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学方案1

时间:2019-05-12 21:2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学方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学方案1》。

第一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学方案1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案

【课程名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 【任课教师】ba qo aigh 【周 课 时】 4课时

【上课班级】学前教育123班 【教学设计】章节教学

【教学参考书】《幼儿园课程概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复习法;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课程说明】本科目共九章,分别介绍了数学教育与幼儿的发展,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手段,对应、分类、排序的经验与教育,10以内数的经验与教育,10以内加减运算的经验与教育,常见量与计量的经验与教育,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与教育,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等内容。

【成绩评定】70%(期末考试笔试50%﹢口试20%)+20%(平时作业)+10%(月考、课堂回答问题及平时作业表现)

第一章 概述

【课时设计】4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数学学习是幼是促进幼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明白早期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2.学习并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知道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正确掌握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

3.建立科学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意识,正确看待幼儿的思维发展及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习并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知道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正确掌握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教学难点】建立科学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意识,正确看待幼儿的思维发展及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早期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幼儿数学学习的心理

特点和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是本章阐述的几个重要问题。

基本常识:幼儿学习数学有其心理特点,数学学习是对幼儿心理特

点的挑战,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本技能:建立科学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意识,正确看待幼儿的思维

发展及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学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一、数学知识的特点

(一)逻辑性

(二)抽象性

(三)精确性

(四)应用性

二、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学会“数学的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第二节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一、幼儿学习数学的一般特点

(一)幼儿需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逐步达到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幼儿的数学学习开始于动作,并逐步内化为头脑中的运算

(三)幼儿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中的相关经验

(四)外部支持有助于幼儿数学知识的建构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 第三节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

一、发展幼儿思维的原则

二、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

三、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数学教育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联系,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

其二是要重视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数学

其三是数学教育应结合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使用数学,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四、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作业布置】

1. 理解并解释数学知识的特点

2. 为什么说幼儿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逐步达到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 3. 为什么说幼儿园的数学学习开始于动作,并逐步内化为头脑中的运算. 4. 举例说明幼儿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中的相关经验. 5. 举例说明外部支持如何有助于幼儿数学概念的建构.

6. 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有哪些?怎么样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这些原则? 7. 说说你学习本学科的感受。

第二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课时设计】4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以及层次结构,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2.认识到通过数学教育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并为幼儿认识世界、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工具。

3.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规定的实施数学教育的方向,同时能为进行和评价数学教育活动找到依据.【教学重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目标的层次结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教学难点】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规定的实施数学教育的方向,同时能为进行和评价数学教育活动找到依据.【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目标的层次结构,幼儿园数学教

育的内容.基本常识:知道通过数学教育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并为幼

儿认识世界、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工具。

基本技能: 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规定了实施数学教育的方向,同时能为进行和评价数学教育活动找到依据.【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意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规定了向幼儿实施数学教育的方向和准则。

(一)数学教育目标规范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二)数学教育目标可指导和控制数学教育的整个过程

(三)数学教育目标明示了数学教育评价的标准

二、制定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一)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制定目标应该坚持的观点: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发展过程

儿童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二)社会要求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学科特点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结构层次及其分类

幼儿数学教育目标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 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及其分析

在《纲要》,幼儿数学教育包含在科学领域中,根据科学领域的目标精神。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包含以下具体内容: 1. 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2.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觉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3.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 会正确操作数学活动的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4条目标所表达的思想

一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重视对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二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指出了幼儿应学习哪些数学知识,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具有什么性质,以及幼儿怎么样获得数学知识。三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强调要重视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强调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教育和年龄阶段目标及其分析

小班————中班————大班

在数学教育中,针对各年龄从阶段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分别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将促进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三)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及其分析

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在内容上包括:认知——情感——技能

第二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

(一)对应、分类、排序和经验

对应是指在两个集合中,一个集合里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确定的对应关系在另一个集合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元素与它相对应。分类是指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进行分组。排序是批根据物体量的差异排列顺序。模式是指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

(二)数及数运算的经验

数可以表示个数多少 数可以表示整体多少 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价格 数要以用来进行运算

(三)量与计量的经验

量有连续量和不连续量。

量是表示事物所具有的能区别程度异同的性质,即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低、轻重、快慢等客观现象都称作量。

(四)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

空间的概念是极广泛的,包括着对大小、形状、方向的认识,也包括对空间的区分,如对分离、次序、包围、邻近等空间关系的认识。

二、幼儿园各年龄班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小班————中班————大班

【作业布置】

1.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具有哪些意义? 2. 制定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有哪些?

3.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有哪些?各个层次之间有什么关系? 4.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 幼儿园数学教育要重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什么?

6. 幼儿应该学习哪些数学知识?幼儿获得的数学知识具有什么性质?幼儿怎么样获得数学知识? 7. 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三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手段

【课时设计】4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并了解操作法、游戏法、启发探索法和演示讲解法等四种方法的基本含义、常用类型、运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2.掌握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普遍使用和不可或缺的两大手段.3.能正确地运用教育方法和合理地利用或制作教具和学具.【教学重点】掌握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普遍使用和不可或缺的两大手段.【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运用教育方法和合理地利用或制作教具和学具.【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操作法、游戏法、启发探索法和演示讲解法等四种方法的基本含义、常用类型、运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基本常识:知道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普遍使用和不可或缺的两大

手段.基本技能:能正确地运用教育方法和合理地利用或制作教具和学具.【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操作法

(一)操作法的含义

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引导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亲自动手操作、摆弄,让幼儿园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从中获取数学经验和领悟数学知识的一种数学教育方法。

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动作和具体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已被认定为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操作法应成为幼儿园数学教育最基本的方法。

(二)运用操作法的注意点 1. 操作前:

(1)要向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材料

(2)要帮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探索的方向(3)操作材料及要求要尽量体现差异性、层次性 2. 操作时:

(1)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

(2)及时提示操作要求和方向,及时对幼儿进行提问 3.操作后:要引导幼儿整理归纳操作结果

二、游戏法

(一)游戏法的含义

(二)幼儿园数学游戏的类型 1.情境性数学游戏 2.感觉和动作性数学游戏 3.智力性数学游戏 4.口头数学游戏

(三)运用游戏法的注意点 1.要凸显游戏的数学教育功能(1)游戏主题不要太新奇(2)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不要太复杂(3)要尽可能增大游戏中的数学活动分量 2.要与年龄特点相适宜(1)游戏种类的选择方面(2)游戏的使用分量方面(3)游戏的组织形式方面

三、启发探索法

(一)启发探索法的含义

(二)运用启发探索法的注意点 1.要为幼儿提供有助于探索发现的情境和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活动 2.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 3.要组织幼儿交流和表达探索的结果

四、演示讲解法

(一)演示讲解法的含义

(二)运用演示讲解法的注意点 1.演示讲解必须突出重难点

2.演示所用的教具要便于观察,可做必要的辅助性标志

3.演示教具的动作要慢些,强调和突出具有启发思维意义的关键之处 4.语言要明确、简练、生动 5.要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以实现数学教育目标为目的来选用教育方法

(二)要根据数学教育内容的特点来选用教育方法

(三)要根据年龄特点来选用教育方法

(四)要将多种教育方法综合使用 第二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教具和学具

一、常用的教具和学具种类

(一)实物类 1. 废旧物品 2. 自然物 3. 玩具 4. 生活用具

(二)图片、卡片类 1. 图片 2. 卡片 3. 数字卡片 4. 式子卡片

(三)粘贴、扦插类 1. 贴绒或磁吸 2. 插立

(四)电教类

(五)器具类

二、教具和学具的来源

(一)收集

(二)自制

(三)购买添置

三、选择、制作、使用教具和学具的注意点

(一)选择、制作教具和学具的注意点 1.要针对目标

2.要考虑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识特点 3.要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 4.要讲究经济适用

(二)使用教具和学具的注意点

1.尽量“一物多用”,提高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效率 2.努力为幼儿与教具和学具之间的充分互动提供条件 3.要重视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作业布置】

1. 什么是操作法?运用操作法应注意什么?

