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搭石》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搭石》“课堂导学”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等词语。
2、能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把握主要内容;能找出课文中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的句子,能主动交流喜欢的句子,并在体会中能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用一段话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课前预学】
(一)基础性预学
1、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看拼音写词语,我会写得端正又正确。
shān hóng bào fā
měng zhǎng
lǎn duò
píng héng
xié tiáo yǒu xù()()
()()()qīng bō yàng yàng sú yǔ
fú xià
tuō xié wǎn kù
rén yǐng chuò chuò()
()()()()
3、我能准下面的多音字。
一行(xíng)人溪水猛涨(zhǎng)
间(jiàn)隔
俩(liǎ)人
4、熟读课文,我会按下面的要求划一划、写一写。
(1)作者围绕“搭石”主要描绘了四个画面:摆放搭石、搭石、搭石、搭石。
(2)课文很多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用“
”画出你能感受到“美”的语段,并在空白处写上你的体会。
(二)拓展性预学
5、我会根据下面的提示填一填。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我身边平凡事物中的美: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在身边,美;美就在身边,美。【课堂深学】
(三)品读性深学
6、研读课文,能完成以下2个学习任务。(1)课文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找出相关的内容体会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学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四)练笔性深学
7、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应该对你很有启发。请你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课后延学】
(五)测练性延学
8、听写生字词语。
9、给下面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2)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3)()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4)()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5)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10、阅读课文文段,完成练习。
【文段1】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裕)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胁)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用“√”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2)照样子写词语: 清波漾漾:()、()、()。(3)我来填一填:
(轻快)的音乐()的宫殿()的万里长城()的母亲(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稳--
假如--
停脚—
(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句,把比作,突出人们走搭石时动作的。(用文中的话概括)【文段2】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面意思的词语,写在括号里。背对背,往相反的方向。()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2)用“假如„„总要„„”写一句话。
(3)“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文段中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① ②
让我们感受到山里人们的
(六)测阅性延学
加课外文章1-2篇,拟1-2题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搭石》教学设计(设计者:中心小学李间欢)【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等词语。
2、能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把握主要内容;能找出课文中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的句子,能主动交流喜欢的句子,并在体会中能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用一段话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课时安排】 2课时。【课堂结构】
【教学要程】
一、通:通读而读通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图”引学,激发学趣
(目标:通过课文插图的描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这是一幅北方乡村的秋景图,你们来观察一下,这个人在干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1课《搭石》,请同学们翻开书本103页,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板书课题)
2、以“题”导学,了解文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2)学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围绕“搭石”写了些什么?
我们先来看第1自然段,谁来说说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人们“摆放搭石”)(板书:摆放)那人们是怎样摆的呢?请你把第1自然段读出来。【个别读】 那第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主要写了上了点年岁的人“调整搭石”),能像老师那样用四个字的小标题概括吗?(引导学生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板书:调整)上了点年岁的人是怎样调整搭石的呢?听老师读第2自然段。【示范读】 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呢?(主要写了一行人“齐走搭石”)(板书:齐走)请女同学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女生读】
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人们走搭石的时候互相礼让,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板书:礼走搭石)请男同学读读这个自然段。【男生读】
最后一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这乡亲们的情感)(板书:联情)全班同学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来。【齐读】(3)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小结。师:同学们,(指板书)其实,这篇课文围绕“搭石”主要写了人们——摆放搭石、调整搭石、齐走搭石、礼过搭石、搭石联情。(引导学生讲)
(二)多样读文,读通课文
1、检查预学,巩固字词
师:对呀,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其实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这些画面中,我们又感受到或体会到了什么呢?在深入学习每个画面内容之前,老师先来检查同学们预学生字的情况。(带拼音直呼开一列火车读,如有错立刻纠正全班读一遍;去掉拼音开一列火车读;全班齐读一遍;师范写“暴”“衡”假水、大用红笔写;学生练写,教师点评一好一差。)
2、齐读课文,读好课文
师:生字读准了,现在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二、透:品读而读透
(一)扣问导读,领悟主旨
1、以“问”引学,自主思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课文也写得很美。课文有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请大家先看看要求:(出示)
(1)边默读,边找出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用“”画出来。(2)在所画句子的旁边,写上你的感受或体会。(3)同桌互相交流。
2、以“说”互学,小组交流
在按要求读画“美”句的基础上,同桌互相交流。
(二)品味语言,体会文情
(目标:通过“课文研读”题2、3的解决,促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搭石蕴含的各种美。)
1、畅说文美,品读文情
师:好,现在请同学来读出你找到的“美”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预设】 画面一: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师:这就是课文插图的描绘,(点击出示插图)在这里,你们明白了什么是“搭石”了吗?搭石就是„„(引学生读句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认真细致摆放搭石,摆搭石摆得很漂亮、人们摆得很认真„„)你是从哪些字或词语中体会到的?(抓住关键词“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理解,引导学生讲出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对,你能抓住关键词来谈感受,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那人们为什么要“摆搭石”?
