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迷人的石花广场》作文教学实录
《 迷人的石花文化广场》作文实录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上周老师布置大家游览了石花文化广场,让我们一起再来重温它的迷人风采。
2、(课件播放广场的图片)石花广场给你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说整体的感受。(1)、石花文化广场景色宜人,真像个美丽的大公园。(2)、石花文化广场鸟语花香,如诗如画。(3)、石花广场风景优美,是休闲、健身的乐园。
二、指导观察,并指导学生把景物说具体。
1、指名说:你喜欢哪一种景,你为什么喜欢它?用一句话概括一下。(1):我喜欢湖,因为周围的景色很迷人。
我喜欢湖,因为湖水绿的得像一块碧玉,静得像一面镜子。
(2):那八根的罗马柱子也很壮观,雕刻者在上面雕刻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3)、我喜欢那个用汉白玉石雕刻的瑞兽,这个瑞兽非常威武。(4)、我喜欢花坛,因为花坛五彩缤纷,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三、教给方法,怎样写景。(边说边出示课件)
刚才我们浏览了石花广场的景色,广场真是美不胜收,我们怎样把它写得生动、具体呢? 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写景的一些方法。
1、首先要去仔细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有时还需要用嘴去尝一尝。)
2、其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颜色、声音、形态、大小、气味)
3、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参观游览的顺序,左右前后的方位的顺序。
4、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如写树时写鸟,要突出重点。
5、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写生动、形象、具体。
6、还要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做到情景交融。
四、(出示 巨石图片,并板书:巨石)
1、这是一块石头。我们一起对它进行一番考察吧!它位于什么地方?(广场的正面)
2、它有多长、多高、写了什么字,颜色怎样,谁来描述一番。
(1)从正面进入文花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约5米、宽4米的巨大的石头,石头上刻着“石花文化广场”几个鲜红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2)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块褐色的大石头,它立于广场的正面,“石花文化广场”这几个红色的大字苍劲有力。
3、它像什么?
像巨人、像屏障、是石花广场的象征。
三、让我们去看看美丽的花坛吧!。板书;:花坛
出示花坛的图片。可以从几方面来观察?
1、什么形状?
圆形的大花坛。
2、花坛里有什么,你们认识吗?颜色呢?
黄榕、山子甲、紫叶小檗、五颜六色的。有紫红色的,有金黄色的,还有翠绿的,像一幅五彩的画卷。
完整地说一遍:同桌互说。指名说。
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大花坛,五彩缤纷。里面不是花,而是观赏植物。山子甲像一条绿色的长丝带把大花坛团团围住;紫红色的叶子和黄色围成不同的图形,互相映衬着,像一幅色彩明丽的绝妙的工笔画。蝴蝶也来凑热闹了,在花坛上翩翩起舞,为花坛增添了许多生机。站在这个美丽的花坛边,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四、出示细叶榕。这是花坛两边的两排细叶榕。(板书:细叶榕)
1、它像什么?颜色?(颜色碧绿的)
它像一把把绿绒大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2、它的树干怎样?
细叶榕的树干粗细不一,分支有多有少,有的分成七八支,有的分成三四支,它们就像几个兄弟姐妹聚在一起。
3、树叶呢?
小小的树叶密密层层,颜色有深有浅。有的碧绿的,有的嫩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艳。微风吹来,树叶沙沙的响,好像在欢迎游客的到来。
4、如果把它当作人,它像谁? 像一位位慈祥的老人看着游人在玩耍。像两排绿色的卫兵守卫在广场。
五、花坛的不远处就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瑞兽,你觉得这个瑞兽怎样?从高度、形状、象征意义等方面来介绍一下。板书:瑞兽
花坛的不远处就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瑞兽——腾飞,它长约四米,高约七米,被山子甲和黄榕簇拥着,非常的威武。这个瑞兽是吉祥物,它汇龙、虎、凤、马、牛、羊的特征为一体,龙马精神同牛羊美德兼备,龙虎气势与龙凤吉祥并存,显示海内外的台山人的灵魂壮志,象征台山在瑞气中腾起飞跃之追求,故名“腾飞”。
(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的)
六、(出示湖的图片)看,这湖多么像一位风姿迷人的少女,让游人浮想联翩,谁来介绍。(从湖中、湖边景色来介绍)板书:湖 1:人工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2: 湖水碧绿碧绿的,有的地方是深绿,有的地方呈翠绿,有的地方呈墨绿色,像是画家用颜料染过似的。
湖起初是静寂的,后来远处驶来一条游船,溅起一层层浪花,打破了湖面的平静。
3、在灿烂的阳光下,湖水波光粼粼,无数的星星在闪烁。4:这船划过的浪花像是一条白色的尾巴。
5:两岸郁郁郁葱葱的树木倒映在水中,好象是在镜中欣赏自己的容颜。6 紫色的杜鹃花也争先恐后地张开了笑脸,7、杨柳在风中摆动着阿娜的腰肢。
8、湖中有个音乐喷泉,晚上的时候可以看到,喷出来的水像什么?
