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人美版版8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及分析
一、班级及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植物写生
课 时:2课时 课 型:绘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3.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内容分析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手段:演示、讲解 五:板书设计
1、植物写生
(一)、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 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 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 小朋友的线描画 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2(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四)、小结、展示 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2、放学了
课 时:2课时 课 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能力目标: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内容分析
重点:人体的各种动态特点。难点:画面的构思和组织。
一、导入
启发同学谈: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 最爱干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
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教师可以示范,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办法解决。
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内容。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4、欣赏作品:
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 教师总结:
人物动态: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背景: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三、作业提示
1、主要人物要突出,画得较大。
2、画面画得不宜太复杂。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
第3课 快乐的人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三)学习材料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材料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
教学活动: 激情引趣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小组探究
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
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
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作品展评
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谁的造型最大胆?
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后拓展-------欣赏现代雕塑作品。教学反思
4、材质的美
课 时:2课时
课 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材质、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力目标:欣赏了解运用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古代艺术的情感。
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学习观察作品、分析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大胆谈自己的感受。难点:不同材质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和感受。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欣赏课件,感受生活中不同材质的艺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出示课题:材质的美感。
三、讲授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陶器、玉器、石雕等工艺品,不仅雕刻技艺精 湛,造型优美,各有民族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欣赏课件。
1、玉器
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2、石材
《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蕴含着力量。马腿粗壮结实,四足踩踏着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挣扎的匈奴人露出绝望的神色,形容委琐,面目可憎。马腿如四根巨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显得坚实稳固。作者运用了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古劲朴拙,风格沉着浑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之极具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汉武帝及全国人民都十分惋惜悲痛。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决定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在武帝陵址旁不 7 远处修建气势宏大的墓冢,即今天的霍去病墓。霍墓石刻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更体现了人们对这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的深切情念与崇高敬意。
据记载,唐时每逢唐玄宗生日,大宴群僚,有舞马助兴。唐人诗作中,对于舞马有生动描绘:奋首鼓尾,纵横应节,“腕足徐行拜两膝”为玄宗上寿。玄宗赐酒一杯,舞马自衔自饮。这件皮囊壶舞马纹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宫廷舞马的形象资料。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雕塑,有各种形制的器具,最令人赞美的是那些陶塑制品,当我们看到那些神采奕奕的骏马和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发出对唐代发达制陶工艺的赞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3、金、银
舞马衔杯银壶。唐,公元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锤击成型,两半焊接。壶作成皮囊壶的形状,小圆口,覆莲形盖,弧形提梁,扁圆腹,圈足。此壶不仅作出游牧民族便于携带的皮囊壶形,而且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腹两面各模冲出一匹舞马。舞马前腿直伸,后腿曲跪,长鬃披散,马尾上翘,颈系绶带,向上飘举,口衔金杯。
4、陶
中堡村出土的三彩马,头小,颈短,前胸肌肉发达,腹大,背腰肌肉丰满,平直,关节、蹄正而适度大小,腰、尻以及肩颈结合良好,复尻,四肢欠结实,显得有些纤弱,类似新疆马。
四、小组展示各自带来的不同材质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讨论:
1、它们都是用什么材质做的?
2、造型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3、你喜欢什么样的材质做的艺术品?
小组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的材质特点、造型特点?
5、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课前准备 橡皮泥(纸黏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略)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6、巧用对称形
课 时:2课时 课 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能力: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内容分析
1.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2.难点:具有创造性的制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对称现象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对称知识
教师: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 10 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提问:你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了蝴蝶的结构、外形、花纹、色彩,都是对称的。
教师:观察研究蝴蝶对称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观察这只具 有对称特点的蝴蝶,看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 学生: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教师:这就是对称的美。
3、制作一只蝴蝶:
1、选一张彩色纸对折后依折线处画出半只蝴蝶纹样。
2、依轮廓线剪下图形。
3、剪出蝴蝶的花纹。
4、整理。
三、作业提示
1、教师:再回忆、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品用对称的花纹装饰?你能巧用对称形,把我们的生活装饰的更美吗?
2、作业提示: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小结
7、生命之源——水
课 时:2课时
课 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设计制作有主题小报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制作队报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号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节约用。
内容分析 重点:通过收集资料、相关图案、版面设计,学习有主题宣传小报的设计、制作方法。难点:主题突出与布局的设计。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1)播放课件: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2)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灵感。小报的组成包括:(1)主题:文字清晰、醒目、突出。(2)装饰图案: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文字介绍: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
8、设计生活标志
课 时:2课时 课 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理解它的造型特点、色彩和所表达的含义。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制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标志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养成自觉使用标志的习惯。内容分析
重点:通过欣赏生活标志图例,了解标志的艺术特色,学习设计适用的标志,尝试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制作标志。
难点:标志的图案造型要生动、简单、寓意明确、色彩醒目。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学校的校徽,请学生欣赏。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按名称、特征、意义及作用进行分类:天气标志、安全标志、生活标志、交通标志、体育标志、包装标志等。
2、出示课题:设计生活标志。(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1)标志有哪些种类?(2)标志有哪些用途?
(3)标志有几种表现形式?符号、图形
2、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标志的资料,共同欣赏,进行分类,说说它们的含 义。
3、欣赏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的特点和作用。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
五、小结
组织交流。把设计制作好的标志做成头饰进行展示,明确标志的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还有哪些生活标志,你可以继续收集和设计。
9、用彩墨画鱼
课 时:2课时
课 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用装饰、变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情感目标:喜爱中国绘画。
内容分析 2. 重点: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2.难点:特殊技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中国画彩墨作品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
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
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鱼鳞部分的图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4、想一想,艺术家是这样画的。运用了哪些技巧。
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6、作业要求:一彩墨的形式,运用多种技法,大胆用笔用墨,合作画一幅中国画----鱼。
7、教师辅导:技法的体验与运用。
四、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五、小结 动物的脸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动物的脸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教学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动物的脸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准备
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动物的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
11、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感受独特的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
3、认识中国画用具,学习写意国画简单的笔法、墨法。教学重点:
认识感受写意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笔法、墨法。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笔法墨法,并可以随意画张画。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写意国画,感受国画艺术特色。
1、实物投影欣赏优秀国画作品,直观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从题材、构图、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全面接触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墨色。
2、认识国画的笔法。
四、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随意画张画。
五、师生共同评点习练。汉字的联想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法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有趣的汉字了解我国书法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书法的讲解和示范,有趣的汉字,使学生初步懂得写书法的基本技法与步骤。有趣的汉字 教学重点
字的结构的掌握。教学难点 字的结构。课前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2、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3、讨论:在本课的图片中,汉字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你认识其中的哪些字?你认为字和绘画怎样才能结合得更好。
三、作业
1、你打算用什么字体写什么字?搭配什么色彩?
2、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四、小结 作业评讲衣架的联想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过联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制作材料、衣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教学课件。提问:
1、观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
2、选用了哪些辅助材料?
3、作品有哪些创新表现?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毕加索《牛头》,分析“奇思秒想”。
2、启发学生根据一个衣架进行联想。
提问:根据这个衣架的形象你联想到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3、组织学生看书,分析书中学生作品。
提问:你喜欢哪一件作品?说一说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辅助材料制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把你的设计想法与同学交流。
三、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准备的衣架进行联想,利用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
1、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状。
2、选用恰当的辅助材料。
3、鼓励“奇思秒想”。
五、展示作品
六、小结
14、艳丽的大公鸡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基本知识,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目标:在绘画中体验艳丽的色彩给他们带来的快感。内容分析
重点:学习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难点:冷暖对比和冷暖搭配。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1、今年是什么年呀?
请看这幅画,问:作者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的?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欣赏书中的《金鸡展翅》,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课上活动
1、出示课题
2、你知道大公鸡有哪些生活习性吗?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与同学之间交流
3、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美丽的大公鸡的图片。问:a)在这些作品中,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 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小组之间讨论并得出结论 b)哪些颜色用的随意性较强? c)哪些颜色用的最精彩?
四、学生创作 创作要求:
1、用艳丽的色彩画一幅大公鸡的创作。
2、画中要用冷暖对比的方法。
3、教师指导
4、作品展示
根据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你能总结出如何运用冷暖色才能使画面更好看?
五、小结
15、学画农民画
课 时:2课时 课 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内容分析
重点: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欣赏:
提示:课本上的农民画中内容你可曾见过?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导入本课的教学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
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有受过专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广大农民富而求乐、富而求美。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 21 追求健康、丰富的现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
这些农民画的创作既具有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形式风格,又毫不显得陈旧与俗气,它大胆、单纯=朴素、粗犷=情真,与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
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画面中。课本中的农民画选题也很丰富:农家的爷孙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娃眼中的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强烈鲜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和敏锐观察力。
从这引起具有乡土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心灵气质的画面,从这些粗放、有力、刚健的艺术特色的画面,欣赏这些农民画,我们体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的美的陶冶。
三、探究实践
1、谈谈自己喜欢的一幅农民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画、添加等。
3、要求: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四、评价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优秀的美术作品
2、谈谈自己对农民画的理解怎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
3、收集更多的优秀农民画作品并不断研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小结
16、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课 时 2课
课 型 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根据所用材料的特点,进行有主题的艺术创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把美术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拼图的主要特点,设计制作过程中的独创性。
难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动手动脑能力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教师带来课前准备的拼图的教具。
学生也带来他们准备的拼图的玩具,师生交流自己的拼图的图案和玩法。(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课上活动 出示课题 小组研究:
1、什么样的画适合做拼图?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同做之间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产生创作灵感。)
2、拼图的图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适合?
