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夜的工作》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设计
《一夜的工作》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材简析: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无论在阅读能力还是理解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飞跃,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
趣爱好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三、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在阅读中,要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课后思考练习的安排,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品味课文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学习他工作不辞劳苦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3、领悟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的方法。其中,我把引导学生从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两方面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为重点,而把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当作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理念设计
《一夜的工作》一文,语言朴实无华,内容真实感人,表达的情感真挚强烈,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读读——找找——议议——说说的方法学习课文,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实践,培养其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及教学设计
论文题目:
新课程理念及教学设计
作者:陈良金
工作单位:
光山县北向店中学
新课程理念及教学设计
摘要
我国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许多学校在教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满足国家发展和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国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许多学校在教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满足国家发展和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国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教学实践中涌现了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有些理论经概括后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这是本次教学改革的起点和基础。
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完善,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有许多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 缚,且以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和操作性的修修补补居多,局限性较大;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里,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教学改革,一方面因为有了80年代以来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作为基础,因此可望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展开;另一方面因为有了深刻的反思,有了对存在问题的检讨和共识,因此可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改革是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因此可望有实质性的、全方位的推进!当然课程改革的浪头来回于我们身边之际,广大教师,站在第一线,处于课程改革的风头浪尖,怎么响应课程改革的浪潮?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又怎样依靠教师自身,来实践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程。要使这次课程改革取得成效,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在贫困地区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更为重要,他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改变贫困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能否缩短与发达地区教育的距离,能否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后备人才。因此,笔者就贫困地区课堂教学改革谈几点认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教学的本质是教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适当进行开放题教学。
开放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意识;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需要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可先作一些铺垫。
五、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当前中小学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而在应试教育观念尚未获得根本转变的情形下,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缺乏成效或事倍功半。我们一定要在本次课程改革中,组织学习与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来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现出来,此外,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从这个角度讲,教学改革是场攻坚战。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在转变观念和方式的同时,重建制度,这同样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观念更新、方式转变的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可能让教师生发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呢?对于本次课程和教学改革,教师反映最强烈的也就是教学管理和评价问题。他们盼望、呼吁与新课程、新教学相适应的新管理、新评价。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具有核心性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当然。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本身需要在进。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远不止这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的问题还会很多,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去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如何,关系到新课程的命运,也关系到下一代学生的质量和发展。我们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既热情倾注,又冷静面对;既大胆前行,又稳妥探求,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参考文献: [1]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3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ISBN7-107-07070-3 P220-241页
[2]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皮连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2008重印)ISBN978-7-04-008553-2 P185-202页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重印ISBN978-7-303-06089-4 P111-139页
第三篇:企业理念及目标
企业理念及目标
