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1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有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难点:用不同形式地朗读来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蓝”天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有名的“日光城”拉萨,看见了拉萨的天空。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湛蓝、透亮)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

过渡:是呀,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二、赏读“蓝”天

1、我们来交流交流,你喜欢课文的哪儿?为什么?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①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伸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在拉萨,为什么说话的声音可以碰到蓝天,伸手可以摸到蓝天呢? 这使我想起了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想起了寇准《咏华山》中的“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②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好像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好像能摸到蓝天。” a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b小结:(结合照片)我们南京的平均海拔是8.9米而拉萨位于海拔3658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近,触手可及,这里的一切都被湛蓝所包容、所浸润。人们总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从海拔高度上说,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没有污染,没有噪音,生活在拉萨,生活在西藏,就是生活在天堂。谁能把这种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a引导理解“掬” ——“掬”是什么动作?我们总是掬水洗脸,拉萨人真的每天掬蓝天洗脸吗?既然不是真的,那“这话”妙在哪儿?【可以理解为两点:第一,写出了拉萨的海拔很高,天离人们很近;第二,蓝天如水。】

b【由此看来,拉萨的天空可不单单是美,而且还很奇妙】难怪人们要说这话真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①比较“纯净”“明洁”带给你哪两种不同的感受?

②通过男女生对读,体会在节奏上还有整齐对仗的美——“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过渡:多么美的色彩呀——蓝、白、绿,相互映衬,蓝的更蓝,白的更白,绿的更绿,谁能把这独特的美丽画卷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③这么美的天空,这么美的语言,我们能不能把它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呢?试着背一背。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①在这片蓝天下你最想做什么呢?结合理解“神往”

②创设情境,引导读好“神往”“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移开”。a是呀,看着、想着,想着、看着,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这因为——(男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b别人叫你,回答一声“来了”,双脚却不曾移动半分,这也因为——(女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c来了,来了,脚步终于挪动了,双眼却仍然注视着蓝天,这还是因为——(齐读)“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①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种蓝是不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的,春、夏、秋、冬都是如此,这就太难得了,太神奇了。如果你留意过南京的天空,你会发现它总是灰蒙蒙的,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表达向往,不满,希望皆可)“蓝晶晶”是蓝得发亮的样子,要读出那种感觉来!

②因为“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欣赏布达拉宫图片,瞧,(图)这就是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他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叫——“依山而建”。谁愿意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读出来?

③写话训练: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有了这蓝天,雪山显得更加。有了这蓝天,湖泊显得更加。有了这蓝天,草地显得更加。有了这蓝天。

三、呵护“蓝”天

1、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面对湛蓝透亮的天空和蓝天下一切,你最想说什么呀?

(2)出示句子“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3)指名读。

(4)讨论: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老师根据视频描述)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都把能来圣地看看布达拉宫作为一生最大的向往。他们常常走很远的路,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一步一个长头地磕到拉萨,表达他们的恭敬与虔诚。谁能带着这份恭敬与虔诚读好这一小节?

2、拉萨犹如一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我们轻轻拉开天空这窗帘,便可以欣赏到蓝天映衬下拉萨的迷人风光了。让我们一起,带着作者的情怀,带着圣洁的感动,把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读入心中,珍藏在心中。(配乐诵读全文)

3、总结:拉萨的天空那么湛蓝、透亮、纯净,我们不仅要赞美它,更要呵护它,让美永恒。

四、捕捉“蓝”天(自主选择)

☆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做一份拉萨知识小报。☆仿写家乡的一景(一棵树、一片草、一条小河„„)附板书:

湛蓝 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 明洁 圣地的窗帘

蓝晶晶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说课稿

雨花外国语小学 方余顺

一、教材分析:

《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写景美文。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展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圣洁;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清新凝练,插图精美,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纵观这第二单元3篇课文,都是写景美文,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思想感情,写法也相似。而《拉萨的天空》位于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末篇,它已从学习知识转化为学习方法,因此教学此文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围绕“明确目标,有效设问,提高效益”这一主题,凸显以“读”为主线,以“对话”为主要途径,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本课总课时安排为2课时,预习时:让孩子根据预习导航要求充分地读课文;另外布置学生上网浏览、搜集有关拉萨的资料。第一课时首先揭题质疑:板书(拉萨),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于拉萨有了哪些了解呢?让我们先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出示一段拉萨的视频)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天空(课题补充完整)。接着初步感知:播放富有浓郁西藏风情的音乐,教师范读课文,以自身的情绪状态能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让学生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他们带着这样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通过生字词的读音及指名读课文反馈初读效果。然后整体感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画出描写天空特点的词语,再与同桌交流感受。着重品读“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结合图理解“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最后指导写字。下面我主要就第二课时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的有效设问,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并结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本篇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有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第二学段要求,我把“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作为教学重点。另外本文的教学更多的地方重在感受、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所传递的情感。就感受而言,本文比较容易借助图片完成,难的是想象,是让学生做角色转换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尤其是第二小节学生更是难以理解,所以我将“用不同形式地朗读来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作为是本课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由于课标倡导教师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想象。因此,我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感悟体验,拓展思维,突破重难点。