(出示句子: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师:“脱鞋挽裤”是什么意思?“挽”是什么意思?(卷起来的意思)师:那就是说,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辛苦、麻烦„„)师:正因为这样的不方便,所以人们就想出了“搭石”,让村民过溪方便。从第一自然段的描写中,我们不仅弄明白了什么是“搭石”,还感受到了“搭石”所蕴含的看不见的心灵美——乡亲们一心为人着想的心灵美。你还画到了哪些“美”的句子? 画面二: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认真细致地调整搭石,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你是从哪些字或词语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说说吗?(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
那请你们想想:当上了点年岁的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样想?(会想到:走搭石的人,会摔倒、会弄湿鞋袜„„)
在挑选石头时,他又会怎么样想?(一定要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否则人们就会容易摔倒)当他摆好搭石,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离去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呀,人们肯定不会摔倒啦)
从这你可以感受到调整搭石的人具有怎样的品质?(一心为别人着想)
你能把这种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读?(找一生读)读得怎样?(生评价)(好:问生:你是怎样把这种体会读出来的?)我们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第二,要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想听老师读吗?)(不好时,老师可直接介绍方法再范读,或让学生练读后再找同学读或齐读。)画面三: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现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美,这就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你是从哪些字或词语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说说吗?(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1)理解“协调有序”
什么是“协调有序”?课文中是指什么协调有序?(走搭石时的动作)他们走搭石时,动作是怎样的?(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我们合作来读读这句话,老师读“前面的”这三个字,你们紧接着读“后面的”这三个字。(师生合作读)
他们走的时候,有人在指挥吗?(没有)然而他们却走的这样默契、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2)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又是什么意思?(清色的水波在荡漾)那“人影绰绰”呢?(人一个接一个,形容人很多)
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生描述)你的想象真丰富,体会得很形象。
谁还想来描绘一下?(生描述)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请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词语。
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身临其境了吧!全班一齐读。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把这幅画卷的美读出来,一齐来读这段话。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可以板书“一道风景”)你还画到了哪些“美”的句子? 预设四: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现了人们互相谦让,尊爱老人)
(第一句体会到互相礼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读第一句)
(第二句体会到尊老爱老)自由读读第二句话,看看哪个词语打动了你?(1)“伏下”
“伏下”是什么意思?(弯下)年轻人为什么要伏下身子?(让老人容易趴在自己的背上)从这可以看出年轻人„„(为老人着想,尊老爱老)透过“伏下”这个词,我们看到了人们心灵的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2)“理所当然”
“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按道理应当这样;必须应该这样做)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预设“这”,“这”是指什么呀?年轻人背老人过溪)除了把年轻人背老人过溪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人们还把什么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出示:发挥想象,请你说一说。)
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假如,来走搭石,(咱们来交流交流。)
师:不管有多少的“假如”,人们都把这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从这些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份情感读出来?