3、讨论后将你们组要做拼图的样式想老师汇报。
4、打开书30-31看书中同学们做的拼图的图案和样式。
学生欣赏,从中体会美感;给书中作品提建议;产生自己的设计思路。
四、学生创作
1、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分工,拿出设计思路,进行创作。
五、作品展示学生创作
六、教师小结
17、画家凡·高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 难点: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问你们还记得这幅画的名字吗?那他的作者是谁还记得吗?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凡?高及他的作品。
三、讲授新课。
1、老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凡高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十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欣赏凡?高的作品 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
3、学生谈感受
通过听凡高的故事,欣赏凡高的作品,现在就请你来谈一谈你对位杰出的画家及他的作品的感受。
4、选择一幅你印象深的作品试着用一段文字把它简单地描述下来。
5、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凡高多艺术事业的这种执着精神。
18、大师画我也画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著名画家的绘画风格,并通过学习欣赏进行创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的又一种认识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喜爱绘画艺术。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欣赏大师作品,学习其绘画风格 教学难点:绘画风格的把握及运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著名的大画家,他的名字是?凡?高。今天我们就绪认识几位艺术大师。出示课题:大师画我也画。
三、新授
1、欣赏大师作品。
2、让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艺术作品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
3、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4、绘画大师凡高和毕加索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凡高画出的星星好象在天上旋转,留下一条条的轨迹;毕加索从多角度观察人物,把几次观察的结果画在一幅画上„„他们的画给人以神奇和力量,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
5、小组讨论:
毕加索画中人物的各部分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凡高的《星月夜》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
四、学生创作
在大师创新精神的启发下,你一定有新的想法,请你学着用这样的表现方法画一幅画。
五、教师小结 电脑美术——你追我赶
教材分析 本课希望学生能在具备一般绘画表现能力及创作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美术软件或独特的图像变化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充满动感的美术作品。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基础,结合动感摄影原理和未来主义的创作理念进行课程设计的。其目的在于借助电脑美术可以对图像进行多种多样随心所欲的造型和色彩处理的能力,将自己的作品再丰富,创作为一幅具有冲击力的作品。同时结合电脑美术的特点所带来的新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认识和理解艺术作品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习运用数码相机或是扫描仪输入自己的作品,或直接在电脑绘画软件中进行写生。学习运用电 脑软件进行写生。学习运用电脑绘画软件或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像变化功能完善创作,人事电脑独特的美术创作功能能帮助自己完善创作的特点。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合理地运用电脑图像变化的功能对自己已有的创作进行完善。
难点:如何启发和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对图像变化功能处理程度与画面内容协调统一表现的能力
学习材料 电脑美术资料、相关的软件等。
教学过程
一、构思与收集: 1.课前布置作业: 2.收集准备进行创作的素材作品 教学意图: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拥有较多的构思创作内容和形式的时间,为课堂创作做好准备。
二、完成基本创作: 1.将学生的作品输入电脑里,数码相机和扫描仪。2.组织学生进行基本的准备。教学意图:利用参考素材进行目标明确的创作。
三、相关技能技巧学习: 1.讲解并示范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2.重点讲解图层和。教学意图:在熟练掌握图层应用的同时,通过了解滤镜中动感模糊的特色,为完善自己的创作做准 备。
四、创作与评价: 1.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创作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2.欣赏作品,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意图:通过相互评价,认识电脑美术的神奇特色,引发更浓厚的创作兴趣。
第二篇:小学美术第8册教案
第1课
计划明天 教学程序 话说未来
计划明天
1. 欣赏未来世界的影像片断和图片。
2.引导提问:你了解到的未来世界有哪些?说一说。学生畅谈未来。
3.想像一下,明天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理想是什么? 4.引入新课:好好计划明天是每人的理想,引入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为了实现理想,让我们好好计划明天吧!课件出示:未来世界影像片断和图片
尝试训练
探索方法 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讯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5.范式分析。获得方法,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课件出示:职业人物图片
课件出示:暗示职业性质的细节图片归类
课件出示: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
提出要求
学生作业 1.提出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像“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作业。
作业展示
自我评述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
2.学生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3.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学生习作
教学拓展 教师小结,提出希望。第2课
走迷宫
执教 李菁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现场组装迷宫
1.游戏:组装立体迷宫。
(1)展示材料:厚包装箱纸板条若干(上绘有图
形、设有可开关的门洞)、大厚包装箱纸板(上绘有路线,贴有双面胶)、活动插卡若干(解释插卡的作用)。
(2)按路径要求将纸板组装。
2.学生玩这个立体迷宫游戏。
3.板书课题:走迷宫一制作立体迷宫
组拼迷宫纸板
展示其他迷宫
欣赏其他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的迷宫3个
提出制作问题
1.提问:你在制作立体迷宫时会考虑些什么问题? 2.小结归纳:
(1)要设计立体迷宫的哪些部分,即它的构成。
(2)除了书上提供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迷宫?(3)技术性问题,如粘合、涂绘、插接等。
了解立体迷宫的制作奥秘 1.寻找立体迷宫的构造:
(1)底板(平面的、非平面的);
(2)起点与终点;
(3)路线;
(4)障碍物。
2.讨论:如何制作一个可以变换路径的立体迷宫?
3.小结:根据障碍物(如插卡)的移动、连接物的移动,可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4.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做立体迷宫。
合作制作
立体迷宫
1.通过看录像了解如何用合作的方式来制作立体迷宫。内容:
(1)组长组织讨论设计题材。
(2)讨论、设计路线的分布和表现方法。(3)讨论、设计障碍物的位置与表现方法。
(4)讨论、设计景物。
(5)组员按分配的任务各自行动。
(6)组装配件。
(7)测试迷宫,进行调试。
2.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
播放录像设备
欣赏评价迷宫
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最精美的迷宫。
奖牌
第2课 走迷宫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体验迷宫 的玩法
2. 1.教师在一分钟之内试玩迷宫图,请学生监督计时,每隔lO秒报时一次。
3.4. 2.学生试玩迷宫游戏:全体学生同时打开封好的信封,拿出迷宫格局图,同桌合作一起走迷宫。
5.6. 3.请走得最快的同桌上来演示走法。
7.8. 迷宫大挂图、计时表、装好迷宫小图片的信封 若干个
9. 10.
11. 了解迷宫的12.
13. 相关知识
14.15. 1.迷宫的含义:这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
16.17. 2.介绍传说中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18.19. 3.后来有人仿照这种迷宫建筑创造了平面的迷宫图,就形成了走迷宫的游戏。
20.21. 多媒体:米诺斯王官相关图片、文字介绍
22.23.
24. 分解迷宫图
25.26. 的设计方法
27.28. 1..提问:大家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迷宫图呢? 29.
30. 2.比较老师和同学各自玩的迷宫图,说说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的图。
31.32. 3.迷宫图的构成:通过五张不同迷宫图片的对比分析,了解好的迷宫图需要有:起点与终点;复杂的路径(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相关背景;主题。
33.34. 4.学生讨论设计迷宫图:
35.36.(1)构思主题,启发学生想像能形成一定路线、与空间位移相联系的内容作为主题,如:蚂蚁找家。37.
38.(2)用铅笔勾画路径单线,暂定为迷宫的唯一 通道。
39.40.(3)在单线的基础上再添画一些迷惑视线的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
41.42.(4)将所有单线修改为双线。
43.44.(5)在岔道上确定障碍物的位置,使之成为死路,并检查路线的确定是否合理。
45.46.(6)添画相关景物、障碍物和背景,使画面具有一定意境和情趣。
47.48.(7)给画面上色,注意路径的颜色与背景要有 对比。
49.50. 5.观看两张迷宫,谈谈这些迷宫的独特之处。
51.52.(1)道路迂回曲折,让人迷惑。
53.54.(2)配有有趣的图形、景物。如:秋千、索道。
55. 56. 多媒体:迷宫图片
57.58. 实物投影仪(或幻灯机)59.
60.61. 创作平面
62.63. 迷宫图
64.65. 学生作业: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和同学一起玩一玩。
66.67. 68. 评析作品
69.
70. 拓展知识
71.
72. 1.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参与作品的自评、互评。
73.
74. 2.欣赏德国的大型向日葵迷宫,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75.
76. 多媒体图片 77.
78.
79.
80. 课目 第2课走迷宫(活动二)年级 4年级下册
81.
82. 执教 李菁莎
83.
84.
85.
86. 教学程序
87.
88. 教学活动
89.
90. 媒体运用
91.
92.
93.
94. 现场组装迷宫
95.
96. 1.游戏:组装立体迷宫。
97.
98.(1)展示材料:厚包装箱纸板条若干(上绘有图 99.
100. 形、设有可开关的门洞)、大厚包装箱纸板(上绘有路线,贴有双面胶)、活动插卡若干(解释插卡的作用)。
101.
102.(2)按路径要求将纸板组装。
103.
104. 2.学生玩这个立体迷宫游戏。
105.
106. 3.板书课题:走迷宫一制作立体迷宫
107.
108. 组拼迷宫纸板
109.
110.
111.
112. 展示其他迷宫
113.
114. 欣赏其他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115.
116. 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的迷宫3个
117.
118.
119. 120. 提出制作问题
121.
122. 1.提问:你在制作立体迷宫时会考虑些什么问题? 123.
124. 2.小结归纳:
125.
126.(1)要设计立体迷宫的哪些部分,即它的构成。
127.
128.(2)除了书上提供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迷宫? 129.
130.(3)技术性问题,如粘合、涂绘、插接等。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了解立体迷宫
137.
138. 的制作奥秘
139.
140. 1.寻找立体迷宫的构造:
141. 142.(1)底板(平面的、非平面的);
143.
144.(2)起点与终点;
145.
146.(3)路线;
147.
148.(4)障碍物。
149.
150. 2.讨论:如何制作一个可以变换路径的立体迷宫? 151.
152. 3.小结:根据障碍物(如插卡)的移动、连接物的移动,可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153.
154. 4.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做立体迷宫。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合作制作
161.
162. 立体迷宫 163.
164. 1.通过看录像了解如何用合作的方式来制作立体迷宫。内容:
165.
166.(1)组长组织讨论设计题材。
167.
168.(2)讨论、设计路线的分布和表现方法。
169.
170.(3)讨论、设计障碍物的位置与表现方法。
171.
172.(4)讨论、设计景物。
173.
174.(5)组员按分配的任务各自行动。
175.
176.(6)组装配件。
177.
178.(7)测试迷宫,进行调试。
179.
180. 2.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
181.
182. 播放录像设备
183. 184.
185.
186. 欣赏评价迷宫
187.
188. 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最精美的迷宫。
189.
190. 奖牌
第3课 我爱校园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了解平面示意
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学生回答。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多媒体或范萄: “校园平面示意图”
分组考察、讨论,用
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教材
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教师
示范)。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教师示范
教材
背景音乐
欣赏学生作业
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学生作业
第3课 我爱校园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相片,说故事
1.多媒体出示一组校园的相片。
2.学生欣赏。3.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多媒体:校园的相片
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1.多媒体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2.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多媒体: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
教材
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1.多媒体出示一幢建筑的线描写生作业,引导学生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指导学生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多媒体:线描写生作业教材
室外写生 1.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线描淡彩写生。
2.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
2.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3.多媒体欣赏线描淡彩建筑设计效果图。
学生作业
多媒体:线描淡彩建筑
设计效果图
第三篇:河北美术出版社8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节日的餐桌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2.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发展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3.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4.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启发想象,用现有材料仿制出美食的样子
2.利用材料的特点开发想像进行艺术创造。
教具准备:美食图片、仿制食品,厨师帽,金奖牌;饮料杯、包装纸、废旧玩具、布头、纸盒、旧毛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让各位同学戴上厨师帽和围裙,感受将要做厨师的感觉,尽快融入角色。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的第一届厨师培训班今天终于开班了,欢迎各位小朋友成为这里的第一批学员,以后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食品的制作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厨艺最棒的小厨师,我们将为最神气的小厨师颁发金牌厨师奖。(出示金牌帽)
二、欣赏观察,启发回忆
1.教师: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食品。
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并说出自己喜爱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名字的寓意。
2、欣赏观察展示的各式食品图片。学习欣赏美食的方法。
3.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及相关美食文化。回忆思考: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美食?
