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四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第一课时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
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
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
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
“内外联动”,扩大“容量”
1、先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 董大:高适友人,生平不详。曛: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
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3、学生交流、汇报。
(形式自选。可先说第一首,也可先说第二首,更欢迎两首一起说。)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自由“选点”,进行“练笔”
1、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c、请用具体、生动的文字,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场景描述下来。
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课堂总结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作业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搭 石 教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
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a、什么是“搭石”? b.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c、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d.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
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a、什么是“搭石”?
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序”里面勿写成“矛”。)c、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
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 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a.“风景”是什么意思? 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c、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3、诵美,传情。
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4、创美,抒情。
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课后延伸,拓展
选做题:
a、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b.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地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zan)、髓(sui)、绽(zhan)、辗(zhan);U的拼读:躯(qu)、腥lv);多音字读法:间(jian、jian)。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
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4、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终于 ·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3 卡罗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写有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片。教学过程
推介新书,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永恒的,令人百读不厌。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本书,该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并且先后被译成了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你们想知道这书叫什么名字吗?《爱的教育》真的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板书课题)。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比较长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读准9个词语。(遭到不幸、怜悯、屏息凝神、俯下身来、千叮咛万嘱咐、号啕大哭、目不转睛、端详、恍然大悟)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同学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纲导读,感悟理解
1、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
a、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 c、“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d.当“我”跑过来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里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学生读读、画画、议议。
3、提供范例,指导交流。(以第2个问题为例)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理解卡罗纳的伤心。
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脚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b.他的脑海里一下子闪现出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c、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起来。
4、学生交流。(要求: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评议。)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
3、师小结: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褪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D巴,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布置作业
1、积累9个词语。
2、摘抄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3、谈谈自己对本课课题的理解,这个标题好吗?若不好,你能给它换一个更好的课题吗?并用文字将自己的想法记述下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出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或借助注音。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按段落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地方。
3、反复读读以下词语:
圣诞礼物 饶有兴趣 闪亮 羡慕 宽裕 惊叹
不由自主 显然 神气 湿润 喜悦
4、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或感受特别深刻,在书上作些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a、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b.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 c、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请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拓展阅读,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
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情景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讲评 指导看图写文
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这两段话的赏评重在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习作讲评
我是小小鉴赏家
教师推荐几个写得较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我是啄木鸟医生
1、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例。
2、引导诊断“病因”,并进行修改。a.图意是否抓得准;
b.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c、小女孩Jb理活动与她的所作所为是否相吻合; d.在语文文字的表述上是否恰当。
3、个人自诊或互诊:学生自己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找要好的同学交换互评、互改。
(也可提供表格引导评改)妙语连珠 妙手回春 最满意的片段(最妙的细节描写)(最羌的情感抒发)自我欣赏
最不满意的句段(最不具体的描写)(不通顺的句子)(最平淡的情感表达)修 改 后 理 由
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c、“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第二篇:XX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XX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0《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并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研读课文,培养学生研究、交流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倡导个性化朗读。
情感目标:
懂得“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用一句话概括“钱”的作用
2.故事激趣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德国某名牌大学博士学位后,决定留在德国发展。可他找了一家又一家公司,均被谢绝。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真正原因:该生逃过三次票。
这个中国留学生缺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诚实与信任》中找答案。
二、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整体感知内容
1.出示插图,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出含有课题的一句话。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反馈:
三、与文本对话,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解读文本
问题一:为什么会发生交通事故?
重点推敲:
句1:天很黑,又有雾,尽管有路灯,还是看不清。
句2: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句3: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
问题二:为什么要留纸条?
重点推敲:
句1:虽然这辆„„但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
句2: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问题三:字条上会写些什么?
1.讨论,各抒已见,这张留言条该怎么写。
2.悟出作者为什么不写事故原因。
四、精读课文,深入解读文本,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
<写字条>
讨论句子:“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A.学生说体会
B.出示句子,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继续交流。
c.什么叫环顾,我为什么要环顾?
D.在“我”当时所处环境下,换了有些人,可能会怎么做?
小结:应该是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作者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种精神真令人敬佩,谁能读好这句话?
“我”留下了字条,字条上会写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写这张字条?
A.学生说字条内容。
B.现在你准备把这张字条„„
c.我想劝你别放,为什么呢?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能信任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吗?
D.你依然决定留下,为什么你能信任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呢?
“我”留下了字条,你觉得我还留下了什么?
如果你是小红车主人,看到字条会说什么?
<打电话>
过渡:刚才大家所说的,正是小红车主人所想的。事隔二天,他主动打电话与作者联系。
出示对话,找出哪些是我说的,哪些是车主说的。
同桌练习对话。
指名表演。
听了这一段对话,有什么问题吗?——小红车主人为什么要感动?
让我们带着疑问再自己读课文对话。
讨论:“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小红车主人,使他要感谢我?
交流。重点围绕“我”为什么坚持要付款,让学生理解“我”的真诚。从而理解小红车主人对“我”的信任。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对话。
“我”真诚的言行得到了小红车主人的感谢,在小红车主人眼中,“我”是个怎样的人呢?
两人的对话充满了真诚和对话,可小红车主人却搁下了电话,为什么?
五、设计练笔。加深理解
1.读、背最后一段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2.关于“诚实与信任”,你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你想说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把他写下来。
3.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个条。
4.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单据 陌生 咔嚓 驱车 能见度
歉意 故障 环顾 搁下 反光镜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一天深夜”到“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第二部分从“事隔三天”到课文结束。
2.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碰碎别人车上的反光镜的?事情发生以后,他是怎么做的?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继出示句子:
(1)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①“能见度”是什么意思?
②这天,为什么能见度很差?
(深夜,天很黑,又有点雾。)
③请个别同学读句子,再齐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出了点儿差错,当属正常。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处理所发生的情况的?
(2)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①“环顾”是什么意思?
