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法律》教案与说课(七思)

时间:2019-05-12 21:1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法律》教案与说课(七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法律》教案与说课(七思)》。

第一篇:《走进法律》教案与说课(七思)

七下思品 《走进法律》教案

三五0九学校 熊 峰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个特征

[教学方法]:情境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活动导入,通过让学生徒手画方和圆与用规和矩画方与圆来对比看哪一种方法画的更好,让学生体验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第一框走进法律(板书)

活动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86页上的漫画,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教师小结: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像右图一样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教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学生: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

1.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板书)活动

二、齐心协力

教师: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并想象没有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学生活动(1):在学校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按时到校,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2):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或老人让座。(3):遵守交通法规,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4):如果没有规则的话,每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教师:由此可见,规则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活动三:分门别类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调节我们的行为规则有很多种,如:纪律、道德、法律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我们提供行为准则或者行为模式,对我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所说的规则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法律。(1):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道德要求。(2):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是属于纪律要求。(3):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是法律要求。

教师:道德、纪律、法律这些规则有什么不同?请大家举例说明。(1):道德,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教师:那么,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的三幅图,说说各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1:第一幅图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学生2:第二幅图说明法律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学生3.:第三幅图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活动四:规则比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教材第88页上的表格。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法律、纪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板书} 学生活动:看“小郑”谈法律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妇的行为?(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学生活动(略)总结:(1)舞迷夫妇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违法了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2)执法部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阻止了他们侵权行为。

(3)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混乱不堪,我们将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

(4)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必须上学?

我为什么不能旷课、夜不归宿?

我为什么不能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我为什么不能偷阅他人的信件、日记? 我为什么不能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偷窃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意图: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易接受、理解,易产生共鸣,能深切体会到生活中需要法律。)学生很容易回答上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法律规定禁止做的事的。进而重点让学生回答:假如没有这些规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充分思考,多角度回答(教师提倡)学生读教材“相关链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的规范作用。

过渡:正是法律的规范作用使人们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可见,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板书)

(1)教师设置一组连线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进行判断。

(意图:连线题形象,直观。使枯燥的陈述内容,变得通俗起来。学生易接受,内化,避免说教,更具渗透力。)

(2)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连线题之后,设问 〈1〉连线题反映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2〉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法律保护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另一方面法律是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保障。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了法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规范。我们应该学法、守法、用法、爱法。

布置作业: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法律有哪些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进法律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

3、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七下思品 《走进法律》说课稿

三五0九学校 熊 峰

一、说教材

1、本框题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体现了课标中“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法律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学生知法、学法、懂法、增强法律观念。本单元虽然是学法用法部分,但它也是上几单元内容的承接,在整册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个特征

[教学方法]:情境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二、说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课文插图,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

2、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本框的知识性、理论性较强,而七年级的学生知识少,阅历浅,所以要特别注意把知识观点溶入通俗、生动的感性事例中去讲解,便于学生接受。并通过归纳分析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形成认识。

三、说学法指导 体验:让学生徒物手画方和圆与用规和矩画方和圆对比哪一种画的好来形象的比喻规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参与: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列举在我们身边的规则。领悟:通过内容的活动化、活动的内容化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

强化: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质疑,适时引导,建构知识,明确目标,培养情感。

四、新课导入:

①让学生观看书中图片,体会这样一个道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②让学生参与其中,谈一下我们身边的规则有哪些,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规则的存在。③理论提升:教师讲解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分别是道德、纪律和规章和法律,并对三者进行对比和区分,重点讲解法律这一规则。

④强化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表格。在讲解生活离不开法律这一内容时,通过书中两个案例,让学生明白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即: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在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充分讨论法律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要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一方的保护就是对另一方行为的规范。认识到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了法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规范。我们应该学法、守法、用法、爱法。

六、布置作业: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法律有哪些作用?

第二篇:走进法律思品教案

七下第七课第一框《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二)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学重点: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教学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教学过程: 导课

提问:(1)有谁知道“违法”是怎么回事?(2)有谁知道“犯罪”又是怎么回事?