2、以读见悟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拉萨美,读中生情,激发学生对拉萨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读说议等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到教学中,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程序:

(一)、回忆“蓝”天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有名的“日光城”拉萨,看见了拉萨的天空。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湛蓝、透亮)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一开始我就用优美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美妙的音乐声、精美的图画、绘声绘色的朗读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真所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过渡:是呀,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这一环节,我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尊重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赏读“蓝”天

【全国第八届语文教学年会上,崔峦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实践必须坚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在赏读课文这一环节的教学,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再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引导学生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地出示词句,加以适时点拨。这篇课文中,这几个句子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需要学生老师共同探讨。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文中的“不定点”、“空白”都具有开放性,依据学生个体的不同,可以进行富有个性的开放性阅读训练。】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①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伸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在拉萨,为什么说话的声音可以碰到蓝天,伸手可以摸到蓝天呢? 这使我想起了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想起了寇准《咏华山》中的“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②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好像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好像能摸到蓝天。” a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b小结:(结合照片)我们南京的平均海拔是8.9米而拉萨位于海拔3658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近,触手可及,这里的一切都被湛蓝所包容、所浸润。人们总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从海拔高度上说,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没有污染,没有噪音,生活在拉萨,生活在西藏,就是生活在天堂。谁能把这种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这一环节先让孩子通过阅读真切感受到拉萨的天空很近,同时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然后通过练习学过的古诗加深体验,最后通过数字比较进一步感受到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近,触手可及。】

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a引导理解“掬” ——“掬”是什么动作?我们总是掬水洗脸,拉萨人真的每天掬蓝天洗脸吗?既然不是真的,那“这话”妙在哪儿?【可以理解为两点:第一,写出了拉萨的海拔很高,天离人们很近;第二,蓝天如水。】

b【由此看来,拉萨的天空可不单单是美,而且还很奇妙】难怪人们要说这话真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

【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一环节通过对“掬”字的讨论,感悟“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妙”的真谛。只有把握标准,将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的语文学习,立足学生的发展,教师的问才有“效”可言。】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①比较“纯净”“明洁”带给你哪两种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这对近义词,类似的近义词在这句话中你还能找到哪些?通过近义词理解“映衬”“越发”】

②通过男女生对读,体会在节奏上还有整齐对仗的美——“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过渡:多么美的色彩呀——蓝、白、绿,相互映衬,蓝的更蓝,白的更白,绿的更绿,谁能把这独特的美丽画卷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③这么美的天空,这么美的语言,我们能不能把它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呢?试着背一背。

【有效的问应该把握最佳的时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亲历探究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比较“纯净”“明洁”两种不同的感受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困难,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并根据近义词的相互性去体会,同法理解“映衬”“越发”,同时以对读的形式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再有感情朗读中形成整体的色彩美,最后诵读于心,加强积累,因为对于这样的美文,能否读好背好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①在这片蓝天下你最想做什么呢?结合理解“神往”

②创设情境,引导读好“神往”“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移开”。a是呀,看着、想着,想着、看着,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这因为——(男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b别人叫你,回答一声“来了”,双脚却不曾移动半分,这也因为——(女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c来了,来了,脚步终于挪动了,双眼却仍然注视着蓝天,这还是因为——(齐读)“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避开琐碎的分析,教师创设情境体验“神往”“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移开”的韵味。】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①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达不到老师的设想,怎么办?可以考虑:从“总是”这个词你读懂了怎样的信息?】这种蓝是不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的,春、夏、秋、冬都是如此,这就太难得了,太神奇了。如果你留意过南京的天空,你会发现它总是灰蒙蒙的,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表达向往,不满,希望皆可)“蓝晶晶”是蓝得发亮的样子,要读出那种感觉来!