三、组织分析探究材料使用及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工艺美食的制作方法以及各种材料的使用和分工合作方法。
四、明确主题,交流合作
1、小组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制作“食品”的活动。
2、各小组根据多种美食主题命名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构思设计,各组员自由选择某一类进行创作活动。
教师:“如果让你们制作你们组准备使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食品?谁负责做什么?” 教师参与各组讨论并提出建议。
3、明确自己创作的主题后,有目的的进行制作
4、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五、展示表演,自评互评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将各组制作的食品共同摆放在一个长餐桌上,由小组分别派解说员介绍本组的食品。(介绍是什么食品,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味道是什么。)
2.评出金厨奖,并颁发金厨帽。
3.美味佳肴虽好但也不能太贪吃,否则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的食物每天以大量的谷物为主,吃最多,其次是蔬菜和水果,吃多些,各种肉类,吃适量,油、盐、糖,吃最少。
六.全课总结
教师:你们今天制作这么多美味的食品觉得容易吗?
不容易(制作工艺食品容易制作真的就更难了,所以我们以后在吃这些美食的时候,一定不要随便的浪费,这些可都是叔叔阿姨辛辛苦苦做出来的)
容易(那是因为我们集体的力量,每个小组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才做出了这么丰富的美味食品,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教师:爸爸妈妈每天为我们做好吃的非常的辛苦,等回去了我们也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次真的食品感谢感谢他们怎么样?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从节日的餐桌前的欢乐气氛开始回忆。
师:节日里你和家人围绕在餐桌前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桌前的气氛又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和场面?
探讨:运用怎样的色彩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及怎样构图更能表现出餐桌前热闹的情景。
二、创作 独立完成。
提示:可采用水粉、水墨、版画等平面造型方式。
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眼中、自己感受到的“节日的餐桌”,避免千篇一律的创作。
三、展评
师生共同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
四、小结
2、脚的经历
教学目标:
1.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
2.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
3.愿意进行趣味写生练习。教具学具:师备鞋一只;生备画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
引导学生确立观察对象,三四人一组,相互观察。也可以让学生拿来鞋,放在桌子上观察。把握物象外部特征,以及提高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也可以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提示学生思考:鞋从整体看是什么形状,从上、下、侧面看有什么不同?鞋由几部分构成?每部分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部分之间是怎样连接的?深入观察:鞋带是怎样穿入鞋眼的?两根鞋带是怎样交错变化的?鞋上有哪些花纹?针脚是怎样的走向等等。
二、写生创作
1、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起,线条大胆流畅。尽可能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结构画出来。在刻画细节时,线条要富有变化和节奏。
2、写生完成后,想象添画,注意添画部分的线条组织,线条的组合要和鞋、脚的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画面主体突出,富有变化。
三、展示和交流
1、让学生讲讲脚的经历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线的使用,通过作业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线的魅力。结合画面让学生谈谈写生和想象创作的不同,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写生,以及写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朋友你好
教学目标:1.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用线写生造型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教具学具:师备照片;生备画纸、画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人物头像的写生
一、“创设环境”
1、课件出示一些特点突出的人物照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脸形、五官、发型、服饰等特点。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我”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二、仔细观察
请两名学生上前做模特。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对人物肖像的写生,一般以画人物的头部为主,要努力刻画出人的表情、性格、年龄、性别等特征。面对写生对象,我们首先要进行仔细观察,特别要对脸上的五官进行分析:比如他的眉毛是怎样长的?是不是有很多根的小眉毛组成?生长的方向如何?他的眼睛是大还是小?是不是双眼皮?他的鼻子长得怎么样?鼻梁高吗?鼻头是圆的还是尖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嘴唇上下一样吗?是薄还是厚?还有耳朵的位置在哪儿?耳朵的形状有哪些特点?都有哪几种脸形?脸形特点是怎样的等等。喜、怒、哀、乐要怎样表现?最后看看他的发型和着装的特点。这些细节对人物刻画都很重要。
三、写生
引导学生给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写生。写生时强调学生的观察感受,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可以不必拘泥结构比例。
四、展示
将学生作品粘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价。第二课时:关于人体动态的写生:
一、观察探究:
请一名学生到台前,其他学生观察。
师:人的身体大致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运动规律怎样?服饰特征是怎样的?衣褶的走向和人物动态有什么关系?
观察立姿、坐姿和其他各种姿势人体的大致比例和肢体的变化,以及人物形态特征。
二、欣赏:
欣赏优秀的写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三、写生练习:
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纠正学生生搬硬套五官比例关系,画标准像的做法,纠正学生看一眼画一笔,不进行整体观察的作画方法,发现典型,及时讲评。
四、展示交流:
以“送给朋友的祝福”为主题,让学生在写生好的作品旁边写上祝福的话语或悄悄话送给朋友,表达浓浓的友情。
4、哪里藏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并制作有趣的书页,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2.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体验采用多种创作方式创作美术作品的乐趣。教具学具:师备自制的书页、剪刀;生备纸、画笔、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将自己制作的有趣的书页展示给学生,边讲有趣的故事,边让学生猜故事的主人公藏在哪里?
2、将作品实物发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去分析、观察它是怎么做成的?
3、想一想:自己知道的哪个故事最适合做成这样的书页?最能给读到它的人带来惊奇?然后再和小伙伴议论一下,是自己来制作个故事呢?还是愿意和小伙伴结成学习小组,共同设计,分工制作,最后共同做成一本书呢?
二、新授:
讨论:怎样处理好书页中的遮挡关系?
利用教科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第11页的恐龙蛋是用“挖洞法”来制作的。作者先在整幅画页上画上恐龙蛋的外壳,然后用小刀沿恐龙蛋的边缘及外形割开(蛋的两头不能割断),这时,这个恐龙蛋就能掀开露出下面的洞来。作者在洞的下面另附一张纸,画上小恐龙,粘贴在洞下,这样,当你掀开“蛋壳”的时候,小恐龙就能露出来了。而教科书第11页中的“瓢虫”作品则是用“加纸遮盖法”制作的。作者把小虫子直接画在了书页上,另用其他的纸做了瓢虫,并在瓢虫的尾部预留了多余的纸边,折回后粘贴在画页上。这样一来,掀开瓢虫,下面的小虫就露出来了。师生总结:可用两种方法来解决,即“挖洞法”和“加纸遮盖法”。
三、制作:
1、可单独制作,也可小组合作。
2、书页可以是方形、圆形,甚至是不规则形状均可。故事的内容可以书写于书页上适当位置或书页背后。
3、要求制作的书页不仅要有趣,而且要尽量整洁漂亮,养成做事求美的好习惯。
四、欣赏:
学生的作品完成后,互相介绍或传阅有趣的书页。
5、可爱的蛋壳玩具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蛋壳玩具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蛋壳玩具。
2.培养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的理念与技术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通过蛋壳玩具的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创造的思想品质和认真耐心的良好做事习惯。教具学具:师备蛋壳作品图片、动画片;生备蛋壳或熟鸡蛋、彩笔或水彩颜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展示蛋壳制作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讨论:这些玩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是怎样利用蛋壳的外形的?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蛋壳玩具与众不同?
揭示课题。
二、新授
1、利用教材,师生共同分析,这些蛋壳玩具表现的是什么内容?除了做成有趣的人物、动物形象外,还可以制作成哪些形象?
2、了解和掌握蛋壳制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观察蛋壳玩具的颜色及花纹,找出不同的蛋壳的特点,研究蛋壳的加工制作和装饰。这些蛋壳玩具的制作运用了彩绘、剪贴、添加的方法,有的还综合运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三、创作
1、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玩具?
2、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装饰,可以涂画,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剪剪贴贴,还可以用橡皮泥粘贴等。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用小刀或剪刀的孩子们要小心,以免误伤自己或他人,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的习惯,即做事的规范性。
四、蛋壳玩具的制作
1、欣赏蛋雕工艺、蛋皮贴画等以蛋壳为媒材的工艺品。
2、进行不倒翁的创作。讨论:如何解决重心问题。
五、展示
进行展示和评价活动。搞一个蛋壳玩具拍卖会,让卖者介绍蛋壳玩具的特色,让买者谈谈购买的理由等。评价活动要使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6、捏把小椅子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泥工的技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师备课件(各种各样的椅子图片、学生作品);生备粘泥、垫板、刻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椅子?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你和椅子之间发生过怎样的小故事?(学生发言)
师:你觉得生活中的椅子还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你要是设计师会有怎样的改革和创意?
二、欣赏:
1、将各种椅子的图片及声像资料展示给大家,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欣赏各种椅子的造型和色彩,特别是好的创意。
2、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谈谈不同功能和不同环境下的椅子的造型各有什么特点。
师:通过欣赏、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椅子在具备使用功能外,设计师更注重功能与美观的完美统一,充分展示出设计师的审美品位,也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美化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空间。
3、欣赏学生作品:课本中的“大树”椅子,树干是椅子的哪部分?小树墩是椅子的哪部分?你觉得这样的椅子适合放在哪里?椅子主要可以在哪些部位进行变化?怎样的造型才会让大家喜欢购买?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想象:外星人也需要椅子吗?他们的椅子什么样?住在大海里的美人鱼的椅子是否也很奇特……你们能想到哪些奇特的椅子造型?
