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主张
灵动 丰润——我的语文教学主张
我,xxxxxx小学教师,十七多年,和孩子们一起,时时浸润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语文诗性的光辉,浪漫的情怀和崇高的灵魂,体会语文博大而丰满的精神,仰仗语文美“容”、健“身”、养“气”,提“神”。语文教学,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事业。
我的语文教学主张,归纳为四个字——灵动、丰润。
灵动,即活泼,有灵气,富于变化。灵动语文,追求有效益、有情趣、有思想、有思维、有生成、有收获的语文教学境界。
丰润,即丰满、丰足、滋润。让语文教育成为滋润学生心田的教育。通过灵动的语文课堂、灵动的语文生活,丰润师生的语文人生。
二、“灵动 • 丰润”教学主张的主旨
1、尊重生命成长轨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上帝赐予的一份礼物;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首灵动的歌。我要用灵动的语文教学,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并希望这份素养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个独特的符号。
2、彰显语言学习优势。一个人的语言学习史,发端在小学语文。语言背后是文化,通过语言传递文化,这,是语文的特质。身为语言教师,我有责任带着对学生的诚意,对语言的诚意,带领学生诚意地去亲近语言,了解语言,深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的真谛。
3、构建丰满的语文课程。立足教材,扎实双基,丰富思想,习得方法;立足课堂,发展思维,体悟生活,提高认识;立足生活,强化实践,发展语言,培养能力。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正端庄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是我教学主张的价值追求。
三、“灵动 • 丰润”教学主张的实施
1、灵动课堂,丰润语言。
灵动课堂的前提是要深入浅出地解读文本。教师的文学修养和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广度和深度。一个教师能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他的语文课能上到什么程度;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才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几十年来养成的独立解读文本的习惯,总能让我的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具有“我”的身影,承载“我”的个性与思考。
我认为,语文课堂,是师生倚靠语言,向着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反思我的课堂,从容不足,优雅有限,但是,我的课堂,语言精炼,激情澎湃,师生对话高效,互动融洽;我的课堂,基础扎实,语言输入有条不紊,层次分明;我的课堂,思维缜密,设计新颖,学生参与了,思考了,表达了,互助了,共生了,日复一日,就见成效了。
我觉得,教材解读及课堂教学,一个教师还是要有点“我行我素”才行,这不是自以为是,不是骄傲张狂,而是因为我既不是张飞,也不是林黛玉,他们的方法,怎么适合我?适合我的,就是我自己的,而且也才可能成为我自己的,打造自己的,才最重要。我的任务是坚守自己课堂教学的长处,并把自身的长处努力发挥到极致!这样,至少,我们还能争取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教学个性的人。
2、灵动阅读,丰润思想。
人的第二次诞生,是学会阅读。灵动语文,倡导用阅读去丰润学生思想,滋养孩子生命。繁花有季,开落有时。小学六年,正是花期。
人说,“胸有三江水,口吐一条河”。我曾经用六年的时间做过一轮尝试——《“立体积累,丰富小学生语言底蕴”研究》。我认为,“积累”,分为“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
个板块。两种积累方式的综合实施,就是我所谈的“立体积累”。我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和生活,不仅仅积累知识,更积累天真、积累天然、积累天成、积累童趣、个性和自我。
立体积累,即建立“生活处处有语言”的积累理念。看、听、说、写、读多渠道多途径介入。积累途径多元、立体。
低段孩子识字不多,于是,背儿歌,听故事、讲故事、随文积累、课外阅读积累、写话积累、与人交流学积累成为主要积累方式,持之以恒,成效明显。
中段:《嘉州古韵》、《峨眉山月》、《诗经》、《论语》、现代美文。
高段,放手让孩子们与经典相遇,与名著相约。让孩子在最旺盛的生命花期里尽情吸纳,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沐浴。
——我的学生家庭作业不多,70%的学生回到家只有一个任务——课外阅读。作为教师,我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透过文字去阅读文字本身和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学生长期自主广泛阅读的良性循环,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片沃野。