②因为“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欣赏布达拉宫图片,瞧,(图)这就是布达拉宫,坐落在玛布日山上,他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叫——“依山而建”。【处理图面,将蓝色的背景去掉以体会句子意境】谁愿意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读出来?

③写话训练: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有了这蓝天,雪山显得更加。有了这蓝天,湖泊显得更加。有了这蓝天,草地显得更加。有了这蓝天。【教师有效设问,应紧紧围绕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围绕学生的听说读写展开,将指导重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语言表达、写作能力提升的练习上,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拉萨天空是美的,在它的映衬下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然后通过写话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蓝天下拉萨的各种景色,从而进一步感悟拉萨天空的美。】

(三)、呵护“蓝”天

1、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面对湛蓝透亮的天空和蓝天下一切,你最想说什么呀?

(2)出示句子“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3)指名读。

(4)讨论: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老师根据视频描述)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都把能来圣地看看布达拉宫作为一生最大的向往。他们常常走很远的路,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一步一个长头地磕到拉萨,表达他们的恭敬与虔诚。谁能带着这份恭敬与虔诚读好这一小节?

2、拉萨犹如一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我们轻轻拉开天空这窗帘,便可以欣赏到蓝天映衬下拉萨的迷人风光了。让我们一起,带着作者的情怀,带着圣洁的感动,把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读入心中,珍藏在心中。(配乐诵读全文)

3、总结:拉萨的天空那么湛蓝、透亮、纯净,我们不仅要赞美它,更要呵护它,让美永恒。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圣地的窗帘”的内涵,先了解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唤醒学生的认知。老师根据视频描述——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心灵和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唤醒学生对语言的积淀,将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和谐统一,使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四)、捕捉“蓝”天(自主选择)

☆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做一份拉萨知识小报。☆仿写家乡的一景(一棵树、一片草、一条小河„„)

【通过这一环节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真所谓是三分受益于课内,七分受益于课外。】

六、说板书设计

湛蓝 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 明洁 圣地的窗帘

蓝晶晶 【板书是微型教案,注重实和趣,帮助学生梳理整篇课文学习的知识点,升华情感。】

第二篇: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拉萨的天空

(第二课时)

四队中心小学 张方书

学情分析:

拉萨的天空这一课围绕着一个“蓝”字展开描写,文章意境优美,比喻丰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和新颖的表达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以感受拉萨天空的蓝为基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而课文的中心段落是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解决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课文的其他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本教学设计立足于“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并且体现本校的绿色课堂理念,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3.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难点: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有名的“日光城”拉萨,看见了拉萨的天空。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3、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湛蓝、透亮)

4、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出示图片,将蓝宝石图片与拉萨天空进行对比,感受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将什么比做什么?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节,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天空离人很近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2)出示: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欣赏图片,啊,拉萨的天空真()!

(3)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太妙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好在哪?

一方面说明天与人的距离近,另一方面暗藏了一个比喻,蓝天如水,多美的意境啊!

2、这一小节,拉萨的天空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纯净、明洁

(1)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2)出示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 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这是两个对比的句子:拿白云和天空对比,形成了白与蓝的映衬,突出了“纯净”,再拿草地与天空对比,形成了青蓝的对照,突出了“明洁”(4)谁来读好这个句子?让人感觉到天空的纯净、明洁。

三、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读第三自然段。

(1)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2)出示相关图片资料

(3)理解“神往”。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天空,这就叫“神往”

2、指导读书

拉萨湛蓝的天空把你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了,你们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啊.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2、你们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

五、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这里把湛蓝的天空比作了什么?

六、总结回顾

1、学了《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你对拉萨有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假如有一天你去拉萨旅游,你们应该怎么做?

2、练一练:拉萨我想对你说.....作业设计

1.写话练习:拉萨,我想对你说„„

2.捕捉“蓝”天(自主选择)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 ①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②摘抄文中优美句子;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③仿写家乡的一景(一棵树、一片草、一条小河„„)3.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做一份拉萨知识小报

附板书:

湛蓝 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 明洁

蓝晶晶

第三篇:拉萨的天空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赏读课文。

课时目标:

精读感悟,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授新课

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那么蓝,那么美,你们一定想读读作者笔下的拉萨了。请打开书36页,自由大声的朗读二自然段。读完之后,找到自己喜欢部分把它多读几遍。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读好了的同学,请你下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给你提提意见。

3、指导理解朗读第一句话。

(1)我喜欢“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个部分。

(2)那你请读给我们大家听听。

(3)你能把你喜欢这一句的感受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吗?