(湖中央有个椭圆形的喷泉,喷出来的水形状各异,有时像天女撒花;有时像一颗颗珍珠从天而降;有时又像一条条彩虹挂在空中。真是画一般的美景,令人陶醉。)
先四人小组说说(湖面、湖中、湖边各人分别说,小组长综合说。)那个同学来具体、生动地描述一下湖?
(1)这个湖多么像风姿迷人的少女啊!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湖中有个椭圆形的音乐喷泉,在悠扬的音乐声,喷出来的水形状各异,有时像天女撒花;有时像一串串珍珠;有时又像一条条彩虹。湖的左边,柳树摆动着婀娜的腰肢,随风起舞。湖的右边,杜鹃花争先恐后地开放了,远看紫色的花朵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多美的湖啊!真是一首诗,一首歌曲,令人陶醉。
(2)最美的是人工湖了,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有的地方是深绿的;有的地方是翠绿的;有的地方是墨绿的,像是画家用颜料染过似的。湖起初是静寂的,后来远处驶来一条游船,湖面荡起了一圈圈波纹,打破了湖面的平静。在灿烂的阳光下像无数的星星在闪烁。湖边葱郁的树木、红色的石屋和凉亭倒映在水中,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容颜。紫色的杜鹃花像一个个花仙子在风中向游人点头微笑。站在花一般美的湖边,不仅赏心悦目,而且仿佛进入了神秘的童话世界。
七、(出示罗马柱子),这是罗马柱子,它位于湖的正前面,谁来介绍。板书:柱子
湖的正前面有八根约八米的方形的罗马柱子高高的耸立着,十分雄伟壮观。这是广场的一大特色。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有在水里玩耍的丹顶鹤;有在飞奔的马。还有龙、狮子、老虎、等等,每个动物都栩栩如生。令人情不自禁赞叹雕刻家的精湛的技术。
每根柱子上还分别刻着:年年有余、马到成功、松鹤延年、丹凤朝阳、龙腾千禧、醒狮呈祥、虎虎生威、福寿如意)等字。原来这些柱子上的图案都象征着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原来这些柱子包含有这么多的知识啊。
八、再指导有顺序有重点地对景物进行完整描述。
1、石花文化广场的景色真是如诗如画。,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景物说清楚呢?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怎样写景一些方法。(出示课件)
2、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3、指导选材。石花广场很美,景物很多,如果我们要把每处的景物都介绍清楚,这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我们在介绍时,要抓住你认为最美的景点重点介绍,其他的景点可简单介绍.4、想想你自己准备介绍哪些景点,按什么样的顺序介绍,然后同桌互相说,互相补充。
5、指名说,注意把话说通畅说连贯,尽量使用学过的好词好句,把广场的美说清楚。让没来过的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按 开头---选几种景物-----结尾 分别指名说。
迷人的石花文化广场
(开头总起)石花文化广场位于台城的北部,这里景色宜人,是台山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分述)
从正面进入石花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约5米、宽4米的巨大的石头,石头上刻着“石花文化广场”这六个鲜红的大字,非常引人注目。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大花坛,五彩缤纷。里面不是花,而是观赏植物。山子甲像一条绿色的长丝带把大花坛团团围住;紫红色的叶子和黄色围成不同的图形,互相映衬着,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工笔画。蝴蝶也来凑热闹了,在花坛上翩翩起舞,为花坛增添了许多生机。站在这个美丽的花坛边,令人心旷神怡。
花坛的前面就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瑞兽——腾飞,它长约四米,高约七米,被山子甲和黄榕簇拥着,非常的威武。这个瑞兽是吉祥物,它汇龙、虎、凤、马、牛、羊的特征为一体,龙马精神同牛羊美德兼备,龙虎气势与龙凤吉祥并存,显示海内外的台山人的灵魂壮志,象征台山在瑞气中腾起飞跃之追求,故名“腾飞”。
再往前走就是人工湖了。这个湖多么像风姿迷人的少女啊!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湖中有个椭圆形的音乐喷泉,在悠扬的音乐声,喷出来的水形状各异,有时像天女撒花;有时像一串串珍珠;有时又像一条条彩虹。湖的左边,柳树摆动着婀娜的腰肢,随风起舞。湖的右边,杜鹃花争先恐后地开放了,远看紫色的花朵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多美的湖啊!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结尾总述)石花文化广场真是美不胜收,让我深深的陶醉,流连忘返。美丽的石花文化广场
(总起)石花文化广场风景迷人,如诗如画,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分述)最美的是人工湖了,它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有的地方是深绿的;有的地方是翠绿的;有的地方是墨绿的,像是画家用颜料染过似的。湖起初是静寂的,后来远处驶来一条游船,湖面荡起了一圈圈波纹,在灿烂的阳光下像无数的星星在闪烁。湖边葱郁的树木、红色的石屋和凉亭倒映在水中,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容颜。紫色的杜鹃花像一个个花仙子在风中向游人点头微笑。好一派迷人的风光,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而且仿佛让人进入了神秘的童话世界。
那八根的方形的罗马柱子十分雄伟壮观。它位于湖的正前面,约八米高,罗马柱子高高地耸立着,远看就像八个巨人守在湖边。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有在水里玩耍的丹顶鹤;有在飞奔的马;有开屏的孔雀。还有鱼、马、龙、狮子、老虎、等等,每个动物都栩栩如生。令人情不自禁赞叹雕刻家的精湛的技术。每根柱子上还分别刻着:年年有余、马到成功、松鹤延年等字。原来这些柱子上的图案都象征着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包含有这么多的知识啊。
广场中央的细叶榕也是那么生机勃勃,惹人喜爱。小小的树叶密密层层,非常的茂盛,它像一把把绿绒大伞,为人们遮风挡雨。又像两排绿色的哨兵守卫在广场。微风吹来,树叶沙沙的响,好像在欢迎游客的到来。偶尔几只小鸟飞来,落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歌。
还有威武的瑞兽,美丽的花坛,数也数不清的景色,也是那么吸引人。
(总述)石花广场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像世外的桃园。朋友,如果你有机会,请你来细细观赏吧。
八、指导习作。
通过到石花文化广场去参观,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感到我们的家乡真是太美了,请同学们把广场的美景记下来,我们把好的文章放到台山网上去,让更多的人认识石花广场,为我们的家乡做宣传。
在写之前,我们给文章自拟一个题目。问后板书题目。板书设计: 美丽的石花文化广场
总
分 巨石------大花坛----细叶榕----瑞兽——罗马柱子——湖
总