3、灵动作文,丰润生活。
“语言与心灵共抵”,是我灵动作文教学追求的境界。语言所及,心灵所抵;心灵所抵,世界所及:孩子的语言,反映的应该而且必须正是学生自己的真实世界,这个真实世界,包括他们眼中、耳中、心中的世界。我希望他们的文字呈现的,都是他们在自己的“世界”和“视界”里所触摸到的东西。我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真实地再现和述说自我外在及内心、及他人、及这个世界所呈现的一切行为,指导学生去关注他人语言所及的“世界”并在完善和丰富自我的“世界”的同时,实现“语言”的飞跃。
刚过去的一年,我工作坊的研修主题就是《构建小学生作文积累训练序列》,我 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了学生“语言素材”“内容素材”“表达方法”的年段积累序列构建方法,有了些许收获。
比如:“素材积累”,建立“素材就在身边”的意识,这种意识,学生需要,语文教师更需要——事实证明,学生作文前的准备,比作文本身更有价值。
教材作文,提前布局。教师对教材作文要做到心中有序列,学生事前有准备、有观察、有参与、有体验、有交流,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然后,从教材掘“金”,丰富作文“材”源。利用课文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作文内容资源;《恐龙灭绝之谜》《中国传统文化》《乐山环境调查》等都成为学生作文的丰富“材”源。
第三,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深度研究。抓住熟悉事物,开展深度研究。乐山美食系列、城市旮旯系列,乐山“小人物”系列,“校园风景线”系列等。
巧借素材,拓展资源。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平台,上完《长城》,让学生搜集资料,撰写《长城的过去和未来》;上了作文《文明只差一步》,让学生阅读《丑陋的中国人让景区变身垃圾场》等材料,写读后感。
另外,每学期我为学生出一本作文集子——《小青豆》,为每一本集子写序,一本集子收录200多篇优秀作文,当孩子们喜悦地捧书细读的时候,我能从他们的脸上读到快乐与自豪;大约在十年前,我为学生在“小荷作文网”建立了“乐山市实验小学雏歌文学社”平台,孩子们的优秀作文可以直接发到网络,当好些孩子收到网上习作被录用后杂志社寄来的刊物的时候,成功让他们也让身边的同学更热爱习作。
语文教师永远都需要一种勇气,来突破作文教学的限度,突破自身的限度,在作文中丰润自己和学生的生活。
4、灵动实践,丰润生命。
仅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这是语文教学的似乎可有可无的薄弱环节——我已经在“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整合实施”方面做了四年多的探讨。
首先,我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呈现方式进行细致分析,然后,以一组教材为单位,把教材中分散的、碎片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合理、巧妙的重新组合,并设计归类实践方案,有序指导学生分组实践,再交流呈现学习成果。这种实施方式,学生人人投入其中,感受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收获;家长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拓展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渠道,开放了课程形式。
综合性学习活动整合实施近五年来,呈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有序安排,时间充足;归类组织,内容丰富;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减少程序,保证效果;强调交流,促进提升;家长介入,共同成长。
灵动的语文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讲到这里,我想说,以上,只是我语文教学的一人之言。教无定法,但是有一点我相信是所有教师都该坚守的,那就是诚意。我的教,若是诚心诚意为着学生的学,那么,无论拥有怎样的教学主张,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相信都会是有成效的。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教师需要把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自我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为这个健康的自我而激动,而热爱,而参照,这就是最好的语文教育方法。
一个人可以影响另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可以影响另一群人的一生,但这个人,在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面前,必须是真实的人,真诚的人,完整的人,完善的人。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一个人!
三千里路云和月,惟愿我的目光所及,成就我的教学境界!