教师:要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必须了解有关法律的常识。从这节课开始让我们走近法律。

新课 走近法律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活动一:画圆和矩形

①两个学生,一个徒手、一个用圆规和直尺分别画圆和矩形。②学生评比谁画的更规范后,教师点评:“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活动二: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提问:你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规则?

教师:在生活中有很多种行为规则。如法律、道德、纪律、规章等。但这些规则中,法律较其他规则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过渡: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是因为它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播放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获表决通过。问:从材料中我们看出,我国法律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的。(1)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多媒体出示材料:201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对***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新华社2013年7月25日电,***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经依法指定管辖,今日已由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12年以来,***、王立军、刘志军、李春城等一批高官受到党纪国法严惩。问:2012年,一批高官受到党纪国法严惩说明了什么?

教师:2012年,一批高官受到党纪国法严惩说明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他们虽然是高官但是触犯了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提问:你知道对这些高官和触犯法律的人惩治,通常是靠什么保证?

教师:对于这些触犯法律的人,通常是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这是法律的强制性。

(3)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活动三:学生填P88表。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多媒体出示:

材料一 刑法修正案

(八)第二十二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材料二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和《刑法修正案

(八)》的规定:对于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依照刑法第144条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具有累犯、前科、共同犯罪的主犯、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等情节,以及犯罪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分子,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应该依法判处死刑。

问:(1)材料一说明了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为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法律的对人民群众的什么作用?

(3)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教师根据材料内容引导学生得出: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标准。

1.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

法律除了规范作用外,还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总之,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提问: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法律?

教师: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课堂小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法律对我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对我们的合法权益有保护作用,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应该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作业:略。

板书设计: 走近法律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 2.法律的具有保护作用

第三篇:如何说课(七说与八说)材料

如何 “说课”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使‘说课’这一传统的教研形式更规范,更新颖,从而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实实在在地在课改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说课”是一种传统的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形式,通过“说课”,教师可以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可以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但传统的“说课”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教师在“说课”时随意性也比较大,更难以把自己的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从2012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实验一种新的“八说”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八说”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下面分别进行解读。

1、说教材。在传统的“说课”中,教材分析这一环节往往被教师忽略,有的教师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在座的各位老师对这篇文章都很熟悉,我就不说了。”对教材的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首先不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不到位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我们要求教师要从课程标准的高度,至少要从一个单元的高度来分析当日所讲的这一篇文章或这一节教材。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主题式编排,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或一个话题,整个单元都是围绕这一话题来选编文章和例题的。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其单元主题是“对普通人的爱”、这个单元选编的文章包括: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对保姆的爱)、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和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两者都是对父亲的爱),杨绛的散文《老王》(对一个普通的三轮车夫的爱)。这些文章都涉及对普通人的爱。所以教师要从单元的高度来分析其中的某一篇文章。

有时候还要从整体的高度跨单元甚至跨册地来分析一节教材。如讲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时,教师不仅要从本单元的高度,还应从整个初中数学中“三角形”这一类知识的高度来分析这一节教材。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意图不同,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理解编者的意图。

2、说学情。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了解学情。这里的“学情分析”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教师在传授新知识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主要是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知识。如教授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本部分知识之前是否学过分数知识,具体在几年级分别学过分数的哪些知识,在讲授新知识时才能进行衔接。

有些知识对学生来讲是初次接触,是全新的,但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如小学二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虽然学生对“分数”这一数学概念是未知的,但学生对相关的生活常识并不陌生。如他们在家或在学校里分水果或分月饼时知道要“平均分配”,其实“平均分”就是分数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类知识并不陌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要充分启发他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基础和桥梁。

3、说模式。一些学校通过多年的课改已经总结出了全校相对统一的教学模式,但学科之间的差距很大,不能机械照搬同一个模式。另外每门学科又有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也不能用同一个模式。这里说的教学模式是指在学校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本门学科本种课型的具体教学模式。如语文阅读课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等。教师在介绍所用教学模式时,不仅要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还要说一说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据、指导思想、教学策略等。

4、说设计。教学设计很重要。教师应当介绍,自己在对教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门学科的教学模式,这节课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的预设时间是多少,每个环节的根据是什么,设计的意图和目的是什么。