2. 什么是游戏法?幼儿数学游戏有哪些常用类型?运用游戏法应注意什么? 3. 什么是启发探索法?运用启发探索法应注意什么? 4. 什么是演示讲解法?运用演示讲解法应注意什么? 5. 幼儿园数学教育常用的教具和学具有哪些种类? 6. 选择和制作教具和学具应该注意什么? 7. 在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第四章 对应、分类、排序的经验与教育

【课时设计】12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集合、“1”和“许多”的关系、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序、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等教育活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意义。

2.掌握积累上述几种关系的数理逻辑经验,并学习相关的教育内容及其要点。

3.能够根据相关内容和要求,对幼儿园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相关内容和要求,对幼儿园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

【教学难点】对幼儿园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知道对应关系、类包含关系、序列关系、集合是蕴涵于

数学知识中的基本逻辑关系以及幼儿的相关认知特点;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以及设计和组织。

基本常识:知道积累上述几种关系的数理逻辑经验,对于幼儿逻辑思

维的发展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知道相关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要点。掌握通过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序、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等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直观的层面上接触和感知物体的集合,获取相关的数理逻辑经验。

基本技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数学知

识必须进行逻辑思考,而幼儿进行逻辑思考需要一定的数理逻辑经验。能让幼儿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在协调一系列动作、将外部动作内化的过程中,积累上述几种关系的数理逻辑经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集合的基础知识

一、集合的概念

二、集合的特点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三、集合的表示法

四、子集的概念

五、蕴含在集合中的两面种关系

包含关系——对应关系

第二节 幼儿对对应、类包含和序列关系的认知特点(略)

一、幼儿对对应关系的认知特点

二、幼儿对类包含关系的认知特点

三、幼儿对序列关系的认知特点 第三节 认识“1”与“许多”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区别“1”和“许多”

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学习将“1”和“许多”这两个词运用于生活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区分“1”和“许多”

(二)进行分与合的操作活动和游戏,启发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3 例)

(三)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幼儿对“1”和“许多”认识

1.通过寻找数量为“1”和“许多”的物体,加深对“1”和“许多”的认识

预设的环境——自然环境————记忆表象

2.通过多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加深对“1”和“许多”的认识

第四节 物体对应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相关联物体匹配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 引导幼儿感受物体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3. 提供活动材料,进行“匹配”练习

(二)对应比较物体数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1. 引导幼儿初步掌握重叠对应比较和并放对应比较的技能 2.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运用重叠对应比较和并放对应比较的技能

(三)设计与组织活动的注意点

1. 在设计组织匹配相关联物体的活动时,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选择幼儿熟悉的物体作为匹配内容。

2. 在设计与组织对应比较物体数量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初步掌握对应比较的技能,再引导幼儿掌握并放对应比较的技能。

3. 无论在匹配相关联物体的活动还是在对应比较物体数量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结果表述的时机,初步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

第五节 物体分类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幼儿园分类教育的主要内容

1. 按分类的对象,幼儿园分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1)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2)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内部特征进行分类(3)引导幼儿按物体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2. 按分类的思维层次,幼儿园分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1)引导幼儿按照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2)引导幼儿对物体进行多角度分类(3)引导幼儿对物体进行多层级分类

(4)引导幼儿同时按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二)各年龄班分类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小班——中班——大班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小班分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二)大、中班分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三)设计与组织活动的注意点 第六节 物体排序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幼儿排序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各年龄班排序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二)按10以内数量的差异排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三)模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作业布置】 1. 理解并解释

集合和元素 “1”和“许多”的关系 一一对应 分类 多角度分类 层级分类 同时按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排序 正向排序 逆向排序

2. 比较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分类教育的内容要求。

3. 在分类教育中,教师可以怎么随着年龄班的提高引导幼儿掌握和运用分类标记。

4. 比较小、中、大班三个年龄班排序教育的内容要求。

5. 请设计一则有助于幼儿理解“1”和“许多”关系的游戏活动和操作活动,需写出活动名称、目标、游戏规则和指导要点。

第五章 10以内数的经验与教育

【课时设计】1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的数概念基础知识和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知道lO以内基数的教育、10以内序数的教育、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认读和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四方面的内容。

2、掌握具体的教育内容及要求,并着重从实践的层面,对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思路、程序以及注意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重点】掌握的数概念基础知识和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教学难点】能从实践的层面,对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思路、程序以及注意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 lO以内基数的教育、10以内序数的教育、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认读和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四方面的教育内容及要求。

基本常识:数概念基础知识和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

基本技能:能重从实践的层面,对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思路、程序以

及注意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概念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

一、关于数的实际意义

基数——序数

二、关于数的序列

(一)自然数列

(二)数序

(三)相邻数

三、关于计数

(一)计数(数数)

(二)数的守恒

四、关于数的组成

第二节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的计数能力及其发展

(二)影响幼儿计数的因素

二、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

(一)比较前后两数的大小

(二)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三)数的排序

三、幼儿认识序数的特点

四、幼儿认识数的组成的特点 第三节 10以内基数和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小班——中班——大班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10以内的基数的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 计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2. 比较数的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 数的守恒教育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二)掌握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 认识相邻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 熟悉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第四节 10以内序数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 通过演示讲解,使幼儿感知物体序列及序数词 2. 通过游戏和操作,让幼儿感知不同形式的物体排序 3. 通过操作体验,帮助幼儿分辨基数和序数

(二)认识10以内的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 组织活动,使幼儿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序数 2. 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判定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3. 结合现实生活内容设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序数的意义和培养用序数的意识。

第五节 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从直接感知到抽象列式,引导幼儿探索学习2~5的组成 1. 提供材料,诱发幼儿进行分合操作活动 2. 利用分合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进行抽象和列式 3. 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二)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 1.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2. 引导幼儿通过迁移理论来学习新内容

3. 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第六节 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中班——大班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读数字的教育活动

1. 要用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幼儿记住字形 2. 要指导幼儿读准字音和区分形近数字 3. 认读数学联系具体事物

(二)书写数字的教育活动

1. 教师要通过示范和纠正来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规范 2. 书写练习要循序渐进 【作业布置】 基础理论部分 1. 理解并解释

基数 序数 数序 相邻数 计数 数的守恒 数的组成 2. 幼儿10以内的数的经验与教育有哪些主要内容? 3. 对幼儿进行10以内数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4. 比较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基数教育的内容要求。实践提高部分 1. 结合到幼儿园实践或见习的机会,安排个案调查活动,内容为小、中、大班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学生两人一组选择小、中、大班各两各幼儿测查以下两项内容:口头数数1~20;通过点数说出10以内物体数目)

第六章

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经验与教育

【课时设计】6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这反映了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 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

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指出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本常识: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过程以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中

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展特点

基本技能: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

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在实践中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集合的运算

(一)交集

(二)并集

(三)差集

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整数加法

(二)整数减法

第二节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一、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

(一)动作水平的加减

(二)表象水平的加减

(三)概念水平的加减

二、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一)幼儿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二)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比学习加大数、减大数容易

(三)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容易 第三节 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二)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

(三)引导幼儿学习列加减算式

(四)引导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

(五)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课时设计】 基础理论部分 1. 理解与解释

交集 并集 整数加法 整数减法 2. 简述幼儿加减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3. 幼儿学习加减运算具有哪些特点? 实践提高部分 1. 2.

