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品教案2

时间:2019-05-15 03:1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思品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思品教案2》。

第一篇:八年级思品教案2

第二课时(总第19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财产所有权被侵害的典型案例。学生:收集学生中或家中财产被侵害的事例。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板书设计: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⑴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⑵民法是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⑶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3、依法维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⑴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极其重要 ⑵遇到行政违法时可提起行政诉讼 ⑶及时寻求各种法律救助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被社会上的人敲诈或是被高年级学生敲诈的事情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时有发生……。说一说:

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这件事给你带来什么影响?

2、板书课题: 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二、讲授新课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情境或动一:(见教材P71页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说一说:

①设身处地为小涛想想,家中巨额财产被盗是何心情? ②靠什么使小涛家的财产失而复得?这说明了什么? ⑴ 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相关链接:(教材P71页)(大屏幕展示材料)

教师赠言: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设问过渡: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法律为我们个人的合法财产保驾护航吗? 情境或动二:案例分析(大屏幕展示材料)法庭纪实一:(见教材P72页材料)

①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什么法律、采用什么方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②假如范某不执行判决,你认为王某应该怎么做?法院会怎么处理?请你对这种处理发表意见。

⑵民法是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相关链接:(见教材P72页)想一想:

审判机关是如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的?有哪些方式?其依据是什么?(民法通则)

停止侵害

排除干扰

侵害财产所育权追究民事责任的方式 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

案例分析:

农民甲于2005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只毛驴。2005年3月4日,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2005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想一想:

①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②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赠言: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拥有权的重要武器。情境或动三:共同探讨(大屏幕展示材料)(见教材P72页)想一想:

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何种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见教材P73页)想一想:

审判机关是如何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的?有哪些方式?其依据是什么?(刑法)

判处有期徒刑 侵犯财产罪犯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 无期徒刑

死刑等

教师赠言: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⑶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情境活动四:身临其境(大屏幕展示材料)创设情境材料:

①如果你放学回家,发现家中被盗,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②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110报警)

(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教师赠言: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

3、依法维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情境活动五:实践演练(大屏幕展示材料)

材料:甲出国留学,临行前将自己价值1080元的DVD机委托乙保管。乙在甲出国后,擅自将甲的DVD机以650元的价格卖给丙。甲从国外回来后,得知自己的DVD机被乙卖给丙,便要求丙返还原物。丙不给,理由是该机是自己花钱买来的,对其拥有所有权。为此,两人争执不下。

请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

①你认为该机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

②你认为甲、乙二人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③假如你是法官,你该依据何种法律,做出什么样的判决? 教师赠言:发生财产争议时,确认财产所有权是非常重要的。⑴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极其重要

维权体验:连一连(阅读教材P74页第一段后完成)(大屏幕展示材料)

连一连 续一续

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

请求赔偿损失 被他人占有拒不返还

恢复原状 财产损坏或灭失 请求确认所有权 可修复的争议 请求返还原物 …… ……

假如,侵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是政府部门,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情境活动六:案例分析(见教材P74页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议一议:(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相关链接材料分析讨论)①甲县工商局作出的上述处罚法合法吗

②请你给赵某献计,使其采取有效方式,保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教师赠言:遇到行政违法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⑵遇到行政违法时可提起行政诉讼 相关链接:(见教材P74页连接材料)

小结:上述案例以及相关链接的法律规定告诉我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部门也不例外。

讲述: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当我们遇到下面的情况时,该怎么办呢? 情境活动七:身临其境(见教材P75页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想一想:

①请你为朱某出主意,使其采用合法方式讨回被吕某索要的2000元钱。

②假如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拦截并向你要钱,你该如何应对? 教师赠言: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⑶及时寻求各种法律救助

三、课堂小结:(略——相见板书设计)

四、课堂练习

(详见《资源与学案》)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思品教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第一课

走进父母

第1课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增强家庭责任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种方式关爱父母。

知识目标:理解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懂得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孝敬父母是教学重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能够感悟到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教育自己做人,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但是多数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具体怎样去做却是很多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将孝敬父母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感受父母恩情是教学难点。八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不少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会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心怀感恩父母之情,这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让学生首先阅读和感受教材中的《游子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这种浓浓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2.第一层次:感受父母恩情

第一步: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历程(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父母曾给予的无私奉献和关爱有哪些?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教给自己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对自己的无私恩情,教育学生要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

第二步:播放视频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暴走妈妈:陈玉蓉。发生在普通、平凡家庭中的不平凡的事情,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明确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

第三步:请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歌颂和描写父母对子女之爱的感人文章、歌曲、故事(教师可以适时补充)。学生小组交流展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明确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知道不能忘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第四步:展示《中华二十四孝故事》的相关资料。请学生讲述其中的1-2个典故(如闵子骞芦衣顺母、扇枕温衾、怀橘遗亲、郯子鹿乳奉亲等)。通过学生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知道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孝敬父母的典范事迹,以及“万善孝为先”“孝悌为人之本”的道理,明确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五步:展示2009年10月13日中国经济网新闻:服装店招聘启事首先要

求孝敬父母的图片和材料,如今国家和社会重视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孝经》的部分内容、相关法律条文点拨)让学生明确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第二层次:学会孝敬父母

引导学生认识到,对父母的孝敬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阅读教科书P4的材料并思考,谈感悟。如果你是作者,会有何感想?怎样做才能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我”的内心感受,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母亲对“我”的牵挂,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承接第一层次内容,相互呼应。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几种情景(如:家庭困难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要求父母为自己购买耐克运动鞋;某同学不好好学习,破坏学校纪律;父母生病了等),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探究出今后改进的具体方法,做到感激、尊敬和体谅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与父母之间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

最后,结合自身的一些表现,反思自己与父母相处中的不足之处(如顶嘴、惹父母生气等),并谈谈今后该怎样做。结合本课所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性的总结,实际就是谈收获,将理论知识灵活落实到具体生活实践中,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要点,又能够真正孝敬父母。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第一课

走近父母

第2—3课时 “代沟”析疑 沟通与和谐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积极调整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能力目标:培养同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能采用有效方法调控情绪,克服“逆反”心理。

知识目标:了解“代沟”的含义及“代沟”产生的原因。掌握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沟通与和谐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意见不一或产生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他们缺乏、也难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代沟”析疑是教学难点。中学生由于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新的认识和评价。加之心理和社会阅历等方面与父母的差异以及同龄伙伴的影响,学生会感觉与父母缺少共同语言,甚至格格不入。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代沟和辩证看待、克服“逆反”心理,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化解代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请学生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寻找青云和妈妈爆发“战争”的导火索,并回答:对于青云的苦恼,你是否有同感?让学生交流自己与父母相处时遇到的不愉快,分析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对自己和家庭的负面影响。通过联系学生与父母相处遇到的困惑,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了解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烦恼、矛盾和冲突。

2.第一层次:“代沟”析疑

(一)认识代沟

联接导入,学生继续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思考并讨论教师的相关设问。(如:你的真实想法,青云的苦恼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你会怎样应对等)。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这种情境,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及做法,明确进入青春期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被称为“代沟”或“代沟冲突”。

(二)产生“代沟”的原因

方式一:让学生结合教材P6的两幅漫画进行思考:两幅漫画突出反映了父母和子女各自怎样的心理特点?学生评析漫画自主发现问题,了解进入青春期的“我们”成人感、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对于父母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了解父母仍把我们当“小孩子”看待,对我们不放心、担忧。通过对两幅漫画的分析,总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独立性不断增强是产生“代沟”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设置母子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同的几种情境(如在业余爱好方面、在交友方面、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几位同学在哪些方面同父母产生了分歧,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上述分歧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P7文字材料,适当点拨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出自己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是“代沟”产生的又一原因。

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送伞》,让学生交流:母亲此时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感受?由于各方面差异,主人公为了同伴执意不与母亲一起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妈妈独自一人的心中感受,了解造成“代沟”的另一原因,同伴友情的密切致使与父母亲情的疏远。

结合教材P8的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各种分歧、矛盾,并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回顾或者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青少年情绪的特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父母执拗、对立、反抗的心态加剧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结合以上所学,不难发现很多中学生与父母之间会有“代沟”,明确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从而正确看待“代沟”。

3.第二层次:沟通与和谐

方式一:创设暖暖亲情的情景: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同时滚动展示亲子之间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家庭的和谐融洽。

第一步:展示《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谈谈自己的想法。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尝试以晓琴妈妈的名义,回复晓琴的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这是爱的分歧,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更需要积极的沟通。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学会换位思考,明确亲子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父母关心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双方合理地说出自己的建议,消除误会,亲子间的矛盾、冲突是可以心平气和的协商解决的。

第二步:展示《中国青年报》2000年6月21日刊登的代表父母观点的《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让学生展开讨论,列举父母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学

生小组探究,通过双方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父母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富有经验、深度,加深对父母的了解,今后应尊重父母,愉快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

第三步:结合教材P12的活动,说说自己对父母了解多少?如承担的压力、面临的困难、存在的烦恼、拥有的愿望和身体状况等,引导学生了解父母各方面的情况,感受父母的处境和体验他们的心理,了解父母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给予父母关心和精神安慰。

第四步:结合教材P13事例,列举自己的错误言行,如何看待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的现象?反之,当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要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了解正确的处理方式,要妥善处理尊重、孝敬和帮助父母的关系,掌握一定的技巧、方式、方法。

第五步:活动设计:检查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反思过去与父母相处时态度和行为有哪些地方不妥?并说说今后怎样做?引导学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不依赖,自主不逆反,与父母和谐相处。

最后,展示编辑老师给青云同学的建议,让父母和子女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加强沟通。

第二课

理解老师

第1课时 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如奉献、敬业、爱等;树立尊师观念,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掌握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尊敬老师。尊师的具体做法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边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并落实在平时的具体行动中,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因为教师的工作特点是时间长、事务杂、强度大、变化多,所承担的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的特定使命和社会责任,带来了较大的职业压力;老师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诸多烦恼,这些都是学生可能不了解的老师的另一面。因此,学生在了解到这些后,才能够从内心真正地尊敬、理解老师。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展示一首蕴含教师工作特点或者体现教师形象的诗歌或一段话(其中不能出现“教师”这个词语)。这里让学生猜描写的是什么人物?从而引出本课的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教师职业的神圣,教师工作的辛苦,对教师职业有初步了解。

再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了解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体会教师的崇高奉献精神,感悟教师这份受人尊敬的职业,对教师的工作有初步了解。

2.第一层次:为什么要尊敬教师

学生观察教师,小组回顾交流:一位老师一天工作的详细情况(假如自己是班主任,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体会老师的辛劳。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请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了解。引导进一步了解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明确传递人类文明的教师职业是崇高神圣的,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尊敬之情。

学生阅读并交流故事说明的道理:①《送东阳马生序》中宋廉的故事。②展示《江泽民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一书中的江泽民尊师的故事。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教师节的重要讲话,提出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学生明确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为我们尊师做出了榜样。现代社会党和政府一直提倡“尊师重教”的风尚,激发尊敬、热爱教师之情。

学生阅读并感悟故事的道理:①教科书P17“程门立雪”的故事。②教科书P17毛泽东的尊师故事。③现代社会中歌颂先进教师、表彰先进事迹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历史上的尊师典范,明确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分析毛主席贺词的内涵,并结合现代全社会的尊师重教风尚,使学生更加明确要尊敬、热爱老师。

3.第二层次:如何尊敬老师

一:教师创设情境:如上课起立问老师好时,有学生不认真,故意站姿不规范;给老师起不礼貌的绰号;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看小说等。学生评价分析,说出这样做的危害。学生结合身边事例,分析出现不尊师现象的原因,并反思自己的言行。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尊师是理解老师的表现,也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让学生从内心感悟到尊师应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视频:山村教师背药罐站讲台30年,让学生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尊敬、热爱自己的老师?(礼仪、人格尊严、劳动成果、关心和教育、烦恼和快乐等方面)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四人小组探究具体的尊师做法,注重情景的引导,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展示,共同总结出现实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的具体做法。

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最有影响或最崇敬的一位老师,并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做到情感升华,真正将尊师落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展示5.12地震中舍命救学生的谭千秋真实事例,让学生谈感悟,小组讨论列举尊师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分别从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列举,联系自己的实际及身边同学不尊师的现象,教师适当点拨归纳,总结出尊师的具体做法,激发学生对教师真正的热爱。