②在“看不见一个人”的情况下,作者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写下字条,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提示:
a.诚实是做人起码的要求,作者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即使没有人看见他把别人车上的反光镜弄碎了,他也能讲求诚实,使自己心安理得。
b.假如作者一走了之,他也就可以不负这个责任,但是,他的心里永远都会有负担,感到不踏实。
c.诚实的行为是人格力量的象征,这件事显示了作者的高度自尊,也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齐读句子)
4.请两个同学分角度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思考:从作者与车主的通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应点拨。
提示:a.我知道了作者不但是个诚实的人,而且是个很有礼貌的人,当车主打来电话,作者首先说“对不起”,表示歉意。
b.我还知道作者的举动,让车主深受感动。作者的诚实行为不但显示了自己的高度自尊,而且赢得了车主的尊重。
c.我还知道在那位车主看来,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6.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1)个别读,齐读。
(2)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
a.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用钱买不来的。作者不小心碰碎了别人车上的反光镜,没有人看见,他完全可以不管。但是,诚实在作者看来比什么都重要,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因此,作者把做人诚实看得比一切都重。
b.车主自己换了新的反光镜,并不要作者赔偿,因为作者的诚实让车主深受感动,从中认识到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反光镜的价格是有限的,而诚实的美德是无价之宝。
c.因为有了“诚实与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即使是两个陌生人。说明了人们渴望做诚实的人,人们希望周围都是诚实的人,人们需要与诚实的人相处。
7.车主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我希望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学生反复朗读,记住这句话。)
三、总结课文
1.先听录音,再朗读课文。
2.请同学读黑板上的句子。
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
揭示:a.作者以自己诚实的行为得到车主的信任和尊重。
b.车主从作者诚实行动中深受感动,并认识到: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4.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诚实的心灵》„„)
四、作者练习
1.造句。
能见度——
歉意——
2.收集有关“诚实”的名人名言,并摘抄下来。
21《珍珠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
编成 鸟巢
垂蔓
幽深
繁茂
雏儿
嗒嗒
细腻
咂嘴
扭动
伏案
愈发
拨开
信赖
蒙盖
2、学习生字(赖猜拨柜撞淘扭卷案)。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
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1)课文写珍珠鸟,写了几只珍珠鸟?(2)这三只鸟之间是什么关系?(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大鸟?哪些自然段写小珍珠鸟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朋友送给我珍珠鸟以后,我对珍珠鸟怎么样呢?看课文对待大鸟这部分,读课文(1—2)段,找出我对待珍珠鸟的句子。练习朗读。
五、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细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珍珠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3-6)
1、在作者的精心照顾下,珍珠鸟不仅生活得非常幸福,愉快,而且已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了,请打开书本,认真阅读第3-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顺序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
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很有趣吧?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
指名回答。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什么变化?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几句。
(5)“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
三、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我”对小珍珠鸟的宽容、关爱,才赢得了小珍珠鸟对我的信任,它才会在“我”的肩膀上熟睡。沉浸在这美好情境中的“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唤——(生读)
1、引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理解“不由自主”作者是从内心底自觉发出的一句话,从„„也就是我们书上所说的一个词语,就是(不由自主),还可以用其他词语吗?(情不自禁)理解“美好的境界”。
2、改变句式。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
3、读三遍,这美好的境界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请你在课文插图旁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人与鸟互相信任、友好相处)
四、延伸
1、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象我和雏儿一样相互信任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存在着彼此的信赖,有了这种信赖,我们才拥有美好的生活。你能联系生活举些这样的例子吗?
2、交流()
3、小结:是啊,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彼此信赖,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世界的每个角落充满了欢声笑语。
五、作业。
1、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你能仿照作者“信赖,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
板书设计:
20、珍珠鸟
喜爱
我 珍珠鸟
信赖
22《九色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详细复述。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叩、妃、陛、肮”4个生字。
3、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录音机磁带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一、激趣导入
1、你们见过九色鹿吗?听过关于它的故事吗?
2、提示课题:九色鹿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的长句子,反复多读几读几遍,读通为止。
(4)对于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问指导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表里的生字,注意:
“肮、皇、榜”是后鼻音
“誓、斥”是翘舌音
“滥”的声母是L,不是N
2、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奴仆 起誓 发财 恩将仇报
斥责 滥杀无辜 背信弃义 灵魂 皇榜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
(1)九色鹿是一只什么样的鹿?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按故事情节课文该怎样分段?
2、学生读后交流
3、师小结
第一段(第1节)讲在山林中生活着神奇的九色鹿;
第二段(第2—5节)讲有一天九色鹿救了一个名叫调达的落水者,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第三段(第6--9节)讲调达财迷心窍,带领国王的军队包围了九色鹿,九色鹿怒斥小人,最后国王惩罚了调达,并下令不许伤害九色鹿。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叩、妃、陛、肮”4个生字。
2、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吧?你们读过哪个童话故事?用一句话说说对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看法。
一、导入新课
1、在我国甘肃省境内的敦煌莫高窟里,有许多画在墙上的画(出示)
看,这是有关《九色鹿》的壁画,它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的。动画片《九色鹿》、故事盒里的《九色鹿》都来自这个古老的神话的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童话——《九色鹿》齐读课题
3、激趣:你们见过九色鹿吗?听过关于它的故事吗?
二、听故事
1.看画面,听故事:试着记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学生听完后交流。板书:调达
三、听故事
1.指名试述故事,结合出示图示。
2.学生根据图示,同桌间讲述故事大意。
四、读故事
1.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你比较欣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九色鹿》的故事。
2.结合交流,理解:
①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引导体会九色鹿的漂亮可爱,并指导朗读。
师读句子,生闭眼想象,然后看图,再感情朗读。
②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入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引导体会情况十分危急,指导朗读,读出呼救的急促和情况的危急。
③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
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指导朗读。
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就进宫告密。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由调达带路,浩浩荡荡地向着九色鹿的住地进发了。
比较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语言、神态,反复朗读体会)
④九色鹿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突然,乌鸦高声叫喊道:“九色鹿,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国王的军队捉你来了!”
