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思品上册教学设计2我知我家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晋州市第三中学:李清丽
一、教材分析
《我知我家 》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第一个框题。七年级主要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适应新学校、笑迎新生活,调适心理、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八年级开始面临中考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把听课与自己实践合理搭配巩固运用。八年级以学会交往为主题,面临生活中人际交往培养交往沟通能力,逐步学会与父母交往、与同学朋友的交往、男生女生的交往、与老师的交往......以及在交往中应该表现的礼仪、优良品质等,从而提升道德水平,锻炼和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完善一个成功的自我。
本课是第一单元为首一课把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家庭中亲子间交往沟通,是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更是学习与社会上其他人交往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的主题是我与他人,因此学好本框题内容对于整个初二上册的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和普遍的指导意义,特别是为学生学会与父母、同学、老师交友打下牢固的基础也必将对学生今后更广泛的交友乃至成才创业奠定基础。因此本框题不管在本单元还是在初二上册教材中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框的基本逻辑架构是:从感知自我家庭状况到对“家”的理解,再到家的特点、功能、意义。最后是尝试树立:我知我家、我爱我家、回报家庭为之奉献、回报父母、感恩父母意识。各部分内容都是建立在问题学习基础之上的,由问题情境到简要概括,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学科特点,联系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教学情境认真策划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强调学生主体性,动静结合,灵活并富有创造性地达到预期教育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家中我们得到了父母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教育,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呵护却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不知心怀感恩孝敬父母。对此应该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会父母的爱心和付出,进而孝敬父母长辈。心怀感恩、回报父母,这是一切美德的基础,也是涵养学生道德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家庭的特点、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
懂得子女与父母关系不可选择性。学会感受家庭的温暖。
2、能力目标
能认识自己的家、了解父母、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
学会辩证地看待家庭中父母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心怀感恩,回报以爱,能把爱和孝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心怀感恩,并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用爱和孝敬来回报父母。
树立家庭中的正确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家庭的特点类型、懂得子女与父母关系不可选择性。教学难点:辩证的看待家庭中父母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学会感恩。
树立家庭中的正确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详见附件
PPT课件设计
第一目内容“家庭关系的建立”。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潘美辰的动漫歌曲“我想有个家”活动,伴随学生不由自主的哼唱感同身受地体味“家”的存在,引起学生“我想有个家”的共鸣————“家的遐想”再引导学生观看了关于“家”的图片,找出哪张图片最能代表“家”?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究竟什么是家?家的特点、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家庭结构和功能。
第二目内容是“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首先是通过活动思考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借助两个问题情境概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回报父母家人的亲情。
七、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八、板书设计:(详见PPT课件)
九、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十、教学反思 :
1、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生活世界中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典型材料, 创设模拟情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预设情境中体验、争论、质疑、总结、反思、求证最终生成知识、增强情感、培养态度、形成能力获得人格品质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预设的各种活动方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师生互动、心理体验与道德建构的场景,把心理教育、思维方法教育、审美教育有机统一,使心理教育与道德素质养成相得益彰,实现教育的“人文化”
3、通过讲故事、评优秀、演小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切实成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点燃学生创新与智慧之火开发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4、通过科学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才创业打下基础。
附:
动漫歌曲:潘美辰《我想有个家》、我知我家PPT课件、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第二篇:八年级政治我知我家2
我知我家
武汉市第二十七中学 廖志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教学重点] 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教学难点] 家庭关系的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学生发言)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家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这是我们在这一单元要学到的内容。讲授新课:
一、我知我家
(板书)
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自己的家吗?要知道自己的家,我们首先来阅读P4的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①第一幅图片中,富翁有一幢别墅,可他为什么认为那只是房子而不是家?
②在第二副图片中,中年男子找到自己的亲生女儿时已经流离失所,可他为什么却说“我又有家了”?(学生讨论、回答,在此基础上提问)
结合课本上关于家的说法,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学生发言,教师适当补充)
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雨天的一把伞;情感的栖息地;经济物质来源;娱乐天地;成长的摇篮„„
在我们这个世界,许多人都认为,家事一间房子或一个家庭。然而,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儿搬走,一旦那儿失去了温和的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对名人来说,那儿是故居;对一般的百姓来讲,只能说曾在那儿住过,那儿已不再是家了。
家是什么?课本上的图片实际上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堂华屋,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刚才大家讲的都非常好,大家都对“家”有自己的感悟。我们这里讲的家,它是一个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
1.家庭关系的建立
(板书)(1)家庭的含义:
(板书)一般说来,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那么,家庭关系是怎么样确立的呢?