三、学生创作:
1、引导学生回忆搓、团、揉、捏、压等方法,提示学生利用一些工具进行刮、刻等处理,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肌理效果。加入其他的材料,例如,铁丝、小石子、纸片等,丰富创作。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交流:
将作品收集在一起,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7、顽皮的猴子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水墨的方法表现猴子。
2.能够进一步体验水墨工具材料的特点。
3.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
教具学具:师:示范作品、国画工具;生备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2、了解一些关于猴子的故事、儿歌、图片等资料。
3、出示猴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的外表特征,利用表演等形式体会猴子的动态形体特点,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欣赏与探究:
1、欣赏名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教学预设:
师:用水墨形式表现的猴子和我们平时用水彩笔表现出的猴子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用笔的吗?墨色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等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水墨画的丰富变化和其特有的艺术效果。从而激发他们愿意尝试和探究的愿望。)
2、结合前几节课上对水墨知识的了解,说说自己认为该怎样画猴子?用怎样的笔或怎样的墨?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尝试实践。
3、教师示范,使学生了解猴子的一般笔墨用法,给学生以提示和启发。
三、创作:
师提示:一是在创作内容上要大胆想象,画出情趣来;二是提示学生在技法上也要大胆,自己尝试,体验水墨的变化。
四、评价:
让学生自我评价,发表自己在绘画时的感受,就用笔、用墨以及水分控制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
8、彩墨瓶瓶罐罐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究水墨特性,以水墨的形式进行创作练习。
2.用水墨的形式表现瓶花,传达自己对瓶花的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具学具:师:示范作品、国画工具;生备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将瓶花拿到教室里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了解花的构造、花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花朵的感受。
二、欣赏:
展示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分析其艺术的特色,使学生意识到艺术家的工作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三、示范:
示范1~2种花的画法,有意识地提示学生笔墨的变化,在技法上给予指导和提示。
四、练习:
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水墨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去大胆尝试。
引导:水分的多和少哪个更能表现出花的娇嫩?怎样通过简洁的笔法去表现花朵?墨色有变化和无变化哪个画面效果更好等。
五、展示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使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增加自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
9、美丽的花边
教学目标:
1.了解花边的用途、特点和基本规律,感受花边的秩序美。
2.了解和尝试电脑绘图板中的复制、粘贴、旋转等技巧,并能够制作出美丽的花边。3.喜欢电脑美术,愿意用电脑绘制作品。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具学具:师备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了解花边 课件出示:带花边的物品图片。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用花边来装饰周围的物品。
二、寻找生活中的花边
师:在什么地方还见到过花边? 学生观察讨论。
小结:花边无处不在,正因为有了花边的装饰,使很多东西都变得漂亮、精致。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美丽的花边》。
三、引导学生主动求知
1、学生对花边的特点及花边组成规律的探究
(1)(屏幕出示)第一组花边:三条花边,相同的排列规律,不相同的单独纹样 第二组花边: 三条花边,相同的单独纹样,不同的排列规律 学生讨论。学生汇报:
(1)教师趁势引出“单独纹样”的概念。定义:花边中重复出现的那个图案叫“单独纹样”。(2)讨论花边的特点及组成规律。
用箭头标出第二组花边的排列规律。(3)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屏幕显示)
象这样由相同的单独纹样按一定的规律连续向两端排列而成的花边,我们称它为“二方连续纹样”。
四、学生尝试作业
1、作业步骤(课件出示)
2、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展评
10、大花鸡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和搜集有关“鸡”的图像资料,或以手绘图形的方式进行纪录,以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鸡的形态。通过运用形象比喻的语言描述、形容鸡的特点,对“鸡”的主要形态特征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让学生了解鸡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概括、夸张的手法,或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感到变化的方法简单。
二、让学生注意观察鸡每一部分结构和形状特征,可用形状近似的图形去替换从鸡的特征、象征意义等方面去引申,然后添加相应的纹样,并提示给学生花纹装饰的排列、组合规律,将点、线、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和互评,还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学生以评价。
11、礼品巧包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包装的目的及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包装的形式美和设计功能,提高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
2.能力目标:能动的掌握包装的方法,会使用不同的材料,感受不同的材料的特性。合理的进行包装制作,提高动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渲染出人们爱与被爱都是美好的情感。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包装好的礼品(各种颜色、形式)
学生准备包装纸、彩纸、各种小装饰品以及个色丝带。
教学重点
感受到包装的形式美和设计功能,提高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教师送给学生礼物(精美的包装),用色和形打动学生。问学生喜不喜欢?你不知道是什么礼物你就喜欢呀!那你们打开看看是什么礼物。
看来你们是被礼物华丽的外表所迷惑,其实我今天送给同学们的真正的礼物是————出示课题《礼品巧包装》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礼品包装》,我知道同学们都有送礼品的经验,你的礼物送给谁了?那你想过没有怎么样包装对方才会更喜欢你的礼物?
2、讲买椟还珠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来讲)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看来美丽的外表确实可以打动人心的,不然的话那个郑国人就不会只要那个漂亮的包装盒了。)
3、其实包装礼品有很多学问呢?想不想知道?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通过游戏我相信同学们可以学到好多得东西。
你们看这些礼物适合送给什么人或者在什么节日使用为什么?
(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之上,用游戏的的形式让学生清楚的、简单明了包装有其特殊性目的性————以及它们形式美所现出来的不同的外在特性。(色彩和造型)同时问学生(你的判断理由,除了明显的特征之外还有别的理由吗?教师揭示一些节日和色彩的关系以及色彩和情感的关系)
揭示包装的秘密,包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原来礼物的精美包装可以打动人心的。
4、师生共同探讨礼物上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教师及时的指出相关信息(准确的色彩,造型的指向)(1)儿童的倾向,色彩和造型的关系,送小朋友你们就有办法了。
(2)母亲节的礼物,花的巧妙使用,和母亲性格吻合的色彩都是精心设计的,我们会这样做吗?(3)圣诞礼物色彩欢快,装饰的小星星很容易是我们想到节日的圣诞树,设计直接大胆
(4)春节的礼物色彩艳丽,突显红色因为是传统的节日要突出红火热烈富贵吉祥,红色的包装用的很巧。
(5)玫瑰花建议让爸爸送给妈妈,你的家庭也会更幸福。(6)中秋接的礼物色彩美丽,向日葵花的使用很象征团圆。
(亲情友爱是人们之间最真的情感,你的礼物是要传达你的情感,有意识的包装可以帮我们很简单的做到传递情感的作用。)
5、展示具有所有共性的礼品的图片
看来礼品包装要想让别人一看就喜欢除了漂亮的色彩搭配之外,有还要有个性的包和独特的装饰。通过做这个游戏你再包装礼品的话还会象原来那样去包装吗?当然包装还是有一些小要决的同学们看一下。
6、出示包装的要决。
(只要是精美的、色彩艳丽搭配合适的、造型大方美观的包装都会受到人们的喜爱。-----------色彩和造型是包装的秘密之所在。)
三、学生作业
学生设计制作,教师随机指导。
四、课后总结
我们生活中的包装到处可见,比如商场里的商品,但是商品的包装除了美观之外还是为了保护商品。还有就是好多同学家里都买了新房那都要装修,也是为了我们可以居住着舒适和美观。.12、各式各样的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方法,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技能目标: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进行体验、认识和再创以及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
1、认识拖鞋的形状、外观。
2、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能运用撕、剪、画、等方法制作漂亮、合脚的纸拖鞋。
教学难点:
如何用各种方法来装饰纸拖鞋。
教学准备:
1、教具:拖鞋实物,课件,展柜。
2、学具:彩色笔、颜色纸、各种材料纸、剪刀、胶水、各种图案的贴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随着音乐拍拍手)
二、创设情景,激趣引入。(猜谜语)
三、观察欣赏,感性认识.(在轻快愉快的音乐中让学生听解和欣赏、观察不同款式、不同材料制作的鞋)
四、煤体显示,学习新知.1、观察了解拖鞋的结构
(1)请学生说一说拖鞋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多媒体课件演示拖鞋的结构
2、各种鞋帮与鞋底的搭配。(启迪:拖鞋的鞋底大同小异,只是大小不同,变化主要在鞋帮。)
3、挑选适合自己脚的拖鞋。
4、纸拖鞋制作过程(学生观察媒体的演示)
(1)学生观看制作步骤。
(2)学生反馈制作步骤
5、巩固制作过程
(1)以自己的脚做模板画出鞋底。
(2)为鞋底装饰花纹。
(3)剪除鞋帮,并画好或剪贴花纹
(4)把鞋帮粘贴在鞋底上。
五、实践操作,学以致用.1、蓝猫、小丸子拖鞋店即将开业,请你们为他们设计一只纸拖鞋作为他们的样板鞋展示给顾客们挑选!
2、体验、应用
1、请学生把作好的拖鞋放在蓝猫、小丸子拖鞋店的展柜上展示。
2、请十个学生做顾客挑选、购买拖鞋。并说说购买的理由。
试穿购买的拖鞋是否合适自己,看看谁是生活的小主人!
13、我的课余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能够表现一个简单的活动场面。2.能够选取合适的表现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3.在表现过程中唤起对愉悦心情的回忆,激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课余生活方式。以分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自己课余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儿,表达一下为什么感兴趣及自己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的心情等。
利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人物动态,必要时教师要加强示范。
二、鼓励学生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或材料进行表现。
三、引导学生们去参与评价。
14、古老的面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有关面具的起源、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和对面具文化的学习,认识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等特性,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学生初步学会用恰当的材料设计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在与其它同学合作完成作业时,培养协作能力与互动精神,提高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质的特点)和材料的综合作用,选择适当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制作面具。
教学难点:设计出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怎么激发学生从探究质疑中大胆猜想、设计,激励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计算机,面具范样,纸盒,剪刀。双面胶。学生:绘画颜料,铅笔,碎布,旧挂历纸,彩纸、纸盒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头戴面具,走进课堂,引起学生想积极参与和制作面具的兴趣,老师引入活动制作课题。
二、新授:
1、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国外和我国面具,同时介绍面具的由来与演变。
教学设想: 杨振宁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最大的秘密是兴趣。”通过欣赏国外和我国面具的由来与演变,让学生了解面具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形成对世界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师: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早在几千年以前就有一些原始部落头戴面具,挥动兵器驱鬼降魔。当时的人们认为面具可以赐予他们一种神的魔力。面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互融合、依存、渗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点,特别是藏戏面具更具特色,因此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A、非洲面具:非洲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它通过夸张的造型传达某种神秘的内涵。
B、欧洲假面具:欧洲十六、十七世纪的假面具舞会深得王公贵族们的喜爱,由此风靡一时,在英,法,意大利上层社会广为流行。
C、我国: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疾病、瘟疫和死亡是厉鬼在人体内兴妖作怪,于是戴上可怕的面具,跳着激烈的舞蹈,向妖魔鬼怪发起反击,以达到驱鬼的目的。
2、在学生对面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
师:面具经历了最初对妖魔鬼怪的驱赶,对图腾的崇拜,到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并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如果将世界上不同时期的面具收集在一起,我们会看到人类在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是怎样代代相袭并且不断演变。而我们也能从这些面具上看到原始艺术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面具?