乌鸦的话应该怎么读呢?大家自己读,体会体会再发言,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快、高、急)
指名读,评议。
⑤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小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九色鹿对国王的话又该怎么读呢?
自读、体会、交流(非常气愤)
指名读。(“他发誓永不暴露”和“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重读。)
⑥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理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指导朗读:稍慢、庄重。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想让大家用上一些词语形容九色鹿或调达的行为,你们会用哪些词呢?
()的九色鹿
()的调达
4.《九色鹿》的故事一定激起了你的爱恨之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五、演故事
1.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而落水人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最后受到了惩罚,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读读这个民间故事。
分角色朗读:(戴头饰表演)九色鹿、调达、乌鸦叙述
情到:眼睛有神情,面布有表情,声音有感情。
心到:不仅仅是思考,还要有想象,在脑子里再现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自己联想到的画面。
2.选择画面配音。
同学们都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爱想象的人都是有很大的创造力的,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大胆想象,创造写出更多更好的童话。
六、课外阅读:
请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格林童话选》
《安徒生童话选》
《伊索寓言》等书,并从中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
习作6教案
教学理念:让孩子徜徉在习作的快乐中,在快乐中实践语言,乐于表达,提高能力。向孩子们学习,徜徉在他们想象的世界中。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6
目的要求:
1、借助动画视频片段和教师下水文,了解编写故事的基本要素及注意点。学生应了解的注意点是故事有情节,主题应积极健康。
2、学习写其中的一段精彩片段。
教学重点:学习编写故事。
教学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写一段精彩片段。
教学策略:有限的时间开展有效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编写故事的特长,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一段动画视频和教师下水文。
流程设计设计及相关说明:
一、观赏动画,合作交流“我看懂了什么?”
1、激趣:动画伴我们成长,是我们金色童年的一抹浓彩。
2、观赏动画,提出要求。
(1)明确要求:仔细看动画,边看边想你看懂了什么?
(2)观赏动画
3、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要点:(1)短片中的主角是谁?(2)给这个短片起个好听的名字。(3)你看时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板书内容:米老鼠
生动有趣的情节
(本教学环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引出本课凭借的卡通形象:米老鼠;二是知道卡通故事最基本的特点是有生动有趣的情节。)
二、明确任务,出示“下水文”。
1、导入本课任务:我们也来做一回编剧大师,给米老鼠先生编一段精彩的故事。可是老师很担心,担心大家一下子想不出来,后来还是米老鼠开导了我,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我与米老鼠先生的对话。
2、老师读下水文。(附短文)
米老鼠教我“教作文”
打开语文书翻到习作六,一下子就被这么多可爱的卡通小家伙吸引住了,尤其是米老鼠先生,实在是太风趣了。
“唉,有趣是有趣,但怎么教学生写呢?”坐了半天还没理出个头绪,我不禁自言自语起来。
“主人,有什么烦恼事快跟我说说!”
是谁跟我说话?嘿,是米老鼠!他从书中蹦了出来,右手手指还顶着个小地球,玩得飞转„„
“明天我请小朋友编关于你的故事,不知他们能不能„„”
“嘿,您也太小瞧了他们吧,不是有句老话嘛,谁要小瞧孩子小,他比孩子还要小。”还没等我把话说完,米老鼠就抢着说道。
“这倒也是,诶,你说他们会不会把你写丑了,写呆了?”
“不会,不会,谁不知道我米老鼠活泼可爱,心地善良,博学多才,谁跟我交朋友,不是增长知识,就是懂得道理。”米老鼠边说边继续玩着他的小地球,那红鼻子一翕一动地,越发可爱了。
“不过„„”“别不过不过了,”小米又打断了我的话,“请相信我们的小朋友,他们都是看着我的故事长大的,我心中有数。好了,不多说了,我得回去了,动物俱乐部还在等我回去给他们讲我的神奇故事呢,记得明天课堂上帮我向小朋友引见一下,我可是他们的偶像噢!再见!”刚说罢,一道光亮在我眼前划过,小米“哧溜”一下又飞回书中。
3、简单合作交流文中"我"与米老鼠谈了哪些话题?你对此怎么看?(其实导出的中心议题是你将写出一个怎样的米老鼠?也就是人物形象。)
三、构建故事大概,明确故事主题
1、告诉学生故事主要要素:时间,地点,主要角色,事件.
2、合作交流各自故事的主要要素,从中引导辨析事件的意义。(教师注意在学生的叙述中评价中渗透一个主旨:事件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3、静想你编的故事的大致情节,然后讲给大家听。(构建故事轮廓)
四、尝试习作。
1、回看动画,讲你最喜欢的精彩片断。
2、请学生写一段“你编的故事中的精彩片段”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并提出相关习作要求.
五、讲评片段,学习修改.
六、拓展习作范围,欣赏其他卡通图片.
1、出示其他卡通图片.
2、布置课后作业: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编一个有趣生动的故事.
