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动式作文教学
活动式作文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参与进来,以活动的方式开展作文教学。在学生作文前强调对作文的指导,而指导又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等方式进行,突出“活动”,这将有效地打破单纯的作文技法讲解模式。
一、心理辅导活动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特别提到“恐惧性条件作用”,即以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进行的条件作用。有机体不仅会对条件刺激做出特定的恐惧反应,而且会形成一种泛化的、一般性的恐惧反应。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有机体的“学生”不仅对作文的写作感到恐惧,而且即使是对和作文相关的一些刺激也会产生恐惧,比如,教师刚刚说“明天我们写作文”,学生便是一片“嘘”声,那到了作文本,看到了作文题,迟迟不能下手,苦思冥想,状极痛苦,凡此种种恐惧心理,我们认为,都是必须在作文教学前予以消除的,也是可以消除的。对此,我们采取以下两种办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指导其在活动中消除作文恐惧心理。
1.谈话聊天式
师生谈话活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命令者,还是引导者、扶助者,所起到的效果必然不同。作文教学之前,教师一定深入学生内心,要想办法消除其恐惧心理,这时采用和聊天的形式最好。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面对全班同学,尤其是那些怕写作文的同学,以亲切的语气说,“我们来做一篇作文怎么样?”或者,“同学们都很怕写作文,可总是不写就更不会写了啊。”等等。所说的话要因时制宜才好。当然,面对不喜欢作文的同学的反对声、哀叹声,接下来教师要做的是渐入主题,带入情境,可以明知故问,“为什么不愿意写作文啊?”“你有过作文被表扬的经历吗?”“你曾经写过一个自己感到还有点文采的句子吗?”让学生自己说说。还可以深入,如可以问,“我知道你们除了应付老师不知的作文任务外,自己也还写点文字,是吧?据我所知,这些文字还很有思想,很有文采呢,对吧?”(注:据调查,学生之间大多流传着一些私密的文章,那是给他们的好朋友看的,往往写得还很好。)以上种种师生谈话活动,目的均在消除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亲切感和轻松感。
生生聊天活动。为了进一步消除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我们还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围绕着“作文”来展开生生聊天活动。具体办法是:前后左右的同学随机组成临时聊天小组;推选一人做记录员,扼要记录小组聊天的内容;聊天的话题可以是关于作文的大话题,比如,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作文故事”,曾经写过的一个好句子、一篇好文章,等等;之后,再安排各组推荐一人按照聊天记录介绍本组聊天内容,以和大家分享。
2.即兴创作式
可以在作文之前开展“写一句话”的即兴创作活动。让同学们随便在纸上写一句话,或表达此时的感受,或表达对作文的感受,等等,主要是为了营造作文教学的氛围,并起到热身的效果。如果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和引导的话,也可以是教师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该主题写一句话。这以后,再全班诵读,表扬,并对所读之句略作修改。这里特别注意得是,必须是“写”一句话,而不是随便“说”一句话。写是为了热身,消除动笔难的心理作用,进而为正式作文作准备。同时,也要把握好时间和时机,在学生情绪较为高涨的时候,能相机切入作文正题,开展作文教学活动。
二、方法指导活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表达交流”部分的教学目标有这样的描述:“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这正是我们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应当以此为依据逐步、逐层开展。针对这两条目标,我们可以适时开展作文命题的随机性指导活动和预设性指导活动。
1.随机性指导活动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要太死板,不要找个题目,就让学生写,我们可以就地取材、随机命题,这样效果会更好。随机命题时,窗外飘扬的雪花、飞翔的小鸟、青翠的杉树等,都可用来作为写作的话题或材料。芜湖市在长江之滨,地处江南,终年难得见到下雪,碰巧有一次正在上语文课时,窗外北风呼啸,天昏地暗,霎时,大片大片的雪花从空中纷纷扬扬的飘下,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窗外,此时已经很难按原计划教学了,于是我就随机将教学内容调整为“观察雪花——描写雪花”,并带领学生到教室窗口观察,让学生从雪花的形状大小、飘落的姿态、雪花的数量和落点,还有整个天地背景、鸟虫行人等等多个方面观察,之后按照逻辑顺序写了一个片断。这种随机性的作文效果非常好,教师只要适时加以指导即可。当然,这样的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教师自己能做个有心人,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情境,随时随地为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作准备。
2.预设性指导活动
作文教学当然不能总是随机的,它更需要在一定的预设情境下开展。这既是实现作文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展作文教学的必然做法。不过,我们对作文的预设并不是要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反,我们更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激发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推荐开展以下几种活动。
①材料研读活动。首先由教师提供相关的话题、材料,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材料内涵,准确理解材料。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各小组再汇报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然后全班一起就各组观点展开交流,最后确定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只起指导、扶助作用,仅在意见难以统一时,加以干预。