生:“塑料、硬纸盒、木、布、彩纸……”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在学生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的艺术经验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师再问:“你们还能不能想出更多更新的制作方法呢?”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思考的同时看一组不同地域的假面舞,三国面具,西藏佛教面具和傩戏面具的图片,猜想它们的制作方法与材料,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欣赏图片后,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交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在学生了解面具的起源及面具制作的简单过程后,教师传授面具的制作。
3、构思面具:
①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提示下思考面具的造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强调本课的制作重点为人物面具。
师:选择对象:(面具五性:说明性,象征性,评议性,象形性,性格性)
我们制作的面具可以是写实的,但更多是抽象的,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力求展现出面具的性格,神态,寓意和反映作者的理想。
师问:“请同学们构思一下你想要表现的面具造型。” 生答:略
A、植物造型——各种花卉,植物
B、动物造型——十二生肖等 师: C、人物造型(造型夸张)
脸型:方,圆,胖,瘦等(播放人物动画)本课的制作为人物面具。
表情:喜、怒、哀、乐、善、美、丑…… ②制作过程:
教学设想:在教师提示下,学生观察、研究、讨论,相互学习,让学生了解制作的过程与方法。A、立体面具的制作:利用硬纸盒,剪刀,双面胶,颜料等,经过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凹凸起伏的面具。
师示范:先确定面具中轴线,将纸盒的一角剪割下来,画出眼睛,嘴巴,形状后进行裁剪。B、平面面具的制作:在不同颜色的卡纸上剪贴。
4、学生活动:
教学设想:学生自主选择手头材料,四人一组合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① 要求: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感情表达,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出富有创意,造型简单,色彩鲜明,同中求异,富有寓意的作品。
四人一组合作一个面具,要求团结协作,合理分工。
播放音乐,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②展示与评价作品
教学设想: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用口头或表演的方式描述作品的创意,在学习面具的制作后,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作品展示与表演。生生互评,老师点评,提高学生对面具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评价
师:通过表演展示面具,对同学设计的有特色的面具,进行赏析,交流面具制作的方法与技巧,推荐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自我介绍创意。
③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真、善、美的教育,让学生观看对比两组学生的不同行为,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不做两面人。
师:在生活中我们不应戴着“假面具”,而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四、课堂小结:
今天,古老的面具已融入到现代文明中,从“神”的文化圈里跳出,步入一个多元文明的精神世界。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面具的制作方法及面具的知识,掌握了制作的方法,培养了动手的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度过了45分钟。同学们,你们就是未来的艺术家,一张白纸,一包碎布,旧挂历,一切废旧物品都是你手中的艺术材料,只要你善于动脑,勤于动手,你就能成为美丽的设计者。
15、我和动物交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组织画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想象,表现自己和动物交朋友的情景。教学难点:在画面上表现自己和动物交朋友的快乐情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有许多微生物、动物和植物陪伴着我们。最容易与人类产生感情的要数动物了。你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样的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三、讲授新课
1、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观看各种动物生活场面的录像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动物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认识动物的美丽与可爱之处。
3、学生分组讨论及小结: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你和你身边的动物有趣的故事或是你知道哪些有关动物和人类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
1、作业要求:创作一张你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有趣作品,可以是生活的真实再现,也可以加入想象。
2、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六、小结
16、地心游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大胆想象选取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出一幅关于地心游记的想象画。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乐于探究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构造方面的资料,对地心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利用恐龙灭绝、神秘的太平洋百慕大三角失踪的飞机、轮船和火山爆发等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想象。
二、分析书本中的学生作品。提示学生思考,选择更利于自己表现的方式来进行创作,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三、在评价创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学生的作品。通过自评、学生互评、老师总评等方式进行。
17、祖国的古建筑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的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2.能运用语言或文字评说一处古建筑的造型色彩及特色。
3.通过对家乡古建筑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热爱保护之情。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评述的几个角度:历史、类型、造型、色彩和装饰、用途、材料、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从一处古建筑作为重点范例讲解,同时与学生一起搜集更多样式的古建筑物图片及资料以丰富课本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图片资料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自己见过的或是最感兴趣的古建筑介绍给大家。
三、可以让学生对景写生,用优美的线条和色彩描画古建筑。
第四篇: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课题:节日
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2)操行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 和造型表现能力.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
3.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生: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教学思路:(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2)讨论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3)摻仿游戏: 学生自己摻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山、元宵节看花灯……
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第2课时
(4)欣赏交流讨论: 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 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5)总结示范: 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6)学生作业: 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画面。主要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7)评价展示: 学生自主评价为主。
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评价意识.鼓励构思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8)课的拓展: 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
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课题:看花灯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像,让学生了解花灯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地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绘画花灯 或节日灯市的表现出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过元宵节----花灯活动,掌握花灯和节日 灯市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节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2、建议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
环境准备:教室里挂些花灯,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教学思路: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给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3)老师介绍花灯历史:老师结合课件介绍观灯活动的来历及相关花灯的品种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节日风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的了解。
(4)展示交流花灯: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花灯,介绍花灯外形、结构、制作及材料方面的特点。
第2课时
(5)师生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观灯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老师示范: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观看花灯时的热闹场面,以灯为主要表现对象。
(7)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
(8)评价展示:优秀作品欣赏、评析。
(9)课的拓展:欣赏有关元宵节----赏灯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情感的流露。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观念文化。
课题:水墨变体画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2、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建议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欣赏 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
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
第2课时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摻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7)评价:让学生针对作业成绩的内容题材、画面构图的表现力进行自评和互评。
(8)拓展: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水墨变体画。
课题:穿穿编编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参观、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建议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学生准备:穿编材料、制作工具。教学思路: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与中队活动相结合,带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第二课时进行设计制作。
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制作的气氛,并与穿编艺人进行交谈,感受中国穿编艺术的博大精深。
谈谈感受:回校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参观后感受,说说自己对穿编艺术有了哪些了解。
拆编游戏:全班以4人小组的形式玩拆编游戏。游戏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仔细揣摩各种各样的穿编方法,并做好记录,组装时细心谨慎,小组成员要配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简单的评述。
第2课时
图片欣赏: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有关穿编物品的图片。同桌讨论:看了这么多穿编的图片后,说说你准备穿编什么。教师演示:教师用纸条进行穿编演示。用铅笔画底稿。
用刀刻出横的或竖的小口子。
剪下比小口子略窄的纸条。用纸条上下穿编。
用手指将穿好的纸条向上挑起形成弓状,再将纸条两头工纸的反面固定,一幅漂亮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学生制作: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蜡光纸、杂志封面等材料进行穿编练习,可以摻仿例做,也可自己创造方法做。
交流与评价:以“穿编博览会”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课后拓展:
回家后寻找一下身边的穿编物。阅读一本有关穿编的书籍。
上网查询一些有关穿编的资料。
课题:纸卷魔术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剪、折、卷、贴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纸卷造型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纸卷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和耐心、细致操作的心理品质。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纸卷造型。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进行创作,设计出一个有趣的纸卷造型。
3、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碟片、电脑课件、制作材料工具。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工具。教学思路:
观看碟片:教师播放碟片《动物世界》,学生欣赏,能否说说你在碟片中看到了哪些动物?
猜谜语: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动物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金箍桶,银箍桶,打开来,箍不拢。(蛇)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到谁,总爱喊妈妈。(羊)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公鸡)学生猜出后,教师出示该动物的纸卷造型让学生欣赏。
小组讨论:教师给每组发一个纸卷动物造型,让学生分析讨论:采用了什么材料?如何制作的?
第2课时
学生试做:学生试做动物纸卷进造型,做好后,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述。学生制作:选用适合的材料制作一个纸卷动物造型,可摻仿范图制作,也可自己设计造型。
交流与评价:以“纸卷世界”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介绍作业,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构思制作的。
课后拓展:回家后,尝试用纸卷做“小兔子的一家”。
课题:罐和壶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掌握简单制陶的技法。
(2)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罐和壶。(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各种罐和壶,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再把对罐子和壶的欣赏、造型、表现、设计、制作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同过运用多种的手法进行创作,大胆想像,大胆创作,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重点:能领略罐和壶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罐和壶。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壶。
3、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女娲补天》的一段动画,收集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制成课件,一个陶罐和一个瓷壶。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教学思路:
(1)动画导入:
从《女娲补天》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随人类文明使用至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用黏土制陶的方法,制作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器皿。
(2)欣赏:
A、中国从古至今在造型、纹样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B、国外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C、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和壶。(3)说感受
A、现代的罐和壶与古代的罐和壶有了哪些区别?你喜欢现代的罐和壶,还是喜欢古代的罐和壶?