(2)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
(板书)家庭关系的确立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④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⑤非婚生子女与生身父(母)也是家庭关系。
知识拓展:
个体户杨某长期在外做生意,很少与家中的妻子周某和儿子团聚。他在外面做生意认识一女子刘某生活在一起,一年后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红。在小红4岁时,杨某生意失败回到妻子周某身边,从此就不管刘某母女二人。当杨某找到杨某要求杨某抚养小红时,杨某说:小红是非婚生子女,没有和我住在一起,我没有义务养她。请问:杨某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结合书本回答)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在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义务关系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提问:现在有几种常见的家庭类型?
(3)家庭结构的类型
(板书)
人人有家,家各不同。家庭的结构是不断演化的,现在家庭常见的类型是: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①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②主干家庭:是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③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④联合家庭:是指由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过去的家庭常常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4)家庭的功能
(板书)(学生首先阅读教材P5“相关链接”,了解家庭有哪些功能)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他爸爸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问: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了哪些家庭功能?
(人口生产、消费、抚育赡养、教育、休息娱乐、物质生产)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板书)
提问: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那么,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学生回答)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是基于血缘关系。
那么,我们因该怎样对待与父母的关系呢?首先来听一个中学生的烦恼:
我是某市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我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他们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和优越的父母。每当他们谈及父母时,看着他们眉飞色舞的神情,我只觉得心中的“秘密”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为了让我有个独立的空间,他戒掉抽了20年的烟,每月多花200多元钱给我租下了那房子的阳台,但是我睡觉还是得缩着脚。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父亲在街边摆的修车摊。为了多赚钱,父亲每天早上5点出门,晚上8点以后才回家,且风雨无阻。我怕同学看不起我,一直不敢跟任何人提及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这个秘密已经存在我心底七八年了。而且每次和同学一起经过父亲的修车摊前,我都痛苦地底下头,装做没看见……
提问:①这个同学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你也有类似的情形吗?
②你认为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吗?如果不可以选择,你准备怎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或家庭)?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可选择、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指导学生阅读P6的“相关链接”)
我们应该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应该正视现实,而不应该攀比父母甚至嫌弃自己的父母。
(1)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
(板书)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春秋时期,有个叫颖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吃,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郑庄公很奇怪。颖考叔说:“我有个老母亲,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敬奉我的母亲。”郑庄公听了十分感动。
还记得看过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样一个感人故事:一位母亲因肾病生命垂危,急需做换肾手术以求延续生命。可谁肯把自己宝贵的肾捐出来呢?就在母亲濒临死亡的时候,他,一位38岁的律师,一个大孝子,毅然决然地将他的一个肾给了自己的母亲。给我记忆最深的是他说的一句话:“38年前母亲给了我生命,38年后我应该将它的一部分回归母亲„„”
看完这个电视后,我不禁想起了我们,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回答是我们没做什么让父母感到值得欣慰的壮举。然而,我们又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我们既不用把身体的一部分还给父母,也不用让父母住上“洋楼别墅”。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些关心父母、孝敬老人的小事,父母就已经欣慰了。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古不变的传统美德,要在我们的身上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2)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板书)
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
(板书)(填写教材P7的家庭树,并讨论回答其后的三个问题)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家庭的知识:家庭的含义、家庭关系的确立、家庭的类型、家庭的功能以及与父母的关系。同学们要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认识一下你们自己的家庭。
第三篇:八年级政治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题是学会交往,其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来安排的,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实验场。所以,把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本单元又是学生与同伴交往、与教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交往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一块奠基石。
单元内容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包括三框:“我知我家”、“我爱我家”和“难报三春晖”。第一框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第二框主要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第三框主要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并能身体力行,将孝亲敬长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包括两框:“严也是一种爱”和“两代人的对话”。“严也是一种爱”由成长也会有烦恼切入,再到父母对子女的严要求体现的是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然后讲逆反心理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就为讲与父母的沟通提供了铺垫和前提。在“两代人的对话”一框中,教材提出从尊重、理解、讲艺术等角度处理亲子沟通。
“善与父母沟通”的主题探究,在于帮助学会体会与父母交往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有效的办法。其总的指导思想是从观念和技巧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亲子状况、具体问题的处理、应对策略进行编排。
单元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课标要求:
第一课对应的课标依据: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第二课对应的课标依据:课标中“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则是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课标“活动建议”中“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的内容,是本课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教学方法
本单元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自我教育活动、教师的点拨指导和课后践行为主。学生活动,重在自己体验,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教师的点拨主要用在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上、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的引导上,并引导学生把课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
单元课时安排
以学期授课时数共35课时为计,建议单元安排8课时(其中主题探究2课时)。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家庭中的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辩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本课重难点:
家庭关系的确立。依法结婚可以组成新的家庭;收养可以组成新的家庭;随父(母)再婚可以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与自己的生身父母,也具有家庭关系,享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感受家庭的温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感悟、理解家庭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温暖,并担负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知我家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爱的家,可我不知道大家对家了解多少?老师很想看同学们的表
现。哪个同学对自己的家最了解?