2、综合全文,把握文旨 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虽然是一块块小小的石头,但它却有着怎样的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乡亲们呀!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齐读。
(2)学习完课文,你知道“搭石”蕴含着乡亲们哪些美好情感?(一心为他人着想、尊老、无私奉献、和谐相处等等)
(3)是呀,乡村的风景美,人的心灵更美!(板书:风景美心灵美)(4)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一段。
三、写:练笔而会写
(一)抓点导写,先说后写
1、抛出话题,练习说“美”
作者刘章爷爷就出生在这个河北的小山村,后来到了石家庄工作,但家乡的“搭石”却给他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因为他觉得这“搭石”有情、有爱、有美。
作者通过细心地观察,用心感受,从这块普通的“搭石”上发现美,既有看到的风景美,也有看不不见的心灵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凡的事物,它虽然小,却能让人感到“美”就在身边。出示: 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的千万次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在身边,美就在_____________;美就在身边,美就在______________。(1)学生填空。
(2)你能把这种美具体的说说吗?(同桌互说)(目标:通过回应预学4,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
2、明确要求,自主练笔 出示: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你有什么启发?请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记下来。
(目标:通过“课堂练笔”题,促使学生能用几句话写出身边的美。)(1)自由写。
(2)集体评讲修改。(3)布置作业。
——修改好小练笔;摘抄优美的语句。总结语:
美是一道风景,美是雨中的一把小伞,美是风中的一句问候,美是关怀的一个眼神,让我们,用双手去创造美,用爱去传递美!【板书设计】 摆放
调整风景美 搭石
齐走
礼过人情美 联情 【课文】 21 搭石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课文写得真好,我要多读几遍。
2、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3、我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你抄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4、小练笔: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第二篇:人教四年级上册《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八五四农场学校:王建梅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
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谈谈对搭石的了解。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 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三、提纲挈领学习2——4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①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②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③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然后各抒己见。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来理解最后的段落
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1
本课我要反思的内容非常多,《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原本的设计是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想通过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想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想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但由于自己课堂出现错误,心里自信不够,压力不由而生,导致课堂没能按预定的设计完成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是设计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设计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可惜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很多:
1、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原来预定的内容都不能完成,是有生以来上得最失败的一堂课。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的太繁琐,甚至是很罗嗦自己却全然不觉,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没能把握住教学内容。
3、对自己教案不够熟,对文本也没揣摩透,今后一定努力改正。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2
前些天,我上了一节移植课《搭石》,校领导和全校的语文老师都来听课。在课前我精心设计了教案,还花费心思做了多媒体课件,自认为做到了全力以赴。一开课,我按照设计好的环节一步步开展教学,精美的课件和我富有感情的语言把孩子们渐渐引入情境,课上得非常顺利。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也获得听课教师们赞许的微笑。课堂上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当我抓住“理所当然”这个中心词作为本节课的训练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品悟句子、感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乡亲们默默奉献、善良淳朴的品质就像搭石一样美好,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后,接着是思维拓展训练:让学生发挥想象,除了课文里写的事,在搭石上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也是被乡亲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当教学到这一环节时,我的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因为平时我总觉得班里的孩子思维不够活跃,想象力不够丰富,待会儿要是学生们回答不上来冷场了该怎么办呢?领导和老师们又会怎么想呢?我在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要是学生们都不举手,我也只有自己把这个场子撑下来,我直接说出来好了。
问题抛出之后,课堂上安静下来,看得出孩子们确实都在认真地思考,一会儿之后,小手三三两两地举起来,虽然不多,但总算让我松了一口气,最难看的场面应该不会出现了吧!但是心里仍然没有底,手是举起来了,可答案怎样还不知道,说不定会给我来个大惊吓呢。考虑一会,我选了自己认为最可靠的语文课代表——也是我班的才女韦雨涵来回答,心想她就算答不好至少不会太离谱。韦雨涵果然不负众望,她说:“如果河里的搭石被水冲走了,一定会有人默默地找来合适的石头把它补上。”多合情理又有新意的回答,我不禁一边鼓掌一边表扬她“你的想象真丰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精彩的回答开启了大家的思路,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回答也是百花齐放:“如果有小朋友来走搭石,我会把他背过去,因为他自己走不安全。”
“如果是抱小孩的阿姨来走搭石,我会帮她拿手里的东西,让她专心过搭石。”“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我会搀扶他走过去。”“如果有人不小心从搭石上跌进河里,我会马上把他拉上来。”……听着这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回答,我不禁又是诧异又是开心,今天怎么了,难道孩子们都超水平发挥了吗?但是能把公开课上好,自己心里非常高兴!下课后,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们,同时思索为什么平时不够出彩的孩子们今天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呢?我想,教师的引导虽然是一个原因,但是我平时对孩子们信心不足也是一个原因。平时上课,有时因为怕时间不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往往提问之后自己就急着把答案说出来了,还有些时候,孩子的回答不够完整准确,自己也没有再次启发引导,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感悟我就说出答案,而这些现象却被我误认为是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回答不标准,想到这里,心中不禁又是惭愧又是内疚。这件事启发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不要低估孩子,也不要高估自己,要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要让他们畅所欲言,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的回答,而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3
《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4、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5、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看不见的美“谦让美、奉献美、敬老美”等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4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这次拉练似的赛课,时间短,准备不够充分,但让我收获了很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
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到提高。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从初步感知搭石给你的印象到抓住每个尽显人性美的片段的品读,最后再让学生谈搭石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搭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引领学生逐渐认识作者心中的搭石
以“美”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促使着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学习、多思考:
1、本次赛课,课前并没有与学生见面,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局限性较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2、教学机智还需培养。在课堂上,我注重重点词句品味,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如“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不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学生评议、补充再总结的方式,因此错失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机会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进行个别的反馈,而是通过整体地检查、整体地过关。
4、在过渡语上还不够连贯。
5、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仿写”,时间没有给充分,导致最后学生反馈的时间不够。如果能在这个环节在时间上能够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5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借用了知名特级教师王玲湘的巧妙设计即创造出似“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语言还未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板书与讲解有时未能同步。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6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
