节奏和感情;感知,根据关键的字词解释理解诗歌字面意思。学生在自我练习之后的齐读,没有读错字,但节奏偏快,于是就引导:“吟诗是件美事,要不古人为何摇头晃脑呢?不急不缓,娓娓道来,那才有韵味。”——我觉得此时是第二次情景交融,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吟诗状,感觉渐入佳境,味道逐渐品出。
此中,我满意的小细节是对“兴”的理解,由学生谈理解,第一个学生说是高兴,所以读第四声,立刻被第二个学生纠正应该是“兴致”的意思。进而我补充,“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说‘尽兴’,比如,你游戏玩了那么久,尽兴了吗?也就是兴致尽了吗?常有‘尽兴而归’,而此处是——‘兴尽”,一样的意思。”
三、想象感悟
根据字词解释理解诗歌表面意思,不是难事,难的是理解诗歌的意境,也就是体会诗歌的情景交融。诗中有画,必然需要学生丰富合理的想象。此处,我用了先总后分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自悟,找出词中描绘的几个画面,然后再逐个铺展开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引用近似情景诗句,体会作者情感,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出了词中各物的动态变化,在描绘过程中,感悟到了词美、景美、作者的心情美。
此环节,我比较满意的是找词眼说理由,学生一致认为是“醉”,说理由,用了“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进行,将三幅画面再次串联,形成动态的感受,再让学生说作者当时的心情,“愉快、快乐、高兴、尽兴、陶醉、沉醉……”丰富而贴切。
四、感情诵读
朗读的进步,标志着学生感悟的深入,利用竞赛形式,先让同桌比赛,进而进行班内pK。此时有个小插曲,一开始自告奋勇者不多,只举了五只手,我含笑说道:“恩,老师在等第六只手,谁举让谁读!”戏剧性的画面出现了,已经举了一只手的一位男生,在我话音刚落时就举起了另一只手,立即成为班里举起的第六只手!我被他的热情所感动了,于是就把第一个机会给了他。之后班里就热情涌动,情绪高涨地进行完了朗读和背诵。没有过多的点拨或点评,学生能积极参与、投入诵读,就是教学情景交融的最好体现。
此环节,自由选择背诵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学生表现有分层,自信的孩子是站着背的,坐着的孩子当然也加入了感情背诵的行列,只是,他们行为比较含蓄,但声音却不低沉!
五、对比延伸
选了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让孩子们明确了词牌名的含义——有填词模式,字数相对固定;也稍加了解词意,得出此词有哀怨,如黛玉葬花般的怜惜之情。
最后出示了《声声慢》,让孩子们找词眼,一下子都找到了——愁,她愁什么?为何愁?学生联系李清照的经历,确定是后期作品,那肯定是为国为民而愁。
从而得出,诗词为境而生,文章也应由心而发,写作,要真!
此环节,我比较满意的细节是自己的朗读,由刚才的沉醉而欢转为蹙眉而忧,为学生迅速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奠定了基础。
整堂课,师生同吟、同乐、同忧、同说,多种情景交融,也能促发师生对此“常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