(4)如果说得出来(拉萨的天很蓝)(如果说不出来)不要紧,请你再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5)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站起来,用手摸摸天,你们能摸得到蓝天吗?同学们请你们再站起来,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现就在湛蓝的拉萨天空的下面,请你们把手伸出来摸

摸,现在你们摸得到蓝天了吗? 看谁最先摸到。

(6)那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

(7)有谁想来读给我们大家听的?

(8)是啊,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蓝得真美呀,来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

5、指导理解、朗读第二句话。

(1)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好像就浸泡在蓝色里面,让人感觉到它伸手就能摸到,那同学们你们还有喜欢其它部分的吗?

(2)我喜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个部分。

(3)那么也请你来读读。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4)是啊!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呢!真是太妙了。请你再读读

(5)蓝天可以洗脸,你们觉得怎么样啊?(真是太奇妙了)还有谁想读读的?

6、指导理解、朗读第三句话。

(1)同学们,还有喜欢的部分愿意和我们大家分享的吗?

(2)我喜欢“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明洁。”这个部分。

(3)那么请你也来读读。

(4)听了你读,老师也想来读了。如果老师读得好,你们能给老师点掌声吗?(范读、边出示图片边做动作的读)

(5)谢谢你们,那请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读,甚至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别着急,先自己在下面练习练习。

(6)谁想来试试?(指名读)

你们听了有什么感想?(自由说,说得好的请他读,说得不好的也请他读读,然后再说)

(7)那还有谁想试试的?

6、齐读第二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真蓝啊,蓝得用手可以摸到,蓝得可以洗脸这么妙!蓝得无比的纯净,蓝得格外的明洁。那让我们把这纯净、明洁的蓝天的第二自然段一起读读吧!(配乐朗读)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真蓝,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离开。同学们!你们的视线想离开吗?想吗?(不想)

2、那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读呢?(久久不忍离开,瞧他多舍不得离开啊。)

3、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就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拉萨最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吗?

2、接下来我们就到布达拉宫去看看。

3、请你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这一段 你知道了什么?

(1)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2)你真会读书,那你能把你知道的读读吗?通过读书她知道了,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你们还有帮她补充的吗?

(3)你也很会读书,那你能把它完整的读读吗?

(4)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评)

(5)老师的感受很你们是一样的。通过他的读让老师看到了,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6)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这一句。

(7)请你们再读读这个自然段,告诉老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8)提出为什么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如果学生提不到这个问题,就有老师引导。同学们都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郑老师可以有给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

(9)指名说,并出示图片,朗读这一句。边说边出示图片。你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这是多么美啊!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好

吗?。

三、指导背诵。

1、同学们!现在拉萨想请你们当中的同学当小导游,给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吗?

2、别着急,先请你们在下面练习一下等会再请你们来当小导游。

3、你们觉得这个小导游怎么样?

4、(评读)

5、这么多同学都想当小导游啊,那好你们现在都是导游了,请你们一起为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吧!(出示图片配乐齐读)

四、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一抄。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

纯净

圣 地 的 窗 帘

第四篇:《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有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难点:用不同形式地朗读来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蓝”天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有名的“日光城”拉萨,看见了拉萨的天空。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湛蓝、透亮)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

过渡:是呀,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二、赏读“蓝”天

1、我们来交流交流,你喜欢课文的哪儿?为什么?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①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伸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在拉萨,为什么说话的声音可以碰到蓝天,伸手可以摸到蓝天呢? 这使我想起了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想起了寇准《咏华山》中的“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②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好像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好像能摸到蓝天。”

a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b小结:(结合照片)我们南京的平均海拔是8.9米而拉萨位于海拔3658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近,触手可及,这里的一切都被湛蓝所包容、所浸润。人们总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从海拔高度上说,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没有污染,没有噪音,生活在拉萨,生活在西藏,就是生活在天堂。谁能把这种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a引导理解“掬” ——“掬”是什么动作?我们总是掬水洗脸,拉萨人真的每天掬蓝天洗脸吗?既然不是真的,那“这话”妙在哪儿?【可以理解为两点:第一,写出了拉萨的海拔很高,天离人们很近;第二,蓝天如水。】

b【由此看来,拉萨的天空可不单单是美,而且还很奇妙】难怪人们要说这话真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①比较“纯净”“明洁”带给你哪两种不同的感受?