第二课

理解老师 第2课时 良师与益友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积极建

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意识,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热爱教师,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全面地看待师生关系、提高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的能力;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与老师交流沟通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懂得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知道消除师生间隔阂、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学生都有尊重老师、乐于接受老师指导的自然倾向,同时也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影响,有些学生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老师成为朋友。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掌握必要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这一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课前播放歌曲《每当我走到老师窗前》,同时滚动放映一组师生之间共同学习、谈心、运动、郊游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自身说说自己的感受。这里让学生谈感受,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出师生间的和谐融洽,然后通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引导出师生间的融洽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第一层次:新型师生关系 展示教科书P19的相关材料,分析相关数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分歧和隔阂也是客观存在于某些师生之间的,需要彼此沟通。列举自己与老师之间曾经出现或者仍然存在的分歧、矛盾和冲突,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结合事件发生时双方的态度和行为,分析原因,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期望和向往。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学生所期望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与经验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并说出内心深处向往、期待的新型师生关系,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出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3.第二层次: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方式一:展示几种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情景:情景一:上课时,我能回答的问题老师不问我,我不会回答的老师偏偏又叫我回答,这不是故意刁难我,让我出洋相吗?我恨死这个老师了。情景二:老师平常不注意我,是不是不喜欢我?情景三:不就是迟到几回吗?老师喋喋不休地批评我,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情境产生的原因、后果,并简要提出解决的方案(如: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如与老师有分歧或对老师有意见,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善意的态度向老师指出,并与老师探讨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明确不要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避免以逆反的态度顶撞老师,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尊师,与老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设老师出错的情景,如:阅卷算错分数、上课出现口误、解题的多种方法没有想全面等,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遇到这种情景是怎样对待的?引导学生要理解、宽容、体谅老师的缺点、过失,知道若有分歧、意见,可选择合适时机,善意指出。

回忆在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是怎样对待老师的缺点与不足、错误与过失的?结果怎样?如果现在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理解、宽容、体谅老师,不要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第1课时 友谊,心灵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能力目标:能够概括什么是友谊,掌握发展真挚友情的方法;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分析交友的事例,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友谊是心灵的需要,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交友的情况,学会选择和维护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友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的必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才能在独立意识增强的前提下,学会与他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和同龄人建立起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进而主动获取真正的友谊。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友谊是心灵的需要”。人生活在世界上,除了有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要,还会有种种精神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对中学生来讲,在这些需要中,友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和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心灵的需要,是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这对于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多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体会这一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过程】

1.导入 方式一:让学生朗诵或阅读本单元首页的一段诗(或使用课外搜集到的其他材料),而后展开对这一主题的讨论活动:听过这段诗朗诵,你有何感受?再按教科书顺序导入。通过唯美的小诗或其他资料,先入为主,让学生对友谊产生美好的遐想,对友谊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材料主题进行讨论,进而引出课题。

2.第一层次:友谊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求 依据教科书上的材料,搜集相应的音像材料,或用自己制作的相应的课件配合《高山流水》乐曲片断表现“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听到钟子期已去世的消息后,俞伯牙哀痛万分,悲弹一曲后把琴摔了个粉碎?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充分挖掘教材材料的辅助作用,用历史典故说明友谊的重要性。

用搜集来的故事或学生的相关体验与经历,启发学生思考友谊对满足自己精神需要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加深对友谊的了解,抓住学生自身体验,及时归纳总结。

3.第二层次:青少年渴望友谊的原因

完成教科书设计的活动“有了烦恼跟谁说”,让学生认真填写教科书上的表格,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个人的想法。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青少年渴望友谊的原因。

4.第三层次: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情感之一 通过讨论教科书第29页的材料《谈朋友》,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朋友或友谊的感受,通过与同学分享有朋友的感觉,让学生产生共鸣,体验有朋友的感觉。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各小组交流课外搜集来的关于友谊的词语、名言警句、诗歌美文、优秀歌曲,各小组最后汇总交流。通过交流古今中外关于朋友的资料,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友谊的重要性,受到心灵上的启迪。

课件呈现诗歌,请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友谊和朋友的理解,续写诗文,可分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分享。通过续写诗文,让学生体会友谊的重要性,感受朋友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课后将写得好的句子整理成册,或者挂到教室里进行展览。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第2课时 友谊,与成长同行;跨越障碍,寻求友谊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恰当地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事例分析,培养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友谊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了解青春期心理闭锁现象及其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交朋友”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迅速发展,学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逐步减少,生活和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明显发展。一方面,少年学生对于友谊的向往、追求和需要使友谊的的重要性得到彰显,他们渴望交到朋友;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遇到挫折,害怕与他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影响到交友。这样,生活中引导学生如何交朋友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交朋友”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朋友》,并展示《朋友》的歌词,让学生在歌声中仔细体会友谊。教师导入新课: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不仅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朋友还会伴我们同行,用友谊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

从而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仔细品味这首歌曲,让其产生共鸣,引导他们明白,在成长道路上,朋友伴随自己成长。

2.第一层次:友谊,与成长同行

畅谈自我感受: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你遇到过哪些挫折?遇到挫折时你的心情如何?你希望从朋友处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一活动的设臵以学生自我感受和讨论为主,着重启发学生深入探讨:友谊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第二层次:跨越障碍,寻求友谊

步骤一:我的人际圈。请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描绘出自己的交往状况,由外向内分为一般交往的朋友、较好的朋友、密友等几个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在绘圆的同时思考问题:如何让自己的朋友更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理解友谊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明白封闭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从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建立真挚的友谊。

步骤二:帮帮方平。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1页方平的故事并思考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方平遇到了什么烦恼?(2)假如你是方平,你会怎么做?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封闭自己,会使我们陷入孤立;保持开放的心态,会被更多的人接纳。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明确: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是获得友谊的重要途径。

步骤三:续编故事。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请学生续编方平的故事:方平有朋友了吗?有朋友后方平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建立真挚的友谊。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第1课时 善交益友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知识目标: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交友要讲原则”。青春期的学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逐步减少,对友谊非常渴望和向往,但由于误读友谊、交友不慎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所以交友要讲原则成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要想交到真正的朋友,首先就要搞清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朋友,对于八年级的初中生而言,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其在思想上真正做到区分友谊与“江湖义气”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搜索身边的交友事例,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生活中你的朋友多吗?交到朋友

后你是怎样跟朋友相处的?朋友做错了事情你会怎样做?不同的朋友对你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导入教学:交友要有所选择,结交益友,可帮助自己进步;远离损友,可少走弯路,不走邪路。结识朋友、获得友谊,也要掌握必要的方法和艺术。通过身边事例的介绍,创设了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讨论、比较中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

2.第一层次:“益友”的含义 方式一:读教科书提供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材料,让学生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被称为“人类友谊的典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意见,或直接在班上发表个人意见,集体归纳结论,围绕结论再进行深入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结交益友。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善交益友的必要性。

方式二:呈现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对益友的分类: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让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古人总结的这个标准发展到现代,有没有变化呢?(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朋友是益友。)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提示:变化是有的,但其中的实质没有改变。那就是:“能帮助自己上进”的人就是益友。直奔主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明确生活中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

5.第二层次:交友要讲原则

步骤一:案例分析:《这样的朋友是益友吗?》思考:他们的“朋友”是益友吗?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哪些是真正的朋友,懂得交友的原则。教师小结 :善交益友也要求分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真正的友谊和江湖义气(哥们儿义气)是有本质区别的。教师可以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着重分析反面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辨析友谊与“江湖义气”“哥们儿义气”的区别,强调不要盲从别人的言行,防止因分辨不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步骤二:课堂辩论: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有无区别。通过辩论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掌握友谊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在知识得到强化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

识和主体意识。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第2课时 远离损友;交友的艺术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知识目标: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了解交友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远离损友”。由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涉世不深,辨别和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一旦结交“损友”,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导致不良后果,因此让中学生远离损友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交友的艺术”。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伴交往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伴交往可以锻炼孩子自主、独立的能力,同伴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是现在的绝大多数初中生是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不多,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因此能否真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交友艺术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问题(复习)导入法 :益友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支持者、帮助者,大家还记得什么是益友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所有的朋友都是益友吗?万一交上不好的朋友会有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针对前面的教学重点难点且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设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设计导语,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2.第一层次:“损友”的含义

步骤一:讲述寓言故事《小树林和火》,思考问题:小树林为什么变成了一片焦木林?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后归纳:生活中,有一种朋友会对我们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朋友就是损友。请大家反思一下:你有损友吗?他们对你有什么影响?通过讲述学生喜欢听的寓言故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归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损友”含义的理解。

步骤二:呈现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对损友的见解,让学生交流对“损者三友”的认识和理解,启发学生理解“不交损友”的必要性;进而明确指出,我们与人交朋友,要慎交朋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通过引用孔子对损友的见解,让学生明确,远离损友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交友之道,从而加深学生对损友含义的理解。

3.第二层次:远离损友

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黎明和陈凡”的案例(或者由教师、学生提供搜集到的其他案例),思考问题:从以上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分析案例,讨论“如何远离损友”,让学生认识到远离损友的意义,进一步明确正确的交友原则。充分挖掘使用教材中的事例,启发学生从同龄人的遭遇中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远离损友必要性”的理解,从而落实知识,明确观点。

4.第三层次:交友的基本方法

步骤一: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资料“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思考并交流:根据上述对话,结合自己的经历,你能否总结和归纳出交友的方法和艺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出交友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教材中的这段对话对学生极具针对性,客观反映了中学生在交友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中学生的交友问题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步骤二:创设情境《真正的朋友》,学生分成 4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案例,思考并讨论:(1)列举每个案例中“我”可能的做法,并说明每种做法可能导致的后果。(2)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应该怎么做才对?学生讨论后,教师及时引导,用马克思的名言总结: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分析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设身处地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并掌握交友的基本方法。

5.第四层次:获得友谊三大法宝

方式:创设情境《大康的故事》。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分析大康不

能获得友谊的原因。

(2)教大康几招,他怎样才能赢得同学的喜欢。通过讨论分析大康不能获得友谊的原因,并让学生为

“大康怎样才能赢得同学的喜欢”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指导实践。

6.第五层次:化解或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

方式:根据教科书第41页阅读材料,组织学生续写故事,分角色表演。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现实的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当友谊出现问题或与朋友发生矛盾冲突时,化解或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处理身边的各种问题都易冲动、情绪化,在讲授该内容时运用角色表演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指导实践,提高他们对交友问题的解决技巧,对其健康成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第五课 男生女生之间

第1课时 男孩!女孩!纯真的友情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珍视与异性同学的交往。

能力目标:能够辩证地看待两性差异,正确认识异性,并能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异性喜欢的人。

知识目标:了解男生与女生在心理等方面的区别,知道男女两性有各自的优势;了解异性交往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异性同学之间要正常交往”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对中学生而言,正常的异性交往是一种优势互补,既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但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造成一些青少年“青春期闭锁心理”,因此,让学生增强对异性交往的正面和积极认识就有一定的难度且至关重要了。

【教学建议】

1.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样的男生(女生)最受欢迎?学生回答,导入教学。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直白而又敏感的话题,在启发思考的同时直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2.第一层次:男女生各自的特点

步骤一讨论活动:认识男生和女生。将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所有学生用两分钟思考异性组同学具有的优点,以及男女生对彼此的看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回顾反思自己与异性交往的言行,并与同学交流。教师将学生提出的优点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彼此找优点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异性的优势,同时可以检验彼此对异性的了解和接纳程度,为进一步的活动奠定基础,达到客观看待两性差异,正确认识异性的教学目的。

3.第二层次: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的影响

方式:现实生活大碰撞——有了烦恼跟谁说。通过自由发言,让学生意识到很多同学平时喜欢而且习惯于与同性同学交往,回避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现实。在此适时揭示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的影响,补充介绍青春期身心变化有时候会造成一些青少年“青春期闭锁心理”。通过这一活动,最终引导学生明确:异性交往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机会。

6.第三层次: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

步骤一:创设情境:快来作抉择(如果你现在面临择校,有三种学校任你选择,即女子学校、男子学校、男女生混合学校,你会选择哪种学校?为什么?)通过活动,让学生讨论女子学校、男子学校以及男女生混合学校的优劣,从中体会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异性交往。