B、你见到了哪些材质的罐和壶? C、你喜欢古代罐和壶上的纹样吗?你知道上面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4)创作练习用所带来的绘画用具创作、表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罐和壶。作业展示:创设情境,举办一个“罐和壶的创意空间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陶泥、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土、垫纸板、水罐、抹布)。制作好的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 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教学思路:
1、看陶
A、欣赏艺术大量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B、欣赏制作好的陶罐和陶壶的作品。(2)摸陶
让学生上来摸摸陶,感受一下陶土和瓷的不同质感.(3)说陶
说说陶土和其他材质的区别.(4)做陶
常用方法有泥条盘制和轮制等到。例:泥板成型法:
A、拍两块泥板,一块作罐底,另一块围成罐身,收口处配合双手协调制作。
B、做一泥条粘于罐身作罐柄,装上壶嘴; C、采用泥条和泥球装饰罐身。(5)赏陶
将学生做好的罐和壶陈列在教室的窗台上晾干,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喜欢。
课题: 适合纹样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操作和绘画等手段,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交流创作的方法,在创作中发展个性。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创作设计,用彩笔勾画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交流、欣赏、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受。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欣赏、交流、操作,设计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的巧妙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适合 纹样的图片。
教具:课件、有适合纹样的用品。
学具:彩色笔、作业纸、点、线、面的图形若干。教学思路:
1、观赏、讨论:
(1)教师展示两只瓷盘,一只有适合纹样的瓷盘,一只白瓷盘。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一只,说出理由。
(2)教师引出课题:适合纹样。(3)找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4)找找大自然中的适合纹样。
(5)学生分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特点。
(6)教师小结:适合纹样就是适合一种形状,又能独立成为图案的纹样。
2、欣赏、评议:
(1)欣赏一组汉画砖上的适合纹样。(2)欣赏一组青铜器上的适合纹样。(3)欣赏一组瓷器上的适合纹样。
(4)欣赏一组中外古建筑物上的适合纹样。(5)分组交流评价这些适合纹样的造型特点。
3、拼拼、玩玩(1)学生分小组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点,线,面的图形进行合作,拼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
(2)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介绍作品,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3)小组同学合作利用身体创作适合纹样。(4)利用文具摆出适合纹样。
第2课时
1、创作示范;
(1)教师示范画一个适合纹样。
让学生讨论,还可以采用哪些图案来创作。请学生试画。(2)创作要点:
A、适合性:方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出示图例)B、选择造型的主体内容:花卉、昆虫、风景、点、线、面。C、色彩的的搭配:冷色调、暖色调、对比色、七彩色。D、画的技巧:在每一方块中画相同或对称的图案。(3)设计师乐园
准备六组活动材料:圆形盘子;方形头巾;三角形蛋糕;长方形地毯;椭圆形餐垫;水果拼盘。
(4)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设计创作。(5)教师巡回指导。
(6)设计博览会: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2、课后拓展
(1)尝试为妈妈设计一件毛衣有适合纹样。(2)为班级的板报设计适合纹样。
课题: 车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接触古今中外的不同车辆,了解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功效用途。
2、技能目标:尝试用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描绘车的外形,培养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的造车历程,探究车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与车辆制造相关的典型事例。
二、学习内容
学生初步接触有关“车”的艺术性话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对车这种重要的机械有所了解,其中包括车的各个种类、车的多样材质、车的基本结构、车的不同功用以及车的发展历史等,知道人类的这项项发明对自身有多么重要,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尝试以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车的造型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自己学过的绘画表现方法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车的造型。
教学难点: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的方法。
三、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上网浏览并下载一些表现“车”主题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乐、影片,大师的画作,学生绘画用纸等。
学生准备:美术创作的工具及材料,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情况。
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A、观看有关“车”的音像资料,认识各种车辆,再说说自己知道的车辆及其特点,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车。
B、教师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总结,介绍车的发展。
C、同学分4~6人小组展开讨论围绕“人类与车”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说说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车,车辆的发明和制造对人类在发展和进步有什么帮助。
D、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归纳和规律总结。从车的造型、材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概括并明确板书。
2、创作与表现
同学以线描绘的形式对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车辆进行表现。在表现车的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刻画。
第2课时
1、评价与反思
A、同座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车,并将作品展示在老师事先布臵好的展示栏上。
B、欣赏名画当中画家笔下的车。说说自己对画作的看法,谈谈画面中车在整幅作品中的作用。
C、想像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同学互相交流各人对未来车辆的看法。
课题:我设计的车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不同领域的应用,知道车的设计与制造要符合人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技能目标:培养对车辆造型的设计,表现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内容
本课是“车”主题单元的第二课,学生要了解车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学习设计,即通过自己的想像,对车的形象和车的功能进行新的改进,创作出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车。这一课也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为下一课时“人造的车”的学习所做的必要准备。学生将通过一些图文的展示和信息的交流,拓展认知,启发思维,借助绘画的形式创作出造型独特、功能先进的车辆。
教学重点:想像、设计新的车辆造型,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学难点:想像与设计的思路,绘画与表现的技法。
三、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车的音像素材、播放器、popwerpoint课件。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A、教师播放与车有关的声音资料,如火车鸣笛、车轮滚动、汽车喇叭声、摩托启动、自行车刹车等,学生听辨声音,以此判断车的名称。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并分析。
车辆的外形:根据所听车声,猜测发出声音的车辆,回忆车辆的外形特征,用简洁的线条画出车的外形轮廓。
车辆的功能:说说这些车的作用,再用肢体动作摻仿它们不同的工作状态。
B、教师对同学的讨论结果予以简要小结,使同学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即:车辆的发展与变化都是应人们的需要而改进、变化。人们在设计与制造时,主要考虑的是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外形变得更实用、更漂亮。二是功能变得更强大、更多样。
C、师生共同就车辆的设计展开以下活动。
教师向同学介绍班格尔等著名的车辆设计师以及各种经典车型,同学也发表意见对众多大师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与交流,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各组选派同学向全班同学交流,介绍本组同学的好创意,金点子。教师对同学的发言做简单小结,同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即:
外形创作可分为几何形、实物形,力求简洁、协调。功能设计可分为组合式、添加式,力求多效、强势。
D、教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予以强调,并用简洁的线条进行绘画演示。
2、创作与表现
A、采用情景创作的形式,由学生担当车辆设计师,自行设计创作一幅新款车型效果图,也可以参考教师给出的资料图重新组合。
B、动作快的同学,可采用以下不同的练习方式:
在完成的效果图上添画一些必要的人物或场景,添加成完整的情景图。
3、评价与反思 A、作品交流
小组交流。同学完成后在组内交流,向本组同学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全班交流。以“车展”“新车发表会”“车辆设计展示会”等形式开展活动。同学将作品展示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区内,全班同学观看这些作品,由各小组选派的“推介员”负责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优秀作品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B、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简要小结,鼓励同学开阔思路,设计出更具高科技、更富时代感、更兼人性化的新车。
课题: 我造的车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造车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同车辆的造型特征,并对废旧材料有一个新的认识。
2、技能目标:掌握造车的基本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车。
3、情感目标: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创造的艰辛,培养学生在对待创造性生活时的持久性与耐挫力。
二、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运用废旧材料“造车”,感受变废为宝的神奇与创造的乐趣。教学难点:废旧材料的合理借鉴与运用,解决车辆造型的变化方法,以及车辆各部分的组合方法。
三、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色彩纸、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油泥、剪刀、胶水、教师制作的车的范例。
学生准备:各色彩纸、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油泥、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请同学们分别介绍所带的废旧材料,感受不同的形状,材质特征,以及色彩情况,教师就这些生活中用过便弃之不用的废旧材料进行环保方面的宣传。
2、教师将“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的话题引向本课主题,并在每组中选择一件材料,快速地组合,制成一辆奇特的车,分别请两位同学进行以“车”为主题的创作尝试。
二、创作与表现。
1、师生就车的制作进行讨论:从选材到制作方法。
2、以4~6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各自带的材料,合作制造一辆车。
3、将小组合作的车辆臵于黑板前的展示台上,请同学简单地点评。
4、教师出示制造的精品车,请学生将它与前面造的车进行比较,谈谈不同的感受----更美、更奇特。
5、学生讨论:如何将车变得更美、更奇特。(夸张造型;装饰车体)
6、利用各种手段,小组将先前造的车变得更美、更有个性。
三、评价与反思
1、小组分别介绍各组所造车的优势后,进行“奇思妙想奖”“最最佳造型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的评选。
2、欣赏其他材料制造的车。
课题: 乘车印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日常生活中乘车时的不同情形,体会乘车时兴奋、悠闲、焦急、无奈等情绪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2、技能目标:能以各种人物动态表现出乘车时的情景,并学习必要的构图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回味生活的能力,通过对乘车的种种印象的讨论,去发现平常事中平常人的闪光点,宣扬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好风尚。
二、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方式,回忆乘车时印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乘车印象,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思路:
一、感知与体验
教师提供房车的内部图片,让学生感受坐在里面一定会有一种舒适的感觉,然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房车的外部----原来是一辆车,由此导入本课主题:乘车印象。
二、学习与创作
1、学生回忆乘坐各种车辆的种种感受与印象深刻的事,并到黑板上画一画。
2、针对黑板上的绘画作业,了解学生绘画情况,选择下一步的教学策略:绘画创作的指导重点放在人物动态及相互间的位臵关系、不同构图的表现方法。
构图----画面的安排可选择车厢内的满构图或车厢外的大范围的构图。
人物----示范各种相关动态,注意人物表情及人物间的高低变化与前后遮挡。
3、欣赏不同绘画风格的作品。
4、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创作一幅《乘车印象》。
三、评价与反思
1、看赏同学们的作品。
2、可将学生作品汇集成册。课题: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一、教学目标责任制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了调色练习及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对色彩对比与和谐通缉原理的理解、把握;创作时恰当地运用组织分配的方法,表现生动与统一。
课时:3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水粉颜料、笔、调色盘、铅画纸等。
学生准备:色彩丰富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水粉颜料、笔、调色盘、水罐等。
教学思路: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感知与体验)复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知识。
游戏:教师取出一种三间色,学生要拿对相对应的两种原色。
给`6种颜色排排队、将红、黄、蓝、橙、绿、紫`6`种颜色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排队。
说一说排序的理由。
教师小结:靠一起的颜色很相近,很协调,距离较远的颜色反差较大,对比较强.(2)发展阶段(观察与探究)板书归类归纳: 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
协调色:蓝和绿、红和橙、紫和红等等。欣赏多媒体演示的一组图片,谈谈画面的色彩,以及给你的感觉。
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揭示:红和绿、黄与橙、绿与紫是对比色,对比使画产生很强的活力和跳跃感,给人鲜明、刺激的感觉。蓝与绿、红与橙、紫与红、黄与绿等是和谐色,给人和谐、愉悦、层次丰富的感觉。
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对比色与和谐色。(3)练习阶段(创作与表现)
用水粉色调配几种对比色和协调色。(4)拓展阶段(评价与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其他同学谈一谈对其画面色彩的感受。
第二课时
(1)引导阶段(感知与体验)
复习所学的“对比与和谐”色彩知识。
教师总结:无论是绘画或设计,对比与协调都不可少。如果以协调色为主作画,加上适当的对比色因素,会使作品显得协调生动,统一中有对立;如果以对比色为主作画,加上适当的协调色因素,会使作品显得丰富和谐,对立中有统一。
(2)发展阶段(观察与探究)
欣赏几幅大师的作品,有些是用对比色画出的,有些是用协调色画出的,比较它们不同的色彩感觉。
说说自己对大师的作品的理解,感受色彩的魅力。小组畅谈感觉并进行探讨归纳: 对比色:强烈、刺激、跳跃、张扬。协调色:温和、含蓄、平静、柔美。(3)练习阶段(创作与表现)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用对比色或和谐色作画。
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先设计出画面的内容,再构思安排好画面,确定画面主体,将草图打好后,上色。
(4)拓展阶段(评价与展示)
展示学生作业,大家共同评议、交流观画感受,分享创作感受。
课题:染纸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2、技能目标:掌握不同的折叠方法及染纸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掌握染纸的原理及方法,制作一幅美丽的染纸。教学重点:学习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纸方法。
教学难点:染纸时颜色搭配和多种染纸方法的使用。
三、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2条扎染的丝巾,宣纸,颜料,水彩笔,录像,各种染纸作品。
学生准备:水彩笔,颜料。教学思路:
1、本课主要是采用欣赏,小组合作等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
2、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来进行教学,在引导,发展和拓展阶段恰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鼓励,让他们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3、在作业上,让他们的尝试多种折叠和染纸的方法,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4、在课后拓展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染纸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利用课后的时间,与同学或家长合作,做出染纸服饰等等。
教学过程:
做游戏,看看哪张纸的吸水性最强,如果将这些纸染上颜色又会怎么样的效果,介绍染纸的步骤,介绍折纸的方法和染纸的方法,欣赏染纸,布臵作业,学生染纸,教师辅导,作业点评,作品展示。
一、引导阶段
1、师生互动。
教师带来2条丝巾,一条是白色的,另一条丝巾的颜色比较鲜艳,而且丝巾上还有一些图案。
A、你喜欢哪一条丝巾,为什么?
B、你知道丝,丝巾上的颜色和图案是怎样形成的? C、你还知道哪些扎染的产品?
2、欣赏
播放一段手工印染的录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印染,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师生互动
出示染纸,比较染纸和丝巾相同和不同之处?