第二篇: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
学习摘录
一、名师应当有也必须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就是很好的例子。它解决了人是怎么学习?教师怎么样教学?学习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抓到了教育教学根部的一些问题,寻找教育教学的本质上的密码。而这种情境,有一种召唤力。“解决了符号学习所带来的断层”(李吉林),教师是一个“长大的儿童”,与文本中的儿童相遇。
这种主张又不是口号式的,而是有一套操作的体系。
再看看当下的教育教学的态势,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全国是比较“热闹”的。相对而言,在初中、高中相对比较平静。这种安静和平静,表现了大部分老师都有一种认同的感觉。而小学语数界,感觉到一种推动的力量。
1.教学主张是名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个有深度的老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张兴华的成功可能就是他的教学主张:心理机制与学习动力。从小学数学心理的角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多才多艺,风情万种(朗诵、唱歌等都很精通)。但他的成功不完全在他的技巧上,而是在教学主张上。教学主张是名师的“一道坎”。也可以说是一个门槛,有没有一只脚跨进这个门槛很重要。
2.教学主张是名师成长的基本动力。
南通的五朵金花,有的金花在不断散发着花香,但有的名气就渐渐的淡化。有没有鲜明的教育主张,是这种分化的重要因素。教学主张标志着自己生命的永恒,不断在垫起自己生命的高度。要是自己的名师之路永远走下去,来一点教学主张吧。好的教学主张也可能是一口水井。开掘不完。王笑梅:我的教学主张,生命语文。语文的生命不和儿童的生命结合起来,语文也就没有生命了。生命语文不只是在生命上,而且像一个泉眼。
再看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推动者她不断前行。3.教学主张是名师的一张名片。
代表着教师在教学派别上的一个追求。实际上是一种见解,是一个身份。是这一个那一个,而不是这一群那一群。钱梦龙老师提出“三主”的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尽管有很多缺陷,但就这“三主”让他走到了教育家的行列。
4.教学主张是名师教学风格的内核。
教学风格应该有它自己的品格。“风格是思想的血液”(福楼拜)“风格是思想的浮雕”(格林斯基)都告诉我们,教学风格不能没有思想,不能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没有思想的教学风格,只能是一个空壳。
二、何为教学主张
不是根据词典、辞源上的解释,要给其以教育学和文化学上解释。1.教育主张植根于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深化与聚焦。
使理念成为自己的信念。素质教育应该成为名师的教育主张,用大手笔写大文章。追求所谓的精致,就会缺乏大气。庄子讲:大智闲闲(宏大,关注宇宙、人生、心灵世界等本质问题),小智间间(细小的东西);大智炎炎(有穿透力,很会鼓动、鼓舞),小智澹澹。
中国教师的“中国功夫”是我们的秘密武器。杨启亮:“小学教育应该扎扎实实打基础。”瑞典:这个世界是属于儿童的,他们是我们这个世界中的天外来客。说其是“天外来客”,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他们。基础教育形成的基础观、儿童观应该在基础完成。
课程改革到现在为止,大势已定,但困难重重。语文教学要回归。“回归”在文化学上不是复古,而是要回到本质上去。课改好比森林之旅。走进大森林有高大、深邃、迷人的感觉,但最终要走出大森林。手中的罗盘就是课程改革的方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主张。
2.教学主张源于学科及其特质的把握。
要和自己对教学的认识有比较深的把握,超越学科又回到学科。课程是学科的本质。
语文就是语文。苏州黄厚江老师:语文要和生活密切相连,但语文不是生活,生活也不是语文。是与语文中的生活,生活中的语文。语文的人文性不是文学的人文性。
3.教学主张连接着理论与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
是一种双向建构,主动靠近理论,学习理论。将理论个性化。孙双金对语文教学开始概括:小脸通红;小手常举。后来寻找到情智理论与情智教育。但经过论证,为什么还要坚持情和智并提呢,是因为突出二者。情感是人的生长的一种本质力量。触摸到了情感就可以认识一个人的整体面貌。理智感、道德感是一个人情感的整体内容。“四小”提升到“情智语文”“情智教育”。只停留在经验不上升到理论,不行。名师要增强理论素养。