××××××××企业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历程。回首过去,我们踏着快速、坚实的步伐,坚持“质量与服务”的目标,为炼油与化工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展望未来,我厂将继续以“质量与服务”为己任,努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我公司自1998年3月18日建厂以来,一直本着依靠炼化,服务炼化的宗旨,14年来,没有一起因垫片质量问题造成的事故,这就是我厂一直坚持质量关的结果,两个聚丙烯工程,一个聚合物工程都是我厂供应的密封垫片,没有因为密封垫片的质量和供货周期而耽误工程的进展和开工运行,为炼化公司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14年来,我厂在服务炼化公司的过程中,随着炼化的发展和密封垫片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密封垫片行业的不断规范,我厂也不断发展和规范,我厂先后通过并取得了《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机械密封与填料静密封专业分会”会员单位,并且每个周期都对我厂的密封垫片进行型式试验,通过国家密封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的型式试验,取得《特种设备型式试验证书》。诚信的态度,系统的管理是制造优质产品的关键所在,我厂一直坚持“精细管理,质量第一,人性化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选取,原材料采购,原材料仓储,到产成品生产、售后实行责任人制度,做到有档可查,查清落实。我们下一步目标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整合我厂的技术和设备力量,加大投资,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使我厂臻于完善。为炼油化工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卓越的企业建筑于卓越的企业文化。我厂本着“精细管理,质量第一,人性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建立并贯彻一套清晰的价值理念,贯彻“质量与服务”的宗旨,发展壮大企业。借着国家扶持微小企业的东风,依靠炼化,严把质量关,加强内部管理。相信我厂明天更美好。
第四篇: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及案例设计说明
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及案例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随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实施,各地陆续使用新版高中美术教科书,我省于2020年秋季开始使用2019版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我校高中美术备课小组全体教师密切关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改革方向,深入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凝练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发挥美术学科育人功能。本单元是中西绘画作品的鉴赏学习,将人类美术历史进程中如此宏大的内容浓缩在一个主题单元中,这是美术课程中主题内容含量最多、相当重要的学习部分。备课小组教师分析教材和学情后认为:按照2017年版“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必先明晰“大单元教学”“大概念”“基本问题”和“单元情境”等概念,在此基础上,注重单元各“主题”间的贯通融合,体现学科本质。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采用的架构方式、选择作品内容,并不是严格按照美术历史脉络展开的,但又注重了美术历史发展中不同时期、风格、流派的美术家及作品。本单元以分析中外美术作品的视界,以及产生不同视界的不同文化根源为鉴赏学习理解的核心,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的原因展开思考:在各自文化、宗教、哲学等因素的影响下,东西文化呈现出一定差异。当下多元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中西方美术越来越以一种多元共存、相互融合的状态出现。本单元在编排逻辑上,从中国古代到中国现代,从西方古典到西方现代。从中西方文化入手,通过对文化的分析来认识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呈现,反过来,学生通过中西方不同的绘画形式来加深对中西方两种文化的深入理解。美术鉴赏是通过艺术形式的呈现来了解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对于“如何发现大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大概念提炼出基本问题”的阐述,我们备课小组深入研读本单元教材内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抽离出本单元内容的以下线索:单元主题可能暗含了大概念;教材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可能暗示了大概念。基于此,我们梳理教材后发现本单元的大概念: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美(图像之美)源于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再将这样一个陈述句转换成疑问句,就可以提炼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中国历史文化的源流是怎样的?西方历史文化的源流又是怎样的?绘画作品在时空上如何注重文化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反过来,文化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如何影响了绘画作品?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学习,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中西方绘画作品,使学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整体风貌有所认识,理解中西方绘画与各自的文化、宗教、哲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名家作品临摹、找流派游戏、立体派作品创作等活动,识读中西方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厘清中西方绘画发展的历史脉络,感
受中西方绘画不同的艺术魅力和各自的价值追求(美术表现、文化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享受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能够真正理解艺术家借助作品表达的艺术意图和个人情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对世界多元文化持有包容的态度(创意实践、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课时教学安排
根据学校美术课时安排,结合人美版《美术鉴赏教学参考用书》的课时安排建议,我们决定采用5课时单元教学。即:《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1课时;《抒情与写意——文人画》1课时;《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2课时;《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1课时。第1课时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能够分析、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及时代特征,掌握中国画的技法特点,并能独立分析中国画的类别与特征;第2课时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文人画作品,对文人画的概念、艺术特征有所认识,理解“文人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懂得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第3、第4课时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理解图像形式及色彩表现手法,掌握西方古典绘画的指导思想;第5课时通过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变革与发展过程,从历史背景、艺术特征等方面分析问题,从文化理解的角度进行概括性的梳理。课时安排注重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组织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课时教学目标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能够比较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及时代特征,掌握中国画的技法特点,并能独立分析中国画的类别与特征。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掌握不同的表现技法(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掌握欣赏中国画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文化理解)。