练习六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要求:
1、认真读短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补充短文中所缺的内容,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并读背有关名言警句,加深理解。
2、熟背八个词语。
3、照样子,练习写好带“广”头的字。
4、口语交际:介绍现代兵器。
5、学写毛笔字:竖心旁和火字旁。
6.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导入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吗?读过哪些故事?(指名学生回答,然后评价。)
2、初读故事,了解大意:
(1)出示短文内容:读读这个故事,你能把它读得正确、通顺吗?(学生读短文)
(2)指名读,评价。
(3)练习用简洁的话说说的主要内容。(所卖商品,只有物美价廉,生意才能十分兴隆。弟弟掺了一些水,降低了酒的浓度和质量,虽然占了小便宜,却使卖酒的生意最终走到了破产的地步。)
3、再读故事,完成练习。
(1)学生默读故事,思考书后三个问题。
(2)小组交流。
(3)代表发言,师生评价。
二.拓展读背,加强积累。
1.读读这些名言警句。
人无信不立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黄金失会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2交流读后感受。
3练习背诵。
4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名言警句的意思。
三:布置作业
1.熟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
2.书面完成短文后面的三个练习题。
3.抄写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读读背背:
1、导入激趣。
2、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引导学生把词语读通顺。
4、齐读,边读边思:读懂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5、小组交流:(教师提示)
肝胆相照:比喻以真心相见。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琶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亲密无间:感情好,关系密切。
荣辱与共:共同承受光荣和耻辱。
6、多种形式练读,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7、指名说,小结(这八个词语都是讲人与人相互间应该信任、互助、亲密合作。)
8、熟读成诵。
9、拓展补充:你还知道相关的词语吗?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指导:
(1)出示“庞、磨、府”三个字,认读。
(2)指导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半包围结构,想想怎样写这些字才匀称美观?))
(3)交流。
(4)指导广字头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广字的一横要写得短一些,竖撇则要写得长一点。
(5)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
4、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导入激趣:同学们,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两军交战已不现昔日的短兵相接,而是变成了军事武器的交战。(相书:现代兵器)
2、指导复述:教师简要介绍核潜艇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仔细听,并能抓住要点。(1.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核动力潜艇水下续航能力为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导弹。按武器装备可以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核潜艇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2.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
3、教师简介核潜艇的有关知识,学生认真听。
4、指名学生简要复述。
5、教师相机总结复述三要点:(1)能抓住讲话要点进行复述。(2)复述要有条理。(3)复述时神态自然,表情大方。
6、小组内复述。
7、再指名复述,评价是否有进步。
8、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其他现代兵器吗?结合自己课前的学习进行交流。如:新型战斗机、坦克、潜水艇等。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出示偏旁部首:竖心旁和火字旁,复习它们的名称。
(2)指导书写:观察这两个偏旁部首书写的方法和注意点;教师范写,引导反复体会书写难点。这类字的间架特点:左窄右宽,部首书写顺序是:先中间后两边
(3)教师小结。
3、练习。学生对照范字进行描红和仿写。
4、反馈
(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注意纠正个别学生不良的握笔姿势和书写习惯。
(2)投影出示学生作业,评价反馈。
(可根据课堂条件添设)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四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难字用心写。
“陵”的右下部分是折文──“夂”;
“谴”字先写“讠”再写“遣”;
“协”字的左边是“十”不是“忄”;“袭”字的上面是“龙”下面是“衣”;
“暂”字上面是“斩”下面是“曰”;
二、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间隔
懒惰
俗语
平衡
联结
孟春
陵墓
告辞
唯一
宿舍
海峡
台湾
袭击
君王
仙鹤
故人
孤帆
天际
唯见
客舍
劝君
猛烈
涨潮
期待
空旷
暂停
裤脚
埋伏
谴责
桂树
苍白
红润
凋零
移植
幸运
跨越
彼此
含苞
身躯
厉害
遭到
怜悯
怀抱
端详
悲哀
羡慕 宽裕 吃惊
湿润
惊叹
显然
喜悦
光芒
难忘
快乐
闪亮 理解 残疾
浩浩荡荡
谈何容易
平安无事 突如其来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稳稳当当
不由自主
山洪暴发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庄重严肃
满怀希望
屏息凝神
千叮咛万嘱咐 号啕大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饶有兴趣
圣诞节
三、多音字
俩(liǎ)人──伎俩(liǎnɡ)
涨(zhǎnɡ)潮──涨(zhànɡ)红
沉着(zhuó)──着(zháo)急
得(dé)救──必得(děi)
shě(舍得、舍己为人)
zhāo(朝阳)
chǔ(处理、处臵)处 chù(到处、四处)舍 shè(房舍、宿舍)
朝
cháo(朝向)
bēi(背着、背枪)
zhǎng(涨价、涨水)
dāng(当心、理所当然)当 dàng(上当、当作)
背 bèi(后背、背面)
涨 zhàng(头昏脑涨)
tiáo(调节)
mài(血脉亲情)
jiān(中间、时间)
méi(没有)没 mò(淹没)调 diào(调查)
脉 mò(含情脉脉)间
jiàn(间隔、间接)
bǐnɡ(屏息凝神)
xiě(血淋淋)
bēn(奔波)
fó(佛像)屏 pínɡ(屏幕)
血 xuè(血液)奔 bèn(投奔)
佛 fú(仿佛)
háo(号叫、号啕大哭)
shì(似的)
xīng(兴奋、兴旺)
号 hào(学号、号角)
似 sì(相似)
兴 xìng(兴趣、兴冲冲)
piāo(打水漂)
给
gěi(送给)圈 quān(圆圈)
漂
piǎo(漂白粉)
piào(漂亮)
jǐ(给予)
juàn(羊圈)
四、同音字
辞(修辞)词(词语)
序(顺序)绪(绪言)
胞(同胞)/苞(花苞)遭(遭遇)糟(糟糕)
五、近义词:
天际—天边 唯见—只见
烟花—繁花
懒惰—懒散
间隔—间隙
唯独—唯一
谴责—斥责 必须— 一定
协调—和谐
大概—大致平稳—稳当
凋零—凋谢
辗转—周转 期待—等待
跨越—越过 期待—期盼
空旷—空阔
叮咛—嘱咐
幸运—走运
希望—期望
厉害—严重
怜悯—同情
情景—情形
端详—打量
嘱咐—嘱托 仿佛—好像
宽裕—富裕
惊叹—赞叹
吃惊—意外 依然──依旧
湿润—潮湿
愿意─同意
屏息凝视—聚精会神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绽放—盛开
理所当然—理所应当
号啕大哭—放声大哭
平安无事—安然无恙
关切—关心 六 反义词
懒惰─勤快
容易─困难
谴责—夸赞
美好—丑恶
轻快—沉稳
凋零─绽放
红润─苍白
沉着─慌张
空旷—狭小
热情─冷淡 给予—索取
悲哀─兴奋
严肃—活泼
悲哀—喜悦
希望—失望 湿润─干燥
宽裕─贫困 七
词语解释:
天际:天边
更:再
唯见:只看见。唯:只。碧空:晴朗的天空。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协调:配合得适当。
暴发:突然发生。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饶有兴趣:兴趣很浓。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谴责:责备,严正申斥。
汛期:指江河水位定时性上涨的时期。
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
联结:结合(在一起)
间隔:指两个事物之间的空间(或时间)距离。
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辗转:指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袭击:比喻突然打击。
炫耀:夸耀,显示。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跨越: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
谈何容易:指凡事办起来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
空旷:视野开阔,无任何阻挡物。
庄重:举止和谈吐不随便。宽裕:宽绰富裕。屏息凝神:屏住呼吸,精神集中。
叮咛:叮嘱,告诫。
号啕大哭:放声大哭。
惊叹:惊奇赞叹。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端详:仔细地看。
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
悟:醒悟,明白。
给予:给,使别人得到。
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不假思索:用不着思考。形容说话办事敏捷、果断。
形影不离:像形体和他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诗两首
1.点明了送别时间、地点的诗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情景,送别时间是阳春三月,送别地点是黄鹤楼。这首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依依惜别的感情。3.故人:老朋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更尽:再饮完。4.《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 王维。诗中写送别的名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情谊深厚。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一个“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尽在其中。《搭石》
1.《搭石》一课截取了农村生活的几个平凡镜头──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赞扬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以及谦让互助,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2.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3.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借物喻人的方法)《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而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感受到台湾和大陆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赞扬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2形象的比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从而表明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巧妙的对比。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躺在病床上,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臵之度外。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卡罗纳》 选自意大利人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上学期的《争吵》 2 《卡罗纳》一课讲述小男孩卡罗纳在失去母亲后第一天去上学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虽然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可身边的人都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字里行间透露出人间真诚的关爱。《给予是快乐的》