设计3以内加减法的教学过程。

设计2~3个复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的游戏,写出游戏名称、内容及玩法。

第七章

常见量与计量的经验与教育

【课时设计】8课时

【教学目标】1.在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时间的特点。

2.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使幼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

时间的特点,有关量和时间的知识和教育要点。

基本常识: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时间等常见量是幼儿

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现象,也是幼儿需要学习的必备知识和经验。

基本技能: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

使幼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量的概念

二、量的计量

第二节 幼儿对量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一)三岁以前儿童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3~4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三)4~5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四)5~6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幼儿学习测量的特点

三、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一)主观性

(二)含糊性

(三)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 第三节 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小班——中班——大班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引导幼儿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量的特征 2. 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应有利于幼儿比较 3. 针对物体量的不变性、相对性的特点设计活动

(二)引导幼儿学习描述物体的量

(三)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1. 使幼儿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 2. 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四)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 引导幼儿在比较中认识常见量 2.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

3. 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比较不同的量 4.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时间的教育

一、时间概念

时间概念的特点: 1. 流动性 2. 不可逆性 3. 周期性 4. 抽象性

二、教育内容与要求

小班——中班——大班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时间

(二)帮助幼儿学习并理解时间的词语

(三)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要求,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四)引导幼儿认识钟面及整点、半点

(五)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注意点 【作业布置】

1.简述幼儿感知量的年龄特点.2.什么是测量?简述幼儿学习测量的过程和特点.3.说说时间具有的特点.结合幼儿时间概念的发展,阐述如何对幼儿进行时间概念的教育.4.观看教学实例,分析教师引导大班幼儿认识时钟的策略。(P209)

第八章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与教育

【课时设计】8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以及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

2.在理解“空间”与“几何形体”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

3.了解相关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教学重点】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基本常识: 理解“空间”与“几何形体”概念,知道有关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以及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

基本技能: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了解相关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

一、方位空间

二、平面图形

三、空间图形

四、对称与等分

第二节 幼儿对空间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

二、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知特点

三、幼儿对空间图形的认知特点 第三节 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第四节 认识空间的教育

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第五节 对称与等分的教育

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作业布置】 1.理解并解释

方位空间 几何形体 对称 等分

2.结合见习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例分析说明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3.设计一个幼儿学习对称或等分的操作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目标、操作材料、操作规则与指导要点.第九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

【课时设计】4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2、在了解各种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学习各种数学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以上几种活动的要点。

3、能够利用各种途径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启发,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幼儿日常生活

中的数学因素。

基本常识: 知道幼儿是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获得大量的非正式的数

学知识和经验。

基本技能: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

动以及日常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在了解各种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学习指导和组织以上几种活动的要点。

【教学内容】

一、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 1. 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2. 专门教学活动的设计 3. 专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二、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1.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2.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的注意点

三、活动区角的数学教育 1.区角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2.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

四、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1.生活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2.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的注意点 【作业布置】

1.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2. 试述幼儿园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3. 数学操作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和规则的制定应注意哪些问题。4.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6. 主题数学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7. 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 区角活动的特点和价值

9. 生活中数学的特点及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第二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第 19、2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章 10以内数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数概念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这反映了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 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指出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本常识: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过程以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中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展特点

基本技能: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在实践中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法 【教学过程】

一、关于数的实际意义: 基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叫做基数。基数通常表示为“几个”。

序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时,叫做序数。序数通常表示“第几个”

二、关于数的序列

(一)自然数列

如果从自然数“0”起,逐次添上一个单位,就得到一列数:0,1,2,3...........由这个依次排列着的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列。

自然数的性质: 1.有始 2.有序 3.无限

(二)数序

数序即自然数的排列顺序。

(三)相邻数

自然数列中某数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叫做这个数的相邻数。

三、关于计数

(一)计数(数数)

“总数”所代表的就是那个集合元素的个数。在计数的过程中可体现出计数的特性:

1.只要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无论集合里以什么方式排列,计数的结果总是一样。2.如何用其他的食物代替要数的事物,计数的结果不变。

3.无论数什么,无论怎么数,最后出现的数都是代表计数都是代表计数的结果,即总数。

(二)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的是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因其体积大小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

四、关于数的组成 数的组成从本质上说关于数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指的是除了“0”和“1”以外的整数(总数)可以分为两个以上的部分数,这两个的部分起来又是原来的总数。

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分数涉及总数和两个部分数三种逻辑关系: 1.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2.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3.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第二节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计数能力及其发展

1、口头数数

也称“唱数”,意指没有动作以及具体的被数对象,仅是口头上按顺序说出自然数。

2、按物点数

意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数词与手点的物体一一对应。

3、说出总数

意指按物点数后将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的物体的数量。

4、数的守恒

(二)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

1、计数的对象影响幼儿计数活动

2、计数活动的方式影响幼儿的计数水平

二、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

(一)比较前后两数的大小

(二)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三)数的排序

三、幼儿认识序数的特点

幼儿认识序数需要有按物点数的经验,幼儿对序数的认识晚于对基数的认识。

四、幼儿认识数的组成的特点、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涉及到总数和两个部分数共三个数群之间的包含关系、互换关系和互补关系。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自然数的性质,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及幼儿认识数序和数的组成相关知识。

作业:

1、基数和序数指的是什么?

2、自然数的性质包括哪些?

3、幼儿计数能力有何发展特点?

第21、2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10以内基数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基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求

2、知道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掌握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难点】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初步认识4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4以内的事物。

(二)中班

1、认识10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是,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或排列形式等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能比较10以内相邻数的大小,知道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三)大班

1、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事物,能以2个、5个物体为单位进行计数,并能认识单双数。

2、能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相邻数。

3、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对1~10的数进行正向排序和逆向排序,能对1~10的数列进行“顺数”“顺接数”“倒数”“倒接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计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1)引导幼儿按物点数和认识点数,感知和体验数词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2)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数词与物体数量之间的联系。

1)感官计数 A、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B、运用触觉感知数量 C、运用运动觉感知数量 D、同时用多种感官感知数量 2)按物找(说)数 3)按数找(说)物

(3)设计和组织计数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让幼儿反复感知体验数词和多种相应数量物体的对应 2)要适当启发引导幼儿抽象概括数词和相应数量之间的关系

2、比较数的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1)比较相邻两个数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利用数的形式直观呈现相邻两数及其大小关系。

2)借助相邻两数的数量比较和数量转换,启发幼儿理解两数的大小关系。3)通过多种活动,巩固两数关系的认识。

3、数的守恒教育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二)掌握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认识相邻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利用认识相邻两数数差关系的感性经验,将直观教具和数字结合,引导幼儿比较到连续比较,逐个认识2~4的相邻数。

2)借助2~4的相邻数经验,引导幼儿发现数的相邻规律,启发幼儿运用规律探索学习5~9的相邻数。

3)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予以练习巩固。

2、熟悉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结合数的比较活动,让幼儿按物体数量排序并匹配数字,感受数的排列顺序。

2)提供数卡,启发幼儿利用相邻数知识学习排列数序。3)通过多种形式的口头数数,帮助幼儿熟悉数序。A、顺数和顺接数 B、倒数和倒接数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基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的活动设计和组织。作业:

1、中班的10以内基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

3、设计和组织计数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23、24课时

【教学内容】第四节 10以内序数的教育

第五节 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求

2、知道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掌握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重点】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难点】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1、能理解序数的意义,知道“第几”和“几个”的区别。

2、会从不同方向判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3、能用序数词表达物体的排列位置。

4、能初步理解生活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次序标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通过演示讲解,使幼儿感知物体序列及序数词。

2、通过游戏和操作,让幼儿感知不同形式的物体序列。

3、通过操作体验,帮助幼儿分辨基数和序数。

(二)认识10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组织活动,使幼儿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序数。

2、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判定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内容设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序数的意义和培养运用序数的意识。

第五节 1 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1、掌握2~10各数的组成形式,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

2、领会数的组成中部分数和部分数互换关系。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从直接感知到抽象列式,引导幼儿探索学习2~5的组成。