4、揭示课题
扎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工印染工艺。最初人们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纸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纸方法的试验。在试验中,人们发明了扎染。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美丽的染纸。
板书课题:染纸
第2课时
一、发展阶段
1、欣赏作品,师生交流
让学生欣赏多张染纸作品,欣赏的同时思考一下问题: A、染纸上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
B、染纸上的颜色是利用怎样的方法染上去的?
2、师生互动。A、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制作一张染纸。先将纸对折几次,不要打开,然后将折好的纸的一角放入彩色颜料中,颜色在纸上迅速的染开,之后小心的将纸打开,纸上染出了有规律的图案。
B、教师小结染纸的方法:先折后染。
3、染纸的方法及步骤
A、折纸。折纸时折出的式样,决定了染完后整个印染的效果,根据要染花纹,把纸张折叠成较小的形状,折时边与边要对齐。
B、调颜料。根据自己需要,调出颜料,色彩可调稀一些,以增加纸张的吸水性,所调色彩的颜色重一些。
C、染纸:浸染法或点染法。
4、学生活动,老师辅导。
5、教师巡回辅导。
6、作业讲评。
二、课后拓展。欣赏民间印染工艺。利用课余时间,与家长共同设计。
课题:套色纸版画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套色纸版画的基本知识,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印制方法。
2、技能目标:掌握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印制方法和技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
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相关知识,学会利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拼版套色纸版 画的印制,让作品新颖、独特,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拼看到套色纸版画的印制方法。
教学难点: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三、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纸版画范图,彩色油墨,胶滚,白板纸,刻刀,剪刀,笔,6B铅笔,吹塑纸,乳胶,瓶盖,木摺菇,马莲,勺子,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白板纸,吹塑纸,圆珠笔,剪刀,刻刀等。教学思路:
一、师生互动
1、展示纸版画作品供学生欣赏、探究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大家想知道吗?
我们学校美术组的同学创作的纸版画作品在全国少儿画展中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班上的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他们为我们学校赢得了荣誉,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感谢!
想知道他们创作的是哪些作品吗?
好,老师选了几张作品让大家欣赏,看看能不能从中学到些什么。我想请同学们到讲台前面来欣赏他们的作品,一边看一边可以议论。
2、引发学生讨论 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送出去比赛的纸版画作品,怎么样?好看吗?它有什么特点?比较一下哪一幅作品更特别一些?这幅彩色的纸版画和其他纸版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再请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这幅纸版画可能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
3、互动、交流、演示
同学们看得很仔细,很会动脑筋,谈了很多方法,这幅画是用两块版子印出来的,我也想根据同学们说的这种方法来尝试印制一下,看看会不会是这样的效果。
首先想一想,我选什么材料来表现呢?
秋风瑟瑟,落叶飘飘,老师也拣到了不少造型奇特的树叶,我想选一片叶子用它来做套印的主版吧!再选一块有纹理的墙纸作为底版。
下面要进行拓印。
先将选作底版的墙纸滚上一种颜色,再将树叶滚上另一种颜色;将滚好颜色的树叶放在底版上。
选取个张白色或浅色的印纸覆盖在上面进行拓印。
揭开印纸,看看,用这种方法印制的纸版画是不是和黑板上展示的有同样的效果?
好不好看?也给老师鼓掌好不好?
揭示课题。
老师刚才用两块版子拼在一起套印出一张纸版画,这叫做“套色纸版画”,最常见最容易掌握的一种套色方法,想学习这种套印方法吗? 好!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学习“套色纸版画”。板书课题:套色纸版画----拼装套色。
二、发展阶段 师生互动、交流:
刚才,老师根据同学们所说的方法尝试套印了一张纸版画,我想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能不能帮老师总结一下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呢?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畅所欲言。教师总结、板书制作过程。
1、构思
想想,你要表现一幅怎样的内容和画面。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来表现画面内容的主题。比方说:风景,人物,动物,植物……
2、制作
分别制作两块版,一块作主版,一块作底版。
无论是主版还是底版都可以选择不同质地和肌理的材料,例如:白板纸,吹塑纸,墙纸,马粪纸……
3、拓印
滚油墨,拼版,拓印。板书步骤。
启发思考,讨论,交流。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展示评价。
三、教学拓展
四、总结。课题: 看新闻,画新闻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及时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新闻,知道身边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2、技能目标:会用美术形式表现新闻的主要场景及情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新闻时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二、学习内容
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新闻,并能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近来国内外的自大新闻,并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能够将时事的主题及概况表达清楚,使人一目了然。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范图,部分近来发生的重大新闻的录像片,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黑色勾线,彩色笔,作业纸等。教学思路:
一、引导阶段 欣赏录像。
1、谁说说短片中播放的是什么内容?
2、你知道这件事吗?你是怎样了解到的?
3、原来大家是从电视新闻,报纸新闻或电台新闻上了解到的,你常看新闻吗?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师生互动。
1、你知道新闻都有哪些种类?
2、能告诉大家,你平时都通过哪些渠道获得信息?你用什么方式了解新闻?
3、你知道国际上或国内最近发生过哪些正大的新闻?
4、你对哪些新闻比较感兴趣?
5、最近发生了哪些事情? 教师活动
1、前两天,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重大的新闻的资料,大家想看吗?
2、教师课件展示近来发生的各种新闻图片资料,弥补学生对新闻不了解的空缺。
3、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新闻,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得出发生的什么事情。
4、展示其他学生用美术形式所表现的新闻内容。师生互动
1、构思。想好要画什么内容的新闻事件。
2、构图。勾画内容,要表现出新闻事件的主题,主题突出。
3、上色。给你的作业涂上合适的色彩。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要求:用美术形式表现出自己所了解的新闻。教师辅导: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及时展示出做得比较有特点的作业,进行过程性评价。
展示评价。说一说自己比较喜欢哪一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喜欢?
三、教学拓展。
今天,我们用美术的形式表现了国内外不同的新闻,有的同学画了非典时期人们共同抗击非典的情况,有的画了美国的911事件,有的画了NBA篮球赛况……其实,除了这些重大的新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每天都会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同学们的画笔就是一架摄像机,大家要学会观察生活,描绘自己的世界。
16、石头中的生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石刻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石刻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了解石雕艺术的制作工艺。
3、情感目标:学会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学习内容:石头中的生命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石刻的知识,学习雕刻的简单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在掌握正确的雕刻制作方法基础上能加上一些装饰。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质地的石头若干、小型石雕实物若干、电教设备、黏土等。
学生准备:课本、各种黏土、肥皂、刻刀、牙签等到雕刻工具。环境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力所能及地悼念各种质地的小石块若干,教室内悬挂一些雕塑与石雕的图片或一些雕塑实物。
教学思路:
1、有条件的学校课前组织学生到附近有石雕遗址的地方参观,请教景点解就员,收集石刻的相关知识。(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展示石雕的图片,给学生观看。)
2、通过现代雕刻作品和古代石刻的观察比较,让学生欣赏讨论后说说二者的异同。
3、介绍雕塑与石雕的相关知识。
4、启发学生回忆:谈谈你见过什么样的石雕作品?你知道一件石雕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制作石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5、教师示范一件“石雕”的制作过程。
6、学生练习,作品展示。
17、环境小设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街头环境小设施的造型与功能。
2、技能目标: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美丽的环境小设施。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回忆,想像,表现小设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内容:
通过观察和了解小设施的造型与功能,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漂亮有趣的环境小设施。
教学重点: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美丽的环境小设施。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设计出造型新颖,具有创意性的环境小设施。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小设施的图片。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教学思路:
一、引导阶段
1、师生互动:
教师在课前到街上去拍了许多的环境小设施然后制作成课件,现在与同学们一同分享。一边看一边还要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哪些作用?它们都设臵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师生交流:
刚才我们在录像里看到了很多的小设施,有报刊亭,电话亭,公交车站,垃圾桶,街边的座椅等。那么你能给我介绍一两个你印象最深的小设施吗?包括它的造型和功能。
2、游戏: 请每组派一位代表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出你喜欢的环境小设施。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小设计家,你想设计怎样的小设施,它的造型是怎样的?它具备哪些特殊的功能?
再派4名代表上来,就在刚才的4幅作品上进行修改,看看哪一组的同学最有创意。
3、欣赏范图
让学生欣赏国外大师的作品,仔细去看看他们怎样去创新的,他们都设计了哪些小设施,这些年来设施都有哪些特殊功能。学生讨论:根据现在社会和人们的要求,你准备设计什么小设施?它的造型及功能都有哪些创新的地方?是否更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2课时
1、老师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小设施《报刊亭》,这个报刊亭的外形是一个大大的线苹果,里面有很多的报纸、杂志和书。报刊亭里有电脑显示,你可以自由地选择查阅每本书的大概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买下,这样也可以书的损伤。每个报刊亭里都有休息室,有厕所,垃圾箱,自动售货机,还有自动换零钱的机器,实在是太方便了。
2、学生活动,老师辅导
请学生大胆创作设计小设施。
要求小设施的外形新颖,并配有多种功能,设施的颜色鲜艳,能很快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3、教师巡回辅导
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作个别辅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要及时交流。
4、作业讲评
作业展示:将学生的作品立刻扫描到电脑里,让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型的环境设施。
作业讲评:在作业讲评中可以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评选出“小小设计家”。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创作更多复印好的作品。
5、课后拓展
你是否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校设计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环境小设施呢?
18、我设计的环境小设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根据生活实际需要,寻找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环境小设施不够完善的地方,通过了解和讨论,对环境小设施提出观赏性和功能性的新设想。
2、技能目标: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自己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设计出更加方便合理,外形新颖美观的小设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简单而有创意的设计,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设计制作出更加方便合理,外形新颖主观的环境小设施。
教学难点:作品力求新颖,独创,体现观赏性和功能性的完美结合。建议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台,环境小设施的作品及图片。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准备制作工具:如剪刀,双面胶等,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思路:
1、交流与了解
课前布臵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小设施并寻找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环境小设施需要完善的地方。
师生共同欣赏,交流丰富的环境小设施资料,展开讨论: 看到的小设施是什么造型? 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设臵的位臵是否科学?
小设施的主题功能是否明确? 与周围的环境是否和谐?