学生:很多学生都自认为对家很了解,举手要求回答。
教师:今天举手的同学真多,那教师开始点名回答了。
先选表现最积极的同学。问:你家住的具体地址是什么?你爸爸哪天出生?属相是什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和妈妈的爸爸什么时候结的婚?„„
学生:本以为最了解家的孩子,前2个问题可能会回答,但后面的问题就难答上来。
教师:看着沉默的教室,接着问:啊?难道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吗?(沉默片刻)那我们一起翻开书,学习第一课的第一题框——《我知我家》。
新授课:
布置教材自学任务。(小黑板或投影)
阅读第4页的教材内容,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
家庭是由什么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几种情形?你们家属于哪一种?
过去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叫什么家庭?今天爸爸、妈妈和我的家庭叫什么家庭?你知道的还有什么家庭?
你的家庭成员中谁最值得你称赞?为什么?
学生自学反馈。
以上5个问题,把全文的知识点都穿了起来,学生在阅读、思考教材的同时,也在熟悉自己的家。
反馈
一、教材上给我们介绍家是——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以句子做范例,让学生也仿句说(为了激发课堂气氛,可以以小组比赛造家的句子形式完成)。家——祖国、睡觉的地方、娱乐的地方、倾述的地方„„
反馈二:教材上有,学生找到后,让学生们勾画,并要求全班朗读,并熟记。
反馈三:学生在教材中可以找到5中家庭确立情形。每一种情形的确立,都要让学生说清楚条件。其实这几种家庭关系,学生在生活都能找到,关键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最好不要提问再婚家庭子女,否则波及学生情绪,抵触思想品德课。(本课重难点知识)
反馈四:四种家庭结构。主干、核心、单亲、联合家庭。关键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最好
不要提问再婚家庭子女,否则波及学生情绪,抵触思想品德课。
反馈五:学生在八年级的年龄段,对父母多少都有抵触,设计这个问题,让学生们在记忆里寻找家庭成员中的闪光点,在拉近与父母的距离,培养学生家庭骄傲感的同时,也为下课时做铺垫。提问时,一定要找班里与父母沟通难的学生回答,多叫几个,对说的好得,全班鼓掌。
课堂延伸
教师:我们和父母之间有着永远也剪不断的血缘关系,爸爸妈妈给我们生命,给我们教育、给我们做人的航标。今天,你们把自己好家风、好传统写在笔记本上,一定要真实展现给大家。学生:这题有点难度,说得容易,动手就难,教师巡视,对困难学生单独询问、引导。
教师选有代表性的学生回答,并及时设计情景,让学生表演。如有的学生说自己的父母诚实守信。教师就设计情景:单位电话通知你父亲早上9点开会,现在是8点30分,你父亲脚伤了,正在医院看脚。单位离医院10公里。请学生设想父亲是怎样准时到开会地点的。并表演出来。该学生有困难,可以找同类好家风、好传统的学生帮助完成。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渐渐成长。
巩固练习
抢答题(小组积分,课代表记录,一月评比一次,并奖励。)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说,家庭是由、、或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周奶奶70多岁,无儿无女,2006年7月,她在菜场买菜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纸箱,里面有个刚出生的婴儿,她拣回,并依法收养。请问她家的确立情形和家庭结构。
扩展作业
填写第7页的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并询问一段有关自己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故事,找几张自己与家人合影的照片。
第四篇: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课 第一框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
我知我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框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家庭一般情况,即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建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课堂讨论及给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来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各种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的特点 2.家庭关系的确立
3.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
1.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2.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熟知家庭的同时,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 2.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重点、难点 家庭关系的确立 教学方法
举例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框的内容:
[导入新课] 第一框“我知我家”(板书)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活动一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探究家是什么,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活动内容: [情景故事] 教材P4 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 某国内战期间,一个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十个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冒死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悲喜交集的他紧紧地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
[教师提问]结合以上两个情景说说“我眼中的家是什么? 提问2—3个学生。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我说我家]——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教师讲解] 第一则材料表明,家不只是房子;第二则材料表明,家中有亲人亲情。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但家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家中有亲人、有亲情。