(1)提供材料,诱发幼儿进行分合操作活动

(2)利用分合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进行抽象和列式

(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二)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及要求,10以内数序数的活动设计与组织。10以内数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等知识内容。

作业: 1、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及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和组织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

3、如何设计和组织1 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

第25、26课时 【教学内容】第五节 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第六节 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了解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3、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实践 【教学过程】

一、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

1、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2、引导幼儿通过迁移推理来学习新内容

(1)在部分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规律推出全部组成形式。

(2)鼓励幼儿的口头表达,组织幼儿共同讨论与验证。

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二、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1、中班:能正确认读1~10阿拉伯数字,并能用数字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大班:能正确书写1~10阿拉伯数字,笔顺正确,书写工整,姿势正确。

三、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认读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1)要用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幼儿记住字形(2)要指导幼儿读准字音和区分形近数字(3)认读阿拉伯数字联系具体事物。

(二)书写阿拉伯数字教育活动

1、要通过示范和纠正来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规范

2、书写练习要循序渐进

(1)书空练习

(2)试写

(3)书写练习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了解了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学习了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相关知识内容。

作业:

1、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如何组织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

第27、28课时

【教学内容】第六章 1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运算

2、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3、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2、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2、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举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集合的运算

(一)交集

(二)并集

(三)差集

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整数加法

(二)整数减法

第二节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一、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

(一)动作水平的加减

(二)表象水平的加减

(三)概念水平的加减

二、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一)幼儿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二)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比学习加大数、减大数容易

(三)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容易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集合的运算,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集合的运算包括哪些?

2、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包括哪些水平?

3、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有何特点?

第29、30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法 练习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1、会解答生活和游戏生活中简单的加减应用题,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用模仿和描述的方法学习自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初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

3、认识加号、减法、等号和加减算式,理解算式表示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

1)通过游戏和生活中实例,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 2)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A、教幼儿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B、教幼儿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3、引导幼儿学习列加减算式

A、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加减运算过程和结果,理解算式的含义 B、使幼儿理解一个加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件和多件事情

4、引导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

1)观察三幅情境图,学习自编应用题

2)观测一幅情境图,按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习自编应用题 3)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由编题。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重视口述应用题在幼儿学习、掌握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2)引导幼儿感受加减运算中的数量关系,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3)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A、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B、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C、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表现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4)引导幼儿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以及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中的注意点。

作业: 1、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与组织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

3、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包括哪些?

第31、3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七章 常见量与计量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对量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1.在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时间的特点。

2.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使幼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量的概念:

量是客观世界中一定的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

分为:不连续量和连续量

二、量的计量:

把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

常用的计量方法有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

第二节 幼儿对量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一)三岁以前儿童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3~4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三)4~5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四)5~6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幼儿学习量的特点:

三、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一)主观性

(二)含糊性

(三)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量与计量是概念,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及学习特点,同时也学习了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作业:

1、量与计量指的是什么?

2、幼儿对量的感知有何特点?

3、幼儿感知时间有何特点?

第33、3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时间的教育

【教学目标】1.在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时间的特点。

2.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使幼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点】

1、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

2、认识时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

2、认识时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练习法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和长短不同的物体,会正确运用“大小”“长短”等词语。

2、能在一堆(不超过四个)大小伙长短有明显差别的物品中找出并说出哪个最大(最长)或最小(最短)。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或量(大小、长短)的差异对4个以内的物体排序。

(二)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等。

2.能在一堆(不超过6个)大小或长短有差别的物品中找出并说出最粗和最细的,最高和最矮的。

3、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比较粗和比较细,比较厚和比较薄,比较高和比较矮。

4、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大班)

1、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和轻重,能正确表达测量的结果。

2、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宽窄、远近、轻重等词语描述物体。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能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初步感知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关系。

4、能正确地感知物体的量,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引导幼儿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量的特征 2. 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应有利于幼儿比较 3. 针对物体量的不变性、相对性的特点设计活动

(二)引导幼儿学习描述物体的量

(三)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1、使幼儿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

2、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引导幼儿在比较中认识常见量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

3、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比较不同的量

4、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时间的教育

一、时间概念: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特点:

1、流动性

2、不可逆性

3、周期性

4、抽象性

二、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

(二)中班

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时间词语

(三)大班

1、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7天的名称和顺序。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及,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时间

(二)帮助幼儿学习并理解时间的词语

(三)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要求,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四)引导幼儿认识钟面及整点、半点

四、活动设计与组织注意点:

1、创设生活情景、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时间的教学

3、帮助幼儿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活动中的注意问题;认识时间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认识时间教育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活动中的注意点等知识内容。作业:

1、简述幼儿感知量的年龄特点?

2、什么是测量?简述幼儿学习测量的过程和特点?

3、说说时间具有的特点.结合幼儿时间概念的发展,阐述如何对幼儿进行时间概念的教育?

第35、36课时

【教学内容】第八章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以及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

2.在理解“空间”与“几何形体”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

3.了解相关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

一、空间方位:

1、主体对它周围客体的相对位置

2、周围客体对主体的相对位置

3、各个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平面图形

(一)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

(二)三角形

(三)圆(半圆、椭圆)

三、空间图形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圆柱

(三)球

四、对称与等分 第二节 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

1、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里外、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2、幼儿认识空间方位,呈现出由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

二、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1、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从粗略到精细 皮亚杰提出幼儿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欧氏几何的图形。

第二阶段(4~6岁):是过渡期,能初步辨认区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

第三阶段(7岁左右):具有逆向思考能力,能辨识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

2、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从配对到指认,再到命名

3、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经历从视觉到触摸觉,从内部到外部的过程

4、界定图形的标准,易受图形非本质特征的影响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方位空间、平面图形、空间图形、对称与等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理解并解释

方位空间 几何形体 对称 等分

2、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例分析说明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第35、3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空间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3、了解认识空间教育内容与要求

4、掌握认识空间是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

1、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识空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识空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能根据实物或图形的标记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匹配或归类

2、通过比较发现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命名图形。

3、能排除颜色和大小的干扰,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图形进行分类。

(二)中班

1、发现椭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各自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命名。

2、能从周围环境的物体中发现隐含的多种平面图形。

3、有图形守恒观念,即在辨认图形和对图形进行分类时不受颜色、大小和位置摆放的干扰。

4、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既能用若干同一种图形拼成不同的封闭图形,或用多种图形拼成一个指定的封闭图形。

5、能分析图形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发现图形之间的属性差异。

(三)大班

1、能区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差异,辨识空间图形的标记,并在标记与空间图形之间建立关系。

2、能通过比较归类发现正方形、长方形、球体、圆柱体各自的共同特征,能正确命名空间图形特征的物品。

3、能不受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的干扰辨认空间图形和给空间图形分类。

二、活动设计

(一)平面图形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1、发现平面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

3、再发现平面图形

4、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 a、概括图形种类的活动

B、体验图形边角之间关系的活动 C、等分活动

5、在生活中认识平面图形

(二)空间图形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1、区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

2、空间图形的分类与比较

3、寻找生活中与空间图形相似的物体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一)几何形体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形体特征 第四节 认识空间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分的上、下、前、后方位并能做出相应的向上、下的动作。

2、辨别和说出以自己为中心的物体方位和以客观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二)中班

1、能以自身为中心,按指令做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外、向内等相对的动作。

2、能以客观为中心,分析两组物品相互上下、前后、里外等相关关系。

3、对于空间方位的相对性有所理解。

(三)大班

1、发现常见空间图形的主要特征及它们各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2、发展幼儿的左右方位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左”“右”等词语。

3、尝试将地图与实景建立联系,根据路径图确定行动路线及目的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1、认识空间方位的活动

2、认识空间环境的活动 3、3、手眼协调活动与视觉分辨活动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

2、充分利用幼儿的身体和身体动作,帮助其感知空间方位和空间关系。

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空间概念的教育

4、在其他活动中渗透空间概念的教育。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认识几何形体活动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及如何组织和设计活动设计教育活动,认识空间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以及此类活动如何组织等知识内容。

作业:

1、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组织认识空间的教育活动内容?