本节课以“走搭石”为切入点,是因为“走搭石”中含着“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引导学生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中,我让在初读课文后,先了解什么是“搭石”,再以课文中的关键短语“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线索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悟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谦让美,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体现的敬老美同样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最后以反复诵读最后一节“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结束教学。一节课下来,教学过程较流畅,重点也比较突出,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特别是在三个走搭石的画面的教学中,学生都能较好地抓住重点的字词去体会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理解了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也是刘章爷爷心中的一道风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一些重点词语的教学还是动了一翻脑筋的,也运用了多样的方法,有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画面理解,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也有教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时,不但要求学生读准,部分词语还随机地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义,比如认读“俗语”一词,让学生说说文中出现了哪句俗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俗语后再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在教学“协调有序”一词,学生对“协调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在“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是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结果学生描述的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美。课后反思一下,生活实际中学生根本就没看到过这样的美景,也难怪想象不出,如果当时能有图片的补充展示,学生一定会理解得更深。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细节的处理也是欠缺的,今后在研读教材方面还是要多花工夫。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7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一、成功之处:
1。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设计“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学语言不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朗读指导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8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一、文本教学,捕捉画面,品读文美
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悟老人摆搭石,摆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谦让美;“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体现的敬老美,同样都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二、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学生每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三、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四、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使学生的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9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紧扣这一主题,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述了爱的哲理。我所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一课时。重点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文章中的角色,真正感受到家乡人走搭石的美,家乡人的淳朴善良,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把词语放到句子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比较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是十分清楚,因而不能兼顾优等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忽视的现象。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1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一、成功之处:
1。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设计“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学语言不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朗读指导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2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写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和谐美。
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学习这个自然段的主线,贯穿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段
这篇课文文字虽然浅显,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学习第3自然段开始,让学生读书,谈谈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谈到了这个自然段很美,像画一样,我立刻抓住这个“美”字做文章,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阅读全段,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这一行走搭石的人,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抓住关键词句感知美
在教学第3自然段“行人走搭石”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师生合作读,想象人们“走搭石”的画面;让学生敲击桌子发出的“踏踏”声,模仿一行人走搭石的声音,从而形象地感受了课文中描写的“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想象画面,感受那藏于文字之中的美。通过学生的回答人们走搭石没有人突然止步,感受心灵美。从而整段的音乐美、画面美、心灵美浑然一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升华。
三、多种形式地读感受美
这是一篇美文,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朗读和语言的积累。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如自由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齐读,想象画面读等,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关注朗读的层次性,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教师的引导,层层递进。如开始通过朗读找出体现美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理解体会搭石的美,读出美感,最后通过想象拓展提升学生的情感,朗读更富有激情。读出了画面的美,音乐的美,诗歌的美。在教学本课后,我觉得自己在关注全体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关注全体学生不能只是挂在口头的一句空口号,不管是在备课时,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时刻要有关注全体学生的意识。如在备课时就要想好这个问题我该请哪位学生回答,我为什么要请他回答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我想提高他什么能力。再如,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有所关注,不能让成绩好或表现积极的学生独占课堂,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却一无所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3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紧扣这一主题,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述了爱的.哲理。我所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一课时。重点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文章中的角色,真正感受到家乡人走搭石的美,家乡人的淳朴善良,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把词语放到句子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比较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是十分清楚,因而不能兼顾优等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忽视的现象。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4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
本节课以“走搭石”为切入点,是因为“走搭石”中含着“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引导学生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中,我让在初读课文后,先了解什么是“搭石”,再以课文中的关键短语“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线索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悟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谦让美,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体现的敬老美同样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最后以反复诵读最后一节“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结束教学。一节课下来,教学过程较流畅,重点也比较突出,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特别是在三个走搭石的画面的教学中,学生都能较好地抓住重点的字词去体会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理解了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也是刘章爷爷心中的一道风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一些重点词语的教学还是动了一翻脑筋的,也运用了多样的方法,有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画面理解,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也有教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时,不但要求学生读准,部分词语还随机地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义,比如认读“俗语”一词,让学生说说文中出现了哪句俗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俗语后再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在教学“协调有序”一词,学生对“协调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在“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是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结果学生描述的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美。课后反思一下,生活实际中学生根本就没看到过这样的美景,也难怪想象不出,如果当时能有图片的补充展示,学生一定会理解得更深。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细节的处理也是欠缺的,今后在研读教材方面还是要多花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