1.《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给予是快乐的,分享是快乐的。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阅读链接
小短文通过写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栽花,把鲜花留给爸爸和高尔基给儿子写信,赞扬并教育儿子的事,说明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表达了高尔基对儿子及下一代的成长的关爱。
九、补充:
1.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高风亮节,舍己为人,坚忍不拔,艰苦奋斗,坚贞不屈,海纳百川
2.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
杏林春满的意思:表面说杏林茂盛,充满生机与希望。引申为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一,jiàn géhé((读拼音 写汉
lǎn duò
sú yǔ ng
li
á
n)()()
(字
píng é))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题
ji
kuà yuè
hǎi xiá
guì shù
cāng bái
()
()()()hó
ngr
ù
n()
yí zhí
xìng yùn
tái wān
xí jī
q
ī
d
à
i()()()()
()
kōng kuàng
zàn tíng
shān hóng
b
à
o
f
ā
()()()
qīng bō dàngyàng
()
lǐ suǒ dāng rán
tán hé róng yì()()
píng ān wú shì
tū
rú qí lái
Gu r
ò
u
t
ó
ng
bao()
xuè mài qīn qíng
qiǎn zé
lián mǐng
huǎng
r
á
n
d
à
w
xié tiáo yǒu xù
rén yǐng chuò chuò
háo
t
á
o
d
à
k
ū
qiǎn zé
diāo línɡ
lì hɑi
án mǐn
Ding ning zhǔ fu
huái bào
i āi
shirù
n x
ǐ
yu
二、辨
字
组
词淘()辞()情()历(()
ù liēè。
b)状唯()库()
啕()辛()惰()厉()伏()难()裤()
三、补
充
词
语。
()容易
()兴趣
()其来
()转睛()漾漾
()绰绰
()有序
()当然 四,根
据
意
思
写
词
语
1,形容突然明白了()2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3,不转眼睛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4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5按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6形容来7(五、得很
突
然
()
像骨头和肉那样最亲近的同一国家的人
修
改
病
句)。
1.妈妈上街买回了西瓜、冬瓜、南瓜、苦瓜等蔬菜。
2.这一道数学题非常极其的简单。
3.印刷
术
是
我国的四
大
发
明。
4.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任何困难。
5.在庆祝会上,小红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6.姐姐的笑容和笑声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7.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视着天安门城楼。(缩句)
8.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换
一
种
说
法)
六,照
样
子
写
句
子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
美
好的情
感。
(1)一枚枚小小的邮票,联结着()
也
联
结
着()(2)一条条长长的公路,联结着(也
联
结)着(七,缩
句
:)
1、美丽的小松鼠常常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2、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直扑敌人的阵地。
3、马玉宝和长工们满怀阶级仇恨狠狠地痛揍了狡诈的老地主。
4、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5、一个渔民在金黄的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坚硬的琥珀。
八,说说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夸张,设
问,对
偶)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
水
中。
()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8、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9、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10、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11、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
方。
12、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13、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14、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九、乱
句
重
组。
()可是事与愿违,校园的治安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
这
就
是
教
育的力
量。
()这种开放的效果很好,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好评,而且南墙一带很快成为哈佛最活跃和治安最好的地带。()一百多年前,哈佛大学的校园南墙外是一处贫民窟,治安环境不好。于是校长决定在南墙外修一道围墙,将学校与外界
隔
开。
()经过如此反复几次,校方发现“封墙”的办法并没有凑效。于是校方推倒围墙,长年累月地向社会开设免费课程。十黄、鹤读古楼
诗送,然孟
后浩
完
成然
练之
习
题广
。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写的是他送他的朋友()去()时的情景,表达了他()的思想感情。2.这首
诗
中
写
景的句
子
是
(3.这是:
十一,1,在生活中,我也曾看到过或经历过亲友送别的场面,我想选择一()
首
诗
前
两
句的意
思
根
据
课
文
回
答
问
题
个
写
下
来
:)
2,你认为给予是快乐的吗?为什么?()
3,我们所学的一首送别诗中传诵古时送别友人的诗句是:()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设计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
【单元导读】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我们还要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和热爱生活的人。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结合注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一首古诗《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和好友汪伦离别时写下来的。在千年以前交通工具非常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别诗成了诗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送别诗,看看作者和好友分别时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二)预习要求
1.通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同桌交流已懂的知识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情检测 1.初读题目
师:自己读题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一首送别诗,知道送别的地点、人物)2.自学古诗
回忆方法:我们都用过哪些方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学习古诗的好方法(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看图、想象等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3.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预设:比较难理解的词语。西辞、烟花三月、下
教师总结归纳: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地方,在这繁花似锦、柳树成荫的季节里,孟浩然就要乘船去扬州了,李白就要和他的老朋友孟浩然分离了。
指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不舍。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学生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预设:比较难理解的词是“孤帆”。
教师总结归纳:孟浩然所乘的小船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船消失了,只剩下滚滚东去的江水。
③情感升华,再读古诗
学生配乐自由读,教师指名读整首诗,读出浓浓的深情。
(三)课堂练习1.读、背古诗。
2.把整诗的意思讲给同桌听。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二)预习要求
1.自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全诗的意思。2.同桌交流已懂的知识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情检测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①学生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教师总结归纳:这清晨如酥的小雨把细小的尘埃湿润,让柳叶更加清新。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学生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②教师总结归纳:这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野草,所以王维劝元二再喝一杯酒。元二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3.再读古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本课的两首诗都是送别诗,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预设:①都在春天送别。在这美好的季节中,送别了朋友,更让人伤感。②两首诗中都有“故人”“尽”。无论在诗的开头还是结尾,老朋友都已离去。③都有描写景色的诗句,有表达情感的诗句。
④两位老朋友去的地点不同。一南一北,路途遥远,牵动朋友的心。
(三)课堂练习1.读、背古诗。
2.积累有关人间真情的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烟花三月
柳色新 孤帆远影
无故人
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烟花三月”的情景,简要介绍扬州在古代的繁华景象,由“孤帆远影碧空尽”来引导学生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导学《送元二使安西》
一、二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凄凉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我补充了安西的图片来辅助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句的意思:我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目送朋友远行的惆怅及对朋友的依恋之情。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句的意思是:朋友,请再痛饮一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从饱含深情的劝酒中,可以体会出朋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与牵挂。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zhāo(朝阳)shě(舍得)朝