如有的教师语文新授课的第一个环节是“单元导入、目标明确”,教师要谈为什么要从单元的高度来导入一节课,为什么每节课都要明确学习目标?如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小结、达标测试”,教师要说明为什么每节课对基础知识都要达标测试,其根据是什么,主要测试什么,如何测试,等等。如果是课后说课就不应向听众重复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而是重点谈设计的依据和目的,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

5、说板书。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或导学案的运用,有些教师上课时 2 没有了板书或板书随意化。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还不能完全取代板书,因为多媒体课件是滚动的,而板书是相对静止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一般都比较快,学生记录不下来。而板书留在了黑板上,便于学生记录和思考。学生看着教师的板书就能了解教师讲课的思路,就能了解教材的逻辑线索,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板书设计的艺术。通过教师的板书也能够看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学生把教师板书的内容记在本子上,课后看着笔记本就能复述该节课的主要内容。

6、说评价。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等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但具体到某一节课中就涉及:教师是怎样开展评价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评价了什么,其设计意图是什么,效果如何。如有的教师的数学课,在评价内容方面,基础知识通过巩固练习和达标测试步步清、人人清,其目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而在评价方式上注重评价到组,对小组实行捆绑式评价,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形成合作团队。

7、说开发。每节课都可能涉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只是有的教师还缺乏自觉意识。如在讲课时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给学生补充课文外的资料或视频等,都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如有的教师在讲小学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补充了课文中提到的为杭州青年做骨髓移植手术的医生的背景资料,补充了台湾大地震的视频资料等。说课时教师就要说明本节课开发了哪些课程资源,其目的是什么,效果怎样。

8、说得失。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要反思教学得失,说出自己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是什么,不足之处是什么,为什么,今后怎么办。

“说课”分为“课前说”和“课后说”。如果是课前说课,就不用说“得与失”,因为还没有上课,而“课后说”就应当涉及得失。另外“课前说”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等解释说明要具体一些,要让听众知道你是如何设计并实施以上措施的。如果是“课后说”,听众已经听过你的课,知道你的具体做法了,说课时就该重点谈设计的意图,讲述不必太具体了。这是课前“说课”与课后“说课”的不同之处。

第四篇:识字七说课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中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7》。下面,我就从教材简说、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理念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识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可以让孩子从演唱拍手歌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内容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节奏感强,适于朗读。拍手歌的形式也为课堂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二、学情分析

《拍手歌》是孩子们熟悉、喜欢的游戏形式,孩子的朗读兴趣很浓。充分认识到文本对孩子的吸引力,让孩子在快乐的朗读、背诵中感受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以及动物和人类的互相依存,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本课要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这是教学的重点,充分地利用孩子生活、学习中识字的经验,在原有识字水平上展开教学,突破难点,提高识字能力,注重有效教学。

三.依据文本内容及特征,我们确定这堂课教学目标:

1.学会“雀、鹂、灵、锦、鹰、猫、丛”等7个生字,会写“丛”、“鸡”“猫”3个字。2.读通课文,重点学习带有动物名字的6句。3.激发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其中我们又把认读7个生字,会写“丛”、“鸡”“猫”3个生字,学习带有动物名字的6句做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激发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下一课时让学生感受到人和动物生活在共同的家园中,并提高孩子们保护动物的意识是难点:

为了我能在课堂上能做到游刃有余、胸有成竹,我还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了如下分析:通过一年多来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也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为了能顺利地落实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这节课我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们采用图片展示、动作演示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们运用了各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识字环境,我们在课前准备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这堂课,我们整个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步、激趣导入:

我通过学生和认识的的动物朋友打招呼,从而引出课题,这样也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从而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第二步初读课文,圈出动物的名字,很自然引入生字的教学 第三、.趣味识字,我会认。即认读我会认中的7个生字

在认读生字这个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当小老师来领读八个动物名字,对容易读错的后鼻音鹰和灵子和前鼻音锦子我采用奖励再读一遍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认读,随后让学生认读摘掉帽子后的词语。在不断的巩固复习中,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词的特点,利用第一排带有隹字的是鸟类,那第二排没有隹字的也是鸟类来交流锦,鹂,灵三个生字的识字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鸟类的特点都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教学。从而为下面送动物回家归类练习环节做铺垫。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充分遵循了低年级识字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尊重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第四步、归类练习