步骤二:辩论会:班级建设中男生重要还是女生重要?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让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辩论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明确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必要性。

7.第四层次:异性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以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方式为题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将讨论结果与教科书第47页插图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对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与这些注意事项符合。再次强调异性交往中应遵循的交往原则。

方式三:呈现故事《丁丁的烦恼》,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同学们为什么会误解丁丁?(2)丁丁的什么行为让同学们产生了误解?(3)通过分析丁丁的故事,归纳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方法。教师总结:坦然面对,不用烦恼,也不必过多地去想;交友尽量广泛,试着和每个人融洽地相处;交往要适度(如玩笑和一些行为要考虑性别差异)。同学之间传播流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此可以先让学生分析传播流言的学生的心理,然后分析流言产生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五课 男生女生之间 第2课时 青春的心弦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出现的爱慕异性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知识目标: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了解异性交往应把握的分寸;女生学会在异性交往中的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异性交往问题是中学生比较关注而又经常困惑的问题。青春期生理的发育,使他们萌生了对异性的渴求,但又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是当学生暗暗喜欢某个异性同学时,往往会因此而处于矛盾冲突中,甚至会产生各种心理和道德问题,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对于许多敏感的问题,要注意把握度。如何创设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换位思考,学会调控自己的行为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问题(复习)导入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有积极作用,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异性同学在交往过程中有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带来消极影响,怎样正确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情感问题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探讨的内容。针对前面的教学重点难点且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设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2.第一层次: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是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步骤一: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8页“一名困惑的中学生”的来信,通过讨论,为这位中学生出主意。引导学生明确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是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对于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交往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

步骤二:呈现故事《露露的烦恼》,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露露应该如何选择?教师要积极引导,客观地分析利弊,不能简单地说教或武断地评判是非。引导学生明确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每个人在把握自己的情感的时候,都要考虑承担责任。

4.第二层次:应该理性地对待初中阶段男女生之间出现的情感问题

步骤一:结合教科书48页“小芳”的案例或解释分析搜集来的其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中的问题:(1)小芳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发?(2)收到异性同学表达爱慕的纸条,该怎么办?(3)对异性同学产生了强烈的好感,该怎么办?教师归纳和梳理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明确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生间的情感问题。

步骤二:组织学生学习教科书第49页的阅读材料“此时不要采摘禁果”,可以通过表演、热线咨询、讨论等活动围绕主题让学生分析、认识。活动完成后,教师总结,指出在处理异性同学之间情感问题时理性和意志的重要性。

步骤三:欣赏诗歌《早开花的苹果树》,体会如何理性处理男女同学间的情感。引导学生归纳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生间的情感问题。

步骤四: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问卷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对“早恋”的看法:你认为下列行为哪些是早恋的表现?小诗欣赏《青春心事》。教师总结:我们该如何把握青春,把握我们的情感?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

第三单元

走自己的路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第1课时 剖析从众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行为,培养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的含义,了解导致从众的原因,明确从众行为的利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从众的两重性。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从众是消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从众行为也有积极的作用,即从众的两重性。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要辩证地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星期天,你到市场上去买苹果,有两个相距只有几步远的水果摊,同样的品种,质地和价格,甲摊前有一些人购买,乙摊前一时无人光顾,你会选择买哪个摊主的苹果? 让学生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做出两个选择,到甲摊前购买或到乙摊前购买,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都可以导入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2.第一层次:从众种种 拉呱节目开始啦!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结合课前准备,让学生列举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从众现象,并简要说出由此造成的后果。看哪个组列举的多。

教师要对学生的举例进行适时地评价和引导,可以捡取学生列举的典型事例就势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从众现象?就是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将学生列举的现象,把关键词板书在副板书上,并有意识地分为两栏,即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便于学生了解从众的分类。最后,在学生充分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生活中从众现象十分常见。让学生简要说出因从众造成的后果,为下一步教学“从众是与非”做好铺垫。

通过这一环节的举例,学生能看出有的从众行为能产生好的结果,也有的从众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从众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这样就过渡到了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

2.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 第一步:讨论探究

向学生展示几则材料并进行探究

(1)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

结合材料让学生来回答:材料中的现象有什么作用?学生不难看出,小钟的行为是一种从众行为,但它是积极的,这种从众行为有利于个人识大体、遵从规范,保证团队良好的秩序,提高团队的效率,同时有利于个人向他人学习,获得自信心,有利于个人的进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55的辅助文,全面了解从众的积极作用。

(2)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围观看热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结合材料让学生来回答:这一现象有什么影响?学生不难回答出:这种从众现象是消极的,会造成交通堵塞,耽误自己要去做的事等,也就是盲目从众是消极有害的。接着用课本P55福尔顿所谓“习惯的帽子”事例和P56“愚蠢的毛虫”这一科学实验(老师也可以将“毛毛虫的试验”制作成动画,效果会更加突出)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分析盲目从众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归纳总结盲目从众的消极影响: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集体的事业。

(3)2007年8月中旬,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始对“黑龙会”涉黑案开庭审理。向学生介绍此少年犯罪团伙的犯罪事实及团伙成员的相关访谈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中学生为什么加入“黑龙会”?加入这一少年帮派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从这一案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得出结论:不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这样采用真实的事例来印证盲目从众的消极影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盲目从众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给学生敲响警钟,切勿盲目从众。

最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从众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逐步克服消极的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走向真正的自主。

第二步:探究活动

利用教材P57的探究,开展探究活动。老师将学生四人一组分好,进行讨论、探究,并让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和身边的盲目从众现象,明确其消极影响,提高认识,避免盲目从众,具有很好的导行作用。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第2课时 走向自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到心中有原则,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知识目标:懂得盲目从众的原因,知道怎样避免盲目从众,掌握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克服消极从众心理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分析从众心理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避免盲目从众,从而走向真正的自主。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落脚点。

教学难点:克服消极从众,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重心开始由父母、师长转向同学和朋友,但他们知识少、阅历浅、经验少,因此如何确立自我、做到真正的自主而不盲从是八年级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回顾上节课所学,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盲目从众是有害的,我们要克服盲目的、消极的从众心理,逐步走向自主,直接导入课题。

2.新课学习

步骤一:合作探究

材料一:小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刻苦,工作负责,备受班主任的钟爱。小兰工作认真,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同学的嫉妒。这些同学在班上有意与她作对,对她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小兰被同学们的行为吓怕了,她变得懒散起来,不但在处理工作时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

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时,她觉得这样才能被那部分同学接纳。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组,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讨论从众的原因,各组派代表交流看法。

然后每组分配一个任务,分别讨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避免盲目从众。最后各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

针对第一个原因,缺乏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的对策就应该是增强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那么应怎样增强这一能力呢?主要从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对人对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第二,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针对从众的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即: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应采取的对策一:全面地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的能力,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的能力,老师们可以选用教材P61的选择方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应采取的对策二: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抵制外部不良的诱惑,是青少年避免从众的重要措施。

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这样让学生通过分析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甚至是自己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能深刻地分析造成从众心理的原因,并能有针对性地探究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在生活中克服盲目从众,真正走向自主。

步骤二:情景体验。

晓平平时比较遵守交通规则。有一天,他与几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郊游,路过十字路口时,没有警察,同学们全都飞快地闯红灯过去了。晓平会不会闯红灯?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身边常发生的事例,如:教科书P58的交流活动,同学邀你星期天去游戏厅玩电子游戏;或去网吧;参加歌迷会等让学生来体验。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自己和身边的从众现象,亲身感受一下为什么会从众,从而分析从众的原因,进而寻找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第一步:下面就以闯不闯红灯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1)如果不闯红灯,分析一下没闯红灯的原因。学生不难回答出: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我们要珍爱生命,闯红灯是缺乏法制观念,不遵守规则的表现等,也就是在其他同学飞快地闯红灯过去的时候,你没有盲目从众,原因是你认清了是非,会独立思考。反之,盲目从众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怎样提高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克服盲目从众呢?然后让学生讨论探究,寻找方法,进行交流。

(2)如果你闯了红灯,谈谈你的想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出:别人都这么做(闯红灯),自己也就跟着这样做(闯红灯)了,如果不这样做,同学们会说自己“胆小鬼”、“不勇敢”等,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老师就势进行引导,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也会使人从众。这样就分析出了从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缺乏抵制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所以从众。因此,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是青少年从众的又一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抵制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避免盲目从众呢?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和探

究,然后进行交流。

第二步:我思我悟。回忆自己曾因为从众而做的一件事,分析原因,造成的后果,并思考再次面对类似的情形时该怎么办?这样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真正做到走向自主,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让学生赏析教材P63的“梨无主,我心有主”,升华主题,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原则,充满信心地走向自主。

第三步:从今天开始,从自己最容易从众的某些行为(如起哄、模仿时尚、追求时髦等)入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抵挡不合理压力和抵御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

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 第1课时 透视“追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走出“追星”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追星”现象,能够深刻剖析“追星”的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追星”是一种正常现象,理解“追星”的原因,知道“追星”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追星”的利与弊和偶像崇拜的原因。因为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学会用全面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学会透过事物表面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步骤一:小品导入。播放赵丽蓉、蔡明等主演的小品《追星族》,让学生轻松地进入教学情境。

步骤二:播放短片《杨丽娟疯狂追星酿惨剧》,导入主题。

故事大概: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她放弃了学业(初中毕业),“专职”在家迷恋华仔。为了圆女儿的追星梦,生活并不宽裕的杨丽娟一家生活变得更加拮据,并负债累累。连家里的房子都卖掉,父亲甚至想到了卖肾。最终,杨丽娟如愿当面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2007年3月26日凌晨,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2.第一层次:“追星”溯源 步骤一:星光灿烂话追星

第一步:说说心里话。你有喜爱或崇拜的明星吗?如果有,你最崇拜或喜欢哪位明星?说一说你为什么会崇拜或喜欢明星呢?谈谈你的感受和体验等。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两段学生自述,联系自身感悟和体验来交流,同时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教材P65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追星原因。

通过交流,学生们可能会谈到之所以追星是因为他们的成功让自己羡慕,或因为他们代表了时尚流行等,老师可以适时总结:在明星身上我们似乎能找到现实生活中向往而得不到的东西,找到成功,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在明星身上,我们似乎看到已经实现的理想。另一方面,可以满足自我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的需要,也可能是为寻求刺激,追求时尚与流行,追求浪漫等。总之,追星是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正常现象。通过对学生“追星”这一感兴趣的话题的交流和探讨,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的追星现象深入分析青少年追星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为使学生有理论上的认识,可以借助心理学家的一段话来加以印证。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寻求自我道路上的普遍现象,甚至很多成年人也乐于为自己树立榜样,这是印证自我发现的一种渠道。——北师大心理学院博士姚计海教授

第二步:调查与探究

对于P66的调查探究活动,老师可以按照偶像职业运用分类投票的方式来使同学们了解同龄人追星状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讨论:我们应该追什么样的星?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在学生明确追星是一普遍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追星选择。

第三步:畅所欲言

在同学回答中找出共同喜欢的一位明星,请同学谈谈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最重视他的什么特点?

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体验来谈论,也可以借用教材P67两位学生对篮球明星乔丹不同的喜欢理由,引导学生理解追星存在类型差异。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印证。见P67页“表层性欣赏和实质性欣赏”。

心理学上,一种崇拜属于表层性欣赏,其特点是欣赏偶像的形象特征;一种崇拜属于实质性欣赏,其特点是重点欣赏偶像的人格特征。这种差异反映了我们的兴趣爱好与追求,同时也折射出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影响。

第四步:自我反思

老师们可以用P68页的反思活动,也可以在教材内容基础上进一步补充问题来充实教学,如:你认为你对明星的崇拜属于哪一种类型?给你带来什么影响?

步骤二:青春物语

某校心理咨询室收到一封来信,在信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爱笑爱哭的女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迷恋周杰伦的歌,同时迷恋上他酷酷的眼神,迷恋他能写会唱的音乐才华,我收集了他的大量图片和光盘,爸妈发现了我的做法,他们说我不务正业,耽误学习,没收了我的MP3,不允许我保留周杰伦的图片,为此我和他们大吵一通,我很苦恼,难道崇拜明星也有错吗?