舍 cháo(唐朝)(宿舍)shèɡēnɡ(打更)更 ɡènɡ(更加)2.近义词。
辞——别
孤——独 故——问
唯——只 3.反义词。
辞——聚
朝——夕 轻——重
新——旧 故——新 4.古诗中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写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好朋友饯行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
友恋恋不舍之情。搭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词语。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桥,你们见过搭石吗?这是一种极简易的桥,却又有其不凡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搭石》,去领略小溪间的搭石桥吧!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学习的收获及自己不懂的问题。(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什么是搭石。
明确:搭石就是用石头搭成的桥。(2)作者是如何写搭石的?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先介绍什么是搭石,后写摆搭石的人。人们走搭石,最后指出搭石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
2.整体感知
(1)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后,说一说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①引读: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②一次又一次“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不便、麻烦、辛苦。(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心灵美。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学生:上了点年岁的人,即老人。
②当他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畅谈,教师总结:助人,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4)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动作是怎样的?
明确:没有;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来。
②理解“协调有序”。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质疑探究,总结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搭石以及它的作用,欣赏到一行人走搭石的美景,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质疑探究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
(2)我们该怎样去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然后齐读。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2)“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本来就应该)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3)课文讲老人走搭石时,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村风、民风,道德的美。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山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任人走、任人踏”,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明确: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3)反复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提升情感。
(三)课堂小结
在农村山野溪流中,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一次次理所当然的搭石,是那么平常,但作者没有粗心放过,反而用笔写出了一篇滋润心田的文章。这不仅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更主要的是他善于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美的事物。作为我们小学生,也应记住美就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我们的生活将会美得无与伦比。
早早摆好摆搭石及时调整点面结合紧走、协调有序搭石
走搭石由表及里互让、背老人任人走,任人踏赞美搭石联结小路与情感借物喻人
话搭石
溪里有间隔的一排石块
《搭石》这篇课文结构清晰,重点描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反映家乡人助人、和谐、谦让、敬老等美好品质。本课的教学,我要求学生紧扣文本语言,反复诵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美。同时,采用引读、对读、表演读,变成诗歌形式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协调有序”,体会到“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节奏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默契。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文中看得见的具体的“美”有:“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文中看不见的心灵“美”有:①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②急忙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③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④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作者就是通过这一幅幅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1.多音字。
zhǎnɡ(涨水)fā(出发)涨
发 zhànɡ(头昏脑涨)(头发)fàjiē(结果)结 jié(结论)2.近义词。
懒惰——懒怠
平称——安稳 满意——满足
唯独——唯一 谴责——斥责
协调——调和
平整——平坦
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3.反义词。
懒惰——勤劳
平稳——摇晃 满意——失望
谴责——赞许 无名——著名
美好——丑恶
大概——确切
理所当然——岂有此理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在汛期,家乡的人们都会在小溪里摆上搭石。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搭石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搭石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5.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22 跨越海峡的生
命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谈何容易”“平安无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骼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骼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读进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学习的收获及自己没弄懂的地方。
(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课文讲一位台湾青年为大陆青年捐献骨骼,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的故事。
2.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说说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明确: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环境的幽美与清新,语言明快、轻松。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①教师先读,学生想象生活的场景。②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点评: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3)然而有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生活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4)指导朗读: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创设情境: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学生自由畅谈。教师总结: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5)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多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找到合适的骨髓不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6)读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安排反衬出移植骨髓必要性的紧迫性,更能扣住读者的心弦。(7)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明确: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3.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能否成功?小钱能否最终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质疑探究,总结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抢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质疑探究
1.默读3-6自然段,说说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李博士正准备为捐骨髓的青年在余震中艰难地抽取骨髓,震撼人心。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说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人们竭尽全力拯救这个普通而宝贵的生命,从未轻易放弃。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来。
明确:“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但是„„但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4.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点拨:同学们,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最担心的是谁?回答当然是自己的家人;当突如其来的地震过后,我们最想见的人是谁——自己的家人。是呀,此时此刻,这位青年还没来得及见到自己的家人,对于他来说,哪怕是得到家人的一点点消息也是好的呀。
5.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
教师点拨: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要怕。
6.“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你能想象他们经过了多少次的努力,经过了怎样的努力吗?