②作文拟题活动。准确理解相关话题、材料之后,下面要做的就是拟一个好的作文题。这向来是学生作文时的一个难题。我们建议开展作文拟题活动,大家一起来,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拟出几个好题目,以供选用。该活动的要素是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提要求,包括题目要符合话题和材料,题目要新颖,语句要凝练等;其次,每人拟出一至两个题目供选用;第三,各小组先交流,推荐一两个较好的题目;第四,全班交流,选出所有合适的较好的题目。还可以对题目进行修改,再供大家使用。
③语句仿写活动。语句不美是学生作文一大缺陷,干巴巴的语言表达是很难出彩的,也不可能在考试中吸引眼球,获得高分。为此,教师可以开展语句仿写活动。所谓语句仿写活动类似于高考试卷中的“仿写”,但不同的是,作文训练中的仿写活动要由师生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并且要做到对事例的高度概括。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以“苦与累”为话题作文,可以先写一个句子,让学生跟着模仿——“卧草薪,尝苦胆,勾践面壁十年,终报灭国之耻。”,学生要做的是,首先找到一个合适的事例,再模仿教师所给的例句形式来写个句子。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锻炼了学生搜集事例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同样可以把学生写得较好的向全班诵读展示,更可以把那些值得修改的句子向全班展示,并要求同学们一起动手修改,这样更有意义。如果能长期坚持训练,学生作文时将不会再怕下笔了,作文的语言也将会变得美起来。
④片断写作活动。我们用不着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写一篇八百字的文章,我们以为,开展作文的片断写作活动是非常实用有效的。比如,教师可以作这样的安排——请以“成功就是„„”为每一段的开头写三段话,要补齐句子,且句式要整齐。这样,学生在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再收上来批阅,最后发给学生修改。也可在学生写完之后,小组内开展阅读、交流活动。(相关例文附于本文后,以供参考。)
⑤整段成篇活动。上面所谈的都是作文时要“化大为小”把一整篇文章的写作缩小成写片断,把片断的写作再缩小成语句,这样既能消除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又能使学生一步步前进,产生成就感,还便于教师作文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最后,我们还要把这些零散的语句、片断整合成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已经选好的题目,已经写好的句子和片断组合起来,再指导学生写个开头、过渡和结尾,这样一篇文章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修改、讲评了。
总之,无论是随机性指导,还是预设性指导,我们强调的都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帮助学生活动,学生则通过活动完成作文的写作,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作文,让学生不再对作文厌烦、恐惧,让学生爱作文,想作文。
第二篇:苏州园林活动式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活动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先总后分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精美语言;同时加强语言训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先总后分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精美语言;同时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水平。
4.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与习惯的习得与养成,如圈画、点评、比较阅读等方法;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
【教学重点】 目标1、2、3。【教学难点】 目标2、3。【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让学生自行分成若干小组,选择完成下列任务(可一组多选):
1.“走近叶圣陶”: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制作成PPT准备课堂上演示,播放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大家大致了解作者作为文学家、教育家的历史地位、思想价值与人格魅力,增加一定的文化积淀。
2.“苏州园林面面观”:搜集、整理苏州园林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均可,尤其欢迎游览过苏州园林的学生将自己或家人亲自拍摄的风景照、纪念照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并制作成PPT准备在课上展示,播放时间也在一分钟左右。
3.“美文美读”:为朗读课文寻找合适的配乐,并作好朗读准备。
二、课上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近作者增加积累
请“走近叶圣陶”小组播放有关作者的PPT图文资料。本文虽是当作说明文来教,但此版教材里叶圣陶选文仅此一篇,应就此机会让学生增进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要及时点评、强调其中有价值的信息。
活动二:观赏风景表达感受
请“苏州园林面面观”小组播放有关苏州园林的PPT风景图片资料,然后请大家说说“观后感”。若有学生游览过苏州园林,可请其结合亲身感受来谈。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主观感受(“美”感为主),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与课文学习紧密相关的亮点,及时点拨、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活动三: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紧接上一活动环节,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一段、用其中哪一句话概括了苏州园林总的特色?看谁的“火眼金睛”特别厉害,发现得又快又准。
