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
三、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
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毛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个板块就叫做“普通的伟人”。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宅城中心小学 李文爽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检测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并让学生会用生字词说一说本课的内容。
三、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 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 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 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我们不由得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
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字词:拟定、勋鉴、奔赴、踌躇、黯然
平平安安
光荣殉职
狂轰滥炸
原封不动
情不自禁
自我安慰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主席在电文稿中的批语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同学们,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这段父子情呢?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痛苦?
三、自读自悟,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句子。2、交流感受:
⑴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⑵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喃喃”“紧锁眉头”)。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3)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
“眷恋”,可以换哪些词,眷恋与这些词有什么不同?主席眷恋什么? ⑸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踌躇什么意思?(犹豫)他在犹豫什么?听听主席内心的独白。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是两种不同的想法,男女生分别读一种想法。
师:是的,朝鲜战争中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不可能将他们一一回国安葬,主席必须带好这个头,把岸英葬在朝鲜,为老百姓做个榜样,更何况朝鲜人民也将这些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希望他们能埋在朝鲜这块土地,所以,这样做也能增进两国的友谊。可是,主席那时毕竟已经是一位年近60的老人,他的5位亲人已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如今他最心爱的孩子又离他而去,他是多么的不忍心呀。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主席宽广的胸怀。指导朗读这一段。
难怪,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引读下文)——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转”、“指”、“示意”,没有任何的话语,三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却感受到了主席的黯然神伤。(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师: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也痛苦,伤心,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
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五、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第四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拟定、殉职、踌躇、黯然”等词语。
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3、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难点:学习细致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毛岸英的资料。
(知时代背景、了解人物,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导入,初步感受伟人风范
1、(课件出示四张毛泽东的图片)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人物吗?
2、是的,这就是咱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毛泽东是一位风流人物,他多才多艺,拥有多种身份:作为诗人,他写下了《长征》、《沁园春·雪》等气势磅礴的诗歌;作为军事家,在他的领导下,红军、解放军赢得了一场场胜利的大战;作为思想家,他的光辉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作为一位父亲,他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学生可能不了解时代背景,对人物也不熟悉,直接介绍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伟人风采。)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反馈自学情况
字词教学:读词语: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勋鉴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对裹字读音和写法的提示)
齐读、指名读
3、谁来简要说说第一封电报的内容。
三、品读重点句、体会心情
1、毛主席接到第一封电报后,是怎样的心情?从哪里看出的?读一读,并谈一谈你的理解。预设:(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毛主席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预设:A“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热了几遍、原封不动”中体会到了毛主席失去最心爱的儿子后,那无比悲痛的心情。B听到儿子牺牲的噩耗后,他无心吃喝、无心休息,不愿相信儿子牺牲了。(板书:悲痛)
(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整整 一天没说一句话”?那为什么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
老师建议把“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删去,这样行吗?那为什么不行? 预设:删去后,主席可能吃了饭;不删,说明主席一整天都没有吃饭。
在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年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
(课件出示五位亲人光荣牺牲的资料)
主席自收到电报,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作为父亲,他会在想什么呢?
预设:A回忆和毛岸英在一起的时光。
B每次分离,又相聚的情景。
C儿子在外求学时的情况、儿子在农村锻炼的情况
朗读训练: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
毛岸英经历了许多的磨难,才成长起来。虽然毛主席与他聚少离多,但是每一次,毛岸英最终还是待在了主席的身边。然而,这次毛主席心里不禁反问——
生读“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朗读训练: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句话?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对比读、齐读)评价:A你读得真悲伤,老师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毛主席那无比悲痛的心情。
B从你那低沉的声音中,我体会到了毛泽东沉浸在对儿子的思恋中。
C从你那富有变化的朗读声中,我体会出了他悲痛、震惊、思念的复杂心情。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主席为何紧锁眉头?又为何“喃喃”?“喃喃”是什么意思?)