②通过男女生对读,体会在节奏上还有整齐对仗的美——“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过渡:多么美的色彩呀——蓝、白、绿,相互映衬,蓝的更蓝,白的更白,绿的更绿,谁能把这独特的美丽画卷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③这么美的天空,这么美的语言,我们能不能把它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呢?试着背一背。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①在这片蓝天下你最想做什么呢?结合理解“神往”

②创设情境,引导读好“神往”“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移开”。a是呀,看着、想着,想着、看着,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这因为——(男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b别人叫你,回答一声“来了”,双脚却不曾移动半分,这也因为——(女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c来了,来了,脚步终于挪动了,双眼却仍然注视着蓝天,这还是因为——(齐读)“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①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种蓝是不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的,春、夏、秋、冬都是如此,这就太难得了,太神奇了。如果你留意过南京的天空,你会发现它总是灰蒙蒙的,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表达向往,不满,希望皆可)“蓝晶晶”是蓝得发亮的样子,要读出那种感觉来!

②因为“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欣赏布达拉宫图片,瞧,(图)这就是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他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叫——“依山而建”。谁愿意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读出来?

③写话训练: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有了这蓝天,雪山显得更加

。有了这蓝天,湖泊显得更加

。有了这蓝天,草地显得更加。

有了这蓝天。

三、呵护“蓝”天

1、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面对湛蓝透亮的天空和蓝天下一切,你最想说什么呀?

(2)出示句子“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3)指名读。

(4)讨论: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老师根据视频描述)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都把能来圣地看看布达拉宫作为一生最大的向往。他们常常走很远的路,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一步一个长头地磕到拉萨,表达他们的恭敬与虔诚。谁能带着这份恭敬与虔诚读好这一小节?

2、拉萨犹如一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我们轻轻拉开天空这窗帘,便可以欣赏到蓝天映衬下拉萨的迷人风光了。让我们一起,带着作者的情怀,带着圣洁的感动,把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读入心中,珍藏在心中。(配乐诵读全文)

3、总结:拉萨的天空那么湛蓝、透亮、纯净,我们不仅要赞美它,更要呵护它,让美永恒。

四、捕捉“蓝”天(自主选择)

☆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做一份拉萨知识小报。

☆仿写家乡的一景(一棵树、一片草、一条小河„„)

第五篇: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DOC)

7.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教案背景】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已有了一些知识能力的储备,在工具书的帮助下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学会了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调查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的课文是童话作品,对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也喜欢,优美的散文也有喜好者。【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如:对天空的蓝,用“湛蓝”、“透亮”、“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描述,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拉萨天空之蓝再现在人们的眼前。【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将学生的视线拉到遥远的西藏。

2、承接歌词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浓郁的民族音乐,优美的藏族风光,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3、出示课题:

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4、通过上一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拉萨的天空----)

二、精讲点拨,凸现重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瞧,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

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课件画面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 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出示图片,并用深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同学们,你们看,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随风飘动,碧水之畔绿草茵茵,蓝白相间,碧、蓝遥相呼应,面对如此景色,老师都被深深陶醉了,你们呢?面对这样的美景,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一:我觉得拉萨就像天堂一样。

学生二:我会被这美景深深吸引,都不愿意回来了。

学生三:我想住在拉萨。

学生四:我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儿的天空是不是真的湛蓝透亮,真的是这么的美丽!„„

9、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这里运用了多次的朗读,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 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 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板书:让人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画面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阅读中得到碰撞以至达到交融的境界。】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2、面对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不过都汇成了一句话—课件出示。

3、齐读。

4、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齐读。

【运用多媒体展示拉萨美丽的天空,让学生在充分领悟了文本语言的

基础上,再来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也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三、迁移应用,升华认知

1、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2、提供一些关于拉萨的资料,让学生办一个拉萨专题展,可以是图片、文字摘录,也可以是自己撰写的文章等。

3、在自己家乡寻找美,运用自己在本课中感悟到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让人神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然后水到聚成地通过多媒体,展现拉萨天空蓝的图片,使得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了,静态的课文内容动态化了,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了,美仑美奂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叫人不由得对拉萨产生喜爱情感,为课文的下一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使学生在明净的情绪、纯洁的境界不断得到升华的

过程中从心里头悟出了:“圣地的窗帘”,你真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载《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精读课文,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步骤: 一、......

    《拉萨古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学习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3、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回忆“蓝”天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有......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精选5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授新课 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一)精读第二自然......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7、拉萨的天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7.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教案背景】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已有了一些知识能力的储备,在工具书的帮助下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甲秀小学 郭羽西 教材分析: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了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