点拨:围绕抽取骨髓的恶劣环境及其对生命的执著与坚定信念展开。7.此时此刻,他们会想到些什么? 教师引导:更深入地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8.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么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教师点拨: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的意义。
9.“小钱得求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及原因。
明确:感动,因为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会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三)课堂小结
教师点评:爱心、血脉亲情、对生命的决不放弃;这不仅仅是一座生命桥,更是两岸同胞将要共同传承下去的生命火种。
(四)感悟写法
本文标题新奇,富有深意。故事真实感人,情节生动,一波三折。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文章中的气氛。结尾寄托了作者希望海峡两岸统一的美好愿望!
生命垂危——期待骨髓跨越海峡不顾危险——抽取骨髓两岸同胞
的生命桥跨海奔波——护送骨髓血脉亲情爱心架桥——移植骨髓
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情感朗读。在教学中,我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同时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体会台湾青年的危险处境和其内心的复杂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台湾青年外表平静下的“心潮澎湃”。当讲到在余震中抽取骨髓,我让学生想象又一次余震发生时,手术室里的情景。通过让学生描述,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帮助他们把握相关内容,感悟人间真情。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3 “亲爱的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你让我的生活重燃希望,走进美好。我由衷地感激你,我对你的感激之情不能用语言表达,我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向你学习,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1.多音字。
n(困难)n(传说)náchuá难
传 nàn(灾难)n(传记)zhuàxiě(血淋淋)血 xuè(血脉)2.近义词。
灿烂——明媚
等候——等待 空旷——空荡
间隔——间隙 奔波——奔走
苍白——惨白 凋零——凋谢
绽放——开放 期待——期望
跨越——越过 沉着——镇定 3.反义词。
严重——轻微
希望——失望 奔波——悠闲
苍白——红润 幸运——倒霉
凋零——盛开 沉着——慌张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生命垂危的小钱在静静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段(第3-6自然段):写李博士在余震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并连夜赶到杭州,为小钱做骨骼移植手术。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两岸同胞相距虽远,但血脉相连。5.课文中心
本文讲述了大陆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表达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23* 卡罗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遭、悯、咛、咐、吻”五个生字。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同桌互助中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遇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永恒的,令人百读不厌,今天,老师特地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本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并且先后译成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深受儿童喜爱。知道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吗?就是《爱的教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故事。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收获和感悟。
(三)学情检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理解词语的含义。怜悯、屏息凝神、嚎啕大哭、端详、目不转睛、恍然大悟。(3)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2.提供导读,理解感悟。
导读要求:
(1)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忧伤的?(3)我和同学们是如何做的?
(4)当我跑进来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安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出评价。
(3)课堂小结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春天般的温暖,他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卡罗纳生活在这样一个爱的集体里,心中的悲伤一定会被渐渐冲淡。爱,让人间充满温馨;爱,让每一个人不断成长。有时间的话,再读一读《爱的教育》中其它的故事。她会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
(四)课堂练习
把词语补充完整。
屏()凝()
()叮()嘱 嚎啕()()目()转()痛痛()()恍然()()
面容憔悴——怜悯 凝视第一次哭——安慰 鼓励
真诚理解相互关爱 卡罗纳课堂上第二次哭——抚慰 劝说放学时——围 目光关切放学后——手拉手回家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我让学生通过找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和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进入卡罗纳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感受他的悲哀。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学习的收获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似乎)o(号叫)sìhá似
号 shì(似的)o(号召)hà上课前——嘱咐jiànɡ(倔强)méi(没有)nɡ(强壮)
没强qiá
mò(没收)qiǎnɡ(勉强)2.近义词。
厉害——严重
去世——逝世
同情——怜悯
坚强——刚强 关切——关心
叮咛——嘱咐
依然——依旧
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3.反义词。
可怜——幸福
坚强——软弱 庄重——轻佻
悲哀——兴奋
关切——漠然
目不转睛——左顾右盼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卡罗纳的母亲去世,老师要求我们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卡罗纳到校后,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安慰他。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同学们、“我”和母亲都用行动表示对卡罗纳的关心。5.课文中心
本文主要讲述了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细心地安慰他,默默地关怀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24* 给予是快乐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自学自悟,在合作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心灵。
二、教学重点
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感受。
三、教学难点
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时候你是最快乐的?(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看看文中的人物对快乐有什么新的认识。大家齐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诵。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给予?谁又在接受别人的给予?(2)订正生字的读音,理解新词的意思。2.整体感知
(1)再读文章后,找出文中最快乐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段,并说说读懂了什么? 明确:第5、11自然段,湿润、喜悦、难忘。
(2)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明确:两次,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3)保罗以为开新车送小男孩回家,小男孩在小朋友面前神气一下。其实,小男孩是想做什么呢?