请同学们寻找答案,小组讨论: 设计的小设施主题明确。造型独特、美观、别致。
色彩搭配有趣味,而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学生以勾线形式设计环境小设施的草图,并在小组中交流,突出设计意图,体现方便合理,外形新颖美观的特点。
第2课时
1、感受与体验
教师简要介绍演示制作方法,如:多种材料的拼接组合,找到材质与所表现物体的相似性,如何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2、创造与制作:
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或与他人酴设计制作出更加方便合理,外形新颖美观的小设施。
3、评价与展示
作品完成后举行一个环境小设施设计摻型展,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说明自己对原有的环境小设施的改进,突出自己作品的优势,然后让其他同学提出建议和意见。在参观欣赏交流中评出大家闺秀比较满意的富有创意的作品。
第五篇:人美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色彩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2)听到了什么?(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二.新授:
1、欣赏:(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季的色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知识导入.二.新课:
欣赏教材中的四幅画: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2、《夏》列维坦(俄国)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③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三.拓展:
1、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2、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四.作业: 以暖色为主画一幅画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暖色
教学目标: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意图: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二.新课: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2.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火、阳光、花朵;喜庆、欢快、热闹的场所)
3、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4、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暖色
教学目标: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 二.新课: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4、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你的感受。三.作业: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品。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冷色
教学目标: 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书中图片《水》导入 二.新课:
1、出示色卡分析冷色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道理。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三.小结: 回忆本课时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冷色 教学目标: 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教学重难点: 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新课:
1、出示色卡分析冷色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道理。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四、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三.作业: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第4课 快乐的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2、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3、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二.新课: 1.小组研究: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2.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3.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三.小结: 回忆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艺术创造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二.新课:
1.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2.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3.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三.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第5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语言组织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你喜欢自行车吗?你有自行车吗?自行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提问:
l、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三.小结: 你了解了自行车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行车局部写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教学重难点: 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说自行车的特点,导入新课.二.新课: 1.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2.小组讨论: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些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组际之间进行交流。
三、学生动手实践:布置作业。
巡视辅导。
四、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第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语言组织教学。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讨论:展示几位本班同学背面头像,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照好。)板书课题。
2、提问:你为什么能猜出来刚才的几位同学呢? 板书:头型、发型、头饰、服装。
3、引导学生分析、感悟画家是如何通过背面人物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作品。
4、提问: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5、小组讨论:赏析《未来世界》讨论:画上的小朋发在干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猜猜我是谁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完成布置任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导入.二.新课:
1、与教师一起分析头发的走向及线条的组织。边观察教师的示范边思考。
2、教师请一位女同学到前面做模特,师生分析头发的走向,演示如何用线进行写生。提醒学生要表现出头部的形体,一些线条应为弧线,并注意其方向的变化。
三、学生动手实践:
1、布置作业。巡视辅导。学生写生自己前面同学的背面头像。
2、欣赏教材中两幅学生的创作.提问:这两幅作品分别表现出什么内容?你们各小组如何利用自己的作品进行创作? 学生发言,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3、小组合作完成用人物,引导学生完成小组集体创作。
四、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五、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家长背面的线描画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第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趣的属相
教学目标: 1.了解十二生肖以及邮票。用线描、彩色笔、水粉、剪贴、剪纸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2.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教学重难点: 了解十二生肖以及邮票。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l、自制有关生肖动物邮票、工艺作品、民间美术作品课件。
2、民间工艺品实物一组。
3、生肖邮票学生作品一组。
4、剪好齿孔的多种形状、尺寸各异的空白邮票,剪好外形的一组生肖动物、面值、中国邮票字样。
二、讲授新课:
1、展示课件,提出问题:能说出邮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分组研究、讨论,结合生括经验及查找资料,观察实物,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2、研究十二生肖邮票,你能发现系列成套邮票设计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在欣赏生肖动物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租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旅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邮票导入.二.新课: 出示空白邮票、文字、面值、生肖动物图案,提出问题:这一组资料,哪些组合后更适合、更具美感? 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白邮票与生肖图案、文字、面值拼摆组合,得出结论:
1、生肖图案应充满画面的绝大部分。
2、面值文字应突出,系列邮票文字应一致。
3、它的附属资料如印章纪年、汉语拼音等也应统一。
4、底色、边框也应成系列。
三、学生创新实践: 提出要求:1先进行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2完成一枚有创意的生肖邮票。
四、作品展示、评价: l、展示学生的作业。
2.组织学生评价,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分析。
第九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设计自己的棋 教学目标: 过观察和分析棋的组成部分、棋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
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一副棋,通过设计和制作得到快乐。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提问:同学们下过飞行棋吗?这种棋怎么下?好玩吗?
对棋的组成进行分析: 提问:一副飞行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棋面上有什么?(如说明.画面„)
二、分组研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l、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棋?它的主题是什么?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棋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棋会注意什么?
3、说说棋子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如果是你的话,你还能做成什么样的棋子? 三.布置任务: 按自己的想法设计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棋牌乐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汁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导入.二.新课: 一.组际交流: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6页的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本组的棋,然后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二.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设计最有特点的地方和最成功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一起来玩完成的棋子。
三、作业 : 自己设计,与同桌交流.第十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提问:同学们打过扑克牌吗?好玩吗?
二、对牌的玩法进行研究:
提问:(如书18页)一副英语牌怎么玩?
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1、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牌?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牌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牌会注意什么?
3、你们组成员认为你们可以用什么用具制作“牌”?用什么方法制作更新颖、美观? 三.小结: 学生回忆学习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棋牌乐——牌篇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棋,导入.二.新课: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8页的小组讨论问题,根据问题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三、艺术实践:
教师辅导,学生制作
四、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同学谁的设计最有特点,谁的设计最好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第十一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水果的特点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
2、出示课题:画水果。
二、新授课:
1、学生分组欣赏:① 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②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
提出问题: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
2、教师总结问题.三、小结本课时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画水果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如何用浓、淡、干、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构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回忆水果的特点回答: 你们想画自己喜欢的水果吗?
二、新课:
1、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2、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3、打开书,欣赏: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②欣赏学生作业。(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先临摹;
2、创作完成一组水果静物。
四、小结: 组织交流。
第十二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花卉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二、新授课:
1、提出问题: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
2、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3.学生发言:你喜欢的花有什么特点?
三、小结: 用短文写出你喜欢的花有什么特点.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娇艳的花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读喜欢花的特点,导入新课.二、新课:
1、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2、教师示范。
3、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方法?
4、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大师的范画。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
四、小结 :学生互评:a、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是否掌握b、能否巧妙地运用颜色晕染的作用,来表现花儿的特点。
第十三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靠垫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
教学重难点: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实物导入
1.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组。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2.学生观察、触摸、分析、回答。二.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学生活动: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学生回忆学习内容,说收获.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多姿多彩的靠垫
教学目标: 能用对称式或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教学重难点: 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二.新课: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组拓展: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拍照、保存资料。把作业布置成小型的展览,可选择教室或楼道墙壁充分展示。
第十四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日用品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在桌面上来。
二、引入新课:
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 出示课题:生活用品的联想
三、新授课:
1、提出问题:“联想”这个词怎么解释?学生(理解“联想”的含义是: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提出问题: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
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
3、分组讨论: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教学目标: 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思考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 二.新课: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2.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 3.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4.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三、学生作业:
1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2大胆地展开联想;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可观赏的小饰物。
五、展示学生作业:组织交流。
第十五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象创新表现。
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排好学习小组——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分析课题,针对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2、教师引导发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学生听讲。
3、组织小组讨论:谈一谈你的现在,想象一下将来。小组交流:现在——将来。大胆想象,可以幻想未来的自己。
三、小结: 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将讨论内容写下来.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目标: 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读自己上节课的作业,导入 二.新课:
1、“将来”意味着什么?将来是未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2、书中学生的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的?交流构思,相互启发。
三、艺术实践:
1、分析构图方法,了解不同的构图方法。
2、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3、展示任务才靠图片。
四、展示作业: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讲解自己的作业。
五、作品评价: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第十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教学重难点: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表演: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内容:
1、三人离很远。
2、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小结: 通过本结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表演,你想到什么?
二、新课:
1、认识新材料: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2.教师演示:
(1)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3)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三、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四、作业步骤:1构思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五、自主创作: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六、展示评价: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第十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泥玩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泥玩具,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泥玩具的知识。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民间玩具实物,引入课题。
2、出示课题
二、欣赏泥玩具(注:所有图片欣赏玩具都通过电脑及大屏幕进行展示,部分比较小的实物玩具通过视频展示台欣赏)
1、导言: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泥土是我们周围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却用它雕塑出许许多多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艺术品。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泥玩具
教学目标: 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认识、感受中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教学过程:
一、欣赏《彩色羊》《大叫鸡》《花小狗》《娃娃鱼》《麒麟送子》 小组讨论:
①问: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②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什么特点?(玩具,样子很可爱)③问:它们主要用了哪些颜色?(红、黑、黄、绿、蓝)
二、艺术实践:模仿民间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和色彩,创作一个可爱的泥玩具。教师指导创作。
三、小结:同学们,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手创造了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间玩具,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欢乐。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十八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1: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作业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2、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他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1、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轻,中间有空气,)
2、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海面上?(形状的改变,空气)
三、信息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组织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有趣的关于漂浮的资料在组际或班级中进行交流。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 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教学重难点: 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二、新课: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三、探索实践: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四、展示评价: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五、课后拓展:漂浮只在水中吗?(空气、水银等)
第十九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一)教学目标:
1、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独特而神奇的绘画处理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处理工具进行绘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的本质区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欣赏图片导入
二、新课: 欣赏美术作品:
1)赏相同表现内容但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引出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出。
2)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性。
3)借助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求异思维,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绘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地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新课: 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效果。
2)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画笔工具的特色。
三、艺术实践,布置作业: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电脑绘画笔工具特点的感受、体验、认识,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他们的“神奇”作用。
2)根据自己的创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作业完成后
学生互评、互欣赏。
第二十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分辨阴刻和阳刻,学习这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仿制作品中。教学重难点: 剪纸阳刻、阴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纸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赏回忆。(课件出示)A欣赏团花,回忆纹样种类。B欣赏吉祥图案(剪纸),回忆剪纸的寓意。
2、欣赏分析。(课件出示)剪纸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阳刻和阴刻。请仔细看看、想想,剪纸中的这两种手法分别是什么样?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这两种表现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认为应该怎样应用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二)教学目标: 感受民间剪纸的质朴、单纯,体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阴刻的技法和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二、展示你收集一些剪纸。回家寻找自己喜欢的剪纸资料。
三、你能说说,你看了这些剪纸后有什么感受吗?小结:剪纸的特点是质朴、单纯、平面化、遮挡关系少。
你能仿照或自己创造一件剪纸吗?
A你准备用什么颜色的纸来制作?用什么色的纸作底色?
B想一想要用什么图案来设计剪纸?个别回答。小组交流,讨论。仿制或创造。构思、设计。
C使用哪些纹样?主要运用那种技法?
D想一想,剪纸能运用在什么地方?(剪纸有什么作用?)你准备把剪纸运用到哪里?(做成什么形式?)
四、交流与互助: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演示)创造与表现。
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作业。下次交。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