第37、38课时

【教育内容】第五节 对称与等分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称与等分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体验物体的对称性,会匹配对称图形

2、能区分整体与部分

(二)中班

1、会剪对称图形

2、按对称与不对称给物体分类。

(三)大班

1、理解等分 的意义,会对图形或物体做二等分和四等分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对称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用对称的部分组合成整体

2、将整体分为对称的部分

(二)等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在分享活动中理解“二等分”的意义(1)不连续量的二等分活动(2)连续量的二等分活动(3)空间图形的二等分活动

2、在折叠、剪切、称量中积累连续量二等分的经验

3、在等分与还原中建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通过迁移“二等分”的经验掌握“四等分”方法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一)在操作和比较中感受对称和等分的意义

(二)重视对称与等分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对称与等分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在活动中的注意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对称与等分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与组织等分教育活动?

3、等分教育活动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37、38课时

【教育内容】第九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

第一节 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

第二节 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 日常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2、在了解各种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学习各种数学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以上几种活动的要点。

3、能够利用各种途径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启发,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专门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

一、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

1、专门的教学活动是有系统的活动

2、专门的教学活动是有计划的活动

3、专门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幼儿主动建构数学概念的活动。

(二)专门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1、专门教学活动提供的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和关键性的学习经验,为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提供了阶梯。

2、专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直接指导,为幼儿数概念发展提供了支架。

3、专门教学活动所采取的集体教学形式,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专门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操作活动的设计: 目标 材料 形式 指导 评价

(二)整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1、活动名称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1)学习经验的选择 2)幼儿的经验准备

3)数学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

4、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 活动进行 活动结束 注意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鼓励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 3)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已有的经验

5、活动建议和活动延伸

三、专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集体教学活动

(二)小组教学活动

(三)集体和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第二节 主题活动的数学教育

一、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主题活动的特点:

1、主题内容来源于幼儿 生活,而不是学科领域

2、主题活动中包含了各个领域或学科的学习内容,但是主题活动不以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重点。

(二)主题活动对幼儿数学的价值

1、幼儿结合主题内容学习数学,有利于其积累数学经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幼儿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可以亲身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

二、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在主题中寻找数学教育内容

(二)以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的活动设计

三、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的注意点:

(一)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实现的,包括:集体活动、区角活动及日常生活。

(二)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应自然地渗透其中,不能因为数学的内容冲淡了主题。

(三)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此教师给予关注和支持。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价值,专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及主题活动的设计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内容。

作业:

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2、试述幼儿园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3、数学操作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和规则的制定应注意哪些问题?

4、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第39、4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节 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

第四节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2、在了解各种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学习各种数学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以上几种活动的要点。

3、能够利用各种途径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启发,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

一、区角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区角活动的特点

1、通常是桌面操作活动

2、区角活动的内容,常常和专门教学或主题活动紧密联系

3、区角活动是幼儿自选的活动

4、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区角活动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估

二、区角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1、区角活动给予幼儿一定的操作练习机会

2、区角活动给予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

3、区角活动使幼儿获得个别指导的机会

三、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

(一)活动空间及材料的提供

1、活动空间的设置与准备

2、操作材料的提供和摆放

(二)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评估

第四节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一、生活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一)生活中的数学的特点

1、经常性

2、真实性

3、渗透性

(二)生活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具有独特的价值

1、生活为幼儿提供了获取大量数学经验的机会

2、生活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并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3、生活让幼儿主动、自信、充满兴趣地学数学

二、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的注意点

(一)善于在幼儿的生活中铺捉数学教育的契机

(二)让幼儿经历真正的问题解决过程

(三)兼顾个别教育与集体活动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区角活动的特点与价值、区角活动的组织,生活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已经生活中渗透教育的注意问题。

作业:

1、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区角活动的特点和价值?

3、生活中数学的特点及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发表于:2010-04-14查看:10757评论:0

最近,我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重温了一遍。通过学习,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纲要》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平时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的支撑点。认真学习《纲要》知识,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都有据可依。所以,学习《纲要》,为我们的工作指引了方向。现就学习所得,汇报如下:

一、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明确了幼儿园教育根本教育目的和根本任务,《纲要》还要求我们“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指出了幼儿园的教育能够为入学做准备,也为幼儿的一生健康发展打基础。

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幼儿教育和保育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努力做到:增进幼儿体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爱国、爱集体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相对地说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要求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努力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就说明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而应以幼儿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作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以往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往往偏重于为幼儿铺设一条求知、学艺的道路,而忽视了幼儿还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最终只会贻害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

中学习,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求得发展。所以,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四、“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分子,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当前,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由于家庭的过度呵护,电视电脑的普及,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不利于亲近自然和社会交往的居住环境等,使幼儿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虚拟化,通过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幼儿变得依赖和被动。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主动地观察或管理其周围的活动环境,推动幼儿素质教育。由此,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环境,并创设和利用好这些重要的资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庭、社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的一部分,我们要积极争取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我们也应该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还要与社区密切合作,争取社区对我们幼儿教育的支持,创设利用好周边的环境,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使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积极的交互作用。通过以上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更好地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心得。在今后的工作实际中,我要以《刚要》为指导,把《纲要》的精髓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育儿园(9ye.com),育儿,幼儿,幼儿园,宝宝)9669

第四篇:实践性教学活动总结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单元实践性教学的思考商贸经济系韩永春

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工学交替,实现知识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5月20——25日商贸经济系组织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和连锁经营管理三个专业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驱动的方式,三个班150人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带队,教师也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各个小组根据不同的任务最终出具总结报告并制作PPT,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评比、奖励。

此次活动系里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教师全脱产跟踪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社会实践活动预期的目的。此次任务驱动或项目驱动的社会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为高职院校探索性的开展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为完善这一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此次实践性教学活动我负责第八小组,由08《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15名同学组成。结合《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所学内容,此次实践性教学活动我们选择了“连锁超市SWOT分析”作为调查的题目。SWOT分析即在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绩效。5月20日,题目确定后我们明确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并立刻着手开始调查。我们选择了宁夏华联商厦中山店作为调查的对象。题目确定的当天,我带领我的团队深入中山店对企业进行摸

底,与企业领导层、员工交谈,说明调查的目的并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交谈中我们发现企业还是比较支持此次活动的,因为此次调查的题目恰巧也是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的几天里,团队成员不断地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内容涉及企业的业态、规模、店址、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商品价格、商品陈列、店内POP、店内布局、商圈、竞争对手、供应商、营业额、毛利率水平等;一般是上午调查下午进行讨论并布置第二天的调查工作,在此调查的基础上出具调查报告并给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设性建议;调查结束后回访企业与企业管理层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此次实践性教学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成倍的增长;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次活动的开展,也为高职院校在本身教学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因为调查的结果也是企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又为如何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此次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此次教学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调查的任务或项目大多数都是事先拟定的,而非企业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再者,既然是教学活动,却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其评价机制也有待于完善,比如是否将此类教学活动纳入到学生成绩的评定体系中?以上就是此次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一些思考,不足之处,请予原谅。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的心得体会