教师要激发、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快速找出全文中心句,即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教师及时点拨。如: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如果提炼这一句的中心词,你们认为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完美的图画、图画、完美,均可。)如果用一个字表达呢?(——美。)这种美用作者的话说是一种什么美?(——图画美、“如在画图中”的美。)
活动四:读文填表理清顺序 1.苏州园林这种“如在画图中”的美是怎样创造表现出来的呢?看看作者在总说之后是怎样分项说明的,请大家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从第3到第9段中每一段的中心句;若无中心句的用简要文字概括之。2.请以小组为单位,将下列各段中心句或中心意思讨论填入以下表格(投影),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各组完成后派代表投影展示表格,并作简要说明。
此环节更关注学生活动的“生成性”因素。教师要及时评价、相机点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先总后分的说明顺序,以及段落或语句之间或并列、或主次、或因果等逻辑关系,并进行适当的方法技能指导,同时强化语言与思维训练。
第二课时
活动五:修饰标题述说理由 请学生回顾本文内容,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修饰语,即用“ 的苏州园林”为题,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苏州园林,并结合课文陈述理由。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即时点评,目的是考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对课文词句能学以致用、表述出色者应及时予以表扬。如采用课文中选用的修饰语:“如在画图中”、“充满画意”、“别具匠心”、“自出心裁”、富有“自然之趣”、让人“得到美的享受”、“入画”、“使游览者感到无限欢悦”、“着眼在画意”等等。
活动六:抢答词语积累语汇
1.请学生合上课本,根据课件逐一所示的词语释义内容,快速抢答出该词,要求所说词语均出自课文《苏州园林》。
2.说出另一个与该词意思类似的词语(不求答案统一,相关即可)。如: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自出心裁——别出心裁)
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胸中有丘壑——胸有成竹)
指随声附和,文中指不该相同而相同。(雷同——相同、亦步亦趋、因袭)
活动七:争做导游巧作解说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先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发言:假如你是一名苏州园林导游,我们在座的乃是慕名而来游览苏州园林的游客,大家请你把最能表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一个方面作个介绍,你想对游客说些什么呢?请选取课文的某一段或段中某部分内容,改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请大家都来过把“导游瘾”吧!鼓励学生大胆创设、表达,尤其肯定其中有创意的回答。教师特需“慧眼”与“聪耳”去感受、发现“导游”中既立足文本、又富有个性风采的精彩解说。
活动八:美文美读 对话赏析
1.还未到苏州实地游览,苏州园林就让我们感到如此美不胜收,除了感谢刚才各位“导游”妙语解说之外,当然更要感谢叶圣陶这位大家为我们写就的这篇美文。下面请“美文美读”小组为我们进行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用心听读课文,认真品味语言的妙处所在,并随手圈画出感觉特别精妙之处。
2.读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处来,并说说欣赏的理由,师生对话、赏析。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语体风格等方面来赏析本文语言准确、严密而又生动等特点。
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生成性为主的教学环节,要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性、个性化特点,重点处或疑难、障碍处,教师须巧作点拨。最后可小结: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典范说明之作,将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与准确、严密而又不失生动的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
活动九:拓展阅读强化内功
快速阅读《美丽的苏州园林》(上海S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第一学期教材P49),完成以下思考题并填表(投影表格): 1.这也是一篇写苏州园林的说明文,它写了哪几处地方?各处的特色又是什么?完成下表(有几处写几处):
2.本文跟叶圣陶写的《苏州园林》相比,在说明的内容和顺序方面有什么不同?完成下表:
三、课后活动
以下活动可选其一,也可均选;以小组分工合作形式完成或个人独立完成均可。
活动一:“我为课文配插图”
通过互联网查找、收集苏州园林的相关图片,给课文第3-9段文字分别配上合适的插图,使之成为一篇图文并茂的“新版《苏州园林》”,并将它制作成网页发表在校园网上。
活动二:“寻访上海的园林”
通过互联网以及实地游访,查找、收集与上海有关的园林资料,制作成PPT在校园网发表;鼓励部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模仿《苏州园林》写一篇《上海园林》,发表在校园网以及学校周报上。
【点评】
这是一个新颖、充实、完善而富有创意的“活动式”教学设计,有诸多方面可以借鉴。