这个过程,我创造了动物们找不到家的情境激发学生帮助小动物找家的热情,在此,我也指导学生像这样的归类题要从一开始一个一个找,最后在一起拍手读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字形。

第五步、品读带有动物的句子。

这个过程是先让学生先读通课文,再指名分小节读,接着师生齐读2——7小节,然后引导学生拍手读,最后边看板书边背。(这个过程我主要想通过多种读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生字,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读中巩固生字。)其中我穿插随文识字,如丛字的学习,有通过图片理解课文,有句式的拓展训练,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句子的朗读训练等等。

最后,总结全文

通过板书和拓展训练在创设的意境中升华主题。即动物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就是大自然,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地自由地生活着。

第六步、认真观察,我会写。

这个过程我们把猫和鸡请入田字格中引出写字这个环节,揭示任务后,先让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结构后,接着我示范在田字格中写,学生跟着书空,随后由学生在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最后交流。这一环节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第七步、布置课外找拍手歌的作业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我们贯穿了以下3个教学理念

1、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快快乐乐地去阅读文本。

2、尝试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识字环境,让识字的过程变得轻松而有效,使阅读和识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在课堂中尽量创造生字复现的机会,在语境中复现生字,反复见面,以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静夜思》说课

《静夜思》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目标

四、说重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过程

七、说板书

八、说反思

一、说教材

《静夜思》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课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语言浅显却感情真挚的思乡曲。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成功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二、说学情

《静夜思》这首诗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已经能够朗读与背诵,而且在日常诗词积累中,也接触过一些李白其他的诗歌,这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对古诗往往无心成诵,并不太明白内容,在正确读诗且有节奏诵读方面,需要指导。

三、说目标

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 1 3.了解古诗意思,通过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说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前、低、故、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难点: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对诵读古诗的兴趣。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游戏学习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互动中识字,巩固记忆。

2.情境朗读法。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范读、自由读、齐读、表演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

3.图配乐感悟法。利用课件充分发挥插图和音乐的作用,营造氛围以助学生想象意境,感悟古诗中的思乡之情。

(二)学法

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表演诵读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熏陶情感。

六、说过程

本首古诗的教学思路预设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 2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情境朗读,体会意境

(三)指导书写

(四)小结

(五)延伸拓展

七、说板书

静夜思

本课板书为图示式,分三部分组成,以一幅李白的画为中心,右上是一轮明月,右下是故乡,这样设计力求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体现古诗内容,一目了然。

八、说反思

(一)加强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掌握节奏,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在读的过程中,有范读、自由读、齐读、表演读、模仿动作想像读等等。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想要提高学生读的水平,仅靠读不行,还应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相辅相成,带着问题去读,` 有问才有思。在《静夜思》的教学中,学生要自己到诗歌中去寻求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朗读、思考、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初步训练。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 4

下载《走进法律》教案与说课(七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法律》教案与说课(七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职业道德与法律

    〔前言〕———走进《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目标知道自己是人生的主人。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初步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逻辑线索。了解本课程的学习......

    法律呵护青春成长说课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法制教育《让法律呵护青春成长》教案贵溪市实验中学——李娉婷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针对学生对 “法律......

    说课与教案区别

    说课是谈教学设计的思路问题,对象是内行或权威,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我是怎样教学的。讲课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教材。 一、说课的意义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

    猫教案与说课材料

    《猫》说课稿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六课——《猫》”以下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法——教学......

    猫教案与说课材料

    《猫》说课稿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六课——《猫》”以下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法——教学......

    思修与法律

    单选 1B 2C 3C 4D 5A 6D 7C 8B 9A 10D 11C 12C 13C 14B 15B 16B 17D 18C 19B 20C 多选 1BD 2ABCD 3ABCD 4ABCE 5BCD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

    思修说课 文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说课稿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属于高等学校“两课”系列课程之一,为公共必修课。 2、课程的作用和地位 《思......

    教案和说课范文

    《摸球游戏》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可能性的大小》的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内容要求是: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