预设:无限思念儿子,失去儿子后极度悲痛的心情。
从以上学习中,我们知道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 多少时间。而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
悲痛欲绝。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地细致描写,说明主席沉浸在巨大悲痛中。朗读指导:读出低沉、缓慢地、悲痛心情。师朗读、生指名读、齐读。练说:在一声声“岸英”的呼唤声中,主席仿佛看到了(),(),()。
朗读训练:师引读:痛失爱子,主席无比悲痛。他──
生:整整一天不说一句话。
师引读:痛失爱子,主席无比悲痛。他──
生: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烟。
师引读:痛失爱子,主席无比悲痛。他──
生: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 师引读:痛失爱子,主席无比悲痛。他──
生:情不自禁喃喃。
2、归纳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的内容。
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有什么不同?(比较两封电报的内容。)
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心理矛盾吗?你是从哪里词语、句子中体会到的? 预设:(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毛主席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预设: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毛岸英葬在朝鲜、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如果你是毛主席,你会做怎样的选择? 你的理由是? 预设 :A将儿子葬在祖国。
师:对一位父亲来说,想见儿子最后一面是很自然的一种感情,再说主席因工作繁忙而未能送儿子。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最后一面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人死后要葬在故乡。B、将儿子葬在朝鲜。
师:为什么要葬在朝鲜? 预设 :A不搞特殊,跟千千万万在战役中失去儿女的父母一样,将儿子葬在朝鲜。B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师:这也正是主席的选择。身为国家领袖,忍着巨大悲痛,把自己和千千万万在战役中失去儿女的父母一样看待,把儿子像普通战士一样看待,这是怎样的精神?
预设:无私、伟大、心胸博大„„
师:主席心胸博大是因为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
朗读训练:个人朗读、齐读。
(2)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出的?(“仰起”、“强忍”说明他作为领袖——一国主席,坚强地忍住自己的悲哀,不想把自己的悲痛传染给身边的人,但是“眷恋”一词又说明了他深深地思念着心爱的儿子)
可见,主席的抉择是多么的艰难啊!(徘徊、挣扎、艰难、痛楚的矛盾心理)
(板书:艰难)
(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主席的一连串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主席不是已经下了决定,为什么还会踌躇呢?主席又为何黯然?(悲伤过后,自然的神情,心里难过,情绪低落)
朗读训练:让我们带着主席对毛岸英的无限思念、无限的痛楚朗读这段话。
四、从诗句中感受伟人
1、最终,主席在电文上回复到──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板书:诗句)师:金日成首相收到电文,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是说── 学生猜诗意。
(师解说并出示课件)师:“青山处处埋忠骨”一句: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朝 徐锡麟《出塞》。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课件)生读: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毛主席以诗词做回复,是想说──
生1:毛岸英是为了国家牺牲的,无论葬在哪里,他都是人民的英雄,何必非要葬在家乡呢?(课件出示岸英墓)
师:可是主席心中是何等的悲痛,电文稿下是──
生: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师:哪个字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生:“打”,流了许多的泪;心里很难过、痛楚„„
师:主席再次承受失去亲人的伤痛。(板书:忍痛)
五、拓展练笔,运用写作方法
1、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似乎浮现出前一天晚上怎样的情景?用上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请写一个片段。
2、交流
3、小结:年逾花甲的主席失去了心爱的长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却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朝鲜。
主席的爱似山般厚重,主席的情如海般深邃,主席的心中装着人民大众,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主席的批示──
六、板书设计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悲痛──艰难──忍痛
平凡父亲——伟大领袖
第五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4个字,会写“拟定、参谋”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
3.聚焦第一部分,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二、自主阅读,学习字词,了解内容。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文中新的词语。
2.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文中会认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2)学习会写的生字,挑同学读一读,写一写,理解词语。
3.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这篇课文用序号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①毛主席收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心忍受着巨大悲痛。②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做出了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决定。)
三、体会悲痛,感受毛主席凡人的情感。
研读第一部分,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再读一读。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达毛主席悲痛心情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到他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肝肠寸断
(2)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从毛主席的语言和神态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心如刀绞
(3)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感受到他的悲痛心情。)肝胆欲裂
4.补充毛岸英的相关内容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五、课堂练习。
一、下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特殊(zhú)奔赴 倦念 彭德怀
B.踌躇(chú)签字 拟定 参谋
C.锻炼(niàn)损害 锻练 马革
二、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三、根据课文,排列顺序
()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话。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毛主席站立起来,仰着头,望着天花板。
六、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悲痛万分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