语文“活动式”教学是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方式,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操作平台,实施语文的全程教学;强调教学“活动场”的培育,使教学空间、语境空间、心理空间三者合一和谐开放互为作用,形成良好的“活动场”效应,即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与建立平等、民主、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创造性地并可持续地发展。本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活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即围绕着《苏州园林》这篇经典课文,在充分研究其活动资源、学生的活动心性以及媒体所具有的辅助度量的基础上,考虑多种活动类型、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的设计。例如词语积累等陈述性知识类的,采用可调动学生兴趣的如抢答的形式,课文理解、朗读、语言赏析等程序性知识类的,则主要采用分步研读、配乐朗诵、角色转换、表格辅助等多种活动形式。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活动板块,每一板块由若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与活动环节构成。如“课中”板块第二课时分为“修饰标题述说理由”、“抢答词语积累语汇”、“美文美读 对话赏析”、“争做导游巧作解说”几项活动,其中“美文美读 对话赏析”活动又包括配乐朗诵、语言赏析两个环节,而每一活动、每一环节尽量践行“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思想,活动内容围绕“动”字做文章,坚持“活”的方针,力求活动的参与程度高、思维程度深、探究空间大、创意机会多、实践收益广。
诚如华中师大语文教学法专家陈菊先教授的评价所言:“‘活动式’教学实验的教学过程具有累积性和动态生成性特点,这一教学过程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种教学过程要求用生成性思维设计,使教学空间成为现实语境空间,呈现出教学过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陈菊先《过程·关系·创造——语文活动式教学实验研究》)这里的“生成性思维设计”、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乃指明了“活动式”教学“活”的本质特点。基于此,语文“活动式”教学实施策略包括建构、调控、拓展三个阶段与研、设、激、放、扶、迁六个节点,其中第二阶段“调控”包括激、放、扶,即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动”的预设基础上,要“活”得到位:充分发挥教学机智,高度关注活动中生成性因素,进行灵活有效的课堂“调控”,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理想的活动“场效应”,从而切实体现“活动式”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核心”,“以学生主体语文实践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的宗旨,促进学生真正主动、全面、创造性地并可持续地发展。
第三篇:跟进式教学活动随想
跟进式教学活动随想
我有幸参与了济南市跟进式下乡教学活动,并与济南市教研员面对面交流教学,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活动,我担任的教学课题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选择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稍复杂的方程》。由于多年不教数学,听说让我上公开课,一下蒙在那儿,不知所云。幸好范校长和朱主任一再给我鼓励,才下定决心去试试。
由于这节课的例题担负着教学列方程和教学解方程的双重任务,也是本单元学习难点。过去,解方程教学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时分开进行的,前者属于计算,后者属于应用。现代恢复计算与应用的天然联系,用一课时来完成。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内容不好把握,我的心里没底。第一次试讲是按部就班的按老套路老教法讲的,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较差,我的信心也一落千丈。又是范校长和朱主任不厌其烦的给我讲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教学改革的动向,教学的新理念,使我的信心又鼓动起来。
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同仁的帮助下,我的课也越来越完善。但当我听完市教研员那精彩的课,非常惭愧,虽然我反复看教学资料,但只是围绕课本内的内容,并没有去想书以外的知识,更谈不上教学技巧。而孙老师在教学中却能摈弃课本,用自己的方法去教学。从而使我的想法活跃起来,对呀,为什么在教学中不可以打破常有的教学思路,抛开常人的想法,拥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第四篇:参与式教学活动作业
启示卡
在这次课堂中,老师分配四人为一组来参与荒岛探险的讨论,对我有很大启发。我学习到了很多,理解了什么是参与式教学,深入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我明白了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思想,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参与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与促进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学习者所搜集的信息不同,对同一主题的理解也不相同,学生通过交流和沟通,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的目的。学习者要通过小组分工协作也能够克服自我中心思想,促进社会沟通交往能力,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同时通过信息交换,分享思考成果,从而能够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效果,将教学活动延续到课后,极大的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打酱油是没有机会的。小组分工,谁都要为我们的任务出一份力
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工协作能够学习到组织及协调能力,掌握了分工协作的组织技能,同时能够使了解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了集体意识。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又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加强交往,通过各种类型的交流能够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经验卡