4.教学主张是一个综合体,是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整体建构。其中有思想、观点、见解、灵感。教学主张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教学改革的独到见解,它是一个自足自洽的整体,具有一定的原创新,内在的包含着教学研究和实验行动。
三、在教学主张引领下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
1.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的关系。主张是风格的理论基石,教学主张偏于理性,教学风格偏重感性。
2.教学主张对名师成长的意义。
教学风格是教师成熟的标志。教学风格让自己清楚知道自己站在哪里(余光中)。
教学风格让教师追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有风格的艺术作品才是美的(罗丹)。
风格是在虚实之间,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这样才能成为艺术家。(余光中),所以,艺术是在虚实之间的一种转换。有风格的教学才是美的。风格既表明现在又指向未来。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雨果)。
3.风格的定义
风格是艺术创造活动中,创造主体与客体的本质联系,通过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独特个性和整体的审美风貌。(天津张武升)
风格是众多合唱声中独唱者的旋律。
没有独特性就没有风格,没有教学风格。这种独特性说到底是一种创造性。创造是需要标新立异的。这种对平庸的挑战,往往需要叛逆性。
中国北京三大怪:中央电视台的斜楼;奥体中心的鸟巢;人民大会堂旁边的国家大剧院属于建筑上的标新立异。教学风格在鲜明的个性上面做研究,更多表现为方式或语言上。古印度中,风格是语言的艺术。
4.风格应该有文化品位
风格是文化的载体,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却有高下之别。文化品味表现在:思想张力(浙江郭初阳:《以言说抵抗沉默》);精神气质,往往表现在文学作品上;智慧品质,苏格拉底:“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智慧是在不言说之中。孔子的《论语》,就是暗含着的大智慧。用“水”来做比喻。
教育风格要植根于文化土壤之中,智慧就是在文化土壤中冒出来的的一个个嫩芽。
四、在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的形成与表述 A、漫长的过程
1.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2.既是一个追求的过程,又是一个自然的过程。3.是在刻苦磨练的过程,而非轻松等待的过程。
灵感是上天对艺术家的心灵质之吻,是对一切生命的发端和启动。B、教学风格形成的阶段 1.梳理自己的经验。2.从经验走向特色。3.从特色走向理论建构。4.验证和完善。
其中最核心的环节定为课题,通过课题来完善和实施。C、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的表述:两种方式——术语化和描述化 比如,小语中“××语文”,不是将语文窄化,而是从一点来说语文的特点,还是语文。再比如,“××语文教学”;还有扬州的“亲近母语”。
D、教学风格在于教师心智的丰富和人格的独立
1.名师应该有走出队伍的感觉。季羡林:“生命是一支队伍,走得快的走出队伍,走得慢的跟不上了,就离开了队伍。”
2.名师要有被追逐的感觉。
3.名师要有成就感。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祈求和追求成就的那个东西。那是最宝贵的财富。
4.名师应当有幸福感。幸福在于意义。无限的意义才有无限的幸福。幸福是具有德性的实践。
5.名师应该有崇高感。
6.名师应当学习。泰戈尔:不要试图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是来自那空白的深处。青年人不能不热闹,人也不能永远热闹,总要安静下来。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学习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名师不是思想家,但应该是思想者。来自于批判、结构、重构。不断质疑、反思、批判。
有效教学现在走到了技术化的角度上了。教育是艺术,教育也是科学,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有效教学”。成尚荣《小学教材教法》——《价值追求:有效教学的核心》。
名师应当有自己创作的单间。香水中有百分之95是水,只有百分之5的香精。关键就在这个百分之5。人要自信,但不要自恋。李嘉诚:“成功首先要花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去想失败!