这是一本幼儿园专业成长丛书,是广州华南示范大学的袁爱玲老师的著作,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一线的教师,因为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是到策略,但是等我随便翻了几下就没有多大的兴趣了,总觉得理论的东西比较多,我最害怕看到这些理论的东西,怕看了半天还是一字半解的。但是当我认真的翻阅这本书时却发现里面的每一个理念都有一个个我们日常教育的案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而且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非常的有帮助。《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一书,无论从幼儿教育的理念上还是在幼儿教育工作指导策略上都给予了幼儿教师可操作性较强的引导。本书由导言和五章内容组成。导言“走向智慧的幼儿园教育学”导出的是本书预设的理想与目的,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中的基本理念之重构”,这是作者希望幼儿教师达到的新的认识起点,这也是读者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运行条件分析与优化”提出了实现本书所指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的新的“生态环境”保障。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针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实施中最基本的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第四章“幼儿园各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从多种纬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且就主要类型的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第五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策略”试图以新的评价标准来保障以上指导策略的落实。我认为其中最能帮助指导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实践工作的是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这一内容,以易懂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来让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就是教师为促进幼儿发展,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特定的指导方式、方法,是教育活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境和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具体方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即该如何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对这一章节的认真阅读,对我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实施中最基本的环节策略方面有一个促动。学习到在观察幼儿时应遵循的原则和使用方法以此帮助自己可以更好的获得有效的信息;学习到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中各环节的实施目的及如何准确把握活动进程与时间、节奏,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认识到幼儿教师语言的使用应富有情感性、形象性、启发性、逻辑性、生活性、文学性、简练性等,学习到幼儿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气、修辞、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实现在与幼儿交流沟通时实现完整表意的作用。其中最让我有感悟的是我们的教学活动基本分为导入环节、高潮环节、结束环节,书中对这些环节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策略非常的值得我们学习,让我发现我们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设计的更完美、更有利于幼儿发展。运用了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艺术性、简洁性等策略会使我们的导入更加的有教育价值,书中还用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说明了这些策略的有效运用等,这会让我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大的提高。在第四章节中的一些教师指导、评价策略也让我受益非浅,其中针对个人活动的指导、小组活动的指导及集体活动的不同指导策略进行了说明,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些不够正确的行为可能会抹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书中指导我们在指导时不能过分的干预,要按幼儿各种不同表现进行引导和帮助,教师指导时的耐心、细心时非常重要的,要以幼儿的兴趣点启发幼儿思考等。书中还以一个个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案例指导我们如何进行评价和指导,使我们可以感同身受。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教育指导实践工作有着更直接的引导,我也会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内容付诸于我的实践工作当中,发挥其作用帮助我的工作更具有效性同时也提高我的教育活动指导能力。其他章节的内容我同样也不敢怠慢的进行了研读,学习其中的策略经验进行一定的思考以后实施在我的工作当中,争取让我的教育实践工作全面有效的展开。

幼儿园教育指导活动学习后反思查找问题是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学习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成为老师们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山东女子学院的朱海琳教授指出集体教学是教师围绕活动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全体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但当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时,我们就有些手忙脚乱了,既想照顾到每个孩子,又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我的集体教学活动遇到的问题,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形式,轻内容,失去活动本身的内涵。作为一名工作不满一年的我来说,每次上课都想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但常常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在中班《找相邻数》这一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准备了10个小动物、10座小房子,让幼儿给小房子装门牌号,然后找邻居,继而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但在活动中,孩子被我营造的过分夸张的情景所吸引,对我所讲的内容兴趣不大,甚 至说出“7比8大”等让我很伤心地话,辛辛苦苦准备的课就“浪费”了。

二、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对活动提不起兴趣。每次上科学时,孩子都等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但我都却很头疼,尤其是实验课时,想让每个孩子都动动手,又怕孩子秩序混乱,出现安全问题,那就适得其反了。在中班课程《寻找空气》中,孩子要做给气球打气、往水盆里吹泡泡、蜡烛熄灭3个实验,虽然实验前我三令五申地讲述实验要求,可开始时,我看着这一组,就顾不上那一组,但孩子们还是兴致勃勃的,但我的心一直悬在半空中,生怕有的幼儿操作不规范,发生危险,所以,第二次时,我只找几个能力强的孩子上前面来和我一起做,其他孩子在下面观察,效果可想而知。

三、语言不精练,浪费孩子的时间。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开始活动前,要求老师把自己该说的话锤炼的非常准确、简单。但在《找相邻数》的“找朋友”这一游戏环节中,贴着一样数字宝宝的幼儿抱在一起,我随口说“你们这是一样的,是双胞胎”,以致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双胞胎”上,而忽视找朋友这件事。同时“虎头蛇尾”这一习惯也让孩子对所学内容把握不住关键点,导致我总是机械地重复重难点,让幼儿非常疲惫。针对上述发生在我身上的问题,同班老师和徐园长都很着急,帮着我分析原因,让我一次次的演课,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给我点评,让我的确获益匪浅。就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教学的艺术所需要的也没有别的,也只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 首先,重内容,形式灵活,丰富活动内涵。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确实适合幼儿园孩子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尤其是数学这么抽象的内容,但这只是为我们更好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服务,不能忘记这个基本点。所以在开展实际活动时,要理解、尊重幼儿,以适合他们的形式和他们欢迎的方式,去组织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因此,在第二次执教《找相邻数》时,我从本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合理的设置最近发展区,淡化情境的影响,让还在操作前,我都先示范一次,这样既提供范例,又鼓舞孩子的信心,让他们觉得“跳一跳,能摘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次,良好的常规为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为可能。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班级也是如此,只有纪律的保障,才能让孩子体会到自由的快乐。因此,在同伴老师的指导建议和我自己的观察下,与陪伴老师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并且严格执行,对于违反的幼儿,严厉批评教育。同时,对于实验课的开展,我也继续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过程中,留意每个孩子的操作,及时和陪伴老师同时指导,保证幼儿体验到实验的快乐。最后,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合理安排活动。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这就是教师语言的独特魅力。具体来说,教师的语言要平实、幽默、机智、激情、激励。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孩子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总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所以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会组织出更优质的活动,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

本书通过对对传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反思,阐述了幼儿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未来的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然,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时代,各科知识都在急速生长,知识的淘汰率和陈旧率非常高,因此,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用不了多久就不行了。一个世界以前,如果一个人中学毕业,他的知识可能够一辈子使用,而现在不同了,即使是研究生毕业,如果5年内没有输入新的知识,已有的知识可能已经陈旧一半了,甚至更多,这也正是“终身学习”这一口号的提出的历史背景,现在人们已经对构件学习的社会的必要性达成了公式,幼儿教师教育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被提到一个日程

良渚云华歌罗桥分园 章忠英

这是一本幼儿园专业成长丛书,是广州华南示范大学的袁爱玲老师的著作,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一线的教师,因为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是到策略,但是等我随便翻了几下就没有多大的兴趣了,总觉得理论的东西比较多,我最害怕看到这些理论的东西,怕看了半天还是一字半解的。但是当我认真的翻阅这本书时却发现里面的每一个理念都有一个个我们日常教育的案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而且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非常的有帮助。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一书,无论从幼儿教育的理念上还是在幼儿教育工作指导策略上都给予了幼儿教师可操作性较强的引导。

本书由导言和五章内容组成。导言“走向智慧的幼儿园教育学”导出的是本书预设的理想与目的,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中的基本理念之重构”,这是作者希望幼儿教师达到的新的认识起点,这也是读者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运行条件分析与优化”提出了实现本书所指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的新的“生态环境”保障。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针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实施中最基本的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第四章“幼儿园各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从多种纬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且就主要类型的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第五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策略”试图以新的评价标准来保障以上指导策略的落实。

我认为其中最能帮助指导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实践工作的是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这一内容,以易懂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来让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就是教师为促进幼儿发展,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特定的指导方式、方法,是教育活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境和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具体方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即该如何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对这一章节的认真阅读,对我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实施中最基本的环节策略方面有一个促动。学习到在观察幼儿时应遵循的原则和使用方法以此帮助自己可以更好的获得有效的信息;学习到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中各环节的实施目的及如何准确把握活动进程与时间、节奏,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认识到幼儿教师语言的使用应富有情感性、形象性、启发性、逻辑性、生活性、文学性、简练性等,学习到幼儿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气、修辞、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实现在与幼儿交流沟通时实现完整表意的作用。其中最让我有感悟的是我们的教学活动基本分为导入环节、高潮环节、结束环节,书中对这些环节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策略非常的值得我们学习,让我发现我们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设计的更完美、更有利于幼儿发展。运用了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艺术性、简洁性等策略会使我们的导入更加的有教育价值,书中还用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说明了这些策略的有效运用等,这会让我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大的提高。