明确:想告诉弟弟自己将来也会送他一辆新车。(4)保罗知道了小男孩的想法后,是怎样做的? 明确: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
(5)小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大家再读读,小男孩还想给予弟弟什么? 明确:生活的勇气,生活的希望、信心。
(6)这种令保罗出乎意料的感受文中还有吗? 明确:保罗以为小男孩也有这样的一个哥哥,其它小男孩也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7)目睹了这一切,保罗心里会怎么想?
明确:保罗两次猜测小男孩的想法,保罗每次都以为小男孩只是想着自己,没想到小男孩每次想到的都是弟弟,他对弟弟的爱深深感动了保罗。
(8)“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明确:这是课后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在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这个不寻常的圣诞前夜,保罗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激,也将关爱送给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这正是因为: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繁衍快乐;乐于奉献,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3.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四)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________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五)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出乎意料的希望浓浓的情意给予是快乐的经过坐上新车兜风郑重地承诺闪光的心灵只奉献不索取
结局——共度难忘夜晚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悟,在自读自悟中,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抓重点段落来理解“获得”与“给予”的过程,从而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快乐)i(为人)lèwé乐
为 yuè(音乐)i(为何)wè起因——男孩羡慕新车piāo(漂浮)漂piǎo(漂白)o(漂亮)pià2.近义词。
兴趣——兴致
神气——得意 宽裕——富裕
湿润——潮湿 羡慕——爱慕
希望——期望 3.反义词。
宽裕——贫苦
神气——沮丧 湿润——干燥
给予——剥夺 希望——失望
羡慕——不屑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7自然段):写一个小男孩十分羡慕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圣诞礼物。第二段(第8-11自然段):写小男孩请求保罗送他回家,以告诉弟弟他以后也要送一辆这样的车给弟弟作为圣诞礼物。
第三段(第12-13自然段):写这个夜晚让保罗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5.课文中心
本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震撼了保罗的心,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歌颂了小男孩只求奉献
不求索取的美好品质。语文园地六
一、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向别人表示感谢,能安慰别人。
2.学会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积累古诗和成语故事。【过程与方法】
学生试做,师生探讨交流订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恰当地表达感谢和安慰别人。
二、教学重点 看图作文训练。
三、教学难点
学会感谢和安慰别人。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口语交际”。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这一单元,我们围绕“爱”这个主题学习几篇描写人间真情的课文。这节课,让我们也化作爱的天使,来学习感谢,学会安慰吧。
(二)交际指导
1.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师: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①分角色模拟对话。
②指名上台对话,其他学生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
(3)教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烦恼的事时,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啊!
2.模拟生活情景,进行口语交际。(1)课前搜集一些生活情景,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了,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了„„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口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座位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
(2)小组合作交流:一人交流,其它点评。
(3)各组的优胜者到讲台进行口语交际,其它学生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要学会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习作指导。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出示图片)先仔细观察,再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指导习作 1.观察图画
要先看清楚图中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然后合理地判断他们的身份、年龄,想象相互关系。
2.推前想后
合理想象画面之外的内容,如:为什么要给老奶奶洗衣服?她们是怎样认识的?老奶奶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让学生积极思考,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
3.练习评议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相互评议,之后再在全班选择几组进行汇报,集体评议。注意要肯定那些内容完整具体,表达生动有趣,想象合理丰富的同学。
4.学生写作 5.修改完善
6.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你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其它有关爱
心奉献的事情。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二、导学过程(一)我的发现
1.读学习伙伴的说话,你发现了什么? 2.先小组内展示,再个性展示。
3.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日积月累
1.读古诗。自读——指名读——齐读。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3.自读并尝试背诵。
4.在小组内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三)成语故事
1.学生自由地小声读《杏林春满》这个故事。2.读题、解题、字词质疑。
3.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4.说说“杏林春满”、“誊满杏林”各是什么意思? 点拨: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满”或“誊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5.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来历的故事吗?
点拨:程门立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四)拓展延伸
1.学生练习讲成语故事。
2.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其它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3.读更多的成语故事,并选择一个写写感悟。4.比赛课外积累古诗词或自己仿写小诗。
本次教学内容的设计,我依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点拨,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结合起来;二是适度进行了拓展训练,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引导学生将习作“写出去”;三是整合资源,将“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设计并实践,确保了语文训练目标的实效性。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河南林州第三小学
李林慧
内容简介
本单元是“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设计理念
首先导入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间真情?人间真情包括哪些?书本中的几篇文章分别表现了哪些人间真情?然后围绕单元主题“人间真情”,再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爱的教育》。总体设想
本单元教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 :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熟读课文,理解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模块三: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搭石》体会作者是怎通过平凡的事物表现美的方法。
2、《卡罗纳》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模块四:口语交际和习作
回忆生活中帮助过你的人或需要安慰的人,向他们表示感谢和安慰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爱的教育》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讲讲身边的真情故事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会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能获得“人间真情”的体验。
4.学习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5.学生能根据学习经验,写好真情小故事。模块一 预习教学流程
导入——了解内容——识字——检查自学 板块设计 板块一:导入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间真情”的课文,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板块二:通读五篇文章,了解课文内容。
1、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完成读书单。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课题 简单概括内容在文中寻找答案
《古诗两首》主要描写了什么?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搭石》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卡罗纳》 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样做的?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是怎样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板块三:利用工具书,认识生字词。
1、学生利用现代汉语词典自学生字词。
2、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认识。
3、找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找出难读难懂的句子,师生共同解决。板块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3、交流读书单。
【设计说明:对于语文学习而言,预习是求知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教师对预习的内容也提出几个为什么,提高学生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素养。】
模块二 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教学流程
总结主要内容──体会情感 板块设计
板块一:根据读书报告单,说一说每一课的主要内容。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搭石》通过描写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赞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卡罗纳》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
《给予是快乐的》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板块二:细读文本,画一画,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人间真情? 1.学生默读在书中批注。2.学生汇报交流。
板块三:总结阅读的意义。
【设计说明: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畅谈阅读的意义,深化个人对阅读主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