第二篇:《搭石》教学实录
《搭石》教学实录
上课问候语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师:看老师板课题(生看师板课题)师:齐读课题(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生答)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师:“绾”是个生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卷起来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师:不错,这种渡小溪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生2:搭石一块接一块地铺在水里,我觉得很美。师:你体会得很细腻。
生3:我觉得搭石很难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走得慢就容易掉进水里。师:他说的意思,家乡有一句俗语,叫作——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生:行(hánɡ)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生读)
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男生读一遍)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生:查了。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六、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
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生发挥想像想)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七、总结,预告下节课内容。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下课
第三篇:搭石教学实录
搭石教学实录
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看老师板课题。
(生看师板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你找得真准,注意不要添字,是“天气变凉”,你再读。
(生再读。)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卷起来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1:脱鞋绾裤。师:人们收工就必须──生2:脱鞋绾裤。师:人们赶集就必须──生3: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生4: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师:不错,这种渡小溪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生2:搭石一块接一块地铺在水里,我觉得很美。
师:你体会得很细腻。
生3:我觉得搭石很难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走得慢就容易掉进水里。师:他说的意思,家乡有一句俗语,叫作──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相机板书。)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生有的读 xínɡ,有的读 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生:行。(hánɡ)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
(生读。)
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
(男生读一遍。)
师:“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
(女生读一遍。)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师:(速度渐快)前面的──生3: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4:紧跟上去。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生5: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生:查了。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⑴ 宽:不狭窄;
⑵ 宽裕:富裕;
⑶ 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是“宽”的意思。
师:是吗?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就是很宽。
师(微笑地):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理解了吗?(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
(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全班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每当 上工 下工……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
生:fú fú fú。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
师:右边──
生:一条犬。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
(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爱幼。
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
生: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
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
(生发挥想像想。)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师: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
师:搭石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美?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美的呢?……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教学板书】
21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四篇:搭石教学实录
王玲湘搭石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 走 让 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依据学情,重点感悟)1.一行人“走”石图。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板书设计:
摆
整 21 搭 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 协调有序 理所当然
让
背……过 [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师:昨天咱们已经见了面,还记得我姓什么吗?喊我一声。生:王老师。
师:男同学喊我一声—— 男生:王老师——
师:够洪亮的,女同学亲切地喊我一声—— 女生:王老师
师:谢谢同学们。知道我从哪来吗? 生:江西。
师:江西和湖北是邻居,还是一衣带水的邻居,这水指的是—— 生:长江。
师:是呀,我们是非常亲密的朋友。看我这位朋友带来的几张照片,(出示师在滕王阁的照片)知道这是哪吗? 生:(异口同声)黄鹤楼。(众笑)
师:是挺像的,不过,这是我的家乡南昌的滕王阁,和你们武汉的黄鹤楼一样,都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先后再出示八一起义纪念塔、秋水广场的月牙形喷泉,师生交流)师:我是第一次来武汉,谁能介绍一处武汉的景色?
生1:我建议王老师去田汉大剧院,武汉人有一句话:不到田汉,终生遗憾。(众笑)
师:为了不遗憾,看来我得找个时间去田汉。
生2:我觉得王老师应该去黄鹤楼,那是李白送别孟浩然的地方,很多诗人在那题了诗,很值得去看。……
师:是呀,为家乡骄傲!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师:看老师板课题(生看师板课题)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你找得真准,注意不要添字,是“天气变凉”,你再读。(生再读)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卷起来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师:不错,这种渡小溪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生2:搭石一块接一块地铺在水里,我觉得很美。师:你体会得很细腻。
生3:我觉得搭石很难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走得慢就容易掉进水里。师:他说的意思,家乡有一句俗语,叫作——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生:行(hánɡ)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生读)
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
(男生读一遍)
师:“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女生读一遍)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生:查了。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是“宽”的意思。
师:是吗?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就是很宽。
师(微笑地):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师:理解了吗?(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生2: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全班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生:fúfúfú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 师:右边—— 生:一条犬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爱幼
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 生: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六、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 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生发挥想像想)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七、总结,预告下节课内容。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师:搭石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美?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美的呢?……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教学板书:
搭 石
家 乡 的 一 道 风 景
第五篇:完整稿搭石教学实录
《搭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俗语、平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3、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③初步学习拟小标题
2、过程与方法:
①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②学习1、3小节,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③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乡的这道独特的风景和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等美德。
【教学重难点】
从“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场面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前置性作业
3、作业单的设计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有各自独特的风景 是()构成了我们家乡的风景
生:是潭山公园,是卧龙湾,是崇阳溪,是宋慈广场 师:我们刘章爷爷也有家乡,那——是什么构成了他们家乡的风景呢? 生:搭石
师:对,这节课就来同刘章爷爷走近他的家乡。(板书课题)
看老师板课题,一起来读,搭石。
2、引发质疑
学贵有疑,读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搭石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搭搭石?怎么走搭石?为什么 以搭石为题目?„„)
梳理板书:是什么? 作用? 走搭石?
二、初读感知搭石
1、初读文本
1、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课文中,让我们去找一找吧。打开课本103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什么是搭石?用横线画出来。
2、字词检查
师:间隔、一行人、俗语、平衡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清波漾漾 协调有序、脱鞋挽裤、人影绰绰
师:上面这些词语有哪些字比较难记住,你来当当小老师帮大家记住 生:。。。。
师:除了你们提醒的这些字,老师也有字要提醒你们呢!