在第四章节中的一些教师指导、评价策略也让我受益非浅,其中针对个人活动的指导、小组活动的指导及集体活动的不同指导策略进行了说明,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些不够正确的行为可能会抹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书中指导我们在指导时不能过分的干预,要按幼儿各种不同表现进行引导和帮助,教师指导时的耐心、细心时非常重要的,要以幼儿的兴趣点启发幼儿思考等。书中还以一个个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案例指导我们如何进行评价和指导,使我们可以感同身受。

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教育指导实践工作有着更直接的引导,我也会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内容付诸于我的实践工作当中,发挥其作用帮助我的工作更具有效性同时也提高我的教育活动指导能力。其他章节的内容我同样也不敢怠慢的进行了研读,学习其中的策略经验进行一定的思考以后实施在我的工作当中,争取让我的教育实践工作全面有效的展开。

浅析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注入式教学 做过幼儿老师的人都不难发现。幼儿教育的方工仍采取一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普遍地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老师教几遍,小朋友跟读几遍,然后小朋友整齐读几遍;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讲,小朋友在下面听,然后做作业。”这种教学过程太机械,缺乏引导和启发作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从而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展。就拿我们熟悉的舞蹈课来说吧,老师在教幼儿练习舞蹈时,只是把碟片放出来,让幼儿欣赏一遍,然后跟着自己,一个一个动作的模仿,边学边叫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等学完后,配上音乐跳几遍就OK了。教学过程中既没有动作要领讲解,也没有让幼儿熟悉舞蹈动作示范,幼儿只是为了跳舞而跳舞,并没有注入自己的感情,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舞蹈,更别说他对这个舞蹈过程中体会到多少快乐了。这种“注入式”的教学不仅存在于幼儿园教育中,也存在我们每个幼教者的身上,还存在各科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我认为这是我们幼教行业应该深刻反思和探索的问题。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三:a、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材料只限于光碟、卡片、挂图等等少之又少的教具,幼儿操作材料也贫乏,教师上课只靠一张嘴和几本书,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气氛不活跃的状态。B、师资缺乏。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力量,很多幼儿园经常更换老师,造成老师流动性扩大,促使幼儿教育出现空缺与托尾,而且还有一些幼儿园并没有配备两教一保,这就阻碍了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想想一名教师每天对着几十名幼儿,而且是形影不离,再加上月、日工作计划的拟定,哪有时间去更新教学方法。C、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家长都认为他们的孩子“会跳、会唱、会写、会算”是很多了不起了,他们脸上也会光彩照人了,但他们并没有想到对于一个三至五六岁的孩子是一种多么不良的教育方式,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力了。

2、教学内容欠规范化 在教学上出现随意性和“小学化”现象。按照《幼儿园的指导纲要》来说,一日的活动内容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不得象小学那样形式化,更不得随意性的上课,讲解一下就行了,但大多数幼儿园存在一种相同的情况:都不以游戏的形式来上课。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在课室内识字、算术、写作业的情况比比皆是,再加上户外游戏活动的欠缺,完全把小学教育提前教育了。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原因:a、行为规范上,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少玩少动。幼儿的天性本来就是活泼好动,然而教育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B、在知识学习上,灌输知识成了幼儿教育的主要模式,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才是有用的人,却没有考虑到给孩子增加的无形压力。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健康心理,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a、使用权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b、促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c、阻碍了幼的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孩子不是一个容器,什么东西都往里而塞,强迫他们学这学那是不行的,应该让孩顺其自然的发展,在玩中学。

3、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忽视学习品质的培养 就现状来看,不管是公办、民办、还是私办的幼儿园都在片面的追求知识技能的培养,开设识字、数数、背诗、唱歌、跳舞等课程,开设外语班,他们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行为来考评幼儿教育成效,来向家长交差,却忽视了幼儿学习品质、道德品质、身体健康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幼儿教育品质逐步下降,久而久之,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形成了。学习品质并非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坚持,反复强化建立稳固的动力型,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于,并且自动化。却没想到,幼儿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却被无形的知识压力抹杀了幼儿脸上的天真灿烂笑容。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A、娇惯 孩子是家中的宝,“小皇帝”、“小公主”的现象显而易见,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想干什么要什么,就一定要得手,否则就使性子大哭大闹,家长们见到孩子这样,心痛时,就会满足他们那些无理取闹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自私霸道,以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到幼儿园后,他们好认为“什么都得听他的,得让着他”,如稍有其不顺意,便哭喊攻击,这种行为给教师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教学过程也受到影响。B、替代 现在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都有人代替做了,不必自己动手。这种过分溺爱的现象,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我遇到的孩子中就有过这么两种情况:孩子已经上学前班了,连脱胎换骨衣服都不会,如果老师不帮助的话,就以哭了事。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上幼儿园,不肯自己走进课室,要家长抱进课室。想想下,孩子的独立性真的有待深思,他们连一些小小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又怎么去帮助别人呢?来到幼儿园,老师教育他们,自己的事要自己独立完成,不要什么事都依赖家长,帮他们改正种种不良习惯。然而,有些家长还是一手包揽,他们认为孩子还小,做不来,不愿让他们动手。很难想象,如果继续这样教育下去,孩子的未为会是如何?他们又是将如何担当建设祖国的伟大重任呢?这就可想而知了。C、过渡保护 “捧在手心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句话就说明了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孩子是长辈的心肝肉,心头肉。一部分家长总是站到孩子的面前,替他们扫除障碍,容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一点点挫折。就拿一件最平常的小事来说吧: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模式,人员较多,幼儿与幼儿之间总会有一些小摩擦,总会不经意之间碰到摔伤,一旦出现问题以后,有些家长不理清事理,就先把老师指责一顿,或者对着做错事的幼儿大吼。尽管最后事出有因,家长也接受了老师的道歉,可是由于家长们的过度保护,使孩子变得不讲情理,变得更无理限闹,孩子们心中慢慢就形成一种扭曲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出了事有父母撑职工腰”。这一现象,使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极端的心理:目中无人,胆小怕事。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个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开展幼教知识宣传活动 幼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在全镇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引导幼儿、教师、家长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比如:开设一些专门的幼教知识讲座,或者电视专题讲座,让家长和老师都同时参与这些知识或专题讲座,从中吸取经验,及时教育我们的孩子。幼儿园应多召开家长会议,让家长与老师多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和缺点,全面贯彻实施家园合作工作;幼儿园还应开设幼教宣传栏,帮助家长摒弃传统的知识观念。通过如此种种方法,让幼儿形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让他们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人。B、提高幼师整体素质水平教师是教育中不要缺少的主体。据了解,我镇有一部分幼师尚未经过系统的学习,取得任教资格证,政府部门应引起重视。首先,教育局应提供培训机会,使那些有识之士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其次,应该让教师走出去,走出幼儿园,到其他幼儿去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来,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第三,保教结合,每班配备一名保育员,既有利于班级管理,又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钻研课题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多订阅幼教专刊,供教师参考学习。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与深索,不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开创崭新的幼教局面。C、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师队伍 无意中总会听到这样的话“你原来是做什么的?幼师。怎么现在不做了?幼师很好呀”。听到如此问话,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了,为什么有的幼师会放弃幼教事业,谋求第二职业,这就是幼师的保障问题了。同一样受过专业的培训,有任教资格的教师,幼儿老师工作时间长,责任大,为什么工资待遇没保障,同属教师行业,同样要求德才兼备,要上岗证,要为人师表,为什么不能拿相当的报酬?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工种每天超八小时上班时间的,还不能分心,背负着巨大的责任,管一群人的吃喝拉撒,玩好学好乐好,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能力,却拿千来块的工资,还要担心被投诉?“尊师重道”不应该只存在学校教育,而且还要存在于幼儿教育,幼师应该与学校老师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幼师把青春献给了幼教事业,到最后连医疗,养老的问题都还得自己解决,更别说个人的发展了,连生活都成问题了。曾经有人提过这样一句话:“学前班的老师能胜任小学一年级的工作,但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未必胜任学前教育的工作。”确是如此,我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考虑儿童的教育,幼儿园的利益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幼师的合法权益,使她们更加专心热忱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D、逐步优化幼教环境,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 环境是每所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所幼儿园占地面积大小不一,但应该都充分利用起来。活动室,户外活动场所都应该逐步趋向规范,.各种工作室,环境条件都因该符合相应的要求。减少为幼儿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政府部门应多少给予帮助,使其逐步完善,尤其是教学设备方面,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观看与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发现、创作、交流,体会活动的快乐与成就感。以上是我对我镇幼儿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也许写得不够全面,分析得不够透彻,但是我相信,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届社会人士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下,在各位幼教同仁的努力下,我们的幼儿教育会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孩子们也会更加全面地得到发展,成为祖国未来的优秀人才。