1.家庭的含义。(板书)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引出这个问题,是为后面讲家庭中父母子女关系,特别是权利义务关系提供法律根据。)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板书)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如:两口结婚成了家;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如: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如: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如: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关系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二、与父母关系不可选择 活动二 活动目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不可选择,不能因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自卑 活动内容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个同学们想选择“什么样的父母”?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同学讨论回答后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 思品第一课第一节我知我家
(1)
我知我家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增强自己与家庭,亲人的情感;
2、学生能理解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学会热爱自己的家,关心自己的亲人。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2、学会用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比对学习。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生知道家的含义和最大的特征;
2、知道家庭关系是怎样确立的;
3、能说出家庭的类型,并能区别生活中的家庭类型和了解家庭的功能;
4、能感知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教学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教学难点:我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教学方法:
1、讲述法
2、情景创设法
3、比较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PPT放映《我想有个家》的视频文件,并向学生提出观看要求:注意听歌曲的歌词,感受音乐的情感。放完后,提问:她为什么想要有个家?你觉得什么是家?根据学生对家的初体验,引入课题:我知我家。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2、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三、自主学习:
1、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生知道家的含义和最大的特征;
2、知道家庭关系是怎样确立的;
3、能说出家庭的类型,并能区别生活中的家庭类型和了解家庭的功能;
4、能感知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四、小组合作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放映文中“美国富豪”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家≠房子。
再放映文中中年男子找到自己女儿的话,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家=亲人+亲情
活动:“家的遐想”,请学生用一种水果来比喻自己的家,并说明理由。(注:教师先举个例子)根据学生的比喻讲解。
幻灯片放映家庭关系类型,然后讲解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最大的特征是: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
情形一:放映结婚证图片→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情形二:放映结婚后有小宝宝的图片→血缘关系组合成家庭。情形三:放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和收养图片→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组成家庭。情形四:放映《家有儿女》的全家图,根据图片讲解→随父母再婚成的继子女与继父母的关系。家庭结构的类型:
核心家庭,放映核心家庭的图片,并讲解。主干家庭,放映主干家庭的图片,并讲解。单亲家庭,举例讲解。联合家庭,举例讲解。隔代家庭,举例讲解。丁克家庭,举例讲解。家庭的基本功能: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看课文P5的“相关链接”了解家庭的基本功能,然后放映生活事例,让学生辨析体现了哪些功能。
(二)放映《剧本》的台词,过度到下一横条的内容: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举例“不孝之子”,然后请学生就事例的人物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要求学生齐读课文P6-P7的两段正文,然后讲解。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绝大多数是血缘关系确定的,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再举一个正面的例子,让学生学习例子人物的做法。请同学小组合作:
1、你对自己家庭有什么看法?
2、你想选择什么样的家庭呢?
3、你能选择自己的家庭吗?
4、我们应怎样对待自己的家,怎样与父母相处? 我们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活动:“了解自己的家”,要求学生填写课文中的家庭树。
五、课堂检测
六、课堂总结与评价:
七、布置作业:
1、想一想试着填写课文中的家庭树。
2、写写自己家的优良传统或家人的优秀品质。
八、板书:
1、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生知道家的含义和最大的特征;
2、知道家庭关系是怎样确立的;
3、能说出家庭的类型,并能区别生活中的家庭类型和了解家庭的功能;
4、能感知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