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溪流的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初中一年级教案
辽宁省锦州市实验中学 齐 璠
1、说明版本
《小溪流的歌》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2、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
《小溪流的歌》是一篇文字优美、内蕴丰富的童话。作为教读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授有关的童话知识,以及认识学习童话的规律,熟读课文,对文章内容做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童话的特点,并且能尝试创作短小的童话作品。
教学要求: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根据动画显示复述文章内容,并就文题提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发现、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然后学生自己归纳童话的特点,最后能自己创作简短的童话。
学生情况: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接触的童话作品也很多,但真正进行的研读与分析却极少,更不了解童话的特点,也不太会欣赏。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极强的学习好奇心,好调动,易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童话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童话知识创作简单的童话。
情感目标:通过童话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向善的品质、乐观的心理。
3、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师生关系的巨变。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教会学生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1)、充分调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积极性。请学生利用电脑动画对课文进行多样性复述,并且由学生自评,教师点拨,借此回顾文章内容,加深理解,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就文章题目提出思考问题,同时把问题层次化,明确这是自学的一种方法。
(3)、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自己解决问题。
(4)、调动学生实践的兴趣,自己尝试进行创作童话。
4、教学流程:
(1)、常规活动:课前说话练习。(通过阶段性的口语练习,达到提高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目的)。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通过对前一课时学习内容的简单回顾,导入此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者用动画配合。(目的是再现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学生根据题目提出本节课研讨的重点内容。(教给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并且有针对性的研究问题)
(5)首先明确要最先解决的问题,以此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规律,自由讨论已经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方法,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推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并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学生将自己的感悟用简洁的语言写到黑板上,并且阐述获得这一感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发现、体味、欣赏、表达。体会学习的乐趣)。
(7)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意图。为自己创作做准备。(利用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确童话创作的目的性,针对性,使得学生在脑中形成创作童话要有目的,有针对的进行)。
(8)学生总结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再一次加深对童话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及理解)。
(9)给出练习,学生自由创作,并讲述评价。(这是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0)教师小结。(教师在此环节给予学生很高的评价,让他们有成就感,有被肯定的自豪感,使得学生对下一次自主学习产生向往)。(11)宣布下课!
第二篇:课时1-小溪流的歌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读准 “磨”等字的字音,结合语境辨别“清亮”和“清脆”的意思;积累“漂浮、清脆、疲劳、忧愁、汇合、五颜六色”等词语,区别“漂、游、跑”的不同用法,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2、能根据要求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读通课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溪流活泼欢快,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品性,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要求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利用查阅工具书区分“清凉”与“清脆”的意思。启发学生说说句中为什么使用不同的动词,能区别“漂、游、跑”的意义。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春天来了,积雪消融,雪水汇成清澈的小溪淙淙地流着。溪水潺潺,他到底在唱什么呢?有一位“童话爷爷”写了一篇童话《小溪流的歌》,(板书课题)告诉了我们。
2、指导读好课题。(声音清脆、响亮)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预习小菜单”。
(1)轻声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2)小溪流的声音是怎样的?
(3)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小溪流向前奔流的句子,反复朗读,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学。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学生读词语、词组。(媒体出示)
①漂浮
清脆
疲劳
疲倦
忧愁
狭长
拐弯
汇合
②五颜六色的卵石
巨大的石块
清脆的回声
狭长的山谷
枯黄的小草
茫茫的海洋(2)小溪流的声音是怎样的?
结合预习情况,出示有关句子“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区别“清亮”和“清脆”的不同意义。
清亮——形容小溪流本来的声音,侧重说明十分响亮。清脆——形容小溪流在山谷里的回声,侧重说明悦耳动听。
(3)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小溪流向前奔流的句子,反复朗读,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交流划出的句子,指导朗读: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唱着歌,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地,又有许多别的小溪流来跟他汇合。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根据回答板书: 小河 大江 海洋
三、研读课文 学习1——2小节。
(1)同桌互读,讨论:从这两小节中你觉得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怎样的歌? 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活泼快乐的歌。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 从“打招呼”感受小溪流的热情、友善。
从四个“一会儿”中感受小溪流的活泼、顽皮的性格。
“拍拍(石卵)”、“摸摸(小草)”与“挠挠(小蝌蚪)”写出了小溪流的快乐。
(3)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快乐”的语气。
(4)有感情地朗读1——2小节,进一步感受小溪流唱的是活泼欢快的歌。
课堂小结
四、复习巩固
1、想一想,带点的词语能否改成括号里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句中所用的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漂、游)
小树叶不怕痒,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跑、游)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跑、漂)
请学生分别朗读描写小溪流、小树叶、小蝌蚪的句子,想象有趣的情景。
2、填合适的词。()的小溪
()的卵石
()的山谷
()的回声
()的嗓子
()地奔流
课后习题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形近字组词。
漂()
泼(飘()
拔()
耍()
要()
峡()
狭())
第三篇:小溪流的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区别漂、游、跑的不同意思。
2理解清亮和清脆的意思。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了解小溪流活泼欢快、勇往直前的性格。
5发挥想象,说一个小溪流向前奔流的片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2了解小溪流的性格,说一个有关小溪流的片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z
l出示插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他究竟在唱什么歌呢?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一板书:小溪的歌c
二整体惑知3积累词语。
1.自己读课文,遇到生字或不懂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
2.积累词语。
(出示:五颜六色漂浮飘浮阻止疲劳停留汇合)
(1)这些都是文中的词语,你们会读吗?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①漂浮和飘浮的区别。
②试着再说几个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思考:小溪流究竟究竟唱了哪些歌?