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文人画的概念、艺术特征有所认识,理解“文人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懂得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过程与方法:识读不同表现语言的文人画作品,理解文人画表现的一般规律。学生能按照要点分步骤地鉴赏文人画作品(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文化理解)。
第3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理解图像形式及色彩表现手法,掌握西方古典绘画的指导思想(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过程与方法:掌握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赏析过程,可以从图像形式和时代背景的角度去赏析古典绘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画家的绘画表现力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第4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西方古典绘画具体作品的赏析,理解图像形式及色彩,掌握各画派的艺术风格特点(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赏析过程,理解各画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具备分析图像的能力(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各画派作品在内容与风格表现上的区别与联系,并体会几个重要画派的艺术感染力(文化理解)。
第5课时
知识与技能:从历史背景、艺术特征等方面分析西方现代艺术的变革与发展过程,对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进行概括性的梳理(图像识读、文化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自主合作探究、连线流派、创作立体派作品等活动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演进规律和主要特征(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创作的乐趣,体验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世界,学会接纳多元文化,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文化理解)。
单元教学活动
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西方绘画经典作品的高精度复制品、磁钉、卡纸等。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任务单和评价量表等。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内容,课前分小组准备中西方绘画的工具材料,剪刀、胶水、马克笔等。
备课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单元教学设计应在“大概念”统领下引导学生真思考,真去做,真遇到困难,真解决问题。围绕单元“基本问题”,我们设计一个真实的情境去引导学生思考:美术课上,同学们针对中外美术作品展开激烈的辩论。有同学说,我喜欢外国美术作品,因为它立体感强、很真实;有同学认为,中国绘画才是真正的佳作,不求形似,富有意境和情趣;还有同学说,中西美术作品各有特色,都值得鉴赏和继承。从李唐和柯罗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中西绘画的审美理念、风格特点有哪些不同呢?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驱动,更能唤起学生与身体感受、情绪体验相联系的生活经验,激活 “知情意行”有效整合的艺术学习。基于此,我们设计的单元教学活动主要有: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以单元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2.师生互动,概念认知。教师以问题驱动,注意问题设计的维度和层次;3.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对比可从时间、空间上作纵向和横向对比;4.直观比较,了解特征。依据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设计教学挂图和实物展示;5.教师讲授,突破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必要的讲授点拨是不可或缺的;6.技法示范,体验感知。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学生体验感知;7.探讨评述,深化认识。学生分小组讨论鉴赏作品,并请代表进行评述;8.表情达意,深入探究。此环节教师注意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低阶进到高阶;9.自主合作,完成任务单。任务单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任务单;10.总结评价,体现素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改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正如胡知凡教授提出的“教—学—评”的一致性。本单元教学,我们根据学情和单元目标,参照2017年版“课标”关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建议,制订了单元学习预测量表(表1)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表2)。我们在关注过程性评价的同时,更注重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单元教学作业
第1课时:1.中国传统人物画都反映了那些主题?是如何传神的?2.中国传统山水画有哪些画法?其意境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中国传统花鸟画如何“言志”?笔墨中蕴含了哪些美感?
第2课时:1.尝试练习山水画中积墨与破墨画法,说一说两种画法有怎样不同的视觉效果?2.请你结合作品,说明书法与传统绘画的关系。笔墨在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中起什么作用?
第3、第4课时:1.列举自己所熟悉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简单描述。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具体作品的构图和构成形式,理解和认识作品所蕴含的时代文化背景。3.梳理出西方古典绘画随时代变迁而注入的新观念、新方法。4.有效归纳总结西方古典绘画中所具有的审美意识、表现语言和形式构成。
第5课时:1.如何让学生透过西方现代艺术认识和理解西方艺术思潮的源流?2.如何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层面建立意识构架,从艺术观念的本源去探讨其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3.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关系?4.洞悉西方现代艺术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第五篇:教学理念及教后反思
教学理念及教后反思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
蒋跃兰*** 邮编 225500 本节课的教堂内容是让学生欣赏两篇“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在故事。教堂目标则鼓励学生在今后漫垂的人生道路上乐于助人,晓知感恩和回报同时还注意增强学生用英语相互交流的能力。主要阅读材料选自《英语阅读欣赏》9年级,我们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后欣赏文章中刻划人物性格的词汇美、句式美、人物的心灵美以及讨论等流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人本理性。补充阅读材料中通过让学生阅读和讨论进一步强化这一主题。在讨论“你至今最想报答的人是谁?为什么”这一话题时,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他们百感交激地加快起自己被他人帮助的往事,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这份感激又自然而然地化作了他们决定回报师长、同学、好心人以及回报国家、回报祖传的源泉和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大部分学同参与了课堂的各项活动,进行了较好的配合,课堂总体气氛良好,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不足之处在于第一,由于时间掌握得不够准确,在最后一个学生讨论过程中时间过长,以致于拖延了两、三分钟。第二,在欣赏词、句方面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有些问题应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回答,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刘鹰教授点评:
本节课选了2篇与kindness相关的,文章先由几幅图片引出kindress的话题,整节课没有太多的语言训练、考试训练,教学目标比较明确:1.让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文章意思,更高的一个要求就是让学生理解一个的organization;2.文章背后的moral。通过读这样的一种文章,让学生能够学到一种交流方式,待人方式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仅是实际的performance相当好。Teacheing plan中的目标订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