让学生共同来探讨一下这种现象,帮助这位同学解脱烦恼。老师可以围绕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

3.第二层次:追星利与弊 步骤一:唇枪舌剑

辩论主题:追星利与弊

正方观点:追星有利

反方观点:追星有弊

具体活动操作如下:第一回合:双方陈词。正反双方各有一名代表简要陈述本方观点和主张。第二回合:短兵相接,双方自由辩论。找出对方弱点予以反击。第三回合:总结陈词。双方各找一名代表总结辩论结果进一步论证本方的观点。

(为使辩论能有理有据,教师要求学生在准备时要搜集大量素材,既可以阅读教材P68、P69的文章,也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生辩论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总结: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怎样追星,对明星崇拜到何种程度,却有是非利弊之分,对明星盲目崇拜,疯狂迷恋,会丧失自我,妨碍学习影响生活,而对明星正确理性的崇拜欣赏,则会成为我们成长前进的动力。慎重选择自己崇拜的偶像,以他为榜样,在给你的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时,激发更多的潜能,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课堂反思:结合自己和周围同学情况,思考和概括自己关于追星问题的看法,同时反思追星以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步骤二:材料对比分析法

出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杨丽娟追星事件”,同时出示篮球明星、阿根廷人吉诺比利的相关资料。

请学生对两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思考和概括自己关于追星问题的看法,完成P69的分享活动。最后,完成P70的反思活动。

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 第2课时 超越崇拜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明星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汗水与艰辛,引导学生化偶像为榜样,完善和健全自己的人格,从深层次去认识明星与偶像,将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能力目标:能一分为二地评价偶像,培养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偶像崇拜与自我发展的关系,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评价自己,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对追星现象进行理智分析,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性对待偶像崇拜。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学会用全面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学会透过事物表面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对于学生能否超越崇拜,走向自主,成就自我至关重要。

教学难点:超越崇拜,走向自主,成就自我。这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对学生的偶像崇拜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清醒、理智、成熟地追星,树立明星崇拜的正确态度,同时又要正确认识偶像与自我的关系,最终做到超越崇拜,确立自我,成就自我。

【教学建议】

1.导入

向学生呈现近年来的一些流行新词,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凉粉”、“玉米”等,这些已成为部分追星族称呼自己崇拜的偶像的专用称谓。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崇拜的明星?导入课题。以学生熟悉的追星现象和模

仿秀的形式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2.第一层次:偶像两面看

利用教材P71马拉多纳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1)偶像值不值得我们去模仿和学习?(2)你了解自己崇拜偶像的优点和缺点吗?(3)我们应怎样评价自己崇拜的偶像?

通过交流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待偶像要有正确的态度,要全面评价偶像。谁都会有缺点,明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偶像的长处和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这是对待偶像的理性和成熟的态度。

3.第二层次:成功的背后 步骤一:艺术人生谈成功

教师播放视频《艺术人生之李连杰》。结合李连杰的故事议一议:你了解偶像的成功经历吗?他们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对你有何启示?

步骤二:自主探究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偶像成功的经历,并结合P73的材料以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谈体验和感受。以一两位明星的成功之路为例,说一说自己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理解,和同学们交流。

引导学生不仅要看到明星们的成功,更要看到成功背后的奋斗和艰辛,看到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奋斗的优秀内在品质,学习偶像的可贵之处,把它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

4.第三层次:确立自我 成就自我 第一步:看漫画说感受

结合教材P74的漫画,谈谈你是否有同样感受,说一说自己崇拜偶像的转换。

老师总结:从对父母,老师的崇拜中走出,意味着青少年逐渐获得了独立和自主,偶像从父母,老师转换到明星并不完全意味着成长和成熟,这就需要我们以理性态度和批判的眼光对待自己崇拜的明星。

第二步:收获背篓

通过同学们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使学生明确要培养理性成熟的追星态度:一方面崇拜他们背后的奋斗精神和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又不盲从疯狂,这样才能做到超越崇拜,走向自主,确立自我,成就自我。老师可以充分使用教材最后几段优美而又富有深意的话,作为一段教师寄语来升华教学。

课外拓展:以“我与偶像”为主题撰写小论文。根据课本所学,重新认识自己的偶像,将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超越崇拜,成就自我。

第八课

一念之差

第1课时 危险的诱惑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拒绝不良诱惑的决心,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我们身边的各种诱惑,初步具备对各种诱惑的辨别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诱惑的双重意义;了解和认识“黄、赌、毒”及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只有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才能主动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增强抵制不良诱惑的自觉性。教学中,通过对四种不良诱惑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彻底清除试一试的错误想法,达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1.导入

步骤一:运用美好诱惑和危险诱惑的对比,提问学生对“诱惑”的理解。可运用教材76页两幅图片进行对比;也可课前搜集两则故事、案例或影像资料进行对比教学。根据搜集的材料思考“两名中学生分别遇到了什么诱惑?他们是怎样对待的?导致什么不同的结果?说明什么?”使学生意识到:认清诱惑,经受考验,人生的脚步将变得更加稳健。

步骤二:结合中学生因不良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学生谈启示和感想。让学生明白在社会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经受不住不良诱惑的考验,就会带来不良后果。学会抵制不良诱惑,是青少年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之一。

2.第一层次:正确分辨诱惑

第一步:让学生结合中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列举“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诱惑?”,分辨“哪些属于美好的诱惑,哪些属于不良诱惑?”引出不良诱惑问题。老师也可以补充一些例子(如优异成绩的诱惑;探索新知的诱惑;网络、吸烟、酗酒、网络游戏的诱惑等)。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有感而发,辨别善恶。认识到生活中会面临各种诱惑,“诱惑”可以有正反两种不同的理解,美好的诱惑能激励人们去追寻、探索和创造;不良诱惑会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真正提高对各种诱惑的辨别能力。

第二步:针对教材77页“青少年要增强辨别各种诱惑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周围世界的诱惑,为什么青少年往往会因一念之差,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使学生反思青春期的特点,认识到提高辨别力和自控力的重要性。

1.第二层次:不良诱惑的危害

针对不良诱惑的特征及危害,出示关于“黄毒”“赌博”“吸毒”及“邪教”四种不良诱惑的图片,再结合典型事例加以引导和印证,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为主,逐一具体分析不良诱惑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第一,结合教材77页材料“‘黄色’陷阱”或其他真实案例,分析“黄毒”的危害性。设问“小敏走上违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黄毒对小敏产生了什么影响?”再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涉‘黄’的东西?”(如口袋书、网络游戏、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等。)老师补充数据说明“黄毒”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升高,而且性犯罪率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的比例升高。达到使学生时刻保持警惕,不为满足好奇心而涉黄,防止“黄毒”侵蚀的目的。

第二,结合教材78页材料“赌博的真面目”或其他真实案例,分析“赌博”的危害性。让学生反思生活中哪些行为带有赌博性质,如扑克、网络游戏、不合法的即开即中抽奖活动等。使学生知道赌博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发因素,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第三,结合教材79页材料“‘只吸一次’的代价”,或观看相关的影像片段、吸毒者照片,分析“毒品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讨论“从材料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老师可补充毒贩诱骗未成年人吸毒的“招数”。消除某些学生“只吸一次没关系”的错误思想,对“远离毒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

第四,结合教材80页材料刘思影的照片和介绍,分析邪教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再结合学生自己搜集和老师补充的相关案例、图片,更充分感受邪教的危害。激起学生对“法轮功”受害者的同情和惋惜,认识邪教的危害,认清邪教的本质。

第五,运用教材81页的活动,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网络游戏、吸烟、金钱及生活中的其他“诱惑”,分析其特征和危害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活动形式可以采用讨论、辩论、表演等。促使学生反省自己的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第三层次:归纳总结

第一步:归纳不良诱惑的危害。注意从个人、家庭、社会的不同角度进行归纳。深化学生对不良诱惑危害性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步: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相关规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明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参与赌博,屡教不改”、“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均列为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良诱惑能迷惑人?”让学生知道不良诱惑虽然能够暂时满足人的某些低级需要,但其危害无穷,要客观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性,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

第八课

一念之差 第2课时 拒绝诱惑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拒绝诱惑的方法,激发学生战胜不良诱惑的信心。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应该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各种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青少年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由于抵制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差,极易在诱惑面前束手就擒,走上邪路。因此,引导学生抵制不良诱惑,对他们端正人生方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其次,抵制不良诱惑是远离违法犯罪的必要条件。如今青少年犯罪率急剧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受到社会中不良诱惑的影响,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抵制不良诱惑的意识,有利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教学建议】

1.导入

青蛙实验的感悟。思考“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不良诱惑往往披着美丽的外衣,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要增强识别能力、抵制不良诱

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才能避免步入歧途。

2.第一层次:理智拒绝不良诱惑 步骤一:“故事续写或续演”。放学路上,小明受到不良诱惑(如好朋友极力邀请他去网吧玩带有色情内容的网络游戏),学生续写或续演小明的态度、行为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不良诱惑的危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让学生懂得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客观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分角色表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续写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步骤二:利用上节课资料“毒贩诱骗青少年吸毒的手段”,学生讨论“拒绝毒品诱惑的方式”并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拒绝毒品诱惑?”或先播放有关禁毒的宣传片,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加深对不良诱惑危害的认识,能够理智拒绝。

3.第二层次:拒绝不良诱惑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步骤一:

第一步:案例分析法。一则或几则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学习、身心健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设问“案例中主人公沉迷网络游戏,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如果你周围有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让学生懂得远离不良诱惑的办法之二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

第二步:课件展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让学生体会国家为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场所而做出的努力,号召学生及时举报违反规定的行为,共同维护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步骤二:

第一步:漫画启示法。思考教材82页漫画《远离不良诱惑》带来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交流“可以培养哪些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如踢球、游泳、集邮、绘画、唱歌等。)使学生明确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不能涉足容易滋生“黄、赌、毒”和其他不良现象的场所。

第二步同上。

4.第三层次: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步骤一:情境创设法。设计几个情境(如朋友请抽烟、向你兜售黄色书刊、上课时想翻阅书包里的娱乐杂志等)或出示图片“中学生身边的诱惑调查表”。思考“情境中事物是否具有诱惑力?”、“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样做?”让学生知道不良诱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在这一环节学生还可能想出其他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如主动请人帮助法、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法等)

步骤二:

第一步:漫画启示法。观察教材83页漫画《拒绝诱惑》,思考说明什么道理?说明抵制不良诱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特别是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理智的中学生。

第二步:课堂活动“测测你的自控力”。通过心理测试题,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锻炼意志品质,抑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冲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5.第四层次:必须遵守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校纪校规

步骤一:推理教育法。列举某些不良行为,让学生推理这些不良行为可能导致什么后果。(如:投机取巧、考试作弊——容易养成弄虚作假、欺骗讹诈的恶习;厌恶劳动、追求享受——容易出现游手好闲,乱交朋友,忙于早恋,纹身吸毒,沉湎于“三室一厅”等现象;不讲公德、为所欲为——容易做出违反道德准则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再让学生讨论感悟。在推理后果和讨论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不良诱惑会在不知不觉中腐蚀自己,使学生能够分清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步骤二:案例分析法。出示一个中学生从违反校规校纪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案例,学生思考“主人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对自己的启示”。使学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知道拒绝不良诱惑,还必须遵守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校纪校规。

6.课堂活动及课外实践: 步骤一:“抗拒诱惑计划书”——我曾受到的不良诱惑是什么、目前给我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哪些、抗拒诱惑的具体措施、能够连续一周按计划执行的激励措施、如果两次未执行计划的惩罚措施、监督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懂得提高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步骤二:“倡议书”。以班级为单位向全校同学发一份“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的倡议书。写倡议书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总结本课内容的过程。

步骤三:“名人名言启示录”。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并相互交流有关增强自制力、有利于拒绝不良诱惑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做为座右铭,时刻用它来提醒自己,抵抗诱惑,走向成功。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1课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识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演化为犯罪行为。学生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很模糊。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对不良行为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对预防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是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很多学生认为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并不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本部分是比较抽象的法律常识,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

步骤一:名言导入法。“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什么道理。

步骤二:flash导入法。播放flash《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认识到小错小恶的危险性,大错大恶的危害性,懂得大错大恶往往都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2.第一层次: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步骤一:

第一步:案例分析法。展示某少年因受到不良诱惑,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真实案例,或选取教材上的案例、漫画。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思考“从该少年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中能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犯罪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懂得一个人走向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从染上坏思想、坏习气开始,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演变过程。从而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提高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

第二步:让学生看教材8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三十四条中列举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使学生更全面、直观地知道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能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言行。

步骤二:数据说明法。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反映青少年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现状的数据和资料。(如: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的数据,某城市少年犯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的不良行为调查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思考“骇人听闻的数据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说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是刻不容缓,告诫学生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第二步同上。

3.第二层次:违法行为的分类

步骤一:案例分析法(可以运用第一层次中的案例)。提问学生“案例中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为什么?”说明违法就是指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请同学们列举“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并思考“请将这些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并说明划分的理由”。让学生明确根据违反的法律不同,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学生思考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什么本质区别说明二者的社会危害性不同。

步骤二:自学明理法。运用教材89页“探究”与“实践”中的表格和图例与正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明确违法的含义,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在对社会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应受的处罚三个方面都是不同的。

通过方式一和二,在学生明确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的区别之后,犯罪的特征就很明显了。在此强调犯罪的三大特征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只有三个特征都具备了,才能确定为犯罪。强调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即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4.第三层次: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一步: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在处罚方面的区别。搜集与每一种制裁相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行为各属于哪类违法行为?应受什么制裁?为什么?”然后课件展示几种法律制裁的比较,明确我国规定的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通过比较、对照,分析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之间的区别,说明根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无论何种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步:通过制裁方式和制裁力度的不同,学生能感受到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讨论“惩治犯罪的重大意义”。感受体会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威严,更自觉地杜绝不良嗜好,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学生。

5.第四层次:模拟庭审

模拟庭审活动。案例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也可使用师生自己搜集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不同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在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辨明道理,同时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2课时 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防微杜渐、有错必改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知识目标:知道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懂得在成长过程中要过则勿惮改。

【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的生活态度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才会有正确的行为。因此,只有当学生树立了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的生活态度,才能杜绝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也才能避免由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行为。

【教学建议】

1.导入

步骤一:电视剧《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学生谈感想。问“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吗?怎样才能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步骤二:故事《烂苹果效应》。说明不良习气、小错误、小恶也有极强的破坏力,在我们犯小错误时就要立即改正,要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6.第一层次: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步骤一:

第一步:阅读教材93页事例《偷苹果是小事吗?》,分组讨论(1)“偷苹果是小事吗,为什么?”(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做?”(3)“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二步:设置活动“寻找同学或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教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分组讨论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发展下

去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再让学生列举好习惯,也将其写在黑板上。懂得看似“司空见惯”的不良行为往往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预兆,同时也敲响了警钟——预防违法犯罪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惯、坏作风开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步骤二:

第一步:录音《一个死刑犯的忏悔》,当年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而今却成了一个身陷囹圄的死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变坏的过程中,没有及时醒悟、悬崖勒马。让学生谈感受。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勿以恶小而为之。感悟到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道德修养,谨慎交友,防微杜渐,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

第二步:设置活动“给自己制作一张改正不良行为监督表”。请同学们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不应该有的?改正和预防措施?实际效果?通过自我监督表,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检查,善于发现身边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3.第二层次:克服几种错误思想 步骤一:列举部分青少年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如偶尔做一次错事没关系。大错不犯,犯点小错也没什么关系。自己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学生针对这些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课件展示《刑法》的相关条文。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中深刻体会错误观点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慢慢堕落甚至犯罪,而且能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步骤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结合教材94页漫画资料,让学生分析这些思想和行为的错误性和危险性。介绍某青少年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真实案例和《刑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纠正错误思想,提高法制观念,改正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指挥的,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轻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法纪观念淡薄,难免犯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淖。

4.第三层次:过则无掸改

步骤一:阅读教材96页事例,思考“你赞同事例中主人公的做法吗?为什么?”反思“自己犯错的经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想。”老师介绍孔子名言“过则勿惮改”的涵义。通过讨论,明白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可能因为一时糊涂而犯错误,但是对待错误的态度不应该是通过撒谎等错上加错的方法来隐瞒,而应该正视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知耻近乎勇,是青少年应当拥有的品质。

步骤二:课件展示一位学生犯错后想承认错误,但怕受到他人歧视所以不敢承认错误的矛盾心理。讨论“主人公应该怎样做?同学们应该怎样对待他?并说明理由。”懂得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和决心,更要有耐心和行动,而且要正确对待舆论。也说明我们应该宽容对待他人的错误,主动伸出友好之手,以便帮助他人彻底改掉不良行为。

老师和学生讲述名人知错能改的故事。通过正面事例证明人正是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因此,成长过程中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

5.课堂活动或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防微杜渐和过则勿惮改的谚语或名言。更理性的思考本课内容,并转化为行动。

第五单元

顺境与逆境

第十课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1课时 成亦顺境,败亦顺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面对顺境,能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顺境。能力目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顺境的双重作用。

知识目标:认识顺境的不同影响;懂得身处顺境时的正确做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顺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顺境和逆境相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目标奋进,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对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利因素,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而初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阅历决定了他们很难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顺境,正确认识顺境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顺境”。现在的学生大都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少经历生活的磨难,缺乏“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切身体会,因此他们不太懂得珍惜并利用自己拥有的有利条件。有的青少年沉溺于顺境而不思进取,缺乏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在顺境中常存感激之心;要把握机遇努力成才;身处顺境,居安思危。

【教学建议】

1. 导入

方式一:多媒体播放视频《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简介、童年的经历等)。通过感受邓亚萍的辉煌成绩以及背后经历的种种坎坷,明确顺境与逆境构成了人生乐章的双重变奏,导入新课。

方式二:古诗导入,请学生分析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理解。引发学生讨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方式三:图片欣赏导入。伴随不同的音乐分别出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然后教师按照教材引言的内容去讲解、导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顺境和逆境获得直观的感受,但这种感受仍停留在模糊的感性认识上,下一步就要帮助学生对顺境和逆境有理性的认识。

2.第一层次:在顺境中成功 方式一:

第一步:让学生列举自己在某方面取得的成功,并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确“顺境”的含义。

第二步:结合教材P98图5-1畅所欲言日常生活中自己遇到的类似环境。体会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长辈、亲友等对自己的关怀与帮助,由衷产生感恩之心。

第三步:让学生对比过去(主要是父母一代)和现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思考顺境对人成长的作用。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分析说明,充分

感受顺境有助于我们成功。

第四步:多媒体展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设问:她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明确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只有在主观上做到勤奋、节制和坚强,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方式二: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班上某同学的动感影集。通过感受她(他)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明确顺境的含义。

第二步:通过“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经历”和“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就展”两则材料论证顺境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明确无论从个人才智、能力的发展,还是从国家、社会、人类发展等方面,顺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第二层次:在顺境中沉沦

方式一:

第一步:教师列举“被南开大学退学的张满意”以及 “身处顺境的韩虎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共同分析顺境为什么会给某些人的发展带来负面作用。通过真实典型的材料印证如果主观上贪图安逸,不思进取,顺境就会成为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二步:请课前有所准备的同学讲述古今中外由于沉溺安逸生活,不思进取而荒废学业、走向失败的故事。大量鲜活的实例既能有力地证明顺境的负面作用,又能使学生有所体验。

第三步:多媒体播放《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邓亚萍退役的原因)。通过分析邓亚萍在巅峰时选择退役去读书的原因,总结出应该如何正确面对顺境,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顺境。

方式二:

第一步:阅读教材P100材料“高速公路上的弯道”和“青蛙实验”谈感想。高速公路的例子形象地说明顺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如容易使我们懈怠、不思进取和意志消沉等;青蛙实验的结果则告诉我们在顺境面前如果贪图享乐,沉溺于安逸的生活,就会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第二步:设计名言大比拼活动“关于顺境负面作用的名言我知道”。这个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明确了顺境的负面作用。

第三步:结合事例“毛泽东辩证看待顺境”,启迪学生应当如何面对顺境。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合作探究对待顺境的正确态度:一方面要珍惜机遇,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充分利用顺境这一资源,促进自我成长。

第十课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2课时 功亦逆境,过亦逆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在逆境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上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客观分析、正确面对逆境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逆境是客观存在、难以完全避免的;认识逆境对人的成长

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懂得顺境与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逆境中奋进”。从教材内容设置来看,“在逆境中奋进”是对逆境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和体验逆境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是激发斗志的源泉,引导学生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从学生思想教育来看,由于缺乏对逆境的正确认识,当逆境来临时,有些学生情绪消沉低落,行为紊乱偏激,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因此,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奋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重大。

教学难点:“顺境和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初二学生的认知角度看,他们大都缺乏辨证思维能力。怎样在顺境中居安思危?怎样遇到逆境不气馁,理智分析,勇敢应对,变不利为有利?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构成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列举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逆境,如考试失利、没有知心朋友、家庭经济困难等。通过生活情境的设臵,主要让学生明确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但这种美好的想法却不现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逆境的考验,从而导入新课。

方式二:案例对比导入。通过勇者面对逆境能奋发、搏击而胜利的案例和懦夫面对逆境是抱怨、退却而失败的案例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自然导入“功亦逆境,过亦逆境”的教学。

2.第一层次:在逆境中消沉 方式一:

第一步: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逆境,并回想当时的感受。通过列举和谈感受,使学生对逆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逆境总是与人不期而遇,它是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人对逆境的感受也不同。

第二步:教师提供提示材料,设置活动“猜猜她(他)是谁”。此处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遭遇逆境,即使是伟人、名人也不例外。逆境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逆境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三步:列举遭遇逆境的初中生高明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说明什么道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对于有的人来说,逆境会打击他们的自信,消磨他们的意志,摧残他们的身心,甚至使他们走入迷途,一蹶不振,最终一事无成,从而总结本层次的题目:在逆境中消沉。

方式二:

第一步:首先让学生思考并畅谈:你眼中的逆境是什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逆境,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反映逆境的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视具体情况点拨、引导即可。讨论的结果应达成共识:逆境总会与人不期而遇。逆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人对逆境的感受也不同。

第二步:让学生完成教材P102的探究:在你的周围,有人因为逆境而沉沦吗?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和沉沦的原因。(因为探究的内容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所以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交流即可。当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因逆境而沉沦的案例。)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逆境的阻碍作用是明显的,逆境对人的成长有消极影响。

3.第二层次:在逆境中奋进 方式一:

第一步:多媒体课件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洪战辉的事迹,让学生就洪战辉说过的一句话“苦难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人生最重要的是奋斗。”展开讨论。用感人的故事引出主题,激励学生在逆境中奋进。

第二步:让学生就高明和洪战辉的事例展开大讨论。通过境遇相同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的两则事例进行对比,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逆境的“两重性”,即对懦夫和意志坚强的人来说,逆境的作用完全不同。

第三步:请学生讲自己了解的战胜困难、在逆境中奋起的故事。进一步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对逆境。

第四步:播放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并展示大灾大难后中国取得的各项成就。让学生明确“多难兴邦”的道理,它蕴涵着历史的辩证法,充分说明顺境与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并激发出学生对伟大民族精神的认同,对伟大祖**亲的热爱。

方式二:

第一步:组成合作探究小组,讲述在逆境中奋进的人和事,进而分析自己在学习、交往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原因并找出应对的方法。通过发表自己对这些人或事的看法,以及帮助那些有挫折感的同学出谋划策,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耐受能力,明确逆境的“两重性”。

第二步:举办一场辩论会,题目为:顺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逆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辩论澄清观念,学会辩证地看待顺境和逆境,培养主动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意识,形成“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从而结束对第十课的学习。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 第1课时 感受挫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锻炼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导致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辩证的观点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人生难免遭遇挫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身心发展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初中生还不能对自己和社会有清楚的认识和评价,他们的目标期望值往往比较高,因而挫折就成为生活和学习中时常遇到的问题。由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特别是不能正确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导致有些学生遭遇挫折后出现情绪消沉低落、自责、甚至失去信心的状况。因此,使他们认识到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在挫折面前要保持正常的心态,能从容面对,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遇到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个观点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辩