板书:活泼勇往直前不知疲倦
出示:小溪流的歌是快乐的,勇往直前的,不知疲倦的。
三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支歌,用心把它读好。
1.学生练习。
2.有感情朗读,随机指导。
快活的歌:
l.指读。
2.难句指导:(重叠字的读法)
出示:他一会儿抬抬岸边五颜六色的石卵,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它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
3各种形式读,体会叠词的作用。
4选择动词填空:
(l)出示:跑飘游走漂
小溪流笑着往前()。
小树叶不怕痒,轻轻转了两个圈,就又往前()。
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
⑵这些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
5.齐独这一节。
勇往直前的歌:
1.词语辨析:
(出示)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3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1)清亮和清脆的意思一样吗?
(2)说话训练:小溪流用清亮的嗓子唱着:
不知疲劳的歌
1.根据!的作用,指导有感情朗读。
枯树桩叹口气说:唉,唉!忙什么啊,歇会儿吧!
桔黄的草也叹口气说:唉,唉!累坏了可不是玩儿的,就在这儿待会儿吧
2根据不同的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3分角色读。
四、说话训练。
过渡:小溪流一路奔流一路歌3在汇入大海之前,他一定还会遇到许多事情,他还会遇到哪些事情,还会唱一些什么歌呢?
1出示画面,准备交流。
2请选择一个内容(也可以是画面外的内容)说一个片段。
五、总结。
就这样小溪流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渐渐的长大了,成了小河,成了大江,冲向茫茫的大海。
(随机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篇:《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范文]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小溪流的歌》
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用拟人的方法,歌颂了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按照隔行分段的方法,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都很明晰。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通过品读充满了想象和幻想的童话故事的方式,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感知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感知童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进而悟出本文的主题思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本生字词。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体会“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情感目标: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学重难点1.在反复的诵读中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体会“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2.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学时间
2~3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曾经有一首歌曲叫《泉水叮咚》。歌中唱道:“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泉水啊泉水你到哪里去?”它要流到小溪里去,要流到大海里去。当代著名作家严文进笔下的小溪流也“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小溪流的歌》。
二、初读文,熟悉内容。先由学生自读文,边读边想象,小溪流是怎样一步步成长壮大奔向大海的。文篇幅较长,教师要明确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1.小组合作或自己查字典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难懂的字词。2.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特征的词语,再看看各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下面画上横线。3.揣摩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及各个劝阻者的形象特点,把握各角色的语气语调,为分角色朗读做准备。
三、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1.小溪流唱着歌儿流进小河,流进大江,流进大海,那么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各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一个词语来描述,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快活的”“不知疲倦的”“十分强壮”“无边无际”„„等词语理解文。2.四个劝阻者都有什么特点?与小溪流的奔流不息相对照,抓住“发牢骚”“叹气”“懒懒地跟着”“恐吓”„„等词语理解。3.小溪流唱着歌儿向前奔流,我们仿佛能听到小溪流悦耳的歌声,那么小溪流的歌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除了它的歌声发生变化标志着它在长大,还有哪些变化可以表示它在成长?
五、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悟艺术形象。1.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2.指导学生评价朗读,提出评改意见。
六、深入探究,领悟主题。1.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而不以“小河的歌”“大江的歌”“大海的歌”为题?小河、大江、大海分别是小溪流成长中的各个阶段,小溪流是起点,小溪流的歌是整个水的生命之歌。他们都乐观向上、倔强、坚定、勇往直前,都为人类造福,都唱着同一首歌。以其他几个为题不足以涵盖水之歌的全部。2.文中“枯树桩”、“乌鸦”和“泥沙”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可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人?他们与“小溪流”有什么样的关系?文中的“枯树桩”,属于社会生活中衰朽没落的事物,他们即将走完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乌鸦”属于社会生活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了人,他们考虑的只是有没有“好玩意”。“泥沙”是跟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后,认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半途停顿起来,甘愿掉队的人。他们反面表现了小溪流坚持前进,坚持成长的可贵。3.“小溪流的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小溪流的歌”是一首快乐的歌,勇往直前的歌,积极进取的歌,永不懈怠的歌„„
第五篇:《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小溪流不断向前,永不止息,最终发展壮大的过程,告诉孩子们“成长”的道理。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此前学过一篇童话,对童话的特点有所了解,学生小学时又对想象能力做过培训,本文的内容又极其生动,所以,体会文章的构思及想象的特点,应该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标标准”和“阶段目标”确定了如何品读(如第二段)让学生进一步体味童话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特点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教学过程 1.感知。
(1)形象感知。
播放多媒体动画,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2)分组品读。
①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要求分别细致地阅读课文的4个部分,从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特征的词各一个。
②再读课文,看看各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下面画上横线。
③细细品味这些词语,然后联系各部分内容,明确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各自的歌声特点、力量表现,看看它们碰到了哪些劝阻者及应对情况。(3)制表整理。
将品读赏析的结果加以整理。参照课后习题(可补充“特征”一栏)制成表格。(朗读、圈点、勾画、作表、比较)
【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结构,初步感知小溪流的“形象”】 2.再现。
各组举荐朗读能力较强、表现力强的学生,到台前表演各自品读过的片段(配以多媒体动画作为背景)。
(一名学生在台下朗读叙述性文字,一名学生在台上表演小溪流,一名学生在台前表演劝阻者)
【通过小组选拔,学生之间增强了合作和比较的机会。表演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整合。
(1)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而不以“小河的歌”、“大江的歌”或“大海的歌”为题?(2)“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怎样的歌?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合作,然后在班内交流,允许保留意见,允许展开争论)【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题思想】 4.练习。
(1)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看看哪些词句特别有表现力。(2)保持语言风格不变,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小溪流成长为海洋的过程。板书: 小溪流的歌 严文井
成长历程: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 勇往直前,永不停息
阻拦者:枯草——乌鸦——泥沙——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