以前在中学和小学时,我曾参与老师分配小组,然后小组之间督促背课文,课文背熟后各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比赛的活动。还有在课上,我们分好小组,先通过画图进行了自我介绍,再通过玩纸牌的游戏来记单词,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让学习变得非常有趣。这样做让我们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由学懂到会用、由学会到会学,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为我们自己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独立学习。
困惑卡
1.采用有效的参与式教学,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某些问题交给学生,但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导致在40分钟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2.机械模仿。有效的参与式教学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其目的是便于学生讨论和交流,教师将每个小组活动的结果进行对比,或者将某一目标分解,分别让每个小组完成,小组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每个小组,倾听小组成员的讨论,特别要对不善于发言、不敢发言和不能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启发和提示,达到面向全体学生之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班级、所有的课程都要求分组。然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在将学生分组时,沿袭其他教师分好的组长,组员、组别都没有变,学生在讨论时,表面上看去,学生讲得津津有味,但实际上大都是在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
这些都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困惑。
第五篇:浅议对话式作文教学
浅议对话式作文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尝试推行对话式作文教学。即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和实际写作水平为依据,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启发学生的心智,着力架设对话的平台,构筑对话的模式,在真实的表达中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对话式作文教学 独特感受
架设对话的平台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传统作文教学“指导模式化,训练模式化,压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自主性。”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对话式作文教学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天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
一、与自我对话。
作文应该是自我表达真情表露的自然需要,应当是学生个体生命真实的展示,不该有丝毫的无病呻吟。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我手写我口,我手抒我心”。学生的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他们的思维感性居多,理性不足,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融入现实生活进行体验,允许学生大胆表达本真的思想。《读者.原创版》有一个“最话题”版块,让读者结合话题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字数限定在150字左右。我把这个“最话题”引到了作文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自由表达。2012年1月份的话题是“许愿2012”。其中有个学生就这样写道“我希望出外打工的父母不要再为我省吃俭用,为自己多添置点衣服,在工地干活的爸爸的腰伤早日治疗好,在澡堂当搓背工的妈妈要按时吃饭。如果可能的话,希望我们全家多吃几顿团圆饭。”这一段文字没有华丽夺目的辞藻,却诠释出孩子最质朴、最打动人心的愿望,字字敲打在我们的心房。通过架设“最话题”这样的平台,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倾听自我的诉说,发现自我的烦恼和快乐,审视自我的价值追求。
二、与他人对话。
学生和学生在对话中,可以交流心得共享智慧,让他们通过合作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唤醒,从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现在很多学生都拥有自己的QQ空间,有什么烦恼或高兴的事,可以任意在空间里发表一条“说说”,有时会有很多人转发或评论。我把“说说”也引到了作文课堂中。我从家里带了一个小盒子,并取名为“心语小屋”。让同学们把自己平时开心的或不开心的事简单地写在纸条上,然后放到盒子里。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回复。我们班有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她学习很用功,可是每到考试之前,她就特别紧张,这种心理往往影响到她的学习成绩。有一天,她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说登上金字塔的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我已经像蜗牛一样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了,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还是“涛声依旧”呢?第二天,她打开纸条一看,里面加入了很多同学的评论。有的回复: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只要你自信一点,一切皆有可能!还有的说:你不知道你已经很优秀吗?如果你只顶住你头顶上的那一点乌云,你的世界就会黯淡了。微笑吧!你是最棒的!通过“说说”平台的设置,可以调动起学生乐于表达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