第三篇: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
灵动 丰润——我的语文教学主张
我,xxxxxx小学教师,十七多年,和孩子们一起,时时浸润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语文诗性的光辉,浪漫的情怀和崇高的灵魂,体会语文博大而丰满的精神,仰仗语文美“容”、健“身”、养“气”,提“神”。语文教学,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事业。
我的语文教学主张,归纳为四个字——灵动、丰润。
灵动,即活泼,有灵气,富于变化。灵动语文,追求有效益、有情趣、有思想、有思维、有生成、有收获的语文教学境界。
丰润,即丰满、丰足、滋润。让语文教育成为滋润学生心
田的教育。通过灵动的语文课堂、灵动的语文生活,丰润师生的语文人生。
二、“灵动 • 丰润”教学主张的主旨
1、尊重生命成长轨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上帝赐予的一份礼物;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首灵动的歌。我要用灵动的语文教学,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并希望这份素养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个独特的符号。
2、彰显语言学习优势。一个人的语言学习史,发端在小学语文。语言背后是文化,通过语言传递文化,这,是语文的特质。身为语言教师,我有责任带着对学生的诚意,对语言的诚意,带领学生诚意地去亲近语言,了解语言,深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的真谛。
3、构建丰满的语文课程。立足教材,扎实双基,丰富思想,习得方法;立足课堂,发展思维,体悟生活,提高认识;立足生活,强化实践,发展语言,培养能力。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正端庄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是我教学主张的价值追求。
三、“灵动 • 丰润”教学主张的实施
1、灵动课堂,丰润语言。
灵动课堂的前提是要深入浅出地解读文本。教师的文学修养和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广度和深度。一个教师能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他的语文课能上到什么
程度;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才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几十年来养成的独立解读文本的习惯,总能让我的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具有“我”的身影,承载“我”的个性与思考。
我认为,语文课堂,是师生倚靠语言,向着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反思我的课堂,从容不足,优雅有限,但是,我的课堂,语言精炼,激情澎湃,师生对话高效,互动融洽;我的课堂,基础扎实,语言输入有条不紊,层次分明;我的课堂,思维缜密,设计新颖,学生参与了,思考了,表达了,互助了,共生了,日复一日,就见成效了。
我觉得,教材解读及课堂教学,一个教师还是要有点“我行我素”才行,这不是自以为是,不是骄傲张狂,而是因为我既不是张飞,也不是林黛玉,他们的方法,怎么适合我,适合我的,就是我自己的,而且也才可能成为我自己的,打造自己的,才最重要。我的任务是坚守自己课堂教学的长处,并把自身的长处努力发挥到极致~这样,至少,我们还能争取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教学个性的人。
2、灵动阅读,丰润思想。
人的第二次诞生,是学会阅读。灵动语文,倡导用阅读去丰润学生思想,滋养孩子生命。繁花有季,开落有时。小学六年,正是花期。
人说,“胸有三江水,口吐一条河”。我曾经用六年的时间做过一轮尝试——《“立体积累,丰富小学生语言底蕴”研究》。我认为,“积累”,分为“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
个板块。两种积累方式的综合实施,就是我所谈的“立体积累”。我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和生活,不仅仅积累知识,更积累天真、积累天然、积累天成、积累童趣、个性和自我。立体积累,即建立“生活处处有语言”的积累理念。看、听、说、写、读多渠道多途径介入。积累途径多元、立体。
低段孩子识字不多,于是,背儿歌,听故事、讲故事、随文积累、课外阅读积累、写话积累、与人交流学积累成为主要积累方式,持之以恒,成效明显。
中段:《嘉州古韵》、《峨眉山月》、《诗经》、《论语》、现代
美文。
高段,放手让孩子们与经典相遇,与名著相约。让孩子在最旺盛的生命花期里尽情吸纳,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沐浴。
——我的学生家庭作业不多,70%的学生回到家只有一个任务——课外阅读。作为教师,我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透过文字去阅读文字本身和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学生长期自主广泛阅读的良性循环,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片沃野。
3、灵动作文,丰润生活。
“语言与心灵共抵”,是我灵动作文教学追求的境界。语言所及,心灵所抵;心灵所抵,世界所及:孩子的语言,反映的应该而且必须正是学生自己的真实世界,这个真实世界,包括他们眼中、耳中、心中的世界。我希望他们的文字呈现的,都是他们在自己的“世界”和“视界”里所触摸到的东西。我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真实地再现和述说自我外在及内心、及他人、及这个世界所呈现的一切行为,指导学生去关注他人语言所及的“世界”并在完善和丰富自我的“世界”的同时,实现“语言”的飞跃。
刚过去的一年,我工作坊的研修主题就是《构建小学生作文积累训练序列》,我 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了学生“语言素材”“内容素材”“表达方法”的年段积累序列构建方法,有了些许收获。
比如:“素材积累”,建立“素材就在身边”的意识,这种意识,学生需要,语文教师更需要——事实证明,学生作文前的准备,比作文本身更有价值。
教材作文,提前布局。教师对教材作文要做到心中有序列,学生事前有准备、有观察、有参与、有体验、有交流,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然后,从教材掘“金”,丰富作文“材”源。利用课文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作文内容资源;《恐龙灭绝之谜》《中国传统文化》《乐山环境调查》等都成为学生作文的丰富“材”源。
第三,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深度研究。抓住熟悉事物,开展深度研究。乐山美食系列、城市旮旯系列,乐山“小人物”系列,“校园风景线”系列等。
巧借素材,拓展资源。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平台,上完《长城》,让学生搜集资料,撰写《长城的过去和未来》;上了作文《文明只差一步》,让学生阅读《丑陋的中国人让景区变身垃圾场》等材料,写读后感。
另外,每学期我为学生出一本作文集子——《小青豆》,为每一本集子写序,一本集子收录200多篇优秀作文,当孩子们喜悦地捧书细读的时候,我能从他们的脸上读到快乐与自豪;大约在十年前,我为学生在“小荷作文网”建立了“乐山市实验小学雏歌文学社”平台,孩子们的优秀作文可以直接发到网络,当好些孩子收到网上习作被录用后杂志社寄来的刊物的时候,成功让他们也让身边的同学更热爱习作。