A、“衡”“暴”变红,由学生提醒书写难点(前置性作业检查,确定范写的 师:衡字是左中右结构,去掉中间的结构是个“行”字中间的这个字是“田”字,“暴”是上中下结构上面一个日字,下面容易写成“水”字请同学们注意,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请同学们打开家庭生字本,写一写这两个字,一个写两遍。
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两个同学的字,怎么样? 生:、、、、、、除了生字以外,以上这些词里你有哪些词不懂需要大家帮你解决的呢? 预设1: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生:谴责
师:放到课文的句子里读一读。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就是在—— 生:称赞勤劳。(齐读句子)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人影绰绰的绰。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别忘了字典这个好朋友啊!“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师:不错,那“人影绰绰”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的影子的姿态柔美。
师: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绰绰有余”的意思就是“很宽裕,用不完”。把这个词写在书上,积累下来吧!
3、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第一段什么是搭石,第二段主要写了怎么摆搭石,第三段和第四段写了人们怎么走搭石。
师:那第一段就是知搭石。最后一段呢? 生:赞美搭石。
师:课文就是围绕这些内容来写的。能完整的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搭石,人们怎么摆搭石、走搭石,最后赞美了搭石。
3、摆搭石
(1)师: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 指生1说,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大家读得可真认真,谁想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2)师:对呀!这就是搭石(出示少了搭石特点的句子),唉!细心的你 有没有发现它和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先请你自己读一读。生:少了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
师: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眼睛可真尖!真厉害!(随即评价)师:那漏了这些词句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呢?
预设1:(生:平整方正是写搭石的样子——师:这是搭石的外形特点,不能删,还有吗?)
预设2:(生:有二尺左右的间隔写清了搭石间的距离——师:是的,这样的距离,步子跨着最舒服了。)预设3:
生:横着摆上一排是写它摆的方式—— 师:人们踩着这样的搭石感觉更安全了。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要读出搭石的特点哦!生齐读 师:搭石就是乡亲们特意挑出的(),按照(),在小溪里()的一排石头啊。(擦掉问题1)
(3)师:那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怎样过小溪呢?你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师:那挽裤就是——(生:卷起裤子。)师:想象一下,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师说生读: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赶集、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还有什么,你说?
孩子们()就必须——脱鞋挽裤()就必须——脱鞋挽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让你感觉(),这还只是夏天呀,到了秋天天气变凉,过小溪就更是一件难事啦。(解决问题,为什么要搭搭石?生说,然后擦掉问题2)
师:这一块块普通的石头上,承载的是家乡人为他人着想的心。让我们再来读读,读出这份心意。生齐读。
三、梳理课文画面 过渡句:
师:乡亲们挑好了石头,按照一定的间隔,在小溪里摆放搭石的画面,我给他起了一个名字,板书摆搭石。
除了摆搭石,课文还描述了哪些画面?请默读课文2-5小节,仿照“摆搭石”的形式拟小标题,写在作业纸上。生默读,练习交流:
摆搭石 搭搭石 走搭石 让搭石 赞搭石 这一幅幅画面:(学生课前思考)
(生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 搭石 一道风景
摆搭石 搭搭石 走搭石 让搭石 赞搭石 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读读课文吧 第二课时
四、悟读“走搭石的美” 过渡句:特别是一行人走搭石的部分,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由读第3小节,用波浪线画出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想一想,你从哪里体会到美?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指生读,读通句子。2.你从哪里体会到美?
△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再联系下文理解。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小组读)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问)你们现在走在哪?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引读两遍。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就是—— 你读出了什么样的美?齐读句子。师:你还从哪儿感受到美?
△轻快的音乐:指一组同学上台走搭石,踏踏的声音,像—— 音乐的美就在这儿。
3.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看图朗读,你听出了什么画面? “绰”是生字,出示三种意思:
①宽,不狭窄;②宽裕,富裕;③形容姿态柔美。“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指生说。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画面真美啊!读句子。师:这段文字先写了(),再写(),最后是()。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
五、总结
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作者笔下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正是源于作者仔细的观察、生动的描写。那搭石上还有哪些美呢?请课后继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