证色彩。但学生的思维习惯基本上是非此即彼,不容易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只有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具有积极作用,才会产生不回避挫折、挑战挫折的决心、信心。因此,理解这一观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介绍中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杨威的奋斗经历。讨论:你认为他是一名成功的运动员吗?为什么?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尽管杨威失利多次,但他具有顽强的意志,能够战胜挫折,依然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通过事例使学生了解成功与挫折构成了人生不同寻常的两个音符,只有成功与挫折交替呈现,人生才能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方式二:播放歌曲《真心英雄》),设问歌词中的“风雨”和“彩虹”分别代表什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挫折”这个原本沉重的话题轻松化,引发学生对挫折相关问题的思考。

2.第一层次:人生难免有挫折 方式一:

第一步:聆听心声。设置学生活动:你的挫折我来听。让学生倾诉自己的挫折,既是一种宣泄,又是他们直面挫折、走出挫折的第一步。通过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心理体验,加深对挫折含义的理解,懂得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要经历挫折的,同时为后面教学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提供很好的素材。

第二步:列举感悟。截取视频片段,播放2010年上半年我国和世界各国遇到的灾害(如:西南大旱、青海玉树地震、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红衫军与泰军警大冲突、冰岛火山大爆发等等),让学生谈一谈内心感受。无论什么身份、地位、职业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经历各种挫折;另外,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挫折,都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使学生明确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干扰、困难和失败,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这就是所谓的挫折。

方式二:

第一步:呈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奋斗史。学生谈感想,对奥巴马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懂得任何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会经历挫折的锤炼。

第二步:讨论中学生会遇到的挫折。在讨论的基础上呈现对中学生挫折的调查。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挫折,并了解自己的耐挫折能力。

3.第二层次:造成挫折的因素

方式一:学生回忆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挫折经历,并将其一一写下来,小组讨论交流如下几个问题:(1)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2)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对一些人是挫折,对另一些人则不是挫折?(3)哪些人最易受到挫折?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造成挫折的多种因素,引导学生懂得人的心理因素在应对挫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敢于直面挫折、勇于战胜挫折的勇气。

方式二:展示一系列图片,分析挫折分别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并讲解各种因素:(1)外在因素(非人为因素)①自然因素②社会因素;(2)内在因素(人为因素)①学校因素②家庭因素③个人因素等。造成挫折的因素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普遍存在的。从而使学生明确,从古至今没有人能不经历挫折和失败,相反人类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4.第三层次: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不同 方式一:

第一步:创设情境,讨论对错。李明因为两道题不会做而恼羞成怒将数学试卷撕毁后跑出教室号啕大哭;张红在外语考试失利后冷静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使这次失败成为鞭策自己的动力。设问: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方法谁对谁错?为什么?通过分析对与错,引导学生明确,面对挫折不同的人可能会持完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作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第二步:阅读材料,交流总结。阅读教材P109的补充材料,思考:(1)为什么相同的遭遇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2)如果我是弗莱克或乔布斯,我会如何看待自己的遭遇?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人们对挫折的三种态度:悲观失意,自暴自弃;吸取教训,重振旗鼓;理性面对,主动挑战。通过例证得出结论: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此外,通过假设,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耐挫折能力。

第三步:点击名人,启迪感悟。展示邓小平、奥巴马、邰丽华、李月、霍金、刘德华等人的图片和事迹,让学生点击自己感兴趣的人,了解他们与挫折抗争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谈对自己的启发。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伟人、名人应对挫折的态度和方法,指导自己今后的行动,进一步发展健康的心理,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

方式二:

第一步:课件呈现“三只青蛙的故事”。学生讨论:为什么三只青蛙的遭遇不同?使学生明确人们对挫折的三种态度,在此基础上感悟要在挫折中奋进,选择坚强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第二步:小小词汇库。请学生分别说出悲观放弃者、重振旗鼓者、理性挑战者在挫折面前常用的词语有哪些。使学生领悟对待挫折的态度对战胜挫折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 第2课时 战胜挫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直面挫折,面对挫折抱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能正确面对挫折、分析挫折,培养抗挫折能力;初步形成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战胜挫折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只有掌握了这些,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才不会惊慌失措,才能走出挫折带来的阴影,并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经受磨炼,走向成熟,成为生活的强者。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既是坏事又是好事,这个观点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辩证色彩,而且在学生的思想深处,往往把挫折看作是坏事,害怕遇到挫折。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挫折可以成为争取

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所以,遭遇挫折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关键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对于这些,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第一步:播放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永不停跳的舞步》的视频片段(或截取李月在舞台上跳舞的图片)。

第二步:简单介绍芭蕾女孩李月:11岁的李月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舞蹈家,然而却在四川地震中失去了左脚。面对苦难,她一刻也未放弃自己对芭蕾的追求。在社会和他人的关爱、帮助下,她终于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重新起舞。教师设问:李月的“重新起舞”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引用同龄人的励志故事,不仅给每位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而且使教材理论更具说服力。李月正是因为有着对未来生活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向上的态度,最终才能战胜困难、梦想成真,从而导入新课:战胜挫折。

2.第一层次:正确认识挫折 方式一:

第一步:列举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多次经历挫折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并结合李月的事例分析面对挫折两人态度的共同之处。通过寻找共同点,使学生明确要战胜挫折,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态度。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它也可以成为我们自强不息、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

第二步:设计“每人奉献一个通过战胜挫折后获得的智慧,存入班级智慧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印证我们应当树立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乐观面对挫折。

方式二:呈现故事:仅因为自己一直担任的班长职务被撤换,而同学们又在一旁议论,海口某中学初中二年级的蔡同学就在家喝下了农药。教师设问:同样面对困境,为什么蔡同学和李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两则事例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当人们遭受挫折时,可能会引起心理上的苦闷,情绪低落,这是自然的内心体验。但面对挫折、困境或失败,人们是沉湎其中,还是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改善自己的境遇,这才是面对挫折的关键之处。明确要战胜挫折,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态度。

3.第二层次:学会自我疏导

方式一:展示被坍塌物死死卡住左腿、已经危在旦夕的李月的图片,叙述当时救援人员的无奈之举——截肢。教师设问:失去左腿对于一个怀揣舞蹈梦的女孩,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当时李月的心情很烦躁,打针、吃药都不是很配合。请同学们介绍排解挫折感的方法,帮助李月走出生命的低谷。通过列举具体的排解方法,在帮助李月重燃生命火焰的同时,学生自己也能积累和掌握不少自我疏导的调控方法,如:在适当的地方哭一场、找好朋友倾诉、把心事告诉亲人等。

方式二:

第一步:设计情境:(1)因为在我的座位旁发现了两张废纸,我们班被扣了两分,几个同学说我是故意扔的,我整整一天都闷闷不乐。回家后我向母亲诉说了这件事。(2)小明的心情糟透了。他先是忘带作业被老师批评,又不小心把墨水洒在同学身上,还把钢笔摔坏了。放学后,他拉着好朋友小刚去河边散步。请学生思考主人公分别用了哪种自我疏导的方法排解挫折感。学生通过分析情

境,总结出自我疏导的方法。

第二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用过的自我疏导的其他方法。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寻找其他有效的自我疏导方法,如: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等。

4.第三层次:培养良好品质

方式一:展示李月练习舞蹈的图片。通过教师介绍李月练习舞蹈的故事,使学生明确要战胜挫折,就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应该有积极乐观、自强不息、豁达的态度,这样可以减少挫折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

方式二:阅读教材P114“日本青年的故事”,思考哪些人格特点不利于战胜挫折。通过分析材料明确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特征有关,性情急躁、心胸狭窄、意志薄弱的人常常容易引起挫折感,而自信的人、乐观者则不易被困难吓倒,有较高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5.第四层次:磨砺坚强意志 方式一:

第一步:分析李月重返舞台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最可靠的保证。

第二步:设计学生活动:磨砺意志我有方。请同学们交流磨砺意志的好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一个人的顽强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磨练中增强的。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坚韧性,增强自制力。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方式二:

第一步:播放视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舸》。设问:黄舸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使学生明确,要战胜挫折,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第二步:让学生结合教材P115正文和P116四个辅助材料,总结应怎样培养意志品质?引导学生作出精要概括,培养意志品质要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坚韧性,增强自制力。

第三步:对比黄舸,说说自己的意志品质如何?结合事例谈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对自己的意志品质有基本了解,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坚强意志。

6.第五层次:树立远大理想

展示李月躺在病床上的图片。教师介绍背景:在医院,她对亲人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身边的同学都不在了,但是我一直想着跳舞,就坚持了下来!”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使李月坚持了下来?她的话对我们战胜挫折有什么启示?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要战胜挫折,就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有了远大的人生理想,犹如大海行船有了航标,就会有前进的方向和力量,我们就能以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

7.课堂小结

方式一:展示NBA小黄蜂的事迹。设问:博格斯是怎样创造奇迹,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现实的?通过解析人物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对本节课进行知识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深化认识,提高境界。

方式二:互助热线活动:一位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他向互助热线打来了电话,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他走出困境、战胜挫折。让学生充分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战胜挫折的方法,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篇:八年级--思品--试卷

洪湖市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文化素质检测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答的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后的答题栏内。3分×16=48分)

1.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A.家庭保障B.学校保障C.法律保障D.社会保障

2.如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公民与人民在范围上的关系的是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这体现了公民权利的A.真实性B.广泛性C.对等性D.平等性

4.下列属于正确行使权利的是

A.小强将校门口一家非法网吧的门砸破

B.在午休时,小琳同学在宿舍里大声喧哗

C.晓峰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

D.小李搜查同桌的书包寻找自己丢失的钢笔

5.古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父母对儿女的亲情,就像大海一样深厚,作为子女,成年后应该

A.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B.永远守在父母身边

C.脱离父母,独立生活D.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句话说明了权利和义务是

A.一致的B.相互对立的C.相互矛盾的D.相互独立的7. 公民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下列不正确的观点是

A.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B.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C.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第 1页(共4)

D.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8. 右边漫画中,作者的网页被克隆,这一现象反映的道理是

①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②公民要学会依法维权③公民

行使权利不能随心所欲③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很广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9.下列不属于珍爱生命健康权的是

①奋力抢救路遇的伤病者②怕打针吃药,患了感冒久拖

不治,结果得了心肌炎③因自卫打伤入室抢劫、行凶的人④闯红灯过马路,险些与汽车相撞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10.为了追捕“大毒枭”刘招华,公安机关将其照片在媒体上

公布,并通过互联网传到各地。该做法

A.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B.不符合法定程序

C.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D.属于越权限行为

11.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

①生命健康权②自由权③名誉权④肖像权⑤姓名权⑥隐私权

A.①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12.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同学们都要在操场上做广播操或在教室里做眼保健操。这是学校保障

同学们积极行使

A.生命健康权B.名誉权C.人格权D.人身自由权

13.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体现是

①监护人行使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权②冒用他人姓名③给他人起绰号④盗用他人姓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4.某中学为了方便管理,规定交费多的学生与交费少的学生穿着不同颜色的校服,以此区分“贫

富”学生。这

A.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B.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C.属于正当的学校保护D.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15.下列属于不尊重他人隐私或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

①在银行柜台前设置1米线②网站将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信息公司③警方为尽快抓捕犯罪嫌疑人,将某通缉犯的照片、姓名及相关信息,通过媒体进行公开④进别人房间要先敲门⑤为防止各类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某市在大街小巷装了许多电子摄像头⑥小林的妈妈偷看他的日记

A.①③⑥B.②⑥C.①④⑥D.②④⑤

16.法律保障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下列属于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行为的有

① 私自窃听他人的电话② 毁弃他人的信件 ③ 擅自拆阅他人信件 ④ 公安人员检查罪犯的信件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第 2页(共4)

二、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3=36分)

17.观察下列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评析漫画中

人物的行为(6分)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好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6分)

18.杭州某电器企业未经允许使用演员孙俪的形象用作商业宣传,经劝阻无效后被告到法院。日前,该公司被法院判决败诉,在公司官网发声明向孙俪致歉,并向原告孙俪支付赔偿费。以下是2012年6月4日该公司在其官网发出的向孙俪致歉的声明:

致歉声明

发布时间:2012—06—0410:10:56

我公司在未经演员孙俪同意的情况下,将孙俪形象用于我公司的厨用电器产品宣传,我公司的前述行为已经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判决确认侵权,为此,我公司向演员孙俪深表歉意!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杭州某电器企业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4分)

(2)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这种权利?(8分)

19.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也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但因隐私权受到他人侵害而诉诸法律的案件仍屡见不鲜。请看下面两则实例;

事例一:某班语文老师检查学生日记,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写日记的情况,承诺决不告诉任何人。同学们出于对老师的信任都上交了,结果,该老师把其中一些同学对某位老师看法的内容传了出去,引发了师生矛盾。

事例二:最近一段时间,小张学习有点心不在焉,成绩下滑。针对他的异常情况,班主任偷偷地扣留了他的信件,查看了信的内容,并把情况告诉了他父亲。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第 3页(共4)

针对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哪些属于个人隐私吗?(6分)

(2)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8分)

三、实践探究题(要求结合材料情景和自身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探究。16分)

20.“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灯绿灯无

关”。一条“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在全社会

产生强烈反响。

据统计,2012年1月至10月,我国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红灯肇事,86人死于违反道

路标志线肇事。2012年12月2日是首个“全

国交通安全日”,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围绕“遵

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的主题,联合部署了相关活动。公安部门开展了交通安全

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民警走上街头,走进学

校和社区,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普及道

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

意识。结合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l)“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是不珍惜

什么权利的表现?(2分)

(2)谈谈我们应怎样积极行使这项权利?(6分)

(3)为促进全社会“告别‘中国式过马路’”,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从国家、执法人员、行人三方面)。(6分)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第 4页(共4)

第四篇: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

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

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积极探求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路子,较好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开拓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按照课程计划,完成好八年级《思想品德》(上)的教学目标任务。 2,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中学生道德实践活动。

3,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分别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这是教学目标。通过半年时间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交往品德的培养,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学情分析

这届学生的基础较差,有学习积极性不高,再者行为规范比较差,自觉性比较弱,所以这个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也有优势,就是思维比较活跃,加之本学期学习有关人际交往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控制好课堂纪律,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要争取一部分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学生,要做好他们的工作,一个也不能放弃。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反复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尽快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切合我校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2,同科教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好教学科研工作。

3,教师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4,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 5,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6,组织管理好学生,注意培养学习活动的积极分子,利用积极分子带动全班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搞好教学的关键。

7,协调好学校领导,班主任,其他教师,家长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2

本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重点:第五单元: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时间。理清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认识它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了解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现象,从中认识明清政治的特点;从生产水平,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了解清末中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认识近代前夜的中国因落后于时代潮流而面临的民族危机等。

第六单元:知道14,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它对推动欧洲海外探险起到的作用。知道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类精神觉醒的意义。知道英国内战与“光荣革命”,理解英国确定君主立宪制的历史意义等。

第七单元:分析相关资料,理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分化和工人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感悟工人阶级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所进行的不懈斗争等。

第八单元:了解林则徐禁烟的背景过程,;理解其对反抗列强侵略的意义。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知道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等。

教材难点:能够列举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案例说明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繁荣的表现;能够结合外贸贸易的发展,留澳街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通过上述学习,尝试探究出现康乾盛世的原因。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收集相关资料,会比较分析等。

任教班级学生的双基要求,发展哪些素质教育能力: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本学期素质能力测试2次,其中着重分析2次任教班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

班别

八(1)

八(2)

平均分

85

84

最高分

100

100

及格率

100%

100%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思品的教材的内容,全书共有四单元、十课书。

1、第一单元是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单元有两个内容,一是爱在屋檐下,二是我与父母交朋友。这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学会同家长沟通,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青少年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第二单元是师友结伴同行。这一单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同侪携手共进。二是老师伴我成长。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在学校人际交往中,我们同老师,与同学交往出现的相关问题。

3、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本单元的内容两个,一是多元文化“地球村”,二是网络交往新空间。这单元的教育属于未来教育,可以培养我们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和开阔胸襟。

4、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这一单元的内容有四个,一是友好交往礼为先,二是竞争合作求双赢,三是心有他人天地宽,四是诚信做人到永远。中学生要融入社会,了解现现代社会的交际方式,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学会展示自己,就要学会交往。

教材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1、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子女与父母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子女要孝敬父母。

2、与友同行,明确朋友的含义和意义,交友的方法和人际沟通的艺术。

3、网络生活的双面性,了解网络既有很多优势,但网络也会带来很多伤害,网络环境复杂,容易对中学生带来伤害。

4、平等竞争,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平等尊重你我他,诚信守则,讲究诚信的智慧。

【教学难点】

1、代沟和逆反心理的产生和危害,家庭关系的确立。

2、正确面对青春期男女之间的交往,正视男女之间交往的现象,理智地把握青春,作出负责的选择,在交往中学会保护自己。

3、自觉遵守网络规则,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维护健康网络环境。

4、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要求中学生在家庭中要学会与父母交流,沟通,体会家长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处理好同父母的关系。

2、我们要正确处理学校内的人际关系,养成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学校这个具体情境中与人流畅地交流,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入手,最终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友好交往,同时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是让我们了解网络交往,学会自我保护,过健康的网络生活。

4、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竟争、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诚信做人,遵纪守法等等。

三、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学年的思想品德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密切的心理品质知识和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比较自觉认真地学习。一学年下来,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八年级学生特点: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普遍都有自觉性。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做好学生情况分析,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中有‘书’,脑中有‘纲’,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课堂上注意调控,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收集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4、认真细致的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小论文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引导学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好差生,做好潜能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充分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学优生带“潜能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学习思想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不体罚学生,不岐视“潜能生”。

5、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教师要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政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4

一、教学指导思想:

历史与社会:以新教改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部总体教学计划,结合本年级教学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教育目标,落实学科教学任务,特拟定此教学计划。

思品:1、坚持认真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思想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相信学生”为主线,以“提高学生”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一)凸显时序线索,充实历史内容;

(二)强化综合;

(三)运用史料更注意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丰富教材的思想内涵;

(五)充分发挥阅读卡的功能;第一单元讲述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继续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线索。

第二单元讲述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三单元讲述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单元讲述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思品:本册书依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社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实践能力。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塑造自我,由“自尊自信”、“明辨是非”和“自我负责”三课组成,树立自尊自信的健康人格;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我负责,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第二单元善待他人,由“诚实守信”、“平等待人”和“与人为善”三课组成,使学生懂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认识人格平等的涵义,懂得平等待人的道理;认识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美德。第三单元相处有方,由“理解与宽容”、“欣赏与赞美”和“竞争与合作”三课组成,这一单元是对第二单元的延伸和扩展,讲的是帮助学生进步掌握与人相处的道德原则、相处艺术和相处技巧。第四单元胸怀天下,由“关爱社会”、“情系祖国”、和“放眼世界”三课组成,本单元引导学生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民族、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人任教的八年级学生,由于是接班,要想提高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而且学生对于初二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历史与社会:

1、引导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课堂创新,高效,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亲近自然、建设和谐社会的情感;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品:

1、首先要让他们说出来,会说会表达,做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五、教学实施措施

1、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2、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3、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4、强化史地知识的联系。一方面,在历史叙述中,注意地理知识(包括地图)的运用,帮助学生营造空间观念,理解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深化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活动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个角度分析、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历史与社会:教学进度表

周次

思品:

课 题 号

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5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八年级(1-6)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认真学习、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典型事例施教,让学生理解、掌握法律常识,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为促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奠基。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深研教材,认真备课,精选教法。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认真备写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节课都能“有备而上”。同时,积极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使课堂形式多样化。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加贴近生活,因此在备课、讲课时,我加入了生活元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精心组织教学,提升课堂效率。一是每节课前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认真设计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目标去学习。二是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完成问题,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开展小组讨论、交流,互帮互学,教师只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三是当堂测评,及时反馈。注重精讲多练,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使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四是紧密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3.立足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一是要求学生不但要认真听老师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在听中想、听中记,以想促听,以听助记。二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看板书、投影,掌握重点、难点。三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必须拿笔,或圈或点或画或批注,并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四是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大胆提问,踊跃争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质疑、争论,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卓越口才。五是每节课结束时,要求学生盘点和展示自己的收获与感悟,达到知行统一。

4.精选作业习题,及时认真批阅。根据学校的宏观要求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每节课给学生布置1-3道重点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并尽量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其当堂完成,最大限度地为其减轻作业负担。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业做到认真批阅,根据作业质量、格式及书写,评定“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5.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鼓励优等生努力学习的同时帮扶学困生。同时,通过“自我展示”、“收获平台”、“模拟法庭”等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6.参与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水平。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阅读相关书籍、上网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理念,与经验丰富的同仁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另外,积极撰写教研论文、教学随笔、诗歌。本学期,在《合水教育》20xx年第1期发表随笔一篇,在《梦阳》20xx年第1期发表诗歌两首,在校报《青春苑》发表诗歌两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所带班级多,承担的工作任务繁杂,致使与学生交流少,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不够,影响了师生关系。

2.作业批改方面,弱化了对特优生的培养,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在作业中暴露的问题。

3.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以教学任务重为由,逃避研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教研力度不够。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师生关系和谐,人人乐学、爱学、会学。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作业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集中予以处理,对个性问题个别辅导解决。

3.将教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搞教研,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以教研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教研。

流水匆匆,逝者如斯。转眼间,一学期紧张而又忙碌的教学工作又接近了尾声。总体来看,这学期,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落实“生本教育”理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把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总结,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6

一、工作目标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紧抓教材,结合社会思品学科的特点,落实常规,优化课堂,大力开展教学研讨,丰富教学理论水平;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各位成员的特点和作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争取学生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争取期中期末考出优良成绩。

二、工作要点

1、在教研组的指导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明确任务,务求高效。认识基础是备课,重点是上课,落实是辅导;

2、着眼新课改,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学习;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及时掌握教学新动态;

4、加强备课组内的交流,每周三中午为集体备课时间,注重相互协作,强化集体备课,做好每单元的教学进度、内容、深度、广度统一,资源共享;

5、组内应加强相互听课,评课落在实处,改进课堂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教材教法;

6、鼓励组员多开课,促进专业成长。

三、具体工作安排(根据具体情况或有调整)

二月份

1、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z主讲)

2、社会第五单元第一课教材解读(z主讲)

三月份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z主讲)

2、社会第五单元二三课教材解读(z主讲)

3、社会第六单元教材解读(z主讲)

4、集体备课《皇权膨胀》等

5、参加教科研专题活动(待定)

四月份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z主讲)

2、思品第五单元教材解读(z主讲)

3、集体备课《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等

4、樊恬恬公开教学及交流

5、单元测试反馈讨论(z主讲)

6、参加教科研专题活动(待定)

五月份

1、劳动节放假

2、集体备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等(zz轮流主讲)

3、南雪梅公开教学及交流

4、思品第七单元教材解读(z主讲)

5、单元检测反馈讨论

6、参加教科研专题活动(待定)

六月份

1、思品第八单元教材解读(z主讲)

2、研究制订期末复习计划(z主讲)

3、期末教学常规考核

4、备课组工作总结

总之,我们广后备课组要多进行合作交流,发挥整体效能,教师间要建立积极伙伴关系,加强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形成合力,以尽快提高广后八年级段社会思品整体教学水平。

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7

一、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以下简称“八下”)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以服从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求为基点,构建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尊重权利、维护权利、履行义务、追求公正作为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八年级(下册)教材的具体结构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终身受益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崇尚公平”“我们维护正义”。第一单元共有二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第二单元共有三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我们每个人应时刻关注自身的地位和价值,尊重和维护他人的人身权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三单元共有三课内容,让学生懂得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第四单元共有两课,让学生明确:努力做一个追求公平、维护正义的人,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人,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一)教学重点

1、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2、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3、人格权的内容,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

4、人格尊严的内容,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5、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

6、受教育权的含义和义务教育的特征,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内容

7、财产属于谁、财产留给谁

8、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9、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10、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2、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道理的理解,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3、尊重生命、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尊重权利、增强法律意识,远离暴力

4、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和他人人格尊严的能力

5、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

6、提高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

7、“无形的财产”