语文教师永远都需要一种勇气,来突破作文教学的限度,突破自身的限度,在作文中丰润自己和学生的生活。
4、灵动实践,丰润生命。
仅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这是语文教学的似乎可有可无的薄弱环节——我已经在“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整合实施”方面做了四年多的探讨。
首先,我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呈现方式进行细致分析,然后,以一组教材为单位,把教材中分散的、碎片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合理、巧妙的重新组合,并设计归类实践方案,有序指导学生分组实践,再交流呈现学习成果。这种实施方式,学生人人投入其中,感受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收获;家长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拓展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渠道,开放了课程形式。
综合性学习活动整合实施近五年来,呈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有序安排,时间充足;归类组织,内容丰富;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减少程序,保证效果;强调交流,促进提升;家长介入,共同成长。
灵动的语文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讲到这里,我想说,以上,只是我语文教学的一人之言。教无定法,但是有一点我相信是所有教师都该坚守的,那就是诚意。我的教,若是诚心诚意为着学生的学,那么,无论拥有怎样的教学主张,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相信都会是有成效的。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教师需要把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自我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为这个健康的自我而激动,而热爱,而参照,这就是最好的语文教育方法。
第四篇:教学主张
读《龚海平的小学英语教学主张》有感
——小学英语语法的教学方法
杨兴会
这学期,我读了《龚海平的小学英语教学主张》这本书,对小学英语语法的教学方法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际,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可以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或语音规则。因此,通过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体会新的语言结构的形式,意义,功能和运用,进而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以下几点让我最深体会:
一、通过话语交往活动来教语法。教课文时,不要直接从课文出发教授新的语法现象,而是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话语交往活动,来感知和体验这一新的语言知识点。
二、俗话说,寓教于乐。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教师应以教室及校园为情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内容,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使语法交际化教学更富有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亲切感。在语法交际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室内的装饰和设施以及交际活动的主体──全体学生作为交际活动的对象和内容。这样学生对语法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而且效果也好。
三、真实地运用语法。小学的语法教学要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公式化,填鸭式的落后模式,倡导在师生话语交往的实践中让学生逐步感受,感知,理解新的语言结构形式,然后鼓励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尝试用新的语言结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最终能够把新的语言结构形式灵活地运用于语言实践当中。
四、书中还给了一些教学范例,从教学范例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1.通过模仿表达,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达习惯。2.通过话题交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3.通过语境呈现教语法。4.通过语篇录音教语法。
总之,语法是语言实践中感知,体验,理解,认知和尝试运用新的语言结构形式来表意的,我们不需要太强调语法知识或语法规则,不要机械性地教语法。
第五篇: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
《厘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因为厘米是小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等诸方面的原因很难掌握这一内容。教学中如何设计,才能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基于以上因素,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采用“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的必要性。熟悉的动画人物,有趣的故事情节,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其次,从学生的实践活动入手,每位学生一把尺子,从观察尺子,认识厘米到建立几厘米就是几大格的抽象概念,通过指、认、量、说、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历了认识厘米,建立长度单位的过程。有效的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并通过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动脑,勇于实践积极创新的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专家斯卡特金说过。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他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在对厘米的认识和见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仅是理解支持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这样的课堂人人参与活动个个动脑思考。时时体验快乐,融知识技能思维,情感,意志,想象,创造于一体,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