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实施问题解决方案问题情况

行动研究的成果展示以及相关的研究报告的撰写一直面临两种危险:一是满足于“小故事”而导致研究报告过于“随意”而失去“研究”的规范;二是为了追求研究的“规范”而丢失了行动研究的魅力。出色的行动研究报告往往在“规范”与“故事”之间权衡。它既显示行动研究的规范过程,又显示行动研究自身的个性和特点。

一、从“规范格式”开始 就中小学教师而言,部分教师之所以愿意做研究而不愿意撰写研究报告,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套路,以至于他们感到为难、退缩。对于这些教师而言,他们需要专门的关于如何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的训练。掌握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的技术并不困难,对某些教师来说,也许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的技巧。

教师研究最好先严格练习行动研究报告的经典格式,等到熟练掌握了行动研究报告的经典格式之后,再逐步自由写作、自由发挥。否则,教师很可能因为不知道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而丧失行动研究的信心,也可能因不知道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而败坏行动研究的名声。行动研究报告虽然有多种风格和风度,但经典的行动研究报告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是“问题与假设”;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结果与讨论”。这三个要素实际上是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形式。经典的行动研究报告之所以接近实验研究报告,原因就在于:行动研究原本就是“准实验研究”。也就是说,当行动研究者不知道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时,最好先阅读和参考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规范格式,然后,通过对教育实验研究的规范格式的模仿,逐步掌握撰写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要求。

二、行动研究报告的一般形式

尽管行动研究报告的“原型”是实验研究报告,尽管行动研究报告的一般形式同样包含了“问题与假设”、“过程与方法”和“结果与讨论”三个部分,但是,行动研究报告的一般形式还是在某些细节上显示出独特的风格。

(一)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问题与假设”这部分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简要的文献综述”和“研究的假设”等三个要素。(1)问题的提出。比如,研究者遇到一个问题:学生不喜欢学英语,英语成绩低下。(2)简短的文献综述。已有的研究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已经解决到了什么程度,还有哪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研究的假设。研究者借鉴他人的研究思路,形成自己的研究计划或研究假设。比如,将传统的“听说领先”英语教学变为“听领先”的英语教学,这样做的假设是:“听领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于是,行动研究的主题就显示为:“听领先对学生英语成绩和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的行动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包括“过程”、“方法”和“研究的工具”等三个要素。(1)报告该研究的时间、地点、人物(被试)等研究“过程”。在哪个年级哪个班做的行动研究,该班级有多少男生和女生。该研究持续了多长时间。之所以需要详细地报告时间、地点和人物(被试)等“研究的过程”,是因为,研究者需要让公众相信该研究是在某个真实的地点所做的真实的研究,而不是虚构的、伪造的研究。(2)解释具体的改革的“方法”,详细报告研究者采用了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或方法。比如,在展开“听领先外语教学对学生外语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的行动研究”这个课题研究时,研究者需要详细地解释这个“听领先”的外语教学方法有哪些具体的革新措施,它和传统的外语教学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元素。此外,研究需要报告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分枝”和“循环”。这些分枝和循环使行动研究的过程呈现出哪几轮研究。(3)说明收集资料或解释资料的工具。研究者一般采用“试卷”的工具来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研究之前和研究之后所发生的变化。除了“试卷”之外,研究者也可能采用“访谈”或“问卷”的工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之前和研究之后所显示的差异。

(三)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研究的结果与讨论包含“学习成绩的变化”、“学习兴趣的变化”、“预料之外的结果”等三个要素以及对相关结果的讨论。(1)学习成绩的变化。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可以通过研究之前的考试成绩(前测)和研究之后的考试成绩(后测)的对比显示出来。为了增加解释的说服力,研究者可以利用前测和后测的数据进行多视角的分析。比如,前测与后测的“平均分”的对比分析;前测、中测与后测三次测量所显示出来的“平均分”的对比分析;前测与后测的“及格率”的对比分析;前测与后测的“优秀率”的对比分析;前测与后测的男女生成绩变化的对比分析,等等。(2)学习兴趣的变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可以通过访谈或某种特制的问卷显示出来。行动研究当然可以通过测量的方式探察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教育领域中的人(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等)的情感(比如学习兴趣)往往很难被测量。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在“日记”或“周记”中写下自己对于教育行动研究(教育改革)的体验和感受。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感受纳入研究的结果与讨论的范围。(3)是否出现了预料之外的结果,并对预料之外的结果进行讨论。

三、走向叙事的行动研究报告

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我”)“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当“我”这样叙述“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我在“叙述”的过程中已经在“思考”或“反思”,这也就使“我”的“经验性教学”转化为某种“反思性教学”。尤其当研究者将学生的访谈内容或学生日记的体验纳入行动研究报告时,行动研究报告则显示出“叙事的行动研究”的风格。这种研究报告使以往的“议论文”、“说明文”式的研究报告转换为某种“记叙文”式的、“散文”式的、“手记”式的、“传记”式的、口语化的叙事文本。它显得更亲近读者或听众,容易“使有类似经历的人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

也就是说,行动研究报告虽然可以采用量的方式,收集必要的数据并做必要的统计分析。但一般而言,行动研究报告最好采用简单的“百分比”做简单的统计分析,然后大量采用“教育事件”、“教育故事”来描述行动研究之前和行动研究之后的变化。评论 |

下载《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学方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实践性教学方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1 设计意图:在幼儿园小班中总会有各种“靓丽”的风景线,其中有一条肯定是这样的:幼儿踏着“人工”八字步向你缓缓走来,可爱极了,可是你低......

    幼儿园教育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及专业要求作出了新的阐释。《纲要》指出,幼儿教师不再是传统知识的传递......

    实践性活动-兰溪红色教育基地

    浙江兰溪市红色教育基地 兰溪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兰溪风景秀丽的兰荫山,兰荫山海拔140米,因古时盛产兰花而得名,其横截江流,形似苍龙,又名横山。景区风景秀美,满山苍松青翠欲滴,山风......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1

    大班体育游戏课反思 “绳”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样东西,但大多数幼儿对绳的玩法仅限于“跳绳”。为了使幼儿能在玩绳中得到更多的乐趣,我设计了《多变的绳子》这节教育活动课,让......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试题

    2012秋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目的是 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育目标的整合应包括认识、 3.幼儿表述能力发展的重点主......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研训部茅 茵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共同进行学习和交流。昨天上午亿达世......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2、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范文合集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一讲 概述 1.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