8、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利是难点

9、维护社会公平是难点

10、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学情分析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学习交往的继续,是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增强法律意识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通过与学生近两年多的相处,我对于他们的个性特征及学习状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本届学生绝大多数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强,上课精力集中,作业能认真完成。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主动,上课精力不集中,不注意听讲,作业也不能按时认真完成,因此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关注。

此外,从上学期的考试结果来看,部分学生还在学习习惯、答题规范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待改进。例如:

1、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忽视,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不扎实,更谈不上熟练运用,遇到问题不能准确答出。

2、学生审题能力不强,答题时不仔细审题导致失分较多,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较差,导致对题目的理解偏差造成的答非所问。

3、答题随意性较大,不能较好地用好教材的简洁语言、政治术语来表述,层次性、逻辑性差,准确性、条理性、规范性有待提高。有极少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考试态度不端正,不能准确表述、认真作答。

三、教学措施

1、搞好教学。首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好教学资源的选择,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第四、指导好实践活动,这是检验学生实践成效的途径。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化学习建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在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答题习惯的培养,加强对学习薄弱学生的关注。

①在平时练习中,注重审题方法、答题方法的训练与指导,强化学生的规范表述,帮助学生形成以政治术语回答问题的习惯。在平时的练习与测试中要求和提醒学生注意作答时语言的组织及层次的梳理。

②关注学生的理解思考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拓展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素材。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多维点击,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能力,克服学生答题不分情况、不分要点的弊病。

③重视教学中学生的素材积累。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多搜集、多观察,要引领学生探究与实践身边的实际。那么情境分析、实践探究之类问题就有源头活水了。在章节复习时,精心设计一些题目来深化理解,更有利于克服无从下手的现象。

4、补差名单及措施

丁大鹏 杨阳八(1)(关注学习习惯与答题方法)

陈鹏 八(2) (学习主动性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教学进度表

日期、预期进程

第一周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二周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公民的义务

第三周

忠实履行义务 第一单元复习

第四周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第五周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第六周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第七周(1课时)

隐私和隐私权

第八周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第二单元复习

第九周

知识助我成长 珍惜学习机会

第十周

期中复习及考试

第十一周(1课时)

财产属于谁

第十二周

财产留给谁

第十三周

无形的财产

第十四周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维护消费者权益

第十五周

第三单元复习

第十六周(1课时)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公平”

第十七周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第十八周

自觉维护正义 第四单元复习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

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相信学生”为主线,以“提高学生”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继续担任八年级171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这班子学生大部分都属于开朗活泼型,但不少学生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上课时都有表达的勇气,但是仍然不能准确的运用政治观点回答政治问题,特别是做题时主观题的回答总是回答不到重点。作为一个负责的老师,不只是把好学生教得更好,而是更应把潜能生给教好。为此,我大致列出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二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第二单元共有三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我们每个人应时刻关注自身的地位和价值,尊重和维护他人的人身权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三单元共有三课内容,让学生懂得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第四单元共有两课,让学生明确:努力做一个追求公平、维护正义的人,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人,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四、教学目标:

1、首先要让他们说出来,会说会表达,做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尽最大努力备出高质量的课堂指南。

2、课堂上使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及结合本班学情,尽量使用互动方式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到:任务明确化、时间具体化、检测落实化、奖评贯彻化。

3、切实抓好过关。虽然中考时开卷考,但为了加强学生的重视,我还是要求学生把一些重点知识点背熟,这就要求过关这一环节要把严: (1)每一环节有小检测 (2)每节课有当堂检测 (3)每天第四节课后及晚修

4 按我们学校过关特色程序过关

5、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及反思,多听课、评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6、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生观、价值观。

7、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8、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9、中考“考什么”,我们就“练什么”,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教学进程

六、教学进程

日期 预期进程 执行进程

第一周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

第二周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第三周 ★公民的义务 ★忠实履行义务 √

第四周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第五周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第六周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第七周 ★隐私和隐私权

第八周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第九周 ★知识助我成长 ★珍惜学习机会

第十、十一周 期中复习及考试

第十二周 ★财产属于谁

第十三周 ★无形的财产

第十四周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第十五周 ★维护消费者权益

第十六周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公平”

第十七周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第十八周 ★自觉维护正义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

第五篇:八年级思品五

八年级思品五、六、七课复习题

【◆单项选择】

1、“我心中有小秘密,不能告诉你”。这句歌词说明(A)

A、人人有隐私B、自己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说给别人

C、侵害公民隐私权,要承担法律责任D、尊重隐私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2、家公司将职工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工资等个人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甲公司的行为侵犯职工的(B)

A、知识产权B、隐私权C、生命健康权D、姓名权

3、小红的母亲私自翻看小红的日记,还教训她说“你是我女儿,我生你,养你,看你的日记有什么不应该的”。小红的母亲的言行是(D)

A、关心小红的生活和健康B、形式对小红教育和保护的权利

C、履行对小红监护义务的行为D、侵犯小红隐私权的违法行为

4、侵扰他人的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属于(B)

A、不道德行为B、违法行为C、犯罪行为D、既是不道德行为又是违法行为

5、在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保护他人隐私的作用有(A)

①自由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②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③保证私生活的安宁④体会不到做人的尊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关于《三字经》中这句话说法错误的是(C)

A、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B、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C、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不知义D、我们一定要接受教育

7、“我们在出生时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的东西,全部要由教育赐给我们。”卢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D)

A、教育是无所不能,可以让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

B、我们每个人后天想要得到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教育得到

C、教育能给我们一切,能满足我们一切D、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期至关重要的作用

8、义务教育不同与高等教育,它具有自己独特特征(D)

①具有强制性②具有普遍性③具有免费性④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9、“未来的文盲不再是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D)①积极开展自主学习②学会与他人合作 ③注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④提高学习能力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可以成为公民财产的有(A)

①公民的房屋、储蓄②公民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③公民的林木、牲畜

④公民房屋附近的矿藏、山林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1.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小明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200元捐献给希望工程基金会。小明的行为是行使自己对合法财产的(D)

A.处分权B.占有权C.收益权D.使用权

12.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的是(B)

①配偶、子女、父母 ②兄弟姐妹 ③祖父母、外祖父母 ④堂(表)兄弟姐妹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13.依据我国继承法,继承方式(D)

A.只有法定继承B.只有遗嘱继承

C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D.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三种

14.中学生陈明发现自己的一项专利发明被某厂家投入生产,厂家未经陈明许可,也未给他任何报酬,陈明为此诉诸法律。这是陈明在依法维护自己的(C)

A.财产继承权B.名誉、荣誉权C.智力成果权D.人格尊严权

欣赏右面漫画,回答15、16题

15.右边漫画中兜售光碟者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B)

A.人身自由B.知识产权

C.荣誉与名誉D.人身安全

16.漫画告诉我们(D)

①我国尚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②两少年缺乏市场经济头脑

③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

④两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了他人的脑力劳动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7.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于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个性与人性的社会里,必须高度重视对(A)

A.个人隐私的保护C.社会治安的保护

B.技术发展的保护D.国家安全的保护

18.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我国公民隐私权的是(C)

A.父母查看子女储存在电脑上的电子邮件

B.班主任老师长期扣留学生信件

C.公安人员因国家安全需要对出境信件予以检查

D.村干部拆阅劳教人员给家属的信件

19.(2010浙江温州模拟)张某未经同学小王的同意,擅自把小王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和其他个人资料公布在网络上。张某的做法侵犯了小王的(C)

A.荣誉权B.姓名权C.个人隐私权D.名誉权

20.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人出于好奇,经常在网上窃取他人的电子邮件。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D)

A.荣誉权B.名誉权C.姓名权D.隐私权

21.(2010福建福州模拟)“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窗口服务行业为防止客户的个人账号、储户密码等信息被泄露而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一措施维护了公民的(D)

A.肖像权B.荣誉权C.姓名权D.隐私权

【◆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

1.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是财产。(B)

2.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A)

3.财产处分权就是对自己的财产可以依法予以处置。(A)

4.遗产就是死者遗留下来的合法财产。(A)

5.我们中学生是未成年人,还没有财产继承权。(B)

6.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范围确立的依据只能是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B)

7.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A)

8.中学生年龄尚小,没有知识产权可言。(B)

9、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小(B)

10、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A)

13、只有名人才有隐私,绝大多数普通人没有什么隐私(B)

17、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但不是违法行为(B)

18、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B)

19、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意识(A)

20、为了保证学校的安全,可以在学生和老师宿舍内安装监视器(B)

【◆材料分析】.买买提老人在临终前,当着众乡亲的面对三个儿子说:“我这一生的全部财产就是17头骆驼。现在,我就把它们分给你们。我的大儿子哈里可以得到全部的三分之二,二儿子克里木可以得到剩下的三分之二,最后剩下的二分之一给小儿子阿齐兹。”说完,老人就去世了。三个儿子听了老人的话都觉得很为难,不知该如何分配骆驼。

就在这时,阿凡提骑着一头骆驼来吊丧。他听了三个孩子的苦恼后,就帮他们想出了办法,按照买买提老人的意愿分配了骆驼。

(1)在这个故事中采用的是哪种继承方式?这种方式有什么优点?

(2)如果没有老人的遗言,兄弟三人又该采用哪种方式分配骆驼呢?具体怎么分?

(3)你知道聪明的阿凡提是怎样分骆驼的吗?

【★1题答案】.(1)在这个故事中,三个儿子是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遗嘱来继承遗产的,这个方式属于遗嘱继承。其优点就是能够按照被继承人的意愿来实现遗产继承。

(2)如果没有买买提老人的遗嘱,那么就只有采用另外一种继承方式即法定继承方式来分配遗产。所谓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在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原则是: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在特殊情况下,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等分配。

(3)阿凡提是这样分的:首先,他把自己的骆驼牵入骆驼群中,这样一共有18头骆驼。然后,他把总数的三分之二即12头分给哈里;再把剩下的6头骆驼中的三分之二即4头分给克里木;现在,就剩下2头骆驼了,把2头骆驼中的二分之一即1头骆驼分给阿齐兹。最后,剩下的一只骆驼正是阿凡提自己的。

2、【请你辨析】

某校初二学生王某经常无故旷课,班主任老师批评教育他,他却说:“我不偷不抢,读不读 书是我的权利,别人管不着。

2、题■答案 】这个学生的说法是片面的。因为:

(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特点,适龄儿童和少年不接受义务教育,要负法律责任。

(3)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承担相应义务。

3、.曲先生与洪女士为某国有公司的正副经理,平素不睦。一次,洪女士外出,忘记将办公桌抽屉锁好,曲先生借机翻看,见有洪女士的一本日记,便擅自翻阅。发现洪女士在日记中记载她对过去男友的相思之苦,感到陷入苦闷而无力解脱。曲先生将相关内容复印成多份材料向上级有关部门寄送,又召开公司职工大会宣读其中部分内容,从而使洪女士内心受到极大伤害。

(1)请你对曲先生的行为进行评析。

(2)洪女士应该怎么做?:

▲【3题答案】(1)曲先生的做法是违法行为,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行为。隐私权就是公民隐瞒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揭露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曲先生随意翻阅别人的日记并宣扬,不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违反了法律,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2)洪女士应该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下载八年级思品教案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思品教案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品三上2彬彬有礼教案

    新安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案设计 第一单元:成为最好的自己2、《彬彬有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能力目......

    思品新课标2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杜新玲 我们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新课标,使我又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更使我懂得了教师应如何教学生把思想......

    思品教案

    四年级下册《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中课题一、《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中......

    思品教案

    第一单元学 会 合 作 一齐心真好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只有合作才能做好。 2.懂得战胜困难、获得荣誉等都需要合作,明白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合......

    思品教案

    本课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能懂得尊敬长辈的一些礼节,愿意尊敬长辈。 2、行为与习惯:在生活中正确称呼家庭成员,逐渐养成尊敬长辈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懂得“我”和家庭成员......

    思品教案

    10.吃饭有讲究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饭前要洗手,学习怎样把手洗干净。 2、教育学生在餐桌上要讲礼仪,讲卫生。 3、通过活动,知道不要偏食,挑食,不要浪费粮食。 教学重难点:教......

    思品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墩阔坦镇乌恰小学 2014年9月 2014年9月1日 第一课 美丽的生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

    思品教案

    第一章 导言 [教学目标]: 一、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二、学习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理解学习本课的重要性、意义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